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筆靈》談當代奇幻小說的 中國文化底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從《筆靈》談當代奇幻小說的 中國文化底蘊"

Copied!
12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杜明城 博士

從《筆靈》談當代奇幻小說的 中國文化底蘊

研究生:曾瓊慧撰

中華民國一○三年四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從《筆靈》談當代奇幻小說的 中國文化底蘊

研究生:曾瓊慧 撰 指導教授:杜明城 博士

中華民國一 三年四月

(4)
(5)
(6)
(7)
(8)

誌謝辭

在電腦鍵盤前,從白天到晚上,從寒冷到溽暑,從空白到八萬多字,從臺東 到東京,真的是一場論文長征啊!同學說,有的人用興趣寫論文,有的人憑著聰 明才智,而我,則是用一股意志力咬牙完成。我很高興我做到了,可以孕育一本 屬於自己的論文是多麼難能可貴的感受,它集結了我所喜歡的,關注的,知道的,

疑惑的,有所感的……種種,為這樣的我做了一場記錄。

多年後,或許它在書架上褪了顏色,我還是不會忘記,完成這份作品,來自 於多少人的支持協助,而我所能做的,只有在這裡列上珍貴的名字,來代表我心 裡所充溢的感動和感謝。

杜明城老師 葛容均老師 黃雅淳老師 鄭雪花老師 藍劍虹老師 游珮芸老師 李其昌老師 許芝寧 陳佳琳 蘇俐靜 葉慧真 徐若惠 沈維淳 洪南箕 黃彥菁 黃懷慶 周筱琦 林敏瑜

洪慧珊 吳僑紜 翁小珉 黃靖娟 莊嘉仁 莊子毅 莊易宸

親愛的師長,謝謝您們的關愛和指引,以及對我從不吝惜的傾囊相授。

親愛的同學,謝謝你們無私的分享和鼓勵,以及適時在我分身乏術的生活中伸出 援手。

親愛的家人,謝謝你們默默的支援以及緊緊相守的陪伴。

還有親愛的此刻正在展讀的你,謝謝你的停留駐足,給予我們在知識領域中交會 的機緣。

(9)
(10)

從《筆靈》談當代奇幻小說的 中國文化底蘊

作者:曾瓊慧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摘要

當代中國式奇幻文學在學術研究中仍舊是一個有待耕耘的領域,需要研究者 投注與其等值齊觀的重視。由當代中國作家馬伯庸所創作的奇幻小說《筆靈》, 目前共有四集,故事描述筆塚主人將古人才情煉化成筆靈,而今筆塚湮沒筆靈散 佚,各路人馬為了追尋爭奪,展開一場武俠爭戰。

本研究在《筆靈》詩詞歌賦、古人才情、社會山水這些顯見的中國元素中,

發現奇幻書寫的架構裡,人物、空間、時間各個面向上形成兩兩相對的照應模式,

從筆靈與筆塚吏、異界與現實、前世我與今生我,皆對應著有關內在我與外在我 的主題。而從《筆靈》所隱含的文化底蘊中剖析,闡述毛筆的民族意識及其所象 徵的漢字神性、書法藝術,以及士人團體、武俠元素中所呈顯的意義,並論述小 說在儒家與百家的論辯,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拉鋸的故事情節中,深切思索著個 體的價值與生命的真義,並且將其對真實人性與精神自由的認同,投射於武俠之 中。

經由表象到內層的循序解析,蘊含著諸多指標性中國元素的《筆靈》,就是 一部典型的「中國式奇幻小說」。其展現了中國文化中群體對個體的深刻影響,

並且在文化精粹中予以認同,在傳統教條中予以質疑,彰顯了當代以人為本的思 維眼界。

關鍵詞:《筆靈》、中國式奇幻小說、詩詞、毛筆、士人團體、武俠

(11)
(12)

A Study of Chinese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Contemporary Fantasy Fiction Spirits within Chinese Writing Brushes

Tseng Chiung-hui

Abstract

To the whole academic society, contemporary Chinese fantasy literature has long been an uncultivated field, looking for researchers to pay much attention to it for its own value. Written by modern Chinese novelist Ma Bo Yung, the fantasy fiction

Spirits within Chinese Writing Brushes series has had four books published so far; this

story reports that the lord of the Chinese-writing-brush tomb refined ancient people’s talents into spirits within many Chinese writing brushes, and then talks about a battle mainly through martial art between powers coming from different sides for claiming those spirits within Chinese writing brushes after the Chinese-writing-brush tomb was lost and many spirits were gone.

From the Chinese cultural elements used in Spirits within Chinese Writing

Brushes such as poetic works, those antique brilliance, and the society as well as

landscapes, this research reveals the parallel reflection relationships figured by the writer when composing this fantasy fiction in the aspects of character, space and time:

Spirits within Chinese Writing Brushes versus agents of the Chinese-writing-brush

tomb, the world of supernatural versus the world in reality, and the self of the previous life versus the self of the present life, can all be viewed as the reflection of the “inner self versus outer self” motif. Besides, by analyzing those implied cultural ingredients in Spirits within Chinese Writing Brushes, this research discusses the topic of the nationality connected with a Chinese writing brush, which could be viewed as a symbolic figure of not only the holiness within Chinese characters but also the art of

(13)

calligraphy, and another topic about the meaning represented by the literati and martial art elements. This research also discusses the debate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other ideologies, and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modern lifestyle displayed in Spirits within Chinese Writing Brushes, deeply digging into the value of individuality and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while projecting the identification with true humanity along with the freedom of mind into the martial art spirit.

Analyzing from the surface to the core, this research argues that Spirits within

Chinese Writing Brushes, which contains so many typical Chinese cultural elements,

is actually a typical Chinese fantasy fiction. This novel reflects the deep influence of the collectivity on individuals in Chinese culture. By identifying with the essence of the culture as well as criticizing the traditional manners, the novel shows its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of humanity.

Keywords: Spirits within Chinese Writing Brushes, Chinese fantasy fiction, poetic

work, Chinese writing brush, literati, swordsman

(14)

目次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9

第五節 文獻探討 ………10

第貳章 《筆靈》中的奇幻書寫 ………13

第一節 詩詞歌賦的武打幻化 ………….………13

第二節 人筆的煉化與神會 ………26

第三節 包容於現實中的異界 ……….………39

第参章 《筆靈》中的中國文化底蘊 ………..………55

第一節 毛筆的文化象徵 ……….………55

第二節 士人團體的困境 ……….……68

第三節 武俠元素的展現 .………82

第肆章 結論:《筆靈》奇幻對傳統文化的當代演繹 ………102

參考文獻 ……….………..……… 108

(15)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二十世紀中葉以後,奇幻小說風行草偃,逐漸蔚為一股閱讀熱潮,終致到 了二十世紀末在華人世界所向披靡;不論成人或青少年、東方或西方背景的讀 者,皆能在奇幻文學中,馳騁想像、感受新奇,得到愉悅滿足的閱讀樂趣。奇幻 建構在真實世界上並與之密切連結的,其功能在於協調建構真實生活,而真實生 活中不同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理應能透過奇幻文學的包容性表現出,那麼,或 許身處東方世界的華人讀者也期待一種貼近自身生活的中國式奇幻小說。

奇幻文學是一種心理欲求具體化的藝術型態,藉由奇幻世界的進出,使深層 慾望昭然而揭;華人作者讀者藉由文學展現民族自我認同的集體心理欲求,也期 望能夠在奇幻小說中得到消解與滿足。然而,我們觀察 J. R. R. 托爾金的《魔戒》、 C. S. 路易斯的《納尼亞傳奇》、菲力普‧普曼的《黑暗元素》三部曲、J. K. 羅 琳的《哈利波特》……,這些為我們所津津樂道的經典或者暢銷的奇幻文學系列 作品,感受到的卻是奇幻文學就像一種來自於歐美的舶來品,呈現的是西方的人 物、名稱、風俗、地理……,種種元素多流淌著西方神話的血脈,說的是西方的 故事,給的是一種屬於異域的想像。其實,中國從古以來自有絢爛奪目的奇幻傳 統,當代奇幻若能借鏡西方成功作品,納其養分灌溉於中國文學的沃土之上,那 麼中國奇幻就能繼續展現風華,成為一種民族自信心的具體化保證。這樣的時機 中,當代中國式奇幻小說的出現則更加具有其重大意義。

與創作出版市場的如出一轍,就目前學術研究領域觀之,當代東西方奇幻文 學的研究,也呈現出一種偏食的狀況。這樣的情況,如同:

(16)

我們長期以來透過翻譯作品理解西方兒童文學,久之形成一種文化依 賴,唯西方的美學品味是尚。西方的兒童文學整個制度面的環節都很完 備,具備充分商業化的條件,學術圈也提供了豐富的論述基礎,優勢極 為明顯。 (杜明城,頁 2)

