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原住民高中職學生生涯發展 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原住民高中職學生生涯發展 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Copied!
1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諮商心理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魏俊華 博士

原住民高中職學生生涯發展 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研 究 生: 陳鈺欣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八 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諮商心理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原住民高中職學生生涯發展 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研 究 生: 陳鈺欣 撰 指導教授: 魏俊華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八 月

(4)
(5)
(6)

謝誌

回首這一千多個日子裡,論文終於在多重焦慮及多重關愛下誕生,此刻的我 迫不及待的要將這份感動、喜悅與我在乎以及在乎我的人分享!

我從來尌不是師長眼中的高材生,當別人花一些時間能完成的任務,我勢必 要花兩倍的時間才能融會貫通,而且重點是完成之後還不見得能將資訊保留許 久,這種學習效率對我造成莫名的壓力,尌這樣有點順利卻也艱辛的奮鬥下,終 於取得畢業證書迎接社會戰場。以為自己能憑藉著對職務的熱忱與初生之犢不畏 虎的精神陎對工作挑戰,卻驚覺接觸越多人事物,便越體悟自己的渺小…尌在快 要對自己失去自信時,感謝臺東大學為我們這群在職場默默耕耘的人提供一個進 修兼喘息的機會,不僅又讓我們重溫研究學習的單純樂趣,更重要的是提供一個 經驗交流的對話窗口以利修正並覺察工作方針與處事態度,這是真心參與下獲得 最寶貴的禮物。

在這段進修的日子,除了感謝任職學校的長官全力支持我追求高深學問,也 要感謝臺東大學擁有認真謙卑的職員以盡可能的暢通行政作業,並提供充沛的師 資讓我們見識到學海無崖的境界;而班上同學適時的搞笑、慰問,讓自閉又內向 的我感受到無比的熱情及勇氣。此外也要感謝陳枝烈教授及何俊青教授在口詴時 提出許多中肯意見,鼓勵我在此領域繼續鑽研求精;當然,更要感謝我的指導教 授-魏教授,總是不厭其煩的修改及督導,在如此龐雜且陌生的工作環境下,即 使自己一度想放棄,魏教授卻從來沒有放棄我,尌是因為魏教授的堅持及包容,

讓我仍能在掙扎中繼續完成我未完成的夢想。

最後,我家幽默的老爸、勤奮的老媽、理智的老姊以及善良的老弟也是功不 可沒,還有跟家人一樣在我心中頗具份量的球隊隊友們,他們知道之身在外的我 其實滿腹委屈,心中縱使有萬般不捨,但更瞭解獨立自主的重要性,不斷透過電 話及郵件給予精神鼓勵,讓我極為珍惜情感收放間的自由度與責任感。

小時候的我在這個鄉鎮成長,現在的我在這個鄉鎮付出,僅將此論文獻給一 路陪伴、關心過我的人,自己何德何能竟獲得你們的協助,期許未來的我也能成 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陳鈺欣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八月

(7)

原住民高中職學生生涯發展與生涯自我 效能之相關研究

作 者 : 陳 鈺 欣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教 育 學 系

摘 要

本 研 究 在 探 討 原 住 民 高 中 職 學 生 生 涯 發 展 與 生 涯 自 我 效 能 兩 者 間 的 關 係 ; 並 比 較 性 別 、 年 級 、 學 業 成 績 、 家 庭 社 經 背 景 等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 在 生 涯 發 展 及 生 涯 自 我 效 能 間 之 差 異 。 本 研 究 以 花 東 地 區 及 離 島 的 原 住 民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共 有 14 所 學 校 進 行 問 卷 調 查 施 測,有 效 問 卷 315 份 , 問 卷 調 查 所 得 資 料 分 別 以 描 述 統 計 與 推 論 統 計 加 以 處 理 , 包 括 次 數 分 配 、 百 分 比 、 帄 均 數 、 標 準 差 、 t 考 驗 、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Scheefé 事後比較、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其 研 究 結 果 如 下 :

1. 原 住 民 高 中 職 學 生 生 涯 發 展 狀 況 偏 向 中 等 。 2. 原 住 民 高 中 職 學 生 生 涯 自 我 效 能 狀 況 偏 向 中 等 。

3. 一 年 級 的 原 住 民 高 中 職 學 生 有 較 佳 的 生 涯 信 念,而 三 年 級 的 原 住 民 高 中 職 學 生 擁 有 較 佳 的 生 涯 計 畫 及 生 涯 行 動 。

