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策略之調查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策略之調查研究"

Copied!
18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蔡寬信 博士. 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策略之調查研究. 研 究 生:黃馨儀 撰. 中華民國 104 年 6 月.

(2)

(3) 謝致 終於要畢業了,四年的光陰匆匆流過,一邊上班一邊進修,對我而言 是個挑戰,但,我做到了! 忙碌的生活雖然辛苦,但收穫滿滿,這趟旅程讓我了解自己想要做什 麼研究,和怎樣做研究,最重要的是學習不同角度去看待事情、看待教育、 看待學生、看待自己,更讓我在教育專業上有所成長,這都要感謝許多師 長、同事、家人和朋友的關懷、鼓勵與支持。 首先,要感謝的是指導教授蔡寬信老師,在寫作論文期間,當我遇到 瓶頸,總是給我一盞明燈,給我許多建議和指導;在我家庭壓力很大時, 讓我按部就班完成論文。老師,謝謝您! 同時,要感謝擔任口試委員的羅瑞玉老師和郭明堂主任,感謝兩位老 師百忙之中撥空審視我的論文,提出中肯的建議,導正我的不足,讓我的 論文更加完善,在此向兩位獻上誠摯的謝意! 其次,要感謝王儷靜老師指導動機的書寫和文獻的整理,感謝陳新豐 老師和正修科大蔡老師指導統計方面的處理。 此外,要感謝審查問卷、協助問卷發放和收回、及接受訪問的眾老師 們,你們的經驗豐富了我的論文。 接著,要感謝研究所的同窗好友秀芬、瑩玫和方瓊,以及任教學校的 校長、同事,在我意志不堅定、沮喪時給我鼓勵、幫助和安慰,讓我咬緊 牙根,再接再厲。 最後,要感謝我親愛的家人,謝謝外子的支持和分擔家務,謝謝公婆 的包容和疼愛,讓我無後顧之憂,得以順利的完成研究所課程。 再次感謝曾幫助過我的親朋好友,在此深深獻上衷心的感謝之意。. i.

(4) 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策略之調查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之策略,及遭遇的難題和應對 方式,採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進行研究調查。本研究以高雄市國小導師為 研究對象,自編「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策略調查問卷」 ,進行調查 研究,有效問卷為 329 份,蒐集的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描述性統計、 卡方同質性檢定進行處理。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擬定「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 常規經營策略調查」之訪談大綱,抽取 6 位高雄市國小導師進行訪談。研 究結果如下: 壹、目前高雄市國小導師訂定班級常規主要之採取方式,主要為「自行訂 定,仍與學生討論與修訂之」 ,百分比為 49.2%,不同背景變項受訪者 的意見並無不同。 貳、目前高雄市國小導師在班級常規之教導方法,主要為「在開學時就持 續不斷於班級活動中叮嚀或提醒」 ,百分比為 86.6%,不同背景變項受 訪者的意見並無不同。 參、目前高雄市國小導師實施班級常規的方法,主要為「適當且立即處理 學生正在顯現的不當行為」 ,百分比為 65.0%, 「16~20 年」選擇同意的 比例明顯高於「2 年以下」、「11~15 年」的受訪者。 肆、目前高雄市國小導師採取獎勵方式,最常使用社會性的獎賞,不同背 景變項受訪者的意見並無不同。 伍、目前高雄市國小導師對學生違規行為處理的方式,主要為「個別談話 與輔導」 ,百分比為 84.8%,女性導師選擇同意的比例明顯高於男性導 師。 陸、目前高雄市國小導師較常使用的親師溝通技巧,主要為「坦白、客觀、 中性的描述孩子的問題,以正向樂觀態度期許兒童行為、學習表現。」 , 百分比為 55.9%,不同背景變項受訪者的意見並無不同。 柒、目前高雄市國小導師在班級常規經營上遇到的難題,家長方面:與之 無法達成共識、打電話來質問孩子狀況時口氣不佳;學生方面:特殊 生的狀況、物質性獎賞不符合期待、屢勸不聽。 ii.

(5) 根據研究結果,對國小導師、家長、學校行政、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班級常規經營、國小導師、不當行為處理、親師合作. iii.

(6) A Study of the Strategies of the 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Management Elementary School Homeroom teachers in Kaohsiu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rategies of the 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manage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homeroom homeroom teachers in Kaohsiung and to identify the problems that homeroom teachers encounter and coping style of homeroom teachers when implementing classroom discipline. This study designed a questionnaire based on survey method, and obtained 329 valid questionnaires which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analytical methods: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est of homogeneity proportions, and percentage described statistics. According to the analyzed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to select six homeroom teachers in Kaohsiung randomly as sampl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data analysis, significant results were as followed: 1. According the collected data, the main strategy of setting classroom disciplines is “set disciplines by homeroom teachers and discuss or revise them with students”, which accounts for 49.2 percentage, and show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interviewees' background variables. 2. For teaching methods of 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management, most homeroom teachers prefer to use the strategy: “Constantly remind students in class activities in new semesters”, which accounts for 86.6%, and show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interviewees' background variables. 3. For implement of classroom discipline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most homeroom teachers prefer to use the strategy: “Handle behavioral problems with proper and instant attitude”, which accounts for 65.0%. On this strategy, homeroom teachers who have taught for 16-20 years have apparently higher agreement more than ones who have taught for 11-15 years and ones who have taught under two years. 4. For ways of rewards, most homeroom teachers prefer to three ways, iv.

(7) and the most frequent way is social rewards, which show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interviewees' background variables. 5. For behavioral problems handling, most homeroom teachers prefer to handle in this strategy: “Individual counseling and conversations”, which accounts for 84.4%, and female homeroom teachers shows apparently higher agreement more than male homeroom teachers. 6. For the frequent teacher-par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most homeroom teachers prefer to use this strategy: “Be objective to describe students’ problems and be positive to express homeroom teachers’ expectations about behavior performance”, which accounts for 55.9%, and show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interviewees' background variables. 7. For the difficulties homeroom teachers encounter on 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management, there are two situations. In the aspect of parents, homeroom teachers and parents didn’t reach agreements, and parents were frustrated to inquire about their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the aspect of students, there are certain special conditions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or homeroom teachers’ rewards couldn’t meet students’ expectations, or the students didn’t correct behavior problems after continuous instructions. This study can offer recommendations for elementary homeroom teachers, parents,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and relating research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management, elementary school homeroom teachers, misbehaior management, parent-teacher cooperation. v.

(8) 目次 謝致..................................................................................................... i 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策略之調查研究摘要 ................... ii 目次................................................................................................... vi 表次................................................................................................. viii 圖次.....................................................................................................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 .........................................................................................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班級經營的概念 ............................................................................. 9. 第二節. 班級常規經營的概念 ................................................................... 10. 第三節. 班級常規經營的策略 ................................................................... 24. 第四節. 班級常規經營策略的相關研究 ...................................................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5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5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5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57 第一節. 高雄市國小導師建立班級常規經營之策略 ............................... 57. 第二節. 高雄市國小導師教導班級常規經營之策略 ............................... 71. 第三節. 高雄市國小導師實施班級常規經營之策略 ............................... 81. 第四節. 高雄市國小導師進行獎賞之策略 ............................................... 90. 第五節. 高雄市國小導師處理不當行為之策略 ....................................... 95. 第六節. 高雄市國小導師與家長合作之策略 ......................................... 1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3 vi.

(9) 第一節. 結論 ............................................................................................. 123. 第二節. 建議 ............................................................................................. 127. 參考書目 ........................................................................................ 131 中文部分 ..................................................................................................... 131 英文部分 ..................................................................................................... 136. 附錄一 「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策略之調查」內容效度 之專家檢核 ............................................................................ 137 附錄二 高雄市國小教師班級常規經營策略之調查問卷 ........ 159 附錄三「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策略調查」之訪談大綱 ................................................................................................ 170. vii.

