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品質狀況之分析 * 身心障礙青年社區生活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品質狀況之分析 * 身心障礙青年社區生活"

Copied!
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中心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民89,20期,1-21頁

身心障礙青年社區生活 品質狀況之分析*

林宏熾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本研究旨在瞭解身心障礙青年社區生活品質的現況,並進而詮釋分析身心障礙青 年社區生活品質之相關因素。本研究對象為12位居住在臺灣地區,年齡介於16至30足 歲,並領有障礙手冊之身心障礙青年。其障礙類別涵蓋視覺障礙、聽覺/語言障礙、

肢體障礙、智能/多重障礙等四類為主。本研究運用深度訪談法進行資料搜集,透過 參與觀察設身處地的瞭解分析歸納受訪者社區生活品質問題,本研究訪談個案資料係 採用修正分析歸納法的方式加以分析。本研究藉由描述性分析詮釋與紮根理論將身心 障礙青年之社區生活品質歸納為七大範疇加以統整。分別為:社區生活、家庭支持、

行動獨立、金錢使用、休閒娛樂、社區參與暨社交關係,以及生涯規劃與期待。此 外,本研究並進一步提出相關的改善建議。

關鍵詞:身心障礙、青年、社區、生活品質、質性研究

前言

近二十年來,美國對於身心障礙青年「社 區生活品質」(community quality of life)的關 切與呼籲有愈來愈增加的趨勢。由於受到教育

普及化與平等化的影響,身心障礙青年融合於 社區生活的數目有持續增加的情形,使得如何 配合並改善其社區生活品質也因而倍受重視。

在相關的特殊教育期刊中,也有愈來愈多的學 者,以身心障礙者的社區生活品質作為其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研究係國科會所補助「臺灣地區身心障礙青年社區生活素質之研究」三年期研究中之質性研究結果部份 的報告彙整,計畫編號分別為:NSC-88-2614-H-018-007-F8;NSC-87-2413-H-018-005-F8;NSC-86-2413-H- 018-011-F8。本研究之完成要特別感謝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班學生:余禮娟對於12位完 成資料蒐集之個案加以進行資料的彙集與統整。同時本研究也要感謝參與本研究協助蒐集12位個案之實際 訪談、資料編碼、錄音統整、參與數次個案家訪之12位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四年級學生的辛苦 與付出,這些學生分別為:王怡芬、林怡芳、林業鈞、邱家倩、張淑惠、張瓊云、莊惠嵐、許凰停、傅美 璇、曾意婷、馮政斌、劉素菁。

(2)

主 題 , 研 究 的 內 容 包 含 : 「 社 區 環 境 」

( community environment ) 、 「 社 區 接 受 」

( community acceptability ) 、 「 社 區 參 與 」

(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 、 「 社 區 社 交 網 路」(community social network)、「社區支 援系統」(community support system),以及

「社區適應」(community adjustment)等等

(Bellamy, Newton, Le Baron, & Horner, 1990;

McGrew & Bruininks, 1994; Park, Cameto, Tappe,

& Gaylord-Ross, 1990)。顯而易見地,身心障 礙青年「社區生活品質」的探討,已成為特殊 教育界研究與發展的重點。

根據Goode(1990)的看法,有四種交互 相關的主要生活環境(個人層面、家庭層面、

學校及工作層面、社區層面)會影響障礙者的 生活品質,而社區層面則是障礙者生活品質中 心的研究課目。Borthwick-Duffy(1992)歸納 有關障礙者生活品質的研究亦指出,生活品質 至少含有五個大領域分別為:自我的發展、人 際關係、社區的參與、居住的環境、以及安全 感與穩定感等;其中人際關係、社區參與、居 住環境、以及安全感與穩定感等,亦係圍繞著 社區層面而發展。其主因即在於身心障礙者係 以社區為其獨立生活的主要發展空間。然而,

由於生活品質係一抽象性的概念,使得界定生 活品質的專家學者,對於生活品質的定義與內 涵,詮釋各異。至目前為止,仍無一明確且標 準的規範。而此種情形亦發生在社區生活品質 的探討上,也因此造成社區生活品質在研究與 界定上的困難。因此以其為研究主題,有其學 術上的特殊性與重要性。

就我國而言,儘管也於民國83年公布之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中第九條第六款規 定:「國家對於障礙者之保險與就醫、教育訓 練與就業輔導、生活維護與救濟,應予保障,

並扶助其自立與發展。」並且也先後於民國69 年、79年、86年修定和公布「殘障福利法」、

「身心障礙者保護法」並於73年、86年公布修 訂實施「特殊教育法」,提供具體的教育訓練 服務措施以及有關「強制性的規定」,以期使 我國障礙福利措施能漸告落實,並使障礙者全 方位生活品質能夠提昇。然而,至目前為止,

國內有關此方面的呼籲以及具體作法似乎仍待 努力。有關身心障礙者之社區生活品質的發展 狀況,尚待進一步地瞭解,以協助政府以及相 關單位擬定更具體與有效的措施來改善與提昇 身心障礙者之社區生活品質。

雖然我國也於1980年(民國69年),隨著 國內明德基金會生活品質研究中心的成立,對 臺灣人民的生活品質展開一系列的調查與研 究。然而,至目前為止,對於身心障礙青年有 關生活品質的研究及探討,仍頗為缺乏。儘管 內政部統計處(民84)也於民國83年實施較具 規模的臺灣地區障礙者生活狀況調查,然而其 對身心障礙青年社區生活品質的相關項目卻涉 及不多。故此方面的研究實有其迫切性與必要 性。

同時,如同生活品質定義和內涵的多樣性 與變異性,生活品質的研究方法亦有所不同。

有些學者(諸如:Schalock, Keith, Hoffman, &

Karen, 1989; Stark & Goldsbury, 1990)主張全 然客觀地量度生活品質,對於生活品質中主觀 的精神層面,堅持予以絕對性地量化,以求學 術研究的中立和可信性。有些學者(諸如:

Edgerton, 1990; Turnbull, & Brunk, 1990)則認 為,生活品質本身的認定與詮釋,係相當主觀 與個人的;尤其生活品質的內涵包含許多難以 描述及測量的精神層面,量的研究不容易深入 探討有關問題,易流於膚淺也較不具有溝通與 解釋上的意義;因而反對採用量的研究,而主 張質的研究來瞭解生活品質。此外,亦有其他 不同的學者,認為最好同時採用這兩種方法,

也 即 合 併 使 用 量 的 和 質 的 研 究 法 ( 諸 如 : Conroy & Feinstein, 1990; Dennis, Williams,

(3)

Giangreco, & Cloninger, 1993)。

傳統上而言,早期多數生活品質研究都傾 向於使用源於物理和生物科學之「量」(quan- titative)的研究法、或稱實證(positivistic)研 究法。然而近一、二十年來,源自於人類學和 社會學「質」(qualitative)的研究法、或稱自 然 研 究 法 ( naturalistic) 、 人 種 誌 法 ( ethno- graphic)、或後實證(post-positivistic)研究 法,也愈來愈受矚目,儼然成為研究法領域中 的新潮流。此種研究係以現象學的哲學為基 礎,其目地在於深入地瞭解和詮釋特定的現 象。研究者於受訪者的生活中,透過參與和觀 察,並藉由深度的訪談和概念分析等方法,來 提供對於現象豐富和完整性的描述。而且研究 工具的採用不像一般量的研究,使用實驗或問 卷等測量工具蒐集資料,質的研究者多半採用 參與觀察、人種誌訪談、以及檔案資料的蒐集 等策略,來蒐集相關的資料。