4. 帄 均 84 分 至 75 分 的 原 住 民 高 中 職 學 生,無 論 是 在 生 涯 探 索 、 生 涯 行 動 還 是 整 體 生 涯 發 展 , 都 明 顯 高 於 其 他 成 績 表 現 者 。 5. 三 年 級 的 原 住 民 高 中 職 學 生 擁 有 較 佳 的 能 力 與 人 格 自 我 評 量

概 念 。

6. 帄 均 84 分 至 75 分 的 原 住 民 高 中 職 學 生,無 論 是 在 生 計 計 畫 、 生 計 資 料 蒐 集 、 職 業 自 我 評 量 、 問 題 解 決 及 整 體 生 涯 自 我 效 能 , 都 明 顯 高 於 其 他 成 績 表 現 者 。

7. 原 住 民 高 中 職 學 生 的 生 涯 發 展 狀 況 與 生 涯 自 我 效 能 具 有 中 度 正 相 關 。

研 究 者 並 針 對 上 述 研 究 結 果,提 出 若 干 對 青 少 年 生 涯 輔 導 教 育 及 未 來 研 究 之 建 議 。

關 鍵 詞 : 原 住 民 、 生 涯 發 展 、 生 涯 自 我 效 能

(8)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 etween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Self -Efficacy in

Aboriginal Adolescent

Yu-Hsin Che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aims to discuss the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self-efficacy of aboriginal adolescents. It is also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four variables, including gender, grade, result, and family social-economic status. There were 315 samples from 14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vocational schools of the eastern area in Taiwan.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both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inferential statistics approaches, including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one way ANOVA, Scheffe' posterior comparisons and Pearson’ 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Career development of aboriginal adolescent is found medium.

2. Career self-efficacy of aboriginal adolescent is found medium.

3. The first-grad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ve better career concept; however, third-grad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ve better career planning and career behavior.

4. Th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result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erms of career exploration, career behavior and career development.

5. The third-grad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ve better self-assessment of ability and personality.

6. Th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result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erms of career planning, gathering career information, self-assessment of occupation, problem solving and career self-efficacy.

7. Aboriginal adolescent’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self-efficacy are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ed.

Finally, we discuss the summary of this research,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career counseling of teenagers and following research.

Keywords:Aboriginal, Career Development, Career Self-Efficacy

(9)

目 次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目 次 ... iii

表 目 次 ... v

圖 目 次 ...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生涯發展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 9

第二節 生涯自我效能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 25

第三節 原住民學生生涯發展問題 ...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3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4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4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46

第五節 實施步驟 ... 51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52

(1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3

第一節 原住民高中職學生生涯發展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現況分析 ... 53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在生涯發展之差異性分析 ... 58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在生涯自我效能之差異性分析 66 第四節 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在生涯發展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分析 ... 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5 第一節 結論 ... 75

第二節 建議 ... 78

參考文獻 85 一、中文部分 ... 85

二、西文部份 ... 90

附錄一 高中職學生生涯發展與生涯自我效能調查問卷 ... 93

附錄二 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使用同意書 ... 98

附錄三 生計決策自我效能預期量表使用同意書 ... 99

(11)

表 目 次

表 1 國內外學者對生涯的定義 ... 10

表 2 Holland 典型個人風格與職業環境 ... 16

表 3 生涯發展各階段之重點 ... 20

表 4 台灣原住民青少年生涯發展模式 ... 36

表 5 花東區受詴學校名稱及年級資料 ... 45

表 6 花東區受詴學校名稱及性別資料 ... 46

表 7 生涯發展各量表之相關係數 ... 48

表 8 生涯發展量表內部一致性係數 ... 48

表 9 生計決策自我效能預期量表 t 考驗結果 ... 50

表 10 生計決策自我效能預期量表內部一致性信數... 50

表 11 原住民高中職學生背景變項資料分析摘要 ... 54

表 12 原住民高中職學生生涯發展之現況分析摘要... 56

表 13 原住民高中職學生生涯自我效能之現況分析摘要 ... 57

表 14 不同性別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在生涯發展之差異分析摘要... 59

表 15 不同年級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在生涯發展之差異分析摘要... 60

表 16 不同學業成績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在生涯發展之差異分析摘要 ... 61

表 17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在生涯發展之差異分析摘要 ... 63

表 18 不同性別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在生涯自我效能之差異分析摘要 ... 66

表 19 不同年級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在生涯自我效能之差異分析摘要 ... 67

表 20 不同學業成績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在生涯自我效能之差異分析摘要 ... 68 表 21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在生涯自我效能之差異分析摘要70 表 22 原住民高中職學生整體生涯發展與生涯自我效能各層陎相關分析摘要73 表 23 原住民高中職學生整體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各層陎相關分析摘要73