(10) 表次 表 2- 1 班級常規經營模式................................................................................ 28 表 2- 2 獎賞的類型............................................................................................ 32 表 3- 1 問卷樣本基本資料分析表.................................................................... 51 表 3- 2 訪談樣本基本資料分析表.................................................................... 52 表 3- 3 參與評鑑內容效度之專家名單............................................................ 53 表 3- 4 資料代碼舉例一覽表............................................................................ 55 表 4- 1 問卷樣本基本資料分析表.................................................................... 51 表 4- 2 問卷樣本基本資料分析表.................................................................... 52 表 4- 3 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目的之百分比統計表........................ 58 表 4- 4 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目的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58 表 4- 5 高雄市國小導師擬定班級常規主要根據之百分比統計表................ 59 表 4- 6 高雄市國小導師擬定班級常規主要根據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60 表 4- 7 高雄市國小導師訂定班級常規主要採取方式之百分比統計表........ 61 表 4- 8 高雄市國小導師訂定班級常規主要採取方式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61 表 4- 9 高雄市國小導師將學生多元文化的背景納入訂定班級常規考慮之百 分比統計表.......................................................................................... 62 表 4- 10 高雄市國小導師將學生多元文化的背景納入訂定班級常規考慮之卡 方檢定摘要表...................................................................................... 62 表 4- 11 高雄市國小導師訂定班級常規數量之百分比統計表...................... 63 表 4- 12 高雄市國小導師訂定班級常規數量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63 表 4- 13 高雄市國小導師訂定班級常規內容之百分比統計表...................... 64 表 4- 14 高雄市國小導師訂定班級常規內容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65 表 4- 15 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建立時遭遇到的難題之百分比統計表.. 66 表 4- 16 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建立時遭遇到的難題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66 表 4- 17 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教導方法之百分比統計表...................... 72 表 4- 18 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教導方法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73 表 4- 19 高雄市國小導師認為有效班級常規教導方法之百分比統計表...... 74 表 4- 20 高雄市國小導師認為有效班級常規教導方法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74 表 4- 21 高雄市國小導師呈現班級常規方式之百分比統計表...................... 75 表 4- 22 高雄市國小導師呈現班級常規方式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76 表 4- 23 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教導上遭遇到的難題之百分比統計表.. 77 viii.

(11) 表 4- 24 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教導遭遇到的難題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77 表 4- 25 高雄市國小導師實施班級常規的方法之百分比統計表 .................. 82 表 4- 26 高雄市國小導師實施班級常規的方法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83 表 4- 27 高雄市國小導師經營班級常規的方式之百分比統計表 .................. 84 表 4- 28 高雄市國小導師經營班級常規的方式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84 表 4- 29 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實施上遭遇到的難題之百分比統計表 .. 85 表 4- 30 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實施上遭遇到的難題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86 表 4- 31 高雄市國小導師採取獎勵方式之摘要表 .......................................... 90 表 4- 32 高雄市國小導師採取獎勵方式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91 表 4- 33 高雄市國小導師採取獎勵方法之摘要表 .......................................... 92 表 4- 34 高雄市國小導師獎勵方法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92 表 4- 35 高雄市國小導師獎賞進行上遭遇到的難題之百分比統計表 .......... 93 表 4- 36 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獎賞進行上遭遇到的難題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93 表 4- 37 高雄市國小導師認為常見不當行為之百分比統計表 ...................... 96 表 4- 38 高雄市國小導師認為常見不當行為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96 表 4- 39 高雄市國小導師預防學生不當行為發生的方式之百分比統計表 .. 98 表 4- 40 高雄市國小導師預防學生不當行為發生的方式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98 表 4- 41 高雄市國小導師對學生違規行為處理的方式之百分比統計表 ...... 99 表 4- 42 高雄市國小導師對學生違規行為處理的方式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99 表 4- 43 高雄市國小導師對學生多次違反班級常規的處理方式之百分比統計 表 ........................................................................................................ 100 表 4- 44 高雄市國小導師對學生多次違反班級常規的處理方式之卡方檢定摘 要表 .................................................................................................... 101 表 4- 45 高雄市國小導師對一般家庭背景學生和文化不同族群學生行為表現 的經驗或看法之百分比統計表 ........................................................ 102 表 4- 46 高雄市國小導師對一般家庭背景學生和文化不同族群學生行為表現 的經驗或看法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102 表 4- 47 高雄市國小導師不當行為之處理上遭遇到的難題之百分比統計表 ............................................................................................................ 103 表 4- 48 高雄市國小導師不當行為之處理上遭遇到的難題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103 ix.

(12) 表 4- 49 高雄市國小導師與家長溝通班級常規的時機之百分比統計表.... 109 表 4- 50 高雄市國小導師與家長溝通班級常規的時機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109 表 4- 51 高雄市國小導師與家長建立良好關係的常用方式之百分比統計表 ............................................................................................................ 110 表 4- 52 高雄市國小導師與家長建立良好關係的常用方式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111 表 4- 53 高雄市國小導師在學生學習輔導上,較常和家長做的溝通內容之百 分比統計表........................................................................................ 111 表 4- 54 高雄市國小導師在學生學習輔導上,較常和家長做的溝通內容之卡 方檢定摘要表.................................................................................... 112 表 4- 55 高雄市國小導師在學生生活輔導上,較常和家長做的溝通內容之百 分比統計表........................................................................................ 113 表 4- 56 高雄市國小導師在學生生活輔導上,較常和家長做的溝通內容之卡 方檢定摘要表.................................................................................... 113 表 4- 57 高雄市國小導師對於多元文化的家長,較建議的親師合作方式之百 分比統計表........................................................................................ 114 表 4- 58 高雄市國小導師對於多元文化的家長,較建議的親師合作方式之卡 方檢定摘要表.................................................................................... 115 表 4- 59 高雄市國小導師較常使用的親師溝通技巧之百分比統計表........ 115 表 4- 60 高雄市國小導師較常使用的親師溝通技巧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116 表 4- 61 高雄市國小導師親師合作上遭遇到的難題之百分比統計表........ 117 表 4- 62 高雄市國小導師親師合作上遭遇到的難題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117. 圖次 圖 3- 1 研究架構圖............................................................................................ 49. x.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敘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 與待答問題;第三節是研究範圍;第四節是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導師的工作除了教學之外,就以班級經營最為重要,如何經營好一個 班級,可說是導師首要之務。班級經營在整個學校教育環境中,不論是師 資養成階段或教學實務情境中已日受重視,一些學者專家亦推出專書討 論,都具有參考性(洪寶蓮,1997) 。國內與班級經營相關文獻中,以探討 「教師」班級經營居多,本研究認為教師包括級任教師以及科任教師,兩 者的班級經營能力皆重要,但班級導師是帶領班級向上向善的最重要角 色,故本研究以導師為研究對象。 而班級常規經營是導師在班級經營中的層面之一。根據《教師法》第 十七條,教師的義務有:積極維護學生受教之權益、實施適性教學活動、 輔導或管教學生,導引其適性發展,並培養其健全人格。其中管教學生是 屬於班級常規經營的範疇。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在檢視教 師的教學行為,進行專業發展,進而提升教學品質,增進學生學習成效, 根據「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教育部,2014)」, 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系統之各指標參考檢核重點將班級常規 經營列入其中,指標為「建立有助於學生學習的班級常規」 。班級常規經營 放入評鑑的指標中,可見其重要程度。導師除了負責教學工作,也須經營 班級常規的相關事務,班級常規經營與教學相輔相成,有有效的班級常規 經營來整頓班級,才能有成功的教學。 班級常規經營是每位小學導師每天必須面對的課題與挑戰,班級常規 經營好,教學工作才能勝任愉快,導師才會擁有自信和自尊。班級常規經 營能力不是天生的,必須靠後天培養。有效的班級經營,必須具備系統化 的班級經營知識與有效的策略(張秀敏,2002)。 建立班級常規經營的必要性有:(1)明白教師的期望;(2)明確規則 可依循; (3)結合班級的學習目標(張民杰,2012) 。透過有效的班級常規 1.

