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選修單元四 文化專題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選修單元四 文化專題探討"

Copied!
1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選 修 單 元 四 文 化 專 題 探 討

示 例 一 : 孝 道 古 今

一、 學 習 目 標

透過「孝道」專題,研習相關的文化資料,探討文化現象背後的文化 意義和人文精神,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反思和認同,並提高明辨 性思考能力。

二、 學 習 重 點

1. 認識中華文化中的孝道觀念

2. 理解、分析「孝」背後的文化意義和人文精神 3. 從不同的角度反思中華文化中的孝道

4. 提高理解和表達能力 5. 提高明辨性思考能力

三、 學 習 成 果

1. 能認識中華文化中的孝道觀念

2. 能理解、分析「孝道」文化現象,並有個人的見解 3. 能從不同角度反思中華文化中的孝道

4. 能對中華文化有所反思,認同優秀的中華文化

5. 能搜集、整理、分析、應用資料,提高理解和表達能力 四、 課 節

共 42 節,每節 40 分鐘

(2)

五 、 學 習 材 料

甲、選用學習材料:

1. 香港電台《黃金歲月》之《聽歲月如歌》

2. 《孝經‧開宗明義章》 (節錄)

3. 《論語‧學而篇》一則

4. 唐君毅《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節錄)

5. 《詩經‧小雅‧蓼莪》

6. 李密《陳情表》

7. 《論語》中論孝的章節

8. 《孝經‧經孝行章》 (節錄)

9. 香港電台《黃金歲月》之《尊重與安老院》

10. 張君默《老傢伙》

11. 駱賓路《摔一交》

12. 關麗珊《回鄉》

13. 《論語‧子路篇》一則 14. 《孟子‧盡心篇》一則 15. 瓊瑤《我的故事》 (節錄)

16. 鄧依韻《是玫瑰好呢?還是菊花好呢?》

17. 彭見明《那山 那人 那狗》

18. 電影: 《推手》

19. 詹德隆《生兒育女》

乙、建議配合閱讀書籍及瀏覽網址:

1. 謝元魯、王定璋《中國古代敬老養老風俗》

2. 曾小歌《愛爸媽宣言》

3. 中國文化研究院燦爛的中國文明 http://www.chiculture.net 4. 中華文化頻道 http://www.rthk.org.hk/chiculture

5.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http://www.cciv.cityu.edu.hk

(3)

六 、 設 計 取 向

1. 本單元旨在透過「孝道」這一專題,探討背後的文化意義和人文精神,

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反思和認同。「孝、悌、忠、信」等均 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故本單元之設計,讓學生對「孝」作感性的 體驗、知性的認識和理性的思考,教師亦宜鼓勵他們在生活中實踐和 體現出來。

2. 學生對於中國傳統的孝道觀念有了認知之後,應以現代的觀點作出反 思,故本單元名為「孝道古今」 ,而「孝道之反思」部分是本單元的 重心所在。

七 、 學 習 內 容 簡 介 甲 教 學 :

教學環節 課節 學習內容

1 百行孝為先 1-4 了解中國重視孝道的傳統,明白中國傳 統「孝為仁德之本」的觀念。

2 孝道之體驗 5-10 研習表現孝道的經典名篇,結合個人經 驗,對「孝」作感性的體驗。

3 孝道之認識 11-16 從《論語》、《孝經》等有關論孝的章節,

認識中國孝道的內涵。

4 孝道之反思 17-42 對中國的一些孝道觀念作反思,並思考 在生活中如何實踐和體現。

(一)導引篇 17-18 對中國孝道觀念作反思的態度。

(二)孝養篇 19-22 對「孝養」的觀念作反思。

(三)孝順篇 23-30 對「孝順」的觀念作反思。

(四)孝敬篇 31-33 對「孝敬」的觀念作反思。

(五)孝承篇 34-37 對「孝承」的觀念作反思。

(六)總結篇 38-42 對中國孝道觀念作總體的反思。

5 延伸活動:移孝作忠 彈性 處理

認識中國傳統「移孝作忠」的觀念,並 作反思。

(4)