說的雖然是兒童文學,卻也同樣適合用來描述當前奇幻文學的狀況。以「臺灣碩 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中所收錄的 73 篇研究奇幻文學的論文來說,1當代華人 作家張之路、甘耀明、林珮恩等作品的討論、臺灣奇幻小說發展……等,華文奇 幻的相關研究大約僅有 11 篇左右;再以「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中的期刊為 例,2 49 篇提及奇幻的相關文章中,以華人文本作奇幻相關討論的約有 10 篇。

在以上兩個以華人研究者為主的研究社群中,歐美奇幻仍可展現其西方霸權,坐 擁龐大研究陣容,使華文奇幻顯得人單勢孤。「學術研究與文化產業間的交互作 用聯手促成西方讀物那更形優越的地位,以及在地作品更形衰頹的趨勢」3,有 鑑於此,華文奇幻是需要研究者投注與其等值齊觀的重視,而當代的中國式奇幻 小說更是有待耕耘的研究領域。本研究動機於焉產生。

何謂「中國式奇幻小說」,它應該呈現何種樣貌?我們或許可藉由以下觀點 來思考這個問題:

中國流奇幻小說應該是有中國味道的奇幻小說。

這個問題很值得玩味,到底什麼算是有中國味道的奇幻小說呢?做一個 簡單的類比,《龍槍傳奇》沒有中國味,而《射雕英雄傳》有中國味,

1筆者以「奇幻」作為索引,近十五年間出現共 118 篇相關論文,再排除約 45 篇電腦遊戲、動 畫設計、美術圖畫、攝影、傳播、音樂研究等非文學研究所的論文,以其中 73 篇包含文本研究、

語言分析、閱讀行為研究的奇幻作品作為分析統計對象。

2 筆者以「奇幻」檢索,共出現 252 篇,再以其中「語言文字類」49 篇作為分析統計對象,排 除了藝術、宗教、史地總論等其餘類別。

3 Duh, Ming-Cherng. “ The Hegemony of Western Categorization and the Under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 Other’ Worlds”in Papers: Explorations into Children’s Literature.Vol.17, No.2, December 2007, p7-15.

(17)

這是無庸置疑的。沒人會在漫步桃花島的時候想起修肯森林的陰森,也 不會有人掂著雷斯林的馬濟斯法杖耍一套打狗棒法。但究竟是什麼因 素,會令這兩部作品產生這樣截然不同的感受?當然不會僅僅是因為一 個主角叫卡拉蒙‧馬哲理,一個主角叫郭靖;一個組織叫索藍尼亞騎士 團,一個組織叫全真教這麼簡單。如果只是靠名詞的不同風格來彰顯所 謂的民族特色,那就會變的和網上流傳的那個“奇幻金庸”一樣詭異可 笑。4

可見,並不是以中文語法命名人物、地點、武器、頭銜就可以偽裝成東方風格的 小說,華人或華文所寫的奇幻也並不絕對就是「中國式奇幻」。所謂「中國式奇 幻小說」,應該是在奇幻的前提下,必須在各個層面蘊含中國文化相關元素,從 名稱上附庸中國風雅,再從內涵中滲染國學精神,才得以稱之。

當代奇幻小說《筆靈》系列目前共有《壹︰生事如轉蓬》、《貳︰萬事皆波瀾》、

《參︰沉憂亂縱橫》、《肆︰蒼穹浩茫茫》四集,作品中描述筆塚主人將歷史上文 人才女的靈魂煉化於生前常用的毛筆之中,時至今日,筆塚湮落、筆靈散佚,江 湖上展開一場追尋爭奪戰。《筆靈》將詩歌與毛筆作為想像文學中的奇幻素材,

以中國歷史文學典故豐富故事內涵,層層遞移的情節鋪陳,華麗眩目的武打描 寫,讓讀者在閱讀武俠奇幻中享受到一種酣暢淋漓的樂趣,而其中有關於中國文

4 引自馬伯庸〈關於中國式奇幻特點的一些思考〉,九界文學網,2009/08/24,(查詢日期

2013/06/23)。〈奇幻金庸〉是馬伯庸在網路上發表的一篇短篇故事,內容重新描述《射鵰英雄傳》

和《神鵰俠侶》的大致情節,並刻意將故事中中國式的人名、地名、門派、武功、封號……置換 成西方奇幻的名詞和語法,意圖表現將中國武俠張冠李戴上西方語彙後所呈現的一種荒謬與突 兀。以下節錄〈奇幻金庸〉中部分內容:「大陸上最強的幾個人一起來到位於“西嶽之祕境“的

“華山之塔”,在裡面討論這其中一本古文明魔法書《九陰真經》的歸屬。他們是:全真神殿的 大祭司重陽‧王、大魔導師藥師‧黃、黑袍法師鋒•歐陽、大賢者智興•段以及九指之傭兵七公•

洪。﹝……﹞蓉順利地接替七公•洪在傭兵團的職位,而靖•郭更因為種種機緣,領悟了《九陰 真經》裡的禁咒魔法以及七公的最強魔法“十八龍之伏降”,成為強大的魔法戰士。﹝……﹞過•

楊成功地進入了隱藏在結界裡的“暗之古墓”,結識了住在裡面的精靈小龍女。﹝……﹞」

(18)

化的元素,及字裡行間所內隱的主旨要義,更是值得我們關注的焦點;《筆靈》

壹、貳集入選第 56 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也獲得專業領域中 的學者教師及名人作家的推薦肯定,要討論當代奇幻文學中的中國文化底蘊,《筆 靈》正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例子。

(19)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個故事的解讀,必須從不同層面切入,如此才能在閱讀娛樂之外,使讀者 藉由對文本的反覆咀嚼,而獲得更深層的啟發。本研究的目的,在於剖析《筆靈》

於表象及內涵所採用的中國文化要素,以建立起對此部當代奇幻小說完整的認識 與理解;並且從別開生面的奇趣構思中摘抉要義,進而闡述小說中對個體完整自 我與本真自性的重視。筆者宣稱,《筆靈》的奇幻展現了迥異於西方奇幻,呈顯 出中國文化中群體對個體的深刻影響;並且彰顯此部當代小說藉由對傳統文化的 認同與質疑中,具備了當代以人為本的眼界思維。

本研究在第貳章節中聚焦於《筆靈》作品中顯而可見的中國文化元素,討論 其運用於奇幻書寫之中的手法。筆者首先就詩詞歌賦意境具象化的呈現,剖析文 本中以中國古典韻文作為奇幻想像的原因與方法;接著筆者探討筆塚吏和筆靈從 煉化、寄寓、神會、役使的結合過程中,如何將中國古代文人的才情靈魂轉化成 一種超自然的能力;再者,人物角色對國學的態度,使得異界所給與的成長啟蒙 有程度上的不同,此處除了推論幻境所給予的價值啟發,進而著眼於空間結構及 輪迴復生的探究;並從以上解析敘事活動的過程中,論述奇幻書寫所帶來的重大 意義。

文化元素的幻化勾勒《筆靈》的表象,而文章內在意涵更是文本的精髓所在。

第參章節繼而考察《筆靈》中幽微灼爍的中國文化精神,闡述傳統文化一方面以 其精粹在當代文本中再現風華,一方面因其侷限形成一種體制困境。首先探討以

「毛筆」作為靈魂寓體及戰鬥媒介的安排反映了何種華人的集體意識和文化象徵 意涵;再者,中國士人團體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造成個體人格的壓抑、精神的 束縛,在《筆靈》中引發的一場儒家與百家的論辯,隱含著對於世俗禮教的反思,

本研究據此探析禮俗教化與個體自由之間分庭抗禮的主題意涵。而《筆靈》中豐 富的武俠意象是我們探討文化意蘊可以取徑的方向,此處著眼於《筆靈》武俠接 續在金庸之後在人性與自由的議題上所呈顯的承襲與改變。從《筆靈》這些主要

(20)

面向著手,探取其內在精微,論述其中有關個體價值、生命意義的人生問題。

綜合以上所言,本研究以探尋《筆靈》所包含的中國文化意蘊作為指標,並 透過筆者的解讀,從文本所具有的深刻意義上求解,共有以下幾項研究問題:

一、《筆靈》如何將中國文化元素運用於奇幻書寫之中,而構築而成的奇幻 模式,在各個面向上是否給予一個完整的照應,並提供可行的詮釋途徑,展現奇 幻的意義?

二、《筆靈》的敘事活動中是否隱含中國文化元素,而小說中表達了個體處 於何種傳統文化的觀照之下,並且產生什麼樣的人生態度與生命意識?

三、《筆靈》是否在奇幻的前提下,於表象與內層蘊含著中國文化相關元素,

而足以稱之為「中國式奇幻小說」?

四、《筆靈》中奇幻轉化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具有何種價值與意義;而對傳統 文化的當代演繹,提供何種屬於這個時代的視野,是否彰顯了對中國文化的認同 與反思?

