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 在 師 大 中 道 社 的 日 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我 在 師 大 中 道 社 的 日 子"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道社與我

即將進入不惑之年,回顧 這不短不長的人生旅途,中道 社陪伴我度過了三個重要人生 階段的轉折。

大學四年

1998年,我剛進入師大的 校園,當時主要護持學社的是 心蕅學長(即現在的法照法師)與心 因學長。常聽他們講起中道社 過去輝煌的時光,有著超過百 人的社員陣容。我環顧社辦,

五、六個夥伴一同畫海報、籌 備活動,或研讀、討論智諭老 和尚所著的《緣起法泛談》、

辦《佛陀的啟示》讀書會,念佛一支香、練習法器,甚至為社員往生的 親人誦經迴向、做諸功德。雖然少了熱鬧,但是有著讓人感到溫暖的氛 圍,共同研討佛法的慶幸與歡喜,十分醇厚迷人。

當時,各個佛學社團的經營似乎都遇到瓶頸,於是跨校的合作與共 學成為一個潮流,例如在三峽西蓮淨苑舉辦大專佛學社團聯合幹訓,連 遠在高雄的佛學社團社長都前來參加。當彼此的聯絡更加緊密,對佛法 的希求與學習也更加深刻,跨校的夥伴們相互邀約參加蓮因寺的齋戒學 會、臺中蓮社的明倫講座、西蓮淨苑的大專青年念佛會,在其中投入與 付出、收穫與成長。直到現在,夜深人靜時,我偶爾會想起在道場掛單 的生活,燭光下於佛前禮拜、念佛,與夥伴為了明天的活動忙至深夜,

葉修齊

前師大中道社社長

2000年的八月,三峽西蓮淨苑大專青年念佛會,大專佛 學社團聯合幹訓,來自各個大學的佛學社幹部,一同發心 護持、相互學習。第一排左二為惠敏和尚,最後一排左一 為慧圓法師

1998年中道社慶生聚會,在社辦進行開心的慶生活動。

在經典的圍繞之下,我們的聚會溫馨又充滿知性

(2)

了視野,也結交了志同道合的摯友,一直到現在偶然或刻意的聚會,都會有「今夕 是何夕」的感嘆,也有相互勉勵不忘初衷的祝福;對學社來說,舉辦活動可以相互 支援、互通有無。更好的是,透過在校外的學習,認識到很多很棒的講者,可以把 這些資源帶進來師大,跟社員、同學及社區大眾分享。在師大曾經邀請過許多法 師到學校演講,包括法藏法師、淨耀法師、海濤法師……他們帶來了不同的生命格 局,幫助我們學習開闊了視野;當時我們常親近的西蓮淨苑,師父們都很護持學 社,常遠從三峽到師大講課,包括:慧道法師、慧秀法師、慧觀法師、慧琛法師、

慧運法師、慧圓法師、慧蓮法師、慧通法師等。這些慈愛親切的師父,不只示現一 種將佛法落實在生命的深度,也呈顯一種在解門及行門上踏實用功的誠懇。在我 大三時,經典巨著《西藏生死書》出版,我們請到譯者鄭振煌老師來師大演講;臺 北教育大學的陳錫錡教授是我們的老學長,也是我們每學期必請的講者。

以上這些大德都是栽培我們的師長,非 常感恩。如今年代久遠,細數起來恐有疏漏,

但我想表達的是,在這四年之中,承蒙這些師 長的教誨,對我在未來人生中的學習有著極大 的幫助。那個改變不是單純的「觀點」或「期 待」層次的變化,而是在內在「渴望」與深度

「自我」的覺照,有著本質性的轉變及成長。

碩士時期

2006年,我再度回到師大就讀研究所。當時的社上人數變得再少一些,經典 研討的氛圍也較淡,聚會的核心也較以輕鬆的活動為主。為了接引新學、廣泛地 引起學生的興趣,當時以達賴喇嘛的《生活更快樂》作為讀書會的主題,也嘗試 了一些佛法與心理學、其他宗教,甚至新世紀New Age)之觀點的對話,希望可以 透過比較生活化的分享,把佛法的好處讓師大的同學們了解。

2005年社團迎新晚會,中道社提供一個學佛的 環境,讓每個師大的學子,有機會親近正法,

透過各種活動認識彼此,也鼓舞彼此,同行在 學佛之路上

(3)

