• 沒有找到結果。

尋根,是當代藝術家自覺的、群體性的文化認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尋根,是當代藝術家自覺的、群體性的文化認同"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01

第五章 結論

回顧中國繪畫史,我們會看到,悠久的中國繪畫文化是以工筆形式為開端,

並以工筆重彩人物畫為主流,至中國歷史上最強盛之漢唐時代,工筆重彩畫不僅 一直佔有主流之地位,且發展到登峰造極,為中國繪畫史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 頁。宋元之後,工筆重彩人物畫漸失主導地位,繼而代之為山水畫,後來由於各 種複雜的歷史因素,加上文人畫的興起及董其昌的「重南貶北」論,工筆重彩人 物畫更被冷落、被貶低了。

然而,如何重現工筆重彩人物畫的光芒?處在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裡,時空 在變化、生活在變化、思想在變化,每一個時代的藝術也在不斷地創新,但其演 變,卻依循著歷史的軌跡,在傳統文化深厚的沉積層上開花結果,我們體認到這 個事實,就明白在傳統與創新、採取與捨棄之間的拿捏上,需要絕大的智慧和勇 氣;傳統與創新、創造與繼承的矛盾,不但是當前藝壇值得研究的問題,亦是每 一個時代的藝術家都必須面對的課題。正如禮記•湯之盤銘所言:「茍日新,又 日新,日日新。」《系辭》中也有「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名言。南北朝 陳•姚最亦說:「夫丹青妙極,未易言盡,雖質沿古意,而文變今情。」《續畫品•

序》155

「繼承發揚」傳統絕不僅僅只是複製「過去已經存在的東西」,而恰恰是要 發前人所未發,想前人所未想,創造出「過去從未存在的東西」(甘陽•《傳 統、時間性與未來》)156

由此可知,傳統和現代並不嚴格對峙,尋根意識和當代意識並不嚴格對峙。

尋根,是當代藝術家自覺的、群體性的文化認同。尋根,有利於體認民族文化的 淵源,從而使今天仍在奔瀉的文化激流獲得足夠的自我意識,更自覺地把持流 向、速度和流量。但是尋根不應構成對文化淵源的靜態迷戀,不應把淵源的態勢

155 俞崑編,中國畫論類編,台北:華正書局,頁 368。

156 余秋雨,藝術創造工程,台北:允晨文化,頁 304。

(2)

102

奉為標尺,來度量流程中的一切階段,從而判定民族文化盛衰寬窄的原因。根只 是根,淵源只是淵源,以後的發展對於它們,既有遺傳性又有變異性157。因此,

我們可以發現優秀的藝術家,都是堅實地立足於現代,依憑自己的素質、天性、

經歷,用現代方式進行創造的。新時代的精神思想,必可導引出新的表現形式;

自我個性的寫照,則能創造出新的藝術風格。

資訊的豐富、經濟的條件、文化體的雄厚,以及教育的普及,作為開放社會 的斯土斯民,工筆人物畫所涵養的美感,將隨著時代的進步而變易,其新的創作 與生機,亦在不斷地肯定與討論中,再造新意。因此繪畫創作者,如只求外在的 標新立異,而失卻有如唐代渾厚的內在求新求變,又如何能在時代中揚名萬立呢

158?尤其工筆畫很容易導入匠氣與習氣之境,亦即描染與一成不變的在練習技 巧,使有筆墨之功者,隨時消散,因為形存神亡。這種因素,固然是畫家個人品 質俗氣的影響,但把技巧的純熟,列為藝術的表現,實在是過於淺薄,何益於藝 術的創作。159。工筆畫是精於筆墨線條之圖象,是可感可讀可思的意象。在藝術 創作裡,實在可託物寓情,或象外之志。

繪畫者,人情事理的掌握與調和,不論它的新奇或守舊,都得在情理力求平 衡,否則得情失理、或有理無情,藝術是不可能產生的160。情思的表達尤其需要 藝術,藝術是感情的寄託,人物畫與現實人生本就密不可分,不論從畫史、畫蹟 來看,古今中外優秀的人物畫作品總是與當時的現實環境息息相關,因此,人物 畫的創作不應只是「人形」的描繪,必須能夠「圖以載道」,即《周易》所謂的

「立象以盡意」。當下工筆人物畫的再生,必然要從歷史經驗中擷取精華,從東 方美學的理念起步,從文化體的質量凝注,從筆墨的觸動塑造意象,從時代的溫 度中共生161。在學習和創造的過程中我逐漸體會出:工筆重彩人物畫這一傳統,

157 同上註。

158 黃光男,近代台灣水墨畫美學之研究,收錄於《台灣水墨畫創作與環境因素之研究》,台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頁 230-231。

159 黃光男,水墨畫發展的條件與展望,收錄於《2002 年水墨畫理論與創作國際學術研討會》

160 同註 159。

161 同註 159。

(3)

103

必須在內容和形式上賦予新意,才會給傳統工筆畫帶來新的生機,才能體現工筆 人物畫的抒情意味,富麗典雅、充滿詩意和情趣;若能掌握社會意識,符合時代 精神,其藝術純度自然增濃。當工筆畫能與大眾生活結合、專業性的涵養在畫面 呈現時,而能挹注在大眾生活中,就是工筆畫發展的絕佳時機。同時,只有掌握 中國傳統繪畫之精髓,才能開創出時代之新意象。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參觀藝術家工作室,各組自行設計問題,加上藝術家帶領彩繪 地景藝術的經驗。發現學習效果比在教室更好。當然,出發前 在教室的引導合作學習也是不可忽視的。”理解 感受

 武術 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源可追溯至五 千年前原始社會時期,起初是人類為求生存而進行獵殺

• 家長表示欣賞子女的作品及創作 過程,並認同藝術發展對子女成

我利用了這個機會拜訪了 Freudenthal Institute 的所長,也是數學史家的 Jan van Maanen

宋代文化的繁榮與當時人們從文化角度吸收佛教的養分,應用

113; Harrison, Paul, “Vajracchedikā Prajñāpāramitā: A New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Sanskrit Text Based on Two Manuscripts from Greater Gandhāra”, Manuscripts

電視畫面信息豐富,不同人在解讀相同的視覺 畫面時,都有各自關注的地方,同時需要以自

比較不同 文化、藝 術家、時 代的形式 選擇與表 現角度的 關係 辨識不同. 文化、藝 術家、時 代的形式 選擇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