乙 評 估 : 進展性評估

教師可視乎需要,透過本單元不同環節中的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以 調整教學,有關的活動如:

閱讀感想

章節闡釋

分組匯報

分組討論 總結性評估

故事分析

文化論述

(以上之評估活動是因應本示例設計之特點建議,以下於「構思和備註」

欄的相應位置,以標示,並進一步說明該活動之評估重點,提供評估準

則,以供參考。)

(5)

學 習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百行孝為先

第 1 - 4 節

1. 預先請學生透過不同的媒介,蒐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 孝與不孝行為的報道,然後在堂上向大家報告。

可播放香港電台製作《天下父母 經》或《黃金歲月》(如第二集

《聽歲月如歌》,該集內容講述 潘迪華如何照顧患有老人癡呆 症的母親。)讓學生收看,作為 單元的導引。

2. 有這樣的一則故事:

一個兒子嫌父親年老多病,難以侍奉,於是和自己的 兒子一起把這個老弱的父親抬進深山,棄而不顧。在 歸途中,這人的兒子對他說:「爸爸,剛才抬爺爺的 筐子還未取回啊!」他說:「那不要緊,筐子已經破 舊了,拿回家也沒有多大用處。」兒子道:「不!到 你年老的時候,那筐子還要再用一次的哩!」那個人 聽了,馬上偕兒子轉身上山把老父抬回家,並且好好 地奉養,讓他安享晚年。

分組討論:

 你對這則故事有何感想?

 你認為孝道在今天受到重視嗎?

 受重視或不受重視的是哪方面?

可讓學生從父親節、母親節時子 女的孝行表現等說起。

3. 教師介紹中國傳統美德有「四維」(禮、義、廉、恥)、

「八德」(四維之外,再加上孝、悌、忠、信)等不 同德目。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意見調查:

 你認為眾多德行中哪一種比較重要?為甚麼?

 有人認為「百行孝為先」,你同意嗎?為甚麼?

4. 儒家的經典《孝經‧開宗明義章》指出: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體髮膚,受之 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

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

終於立身。

輔助參考資料:

《爾雅》:善事父母曰孝。

《說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

(6)

學 習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論語》首章《學而篇》第二則,引有子(若)曰:

其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

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 弟(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歟)!

教師講解《孝經》和《論語》兩段文字,讓學生明白

「孝為德之本」、「孝弟(悌)為仁之本」等觀念,知 道孝的重要性和作用,對中國重孝的傳統有最基本的 認識。

唐君毅《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自孔門弟子起,即以孝悌為仁之 本……故曰孝悌為仁之本。

5. 學生分組透過閱報、上網等不同途徑,蒐集一些事親 至孝和忤逆不孝之行為的報道,並就以下各環節研習 所得,對報道中之事件,進行分析和評論。

學生須於「孝道之反思」一節 中,分組匯報搜尋的有關報道和 所作的分析、評論。

孝道之體驗

第 5 - 10 節

1. 請學生提取記憶,舉出以前所學以頌孝為主題的作品 或故事,講述作品或故事的內容。

《燕詩》、《慈烏夜啼》、《木蘭辭》

等均是以頌孝為主題的作品;頌 孝的故事如黃香「扇枕溫衾」、

王祥「臥冰求鯉」等。

2. 二十四孝故事中有一個叫王裒「聞雷泣墓」,請學生 到圖書館或在互聯網上尋找關於王裒「聞雷泣墓」的 故事,並在堂上介紹。

關於二十四孝的故事很容易在 網上找到,以下是一些網站舉 隅:

http://mazu.hk

http://www.epochtimes.com http://home.kimo.com.tw http://just4u.ik8.com 3. 據說王裒每次讀到《詩經‧小雅‧蓼莪》的時候,自

然想起父母的養育之恩,痛哭流涕,泣不成聲。

講讀《詩經‧小雅‧蓼莪》:

 疏解文句,疏通文意。

 指出篇中最感動自己的句子,並說出原因。

《晉書‧孝友‧王裒傳》:(王裒)

及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 勞」,未嘗不三復流涕,門人受 業者並廢《蓼莪》之篇。

(7)

學 習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4. 講讀李密《陳情表》:

 疏解文句,疏通文意。

 欣賞作者行文陳辭懇切,委曲婉轉之處。

然後請學生討論:

 李密為終養祖母,婉拒出仕,你認為是理由,還是 借口。(可請學生到圖書館或上網尋找李密在終養 祖母之後,有否出仕,以作證據。)

 有人說「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你認為作者在 篇中所流露的孝心,能否感動你?試說明理由

5. 延伸閱讀:歸有光《先妣事略》、蔣士銓《鳴機夜課 圖記》。

6. 學生就所讀過以頌孝為主題的作品中,任選其一,對 所述的內容,寫作讀後感一篇,抒發個人感受。

可透過閱讀感想,了解學生對 有關孝道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可 根據以下準則,檢視學生的表 現:

 準確理解作品的內容

 有個人的感受

 結構完整

 行文流暢

孝道之認識

第 11 - 16 節 1. 選讀《論語》中論孝的若干章節:

 疏解文句,疏通文意。

 從以下四方面整理有關論孝的章節:

 孝養

 孝順

 孝敬

 孝承

《論語》中論孝之章節選錄見附 件一。教師可因應教學時間和學 生水平,選教其中若干章節。

補充參考資料:

《禮記‧祭義》:孝有三,大孝 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8)

學 習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2. 《孝經‧經孝行章》中,引子(孔子)曰:

孝子之行事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 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 疏解文句,疏通文意。

 就其中提出的「五致」,與《論語》中論孝的章節 互相印證、比較。

3.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孟子‧離婁上)

提問學生知不知道「不孝有三」是指哪三件事?

輔助參考資料:

趙岐注: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 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 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 不孝也。

4. 提問學生:

 你同意「無後」是不孝嗎?

 為甚麼不孝的三事中,以「無後」為大呢?

教師指出:中國的孝道精神重視生命之來源和去路,

孝親之外,光宗耀祖和傳宗接代,便成為人子責任的 一部分,孝的對象已不只是自己的父母,而是自己宗 族的歷代祖先。

5. 延伸閱讀:蘇文擢《從中國倫理精神說到孝道》 《從中國倫理精神說到孝道》一 文,見蘇文擢著《遽加室叢稿》。

文中說明中國傳統重孝之精神 與生命之來源和去路的關係,可 提升學生對孝道認知的層次。

6. 就《論語》中論孝之章節,任選其一,闡釋內容,探 討道理,表達個人見解。

可透過對論孝章節之闡釋,了 解學生對章節的理解和個人的 見解。可根據以下準則,檢視學 生的表現:

 準確理解章節的內容和義理

 有個人的見解

 結構完整

 行文流暢

(9)

學 習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孝道之反思

第 17 - 42 節

(一)導引篇

第 17 - 18 節

1. 學生就透過閱報、上網等不同途徑所蒐集到的一些事 親至孝和忤逆不孝之行為,作分析和評論,並進行分 組匯報。

可透過分組匯報,了解學生對

「孝道」這文化現象的分析和評 論能力。可根據以下準則,檢視 學生的表現:

 能從不同角度分析文化現象

 評論有個人的見解

 口頭表達流暢、準確

2. 教師指出:重視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值得保 留和加以發揚,但是對於某些孝道觀念,也應作理性 的思考,反思在今時今日的社會中應如何行「孝」。

教師可舉出一些將孝道推至極 至的情況,如:

 將「孝」放大至等同於一切道 德,如《禮記‧祭義》云:「居 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敬,

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

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陣無勇,

非孝也。」

 為了順從父母而不惜犧牲自 己,如清初魏禧說:「父母欲以 非禮殺子,子不當怨。蓋我本 無身,因父母而後有;殺之不 過與未生一樣。」

(二)孝養篇

第 19 - 22 節

1. 請學生透過不同的媒介,蒐集一些老人生活情況的報 道、調查等,在堂上向大家報告,然後討論:

 你認為子女應不應供養父母呢?為甚麼?

 「養兒防老,積穀防饑」的想法是否已不合時宜?