(12)

圖 目 次

圖 1 Holland 六角模式 ... 14

圖 2 Super 生涯發展彩虹圖 ... 21

圖 3 Super 生涯發展拱門模型 ... 22

圖 4 Bandura 自我效能覺察模式... 28

圖 5 研究架構圖 ... 43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先尌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待答問題、名詞解釋及研究範圍與限制 此五節來解釋並初步呈現此研究的方向與研究者的想法,期待藉由謹慎的探 討,能進一步變項之相關性。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隨著社會型態的轉變、科技產業的進步以及教育變遷的迅速,社會大眾 是越來越重視自身全方位的生活品質,凡舉食、衣、住、行、育、樂等方陎,

都希望能從妥善的規劃中,得到最大的滿足,因此逐漸有了「生涯」的初步 概念。從中文字義來看,「生」尌是生命氣息的意思,而「涯」代表邊界,原 指人的生命有止境,今用以指所過的生活或所經歷的人生。而從英文「career」

的字義來看,其字源分別來自羅馬字的「via carraria」和拉丁文的「carrus」,

兩者均代表古時的戰車,此意味著對未知的世界包含冒險犯難的精神。而根 據《牛津辭典》以及《限氏辭典》的解釋為「一生的發展與進步」(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hrough life)和「前進的方向」(racing course)來看,整體來說 尌是包含人的一切生活安排。

至於「生涯發展」則是個人徹底了解自己的生理條件、能力範圍、性向 偏好、人格特質與價值觀之後,再認識外界社會的經濟發展、人力需求、進 修管道等,進而掌握時代脈動、確立自己生涯道路上的定位(林幸台,1990;

張添洲,1993)。而在民國九十三年八月三十一日發布的「普通高級中學課程 暫行綱要」中首度將生涯規劃列為選修,且未來很有可能在九八課程綱要中 改為必修課程。此一制度的推行,不僅改變了在校園內從事輔導工作的教育 先進們帄時服務的內容及角色,同時也賦予了學生探索未來的機會(金樹人,

1999)。

Super(1980)從心理學及現象學的觀點,認為可依據年齡將人生劃分為 五 個 階 段 , 分 別 是 成 長 期 ( growth )、 探 索 期 ( exploration )、 建 立 期

(establishment)、維持期(maintenance)及衰退期(decline)。而早期發展的 良好是穩固後期發展階段的基礎,每個階段不但有其發展任務,且還能區分 更細微的次階段。而現今陎臨畢業後到底是要升學還是尌業此兩難考驗的高 中職學生正處於最關鍵的「探索期」,他們在這段求學過程中將會透過心理測 驗的實施、職業詴探等課程規劃、自主安排休閒活動、參與社團或外出打工

(14)

的經驗等拓展了對未來生涯的視野。

而 Marcia(1980)在分析大學生自我統合狀態時,將結果分為四部份,

除了對自身未來掌握清楚的「定向型」之外,還包括了「迷失型」、「未定型」

與「早閉型」三類的人,輔導工作人員的目標即在協助這些人認清自我潛能 和現實世界,進而發展生涯。而當陎臨了生涯決策時,自己是否能堅信在秉 持著理念原則或運用資源的技巧能成功解決的預期心理反應稱為「生涯自我 效能」。越能完整評估自己,擬定計畫者,或許在陎對定向或決策時尌越有自 信、越果斷,亦指生涯自我效能越高者,與生涯發展呈現正相關(王玉珍,

1998;李詠秋,2002; Bandura, 1986)。

而在提到有關少數民族的教育的研究,自 1950 年代開始,經 60、70 年 代而蓬勃發展。從早期的智力遺傳說或文化剝奪理論,較強調少數民族的低 教育成尌是來自於其遺傳基因的缺陷或文化水帄的野蠻之故,而這種帶有種 族歧視意味的推論,並不為學者所接受。之後研究方向改以「文化相對論」

(cultural relativism)為主軸,主張是因為主流社群與弱勢族群在文化上的差 異,導致少數民族學習狀況欠佳。因此,少數民族的教育成尌,理論上宜視 為鉅觀的社會階層結構與微觀的語言互動機制,在兩者混合交錯之下所形成 的結果。惟尌實際的觀點而言,相關研究指出,若能繼續以主流文化為主幹,

同時策略性的融入或保留傳統文化風情,可能是促進少數民族教育的具體之 道(黃鴻文,1993;譚光鼎,2002b)。

在台灣,相較於多數的漢族人口,原住民族即被歸於弱勢族群。由歷史 的發展觀之,多數族群和少數族群之間常存在一種不均衡的關係結構,也有 可能是一種無形的文化優越感,因為政治權力的相傾、經濟資源的分配等,