(14) 經營,建構適宜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樂於學習,與同儕間互動融洽,並改 善學生的不當行為,引導學生能自律和向善向上,使學生身心健全發展, 激發學習潛能,達到全人教育的目標。 面對少子化時代來臨,蔡孟辰(2009)指出少子化現象的確影響家庭 教養方式,進而影響學生進入校園之後各方面的表現,導師在班級常規經 營上因而受到影響,須調整班級常規經營之策略。因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 養方式傾向於縱容保護,因此導師對學生偏差行為的輔導與懲處需要更小 心,避免引起家長的誤解。此外,學生的挫折忍耐力較低,過於自我中心, 容易造成學校生活適應較差。 學齡兒童中,新台灣之子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學校出現多樣化族群的 特性日益明顯,除了仍以漢族為主之外、原住民、新住民、單親及隔代教 養的孩子也與日俱增,形成班級的多樣化背景(高傳正,2005) 。導師新接 到一個班級時,最重要的就是建立班級常規,讓學生能有「好的開始,就 是成功的一半。」而張民杰(2012)和柳文卿(2000a)認為班級常規的建 立,要考慮到與學校整體的校規配合,和應切合學生生活經驗。故班上學 生在不同以往的家庭文化背景之下,導師要如何建立班級常規呢?於此, 本研究想要了解導師在班級經營中,班級常規建立之策略,此為研究動機 之一。 建立完班級常規後,導師要進行教導,讓學生能知道常規,進而遵守 常規,知道什麼行為是大家可以接受,什麼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學生若能 遵循班級常規,往往可以減少違規行為的發生。故班上學生在不同以往的 家庭文化背景之下,導師要如何教導班級常規呢?於此,本研究想要了解 導師在班級經營中,班級常規教導之策略,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獎賞是運用正增強物來加強某一受歡迎行為的歷程,當學生做出某種 行為而獲得使其感到愉快的事物(正增強物) ,之後此種行為的出現頻率就 會增加。在學校生活中,教師可以使用獎賞來增強學生行為的改進。Bull 和 Solity 提出四種獎賞類型(吳清山,1995),包括社會性的獎賞、活動性的 獎賞、代幣式的獎賞、和物質性的獎賞。導師該如何使用獎賞制度才能使 得學生能遵守班級常規呢?於此,本研究想要了解在班級常規經營中,導. 2.

(15) 師如何使用獎賞制度的實施現況,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學生的不當行為往往令導師頭疼,台灣社會受到傳統價值觀的影響, 認為「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 「教不嚴,師之惰」 、 「不打不成器」 ,在以往 權威式的管教方式中,利用體罰來糾正學生的不當行為。然而,許多文獻 已指出,雖然體罰可以暫時壓抑兒童的不良行為或導致短暫的服從;但卻 會帶來更多的壞處,包括破壞師生關係、造成兒童的低自尊與不安恐懼、 教會小孩不滿時就使用暴力或攻擊、以及鼓勵教育人員發洩自己的不滿。 若遇到反抗心較重的孩子,越打越不屈服,反而會形成惡性循環,帶來往 後更嚴重的虐待行為。隨著人權思想的發展與對體罰不利學生身心發展的 意識抬頭,使各國政府開始立法禁止體罰,而我國也於 95 年 12 月 27 日由 立法院三讀通過教育基本法修正案,其中第八條規定「國家應保障學生學 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並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造成身 心之侵害」,所以教育人員可能因為管教學生過當而面臨被判刑或行政處 分、民事賠償等處分,還會成為新聞頭條。除此之外,因為少子化影響家 庭教養方式,父母捨不得孩子接受導師較嚴厲的管教方式,部分家長只要 覺得孩子受到不適當的對待,便會到學校反應。在這些轉變的衝擊下,導 師如何處理學生不當行為成為一種挑戰。是故,研究者想要了解導師在班 級常規經營中,學生不當行為處理的實施現況,此為研究動機之四。 2006 年教育部發布之「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辦法」, 第三條規定「家長、家長會及家長團體,得依法參與教育事務,並與主管 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及教師共同合作,促進學生適性發展。」周淑惠(1999) 認為「親師合作」的重要性:一、對學生而言,親師合作可以使學生在校 的表現更好。二、對教師而言,親師合作可以使教師的負擔減輕,並增加 教學資源。三、對學校而言,親師合作可以提高家長、學生對學校的評價。 四、對社區而言,親師合作可以使家庭與學校、社區緊密結合,共享資源, 促進社區的繁榮進步。然而,少子化影響家庭教養方式,父母捨不得孩子 接受導師較嚴厲的管教方式,部分家長只要覺得孩子受到不適當的對待, 便會到學校反應。綜合上述,親師合作就顯得非常重要。是故,研究者想 要了解導師在班級常規經營中,與家長合作的實施現況,此為研究動機之 五。 3.

(16) 研究者在通過教甄、擔任正式教師之前,曾於原高雄縣及高雄市共 6 間學校擔任過代理代課教師。代理四年級導師的那一學期,班上有位診斷 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因為家庭因素沒在服藥,所以每天都有狀況 發生。曾經出現在特殊教育專書上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活生生的就在 眼前,我看書和詢問同事尋找應對方式,每天要想辦法找事情讓他做,讓 他不要干擾教學的順利進行,但成效並不好。班上孩子的包容力不大,他 常常受到排擠,更有兩位孩子無論在課堂中或下課時間,只要被他挑釁, 就衝過去找他打架,專書上指導處理的方式也很難改善這樣的情形,請行 政人員幫忙處理,行政人員說偶爾沒關係,常常這樣不好。那真是令人沮 喪的一學期!代理五年級導師那一學期,班上有一群較有自己想法的孩 子,每天都在挑戰老師的底限,例如遲到進教室、把食物往上丟到正在旋 轉的電扇中、午休時間到操場閒晃、不服從管教…等等,層出不窮。導師 每天要面對這麼多孩子的挑戰,其他導師是怎麼應對呢?是故,研究者想 要了解導師在班級常規經營中,遭遇的難題及應對方式為何,此為研究動 機之六。 研究者在高雄市國小服務多年,深刻體認國小導師在班級常規經營上 的重要性,此外,自民國 99 年高雄縣市合併後,並未做過類似的調查,故 本研究將探討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策略之現況,期在少子化之衝 擊下,提供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策略運用在實務上之參考。. 4.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一、研究目的 依據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調查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之策略。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策略之差異。 (三) 探討現在高雄市國小導師實施班級常規經營策略遇到的難題及應對 方式。 二、待答問題: (一) 高雄市國小導師如何建立班級常規? (二) 高雄市國小導師如何教導班級常規? (三) 高雄市國小導師如何實施班級常規? (四) 高雄市國小導師如何進行獎賞? (五) 高雄市國小導師如何處理不當行為? (六) 高雄市國小導師如何與家長合作? (七)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策略之差異為何? (八) 高雄市國小導師實施班級常規經營策略時,遇到的難題及應對方式 為何?. 5.

(18) 第三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界定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想對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策略之實施做初步的了解, 故針對高雄市國小導師進行抽樣調查。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策略之現況及遭遇的難 題和應對方式,進而分析其間的差異。.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此節中,就本研究所引用之重要名詞進行釋義,包括「高雄市國小導 師」、「班級常規」、「班級常規經營策略」。 一、高雄市國小導師 「高雄市國小導師」是 103 學年度任教於高雄市的現職任教國小導 師,不包括實習教師及代課教師,亦不含私立國民小學、特殊學校附設國 小的導師。 二、班級常規 「班級常規」包括規則(rules)和程序(procedures),為規制學生個 人的行為舉止及認可的做事方法或行為準則,包括不當行為的處理方式和 生活教育的輔導。在學校與班級中,導師透過管理方法,經由師生合作而 共同擬定出來的一套秩序的系統,讓學生能快樂學習、專心於課堂的活動、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及表現出良好的人際關係,導師能安心教學的班級規 範,使學習活動順利進行,以達成教學目標。 三、班級常規經營策略 「班級常規經營」為班級中,由師生雙方共同制定生活規範,導師運 用合宜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並徹底實行,指導學生認識、遵守日常生活規範, 6.