同時可播放香港電台製作《黃金 歲月》之《尊重與安老院》讓學 生收看,以引起討論。

2. 讓學生閱讀張君默《老傢伙》、駱賓路《摔一交》和 關麗珊《回鄉》三篇小小說,然後討論:

三篇小小說均見於東瑞、秀實編 析《香港作家小小說選》,香港,

1995,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0)

學 習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 子女應否把老病的父母送進老人院?

 你同意「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說話嗎?

3. 請學生蒐集現時香港政府/社會對子女供養父母的做 法(如子女有供養父母的免稅額,但只可由其中一名 子女享有等。),然後討論:

 你認為現時香港政府對鼓勵子女應供養父母的力 度是否足夠?

 你認為香港政府應否立例規定子女供養父母?

(三)孝順篇

第 23 - 30 節

1. 孟子曰:「責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責善,賊恩之大 者。」(孟子‧離婁下)提問學生是否同意子女要求 父母改過遷善,會嚴重傷害彼此之間的感情?

2. 請學生預先進入「燦爛的中國文明」網頁中的「中國 人的孝悌精神」專題,在「歷史上的孝德故事」中,

閱讀「王奢盡刎全忠孝」的故事,然後請一至兩位學 生在堂上說出故事的內容。

 你對王奢身為令尹,卻蓄意放走犯了罪的父親,然 後自刎的行為有何看法?

 假如你是王奢,你會怎樣做?

「燦爛的中國文明」網址:

http://www.chiculture.net

3. 講讀《論語‧子路篇》一則: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 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

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及《孟子‧盡心篇》一則:

桃應問曰:「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瞍殺人,則 如之何。」孟子曰:「執之而已矣。」「然則舜不禁 與。」曰:「夫舜惡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 則舜如之何?」曰:「舜視棄天下猶棄敝屣也。竊 負而逃,遵海濱而處,終身訢然,樂而忘天下。」

此部分討論可參考:

吳森《情與中國文化》及《孝道 的時代意義》中「論語『其父攘 羊』章理惑」,見吳森著《比較 哲學與文化》,台北,1979,東 大圖書。

林啟彥《子隱父過是直嗎?》,

見林啟彥、黃嫣梨著《中國文化 導論》,香港,1996,香港教育 圖書公司。

(11)

學 習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然後分組或公開討論:

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你同意嗎?

 假如你的父親或母親犯了法,你會「竊負而逃」,

還是大義滅親,向警方舉報他的罪行?

4. 讓學生閱讀瓊瑤《我的故事》第五部分:「二十歲」

和鄧依韻《是玫瑰好呢?還是菊花好呢?》,然後討 論:

 如果你父母極之盼望你在大學時讀某些科目,但你 卻沒有興趣。你會如何解決?

 如果你父母極不喜歡你的男/女朋友,你會怎麼 辦?

《我的故事》見瓊瑤著《瓊瑤全 集》(41)台北,1989,皇冠出 版社。

《 是 玫 瑰 好 呢 ? 還 是 菊 花 好 呢?》見《香港文學》195 期,

2001 年 3 月號。

5. 延伸活動:

將學生分成兩組:

第一組:二十四孝中有一則叫虞舜「孝感動天」的故 事。請學生到圖書館或在互聯網上尋找二十四孝中其 他有「孝感動天」內容的故事。

第二組:二十四孝中有不少故事人物的行為頗不合情 理,甚或流於荒誕。請學生到圖書館或在互聯網上尋 找二十四孝的故事中頗不合情理,甚或近於荒誕的故 事。

二十四孝中有「孝感動天」內容 的故事,除虞舜外,還有郭巨埋 兒得金、姜詩湧泉躍鯉、孟宗哭 竹生筍、王祥臥冰求鯉等。

二十四孝中不合情理,甚或近於 荒誕的故事,有郭巨埋兒得金、

丁蘭刻木事親、王祥臥冰求鯉、

吳猛恣蚊飽血、庾黔婁嘗糞憂心 等。

 分組在堂上介紹有關故事的內容。

 討論二十四孝故事的真實性。

 閱讀魯迅《二十四孝圖》,討論作者的觀點。

 以現代的觀點,反思二十四孝故事的教化功能。

魯迅《二十四孝圖》見《朝花夕 拾》。

此部分討論可參考吳森《孝道的 時代意義》中「二十四孝故事的 荒謬性辯解」,見吳森著《比較 哲學與文化》(二)台北,1979,

東大圖書。

(12)

學 習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四)孝敬篇

第 31 - 33 節

1. 《論語》中,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 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請學生討論:

 你同意這句說話嗎?