就生活品質的研究而言,採用質的研究法 有其重要性與迫切性。因為藉由深度的瞭解和 傾聽身心障礙者於生活中切身的體驗;讓學校 教育機構、社會大眾、政府有關部門、及其他 提供服務給身心障礙者的相關團體等,方能更 有效的瞭解和體會身心障礙者的困難和挑戰,

並進而提供適時和適切的服務與協助。尤其,

大多數的生活品質研究係具有文化性、種族性 與語言理解上的差異,而比較適合由研究者和 受研究者共同來詮釋生活品質的現象。

再者,若就影響身心障礙青年社區生活品 質之相關因素而言,國內有愈來愈多的學者

(諸如:林宏熾,民86、民87、民88;張勝 成,民87;許天威、蕭金土,民88;陳靜江、

鈕文英,民88)以生活品質為研究的主題,期 以呼籲國人重視並改善身心障礙者之生活品 質。而上述之研究歸納會影響身心障礙青年生 活品質之相關因素大致如下:(1) 障礙程度、(2) 障礙類別、(3) 性別因素、(4) 生理年齡、(5)

教育程度、(6) 家庭因素、(7) 居住地區因素、

(8) 社區適應能力、(9) 社交技能、(10) 工作因 素,以及(11) 一般人態度上的偏差與誤解。不 過,上述列舉的有關影響障礙者生活品質的因 素,並不夠完盡,尚有許多未可知或還待開發 的因素(譬如:社區型態、社區中的家庭參 與、社區生活互動、金錢運用、休閒娛樂、社 區支援系統、未來生涯期許發展等等)。並且 多數之研究係以量的研究方法來加以進行,對 於質方面的觀察記錄以及詮釋分析較為缺乏;

因此,實有必要就藉多元的觀察深入實地訪談 與互動,來加以探討。

揆諸上述所言,本研究旨在透過深入訪談 參與觀察研究,設身處地的瞭解分析歸納身心 障礙青年社區生活品質的相關情形,並進而透 過詮釋分析以歸納整理身心障礙青年社區生活 品質的重要領域範疇,藉以多元性了解居住於 不同型態的不同障礙類別之身心障礙者所面臨 的社區生活品質問題以及現況。俾以提出研究 結果與建議,以供有關單位規劃較完善、更具 全面性的社會福利以改革與提昇我國身心障礙 青年社區生活品質。

研究方法

一、訪談樣本

訪談樣本的決定,係根據研究母群追蹤的 結果,將身心障礙者依社區型態的不同加以分 類,以立意隨機抽樣方式(purposeful random sampling),從每一社區型態及障礙類別決定 訪談人數及抽取訪談對象。每一社區及障礙類 別隨機抽中的樣本,若拒絕接受訪問,則於該 社區或該障礙類別所抽中樣本之下一位起開始 連繫,直至該社區或該障礙類別全部樣本均拒 絕訪問為止。本研究只是一個立意隨機樣本,

而非代表性隨機樣本。本研究小量隨機樣本之 目的是求信度,而非代表性,並不為統計上的

(4)

推論。障礙類別係依照我國「身心障礙者保護 法」(總統府,民86)之規定來決定。就社區 類型而言,係參考國內外有關學者(譬如:李 增祿,民84;Rubin & Rubin, 1986等)之觀點 並就我國社區的特色,綜合歸納為鄰里區、鄉 鎮區、都市區、縣市區等不同住宅與住商混合 社區型態。

就訪視樣本的資料分析而言,本研究的男 性障礙青年共有七位,女性共有五位。其中智 障者共有六位、肢障者兩位、視障者兩位、聽 障與自閉症者各一位。至於障礙的等級則以中 度障者較多佔七位、三位重度障者、二位輕度 障礙者。就年齡而言,平均年齡為二十三歲,

年紀最輕者為二十歲,最大者為三十一歲。就 居住地區而言,十二位身心障礙者均居住於中 部地區,除居住於臺中市者外,其餘彼此間之

城鄉差距並不太大。就障礙者之教育背景而 言,有一位肢障者係大專院校畢業學歷最高,

六位障礙者為高職畢業,四位為國中畢業,一 位則住於教養機構中,國中肄業學歷最低。就 職業狀況而言,多數目前均接受政府之職業訓 練,有兩位視障青年與一位肢障青年具有全時 間的工作,而有一位肢障者係工作半天。至於 就婚姻狀況而言,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均未婚。

此外其在家中的排行與手足數而言,有五位在 家中排行老大,六位排行老么,二位界於中 間。整體而言,差異較明顯的地方為,心智能 力較高者其就業情形似乎較高,心智能力較低 者其學歷亦較低,而中度障礙者比例列為較高 外,其餘在分配上似乎沒有太大的差異。本研 究樣本之現況基本資料,如表一所示。

表一 本研究訪談樣本之基本資料 個案

代號 性別 障礙類別 障礙程度 年齡 居住地區 教育背景 就業狀況 婚姻狀況 排行/手足總數

XI

XII

肢障 肢障 視障

視障

聽障 智障

智障

智障

智障

智障 自閉

智障

中度 中度 弱視

弱視

中度 中度

中度

重度

中度

中度 重度

重度 23 31 22

21

29 24

21

20

22

23 21

20

彰化縣 彰化縣 彰化縣

臺中市

彰化縣 臺中市

臺中市

臺中縣

彰化縣

臺中市 臺中縣

臺中縣

高工畢 大專畢 特殊學校 高職畢 特殊學校 高職畢 高農畢 國中特殊 班畢 特殊學校 高職畢 特殊學校 國中畢 特殊學校 高職畢 教養機構 特殊學校 國中畢 國中畢

半天工作 全職 全職

全職

失業 職訓

職訓

職訓

職訓

職訓 職訓

職訓

未婚 未婚 未婚

未婚

未婚 未婚

未婚

未婚

未婚

未婚 未婚

未婚

1/3 1/4 2/2

2/3

5/5 2/2

1/2

1/2

1/2

2/3 3/3

3/3

(5)

二、研究設計與研究工具

本研究運用訪談法進行資料搜集,並以半 結構性訪談方式,深入了解居住於不同型態的 各不同障礙類別之身心障礙者所面臨的社區生 活品質問題。本研究訪談類型採用「訪談指引 法」(interview guide approach),即事前決定 好主題,但是在訪談期間,由研究者決定問題 的順序及用字遣詞,其談話屬於會話性質,而 且符合情境考量。訪問結構的類型屬半結構訪 問,即訪問者最初向受訪者發問一系列結構性 的問題,然後再以開放性問題作深入的探究,

以期獲致更完整的資料(Berg, 1998; Patton,

1987)。本研究在進行正式樣本的訪談之前,

先行以開放式訪談訪問三位身心障礙者,以獲 得對於想要研究的問題有一些一般的概念或想 法,然後再擬定訪談題綱。根據初擬訪談題 綱,選取社區中障礙人數最多的前三個社區,

各邀請一名身心障礙者進行預試訪問,以修改 題意不清、重覆性題目。最後再進行正式訪 談。本研究為求對於樣本有深入之瞭解並與個 案之家長或監護人進行訪談與溝通,本研究樣 本家長或監護人之相關基本資料與居住社區特 色,如表二所示。