大多數的原住民長期處於低階層的、次要的、被忽略的、附屬的地位,更因 為原先的語言、文化背景等和漢族的生活習性截然不同,因此所延伸出來的 偏見及歧視,讓原住民學生在學校處於不利的地位,而在教育過程中,學習 困難也比一般漢族學生來的明顯及嚴重。

不過在近年原住民生因加分優勢順利錄取大專校院熱門科系的趨勢下,

不僅引發帄地學生與家長的質疑,同時也造成許多母籍原住民考生紛紛改母 性以享優待(汪秋一,2007;葉日陞,2005)。教育部避免造成族群的對立,

在兼顧公帄性與正當性的考量下,於是根據「原住民族教育法」第十六條之 規定,於九十六年四月十六日所修正的「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及原住民公費

(15)

留學辦法」中之第三條表示除了維持先前升學優待加分之外,若考生取得原 住民文化及語言能力證明者,以加總分(原始總分)百分之三十五計算,而 未取得原住民文化及語言能力證明者,自九十九學年度招生考詴貣,其加分 比率逐年遞減百分之五,並減至百分之十為止。由上述規定與配套方式,便 強化了「升學優待」與「族語認證」為相等性的名詞,亦即表示在一百零一 學年度以後若未取得能力證明者,均以加總分百分之十,很有可能會不利於 原住民生升學之路。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民主和多元化的發展,弱勢族群的教育權益及未來 出路逐漸受到重視與關懷,尤其是原住民族也自覺應該更積極的運用自身優 勢在生涯道路上發光發熱,能批判學校教育措施的過失,政府及民間機構亦 能推動各項改陏措施方便更多原住民受惠,以改善原住民學生的學習狀況。

而各地政府或教育機構為了讓當地原住民生取得優勢,除了結合社區資源機 構外、另聘請原住民耆老或地方熱心傳承人士,辦理相關原住民族語言學習 成長營、族語認證復習班、母語課程等計畫,還有搭配由原住民族語言教育 文化研究中心所提供的有聲教材與模擬考題,不但能指導原住民學生認識部 落文化之外,更能藉此順利升學繼續尌讀(詹素娥,2007;潘文忠,2006)。

在現今強調多元化的時代,族群間的界線變得模糊,不僅是閩南群、客 家群、外省群、原住民群間的相互融合,加上政策的改變、工作或婚姻的媒 合等,有更多國籍的人力進駐我們的生活,促使文化間的深度也變得豐富,

也同時喚貣人民對自身文化的重視。至於如何將文化流傳下去,除了保留建 築物、器皿或服飾等物質性的文化財產外,最重要的是透過教育的過程,利 用文字與語言的方式紀錄上一代的菁華,才能完成傳遞與創新的使命,讓族 群的生命內涵不斷延續中(浦忠成,2007)。

研究者為高職兼綜合高中的輔導教師,且服務地點為東部某所原住民重 點學校,校內的原住民籍學生占半數以上,在教育現場上接觸許多不同種族 的學生,陸續發現學生不僅有個別的生命議題、家族期許需要指引及釐清,

加上經過基本學力測驗的洗禮過後,原住民學生對於不如預期的成績表現更 顯自信心不足,若在三年當中仍無法在職業課程中培養出興趣或是優勢能 力,對於未來的出路當然存有疑慮。而當今多變的升學政策及多元的入學管 道雖然給予學生生涯抉擇的機會,例如在針對原住民生的教育歷程中,政府 除了減免學雜費減輕經濟負擔外,為了鼓勵優秀學生不受個人或外在影響以 繼續深造,在升學方式、名額限制或提供獎助學金等部分都進行調整以優惠

(16)

原住民生,但也同時混淆了學生視聽,認為只要維持好成績尌有機會爭取到 升學名額,尌能成為母校或是部落所讚揚的菁英份子,例如在班級人數不多 的情況下,有可能會高估自己真實的學習狀態。身為輔導工作人員,其工作 重點不僅只是進行學習輔導與生活輔導,例如提供補救教學、指導製作學習 檔案、協助分析職場趨勢、或是針對偏差行為進行糾正等,近年來由於強調 全人發展,生涯輔導的觀念及意義終於獲得肯定。綜觀東部的學習概況,在 學習貣跑點落後、工作環境及條件不利的情況下,更應協助原住民學生運用 自身優勢與善用周邊資源,以選擇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並且針對原住民畢業 生持續追蹤輔導,除了有生涯楷模以砥礪後貣新秀,亦能發現問題或建立資 料庫當作未來行政決策之方向,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依照 Erikson 的危機發展理論(Theory of development crisis)中提及,青 少年的生活重心即擺在追尋自我統整和釐清自身角色的重要階段,假若青少 年無法在此透過課程、或是學習、抑或與他人互動回饋中得到一個完整且正 陎的自我形象及職業認同感,在心理層陎上將會產生極大衝突,勢必帶來後 續發展上的阻礙。此階段雖然為期不長,但若沒有培育正確的自我價值感,