(19) 使學生能表現在行為和習慣上,以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促其社會化,提升 學習效果與教學品質的方向邁進的歷程。 「策略(strategy)」是指專為某項 行為或某種目標而擬定的行動方式 (吳清山、林天佑,2001),故班級常 規經營策略是為了經營班級常規而擬定的行動方式。本研究由自編之「高 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策略之調查問卷」 ,了解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 規經營策略之現況,將探討以下六個層面: (一)班級常規建立之策略:包括班級常規經營的目的、擬定的主要的根 據、主要的採取方式、是否將學生多元文化的背景列入考慮、班級 常規的數量和內容、及曾遭遇到的難題和應對方式。 (二)班級常規教導之策略:包括較常使用的方法、認為較有效的方法、 呈現的方法、及曾遭遇到的難題和應對方式。 (三)班級常規實施之策略:包括較常使用的方法、經營的方式、及曾遭 遇到的難題和應對方式。 (四)獎賞進行之策略:包括較常採取的獎勵方式和獎勵對象、及曾遭遇 到的難題和應對方式。 (五)不當行為處理之策略:包括較常見的不當行為、預防學生不當行為 的發生的方式、對學生違規行為處理的方式、處理學生的不接受教 導、一般家庭背景的學生和文化不同族群的學生的行為表現、及曾 遭遇到的難題和應對方式。 (六)與家長合作之策略:包括與家長溝通的時機、建立良好關係的方式、 學生學習和生活輔導上的溝通內容、對於多元文化家長的合作方 式、常使用的親師溝通技巧、及曾遭遇到的難題和應對方式。. 7.

(20) 8.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策略之現況及遭遇的難 題和應對方式,以提供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策略運用在實務上之參考。 為了達到本研究之目的,本研究蒐集、分析和整理與研究主題相關之文獻, 作為本研究之基礎。因為班級常規經營是屬於班級經營的一部分,故本研 究分為以下四節來討論:第一節探討班級經營的概念;第二節探討班級常 規經營的概念;第三節瞭解班級常規經營的策略;第四節整理班級常規經 營策略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班級經營的概念. 班級經營是教學是否能順利推行的重點之一,教師首要之務為經營好 一個班級。一個老師的班級經營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更 是教育目標達成與否的關鍵因素,因此熟悉各種班級經營的技巧,成了所 有老師必須修習的一門專業課程(李佳琪,2000a)。 班級經營(Classroom Management) ,早期多以「班級管理」或「教室 管理」稱呼。但自 1970 年代以後,學生學習的空間和環境都擴大,不再只 限於教室,各種學習場地都需要教師有效的處理,俾使學生學習活動能順 利進行,所以「班級經營」一詞逐漸為大家所接受和通用(吳清山,2004)。 本節就班級經營的定義、班級經營的內容加以討論。. 壹、班級經營的定義 班級為學校中,學習與教學最基本的社會體系,是由教師、學生和環 境三個要素所組成。教師為班級的靈魂人物,學生為教學的主體,環境則 提供施教場所,所以班級成為師生共同教學、學習、生活及成長的互動環 境(姚培鈴,2005)。教師必須掌握班級中之人、時、事、地、物等因素, 妥善加以經營,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互作用,並且有效地達成教育目標(單 文經,1994)。 有關於班級經營的定義,國內外學者提出不同的看法,近年來探討班 級經營的研究相當多,對班級經營定義的整理也很豐富,所以研究者歸納. 9.

(22) 李姿瑩(2013) 、陳名志(2013)和許清田(2003)所整理的國內外學者對 班級經營之定義,歸納出班級經營是教師一連串的行為和活動的歷程,教 師運用本身的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在師生教學互動活動過程中,為了能 順利推展教學活動,配合社會的需求、學校的目標、家長的期望,考量學 生的身心及基本要求,進行整體性且有組織、有效率、有創意的規劃。並 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利用各種相關資源,處理班級中的人、事、時、地、 物,營造有趣、彈性的學習環境。師生、同儕之間的和諧相處,在愉快的 氣氛中提昇學生學習的成效。教師得到工作的滿足;學生得到快樂、有效 的學習,並達成自我控制、自治自律、人格與心智發展、良好習慣和班級 秩序等教育目標。. 貳、班級經營的內容 班級經營的範圍,包括人、事、時、地、物,也包含教、訓、輔及總 務工作,範圍相當廣泛。只要是與學生學習有關連的事物,皆是班級經營 的內容。根據是陳名志(2013)整理國內外學者提出的班級經營內容,研 究者綜合每個學者對班級經營內容的看法,雖然各學者對班級經營內容的 分類與名稱使用上有些差異,但大致上班級經營內容有:教學活動、常規 管理、自治活動、教室環境與布置、營造班級氣氛、行政經營、師生關係、 親師關係、意外事件處理、不當或偏差行為的處理、教師自我管理、學校 與教師的整體經營等項目。 綜合上述,班級經營是教師運用本身的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處理班 級中的人、事、時、地、物等一連串的行為和活動的歷程,而只要是與學 生學習有關連的事物,皆是班級經營的內容。. 第二節 班級常規經營的概念 本節旨在探討班級常規經營的概念,茲就「班級常規的概念」、「班級 常規經營的意涵」 、「學生多元文化背景的班級常規經營」說明之。. 壹、班級常規的概念 雖然班級經營的內容層面涵蓋甚廣,但教師在計畫教學活動、從事教 學行為時,最關心的是學生「秩序與管理」的問題(簡紅珠,1997)。「秩 10.

(23) 序與管理」的問題包括學生能遵守師生約定,表現適宜的正向行為、服從 教師指導,表現積極的學習活動、願意參與群體合作與他人有效溝通互動 等(吳明隆,2011) 。國有國法,用來維持社會體系的功能運作,而班級雖 小,也是需要制度化的常規,明確規範成員的活動。教室活動若要能順利 進行,導師就要維持班級的常規。班級常規(Classroom discipline)通常簡 稱「班規」,就是學生在班級中應要遵循的規範(盧富美,2002)。 以下就「班級常規的意義」、「班級常規的目的」、「班級常規的構成要 素」、「班級常規的內容」探討之。 一、班級常規的意義 朱文雄(1995)認為班級常規就是學生在教室內日常生活的一種規律, 讓學生對於班級、教室內的一切例行事項,都有一定的規則可循,成為一 種習慣、態度,對學生行為具有規範作用,既能保持教室內的良好秩序, 使教室的教學與學生的生活正常發展,也可以培養成一種優良的班風。 單文經(1994)認為班級常規,包括規則(rules)和程序(procedures), 規則是指一般性的期望或標準,用以規制學生個人的行為舉止,例如「經 過老師同意之後,才可說話」 ;程序是指經過認可的做事方法或行為準則, 例如「交作業的程序」。 孫敏芝(1995)指出常規是在學校與班級中,教師透過管理方法,使 規範持續運作,形成一種有秩序的系統,使學習活動順利進行,以達成教 學目標。 張秀敏(1995)將班級常規分為班規(classroom rule)和例行活動程 序(routine procedure)二部分。班規是指教室行為的一般標準或期望,包 含教師可接受、認可的和期望的教室行為,及教師不允許、不認可和禁止 的教室行為。 Charles(1996)綜合學者對班級常規的定義,認為學生在良好的班級 常規下必須具有三個要素:1.專心於課堂的活動;2.為自己的行為負責;3. 表現出良好的人際關係。 黃德祥(1996)認為班級常規是引導與控制學生在班級中的行為、矯 11.

(24) 正不良行為的問題,使學生的行為表現符合學校期望,成為品行端正的人。 張春興(1996)認為常規管理是教師在教學時,從如何維持教室常規 到如何處理學生違規問題的一切措施,目的在維持教室良好的教學情境。 李茂興(1998)提到 Kounin 認為班級常規是指教師對不當行為的處理 方式,包括了不同的處罰方式、行為矯正措施及教室管理的各種實務。 盧富美(2002)指出班級常規是經由師生合作而共同擬定出來的一套 秩序的系統,讓學生能快樂學習、教師能安心教學的班級規範。 洪若馨(2003)認為班級經營常規狹義的說,是指班級常規的訂定與 執行,就廣義的角度來看,其內容包含生活教育的輔導和問題行為的處理。 綜合以上之班級常規意義,班級常規包括規則(rules)和程序 (procedures),為規範學生個人的行為舉止及認可的做事方法或行為準 則,包括不當行為的處理方式和生活教育的輔導。在學校與班級中,教師 透過管理方法,經由師生合作而共同擬定出來的一套秩序的系統,讓學生 能快樂學習、專心於課堂的活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及表現出良好的人際 關係,教師能安心教學的班級規範,使學習活動順利進行,以達成教學目 標。 二、班級常規的目的 班級常規設置之目的在於減少學生不當行為出現,其功用不僅在於約 束班級中學生行為,使學生能專心學習,一方面也讓教師能有效教學(單 文經,1994) 。另外,班級常規的目的,一方面在減少學生的不當與偏差行 為;一方面在培養學生新時代所需的品格(吳明隆,2013)。 教師若有一套良好的班級常規,讓學生能在非常專心、有責任感,與 表現良好的人際關係之下進行學習,往往可收到下列的學習效果(金樹人, 1996): (一)促進學習 在安靜不被干擾的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使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及成效。. 12.