當時的中道社內,已經有一些非師大的年輕夥伴,或是非大學部的學生也會 一起來學習。我想,這個凸顯出其他學校維持佛學社團的困難,同時也呈現出中 道社的堅持的確有其價值。而校外的大專青年佛學研討活動,也不似過往熱絡蓬 勃,反倒是以活動及服務為主題的佛學社群如雨後春筍般成長,還有一些非常凸 顯領導者個人特質或修行方式的團體也迅速地增加。有學習佛法需求的年輕人,

比較不容易接觸到傳統重視解門、行門用功的道場生活,相反的,充斥著各種混 雜資訊、似是而非的活動,更容易吸引到年輕學子的目光。在這個時間點,佛學 社團林立,各種宗派、法門、教法的團體都在大學裡面引導年輕學子學習,因具 備了完善的支持系統與校外人力支援,大專青年的佛化活動是很興盛的。但相對 的,中道社長期以來不以固定道場、

宗派的經營模式,多以靜態的聽課、

討論、共修的活動內容,似乎遇到了 招生的瓶頸,對於讓他人了解中道社 的定位產生了些困難。因此,很感 謝畢業的學長姊們所籌組的「中道 會」,時常關懷學社,經驗傳承、鼓 舞勉勵,作為學社經營的後盾。

由於中道社人力的緊縮,以及 傳統佛學社團的發展困境,我們參與

校外佛學團體的活動頻率降低不少。此外,社團活動似乎也逐漸地不被大專生重 視,在經濟能力上的自主,以及學科專業與文憑證照的追求,還有3C產品的普遍 使用,似乎成了定義自己是否成功的首要指標。

但對於我來說,在經歷當兵、教甄、教師工作後,能夠再回到學社這個環境 繼續學習,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我還記得,當時社辦經歷內部重新裝修,我與 年輕的夥伴一同整理社辦,恢復原本清幽安適的環境,尤其是一部部珍貴的藏書 重新擺上書架,把過去歷年學長姊的心血重新整理,那感覺真是充實;社辦的留 言本留有每個來社辦坐坐的人的書寫,有關懷,有俏皮,有提醒,有謎語,一頁 一頁都是溫情。

2005年西蓮淨苑辦理古道寺院體驗成長營,師大中道社的 老、中、青三代齊聚一堂,分享經驗、關懷後進。後排左三為 89級師大畢業的法照法師

我在師大中道社的日子

(4)

自己在每日看似一成不變的教學工作中,都 能與年輕的孩子對話、談心,探索彼此的內 在,在學科學習中增添不同的元素,尤其是 哲學式的思辯,刺激孩子的思考。

舉家北遷

2017年,我從原本居住的高雄,搬遷到北部,在新北市服務。而在105年,

因為中道社沒有人參加,故已暫停運作。就在我回到北部之前,法照法師與真守 法師為了復社,專程回到師大課外活動組,向很熱心幫助中道社的李貞老師請 益。還有我們的老學長、對內觀有深厚研究的楊崇銘老師,為了中道社的復社四 處奔走,跟慧炬雜誌社的諸位大德合作,促成佛學社團之間的交流,也發心擔任 中道社的指導老師,為社團的成就出錢出力。還要感謝正就讀博士班的胡全燊發 心承擔社長一職,所以我一到北部,就有幸參加剛復社的中道社所舉辦的第一場 演講,請到惠敏法師談「如何養成生命探索與抉擇的習慣」。

這個演講給我很深的啟發,透過惠敏法師分享自己生命經驗的回顧、學思歷 程的開展,我看到一個知識分子,透過各種工具的善巧運用,掌握一個龐大的知 識體系,且又能優遊其中,我覺得是透過師父分享的幾個心法而達成:蒐集好習 慣、善用好工具、抱持恭敬心、為自己負責。這四個簡要的提醒,對我的學習有 非常大的幫助。

過去這一年,我們邀請的講者主要是我過去學佛的夥伴(我們都有年紀了啊!), 包括蔡衍廷老師、謝佳訓醫師、吳如皓老師等等,分享在工作領域當中的學習心 得與成果,還有如何把佛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成為自助助人的珍貴滋養。特別感 謝法照法師及慧通法師對中道社的幫忙,接連帶領我們研討《僧侶與哲學家》、