(2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的範圍以馬伯庸所著的《筆靈》系列作品《壹︰生事如轉蓬》、《貳︰

萬事皆波瀾》、《參︰沉憂亂縱橫》、《肆︰蒼穹浩茫茫》四集作為文本分析的對象。

文本是一種運動、一種活動、一種生產和轉換過程,而不是像作品那樣 的固定實體。 (龍協濤,頁51)

藝術作品僅有一種結構,以及獨一無二的確定意義,這種客觀而永恆的 作品觀念被模式的多樣性所替代。在這種多樣性中,作品的精華一旦展 開它的有效的歷史便永無終結,而它的意義透過本文與讀者之間的交流 得以綿延不斷。 (Holub,頁 160)

由上可知,「作品」意味著已經定型的一種封閉完整的形式,而「文本」則是不 斷開放的、動態的體驗,可以藉由讀者不同的經驗提供複雜多元的意義。《筆靈》

目前雖然仍未終結,筆者將其視為「文本」與之互動,即便只是故事的其一部分,

但是此四集中,詩詞具化、文戲武打所開展的奇幻格局,除了蘊含豐盛的中國文 化元素,其深刻的人生哲理也隱含於意象之中,據此足以深入討論。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範圍上包羅萬象,相關資料浩如煙海,並非本研究 可以窮究。雖然《筆靈》中故事情節與中國文化息息相關,有關於命名、京劇、

食器、經脈、孔廟、銅錢、硯台、筆筒、筆掛……等等意象豐繁。不過,本研究 著重於討論文本中奇幻轉化的書寫手法,故由詩詞化武、毛筆為靈的面向上據以 深論,並從《筆靈》中觸及有關儒家與百家的論辯上加以延伸,闡述儒家思想對 於傳統文化的影響,以及當代人對儒家價值體系的反思。

《筆靈》原發表於「縱橫中文小說網」,起書於網路。然而筆者接觸此書時,

已出版為實體書籍,網路上的連載文章也不復存在,所以未能一睹其原來面貌,

(22)

若能與網路上的原始版本兩相比對,或許可以從相同相異之處,提供研究上可資 參考的資訊。由此原因,對於文本的分析,筆者專就奇幻基地出版的實書版本為 主。反之,游覽近年來的當代奇幻,在網路的推波助瀾之下,創作情景雖然盛況 空前,但良莠不分,考量去蕪存菁,本研究僅就市面上出版發行的相關實體作品 納為討論。

根據讀者反應理論(Theory of Reader-Response)中言及「文學作品的意義 取決於讀者個人的創造性闡釋,作品的意義實際上是讀者的『創造物』」(龍協 濤,頁 7)。那麼,在這樣一個詮釋方式的許可下,本研究暫且排除直接對作家 的訪談詢問,而以筆者所要探討的面向及解讀的方式為關注中心,輔以相關文獻 專書來支撐研究論述,而將作家的想法意見作為研究之後的參詳對象。

《筆靈》簡體版第壹集 2009 年於大陸出版,原名為《筆塚隨錄》,繁體本 旋即於 2009、2010 年在臺上市,至今僅有 4 年,成書時間甚短,在大陸臺灣兩 岸學界尚無專書研究討論;而作者為新崛起的當代作家,關於作家、作品的研究 論文、期刊,盡付闕如,現行流通的資料,多只侷限於書本的推薦導讀,研究可 供資料寥寥無幾。儘管如此,在現象學(phenomenology)所提示的研究方法中,

認為文學批評的「目的在於對文本的完全『內在』的理解,絲毫不受文本之外任 何東西的影響。﹝……﹞我們不應當參考任何我們確實已經了解的關於作者的情 況 ── 傳記式的批評是禁止的 ── 而應當參考那些在作品本身中所表現出 來的作者的意識方面」(Eagleton,頁 78)。所以,本研究得以暫時擱置對作者 相關背景及其他作品的鑽研,主要著墨於文本本身作相關的分析與描述。期望於 以上所言種種範圍限制下,對《筆靈》仍可建立起一個充分的理解深度。

(2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以精讀文本及文本分析的方法進行分析歸納,再藉由毛筆、書法、士 人團體、儒家思想、武俠小說相關文獻的討論,予以演繹論證。首先,剖析《筆 靈》中奇幻的表現方法,以其藝術形象、情節鋪陳、奇幻價值的面向著手分析歸 納。接著,深入闡述中國文化中文學象徵、傳統風格等,並輔以中國哲學思想文 獻考證文本中獨尊儒術與百家爭鳴的論辯,體察文本中所蘊藏的相關內涵。

(24)

第五節 文獻探討

儒家思想在中國文化中影響最為深遠悠久,是本研究理解文化底蘊所不可或 缺的角度;而《筆靈》中一一出場的古人,正是長期以來浸淫儒學之中的士人團 體。韋伯在《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一書中分析了士人階層與中國政治體制、

社會結構、經濟機制之間的緊密關聯,本研究擷取了其中〈士人階層〉與〈儒教 的生活取向〉兩篇相關論述,其中闡述儒學與士人的交融,體現了中國文明自有 的理性內涵,提供筆者一個大不同以往的觀照點。韋伯的論點側重於士人在中國 社會中形成的主導地位,然而其與君主政治立於同一陣線而掌握主導權的同時,

其實也讓渡了自身的思想自由與人生走向的選擇權,本研究參考並引用葛荃《權 力宰制理性 ── 士人、傳統政治文化與中國社會》一書,其中論說了君主權力 宰制士人理性的因由與發展,基於這樣的觀點,可以進一步了解儒學所形成的整 體政治社會意識對士人自由思維的箝制與獨立人格的剝奪,筆者據此推演此一觀 點與《筆靈》之間的照應。

《筆靈》世界自成一個異界江湖,小說中承載了眾多的武俠元素,而武俠小 說在發展的過程中濡染了深厚的傳統文化,本身即是中國文學中獨具特色的一種 文類。本研究以小說中所蘊含的中國文化為為分析焦點,那麼藉由「武俠」這個 極具特色的面向加以討論,始可以建立對《筆靈》的完整認識。陳平原的《千古 文人俠客夢》中闡述了從《韓非子》、《史記》、唐宋豪俠、清代俠義到二○世紀 以來俠客觀念的形成與發展,並且對武俠小說中俠客形象、行俠手段、行俠動機、

行俠場域、敘事結構的形態特徵等,有著詳盡考察及獨到見解。梁守中《武俠小 說話古今》中對古今武俠不同面向上切入觀察,其實用的論說及精彩的見解中涉 獵了有關招式、詩文、名目、武器、法寶……等各個方面的分析。而韓雲波等人 所發表的期刊論文〈再論金庸“反武俠”:終結還是開端〉、〈金庸“反武俠”與 武俠小說的文類命運〉中,言及金庸武俠作品的「反武俠」內涵,從世俗冀求的 神聖性轉為真實人性,從社會正義轉為個體自由,契合筆者對《筆靈》的體會,

(25)

故以此為參照點據以討論。上述文獻有助於筆者對武俠小說進行整體宏觀的建 構,也提供本研究解析《筆靈》武俠一個有效操作的方向和依據。

《筆靈》中作為靈魂寓體及戰鬥媒介的毛筆本身即是極為經典的民族標誌,

書中以此作為一個重要的載體,代表華人對毛筆擁有一種格外特殊的情感,我們 必須透過毛筆史料的爬梳,才能進而推論在中國人對毛筆的觀照背後所彰顯的象 徵意涵。周心慧、嚴樺所著《文房四寶 ── 筆墨紙硯》一書在「筆」的相關章 節中,對毛筆的根源與發展,系統的提供了詳實的紀載,對本研究中探析中國人 對於毛筆懷有的各種想法與心態,給予了可供徵引的資料;而除了毛筆本身特有 的意涵之外,自毛筆延伸而出的文字符號與書法藝術皆屬於中國文化的範疇,《筆 靈》中也將之運用作為創作的素材。姜澄清《中國書法思想史》一書中從漢文字 的產生到書法藝術的成熟,按照朝代貫通古今,清楚分析了不同時期中國書法的 審美內涵及發展脈絡。筆者援用其中對文字功能的介紹並輔以韋伯在《中國的宗 教:儒教與道教》一書中對中國文字的想法,解讀《筆靈》中認為文字神性的民 族意識;而書法是世界文化中一種中國特有的藝術,藉由姜澄清書中描述書法藝 術滲染豐富中國哲學,更足以理解《筆靈》中為何多以書法資料作為題材來鋪陳 情節。本研究據此對《筆靈》中的毛筆象徵做一個完整解讀。

《筆靈》原發表於「縱橫中文小說網」,起書於網路文學,那麼我們必須在 其電腦書寫或網路遊戲對其影響上有著相當的敏感度。于洋、湯愛麗、李俊所共 著的《文學網景:網路文學的自由境界》一書,其緊緊扣住網路文學發展的脈絡,

