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事件:我幫助了有需要的人

Download (0)

Full text

(1)

我幫助了有需要的人 學與教活動 社會生活

(第三、四學習階段)

學習目標:

鼓勵學生關懷社會上有需要的人

培養學生關心他人並積極付諸實行的精神

生活事件:我幫助了有需要的人

價值觀及態度 : 關懷、積極態度

學習材料 : 附件一:新聞摘要「癱姐妹生命熱線與死神搶客」

附件二:「我幫助了有需要的人」工作紙 附件三:參考資料「一站式社會服務」

  教學步驟:

步驟 (參考) 學習重點

活動建議一:助人經驗分享 1. 教師向學生提問︰

 你有沒有幫助別人的經驗?

 你認為哪些人士最需要你的幫助?

 你的助人經驗有沒有推動你再次幫助別人?

2. 小結 (參考):

• 有時,我們會著重幫助一些有明顯需要幫助的人(例 如老弱傷殘),這雖是理所當然,但有部份人的需要 並不容易察覺。我們需要細心留意,並在適當時候 作出協助。

• 幫助別人可以使自己得到心靈上的滿足,讓自己感 到有能力,並可增強與人合作等,這些都有助我們 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增加自信心。所以,幫 助別人對自己和自己都有得益。

 藉 提 問 讓 學 生 反 思 自 己 在 幫 助 別 人 時 的 得 著。

(2)

活動建議二:「聽」出一顆助人的心

1. 教師請學生分成小組,然後派發附件一「癱姐妹生命 熱線與死神搶客」新聞摘要及附件二「我幫助了有需 要的人」工作紙,讓學生進行討論。工作紙共有四條 討論問題,每兩組討論一條相同的題目。(如第一及 二組討論問題一﹔第三及四組討論問題二,如此類 推。)

2. 討論問題:

 報導中這兩名傷殘姐妹,即使有行動上的限制,仍為 別人服務。你是否也有一些個人限制﹖這些個人限制 會否阻礙你幫助別人?

 你認為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幫助別人呢﹖

 在這段報導中,傷殘姐妹以分享個人生活經驗的形式 來幫助別人。那麼,你又可以用哪種方式來幫助他人 呢﹖

 這對姐妹的助人事跡,對你有什麼啟發呢﹖

3. 教師請每組輪流作匯報。

4. 小結(參考):

 我們常認為需要有足夠條件才可以幫助別人,但新聞 摘要中的兩位傷殘姐妹,在身體受限制的情況下仍為 別人服務,證明個人的限制不是拒絕幫助別人的理 由,縱使自己的條件有限,我們仍有力量在限制下積 極做到最好來幫助別人。

 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幫助別人,例如捐贈物資、

金錢,讓座給長者、孕婦或當遇上有人暈倒時給予協 助及慰問等。此外,我們也可以提供直接的義工服 務,例如賣旗、上門探訪、為有需要的獨居長者清潔 家居、陪伴病患者或聆聽哀傷者的心聲,共同面對艱 難的時刻等。因此,我們可因應個人的能力、優點及 所長,隨時隨地關懷和幫助他人。

 藉着新聞中的主角在 重重限制下仍然主動 助人的故事,激發學 生對有需要的人作出 幫助。

活動建議三:天使行動

1.教師請學生分成小組,然後請學生討論下列四類人士 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並建議幫助他們的方法。

 在活動二中,學生了 解兩位傷殘姐妹在個 人限制的情況下仍為

(3)

困難 : 行動緩慢、體力不足

建議方法 : 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讓座、替長者拿重物

 肢體傷殘人士

困難 : 行動不便、難以自我照顧

建議方法 : 陪同覆診、替他們購物、清潔家居

 新來港兒童

困難 : 適應新環境、學習困難

建議方法 : 替他們補習、協助他們認識社區、捐贈有 需要的物品

 鄰居

困難 : 家庭衝突、照顧年幼子女

建議方法 : 提供有關的熱線電話號碼、社會服務資料 2. 教師請每組輪流作匯報。

3. 教師向學生提問 :

 你們剛才所提供的方法,是否可以現在立刻實行?