表二 本研究樣本家長或監護人的相關基本資料

個案代號 個案父母的教育程度 個案父母的職業 社區特色

ⅩⅠ

ⅩⅡ

父:國小 母:國小

父:未上學但識字 母:未上學但識字 父:國中

母:國小 父:國中 母:國小 父:高中

母:未上學但識字 父:大學畢業 母:師專畢,再進修 父:大學

母:大學 父:碩士 母:大學肄業 父:初中 母:初中 父:國中 母:國小 父:國小 母:國小 父:國小 母:國小

父:目前失業中 母:家管 父:小吃店店主 母:小吃店店主 父:樂手 母:小吃店店主 父:技工 母:工廠工人 父:雜貨店店主

母:雜貨店店主&家庭代工 父:代書

母:教師 父:醫師 母:家管 父:軍人 母:護士 父:飾品店店主 母:家管 父:守衛 母:家管 父:工廠工人 母:工廠工人 父:冷飲店店主 母:冷飲店店主

鄉鎮住宅區

(但熱鬧便利)

鄉鎮住宅區

(但傳統多廟)

鄉鎮住宅區

(但鄰里相容)

都市型社區

(但鄰近郊區)

透天鄰里區

(但鄰近國小)

都市型社區

(中庭花園式)

都市型社區

(大廈管理式)

縣市住宅區

(透天厝管理)

鄉鎮鄰里區

(傳統四合院)

都市型社區

(公寓住宅式)

縣市山坡區

(透天鄰里式)

縣市住宅區

(住商混合式)

(6)

三、研究步驟

本研究之進行可概分為五階段:一、準備 階段;二、預試階段;三、正式蒐集資料階 段;四、資料分析階段;五、完成階段。在整 個研究期間,文獻探討工作仍持續進行。

四、資料整理與分析

進行資料整理時,研究者先將訪談錄音帶 按發問順序謄錄為逐字稿,仔細閱讀每份訪談 的逐字稿後,進行編碼工作(coding),逐句 或小段落檢視資料的內容,找出資料的內容所 涵蓋主題,做成摘要性的描述,並予以歸納出 不同的類目。若在不同的段落中,出現相同或 相似的談話內容,則再度做成相同的摘要性描 述,待資料分析時再予以統整。本研究訪談資 料係採用修正分析歸納法(modified analytic induction)的方式加以分析,即研究者於開始 分析時即對社區生活品質問題有一粗略的定義 和解釋存在,再據此作修正,分析歸納受訪者 社區生活品質問題。

五、研究信度與效度的考量方面 (一) 信度建立

本研究為求訪談之一致性及完整性,由受 過訓練之訪視員進行訪談工作。正式訪談之 前,訪視員會先對受訪者說明研究目的及訪談 內容,以徵詢受訪者同意,目的在減少受訪者 的防衛與疑慮。在訪談過程中,訪談地點的選 擇皆由受訪者決定其最感自在的環境中進行,

同時訪視員也會先說明訪談地點宜在安靜、安 全、不受干擾及自在的情境中進行。就觀察內 容而言,訪談員就受訪者一週內之例行日常社 區生活、週末之社區活動、特定的社區行為以 及平時的社區生活作息等,進行社區生活日記 的觀察記錄。訪談時採取現場錄音與簡式筆錄 方式記錄資料,以利資料整理,撰寫研究報 告。為讓資料整理具有一致性,訪視員在進行 資料編碼分類的過程中,邀請一位特殊教育研 究所學生共同參與,分別進行資料編碼,交互

比對分析的工作,以達同儕檢查目的。

(二) 效度建立

效度係指訪談所得資料的正確性如何,欲 獲得正確的資料,牽涉到蒐集資料之工具問 題,以質的研究法而言,研究者本身即是蒐集 資料的工具,此外便是訪談大綱的設計是否能 引導出研究目的欲探的問題(Berg, 1998)。此 方面的準備與應注意事項,研究者於研究時,

均持續地提醒並著重。

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藉由描述性分析詮釋(descriptive 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與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並就國內外有關身心障礙者社區生活 品質之實證性研究所得之構念領域(譬如:林 宏 熾 , 民 87 ; 民 88 ; McGrew & Bruininks, 1994),就受訪青年在不同社區型態之社區生 活品質歸納為七大範疇加以統整,茲分別說明 如下:

一、社區生活方面

就社區生活方面,可以就身心障礙者居住 方式、社區環境、日常起居獨立方式,以及社 區生活滿意度來分析。就身心障礙青年社區生 活條件與獨立情形分析而言,十二名訪談對象 中,目前居住方式有十位是與父母同住(Ⅰ、

Ⅱ 、 Ⅲ 、 Ⅴ 、 Ⅵ 、 Ⅶ 、 Ⅷ 、 Ⅹ 、 Ⅹ Ⅰ 、 Ⅹ

Ⅱ),而住宿於宿舍的Ⅳ、Ⅸ,他們嚴格來 說,並未搬離父母家,其中Ⅱ雖有提及搬離家 中獨自生活的想法,但並未有具體規劃行動,

所以在此研究資料中,多數受訪者均與家人共 同生活與社區中,以就近獲得家人的支持。誠 如Ⅵ受訪對象母親所言:「小孩子跟自己住還 是比較安心…尤其是女生,很容易被外人欺 騙、欺負, …跟自己住 ,看得見才 放…

心」。這樣的考量,多數的家長均有相同的看 法,如表三所示。

(7)

表三 訪談樣本社區生活品質「社區生活」方面的情形

個案代號 居住方式 社區環境 社區日常起居獨立情況 社區生活滿意度

Ⅰ(肢障) 與父母同住 1.鄉鎮住宅區 2.社區中有廟及露天游

泳池

3.家中環境非常乾淨

1.需由家人照顧,大部份 由母親負擔

1.尚可,覺得平凡 2.父母對於未來則憂

Ⅱ(肢障) 與父母同住 1.鄉鎮住宅區、社區 多廟

2.臥房佈置整潔舒適,

設備齊全

1.可完全獨立 1.還好

2.父母希望再多保障

Ⅲ(視障) 與父母同住 1.鄉鎮住宅區 1.衣服多由母親採購,穿 著則自行選擇

1.滿意

2.父母對生活沒有看 法

Ⅳ(視障) 按摩院宿舍 1.家附近有農田、離 商業區很遠

1.可自理 1.認命,有時會悶悶 不樂

2.父母希望政府再多 努力

Ⅴ(聽障) 與父母同住 1.舊式透天鄰里區,

鄰近國小

2.家中開雜貨 店,堆 滿貨品及文具

1.可自理 2.有自主性

1.滿足

2.父母單純平凡樂觀

Ⅵ(智障) 與父母同住 1.公寓式中庭花園社區 2.家庭陳設簡單舒適

1.晨起、就寢多需母親提 醒

2.用餐與穿著可自行選擇 3.著衣、盥洗母親會給與

部份協助

1.還好,開心 2.父母認為政府應多

改善

Ⅶ(智障) 與父母同住 1.專人管理的大廈社區 2.家庭陳設簡單舒適

1.晨起需提醒,除非有特 別活動

2.生活可以自理,衣著仍 需協助

1.覺得很好,很開心 2.父母擔心教育與安

Ⅷ(智障) 與父母同住 1.專人管理透天厝社區 2.家庭陳設舒適,設備

齊全

1.晨 起 需 哄 騙 才 願 意 起 床,否則有口頭攻擊行為 2.衣物等用品皆由父母代

購。沒有特別偏好

1.尚稱滿意

2.父母擔心孩子的未 來

Ⅸ(智障) 職訓宿舍 1.傳統四合院,鄰近有 賣場及軍營 2.屋內擺飾簡單

1.生活自理可獨立運作,

但歸位習慣仍待加強

1.尚可

2.父母對未來悲觀

(8)

表三 訪談樣本社區生活品質「社區生活」方面的情形(續)

