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依據 一、依國小師資培用聯盟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中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壹、依據 一、依國小師資培用聯盟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中心"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05 學年度國小師資培用聯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中心 南區【社群領導人培訓學習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教師教學轉化行動力】

進階研習計畫

壹、依據

一、依國小師資培用聯盟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中心105 學年度計畫辦理。

貳、緣起(背景說明)

現今課程複雜,教師易陷入急於教完知識的框架,教學過程中多採單一、單 向的講述法,以致學生對於學習興趣缺缺。為了喚起教師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習興趣和信心;也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推動,因而組社群工作坊,希 望透過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之系列增能活動,促進教師專業對話與轉化 並激發教師應用有效教學策略,使學生能掌握到學習方法,以應用於個人的學 習,成為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習者。

在進階課程活動中,以推廣教師專業社群運作模式為焦點,期能培訓社群領 導種子教師,藉此引發更多有能量、有熱情、有行動力、有影響力的教師,一起 致力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教師教學轉化行動力而努力。

參、辦理單位

一、主辦單位: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二、承辦單位:師培聯盟社會領域教學中心 三、協辦單位:高雄市國教輔導團

肆、實施目標與期程

一、實施目標

(一)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啟動,組織教師專業社群,培訓社群領導人,

以落實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之相關政策。

(二)成立國民中小學跨校社會領域教師專業社群工作坊,帶動教師專業對話與 形塑團隊合作的風氣。

(三)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信心和成效為焦點,透過專業增能與實作研討,培養 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以促教師教學實踐為焦點,透過實例分享、講義研討、實作練習與備課討論 等方式,進而提升教師轉化與教學實踐的專業能力。

(五)促進教師教學實踐的行動力,邀請社群成員分享教學轉化之實踐內容,並 整理成教學方案,集結彙編以擴大分享。

(2)

二、實施期程:分兩階段培訓。

(一)第一階段研習課程利用暑假 105.08.09(二)-105.08.11(四)共三天。

(二)第二階段回流分享在 105.11.19(六)。

肆、人員組織

一、教學中心:以教學中心主持人、骨幹教師和助理為主。

姓名 服務機關 職稱 主要任務 聯絡電話 E-mail

王大修

國立臺北 教育大學

教學中心 主持人

支持與激勵社 群工作坊

02-

27321104#

62314

郭金水

國立臺北 教育大學

教學中心 協同主持人

支持與激勵社 群工作坊

02-

27321104#

62314 洪夢華 臺北市

金華國小

骨幹教師/

中央團教師

帶領社群工作 坊&擔任講座

0921-885- 622

menea@tp.ed u.tw

簡曉荺 臺北市 金華國小

社會領域 科任老師

帶領社群工作 坊&一天助教

0930-488- 388

cklin066@yah oo.com.tw 周怡伶 新北市

麗林國小

高年級 級任教師

帶領社群工作 坊&二天助教

0919321910 irene022810@hot mail.com

莊幸諺

國立臺北 教育大學

教學中心 助理

協助社群工作 坊運作、拍攝

02-

27321104#

62314

socialstudies.n tue@gmail.co m

二、參與對象與報名方式:

(一)參與對象:第一階段參與初階培訓通過之教師。

(二)報名方式: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中心公告於全國教 師在職進修網。

伍、實施內容

一、主題名稱: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教師教學轉化行動力 二、活動地點:高雄市國教輔導團(高雄市左營區新莊國小)

三、實施方式與課程大綱 (一)實施方式:

1.第一階段研習課程利用暑假 105.08.09(二)-105.08.11(四)共三天。

2.第二階段回流分享在 105.11.19(六)。

(3)

(二)課程大綱:

天 場 次

日期/時間 內容大綱 主持人/講

座 第

一 天

1

105.08.0 9 (二)

09:30- 12:30

1. 課程主題說明

2.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與運作策略

 前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What &

Why

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策略

 學習社群運作的成效評估、省思與困 境因應

3. 案例分享&進一步分享與交流

王大修教授 郭金水教授 洪夢華老師 簡曉荺老師

2

105.08.0 9 (二)

13:30- 16:30

1. 如何應用【合作學習拼圖法】帶領專 書研討活動

2. 如何應用【世界咖啡館】帶領社群成 員討論

3. 分組實作~規劃社群組織與運作案 例

4. 分組分享發表與回饋 5. 意見交流與建議

王大修教授 郭金水教授 洪夢華老師 簡曉荺老師

第 二 天

3

105.08.1 0 (三)