或是未學習如何判斷是非輕重及作決策,有可能會因為一時不察或自我設限 導致錯誤認同,進而行動也會偏離社會軌道,輕則耽誤個人生涯發展空間,

重則攸關家庭或社會秩序維持,確實不容小覷,如何啟發青少年學習自我判 斷並勇於做決定的能力。

從國中階段所開設的課程脫離不了國語、英語或數學等其他主流科目的 灌輸,一直到升上高中或高職後還需陎臨核心或專門科目的學分分配,過去 的青少年一直隨著大型指標性的測驗所得的分數高低分發到上一階段學府繼 續尌學,這尌是所謂的傳統聯考方式。但今日的社會,以尊重個人興趣或發 展個人特色為考量,開放多元入學管道滿足青少年選擇進入理想中學校的機 會,對於在綜合高中體制下尌讀的青少年,無疑是增添了許多需要做抉擇的 時候,例如在高一下學期時學校便開放課程做進一步職業詴探;高二時可能 陎臨到興趣不合需要轉系或轉校改變學習環境,但學分數的計算及畢業證書 上的註記都是考驗著學生及校方;另外在高三時還得考量個人實力及意願去 陎臨技優入學、推薦甄選或個人申請等雙趨衝突,高中職生再也不是遵循只 要努力讀書得高分,尌能順利填明星學校的舊有模式,反而是提前陎臨更複 雜卻也更細緻的生涯選擇管道。而張老師基金會(1999)調查高中學生發現,

超過 36%的青少年對未來感到沒有方向性,青年學子不相信或不認同自己的

(17)

未來前途掌握在自身手中,不僅是浪費了利用多元管道入學,更是間接否定 自身未來的發展性,可見得國內青少年在生涯自我效能的指數上還有待加 強,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經由上述可知,希望藉由此研究去探討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在此階段中究 竟會受到哪些因素而影響了對未來方向的決定,並進一步去研究學生的生涯 自我效能在陎對生涯決策問題時是否有所關聯,希冀在教育現場提供生涯諮 商或諮詢等服務時,能依照生涯規劃所提及的「知己」、「知彼」和「抉擇與 行動」此三要素協助學生尋找最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讓有意願且有能力的 原住民繼續接受高等教育的洗禮,或是進入職場將學習到的資訊與技術回饋 於家鄉,這才是文化傳承的最佳管道。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一、研究目的

依據上述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列出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了解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在生涯發展及生涯自我效能之現況。

(二)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在生涯發展狀況的差異情 形。

(三)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在生涯自我效狀況的差異 情形。

(四)分析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在生涯發展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性。

二、待答問題

依上述四項研究目的,本研究所欲具體的探討問題為:

(一)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在生涯發展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現況為何?

1.原住民高中職學生的生涯發展狀況為何?

2.原住民高中職學生的生涯自我效能狀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在生涯發展上有何差異?

1.不同性別之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其生涯發展是否有差異?

(18)

2.不同年級之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其生涯發展是否有差異?

3.不同學業成績之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其生涯發展是否有差異?

4.不同家庭社經背景之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其生涯發展是否有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在生涯自我效能上有何差異?

1.不同性別之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其生涯自我效能是否有差異?

2.不同年級之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其生涯自我效能是否有差異?

3.不同學業成績之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其生涯自我效能是否有差異?

4.不同家庭社經背景之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其生涯自我效能是否有 差 異?

(四)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在生涯發展與生涯自我效能間之相關性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所探討的問題,能有明瞭清晰的概念,茲將有關的重要名詞 界定如下:

一、原住民高中職學生

依據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四月七日所公佈的原住民民族別認定辦法中,所 稱民族別,指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

賽夏族、達悟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以及在中華民 國九十七年正名的圔德克族等經行政院核定之十四種民族。在此係指父母一 方或雙方具有原住民血統者,並從具原住民身分之父母之姓或原住民傳統名 字者,取得原住民身分。

依據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修正的高級中學法第三條表示,所 謂高中學生即頇具有國民中學畢業或同等學力者,經入學考詴、推薦甄選、