個案代號 居住方式 社區環境 社區日常起居獨立情況 社區生活滿意度

Ⅹ(智障) 與父母同住 1.國宅社區中的小公 寓

2.屋內物品雖 多,但 擺設整齊

1.晨起、出門、就寢多需 母親提醒

2. 衣 物 用 品 多 由 母 親 代 購,但衣著皆自行選擇

1.還好

2.父母對未來感到憂 心

XI(自閉) 與父母同住 1.住家為在山坡社區 的透天房子 2.屋內的陳設 簡單整

1.生活作息獨立,會自行 調整

2.父母外出時,可自行解 決三餐

3.獨自家中,對陌生人不 會應門

1.尚可

2.不是很滿意,沒錢 沒勢

XII(智障) 與父母同住 1.住商混合社區、公 寓一樓平房 2.家中開冷飲店

1.晨起、盥洗可獨立運作 2.晨起時間會自行調整

1.還可以

2.不很滿意,政府要 改善

在社區日常起居照料部份,只有Ⅱ、Ⅳ、

Ⅴ三位受訪者表示可以完全獨立自理,其他則 需家人提供部份協助,其中以脊椎損傷(Ⅰ)

與智能障礙(Ⅵ、Ⅶ、Ⅷ、Ⅸ、Ⅹ、ⅩⅠ、Ⅹ

Ⅱ)的受訪者在此方面所需的協助需求較大。

而在此訪談資料中女性的智能障礙(Ⅵ、Ⅶ、

Ⅷ)者又比男性智能障礙(Ⅸ、Ⅹ、ⅩⅠ、Ⅹ

Ⅱ)者所需的支持強度更大,範圍也較廣,而 他們在此領域功能表現的高低似乎與他們的障 礙程度沒有太大關係,是否與父母介入的方式 與多寡,及性別是否會影響父母介入的方式與 多寡有關,是值得再探究的。不過進一步分析 而言,多數的父母親均有很強的責任感,多數 仍將長大成人之障礙青年,仍視為小孩子看 待。如Ⅷ受訪母親所言:「伊雖然已經二十歲 了…但其實還很小…,需要我們的照顧」。

這樣的說法,似乎亦是多數家長均有的看法。

就社區生活滿意度而言,多數的受訪青年 均在滿意或尚可的程度,顯示多數障礙青年對 於社區生活的要求並不高,具有容易滿足的傾 向,但仍有部份障礙者會有低沉的時候,如受 訪者VI,即說:「…還滿意囉…但常覺悶悶不

樂」。相反地,幾乎所有受訪青年的父母對於 目前社區生活的滿意度則持保留與悲觀的態 度,除了受訪者Ⅴ的父母因生活單純平凡,沒 有太多要求與看法外,均認為政府還應有更多 的努力與改善的地方。尤其就障礙者未來在社 區中的就業、婚姻等問題。如XI父親即表示:

「我是作工的賺吃人…又沒錢沒勢,…常常 都要求人…才可以獲得協助。尤其小孩的就 業、生活… 政府…應該 多主動地幫 助我 們」。不同的社區環境對於障礙者及其父母的 社區滿意度幾乎沒有太大的影響。此結論與一 般量化的調查研究(如:林宏熾,民88;陳靜 江,民88)結果似乎頗為一致。

二、家庭支持方面

就身心障礙青年家庭支持之互動、情緒處 理與家人態度分析而言,多數受訪者係與家人 同住,顯示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在受訪青年與 父母/手足互動上,除Ⅴ受訪者表示與父母沒 話可說外,其餘與父母(尤其是母親)互動良 好,而Ⅴ受訪者表示因長期(由國小開始)住 宿於特殊學校,所以與家人(包括父母手足)

的關係上較疏離。智能障礙受訪對象中,父母

(9)

會以其玩伴的角色的出現如Ⅵ、Ⅶ、Ⅷ。而

Ⅵ、Ⅶ、Ⅷ性別皆為女性,出現玩伴角色的皆 為父親。與手足互動上,非智能障礙的身心障 礙中,Ⅳ、Ⅴ受訪者皆表互動少,而身心障礙 的受訪者中,除Ⅷ外,其餘受訪對象的重要他 人表示無法與手足深入交談如Ⅵ、Ⅶ、Ⅹ,他 們認為溝通表達的障礙與智能差異是影響此現 象的重要因素。另Ⅹ也自己發展出休閒嗜好及 弟弟升上國中開始擴展自己的生活圈,而使兩

人互動產生變化。所以隨著年齡的成長是否會 是影響智能障礙者手足互動因素,而其是否有 關鍵階段的變化,是可再探討的。不過就進一 步交叉比對分析排行狀況而言,本研究發現排 行老大的身心障礙者似乎較難與非障礙之手足 互動;相反地,排行老么的身心障礙青年則受 到家中的哥哥姊姊保護與照顧的情形則較多,

如表四所示。

表四 訪談樣本社區生活品質「家庭支持」方面的情形

個案代號 與父母/手足互動 情緒/處理 家人對個案態度

Ⅰ(肢障) 1.與母親感情佳,是個案生活 的支持者

1.很少發脾氣、情緒起伏會向 母親傾吐

1.母親極度關心

2.積極協助個案生涯發展與經 濟獨立

Ⅱ(肢障) 1.與父母話較少,父母常會嘮 叨個案,個案會採取不理會 的態度

2.與一般家庭沒有不同

1.以轉換場地或從事其他活動 來轉移負向情緒

1.目前對個案的婚姻很關心 2.日常生活多讓個案自主自決

Ⅲ(視障) 1.遇有困難時,會尋求哥哥協

1.很少發脾氣、會藉抽煙或思 考來排解苦悶

1.目前對個案的工作與交友很 關心

Ⅳ(視障) 1.因長期住校,和父母/手足 沒話可說

1.同學與師長是情緒抒發的對 象,但常獨自生悶氣或難過

1.希望個案儘早有歸宿 2.能夠獨立自己照顧自己

Ⅴ(聽障) 1.與手足互動少 1.個性溫和;一旦不開心,會 獨自承受

1.對其工作與婚姻感到擔憂

Ⅵ(智障) 1.對母親很依賴,父親是主要 交談對象

2.喜歡模仿姐姐,但很少與其 交談

1.情緒平穩、開心,除非同學 摸他拉他時才會出現負向情

1.家人多任由自行發展 2.家人不敢有太多想法與太高

期望

Ⅶ(智障) 1.與父母關係良好,與父親如 同玩伴

2.因智力相差太大與妹妹較少 說話

1.情緒平穩快樂,除非被責罰 時才會出現負向情緒

1.很關心、家人行事大部份仍 以個案為主

2.不過仍將他視為小孩子

Ⅷ(智障) 1.與父母都有話說,與父親關 係最佳

2.家中管教個案角色由母親擔

3.與弟弟時有爭執,但也常以 親密動作表達對弟弟的情感

1.易表現出負向情緒且強度高,

但也容易轉移

2.以權威壓抑管教方式,曾造 成自虐行為產生

1.很關心教育,仍將他視為小 孩子

2.擔心其安全問題,以中性打 扮,維護個案安全 3.期望讓個案正常快樂地接觸

大眾

(10)

表四 訪談樣本社區生活品質「家庭支持」方面的情形(續)