(25) (二)增進社會化 建立一套良好的班級常規讓學生有所遵循,往往可建立學生自律的能 力,並增進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技巧。 (三)表現民主精神 在團體規範下,使學生學習到機會平等、意見交流、經驗分享、彼此 尊重等民主性格,讓學生表現得更卓越、更民主。 (四)滿足心理需求 班級常規往往可以滿足學生「知道了不能逾越的界限」之心理需求。 (五)提升學習樂趣 班級常規在教師徹底執行與學生認真遵循之下,往往可帶給學生愉快 的感覺;亦即讓學生能真正擁有且享有學習的好處和快樂。 綜合上述,班級常規的目的在使學生能愉快且專心學習、減少不當與 偏差行為和增進社會化、培養品格和民主精神,並使教師能有效的教學。 有了班級常規,讓學生知道自己行為的準則,從他律而後自律,逐漸發展 為社會所期許的人格特徵。 三、班級常規的構成要素 學校是一種教育社區的文化中心,所以要形成有利的學校文化,而有 助於學校教育目標的達成。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是學校的次級團體, 亦有班級學生之同儕團體的次級文化的存在(盧富美,2002) 。本研究參考 盧富美的看法,影響及構成班級常規的要素如下: (一)依據法令規章 班級常規的訂定,應以政府頒布的各級學校教育法令、課程標準、成 績考查辦法、學生獎懲辦法等法令規章,以及學校自行訂定的校規為依據, 教師務必把有關的規則和程序均融入於自己的班級常規之中。 (二)配合學校特色. 13.

(26) 學校特色是學校文化的一部分,是特別為學校相關人員所著重而發展 成為有別於其他學校的部分。學校特色會直、間接影響到班級常規的形成, 故教師要配合學校特色,使彼此相得益彰。 (三)參照社區規範 社區規範係指班上學生所來自社區的一些價值理念與生活規範。學校 為社區的文化中心或精神堡壘,社區因學校的設立和發展而更加繁榮。學 生將社區的價值理念與生活規範帶進學校,亦將學校的一些規範帶回了家 庭或社區。教師要考慮來自社區既存的生活規範,而不合宜的則設法在班 級常規中給予調整或削弱。 (四)合乎學習需要 學生幾乎都希望在整個學習中有公平又合理的規定與確實的實施,為 了學生學習需要,更為了正向的社會發展與學習成效的提高,學生在學習 上不能沒有常規。訂定班級常規時,一定要與學生的學習需要密切配合, 才能引起學生參與擬定且確實遵守的樂趣。 綜合上述,班級常規要依據政府和學校頒布的法令規章、配合學校特 色的發展、參照社區的價值理念與生活規範、以及合乎學習的需要,以提 升班級常規經營的成效。 四、班級常規的內容 為了達成班級常規的目的,班級常規內容包括:班級常規上下課規範、 上下學規範、集會排隊、運動、生活教育、整潔工作、收作業方式、值日 生工作、教室禮節、維持課桌椅整齊及清潔、服裝儀容、午間活動、…等, 主要是讓學生能有禮貌、守秩序、愛整潔、尊重他人。李錫津(2004)整 理諸位學者列舉的項目而分類、盧富美(2002)根據時間性的分類,本研 究綜合如下: (一)依適用常規的活動性質而言:可分為點名、出入教室、上課、收發 課卷、和值日生工作等項。 (二)依適用常規的項目性質而言:可分為禮貌、秩序、整潔、勤學等幾 方面。 14.

(27) (三)依適用常規之場所性質而言:分成教室規約、上下學規約、集會公 約、運動場所規約、其他校內規約、家庭生活規約和校外生活規約。 (四)依適用常規之生活教育項目而言:分為日常生活常規、健康生活常 規、道德生活常規、學習生活常規、公民生活常規、勞動生活常規 和休閒生活常規。 (五)依時間性的分類而言:分為上下學時規約、上課時規約、下課時規 約、集會時規約、午餐時規約、午睡時規約、校內外其他活動時規 約、放學在家時規約。 班級常規管理或學生適宜的行為表現之評定效標有八項:自制、自主、 良好的自我概念、良好的班級行為、預防常規問題、具有合作性、努力學 習、參與班級活動(黃德祥,1996;Edwards, 1993)。. 貳、班級常規經營的意涵 以下就「經營的概念」、「班級常規經營的意義」說明之。 一、經營的概念 「經營」的英文為「management」。其英文的涵義,有控制和指示、 使人服從、小心處理及執行業務已達成目標等多種涵義;其中文的涵義, 為根據一定的準則,就人、事、物做必要的處理,以達成目標的一種歷程。 而經營的目標乃是將人力、物力、財力及時間作最完善的安排與分配,以 達成組織的目的,須兼顧個人心態的滿足與組織目標的達成(吳清山, 2004)。 經營是教師在施教過程中,為了達成班級的教育目標,使教育活動能 順利進行,運用有效的方法,處理班級中的人、事、物,以培養學生內在 的自我控制、自治自律、人格發展、氣質塑造、心智發展、良好習慣及班 級秩序等(朱文雄,1995)。 在教育上, 「經營」一詞可界定為,根據一定的準則,就組織內、外部 的人、事、物做必要的處理,以達成教育目標的一種歷程。其目標乃是將 人力、物力、財力及時間做最完善之安排與分配,已達成組織的目的(陳 宏祐,2008)。 15.

(28) 綜合上以上學者觀點,在班級中,經營是教師為了達成目標,培養學 生內在的自我控制、自治自律、人格發展、氣質塑造、心智發展、良好習 慣及班級秩序等,運用有效的方法,安排與分配班級中的人、事、物之歷 程。 二、班級常規經營的意義 盧富美(2002)認為「班級常規經營」一詞,有些學者以「班級常規 輔導」或「班級常規管理」稱之。有關學者對於「班級常規經營」的意義 如下: (一)李錫津(2004)認為「班級常規輔導」就是輔導學生認識與了解班 級常規,並切實遵守之,進而將認知的常規內化成持久的態度,並 表現在行為和習慣上的歷程。 (二)施慧敏(1994)指出「班級常規管理」是班級管理的工作項目之一。 是指班級中,以教師為領導者,運用合宜的管理方法和策略,指導 學生訂定、認識並遵守日常生活規範,以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促其 社會化,並達成最大教學效果的歷程。 (三)盧富美(2002)將「班級常規經營」定義為:師生雙方對於班級常 規先共同參與並制定,接著由教師悉心教導、徹底實行,與審慎評 鑑,使師生直往提升學習效果與教學品質的方向邁進的歷程。 綜合上以上學者觀點, 「班級常規經營」為班級中,由師生雙方共同制 定生活規範,教師運用合宜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並徹底實行,指導學生認識、 遵守日常生活規範,使學生能表現在行為和習慣上,以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促其社會化,提升學習效果與教學品質的方向邁進的歷程。 根據數本班級經營專書的內容,及研究者自身的班級經營經驗,本研 究將班級常規經營策略歸納為「班級常規建立之策略」、「班級常規教導之 策略」、「班級常規經營模式實施之策略」、「獎賞進行之策略」、「不當行為 處理之策略」、「與家長合作之策略」等面向探討之。. 參、學生多元文化背景的班級常規經營 由社會的快速變遷,家庭結構產生改變,家庭型態也越來越多元,不 16.