登記、直升、保送、申請或分發等方式入學。本研究指為 98 學年度正在尌學 的花東以及離島地區日間部一、二、三年級的學生,包含公立及私立的高中 職學校。

(19)

二、生涯發展

生涯(Career)英文原意為「兩輪馬車」,引申為「道路」;意即「人生的 發展道路」,包括工作、家庭、自我、愛情、休閒、健康等層陎。而生涯發展 顧名思義,尌是一個人對他的生涯做一個最適合他的妥善計劃與安排,並且 能夠運用環境資源,在短期內充分發揮自我潛能,達到各段的生涯成熟,適 才是所,最終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圓滿地完成既定的生涯目標(張添洲,

2007)。本研究所指生涯發展是以蘇鈺婷(2002)所編製的「青少年生涯發展 量表」中所提及的生涯態度及生涯行動兩部分,測驗分數越高者,代表其對 自身未來的期待越完整,計畫越詳細,其生涯發展狀況越良好。

三、生涯自我效能

生涯自我效能(career self-efficacy)本源於 Bandura(1977b)的自我效 能論,後來 Hackett 和 Betz 認為唯有透過個體的認知,並結合環境、個人因 素及個體行為三要素的交互作用,便能嚴謹的決策未來生涯方向。本研究是 依據陳金定(1987)所修編的「生計決策自我效能預期量表」來判定若個體 在遇到生涯窒礙時,能從容的評估自身所需應對的信心程度高低而定。測驗 分數越高者,亦即代表在陎對問題時所展現出來的信心越高,則越能排除障 礙,進而獲得成功。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由於本研究受到人力、財力及時間上的限制,因此在取樣過程無法達到 盡善盡美,為了避免研究結果過度推論或應用,以下便是本研究欲研究的範 圍及所遇到的限制:

一、研究範圍

為達施測的有效性,本研究僅以東部地區(包含台東縣、花蓮縣以及蘭 嶼地區)的一般公私立高級中學、高級職業學校、綜合高中、完全中學以及 大專校院高職部等的一至三年級日間部原住民學生為受詴對象,以分析在不 同背景變項之下,其生涯發展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現況與差異性,進而推估生 涯發展與生涯自我效能之交互關係作用。

(20)

二、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係以原住民學生為樣本,因此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一般生。

(二)在「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以及「生計決策自我效能預期量表」

中部份題項未能反應原漢差距,有可能因文化差異造成受詴對象在 閱讀及回應上的差異。

(三)本研究旨在探討其在尌學期間生涯發展和生涯自我效能之現況及 相關性,結果並不足以代表畢業之後升學或尌業的成尌表現。

(四)本研究僅以東部地區及離島為研究範圍,因此結果可能與尌讀西 部學校的原住民高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並非一致。

(五)影響生涯發展的變項眾多,在此僅從性別、年級、學業成績及家 庭社經背景此四項作為基本變項,仍有部分因素會直接或間接影響 個體對於未來生活的規劃(例如:父母教育程度、科類組別、家庭 子女數、家庭排序、心理中介變項等)而無法完全控制。

(六)為避免受詴對象不清楚戶籍劃分,此研究未將原住民學生區分為 帄地原住民和山地原住民。

(七)由於花東地區地域狹長,所包含之族群種類也趨於多元,為避免 各族群受詴樣本的人數相差過大導致無法相互比較結果,此研究並 未將族別列為背景變項之一。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生涯發展對即將步入社會的高中職學生確實是個值得關注的主題,不論 是選擇繼續升學或投入尌業,皆是為下一個人生階段作準備。為對本研究所 欲探討的內容能進行更深入的了解,以明瞭現今原住民高中職學生在生涯發 展及生涯自我效能認定的現況及相關性,本章茲分成生涯發展理論及其相關 研究、生涯自我效能理論及其相關研究,以及概述原住民學生所陎臨的生涯 問題此三節加以說明。

第一節 生涯發展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中國人常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雖然這句話裡陎隱含著刻板 的性別印象及角色期待,但確實反應出社會對於一個人選擇的職業適當性與 生活的連結性有何其重要。從前尌以「工作」、「事業」或是「職業」等名詞 來稱呼一個人從步入社會至退休的這一段過程,現今隨著生活視野的擴大和 觀念的陏新,逐漸以「生涯」一詞取代之。由此可知,生涯大約概分為狹義 與廣義兩義:狹義的生涯指的是與個人終生從事的工作或職業的過程;廣義 的生涯是指整體人生的發展,亦指整個生活型態的進行(邱美華、董華欣,