個案代號 與父母/手足互動 情緒/處理 家人對個案態度

Ⅸ(智障) 1.與父母關係良好,但與母親 的互動最為密切

2.妹妹也常幫個案做事但少溝

1.情緒起伏大,易受外在社會 事件影響

2.情緒緩和後,需時間溝通撫

1.以柔軟的心面對個案 2.很關心教育,母親曾因陪讀

至病倒

3.在親友社交圈中因擔心被笑 而採隔離方式

Ⅹ(智障) 1.會與姐弟簡單交談,但交談 頻率低

2.姐姐負起其參加電腦課的接 送問題

1.國中時常發脾氣,家人多包

2.情緒起伏藉休閒活動緩和

1.擔心其工作安置問題 2.憂慮其職業訓練與生涯規劃

ⅩⅠ(自閉) 1.與兄弟情感皆佳

2.大哥是照護者,較能接納個

1.較少負向情緒,情緒不佳,

會練琴或玩玩具

1.父母強調愛的教育與生活訓

2.工作時間配合孩子的需要 3.父母積極帶領個案參與社會

ⅩⅡ(智障) 1.持保護的態度,並順從個案 的意見

1.情緒平穩,很少有大起伏,

但會堅持已見

1.希望促進個案成長及與他人 接納程度

2.希望安置在隔離環境,減少 被排斥歧視

情緒處理方面,家人亦扮演了重要角色,

如Ⅰ、Ⅵ、Ⅶ、Ⅷ、Ⅸ、Ⅹ,家人多會提供協 助。至於處理的方式,非智能障礙的身心障礙 受訪者,較會有自己的處理策略,但智能障礙 者通常由他人主動介入處理。此外,智能障礙 青年會較直接、較原始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 過在情緒平靜後都能接受家人的安撫。如Ⅸ受 訪者的母親所言:「…伊的脾氣控制不住…但 是發過了以後會比較好…也比較會聽人家的 苦勸」。

三、行動獨立方面

十二位受訪的身心障礙者皆可自行或透過 輔具移動身體,而他們對外主要的交通工具,

其中自行駕車有兩位(Ⅰ、Ⅱ)、使用大眾交 通工具的有五位(Ⅴ、Ⅸ、Ⅹ、XI、XII)、有 四位(Ⅳ、Ⅵ、Ⅶ、Ⅷ)以家人接送為主及Ⅲ 除由家人接送外也會自行搭乘計程車。不過,

進一步分析而言,身心障礙者在行動獨立方 面,似乎在障礙類別與性別上,有所差異,茲 分析如下,如表五所示:

表五 訪談樣本社區生活品質「行動獨立」方面的情形 個案

代號 身體移動情況 主要交通工具 大眾運輸工具使用情況 常自行往返的特定場所

Ⅰ 以輪椅代步 改裝機車 無法使用 工作場所、休閒活動場所

Ⅱ 能 獨 立 行 走 , 但 速度體力不足

汽車 目前少使用,高中求學

階段,有搭公車的經驗

工作場所、百貨公司

Ⅲ 能獨立行走 計程車或家人接送 較少使用 工作場所、甚少外出

Ⅳ 能獨立行走 家人接送 沒有運用此資源 甚少外出

(11)

表五 訪談樣本社區生活品質「行動獨立」方面的情形(續)

個案

代號 身體移動情況 主要交通工具 大眾運輸工具使用情況 常自行往返的特定場所

Ⅴ 能獨立行走 大眾運輸工具 外出經常性使用此資源 甚少外出、固定看病的醫 院

Ⅵ 能獨立行走 家人接送 沒有單獨運用此資源 家人允許的活動範圍

Ⅶ 能獨立行走 家人接送 沒有單獨運用此資源 甚少外出

Ⅷ 能獨立行走 家人接送 沒有單獨運用此資源 只在社區中活動,甚少外 出

Ⅸ 能獨立行走 腳踏車、火車或公車 經常性使用此資源 往返職訓場所與住家間、

商家購物

Ⅹ 能獨立行走 腳踏車或公車 經常性使用此資源 往返職訓場所與住家間、

商家購物

XI 能獨立行走 公車 經常性使用此資源 往返職訓場所與住家間、

商家購物

XII 能獨立行走 腳踏車或公車 經常性使用此資源 往返職訓場所與住家間、

社區

(一) 就障礙類別的影響分析行動獨立 不同的障礙類別在行動獨立方面的考量點 是有很大的差異。譬如:不以大眾運輸工具為 主要使用工具的七位的障礙類別為肢障、視障 及女性智能障礙,除Ⅱ因會自行開車,而減少 使用頻率外,Ⅰ、Ⅲ、Ⅳ皆因大眾運輸工具的 設施,讓他們無法或不利於使用,如視障的Ⅲ 即表示:「對外公車班次較少,且有時會因 看不見公車號碼而錯過。」而三位女性智能障 礙者則因家人擔心他們的安全問題而未曾讓他 們單獨使用此一交通工具。而影響活動範圍的 不利因素中,肢障的個案Ⅰ則會因外出,常會 受限於廁所、無障礙空間的設施的不夠普及,

而不願意出門。具有視覺障礙的Ⅳ,則會因無 障礙空間設施的未能落實、或完全滿足其需求 如導盲磚被機車或攤販佔用、或外出時如何辨 視清潔度較佳的公廁方位等,而影響其獨立外 出的意願及能力。亦即,社區無障礙空間係影 響障礙青年社區行動之一項主要因素。

(二) 就性別的差異分析行動獨立

就性別方面而言,不同的性別亦會影響障 礙者父母對於其行動獨立有不同的顧慮與考 量。譬如:而智能障礙的受訪者中,男性受訪 者的父母較擔心的是交通安全問題,女性受訪 者的父母較擔心的是人身安全問題。譬如ⅩⅡ 的父親所言:「外頭車子很多…容易發生意 外…還是少出門比較安全」。而Ⅵ的母親則認 為:「出去很危險…容易被壞人欺負…,大 人一定要跟著」。

四、金錢使用方面

在金錢使用方面,根據訪談與資料交叉分析 的結果,可以分為三方面來說明:在金錢主要 來源、金錢自行使用/規劃,以及家人對於個案 金錢使用與規劃態度三部份,如表六所示。

(一) 就金錢主要來源分析

就金錢主要來源而言,其中除了個案Ⅳ之 生活費與零用金完全來自工作所得,且一部份 補貼家用外,其他個案之家人支助佔有很高的 比率。個案Ⅰ、Ⅲ、Ⅴ、Ⅵ、Ⅶ、Ⅷ、Ⅸ、

Ⅹ、XI、XII等十位的生活費,Ⅵ、Ⅶ、Ⅷ、

(12)

表六 訪談樣本社區生活品質「金錢使用」方面的情形

個案 代號

金錢主要來源 金錢自行使用/規劃 家人對於個案金錢使用/

規劃態度 生活費 零用金 教育/訓諫費 主要支出 概念/理財

家人提供 工作所得 家人與政府補助 油費 買股票 購買較貴重物品會詢問用

工作所得 工作所得 家人與政府補助 油費、車子保 養、吃飯、買衣

跟會 會將所得作適當的規劃

家人提供 工作及家人 提供

家人與政府補助 飲食買煙 存錢 購買較貴重物品家人會關切

工作所得 工作所得 家人與政府補助 飲 食 、 保 養 品 等 生活用品

部份補貼家用、部 份自行處理

偶爾會向個案拿超過她負擔的

家人提供 家人提供 家人與政府補助 買 書 、 電 腦 周 邊 設備及看病的錢

該花的即花 尊重其使用方法讓其自行運用

家人提供 家人提供 家人與政府補助 都 由 父 母 付 錢 , 平時沒什麼花費

沒有數字與理財概念 只有在教育訓練單位要求時才 會給予零用錢

家人提供 家人提供 家人與政府補助 不會使用金錢 沒有數字概念 沒有甚麼好消費的

家人提供 家人提供 家人與政府補助 不 會 用 錢 , 開 銷 全由家人支付

曾購物但沒有數字 概念

沒有金錢的概念不會自行購物 與消費

家人提供 家人提供 家人與政府補助 交通費、錄影帶、

書本及錄音帶

具有一次購買一樣 物品的能力

除交通費平時用錢機會不多

家人提供 工 作 及 家 人 提供

家人與政府補助 電腦用品、CD片 對於喜歡物品的購 買不會控制

亂花錢,存款不敢讓其自行保

XI 家人提供 家人提供 家人與政府補助 買 電 池 、 偶 爾 買 零食

能在社區中以小鈔 購買日常用品

需要時家人才給零用錢

XII 家人提供 家人提供 家人與政府補助 公 車 費 〈 往 職 訓 場所〉

不懂找錢但知道存錢 很少有買東西的欲望

Ⅸ、XI、XII六位的零用金,以及Ⅲ、Ⅹ兩位部 份的零用金,均係由家人支助。而其中智能障 礙的受訪者都在需要時家人才給,其中父母認 為沒有或很少需要使用零用金的有Ⅵ、Ⅶ、