《一位名人臥病在床─維摩詰經導讀》這兩本精采的著作。目前社團裡頭大學 部的學生只有三位,但是我們的聚會與共學卻人氣很旺,透過網路的分享,我們

2005年,社團辦公室進行大規模管線整修,我們 的社辦藏書與物品都需要重新上架與整理。暑假期 間,夥伴們發心一起來整頓社辦,希望在開學前能 夠讓社辦重新開張,讓師大的佛子們有一個清涼、

溫馨的聚會處

(5)

吸引到一些同好,一同學習、相互砥礪,

常感慶幸,同時深感因緣不可思議。

雖然法照法師及慧通法師目前都不 在臺灣,但我們延續著《維摩詰經》的學 習,繼續感受「去執」的威力與探索「解 脫」的可能。在今年的11月之後,我們會 進入下一個階段:「對話」。跟「電影」

對話,聆聽空海大師的故事;跟「自己」

對話,感受薩提爾女士的智慧;跟「生 命」對話,探索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本 學期的最後一堂課,我們去理解下一段 生命的一種美好可能,導歸彌陀、歸命淨 土。一起來理解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個美 好願望,如何能一次滿足。

結語

何其有幸,能跟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在煩擾塵茫的世間,覓得一念輕安,

體得一味清涼。學長們常說我很發心護持學社,其實是學社的存在與影響提昇了 我,提供我一個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的歡喜處,也提供給我一個返歸本真的清涼 地。當然,也很有可能是我這個孩子遲遲不願意長大、離家,對於社辦這個空間 演變,也有著感慨與鼻酸。珍惜當下能擁有的法喜,也坦然地接受成、住、壞、

空的必然。身為師大的畢業生,對於維繫中道社的存在,來自一種提供師大學生 接觸正信佛教的使命,也知道佛學社團的經驗對一個年輕知識分子來說,是一個 提供全方面成長的契機。適逢慧炬雜誌社紀念周宣德老居士推廣「大專青年學佛 60週年」活動,當初周老居士的發心與行動,成就無數知識分子深入經藏、續佛 慧命。我福薄慧淺,未有大成,但受其德蔭,得以在師大中道社成長茁壯,謹以 棉薄之力撰寫本文表達感念與敬意。

2018年,除了師範大學大學部、研究所及華語中心的學 生之外,還有來自臺灣大學、世新大學的學生,一同來 參與社團的學習,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深感因緣殊勝、

十分歡喜。左二為慧通法師,右一為法照法師

2017年,承蒙慧炬雜誌社諸多師長、師大畢業學長及在 學青年的發心,師大中道社重新復社,繼續在社辦研討 佛法、續佛慧命。照片為大家在社辦研討《維摩詰經》的 實況,左二為慧通法師,前來學社陪伴及引導大家學習 我在師大中道社的日子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星雲大師認為佛教未來要走上復興的路途,必須要積極走入人 間,回歸佛陀的本懷,熱心造福社會,培養與佛教有緣的人才,興 辦各級的大、中、小學,這才是佛教復興的要道。 22

實感深獲我心, 中學生在利用數學歸納法時, 高中教師體會的十分清楚, 不會作時就 「數學 歸納」 也就是 「不會胡扯法」。 這一題自然組 的學生呈現兩極化的反應, 會的只是寫的時 間,

在 小一的教學中,教的是紮 實、基礎的功夫,老師教學的 每一步路走的都是耐心與毅力

我也明白,我的父親在生病的這 四年,即便是他失智,但他一直很認 真在聽我們說話,明白我們的煩惱與 不捨。他知道,他一直都是知道的。.

我們的覺性不知不覺間在增長著,我們開始走在正道之上,一步一 步往滅苦的目標前進。要記得正法的特色是「現世的、不待時節

創校時期 社區背景 宗教背景 班級人數 學業水平 學生紀律 老師教齡 老師質素 老師參與 家長參與 家長照顧 社經地位.  學校強弱機危分析 (

筆者於碩一時旁聽數學史與數學社會史的課程,老師和學長們會在課堂上分享西方

一晃就是六年,當時我念小學六年級,常常參加社工謝姑娘舉辦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