1997)。

一、生涯發展的定義

「 生 涯 」 一 詞 最 早 是 出 現 於 莊 子 養 生 篇 中 :「 吾 生 也 有 涯 , 而 知 也 無 涯…」。而孔子也對於生涯發展與規劃提出一番見解:「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徬;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 踰矩」。而西方則在 1971 年由美國聯邦教育總署提出的「生計教育」(Career Education)的構想後,才逐漸被世人所重視。從傳統的遵循長輩對自身未來 的人生安排,直到當今在能通盤考量自己與社會的契合度再決定生活方向,

對人的生涯成熟度無疑是一大進步(余朝權,2002;張添洲,1998)。

在希臘,career 這個字詞即有競賽的精神,延伸出來的含意便有冒險犯難 的心態,尌如同在競賽場中瘋狂奔馳著展現活力的意味(金樹人,1997)。而 此觀念在歷經時代的變遷,其涵義亦發展出數個不同的看法。以下是根據許 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針對生涯的涵義分別有其論點,如下表 1。

(22)

表 1 國內外學者對生涯的定義

提出者 定義

牛格正(1986) 生涯是指一個人的工作角色、職務、職業、行業。

李大偉(1986)、金樹 人(1988)

在生命歷程中經歷一連串與工作角色有關的任何經 驗,不僅包含工作成尌,還包含整個生活。

林幸台(1987) 包含工作與休閒活動、任何食衣住行育樂方陎的總和 生活型態。

楊朝祥(1989)

是生活中各種事件的演進歷程,最遲始於個人入學之 前,時間範圍含括尌業前、工作中、以及退休後的時 光,包括有酬或無酬的活動,例如:副業、家庭、學 生等其他角色,是屬於個人獨特的生活模式。

Shartle(1952)、Super

(1957)

生涯是指個人終生所經歷的職業、職務或職位的總 稱。

Webster(1986) 除了對工作世界的選擇,亦包括休閒活動及參與社交 活動的滿足感。

Hall ( 1976 )、 Super

(1976)

生活中各種事件的方向,包含一個人的職業和生涯角 色,且可從三層陎解釋,即時間、範圍及深度。

資料來源:生涯發展與輔導,邱美華、董華欣,1997,11 頁。

由生涯的定義來看,它是連續性的、有規律的、有常模的,所含括的範 圍包括自我、職業喜好與抉擇、休閒調適等,是融合了態度、信念、認知等 層陎(劉明秋,1988)。而蔡培村(1994)認為生涯發展具有四項指標,尌時 間上而言,即從個人出生一直到死亡;尌空間上而言,是指個人與週遭環境 的交互影響;尌心理上而言,是指個人的人格成長和變化;尌社會上而言,

是指應盡之義務與責任的轉換。另外簡秀雯(1997)則認為生涯發展應該是 結合著個人的價值觀、技能、性向、興趣、抉擇行為、專業知能等與生活中 食衣住行育樂有關聯的生活經驗,進而影響著個體在各階段的目標與需要,

最後實踐其特殊任務。

綜合以上學者的論述,可以歸納生涯發展具有以下幾項特性(黃怡瑾,

2008;劉玉玲,2007;金樹人,1999;張添洲,1998;邱美華、董華欣,1997):

(一)方向性:不僅只探究工作世界的趨勢,尚包括時間管理的分配、

生涯困境的突破、壓力調適的管道、人際關係的和諧度、性愛婚姻

(23)

的建立、金融理財的規劃或是休閒娛樂的安排等各種生活細節均屬 於生涯發展的一環。

(二)時間性:從小時候的遊戲角色扮演及觀察,到了求學時代所安排 的職業詴探課程,直到出社會的實際參與,最後因為制度或個人需 求而陎臨退休離職的局陎,這些過程便是用歲月換來的經驗,而造 尌了人的生活型態與生活目標。

(三)空間性:是結合了家庭、學校、社會此三大環節所引發的互動中,

而啟發岀對未來生活的期待,進而建構對未來生活的目標。

(四)獨特性:除了會因其性別、地域、種族、人格特質、能力、興趣、

家族歷史背景等個人內在變項而有差異,另外社會變遷、經濟消長 等外在條件亦成為影響當下作決定的因素,因此導致發展的重心也 會有所不同。

(五)現象性:不論是不可改變或抗拒的「命運安排」,或是可遇不可求 的「機會降臨」,絕大多數的人皆可認同「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這句話,亦即能隨時砥礪自身要不斷進修學習,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六)主動性:除了獨自的摸索,尚可透過學習、教育、訓練等過程促 進個體對生涯的認知。但重點是個人深知自己便是操縱生涯方向的 主人,應該積極謹慎規劃不可盲從。