對當代流行的網路文學有著相當精闢的剖析,有助於本研究在審視《筆靈》的過 程中,對於網路文學的語言特性及內涵特徵提供一個參照的根據。或許《筆靈》

在實書出版後對其作品內容給予某些修改,也或許《筆靈》對文字的駕馭能力使 其跳脫了電腦書寫所帶來的局限,但是其思維方式仍呈現出網路文學特有的精神 樣貌。網路文學集結了大眾最直接最坦承的思想,已經漸漸凝聚成一股不容小覷 的思潮,足以作為當代的一種思維代表,本研究通過對《筆靈》網路文學特性的 解讀,以詮釋其中所具有的當代視野。

(26)

《筆靈》中的古代文人以不同的生命型態來到了當代,對靈魂的存在方式添 加了許多的想像,其中或許流淌著中國文化獨有的思維,這是本研究所關注的焦 點。筆者參考了王溢嘉所著「漢民族的幽闇心靈系列」叢書中《不安的魂魄》與

《命運的奧義》兩本,其深入解析了明清筆記小說裡的魂魄傳奇,書中除了以現 代的自然科學知識對魂魄傳奇加以比較解構,還追溯至諸子百家的思想中去探詢 這些故事的觀念源頭。雖然《筆靈》的故事內容於明清筆記小說中遍尋不著相似 的運用方式,但是它們仍源出於同一靈魂信仰體系,而其中描述儒家、道家、佛 家對中國靈魂故事的幽遠影響,促使筆者對《筆靈》故事中的哲學思想有較為定 向的掌握和認識,雖然本研究從王溢嘉的相關研究成果中列舉的引言並不多,但 其書卻給予本研究一個重大的啟發,提供了若干重要的指引。

(27)

第貳章 《筆靈》中的奇幻書寫

當我們走入《筆靈》的小說世界,我們首先看見的就是故事中光彩炫人的奇 幻表現,在敘事活動進行的過程中,作者利用什麼樣的手法經營一個奇幻小說,

並且在故事的背後隱含著一個什麼樣的特殊意義,是本研究開宗明義所要探究的 主題。本章中對《筆靈》的奇幻書寫手法,從原因(WHY)、人物(WHO)、對 象(WHAT)、地點(WHERE)、時間(WHEN)、方法(HOW)等六個方面進 行全面的考察思考:第一小節中解析《筆靈》以詩詞歌賦作為奇幻想像的原因與 方法;第二節繼續延伸相關討論,再進一步著重於筆塚吏與筆靈這人物與對象之 間結合的過程與象徵意涵;著眼於以上基礎,第三小節討論現實世界與虛幻異界 的空間共構,以及轉世復生的超自然模式在時間上的超越;而綜合以上種種分 析,皆有助於我們明白其書寫策略得以有效操作的原因,並推衍《筆靈》這別具 一格的奇幻架構所帶給讀者的創新思維及獨特啟示。

第一節 詩詞歌賦的武打幻化

前言

自古以來,騷人墨客藉詩詞歌賦抒其情,言其志,使詩文中飽含了文人們對 生活的感知、體驗、思維、心理,是人類精神的最佳寫照。馬伯庸撰寫《筆靈》,

一開始便自我期許「寫一部開創性國學奇幻小說」(《筆靈參》後記,頁 300),

此處的「國學」指的就是中國的學術,是相對於「西學」而言的,其範圍包括了 義理、考據、詞章、經世四大類別(邱燮友、周和、田博元,頁 1-4),而詩詞歌 賦則包含於詞章之學當中,可以作為國學的代表,在這裡就成了《筆靈》中作意 好奇下幻設的一種依託,除此之外,詩詞歌賦作為奇幻元素是否還有其他的原因 呢?此為本節思考的方向之一。後人對詩詞韻文的喜愛,除了吟詠品味之外,更

(28)

揮動生花妙筆,使其大大呈顯豐富的千姿百態,功用上不只侷限於抒情達意,而 別出心裁化身為各種填詞譜曲、編寫故事的材料,從通俗小說中武俠、言情乃至 流行歌曲,皆有例可循,本節觀察此中著名作品對詩詞轉化的表現手法,以作為 一個開端,接而探究《筆靈》中詩詞在小說中「起武」,在表現上如何延襲或創 用。原因(WHY)與方法(HOW)二者是本小節欲加以深入討論的重心。

一 中國風的流行歌曲

時下流行的周杰倫歌曲,結合方文山的中國風歌詞,標幟了獨特的音樂風 格,深獲人心而盛極一時。歌詞中除了刻意營造中國意境、大量使用古典意象,

方文山也擅長於對中國詩詞的演繹巧用,其古典詩詞與歌詞的互相指涉,意在言 外的豐富了歌曲中所欲表達的思想情感,例如,一曲〈髮如雪〉中,「妳髮如雪

/紛飛了眼淚/我等待蒼老了誰」5 取自李白〈將進酒〉中「君不見高堂明鏡悲 白髮,朝如青絲暮如雪」,借用詩中頭髮斑白成雪,來比喻年華已逝。〈紅塵客棧〉

這首歌中「封刀隱沒在尋常人家/東籬下/閒雲/野鶴/古剎」,6 取自陶淵明

〈飲酒詩第五〉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人辭官歸隱,與俠客退隱 江湖,同樣是一種遠離塵囂,尋求恬靜自適生活的嚮往。「增強了歌詞豐富的文 化內涵,滿足了國人對中國文化以一種現代方式進行欣賞的需求,同時具有深厚 的藝術感染力,通俗之中傳遞著別樣的新奇」(王杰,頁 108)。古典元素與現代 潮流的結合,改變流行歌曲中直白淺易的用語,除了予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之外,

也讓街閭巷弄間傳唱的歌曲,多了優雅的文學韻致。

5 方文山詞、周杰倫曲,〈紅塵客棧〉,《十二新作》,周杰倫主唱。杰爾發音樂公司,2012/12/28,

杰爾發音樂公司官網。(查詢日期 2013/03/22)。

6 方文山詞、周杰倫曲,〈髮如雪〉,《十一月的蕭邦》,周杰倫主唱。杰爾發音樂公司, 2005/11/01,

杰爾發音樂公司官網。(查詢日期 2013/03/22)。

(29)

詩詞在言情小說中的應用

在通俗文學創作中,瓊瑤的言情小說,紅遍了兩岸三地,除了纏綿悱惻的愛 情故事讓人動容之外,還有抒情浪漫的詩意美,使其現代愛情,展現婉約的古典 美感。其書名、書中小詩、之後轉拍成影視的主題歌曲,都與古典詩詞有著密不 可分的關係,用以渲染故事氛圍、鋪陳故事情節或描摹人物情感。「瓊瑤小說的 書名許多均化自古典詩詞,尤其是宋詞,其六十餘部作品,據統計有二十凡部書 名即直接化詞來」(魏娜,頁 92-93),范仲淹〈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秋 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瓊瑤擷取了「碧雲天」、「寒煙翠」,作為其兩部書的書名。

《水雲間》這一本書,書名也取自「水雲間,俏無言,爭奈醒來,愁恨又依然」,

是宋人朱淑真〈江城子〉中的句子,而本書中一位賣古董的老先生,所吟唱一首 作者自寫的小詩:「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看人間多少故事,最銷 魂梅花三弄!﹝……﹞紅塵自有癡情者,莫笑癡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徹骨,那 得梅花撲鼻香!」這一首預示男主角人生際遇的詩句,亦可看出由詩詞集句而成 的痕跡。7 而《在水一方》這一本書書名,及拍攝同名電視劇的主題曲歌詞中「綠 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8 也從〈詩經‧秦風‧蒹葭〉中借題 發揮對愛情傾慕卻無法企及的追求。傳統詩詞,言志抒情,最能傳達人心中所思 所感,通篇談情說愛的言情小說中,加入詩詞的應用,能使其表現方式不落俗套,

也更能委婉表達中國人深而不露的含蓄感情。

武俠小說中的書卷氣

7 前兩句是元好問〈邁陂塘〉詞中千古名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後兩句 則是黃檗斷際禪師在所著的《宛陵錄》中,作偈頌曰:「塵勞迴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 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歐陽修〈玉樓春〉中「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的前半句,也被作者化入詩中。

8 瓊瑤詞、林家慶曲,〈在水一方〉,《在水一方》,鄧麗君主唱。寶麗金唱片,1980/06,獨 一無二鄧麗君紀念網站。(查詢日期 2013/06/23)。

(30)

國學造詣深厚的作家,總是擅於在故事中信手拈來引入古典詩詞,即便是充 滿刀光劍影的武俠小說,在大師手中也能流露溫文儒雅的書卷氣,梁羽生、金庸 可說是箇中翹楚,可以提舉回目名稱、變化武功招式、人物託詞寄意、出謎設對 等等,妙用無窮。武俠小說中雖然沒有選取某一詩詞作為書名,但金庸卻能神來 一筆的將自己的十四部作品,以每部書名的第一個字,串聯成這麼一句「飛雪連 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對聯韻文,顯示作者的才氣縱橫;而其書中的回 目名稱,更是匠心獨運,「以《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鹿鼎記》三部的小 說回目最有特色。這些回目,有的串起來是一首詩,有的連起來是一闕詞,有的 則是集取古人律詩中的一聯對句組成,真是形式多樣」(梁守中,頁133)。根據 梁守中《武俠小說話古今》一書中對金庸小說的回目的統計歸納,連接成詩的有