Ⅷ、Ⅸ、XII,而Ⅸ、Ⅹ兩位父母則認為他們在 金錢花費方面不會節制。

(二) 就金錢自行使用/規劃分析

就金錢自行使用/規劃而言,非心智障礙青 年之理財概念要較心智障礙青年為佳。不過就 智能障礙者而言,除了個案Ⅹ不會控制金錢 外,其他五位智障青年Ⅵ、Ⅶ、Ⅷ、Ⅸ、XII還 是有些微適當金錢自行使用/規劃分析學習的能 力。至於其消費的主要支出則以日常生活當中 食衣住行的花費為主。

(三) 就家人對於個案金錢使用與規劃態度分析 身心障礙父母對於心智障礙者之金錢使用 與規劃態度似乎較為權威式的掌控身心障礙青

年之金錢使用。譬如個案Ⅶ之父親所言:「××

沒有什麼好消費的…,我們家裡都會提供 的」。至於非心智障礙者則有較大的自我決定 使用金錢的機會,亦較會受到家人的尊重。譬 如個Ⅴ之母親所言:「…花該花的錢,××如 果自己有錢,我會尊重××的使用方法」。

五、休閒娛樂方面

在各主要休閒活動項目的統計數量上,看 電視共九位、聽音樂共七位、閱讀書報共五 位、上網或玩電動共五位、戶外活動共有八 位,而從事兩人以上的休閒活動者共有四位

(Ⅰ、Ⅲ、Ⅹ、XI)。受限於生理限制而減弱 或影響休閒活動有Ⅰ、Ⅱ、Ⅳ,其中Ⅳ按摩院 之長時間工作及計算服務人次的薪資方式,也 可能會影響其運用或規劃休閒時間與範圍的因 素。而因經濟收入而影響休閒活動有個案Ⅰ

(曾表示未以電動輪椅為休閒活動乃因電動輪

(13)

椅太貴)、Ⅲ(因工作收入減少,而減少與親 友外出活動),智能障礙的受訪者的休閒活動 大部份以住家或屋外為主要活動範圍,而其中 以Ⅸ、Ⅹ活動範圍較廣,但父母皆以交通安 全、擔心社會接納或打擾他人的考量,並不鼓 勵。其他智能障礙者休閒活動範圍的擴大皆透 過家人取得此資源。尤其是女性智能障礙者,

在屋外活動的時間,皆有家人陪同。而Ⅵ、Ⅶ 兩位智能障礙受訪者家中會因喜愛的電視節目

與家人不同,所以家中再添購一部電視。由此 可知身心障礙者的所從事的休閒活動較偏向於 靜態,且個人的活動。影響休閒因素有無障礙 空間設施缺乏或未落實,而妨礙其可活動空間 的範圍(Ⅰ、Ⅳ)、經濟收入(Ⅰ、、Ⅲ)、

行走緩慢的擔心(Ⅱ)、友伴(Ⅰ、Ⅳ)、安 全顧慮(Ⅵ、Ⅶ、Ⅷ、Ⅸ、Ⅹ、XI、XII)等,

如表七所示。

表七 訪談樣本社區生活品質「休閒娛樂」方面的情形

個案

代號 主要休閒活動 假日安排/頻率 家人對個案休閒活動看法 休閒活動特性或相關因素描述

看電視、看書、上網、

游 泳 、 朋 友 聚 會 、 烤 肉、唱KTV

在家從事靜態活動、游泳 與友人聚會次數頗高

鼓勵個案多參加休閒活動 活動休閒空間的障礙,減弱個 案休閒的意願。消費額也會影 響,外出希望有友伴同遊

看電視、開車兜風、逛

以看電視為主 希望個案多到戶外走動 考量行動緩慢,未能實現出國 遊玩的心願

看電視、聽有聲書、朋 友聚會、旅遊、外出吃 飯、打保齡球

看電視、聽音樂與友人聚

鼓勵個案接觸外面接觸大 自然

工作轉換,經濟狀況不佳,外 出休閒機會也相對減少

看電視、聽收音機 回家或回特殊學校拜訪師

不關心,個案假日多待在 家中

沒有機會參與所喜歡的戶外郊 遊活動,外出希望有友伴同遊

閱讀、學習新事物 較少外出,家庭為主要活 動範圍

尊重其休閒活動選擇,但 希望其多到戶外走動

個案興趣廣泛如攝影、寫詩、

電腦、刻印章等

看電視、寫數字、看廣 告單、聽收音機、削鉛

常與父母從事休閒活動、

但不喜歡長時戶外活動

提供個案所喜愛的電視 戶外活動會考量個案的需

較喜歡從事室內休閒活動,活 動特性為個人習癖,如削鉛筆

看電視 人上教堂、暑假家人會帶 個案出遊

家中有個人專屬電視 職 訓 之 餘 , 父 母 多 種 學 習 課 程,空閒時間不多

聽音樂、在社區中騎腳 踏車

與家人一同出遊 戶外活動有家人陪同,多 在有門禁的社區廣場活動

以個人及家人陪同活動為主,

接觸對象固定,範圍也較小。

唱歌、聽音樂、看電視 節目、玩電動、騎腳踏

假 日 大 多 回 家 與 家 人 共 處,並未安排其他特殊活

1.騎腳踏車的安全與晚歸 家人擔心

2.外出訪友,家人會擔心 不被接納而不鼓勵

1.休閒活動多由個案主動爭取 2.家人外出訪友,多將其安置於

親友家中

玩電動、聽音樂、騎腳 踏 車 、 上 電 腦 課 、 拜 拜、參加團契

大部份在家,參加青年團 契、逛街、偶而全家外出

1.擔心交通安全(曾發生 多次車禍)

2.母親鼓勵參與宗教活動 3.外出訪友因老師認為會

困擾別人,家人不鼓勵

1.休閒活動資源皆由個案主動取

2.無交通工具,假日除職訓單位 有活動外,家人通常不會安排 外出活動

XI 看卡通、聽音樂、玩玩 具、打球、跳繩、打陀 螺、玩電動

戶 外 活 動 由 父 母 安 排 陪 同、父母外出訪友或逛街 會邀其同行

因擔心交通安全,所以家 長不鼓勵其騎車外出。自 行外出活動範圍只限於社 區中

個案的興趣如彈琴、聽音樂多 為單獨性活動,且因自閉症,

平常較少和他人互動

XII 看電視、打電動、騎腳 踏車在社區逛

有家庭活動會參與 母親反對看電視,擔心電 視暴力節目,會影響個案

1.休閒活動資源皆由個案主動取

2.以個人及家人陪同活動為主,

對象固定,範圍也小

(14)

