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有關三角形內切圓等分線的一些不等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有關三角形內切圓等分線的一些不等式"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數學傳播 35 卷 4 期, pp. 82-85

有關三角形內切圓等分線的一些不等式

莊健祥

摘要: 本文利用三角形的內切圓等分線長為過渡量, 簡化四個三角幾何不等式的證明。

關鍵詞:三角形內切圓等分線, 三角幾何不等式。

本文符號定義: a, b, c 表 △ABC 的三邊長; △ 表 △ABC 的面積; s 表 △ABC 的半 周長; r 表 △ABC 的內切圓半徑; ma, mb, mc 表三中線長; ta, tb, tc 表三內角平分線 長; ha, hb, hc 表三邊上的高; ra, rb, rc 表三傍切圓半徑; la, lb, lc 表三內切圓等分線長。

壹、 三角形內切圓等分線的由來

1988 年第 29 屆國際奧林匹亞數學競賽 IMO 開賽前, 依慣例各國須提供預選題給命題 委員會選用, 其中第 84 題是由當時蘇聯所提供, 其題目為: 在 △ABC 的 BC 邊上取一點 D, 使得 △ABD 和 △ACD 的內切圓半徑相等,

求證: AD2 = △ · cotA 2。

(因 AD 使得 △ABD 和 △ACD 的內切圓半徑相等, 而中文卻無統一的正式譯名, 因此筆者 比照三角形中邊或角等分的概念, 將它稱為 △ABC 在 BC 邊上內切圓等分線。)

證明: 依 Heron 公式及三角形半角定理知:

△ · cotA 2 =p

s(s − a)(s − b)(s − c) · s

s(s − a)

(s − b)(s − c) = s(s − a), 故只要證得:AD =ps(s − a), 此題即可得證, 今如下圖所示:

82

(2)

有關三角形內切圓等分線的一些不等式 83

設 △ABD 的面積為 △1, 半周長為 s1, 內切圓的圓心為 O1, 設 △ACD 的面積為 △2, 半周長為 s2, 內切圓的圓心為 O2,

且其相等之內切圓半徑為 r; △ABC 的內心為 I, 而 AD 設為 la, 則有 r = △1

s1

= △2 s2

= △1+ △2

s1+ s2 = △

s+ la ⇒ r

r = △

r(s + la) = s

s+ la; (1) 又設 △ABD 的內切圓與 AB 切於 E, △ACD 的內切圓與 AC 切於 M, 而 △ABC 的內切圓與 AB 及 AC 分別切於 F 及 N , 因 △BO1E 和 △BIF 相似, 且 △CO2M 和

△CIN 相似, 所以有:

r

r = BE

BF = s1− la

s− b = CM

CN = s2− la

s− c = s1+ s2 − 2la

2s − b − c = s− la

a ; (2) 綜合 (1)、(2) 得:

s

s+ la = s− la

a ⇒ s2− la2 = as ⇒ l2a= s2− as ⇒ la =p

s(s − a)。

上述之 AD = la =ps(s − a) = 1

2p(a + b + c)(b + c − a), 得證。

註:

1. 有關三角形內切圓等分線相關性質的介紹及另外利用 STEWART 定理所得的證明, 讀者 可參看 [2]。

2. 2010 年 AIME 邀請賽第一階段的第 5 題也是關於三角形內切圓等分線的題目, 22 年後 又重新出現在國際數學競賽上, 令人驚喜。

(3)

84 數學傳播 35 卷 4 期 民 100 年 12 月

貳、 利用三角形內切圓等分線長簡化三角幾何不等式

筆者發現將內切圓等分線長 la 當成不等式中的過渡量, 可簡化一些過去須繁複技巧才能 證明的三角幾何不等式, 接下來證明一個重要的預備定理:

引理: 對任意 △ABC, ma≥ la ≥ ta≥ ha。 證明: 因為

ma=1 2

√2b2+ 2c2− a2 = 1 2

√b2+ 2bc + c2− a2+ b2+ c2− 2bc

=1

2p(b + c)2− a2 + (b − c)2 = 1

2p(b + c + a)(b + c − a) + (b − c)2 ≥ la (3) 又 ta= 2bc

b+ ccosA

2 = 2√ bc b+ c

ps(s − a) = 2√ bc

b+ cla ≤ la。 (4) 由 (3)、 (4) 及 ta≥ ha 可知:

對任意 △ABC, ma ≥ la≥ ta≥ ha, 而等號成立於 b = c 時, 亦即 △ABC 為一等腰三角形時: ma= la= ta = ha

以上述引理為基礎, 並以內切圓等分線長 la 為過渡量, 我們可得出下列四個不等式, 分述 於如下的四個定理:

定理一: X

m2a ≥ s2 ≥ X

t2a ≥ X

h2a, 其中 X

m2a 代表 m2a, m2b, m2c 的迴圈和, 亦即 Xm2a = m2a+ m2b + m2c, 其餘類推。

證明: 因為 X

la2 =X

s(s − a) = s2, 且由引理, 即得: X

m2a ≥X

l2a= s2 ≥X

t2a ≥X h2a。 定理二: mambmc ≥ rarbrc ≥ tatbtc ≥ hahbhc。 證明: 因為

rarbrc = △ s− a

 △ s− b

 △ s− c

= △3

(s − a)(s − b)(s − c) = rs2

又 lalblc =ps(s − a)s(s − b)s(s − c) = s△ = rs2 = rarbrc, 且由引理, 即得: mambmc ≥ lalblc = rarbrc ≥ tatbtc ≥ hahbhc。

定理三: X

mata≥X rarb。

(4)

有關三角形內切圓等分線的一些不等式 85

證明: 首先證明

mata≥ la2⇔1 2

√2b2+ 2c2− a2 2bc

b+ ccosA 2



≥ s(s − a)

⇔√

2b2+ 2c2 − a2 1

b+ ccos A 2



≥ s(s − a)

bc = cos2 A 2,

√2b2 + 2c2− a2

b+ c ≥ cosA 2,

⇔b2+ c2+ 2bc cos A

(b + c)2 ≥ cos2 A

2 = 1 + cos A 2 ,

⇔ 2b2+ 2c2+ 4bc cos A ≥ (b + c)2+ (b + c)2cos A,

⇔ 2b2+ 2c2− (b + c)2 ≥ [(b + c)2− 4bc] cos A,

⇔ (b − c)2 ≥ (b − c)2cos A。 等號成立於 b = c 時, (5) 又 rbrc = △

s− b

 △ s− c

= △2

(s − b)(s − c) = s(s − a) = l2a, (6) 由 (5) 及 (6) 可知: mata ≥ la2 = rbrc, 同理 mbtb ≥ lb2 = rcra, mctc ≥ l2c = rarb; 三者相 加即得: P mata≥ P rarb。

定理四: X a2 m2b + m2c

≤ 2 ≤X a2 t2b + t2c

≤X a2 h2b + h2c

證明: 因 X a2 l2b + l2c

=X a2

s(s − b) + s(s − c) =Xa2

as =Xa

s = 2, 且由引理, 可得:

X a2 m2b + m2c

≤X a2 lb2+ l2c

= 2 ≤X a2 t2b + t2c

≤X a2 h2b + h2c

。 註:此不等式即為 Cordon 不等式的推廣, 在貴刊文 [3] 中曾給了繁複且技巧的證明。

參考文獻

1. 單墫, 胡大同, 數學奧林匹克高中版, 凡異出版社, 民國93 年八月出版。

2. Paul Yiu, Notes on Euclidean Geometry,

http://math.fau.edu/Yiu/EuclideanGeometryNotes.pdf (1998), pp.127-129.

3. 蔣明斌, Cordon 不等式的類比, 「數學傳播」 第33 卷第 1 期。

—本文作者任教台北市立內湖高中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平 面幾何中, 歐拉線是指過三角形的外心、 重心、 九點圓 (歐拉圓) 圓心和垂心的一條直 線。 歐拉線上的四點中, 九點圓圓心到垂心和外心的距離相等, 而且重心到外心的距離是重心到 垂

在做這個幾何圖形的研究過程中, 深深 體會到, 只需利用比例的性質, 就可以盡情地 討論點共線, 線共點, 平行線, 線段比 · · · 等 題材。 事實上, 我是在大量處理比例三角形的

在高中的基礎數學教材中, 有許多主要單元, 都是以相似三角形邊長成比例的性質, 為理 論的根源。 例如: 三角函數的定義、 求直線方程式以及內插法等。 筆者在高中服務了一些時日,

[r]

Peretz, An inequality for circle packings proved by semidefinite programming [J], Discrete Comput. Rockafellar, Convex Analysis [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相信在看過前兩篇文章的讀者, 都將會 對性質 1 和性質 2 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因為 它 們被引用來推理其它性質次數最多, 也就 是說許多的性質都必須以這兩個性質作為基 礎。 而事實上性質

介紹了有關比例三角形的卅七道幾何性 質, 相信大家對比例三角形所架構出的推理 體系及巧妙精準的幾何圖形, 一定有了深刻 的印象。 也可以清楚地見到, 第一篇的 37 個

丁遵標, 與三角形高有關的幾何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