《倚天屠龍記》,全書四十回,每一回即是一句七言詩,四十句同押「ㄤ」韻,

成了「天涯思君不可忘,武當山頂松柏長,﹝……﹞,秘笈兵書此中藏,不識張 郎是張郎。」的一首柏梁體9 古詩。《天龍八部》共分五集,每一集回目各成一 闕詞,即是〈少年游〉〈蘇幕遮〉〈破陣子〉〈洞仙歌〉〈水龍吟〉五首。10 《鹿 鼎記》的每一回目則從其先人查慎行的《敬業堂詩集》中,選錄一聯對句而來。

觀察《筆靈》中書名、回目,則全由李白詩中摘句而來,書名為五言,回目則七 言,作者在選用時,也費心的揀選,以求與故事內容可以融通契合。小說第壹部 說明主角在陰錯陽差中得了李白遺筆,從此涉入筆靈世界,使得眾人因覬覦寶物 而追殺搶奪,此部書名《生事如轉蓬》出自《全唐詩》一百六十八卷,李白詩〈贈 從兄襄陽少府皓〉,以此詩句為書名說明世事難料,生命朝不保夕的飄零無奈;

如以李白〈江夏贈韋南陵冰〉一詩中「寒灰重暖生陽春」11 為《筆靈壹》第十 四回的章回名稱,此一回中小說情節正發展至眾人尋求顏政所持筆靈來歷,此筆 功能似有療癒恢復之效用,與回目名稱兩相呼應。書名回目如此精心講究,詩味

9 所謂「柏梁體」指的是漢時武帝劉徹在長安未央宮內的柏梁臺與群臣賦七言詩,每人一句,每 句用韻,後世模仿其體例的詩則以此稱之。

10 此處有關武俠融入詩詞的內容,參考自梁守中著,《武俠小說話古今》。臺北:遠流,1990。

11 出自《全唐詩》一百七十卷。

(31)

濃厚,頗能在展讀內容之前,先帶領現代人遠離喧鬧紛擾的塵囂,曲徑通幽的到 達古風古韻的化外之境,契合中國讀者的習慣和期待,並且與現代人思古懷舊的 情感有所連結。

武功招式是武俠小說中不可或缺的,文采飛揚的作者們總能在此大顯身手。

梁羽生摘取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句,以「大漠孤煙」,「長河落 日」為二個招式名稱。金庸筆下,除了摘取賦句,連賦義也加以援用,如段譽的

「凌波微步」從曹植〈洛神賦〉發想而來,武功精妙之處,正是「動無常則,若 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以飄忽不定的身形避敵人攻擊。《連城訣》中的

「唐詩劍法」,一招一詩句,在李白、杜甫、岑參等人的詩中大作文章、開展武 功。詩詞的意象豐富,張力十足,小說藉由詩詞拓展表現空間,讓讀者們從望文 生義的不確切之中發揮高度想像,如此能更加神化武功的高深精妙。再者,梁羽 生也善於引詩詞抒發人物情感,如《萍踪俠影錄》中則借引柳永〈蝶戀花〉12 這 一闕詞,表現男女主角「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愛恨情仇。在《筆靈》這部小 說中,雖然沒有詩句化名的武功招式,也沒有憑詩寄意的兒女情懷,但是轉而著 重於詩景變幻環境,詩句具象成物,詩情制衡敵心,詩風氣勢懾人,詩法指導武 功此五大功法以施展武打效果,奔馳想像大膽虛構,開展一場流光溢彩的詩意打 鬥。

文學中的想像可以無遠弗屆,詩詞歌賦中包羅萬象,以此作為幻想的依託,

自然也就誇張揚厲,恢廓奇詭。「然而在每個故事的架構上,都有種獨立的邏輯,

擁有自我真實理念的完整性,因此,大多數的奇幻故事似乎都是合理的」(張子 樟,頁 154),因為過於荒謬離奇,讀者就無法認同;在情節鋪陳的過程中,作 品、作者和讀者三者之間必須維持一種動態穩定的關係,以作品作為一個中介,

12 柳永〈蝶戀花〉:「獨倚危樓風細細,望極離愁,黯黯生天際,草色山光殘照裏,無人會得 憑欄意。也擬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32)

使作者與讀者可以藉由此媒介來進行心理上的互動,讀者必須在欣賞作品的過程 中維持一種懸置懷疑的意願(willing suspension of disbelief),對作者採取信任,

相信作者有誠意在故事中給予回饋、對讀者解惑;而成功的作者知道「驚奇

(surprise)或神祕(mystery)的元素,也就是偶爾被泛稱為『推理』的元素,

在情節中非常重要」(Forster,頁116),他不只可以說好故事「激起讀者想知道 後續發展的興趣」(Forster,頁50),並且「要求我們(按:指讀者)相信超自然 之物的存在或不存在」(Forster,頁139),也就是必須以合理的說法支撐住讀者 懸置懷疑時所必須仰賴的信念,這樣的平衡關係是奇幻文學中需有的本質。所以

《筆靈》中既要發展奇幻,又要取信於人,則必須時時以詩文為經,步步為營。

詩詞歌賦幻化為武的功法:詩景變幻環境

《筆靈》中以羅中夏所持的青蓮遺筆為尊,此為李白臨終時所用毛筆煉化而 成,太白詩歌對江海河川、風雷雨雪、煙霧雲靄等自然景物多有描摹,在小說中,

作者將詩景生成幻境,功能上可以有所不同,有時借用來作為武打時的屏障幕 帷,如「連山起煙霧」13 、「倏爍晦冥起風雨」14 ,讓不諳武功的主角羅中夏可 藉以防護或混淆敵人耳目。當他與秦宜的麟角筆交鋒中,麟角鎖住其周身神經,

羅中夏在動彈不得,絕望之際,兒時所記誦的李白〈望廬山瀑布〉15 隨口而出,

「一首七言絕句,二十八個字。一字一響,青蓮花開,麟角寸斷」(《筆靈壹》, 頁 151)。其胸中的青蓮遺筆以「日照香爐生紫煙」發功,驅使周遭景象與詩句 相互應和,「此時天光大亮,金烏東升,正合了日照之象。只見陽光所及,紫煙 嫋嫋而起,阻住了麟角的去勢」(《筆靈壹》,頁 151)。接著「遙看瀑布掛前川」

一句,紫煙在敵我之間,形成一堵瀑布水牆,「屏障如海升紫潮,洶湧翻捲,不

13 出自《全唐詩》一百七十五卷,李白〈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14 出自《全唐詩》一百六十二卷,李白〈梁甫吟〉。

15 出自《全唐詩》一百八十卷,李白〈望廬山瀑布〉

(33)

時有浪頭直立拍起」(《筆靈壹》,頁 152),此詩氣勢磅礡、魄力萬千,麟角筆無 力突破防線,已然優勢盡失。

詩歌景象可用以防衛,也可以驅動自然萬物施展攻勢,〈望廬山瀑布〉第三 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此句一出,登時「煙幕勢如滔天巨浪,先自驚起千丈,

再從天頂飛流而下,訇然擊石」(《筆靈壹》,頁 152),在洶洶煙浪中,敵人只得 棄械脫逃。此詩寫景奇瑰,已臻化境,極具畫面動感,頗為適合形諸於武打場面。

還有,「雷憑憑兮欲吼怒」16 一句,「詩句具象化成如嘯似吼的雷霆,氣勢洶洶」

(《筆靈貳》,頁 177);「洪波洶湧山崢嶸」17 的威力,也讓對方「隨即眼前一 黑……」(《筆靈貳》,頁 82)。「熱愛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在李白山水詩中表 現得很突出。他筆下那咆哮憤怒、一瀉千里的江河,奇險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巒,

往往是這種精神的體現」(袁行霈,頁 228),李白個性傲然不羈,詩風任俠放曠,

頗具俠義之氣,適合於小說中用以武打的詩句,俯拾皆是。

詩句具象成物

《筆靈》中以毛筆作為武打的工具,不是真正仗筆進擊,作器械相拼。青蓮 遺筆除了上述以詩句驅使非實物的自然景色功能外,最大妙用在於它可以將詩句 具象化,讓詩中言及的物件化成實體,或役使有形實物,用以對敵攻防。如需刀 劍殺敵,則詩詠「手中電曳倚天劍,直斬長鯨海水開」18 ,頃刻間,「手裡早已 握起一柄虎嘯龍吟的倚天長劍,劍身頎長、刃間流火」(《筆靈肆》,頁 250);或 者「地底爍朱火」19 、「兩手如懷冰」20 、「炮炙宜霜天」21 ,直取字義,施展