六、社區參與暨社交關係

在十二位受訪者中社交網絡,Ⅰ、Ⅱ、

Ⅲ、Ⅳ、Ⅴ以親友及學校時期的朋友為主,而

Ⅵ、Ⅶ、Ⅷ、Ⅸ、Ⅹ、XI、XII七位智能障礙者 的社交網絡則以父母的社交網為主,其中除Ⅷ 會與以前的一位同學連絡、Ⅶ會接同學的電話 及Ⅹ會與目前受訓學員相約逛街外,其餘的智 能障礙受訪對象在離開可交誼的現場,即立刻 中斷社交網絡的交流,即使如在學都會一直和 同學說話的Ⅵ,回家卻不願接同學打來的電 話,Ⅵ的母親表示即使鼓勵他接電話,但他仍 出現排斥現象。誠如XII受訪對象母親所言:

「伊沒甚麼特別好的朋友…因為不會用電 話,不知道怎麼找同學聯絡…」,再加上父母 對他們外出的安全如Ⅷ受訪對象的母親說:

「…不會讓××獨自出門…社會太亂…怕被 騙…」,而這一顧慮甚至影響Ⅷ在打扮都以中 性呈現;而Ⅹ受訪對象的母親說:「他出去,

我們都不放心…他給人家撞到好幾次了,腳 斷掉兩次了。」。另是否會打擾他人與社會的

接納度,如Ⅸ受訪對象的父親擔心:「…像他 的話,…別人的父母可能不會歡迎他…」、

Ⅹ受訪對象的母親說:「…老師也怕他去打擾 到人家,儘量不讓他出去亂找朋友…」等的 考量下,限制他們外出活動的範圍,而影響其 對外連繫機會。另Ⅷ在友誼經營上出現持續經 營現象,並未出現於其他智能障礙的受訪者。

在與鄰居親友互動上則僅止於禮貌問候,並未 發展出深刻的友誼,Ⅸ受訪對象的父親說:

「…村中…人人都知道他;但是他都沒有比 較親密的朋友…有時連和家人溝通都有問 題,又怎麼和別人說話了?」。綜合上述除溝 通困難造成受訪的智能障礙者與同伴及親友較 親密社交關係難以建立外,障礙者本身未具有 交誼的連絡系統,如接、打電話與持續經營個 人社交網絡的知能,且加上父母安全、社會接 納與可能會打擾他人等顧慮,均是智能障礙者 在建立、發展以個人人際網絡上的困境,如表 八所示。

表八 訪談樣本社區生活品質「社區參與暨社交關係」方面的情形

個案 社區活動內容/

參加機會 重要社交網絡 交誼方式/時機 人際交往

社區/親友 職業/職訓 異性

廟會但輪椅進出 不便且太吵

特 殊 學 校 的 學

日常居家休閒活

與好友到臺中或鄰 區玩

除老闆、老板娘 外,同事多為特 殊學校學長,相 處愉快

不會想去認識異性 朋友

沒什麼休閒活動 獨 來 獨 往 , 不 熱衷人際關係

偶爾會和同學出 去吃飯逛街

鄰居常走動,但拜 訪對象為其父母親

上司對個案工作 很肯定,但朋友 不多

除同事外,少有機

沒甚麼休閒活動 親 友 、 同 學 皆 頻繁交往

日常休閒活動 親朋好友會至家中 聊天

和別人相處還算 愉快

很少有機會

沒甚麼休閒活動 特 殊 學 校 同 學 及老師

以打電話或寫信 為主

疏離 尚未發展出團體

認同感與友誼

少有機會

沒甚麼休閒活動 獨 來 獨 往 , 偶 爾 與 以 前 同 學 連絡

不重連絡,貴在 相知

鄰里關係良好 關係良好 很少有機會接觸

看電視、聽廣播 以 父 母 的 社 交 圈為主

完全處於被動,

同學或父母外出 打電話聯絡,也 不願接聽

1.會主動招呼來訪 客人如倒茶 2.未能發展出自己

的人際關係

和 學 員 相 處 愉 快,會一直找人 說話

少有機會

甚少參加社區活

以 父 母 的 社 交 圈 、 教 會 活 動 為主

被動、溝通能力 不佳,無法善用 電話與人互動

1.好客,較喜歡同 年齡同性親友或 小孩

2.大廈內很少互動

關係良好 非常害怕與異性交

(15)

表八 訪談樣本社區生活品質「社區參與暨社交關係」方面的情形(續)

個案 社區活動內容/

參加機會 重要社交網絡 交誼方式/時機 人際交往

家人陪同與鄰居 互動

以 前 同 學 。 以 父 母 的 社 交 圈 為主

常以電話互相聯

1.主動與人打招呼 及和小朋友玩。

社區中皆認識個

2. 客 人 來 訪 很 熱 情,特別喜歡小 朋友

會主動找人交談 父母會格外注意保 護;互動也不多

會主動參加如廟

職 訓 場 內 同 學 及輔導員

主動和周圍的人 打招呼,有時也 會打電話給別人

1. 社 區 鄰 人 雖 認 識,但交往僅止 問候

.2.家中親友來訪或 父母訪友時,會 將個案託寄於其 他至親家

和四周圍的人關 係良好

很少接觸

無社區活動 職 訓 場 所 輔 導 員或學員

偶而以電話聯絡 或約學員一同逛

1.親友來會主動打 招呼

2.只與幫其買電腦 的表兄聊天互動

關係良好 有異性同學但無深

XI 很少外出與他人 互動

以 家 庭 所 形 成 的社交圈

相當被動,有人 來時不會主動打 招呼。平常也不 太和同學聯絡

會簡單打招呼,或 簡單回應他人問話

很少和人互動,

大多為一個人

很少接觸

XII 會自行去參加廟 會、夜市等活動

以 家 庭 及 職 訓 場 所 的 社 交 圈 為主

無法利用工具主 動聯絡,故很少 與朋友互動

親友來訪會主動參 與,面對陌生人,

要對方主動交談,

才會互動

未建立良好的友 誼關係,沒有特 別好的朋友

少有機會

七、社區中生涯規劃與期待

在未來規劃方面,被訪談者與其重要他人 所關心的內容與話題,幾乎都是職業生涯的發 展。不過,不同障礙類別的青年與其父母對於 生涯規劃的觀點似乎有所差異,譬如肢障者期 待能夠獨立自主的生活、在公家機關上班有穩 定的生活、能夠結婚生子;視覺障礙者則傾向 於增進目前的現狀或升學,如個案Ⅳ所說:

「…希望能擴展生活圈如郊遊、合唱團,…

有機會希望能夠讀書…」。而智障者則傾向於 習得一技之長、就業等。

此外,不同障礙類別的青年與其父母所期 待與建議未來政府能在生涯方面提供的協助與 努力,亦有所不同。肢體障礙傾向於無障礙工

作環境的提供與規劃、障礙者就業名額保障上 的問題;視覺障礙者則傾向於按摩業與其他就 業職種的多元開發,以及升學、休閒、環境改 良等多方面生涯的發展;智障者則傾向於庇護 工場的就業、社區共同家園的規劃、教養品質 的提昇等。再者,智能障礙者的父母親所關懷 的除了職業生涯發展外,也對安老問題提出規 劃,譬如Ⅷ的母親就表示:「伊老了不知道要 怎麼辦…我們父母也老了,也不能再照顧她 了…,希望政府能夠幫我們規劃一下或作一 些安排…」。此外,身心障礙父母另也在生活 層面的便利性與豐富化如無障礙空間規劃、落 實及成立社團組織有所建言與期盼,將訪談內 容整理如表九所示。

(16)