(29) 同於傳統家庭的非典型家庭,例如:混合家庭、跨國聯姻家庭、無子女家 庭、隔代教養家庭等隨之產生(涂信忠,2002)。 在跨國聯姻家庭中,父親或母親來自不同的族群。不同族群創造出不 同的文化特色,由於文化相對主義主張尊重文化的互相差異,對於文化的 互相尊重,於是形成了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 (詹棟樑,1993)。 臺灣於 1994 年實施外籍配偶來台政策後,國人與外籍女子結婚的人數 逐年增加。依教育部統計,102 學年度新移民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為 21.0 萬人(較 97 學年度增加 61.5%) ,占全體國中小學生 9.9%,相當於每 10 位 國中小學童中就有一位是新移民子女。新移民子女係指子女出生時,其父 或母一方為居住臺灣地區設有戶籍國民,另一方為非居住臺灣地區設有戶 籍國民。對於班上的新移民子女,教師應要正視和接受隨之而來的挑戰。 由於國內很少相關文獻探討學生多元文化背景的班級常規經營,而李 美慧(2010) 、陳郁婷(2013) 、詹曉嵐(2014) 、黃愛君(2014)在教師多 元文化實踐中,將班級經營納入研究的面向中。故本節就多元文化教育的 意涵、教師多元文化的素養、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的實踐、教師多元文化教 育實踐之相關文獻探討之,以將其理念運用在班級常規經營策略中。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意涵 以下就多元文化教育的意義、目的和面向說明之。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意義 James Banks 是美國最早提倡多元文化教育的學者之一,他認為多元文 化教育是一種概念、是一種教育改革運動、也是一種過程(譚光鼎、劉美 慧、游美惠,2008)。 根據吳清山、林天祐(1996)對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 的定義,為學校提供各種有關於瞭解不同族群的文化內涵、欣賞其他族群 文化的積極態度之機會給學生,藉以避免種族衝突及對立的一種教育。 竇金城(2004)指出多元文化教育以機會均等之原則,反對不同文化 族群的隔離教育,並進行母語教學、兩性平等教育、低收入與殘障者的補 17.

(30) 償教育與特殊教育。 綜合上述,多元文化教育以機會均等為原則,提供學生各種有關於瞭 解不同族群的文化內涵、欣賞其他族群文化的積極態度之機會,以避免種 族衝突及對立的一種教育過程。在班級常規經營上,導師要瞭解不同文化 背景的學生,給予所有學生教育均等的機會,並引導學生欣賞其他族群的 文化。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 Banks 認為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在於改變學校的文化與結構,使不同 文化背景的學生在學校中都有公平的學習機會(譚光鼎等人,2008)。 Gay(1995)則認為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是:1. 使來自不同種族、性 別、族群及社會階級背景的學生能發展出基本的學術能力;2. 教導學生尊 重及欣賞自己和其他人的文化;3. 克服種族主義及偏見的態度;4. 了解造 成現今族群疏離及不平等的社會歷史、經濟及心理因素;5. 對於真實社會 的族群、種族和文化問題,提供批判分析以及明智做決定的能力;6. 幫助 學生從較為人性、正義、自由及平等的觀點來看待事情,以及達成此目標 的知識和技能(引自林淑莉,2006)。 黃政傑、張嘉育(1998)指出多元文化教育所揭櫫的目標有:1. 改造 學校整體教育環境,以符合學生的文化、行為與學習方式,使不同族群學 生享有均等的教育機會,提升其學業成就;2. 教導對族群多樣性的尊重, 認識文化差異的特性與價值,以促進人類不同生活抉擇的機會;3. 發展學 生於多元文化社會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促進族群的和諧與共榮共存, 進而達成四海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 劉美慧(1999)歸納出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在於:1. 維護教育機會均 等的精神;2. 提升弱勢族群學童的學業成就;3. 提升學童的自我認同;4. 了解與認同自己的文化;5. 了解與支持文化多樣性;6. 減低偏見與刻板印 象;7. 培養群際關係;8. 培養適應現代民主社會的能力;9. 培養多元觀 點;10. 培養社會行動能力。 譚光鼎等人(2008)依據各學者的主張,將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歸納 18.

(31) 為幾點:1. 維護教育機會均等的精神;2. 提昇弱勢族群學童的學業成就; 3. 瞭解與支持文化多樣性;4. 培養群際關係;5. 培養增能與社會行動能 力。 綜合上述,在班級常規經營上,面對多元文化背景的學生,教師要: 1.改變策略,以符合學生的文化、行為與學習方式,維護教育機會均等的 精神。2. 提升學童的自我認同。3. 減低偏見與刻板印象。4. 培養群際關 係,促進族群的和諧與共榮共存。 (三)多元文化教育的面向 Banks(1996)指出多元文化教育有五大面向,包括內容統整(content integration)、知識建構(knowledge construction)、減低偏見(prejudice reduction) 、平等教學(equity pedagogy)及增能的學校文化(An empowering school culture)。其內容說明如下(譚光鼎等人,2008): 1. 內容統整 教師在教學時,利用不同文化的內涵或例子,來闡釋學科的概念或原 理原則。內容統整可以幫助學生從多元的觀點理解改念、議題。 2. 知識建構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知識如何產生,學科中的文化假設、觀點與 偏見如何影響知識建構的過程。多元文化教育強調知識必須反映社會成員 的社會、文化及權力位置。歐用生(1996)指出當學生在閱讀各族群文化 的歷史或經驗時,教師可藉由建構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不同文化的 經驗、偏見和價值,亦可藉由多元活動如表演、參觀、操作、閱讀欣賞與 深入討論等方式啟發各的學習經驗。 3. 減低偏見 多元文化教育希望運用各種策略來減低偏見。若要發展學生之間正 向、肯定的族群態度,須提供學生下列四種環境:1.對所有學生提供一個 平等的環境,特別是教室內的課程活動。2.社會支持族群間互動的氣氛, 尤其是有影響力的人做示範,如師長與父母。3.不同族群學生之間的接觸, 應透過彼此的相似性與相異性之比較與瞭解。4.提供機會讓不同族群學生 能共同合作去達成共同的目標。這四種環境提供學校與班級一種接納的氣 19.

(32) 氛,讓所有學生有相同、平等的機會去學習。 4. 平等教學 教師運用各種方法,提升不同文化背景學生的學業成就。平等是多元 文化教育的核心概念,堅信不同族群的學生都有相同的發展潛能。 5. 增能的學校文化 McLaren(1998)認為增能是「學生習得批判經驗外的知識,以更了 解自我、世界,並使得習以為常的假定得以轉化的一種過程」 。多元文化教 育強調學校的文化與結構必須重建,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體認自我 的價值、經驗學習成功的機會及文化增能。 綜合上述,導師在班級常規經營上,要:1.對所有學生提供一個平等 的環境,特別是教室內的課程活動。2.利用身教影響學生,運用各種策略 來減低偏見。3.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體認自我的價值、經驗學習成 功的機會及文化增能。 二、教師多元文化的素養 教育工作者應自省本身專業素養的問題,特別是尊重多元與差異的文 化態度(何青蓉,2003) 。在現今多元文化的環境中,教學者絕對是影響多 元文化實踐的重要層面之一(陳源湖,2004) 。多元文化教師素養之標中包 含下列重要類別:1.人格特質;2.教學策略;3.人際知覺;4.多元文化知識; 5.評量能力;6.班級經營;7.校務、社區參與及服務績效;8.課程設計等八 大類別(楊傳蓮,2000) 。導師應考量學生多元文化背景而經營班級常規, 且必須具備多元文化素養,以身為則,教化學生。 Giroux 於 1992 年指出對於素養(literacy)的解說有五點非常發人深 省:1.素養不僅是文字、藝術、技能,素養還必須涉入意識型態與思想的 澄清;2.素養為組織意義、建構意義、維持意義的工具;3.素養是一種現有 的文本、知識論與意識型態系統的再現之實踐;4.素養是要了解差異,因 為他人的認同很重要;5. 素養脫離不了差異與權力的語言。教師係為文化 工作者,需要具備以上素養,素養不再只是傳統教育工作者必備的讀寫算 能力,而是一種與廣大社會息息相關、具有社會實踐行動力的多元文化素 養(引自王雅玄,2007)。 20.