16 出自《全唐詩》一百六十二卷,李白〈遠別離〉。

17 出自《全唐詩》一百六十二卷,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18 出自《全唐詩》一百六十二卷,李白〈司馬將軍歌〉。

19 出自《全唐詩》一百八十一卷,李白〈安州應城玉女湯作〉。

20 出自《全唐詩》一百六十八卷,李白〈贈新平少年〉。

21 出自《全唐詩》一百七十九卷,李白〈秋獵孟諸夜歸置酒單父東樓觀妓〉。

(34)

威力,如「摧眉伏泥沙」22 一出,「一陣泥沙席地而起,劈里啪啦砸到韋熔羽臉 上」(《筆靈參》,頁 192)。

前者所列,用於進攻,若重防守,也有「戈甲如雲屯」23 、「虜箭如沙射金 甲」24 ,可將詩句中的盔甲作為對戰中的護具,驅動「一層金燦燦的甲冑在身 前雲聚。只聽當、當、當三聲,硬食下了這三記殺招」(《筆靈貳》,頁 124)。亦 可就地取材,以「龍參若護禪」25 讓「數株化出來的參天大樹拔地而起,把他 們兩個團團護住」(《筆靈參》,頁 192);一句「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 相鉤連」26 ,這「鉤連」二字,具化成鐵鉤,將羅中夏從險地裡鉤拉而出。炮 火冰石、泥沙草木,詩中意象無所不包,皆能引為己用,如臂指使。

詩句具象化,不僅可以化出物品、突生植物,也能生成幻獸,《筆靈》中以 龍為多,具化的龍還可以跨騎駕馭。羅中夏初遇諸葛十九,兩人不打不相識,當 他暗念「龍飛入咸陽」27 ,即見「一條小龍從青蓮筆中長嘯而出。羅中夏大喜,

腿一偏跨上龍脊,作勢要走」(《筆靈貳》,頁 126);而眾人受困於葛洪丹鼎之底 時,羅中夏也藉由李白詩中「冰龍鱗兮難容舠」28 一句化出「身軀極長,稍稍 仰脖就幾乎搆到了頭頂的石液墨海」(《筆靈參》,頁 223)的白色巨龍,希望以 此龍螺旋為橋,盤旋而上,助眾人逃出生天。

詩句中的能力也能實際開展化成武功,如「一朝飛去青雲上」29 ,「秋草秋 娥飛」30 ,臨敵時就可以「整個身體呼啦一下飛了起來,堪堪避開刀鋒」(《筆 靈貳》,頁 124),成了他逃命自保的招數;後來,當他能得心應手役使筆靈時,

22 出自《全唐詩》一百六十四卷,李白〈秦女休行〉。

23 出自《全唐詩》一百八十卷,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24 出自《全唐詩》一百六十二卷,李白〈胡無人〉。

25 出自《全唐詩》一百七十三卷,李白〈春日歸山寄孟浩〉。

26 出自《全唐詩》一百六十二卷,李白〈蜀道難〉。

27 出自《全唐詩》一百六十二卷,李白〈上雲樂〉。

28 出自《全唐詩》一百六十六卷,李白〈鳴皐歌送岑徵君〉。

29 出自《全唐詩》一百六十三卷,李白〈白紵辭〉。

30 出自《全唐詩》一百八十四卷,李白〈寄遠十一首〉。

(35)

隨時可施展「飛步凌絕頂,極目無纖煙」31 的武功,這一飛沖天的絕技,幾乎 可與水上飄、草上飛輕功蓋世的武林中人相比擬了。更有甚者,王勃的滕王筆以 其著名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32 一句,「可以在任何空間打開一個縫隙,

並在其他再打開一個縫隙,兩個縫隙之間的距離恆等於零」(《筆靈肆》,頁 258), 這切割空間的奇技,如同菲力普‧普曼所著《黑暗元素》二部曲中男主角所使用 的奧秘匕首:

這就像用解剖刀尖端在兩道縫合線之間悉心尋找縫隙一樣。﹝……﹞用 銀色刀鋒橫向切開。﹝……﹞在這灰塵遍布的小房間中,出現了一個窗 口,就像鵝耳櫪樹下那個窗口一樣:在半空中,一個讓他們可以看到另 一個世界的縫隙。 (頁 206-207)

同樣在空間中切割開口,讓故事人物可以在不同時空中自由穿梭,《奧秘匕首》

中仔細描述切割的技法,而《筆靈》中的空間轉換卻在瞬息之間。武打時講究搶 先時機,這一杆長槍藉此橫進豎出,占盡便宜,讓困在滕王閣中的羅中夏無處可 避。

詩情制衡敵心

詩歌用以武打,除了可以將詩景幻化成實景,詩句具化成實物,還可以以詩 情制伏敵人。這與《神鵰俠侶》中「黯然銷魂掌」的用情有些許不同,楊過的這 套掌法,傾訴其與小龍女相思別離心情,心使臂,臂使掌,以心意暗合掌法助長 己威,發揮最大功效,而《筆靈》中的詩情則是施以他人身上,以滅其威。比如 誦吟〈靜夜思〉33 的後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敵人則因詩中「飽含

31 出自《全唐詩》一百八十一卷,李白〈自巴東舟行經瞿塘峽登巫山最高峰晚還題壁〉。

32 出自《全唐詩》五十六卷,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

33 出自《全唐詩》一百六十五卷。《全唐詩》的版本為「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筆靈》

中所引乃是另一個流傳較廣泛的版本。

(36)

感懷願望,一舉一低之間語多沉鬱。﹝……﹞動作一下子沉滯起來,關節處咯咯 空響,慢如龜鱉。」(《筆靈壹》,頁 203)此處是渲染出詩中情感,以悲情讓人 感到沉重,歡欣讓人感到輕揚的心理感受,利用情緒改變環境力場,進而牽制敵 人行動。韋小榕與敵對戰時,羅中夏以此詩助陣,使對方行動受阻,遂可制敵機 先。再者,歐子龍所持凌雲筆,乃司馬相如之筆靈,當他被囚禁於地窖時,諸葛 家為了避免他以筆靈掙脫鎖鏈,故以卓文君所寫的〈白頭吟〉壓制,此為千古閨 怨詩詞之絕,語多哀怨,相如懼內,深感愧對文君,也就不敢造次。因為「筆塚 吏與筆靈互動的表現形式可以視作一種特殊的神經脈衝。我們把〈白頭吟〉轉化 成特定頻率的電波去刺激他的神經,自然就能起到克制的作用」(《筆靈貳》,頁 212),科幻想像,將詩詞數位化成規律電波,以詩情作為桎梏枷鎖,發揮詩詞的 另類效用。源出於黃鶴樓的典故,崔顥詩可以鎮壓李白;而唐婉的〈釵頭鳳〉就 成了陸游的相剋之物。除了運用一物剋一物的道理,詩情也能藉由境界高低,分 出勝負,〈五悲文〉煉出五悲筆,描述作者平生仕途的不達意,文中充滿怨懟憤 懣之情,此筆「浸透盧照鄰的失落之意,筆靈所及,能教人心沮喪、意志消沉」

(《筆靈肆》,頁 252),但李白的「別君去矣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 騎向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34 ,卻能視功名為浮雲,

不為富貴折腰,二者詩文交鋒,立時分出勝敗,正是取決於李白瀟灑豁達的詩情 已達超然境界。

詩風氣勢懾人

欣賞一首詩文,能讓人領會其內蘊的情感,也能讓人感受其勃發的氣韻,有 的慷慨激昂,有的綺麗婉約,有的閒定淡遠,有的沉鬱頓挫,各有特色。在《筆 靈》中,韋小榕指導羅中夏研讀李白詩集時告訴他:「『文以氣為主』。你不必逐 字逐句去瞭解,只需體會出詩中氣勢與風骨,自然就能與筆靈取得共鳴。」(《筆

34 出自《全唐詩》一百七十四卷,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37)

靈壹》,頁 121),兩者之間有所共鳴,則可以以詩風氣勢發揮作用。文章中若有 撼人氣勢,那麼在武打中則被轉化為一股殺傷力,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 檄〉,此乃千古檄文,字字針砭,揭皮刺骨,此義憤填膺之勢,與敵交手時,「每 一個字,都化作了一枚拳頭大小的蒺藜,﹝……﹞,如同一群陰鬱的黑色炸彈」

(《筆靈肆》,頁 260),讓人炸得體無完膚。而羅中夏在綠天庵外,以一首〈草 書歌行〉淋漓盡致的詩戰一場,只因李白這首描述懷素醉後肆意揮毫的詩作,氣 魄恢弘,大開大闔,「此時人、筆、詩三合一體,一枝太白青蓮筆寫盡了狂草神 韻,萬里長風,傲視眾生,天地之間再無任何事物能擢其纓,阻其勢」(《筆靈貳》, 頁 318),詩歌充溢的風韻,具化成能量,掀起風雨雷霆,將敵人的精神意志,