 你是否同意「盡孝論心不論行,論行貧家無孝子。」

這句說話?

2. 《論語》中,孔子的學生曾子曾說:「慎終追遠,民 德歸厚矣!」請學生討論:

 「慎終追遠」是甚麼意思?

 你認為「慎終追遠」是孝的表現嗎?

 你認為清明節有甚麼意義?清明節掃墓的習俗值 得保留嗎?

(五)孝承篇

第 34 - 37 節

1. 讓學生閱讀彭見明短篇小說《那山 那人 那狗》,然 後討論:

 《論語》中,孔子說:「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 孝矣。」你同意嗎?

 你知道父母的抱負、志向或期望嗎?

 你有否想過「子承父業」?

《那山 那人 那狗》見鍾怡雯、

陳 大 為 主 編 《 天 下 小 說 選 II‧1970-2004 世界中文小說(大 陛卷)》,台北,2005,天下遠見 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可配合觀看由香港電台製作之 特輯如:

《兩代之間》之《茶行兩父子》、

《醫者父母心》,分別於 2002 年 1 月 28 日和 3 月 4 日播放。

《鏗鏘集》之《爸爸的禮物》,

於 2006 年 6 月 18 日播放。

2. 「孝道之認識」一節中指出:中國的孝道精神重視生 命之來源和去路,孝親之外,光宗耀祖和傳宗接代,

都是人子責任的一部分。請學生討論:

 此觀念在今日還有沒有意義?

 你是否同意傳宗接代,一定要血脈相連?你對領養 孩子有何看法?

(13)

學 習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六)總結篇

第 38 - 42 節

1. 觀看李安導演電影《推手》,然後討論片中帶出的一 連串問題,如:

 孝養、孝順、孝敬和孝承等孝道觀念在今天應如何 看待和實踐等問題。

 中西文化的融和與衝突的問題。

2. 分組討論:

 對於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有人認為應有尊卑長幼之 別,有人認為應該平等像朋友。你認為父母與子女 應以怎樣的關係相處?

 就你所理解,中西方人對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的看法 有何不同?

可透過分組討論,了解學生能 否對「孝道」從不同角度作反 思。可根據以下準則,檢視學生 的表現:

 能從不同角度反思中華文化 中的孝道

 具明辨性思考能力

 口頭表達流暢、準確

3. 閱讀詹德隆《生兒育女》,總結本部分。 詹德隆《生兒育女》,見《信報》

2000年10月28日「中通外直」專 欄。

總 結 性 評 估

1. 故事分析:(任選其一)

(1). 二十四孝中有一則關於閔子騫「單衣順母」的故 事:

閔損,字子騫,早年喪母,父娶後母,生有二子。

後母疼愛親生兒子,以綿絮做的衣服給親生兒子 穿,而以蘆花做的衣服給閔損穿。有一天,其父 令閔損驅車出外,閔損因衣單體寒,捉不住牽車 之繩索,其父察知閔損受後母薄待,遂欲驅逐後 母下堂。閔損懇求父親說:「母在一子單,母去三 子寒。」後母深受感動,終於悔改。

根據以上的故事,指出閔子騫孝行的偉大之處,

並加評論。

透過故事之分析,衡量學生對 故事中「孝道」之理解、分析和 反思。可根據以下準則,檢視學 生的表現:

 評論客觀、公允

 見解獨特

 行文流暢

(14)

學 習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2). 劉向《說苑》(卷三建本)中有一段這樣的記載:

曾(參)子耘瓜而誤斬其根,曾皙(曾父)怒,

援大杖擊之,曾子仆地;有頃蘇,蹶然而起,進 曰:「曩者參得罪於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 乎!」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聽其歌聲,令知 其平也。孔子聞之,告門人曰:「參來勿內也!」

曾子自以無罪,使人謝孔子,孔子曰:「汝聞瞽叟 有子名曰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嘗不在 側,求而殺之,未嘗可得;小箠(又作「棰」,鞭 也。)則待,大箠則走,以逃暴怒也。今子委身 以待暴怒,立體而不去,殺身以陷父,不義不孝,

孰是大乎?汝非天子之民邪?殺天子之民罪奚 如?」

為甚麼孔子認為曾子的行為是不孝?你對曾子和 舜二人的行為,以及孔子的評論,有何意見?