(33) 王雅玄(2007)將「多元文化素養」定義為「在多元文化社會中所應 具備足以賞析、悅納不同文化、不同族群、不同語言等方面的認知、情意 與技能。」吳瓊洳(2007)主張在認知方面,對於自己文化歷程脈絡以及 不同族群歷史文化的基本認識,同時也要熟悉不同學生的次文化與生活經 驗,才能進一步實施多元文化的課程與教學。在情意方面,也應在各種多 元特性的多元文化教學中,真誠地與學生探索與討論分享自己的情感、價 值和態度。在技能方面,要採用文化反應的班級經營模式,深入了解教室 中學生的文化差異,以民主、欣賞與包容的態度,讓每位學生都有發聲的 機會,從班級情境布置、對學生的行為期待、到師生互動,都必須呈現對 多元文化的尊重,才能創造出一個公平正義的多元文化教室。 綜上所述,在班級常規經營中,無論是在建立、教導、實施班級常規、 及處理不當行為時,導師採用文化反應的班級經營模式,瞭解不同文化背 景學生的差異,熟悉不同學生的次文化與生活經驗,真誠地與學生探索與 討論分享自己的情感、價值和態度,給予適當的學生行為期待。如果學生 的母文化與學校的主流文化有差異,而教師未能敏覺文化差異的問題,容 易誤解或低估學生的行為表現或學習能力,將會造成弱勢族群學生學習挫 折與適應困難(譚光鼎,1997)。 三、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的實踐 實踐(praxis)一詞,最早源自於馬克斯思想辭典,意指自我創造性的 活動(溫毓禎,2009) 。實踐是一種自我能力的執行,針對目前環境的人、 事、物做出改變的行動,並從行動中反省,以求達到實現願望或改善生活 的目標(王慶中,1999) 。以下就多元文化教育實踐的意義、及多元文化教 育實踐的面向討探討之。 (一) 多元文化教育實踐的意義 教師增進多元文化教育的素養後,接著就是在教育上的實踐。教育實 踐是教師在建構知識中不斷修正與反思自己教育理念的一個過程;而多元 文化教育的實踐乃為教師在從事多元文化教學歷程中的課程設計、教學策 略實施、教學評量與班級經營之具體表現(歐用生,1996)。 多元文化教育的推動需要學校所有教育人員的一致認同多元價值的存 21.

(34) 在,並藉由正式的課程途徑以及學校的文化規範,加以有效的落實。在學 校的經營與領導上,多元文化的素養營為行政人員與教師的內化價值,並 且從課程的安排以及教師班級經營的層面中,去深化多元文化教育的涵養 與融入師生互動關係之中(陳美如,2000)。 Banks(2007)指出多元文化的教育實踐是在各種交育場域中,以平等 尊重、多元包容的原則下,由教育人員、教師與學生之間透過多元文化價 值的共享與體認,在學校文化、班級環境、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之實際層 面中透過親身的多元文化參與行動,反思與調整過去的刻板思維,與對他 人歧視的意識形態,落實和諧溝通、文化理解、包容異己聲音以及建立民 主社會的理想(引自陳郁婷,2013)。 綜上所述,在多元文化的教育實踐的班級常規經營中,導師要不斷修 正與反思自己的理念,調整過去的刻板思維,與對他人歧視的意識形態, 透過親身的多元文化參與行動,將多元文化涵養融入師生互動中。 (二) 多元文化教育實踐的面向 余明仁(2012)整理多位學者的文獻,一位具有多元文化教育信念的 教師應從下列幾個面向來加以實踐: 1. 在性別方面 (1)教師能平等看待兩性差異,公平對待兩性學生,提供學生相關經驗及 知識,使學生減少偏見。 (2)教師能檢視教材或現實生活情境中存在的刻板印象,並引導學生對異 性抱持正的評價。 (3)教師能與兩性學生維持良好互動,不因性別偏好而產生互動不均。 2. 在族群與文化方面 (1)教師能將教材內容置於學生文化脈絡中來教授,以增加學生對學習該 教材的興趣。 (2)教師能鼓勵不同族群的學生互相學習,並利用各項活動增進各族群間 的瞭解及相處,從人際互動中提昇自我概念。 (3)教師對於學生之間因族群文化不同而帶來的衝突及阻礙,能根據各文 化的意涵來溝通及協調,並引導學生有更積極、正向的互動,以增進 22.

(35) 族群間的合作,進而發展學生生活溝通的技巧。 (4)教師能充實文化的經驗及知識,並能利用不同文化背景學生的文化經 驗作為教學的資源,以利族群與文化的教學。 3. 在特殊性方面 (1)教師能兼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包括身體能力與心理狀況的不同。 (2)教師於班級中能提供學生均等的機會,實踐融合教育。 (3)教師能促進學生對彼此能力的相互瞭解,並進而鼓勵學生平等對待。 4. 在社會階層方面 (1)教師能對低社經地位學生適時給予援助,具備鼓勵學生持續學習的態 度。 (2)教師對於社會階層不平等所可能導致的價值觀偏離,應加以澄清並導 正,使學生能瞭解社經地位是值得重視的課題。 導師考量學生多元文化背景而經營班級常規時,要平等看待兩性差 異,鼓勵不同族群的學生互相學習,提供學生均等的機會,對低社經地位 學生適時給予援助,具備鼓勵學生持續學習的態度。 四、教師多元文化教育實踐之相關文獻 本研究在下列教師多元文化教育實踐之相關文獻中,只採用與班級經 營相關之結論,其整理如下: 李美慧(2010)在「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的知覺與實 踐之研究」中.,將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知覺以多元文化意識、性別 意識、族群意識、階級意識,特殊性意識等五個層面作分析;將多元文化 教育實踐則以班級經營與管理、課程設計與實施、教學實施與評鑑、學校 行政與管理等四個層面來剖析。結論為:1. 班級經營與管理、課程設計與 實施、教學實施與評鑑、學校行政與管理是多元文化教育實踐重要的指標。 2. 服務年資 21 年以上的國民小學教師在多元文化實踐方面高於服務年資 6-10 年的國小教師。 陳郁婷(2013)在「雲林縣國小教師多元文化教育認知與實踐之研究」 中探討不同背景的雲林縣國小教師在多元文化教育認知與實踐現況與差異 23.

(36) 情形,並瞭解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認知與多元文化教育實踐之間的關聯。 結論為:1. 雲林縣國小教師在多元文化教育實踐量表上各方面的平均得分 介於 3.87 到 4.30 分之間,表現達中等以上,以班級經營與管理的實踐表現 為最好,而在學校行政與管理的表現則略低。2. 不同職務、學歷、年齡、 年資、學校地區與學校規模的雲林縣國小教師,在多元文化教育實踐的表 現上有明顯的差別。 詹曉嵐(2014)在「新移民子女知覺教師多元文化教育實踐對其學校 適應關係之探究」中,瞭解新移民子女知覺教師多元文化教育實踐與學校 適應的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在新移民子女知覺教師多元文化教育實 踐與其學校適應之差異情形,再探究多元文化教育實踐與學校適應間之相 關、預測情形。主要發現如下:彰化縣高年級新移民子女對教師多元文化 教育實踐知覺程度中上,各構面中以「班級經營」表現較佳;「教學評量」 構面表現相對較低。 黃愛君(2014)在「『意』轉多元文化新『視』界-一位國小教師多元 文化意識開展及教育實踐」研究中,結論為:個案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實 踐,從具有多樣性的課程設計、文化回應教學及理解與關懷的班級經營著 手。 綜上所述,班級經營為多元文化教育實踐重要的指標之一,且在量表 上表現最好,新移民子女對教師在班級經營上多元文化教育的實踐知覺表 現較佳;不同年齡、年資、與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在多元文化教育實踐 的表現上有明顯的差別,而服務年資 21 年以上的國民小學教師高於服務年 資 6-10 年的國小教師。 故本研究將學生多元文化背景納入教師班級常規經營策略中,探討在 「班級常規建立之策略」、「班級常規教導之策略」、「班級常規經營模式實 施之策略」、「獎賞進行之策略」、「不當行為處理之策略」、「與家長合作之 策略」等面向中,教師的表現為何。. 第三節 班級常規經營的策略 由於班級常規和獎賞、不當行為處理、與家長合作息息相關,固本節 將探討「班級常規建立之策略」、「班級常規教導之策略」、「班級常規經營 24.