表九 訪談樣本社區生活品質「生涯規劃與期待」方面的情形

個案 生涯規劃 期待/建議

Ⅰ 期待提昇職業技能,能使自己的經濟 完全獨立

1.職業訓練種類宜尋求各區域均衡發展以利多元資源 取得

2.職業訓練單位無障礙空間宜儘早實施,以利障礙者 使用

3.就業機會的增進:(1)公立機關障礙保障名額,宜增 加輪倚使用者,不宜挑選障礙程度輕的肢障者;(2) 公益彩卷保障名額的實施

Ⅱ 1.進入公職

2.建立婚姻生活或有機會可獨立生活

1.加強宣導無障礙空間的觀念如殘障車位佔用的問題 2.提高對身心障礙朋友的殘障福利宣導如定期寄發通 知

Ⅲ 增進自己的經濟獨立 1.希望社區能規劃按摩中心

Ⅳ 職業生涯發展受限,侷限個案對職業 生涯的規劃

1.期待有社會團體組織擴展其生活圈如郊遊、合唱團

*確實考量視障者無障礙空間的需求,如機車、攤販 佔用導盲專、視覺線索的紅綠燈及如何尋找清潔無 味的公廁方位等

*亟待開拓更多的生涯選擇機會,如視障者職業訓練 職種的開發、各院校系所提供更多入學選擇,以符 合興趣

Ⅴ 期能在自己有興趣職業領域發展 1.期盼政府所提供的工作機會能讓聽障者有更多元化 的選擇

Ⅵ *只要能生活自理獨立即可,沒想過 職業發展

*規劃將個案送至教養院,但又對教 養品質不滿意,無法放心

*期待政府重視教養院品質的問題

Ⅶ *發展其職業技能

*適當安置個案的老年生活

*期盼加強業者合理雇用意願的宣導

*期能建立社區家園與信託基金,以保障個案

Ⅷ *發展其職業生活

*適當安置個案的老年生活

*期盼發展庇護工場以減少職場上可能遇到的挫折

*期能透過家長力量共同建立社區家園

Ⅸ *發展其職業生活 *期盼政府成立庇護工場,讓家長或輔導員陪同一起 工作,以解決就業不易的問題

Ⅹ *開拓其職業生活 *期盼政府成立庇護工場,以解決就業不易的問題

*增加職業訓練或就業職場的種類,以增進個案能依 其興趣選擇職業的機會。

XI *發展其職業或日間活動生活

*暫時規劃方向為繼承目前住所,由 兄弟擔負其生活,但仍充滿憂慮

*期盼未來有事可做,當義工亦可,讓其白天有活動 可從事

*期盼政府能提供較佳的安置措施 XII *家長對未來規劃充滿無力感

*希望發展其職業生活

*經費補助不如未來生涯安置規劃重要

*期盼政府成立庇護工場,以解決就業不易的問題

*表接受訪談重要他人的意見

(17)

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研究重要的結果如下:(1) 就社區生活而 言,就社區生活方面,多數受訪者均於社區中 與家人同住生活,女性智能障礙者比男性智能 障礙者所需的社區支持強度更大,範圍也較 廣。就社區生活滿意度而言,多數的受訪青年 均在滿意或尚可的程度,但其父母對於目前社 區生活的滿意度則持保留與悲觀的態度。不同 的社區環境對於障礙者及其父母的社區滿意度 幾乎沒有太大的影響。(2) 就家庭支持而言,提 供障礙者居住場所是家庭支持的一項重要功 能。不過家庭支持的高低狀況似乎與其障礙程 度沒有太大關係。就父母/手足互動而言,多 數障礙者與父母(尤其是母親)互動良好,而 與手足則較差;同時,排行老大的身心障礙者 似乎較難與非障礙之手足互動,排行老么的身 心障礙青年則受到家中的哥哥姊姊保護與照顧 的情形則較多。至於情緒處理方面,非智障的 身心障礙者較會有自己的處理策略,而智障者 通常得由他人介入處理。(3) 就行動獨立方面,

身心障礙者皆可自行或透過輔具移動身體,對 外主要的交通工具,多以家人接送或大眾交通 工具為主。不過,不同的障礙類別與性別的差 異,在行動獨立方面的考量點是有些差異。至 於不以大眾運輸工具為主的障礙類別多為肢 障、視障及女性智障者,其原因多為大眾運輸 工具無法或不利於其使用,或家人擔心安全問 題。此外,社區無障礙空間之規劃亦係影響障 礙者行動獨立之一項因素(4) 就金錢使用方面,

家人支助佔有很高的比率。多數身心障礙者不 是根本沒有,就是很少使用零用金,並且父母 多擔心障礙者在金錢花費方面不會節制;多數 智障者都在需要時家人才給零用金。此外,就 金錢自行使用/規劃而言,非心智障礙青年之理 財概念要較心智障礙青年為佳。同時非心智障

礙者則有較大的自我決定使用金錢的機會,亦 較會受到家人的尊重。(5) 就休閒娛樂方面,多 較偏向於靜態,以看電視、聽音樂、閱讀書 報、打電動玩具或上網較多;活動範圍多以住 家或屋外為主,父母多以交通安全、社會接納 等考量,不鼓勵障礙子女至戶外進行休閒娛 樂,尤其是女性智障者。(6) 就社區參與暨社交 關係方面,多數障礙者的社交網絡以父母或學 校時期的朋友的社交網為主,多數智障者多未 具有交誼的連絡的知能。(7) 就生涯規劃與期待 方面,多數的障礙者與其重要他人所關心的都 是職業生涯的發展,而智能障礙者的父母親所 關懷的除了職業生涯發展外,也對安老問題提 出疑慮與擔憂。

二、研究建議

茲就本研究的發現與結論,提出若干建議 事項,以供提昇身心障礙青年社區生活品質之 相關單位進一步研究參考。不過,由於本研究 係為一立意取樣之研究,其取樣雖然尚具有代 表性,因此其在研究結果的推論與類化上仍有 其限制性:

(一) 家庭服務計畫的推動與家庭支持系統的 建立

根據本研究的發現,家庭支持對於身心障 礙社區生活居住品質而言,具有相當性的功 能。尤其對於行動較為不便的障礙者與女性的 智能障礙者而言,家庭支持係其社區獨立生活 的重要關鍵因素。因此就未來而言,政府有關 單位宜以身心障礙者家庭為單位,提早介入並 進行以家庭為重心之「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

(IFSP)以協助身心障礙父母有適當的能力輔 導與幫助其子女社區生活品質的提昇。同時,

對於身心障礙者家庭支持系統的建立與相關性 的研究亦應多所探討。

(二) 家庭手足互動的強化與情緒教育的教導 根據本研究顯示,身心障礙者與父母(尤 其是母親)互動良好,但與手足的互動則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For novice writers, a good strategy is imitation: choose a well-written paper that is of a similar flavor, analyze its organization, and sketch an organization for your results

prevent cruelty and alleviate suffering, and through education to cultivate a deep respect for life in the community so that all living creatures may live.. together

We hope to engage and collaborate with stakeholders in the community to explore the many possibilities of aging through creative workshops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3. We hope

Taiw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TCSI) model shown in Figure 4-1, 4-2 and 4-3, developed by the National Quality Research Center of Taiwan at the Chunghua University in

Therefore, the focus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the tire companies in Taiwan rubber industry, discuss the issues of manufacturing, marketing and

This study chose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explore more in-depth information access strategy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any commodities, institute of emphasis from

Through literatures relevant to service quality, service value,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oyalty, this research conducts study on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theme

Therefore, this study will be preliminary information gathered by literature review related to quality of service refers to the heading, through depth interviews, exp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