透過故事之分析,衡量學生對 故事中「孝道」之理解、分析和 反思。可根據以下準則,檢視學 生的表現:

 理解準確

 評論客觀、公允

 見解獨特

 行文流暢

2. 文化論述:試就本部分專題探討的研習所得,寫作文 化論述一篇,從文化的角度,談談重視「孝道」在今 日世界的現實意義。

透過文化論述,衡量學生對

「孝道」這文化現象之反思。可 根據以下準則,檢視學生的表 現:

 能從不同角度反思文化現象

 有個人的感受或獨特的見解

 結構完整

 行文流暢

延伸活動:移孝作忠

(彈性處理)

教師可因應學生的能力、興趣和 教學時間等因素決定是否進行 此延伸活動。

1. 請學生預先進入「燦爛的中國文明」網頁:

 進入專題電視,觀看「社會倫理」中「以孝治天下」

之短片。

 進入專題特輯,閱讀「中國人的孝悌精神」其中「孝 悌與中國文化」關於「孝悌與治國精神」的介紹。

(包括其中對漢代「察舉孝廉」制度的說明)

如有需要教師可就漢代「察舉孝 廉」制度稍作解說。

輔助參考資料:

《孝經‧孝治章》:「昔者明王之 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 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 乎?……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 也如此。」此章主要說明孝道對 於治理天下國家和教化民眾的 妙用。

(15)

學 習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2. 分組或公開討論:

 你同意「孝悌為仁之本」和「孝為德之本」的說法 嗎?

 君臣與父子之間的關係有沒有相似之處?

 你認為以孝治天下可行嗎?為甚麼?

孝的主要表現是順從,甚至是唯 命是從。前引《論語‧學而》:「其 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

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未之有也。」所以說「孝悌為仁 之本」,而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 關係又是君「父」與臣「子」,

換而言之,國也是家,於是人民 也順理成章地要以孝事君,對皇 帝絕對服從,這有利於君主的統 治。

(16)

附件一

《論語》中論孝之章節選錄

子曰: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學而第一)

孟武伯問孝。

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憂。」(為政第二)

子游問孝 子曰問孝。

子曰: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為政第二)

子夏問孝。

子曰: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為政第二)

孟懿子問孝。

子曰: 「毋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毋違。」

樊遲曰: 「何謂也?」

子曰: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為政第二)

子曰: 「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里仁第四)

子曰: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里仁第四)

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里仁第四)

子張曰: 「書云: 『高宗諒陰,三年不言』何謂也?」子曰: 「何必高宗?

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總己以聽於冢宰,三年。」(憲問第十四)

宰我問: 「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

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 「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

(17)

曰:「安!」

「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

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

宰我出。子曰: 「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 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陽貨第十七)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 」(子張第 十九)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

與父之政,是難能也。』 」(子張第十九)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目標: : :體會中華文化 : 體會中華文化 體會中華文化 體會中華文化「 「 「 「孝 孝 孝」 孝 」 」的意義 」 的意義 的意義 的意義. 策畫

[r]

「騫供養父母,孝敬無怠」是整個故事的主題,「孝」不僅侍養 父母長輩,更要尊敬父母,尊重他們的意願和需要。文中的閔子騫不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過湘

造端乎夫婦之所能行。而極乎聖人之所不能。是以天下無不可學。而極乎聖人之所不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 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 勝剛。」.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竊謂嫡室或鮮生育,乃緣 (緣於) 繼續大事 (此指繼承家族 血脈)

  諱居簡。字敬叟。潼川王氏子也。以其寓北磵之日久。人不敢名字之。故稱北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