 若是,你會否嘗試實踐,幫助這些有需要的人?

4. 小結(參考):

 每個人總會有需要別人關懷的時候,假如能夠建立互 相幫助、關懷別人的態度,每當遇到有困難時,便可 以適時得到支援,渡過難關。因此,平時多留意學校 或志願團體的活動及服務內容,會令我們認識不同的 助人途徑,以作好隨時幫助他人的準備。

如 何 因 應 個 人 的 能 力 , 幫 助 有 需 要 的 人。

教師總結(參考):

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細心留意不同人士的需要,隨時隨地幫助別人﹔我 們也可以透過參與社會服務工作,因應個人的能力、優點及所長,以不同 形式幫助他人。

 幫助別人不但有助建立一個更關懷、共融的社會,並可增強與別人的溝通 和合作,不但有助加強個人自信心和心靈上的滿足,更有助建立正面的價 值觀及積極的人生態度。

(4)

學生延展活動:

 教師可以提供社會服務資料及附件三:參考資料「一站式社會服務」,請 學生分組搜集有關機構的資料及製作求助熱線電話卡,鼓勵學生參與助人 活動及舉辦分享會,以推動及鞏固學生助人的經驗並把助人的行為實踐。

(5)

附件一(新聞摘要)

癱姐妹生命熱線與死神搶客

四川成都「生命熱線」節目的主持人是一對患有殘疾的姐妹。她們雖 然因患上小兒痳痹症,現在只能靠雙膝挪動來走路,然而,自「生命熱線」

開辦至今,短短四年間,她們已接聽了三千多個來電,求助者多是身體健全 人士,但他們對生活失去信心。然而因為癱姐妹永不言棄的經歷,有約二十 個走近死亡邊緣的人被喚回。

現時,醫學界至今仍無法解決癱姐妹這種殘疾難題,所以她們根本無 法過正常學校生活﹔但是她們自學至高中程度,並在一九九五年夏天,她們 在報紙上發表文章 <珍惜生命自強不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她們 也希望能夠和正常人一樣的去上班,並把所有收入作為維持代表希望的「生 命熱線」,因為她們知道︰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

據《明報》2002 年 5 月 19 日新聞撮寫

附件二(討論問題)

我幫助了有需要的人

(6)

A 報導中這兩名傷殘姐她,即使有行動上的限制,仍為別人服務。

你是否也有一些個人限制﹖這些個人限制會否阻礙你幫助別 人﹖

B 你認為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幫助別人呢?

C 在這段報導中,傷殘姐妹以分享個人生活經驗的形式來幫助別 人。那麼,你又可以用哪種方式來幫助他人呢﹖

D 這對姐妹的助人事跡,對你有什麼啟發呢﹖

(7)

附件三(參考資料)

一站式社會服務

人間互助社聯熱線

: 1878 668

長者

1. 長者安居服務協會

- 耆安鈴長者服務熱線 2. 社會福利署護老者支援中心 3. 香港明愛護老者支援中心 4. 耆康會懷熙葵涌社區

老人服務中心 - 護老專線

1878 238 2558 5587 2708 7700 2421 4836

肢體傷殘人士

1. 香港復康聯盟 - 情懸熱線 2. 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熱線 3. 病人互助組織熱線

2338 9964 2330 6038 2304 6371

新來港兒童

1. 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 -「抵港一線通」熱線服務 2. 基督教勵行會

- 新來港人士諮詢熱線

2353 6811 2390 0201

鄰居

1. 和諧之家 - 24 小時熱線 2. 社會福利署熱線

3.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 婦女求助熱線 4. 防止虐待兒童會

- 防止虐待兒童熱線 5. 香港單親協會 - 單親熱線

(上列只屬部份機構的聯絡電話)

2522 0434 2343 2255 2386 6255 2755 1122 2778 4849

Figure

Updating...

References

Related subjec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