沖刷淘洗殆盡,是以詩風氣勢懾人的例證。

詩法指導武功

詩人作詩,為求聲調韻律的協調,往往依照韻書的規定押韻,此乃作詩的方 法之一,在《筆靈》中,詩法也能移用為一種武功施為。「你只要說出同一韻部 的字,就會立刻被吸入我的領域」(《筆靈貳》,頁 25),於是韋熔羽以「海右此 亭古,濟南名士多」的 35韻腳「多」設下陷阱,誘使羅中夏以「我姓羅」回答,

「羅」字與「多」字屬同一韻部,也就被硬生生拽入敵人勢力範圍,任人宰割。

再者,作詩時有所謂「鍊字」的工夫,為使詩中用字遣詞更能貼切精煉,常有一 字百煉的情形,於是,《筆靈》中則將這些歷代詩家窮心竭力煉出來的詩句化用 為「鍊幕」,可以將對手拘禁其中,唯有窺破詩句音節的扼要或詩意的核心,才 能突破帷幕,逃離禁錮。在鐵幕中,羅中夏能夠虎口逃生,就是因僥倖點出「月 入歌扇,花承節鼓」36 的關鍵。而「詩法裡有『詩意不可重』的說法,靈感在 一瞬間綻放,以後則不可能再完全重現這一情景。﹝……﹞在一定時間內用過一 次的詩句便無法二度具象化」(《筆靈貳》,頁 125),原是一種抽象的詩法規則,

35 出自杜甫〈陪李北海宴歷下亭〉。

36 出自庾信〈春賦〉。

(38)

在奇幻小說中,則實化成武功限制。詩法是詩人創作時必須敬受遵守的原則,武 功施展遵循詩法原理,讓標新立異之中仍有所脈絡可循,也讓生硬呆版的教條,

以淺顯易懂、靈活巧妙的方式呈現。

詩文推展小說內容

相對於作者以前五種詩風詩法上幻化武功的創意,以詩文推展小說內容,使 情節曲折迭宕,則是一種小說中較常見的表現手法。例如,在《射鵰英雄傳》中,

以詩詞韻文出題設謎,考驗故事人物的聰明才智的內容,出現在書生考驗黃蓉的 三道試題,第一道題是個詩謎37 ,第二、三道題是對句,其中以「魑魅魍魎,

四小鬼各自肚腸」對上「琴瑟琵琶,八大王不同面目」,暗罵書中「漁樵耕讀」

四人,讀來令人拍案叫絕,展現了韻文的另一妙用,也凸顯黃蓉伶牙俐齒,機智 過人的角色性格。這三道題都是從馮夢龍一本叫作《古今譚概》書中寫來的,較 其原文,在金庸移花接木之下,變得更加靈活巧妙、趣味盎然。在《筆靈》中則 有一首集自《全清詩》的一首集句:「不如鏟卻退筆塚,酒花春滿荼綍青。手辭 萬眾灑然去,青蓮擁蛻秋蟬輕。」(《筆靈壹》,頁 314),以此指引眾人前往傳說 中「退筆塚」的地點。而高陽裡洞,韋小榕和羅中夏身陷石液墨海,兩人「感覺 一片黑暗,﹝……﹞周身都被黏稠的東西包裹著」(《筆靈參》,頁186),此為沈 括所發明的上等墨汁「延川石液」,所以必須以沈括的〈延州詩〉方能破解。破 開墨海之謎之後,眾人旋即又困於丹鼎之中,此處藏有管城七侯之一,解開封印 之法,必須參透筆塚主人〈慕仙銘〉「清泥切石劍無跡,丹水含英鼎飛出,仙風 絕塵雞犬喧,杉松老大如人立」38 一詩的要義,大家苦思不得,以為需要筆塚 吏「以體內筆靈作為燃料,耗盡丹鼎飛出的元火,所藏七侯方才能仙風絕塵,得 以出世」(《筆靈參》,頁 220),而其實筆塚主人詩中另有深意,冥冥之中自有安

37 《射鵰英雄傳》中,書生考驗黃蓉的詩迷:「六經蘊藉胸中久,一劍十年磨在手,杏花枝頭一 枝橫,恐洩大機莫露口。一點纍纍大如斗,掩卻半床無所有。完名直待掛冠歸,本來面目君知 否?」謎底則是書生自己的出身:「辛未狀元」。

38 此為宋朝詩人劉涇所作。《筆靈》中以他為筆塚主人之化身。

(39)

排。小說中常常將命數、預兆、謎底等暗藏在詩句中,正是詩歌凝煉深邈的特質,

可以耐人咀嚼推敲,而使故事懸念迭生。

小結 詩詞幻化超能力 ──《筆靈》別出機杼的創寫

歌賦詩詞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國文學中璀璨奪目的瑰寶,是使得《筆 靈》顯出淋漓的中國特色的重要元素。

我們如果從語言學的角度給詩歌下一個定義,不妨說詩歌是語言的變

形,它離開了口語和一般的書面語言,成為一種特異的語言形式。

(袁行霈,頁 2)

詩歌是如此,詞曲歌賦等也都可以因為其特異的語言形式,轉化成奇幻的文學想 像,它們精煉深刻的語言,五彩豐繁的意象,提供《筆靈》豐富的書寫材料,將 傳統的武功提升為超能力,架設出光怪陸離的武打場景。在這一部立意以國學為 代表的小說中,詩詞歌賦的呈現,除了本身中國文化的旗幟鮮明之外,其韻文語 言涵蓄深遠的特性,契合了作者取材上的考量;並且帶領現代讀者尋幽訪古領略 古典意韻,抒發對古人才情的傾慕神往,也或許可以滿足中國人引詩詞文學以為 自豪的優越感。綜上所言,作者在小說中延用詩文推展情節的方法之外,也發揮 奇想,將詩景、詩情、詩法、詩風、詩句具象化,達到豐富熱鬧的超能力武打效 果,詩詞歌賦在此已不僅僅是附庸風雅的作用,而是可以影響生死的武功層次,

這一點或許可以說是《筆靈》中別出機杼的創寫。

(40)

第二節 人筆的煉化與神會

前言

馬伯庸的筆靈異界,嘗試以另類創意重新演繹國學,為讀者帶來一個清新活 力的國學奇幻世界,因此古人才情被幻化成另一種生命型態,稱為「筆靈」;而 現代人物則化身為「筆塚吏」,重新與古人靈魂相逢。這一小節中,本研究接著 探析筆塚吏和筆靈從煉化、寄寓、神會、役使的結合過程中,將古人才情轉化成 超能力的奇幻方式,側重於分析人物(WHO)與對象(WHAT)的考察,從才 情如何煉化成靈、筆靈命名與功能、筆靈選擇主人、人吏役使筆靈這環環相扣的 奇幻設定中,理解筆塚吏與筆靈二者之間的緊密關係,並推演出此種模式所象徵 的幽微意涵。

一 才情煉化成靈

原本形諸於文字,書寫於簡牘的才情思想,《筆靈》將其脫胎換骨化做特殊 異能用以武打,構築一個奇光異彩的奇幻世界。古人才情是如何轉化成武打能力 的?必須從才情靈魂的煉化說起。《筆靈》故事開展之前,講述了一幕筆塚主人 修煉李白元神的場景,當時李白將死,飲酒助興,作了一首絕命詩〈臨路歌〉39, 書中形容其吟詩時,「老人的聲音漸趨高亢,吟誦的氣勢愈加悲壯激越。至高潮 處,萬縷光煙從他身體流瀉而出,在屋中旋轉鼓蕩,逐漸匯聚成一枝筆形」(《筆 靈壹》,頁 12),李白青蓮筆就此煉化而成,著墨不深,三言兩語輕巧帶過,但 卻是整個故事發展的基礎。

《筆靈》種這種淬煉靈魂的手法,是奠基於一個基本的靈魂信仰體系再添加 想像發展出來的:

39 出自《全唐詩》一百六十七卷。

(41)

靈魂觀認為,每個生命體都由肉體和靈魂兩部分組成。﹝……﹞靈魂離 體有三種情況:一是暫時離體40 ,會出現夢境、影子、失神、疾病等;

二是靈魂寄存於身體的某一部位,或離體寄存於他物之中;三是靈魂永 遠離體,人便會死亡。 (馬昌儀,頁 146)

意指每個生命都由肉體和靈魂兩個部分組成。一旦失去了靈魂,身體的存續顯然 是無法維持的,那麼,失去了身體的靈魂,是否同樣無法持續存在呢?中國儒家 的主流見解是傾向於否定這樣一種靈魂在脫離形體之後可能的存在形式;南梁范 縝曾指出「形存則神存,形滅則神滅」的「神滅論」;而朱熹也說:

人所以生,精氣聚也。人只有許多氣,須有個盡時。盡則魂魄歸於天,

形破歸於地而死矣。人將死時,熱氣上出,所謂魂升也;下體遊冷,所 謂魄降也。此所以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終也。夫聚散者,氣也。 《朱 子語類‧鬼神》

朱熹認為人死時,魂升魄降,氣散則歸於無形。而後代儒學大師錢穆的說法也符 合二人所言儒學思想的基本精神:

捨棄人的靈魂而直言心。捨棄靈魂,則便捨棄了人生之前世與來生,又 捨棄了靈魂所從來與所歸宿之另一世界。這便成為只有此現實世界。

(錢穆,頁 12)

40 此處所言及靈魂暫離身體,則夢境出現徵兆的說法,與第貳章第三小節「夢境異界」的段落 有關,下文中將有相關論述。

(42)

在儒家入世的觀念中,靈魂的說法是與之格格不入的。所以,《筆靈》中採取了 相關設定:「煉筆有一個先決條件,必是要選擇筆主身死之時,不能早,亦不能 晚。早了等於是殺人煉筆,天理不容;晚了又怕筆主身亡神潰,煉不成形」(《筆 靈肆》,頁 301),筆塚主人必得選擇文人墨客恰在身死之時出現,及時將靈魂煉 化,其所擔心的即是遲了一步則使身亡神潰,魂飛魄散,才情因此消亡,極其不 願「形滅則神滅」的情況發生,這表面上似乎認同及服膺了儒家的見解。其實,

小說裡對於儒家思想中追求「三不朽」而揚棄靈魂不朽的主張事實上形同下了一 記痛擊,怎麼說呢?我們可以從筆塚吏身死,煉成的筆靈即使無人體可依存卻不 曾消散殞落的樣式看到:人雖死靈魂卻可長存,這是「神不滅論」的思想論點。

筆塚主人以「僕懲其事,乃強修道法,能致煉精魄,爨才歸鼎,用丹執金,克成 筆靈」(《筆靈壹》,頁 323),其採取道教中煉丹方法,使靈可以離體獨存,其煉 化了靈魂中的才情精粹,以道教的方法達成了儒家的立言不朽,再加上小說中羅 中夏與渡筆小童的輪迴關係、彼得和尚是陸游轉世復生等佛家觀點,都讓靈魂離 體後,以其他方式永續存在。「是道、釋兩家採取聯合陣線,『文學性擊倒』了堅 不妥協的儒家份子」,也「使長期以來被(按:儒家)『憂患意識』所壓抑的『幽 闇意識』獲得某種程度的發洩」。41所以,儒、道、釋的三種思想在中國人的靈魂 思想中糾結,形成獨樹一幟具有中國特色的靈魂故事形態。

而才情煉化的目的,《筆靈》書中〈筆靈錄靈簿〉說得頗為清楚:

然飛光翕變,壽不堪煎,年華難永,或殤或夭。竟致神思空喪,心器靡 散,世不再傳,寧不痛哉!﹝……﹞筆者,術載也,轂軸也,能承發其 智,執轡遠馳。《書》云:靡不有錄,名豈流遠。今僕以不才,忝制名 簿,草具尺素,恭錄筆靈名序源流於左,教天下才情,不付東流。則余 志有寄,歷賢不辜矣。 (《筆靈壹》,頁 323)

41 王溢嘉著,《不安的魂魄》。臺北:野鵝,1993。頁 245-246。

(43)

筆塚主人矢志「天下才情,不付東流」就是其苦心孤詣煉化才情的目的。在王溢 嘉另一本討論漢民族幽闇心靈系列的書籍《命運的奧義》這麼說:

魂魄傳奇試圖為我們描繪的是人在「這個塵世之外」的種種可能經歷,

想回答是「人從何處來?又從何處去?」這類哲學問題,想宣洩的是人 們潛意識中的憂懼和想望。42

那麼奇幻小說在虛擬世界中將古人幻化成獨特的生命型態,除了是一種對文學的 嚮往和尊崇之外,其中更核心的意義是將「人何去何從」的問題,衍伸成「中國 文學會不會死」的問題,此中也表達了對國學存續的思慮。作者馬伯庸這麼認為:

「人會死,文字和才情卻不會,後者是能夠逾越時間之外的」(《筆靈貳》,頁 333),當國學復興、承續或發揚的課題,讓人感到任重道遠,神聖沉重時,一本 關於國學的作品,能夠讓讀者手不釋卷的讀著,那麼,國學就不會消亡,文學就 不會死去。真正的歷史人物已死,但一切都在心靈之中,文學會為此安排了一個 屬於自己的理想秩序。

筆靈命名與功能

《筆靈》前四集中隨著情節的推展,先後煉化的靈魂,網羅了先秦到宋朝的 古人名士凡三十二人,書中提及的筆靈也約莫三十二者,從李白、董仲舒、司馬 相如、嚴羽、酈道元……,是詩人、儒學大師、辭賦家、詩評家、地理學家……

以各種不同的身分紛呈異彩,作者大量選用這些歷史上曾經存在而又耳熟能詳的 人物,加以改造延伸,使真實與想像結合,讓這些生於不同時代有著迥異個性的 偉大藝術家,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組織在一起;就像我們在閱讀武俠小說時,也總

42 王溢嘉著,《命運的奧義》。臺北:野鵝,1994。頁 19-20。

(44)

會想著將各部書籍中的主角高手,若是抓來放對廝殺會是甚麼樣的一種場面,這 是讀者對武林高手的奇思幻想,那麼對於歷史中各個赫赫有名的文人菁英,也同 樣可能產生讓他們一較高下的念頭,作者馬伯庸在《筆靈壹》〈再後記〉中「讓 他們武上一回,也算得上是個創作上的嘗試」(《筆靈壹》,頁 329),對中國歷代 文人一個與眾不同的創意,正是滿足了奇幻讀者喜新獵異的閱讀期待。

《筆靈》中,才情煉成筆靈,每一枝筆靈的取名與各個靈魂來歷大有相關,

從壹至肆集中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幾種命名方式:一為取材古人典故,如閨中為 妻畫眉而有「張敞畫眉筆」、畫龍點睛而有「僧繇點睛筆」、投筆從戎的「班固從 戎筆」、王羲之有天臺山白雲洞承老者點悟而成千古書聖的傳說,故其筆靈為「天 臺白雲筆」;二取自文人的著述作品,如嚴羽有《滄浪詩話》,其筆為「滄浪筆」、

司馬光《資治通鑑》的「通鑑筆」、酈道元《水經注》的「水經筆」、顏師古《匡 謬正俗》的「正俗筆」;或自著名詩作取名,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充分 展露杜甫憂國憂民的悲憫之心,故其筆名為「秋風筆」、王勃以〈滕王閣序〉聞 名,而有「滕王筆」、駱賓王以〈討武曌檄〉著稱,故名「檄筆」;三則直取人名 字號,如李白有「青蓮筆」、朱熹的「紫陽筆」、秦觀的「少游筆」;四者依照詩 歌風格命名,如李後主寫亡國之愁的「愁筆」、詩鬼李賀因其詩神秘詭異而有「鬼 筆」、唐婉與陸游相愛卻不能白頭相守的怨懟而成「怨筆」;第五,為其人生前所 用毛筆在歷史記載中聲名赫赫者,如晉武帝賜與張華「遼東麟角管」,故稱張華 筆為「麟角筆」、王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的「如椽筆」、江淹歸還郭樸的「五 色筆」;另外,王禹偁詩中多有商洛地區的描寫,因其地緣關係,其筆名為「商 洛筆」;而董仲舒首暢「天人感應」,故依其學說,筆稱「天人」。每一枝筆命名 的方式取徑各異,重點在於以名稱歸要其主人的平生經歷與才情精華,使筆名與 筆主互相照應,以求名實可以相符。

除了在各個筆靈的命名上多所斟酌考究之外,作者對於每一枝筆的功能,也 費心作了安排,「筆靈乃是用名士的精魄煉就而成。名士性情迥異,煉就出的筆 靈也是各個不同」(《筆靈壹》,頁 81),筆靈的功效,各有其神通之處,以為數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Employment of Foreign Workers,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shall meet the student status regulated in the Regulations on Study and Counseling Assistance in Taiwan for

Health Management and Social Care In Secondary

printing, engraved roller 刻花輥筒印花 printing, flatbed screen 平板絲網印花 printing, heat transfer 熱轉移印花. printing, ink-jet

Teachers may consider the school’s aims and conditions or even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approach according to students’ need and ability; or develop

(1) Western musical terms and names of composers commonly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Music are included in this glossary.. (2) The Western musical terms and names of composers

If care was not taken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categories of texts, there would be a danger of describing Chinese mathematical thought solely in terms of ‘Chinese didactic

Through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some Chinese Christian intellectuals’ discussion on the indigeniz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how that Chinese

Nicolas Standaert, "Methodology in View of Contact Between Cultures: The China Case in the 17th Century ",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Religion and Chinese Society 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