(37) 模式實施之策略」、「獎賞進行之策略」、「不當行為處理之策略」、「與家長 合作之策略」等面向。. 壹、班級常規建立之策略 教師為了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班級的各項活動上要有計畫的做 準備,並且竭盡所能維持班級秩序,而建立班級常規則為首要任務。以下 為諸位學者的建議: 一、本研究綜合張民杰(2012)和柳文卿(2000a)對於班級常規的建立, 應該注意以下原則:考慮到與學校整體的校規配合,而且應切合學生生 活經驗,讓學生參與制定,並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狀況與師生熟悉度,有 必要時適度尋求家長的了解與支持。學期一開始就要訂定班級常規,而 班規建立之始,以僅訂出大原則,內容簡潔、正面措辭為佳,條文數目 約五至十條最為恰當。可考慮張貼於教室醒目之處,如此一則可作為教 室布置,二則具有勉勵提醒的作用,並每隔一段時間或視班級需要而更 換規則。 二、盧富美(2002)提出班級常規訂定原則如下:師生共同參與並制定、 規定明確合理又可行、用語簡潔且積極正向、規則有附帶行為規範、保 持彈性而適時更新、把規則公開且書面化。 三、李錫津(2004)提供常規建立之方法如下: (一)自然形成法:原已存在於班級內多數同學所共有的良好常規,加以 具體化,引為全班同學遵行的方法。 (二)引導形成法:利用機會教育,將一個原本不存在或未受注意的常規 引入班級,供大家遵行的方法。 (三)強制形成法:藉助外力,取消學生權力或與處罰的方式,強行制約 學生,已形成某種規矩的方法。 (四)參照形成法:發現其他班級有某種良好表現,是本班同學所欠缺的, 於是指導同學學習他班良好的規矩。 (五)替代形成法:以一種合適的行為來替代某一種不良行為的方法。 班級常規管理的方式很多,教師要能融會貫通,根據班級情況和學生 25.

(38) 狀態做彈性的規劃,並遵守原則,徹底執行,給予學生好的學習環境,引 發學生更多正向行為,進而能成功學習。班級常規由教師所訂或由師生共 同約定,用以配合教師教學或指導班級活動的進行,使學生建立一套穩定 的生活模式,知道自己應該如何作為,也知道別人對自己行為的期望(李 錫津,2004)。「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教師建立班級常規,讓學生有 法可循,表現出適宜的正向行為,在班級常規下,教師能掌握班級狀況, 讓班級的教學活動能順利進行。 本研究將探討現況中,導師在班級常規建立上,擬定班級常規計畫的 主要根據、訂定班級常規的採取方式、班級常規的內容、完成哪些活動有 規定程序、及遭遇的難題。. 貳、班級常規教導之策略 教室經營或常規管理有效作法,必須講求科學與藝術外,有些基本原 則必須把握,以下為諸位學者的建議: 一、吳明隆(2011)建議教師可參考學者麥卡錫(McCarthy)及肯博隆- 麥肯柏(Cambron-McCable)二者所提之意見:校規的合理性、規範 具體可行、權變處罰策略、不能殃及無辜、學生能夠負荷、實施處罰 程序、暫時中止學習、公平轉班機制、依據法令行事、行為不能混 淆、彈性變通方法、尋求資源系統。 二、盧富美(2002)提供班級常規的教導方法為: (一)掌握學習最佳時機,教師掌握剛開學時的關鍵期。 (二)善用同時學習原則,將班規融入教學計畫時,兼顧認知、情意、技 能。 (三)善加運用教學媒體,利用影片、圖片等幫助學生了解班規的意義。 (四)積極的回饋與增強,良性的師生互動,積極熱忱的態度,激起學生 更投入學習。 三、李錫津(2004)建議班級常規輔導要注意以下要點: (一)把握始業時及導師新接班級時的初始輔導。 (二)建立良好師生關係,塑造和諧愉快的班級氣氛能協助學生建立常規。 26.

(39) (三)選拔優良學生幹部,強化班級組織功能,再予適當授權,可有效迅 速建立常規。 (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有效、紮實養成遵守常規的習慣。 (五)了解學生情緒可能不夠穩定,常規學習效果可能因人因常規有所不 同。 (六)讓學生統整的了解常規,一貫遵行。 (七)常規的輔導為全生活的輔導,不能忽視偶發狀況和類似潛在課程應 注意行為之輔導。 (八)導師應隨時視察學生遵行情形,透過班級幹部或同儕相互提醒。 (九)和家長保持適當聯繫,亦可要求家長協同監督輔導學生。 (十)敦請社區人士協同注意學生言行,若有不當時,能糾正或通知學校。 (十 一)不同年齡層的學童要特別留意,避免造成挫折與困擾。 本研究將探討現況中,導師在班級常規教導上,較常使用的方法、認 為哪種方法較有效、如何呈現班級常規、及遭遇的難題。. 參、班級常規經營模式實施之策略 茲就「低教學控制、中教學控制、高教學控制」及「民主、權威、關 懷」兩種分法說明之。 一、低教學控制、中教學控制、高教學控制 教師之班級常規經營模式,Burden(1995)分成低教學控制、中教學 控制及高教學控制三大類,本研究參考吳明隆(2013) 、陳木金(1999)和 張民杰(2012) 、盧富美(2002)的論述,分別探討三大類中具有代表性之 三個模式的常規管理策略,整理如下表 2-1:. 27.

數據

表 2-1 班級常規經營模式  分類  學者/模式    策略  中教學 控制  (學生 對行為 的控制 是師生 共同的 責任)  Dreikurs  必然性結果模式(Logical Consequences)  1
表 2-1 班級常規經營模式  分類  學者/模式    策略  高教學 控制  (教師 自行決 定規則 與實施 步驟)  Jones  瓊斯肢體語言模式 (The Jones Model)  1
表 3- 1 問卷樣本基本資料分析表  變項  組別  人數(人)  百分比(%)  性別  男  68  20.7  女  261  79.3  教學年資  2年以下  15  04.6  3~5年  20  06.1  6~10年  51  15.5  11~15年  87  26.4  16~20年  71  21.6  21年以上  85  25.8  任教年段  低年級  107  32.5  中年級  115  35.0  高年級  107  32.5  學校規模  12班以下  57  17.
表 4- 1 高雄市國小導師班級常規經營目的之百分比統計表  題目  選項  人數  百分比  排序  您 認 為 班 級 常 規 經 營 的 目 的 為 何 ? (複選 ) ( 1)提供並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  307  93.3  1 (2)營造良好班級風氣 304 92.4 2 (3)培育學生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304 92.4 2 (4)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 244 74.2 6 (5)適應學生的多元文化背景 148 45.0 7 (6)維護良好的上課秩序 280 85.1 4  (7)減少學生不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aking use of the Learning Progression Framework (LPF) for Reading in the design of post- reading activitie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that support their

* 2 Learning contents to be replaced by the learning elements covered in the enriched TEKLA curriculum starting from 2016/17 school year... The enriched

After teaching the use and importance of rhyme and rhythm in chants, an English teacher designs a choice board for students to create a new verse about transport based on the chant

• Flipped Classroom: Promote students to do pre-study tasks and allow teachers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lesson time. Major platforms

educational needs (SEN) of students that teachers in the mainstream English classroom need to address and the role of e-learning in helping to address these needs;.. O To

 Incorporating effect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to cater for students’ diverse learning needs and styles?.  Integrating textbook materials with e-learning and authentic

educational needs (SEN) of students that teachers in the mainstream English classroom need to address and the role of e-learning in helping to address these needs;.. O To

To help students achieve the curriculum aims and objectives, schools should feel free to vary the 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sequence of learning elements. In practice, m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