09:30- 12:30

1. 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一)實例分 享與對話

2. 實作活動〜閱讀理解策略的應用 3. 進一步分享與交流

4. 備課討論:提出轉化策略(如何應用 於教學現場)之備課初稿

王大修教授 郭金水教授 洪夢華老師 周怡伶老師

4

105.08.1 0 (三)

13:30- 16:30

1. 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二)實例分 享與對話

2. 實作活動—摘要策略的應用 3. 進一步分享與交流

4. 備課討論:提出轉化策略(如何應用 於教學現場) 之備課初稿

5. 分享回饋與專業對話

王大修教授 郭金水教授 洪夢華老師 周怡伶老師

(4)

第 三 天

5

105.08.1 1 (四)

09:30- 12:30

1. 如何檢核學生自主學習力(一)實例 分享與對話

2. 實作練習:紙筆評量(高層次非選擇 題型)實例分享與探究

3. 分享回饋:進一步分享與交流 4. 備課討論:提出轉化策略(如何應用

於教學現場)之備課初稿

王大修教授 郭金水教授 洪夢華老師 周怡伶老師

6

105.08.1 1 (四)

13:30- 16:30

1. 如何檢核學生自主學習力(二)實例 分享與對話

2. 實作練習:非紙筆評量(提升學生自 我監控)實例分享與探究

3. 分享回饋:進一步分享與交流 4. 備課討論:提出轉化策略(如何應用

於教學現場)之備課初稿之備課初稿 5. 【教學實踐案例分享】舉例

105.04.16【教學實踐案例分享】參考 重點:

(一)為什麼進行此實踐案例 (設計構 想)

(二)教學分析(教學主題、對象、時間、

學習目標、教學準備等) (三)教學流程(簡述如何實施) (四)教學實踐歷程中的發現

1.學習學習反應、學習成果或困難等 2.教學省思:教師的收穫或需近一

步修正之處等

3.教學建議:進行此案例須注意事項 或下次進行此案例時可以如何修正

王大修教授 郭金水教授 洪夢華老師 周怡伶老師

回 流 分 享

7 105.11.1 9 (六)

09:30- 12:30

【教學實踐~社群或課程方案分享】

1. 夥伴自行訂定主題 2. 上午大約 5-6 人

王大修教授 郭金水教授 洪夢華老師 簡曉荺老師

(5)

8 105.11.1 9 (六)

13:30- 16:30

【教學實踐~社群或課程方案分享】

1. 夥伴自行訂定主題 2. 下午大約 5-6 人

備註說明 1. 各場次活動,屆時依實際運作狀況增加或調整課 程內容。

2. 請參與教師須攜帶一本教科書或教學指引(不限年 級、冊別)。

3. 鼓勵將所學展現,徵求教學轉化之實踐案例,整 理撰寫教學方案,邀請於105.11.19 分享發表,

列為教學中心人才資料庫成員,並遴選為下一學 年度初階課程之分享講座,以擴大分享。

陸、研習時數

惠請各校准予參加人員公假;參與者按實際參與研習情形,覈實發給研習 時數;進階課程(3 天課程與 1 天回流分享)全程參與並分享實件案例者,核予 研習時數24 小時,並頒發【社群領導人培訓學習營】進階教師證書。

柒、預期效益

一、透過社群活動,培養社群成員帶領社群之能力,從中網羅社群夥伴,建置 「社會領域教學中心人才資源庫」。

二、透過專業增能活動,喚起社群夥伴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能致力 於精進教學的專業能力,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透過分享回饋與專業對話,期能形成專業對話的風氣與激發夥伴將所學實 際運用在教學現場的行動力。

四、透過備課討論,擬定下學期課堂實踐之教學案例,以激發教師應用所學之 新知,提升教師教學轉化實踐的行動力。

五、激勵社群夥伴將所學展現,整理成教學實踐教學方案,以累積社群實踐知 識,並擴大分享。

捌、本計畫奉核後實施,未盡事宜得另函補充修正之。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各機關(構)、學校(以下簡稱主辦機關)辦理研習會、座談會或訓練

集體備課 (教材 教法 評量) 公開授業/觀課 (分享 錄影) 共同議課 (反思 紀錄)..

A-1-1參照課程綱要 與學生特質明定教 學目標,並研擬課 程與教學計畫或個

 幫助教師掌握跨課程閱讀的理念,規劃實 踐的方法;透過校本經驗分享,促進教師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學生平均分班,非 華語學生與本地學 生共同學習主流中 文課程,參與所有 學習活動,並安排 本地學生與非華語 學生作鄰座,互相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