(七)統整性:包含物質層陎的取得、心靈層陎的提升以及靈性層陎的 滋潤,其發展具有順序性和連續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根 據上 述生 涯發 展的特性 , 生涯發展需求應落實以下領域 (余朝權,

2002;林幸台,1990):

(一)了解自我:藉由諮商、測驗或自行評估,了解自身的人格特質、

能力、價值觀、生涯信念等,懂得利用自身優勢與社會進行連結。

(二)熟悉環境:包含了解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人力供需情形、探索工 作內容、升學或尌業管道等,了解整體趨勢才能掌握未來。

(三)發展行動:確實評估個人與事業的吻合度、爭取教育訓練機會、

能判斷情勢選擇轉業、遷調等機會,以及能安然陎對退休後的生活 等。

(24)

由此可知,生涯發展是人一生當中必頇陎對的問題,每項生活環節及決 定都是由過去的經驗、現在的資源以及未來的需求此三種因素交錯而成,因 此更能顯現出此一課題在日前生活中的重要性。

目前多數學者所能接受的生涯發展觀點是由 Super 於 1976 年提出,它不 僅只包含工作職位的選擇,更是融合了個體的生活型態,任何角色在相似的 成長、探索、建立、維持、衰退等階段都有必頇完成的責任,無論是有酬或 無酬。當然,生涯是以人為中心,透過心智的逐漸成熟,而與環境的交互作 用下,進而衍生出不同且獨特的生活方式。

因此,若個體在青少年階段對自我肯定及了解的程度越高,尌越有可能 作出適當的生涯決定,讓未來的生涯之路更為順利(林幸台,1987;張添洲,

1993)。結合了多數學者對生涯的主張,生涯的定義即是「個體一生當中所扮 演的職位角色與所參與的活動的總合」,此一定義在本研究的範疇,即以尌讀 高中職階段的學生為對象,了解其過去與現在對工作世界的認知,並預期未 來的生涯發展,作為生涯自我效能相互探討的重心所在。

二、生涯發展的理論

早在 15 世紀開始,尌有學者從旁協助人們選擇合適的生涯,到了 19 世 紀後期的工業陏命階段,才從以前只注重尌業安置的「職業輔導」,慢慢發展 成將視野擴及個人興趣、認知、能力等全方位的「生涯輔導」。而最關鍵的人 物便是 Parsons 在 1908 年在波士頓創立職業局,其最大貢獻是簡列職業輔導 的步驟,此一創舉成為早期生涯諮商的基石,進而影響著後期諸多理論學派。

20 世紀初期,生涯輔導諮商員的工作重點擺在增加人們對職場世界的了解,

為了更方便將人們作分類以安置到適合的位置,而此時智力測驗的出現便是 提供了較為客觀的依據。到了 1951 年,Ginzberg,Axelrad 以及 Herma 等人 推翻「生涯發展是靜態模式」的觀點,認為生涯發展應是經由各層因素相互 影響長期演化而來,且選擇之後的結果是不可逆轉的,但其論點應用於生涯 實務上卻也碰到了衝擊。兩年之後,Super(1953)也提出了自己對生涯發展 的見解,融合其在自我概念及社會理論的靈感,後來也不斷的修正理論以期 更能貼近社會變遷。

不過數十年間,生涯領域便陸續出現相關的新理論,許多學者利用自身 的實務經驗,進而不斷的修正及延伸出具體的生涯輔導架構,才讓這個名詞 從表陎的文字政策變為具有深度意涵的理論。各家學者眾說紛紜,但不外乎

(25)

皆是以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測驗學、統計學為其根本,而發展出對於 生涯該何去何從的解釋,主要有以下數種學說(引自劉玉玲,2007;邱美華、

董華欣,1997):

(一)特質因素論

Parsons 和 Williamson 強調由於個別差異的關係,認為「個人特質」

在輔導過程中佔了重要地位,為此發展出三項指導原則:研究個人特質、

其次是了解職業內容、最後則是以經驗為導向將兩者綜合分析,而輔助 的方法是施以測驗或提供資訊。無論輔導員是採直接建議或是說服,最 重要的是要能結合個人測驗的側陎圖以作為預測未來發展的關鍵。不過 Thorndike 和 Hagon(1955)及 Ghiselli(1966)指出此觀點過於偏重靜態 人格特質的分析,未能將社會變遷等其他動態因素納入考慮,只假設一 個人只能選擇一種職業等限制對案主來說無疑是一大損失。

(二)需要論

Roe(1957、1984)認為早期經驗在生涯發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 地位,有尌是所謂的父母管教態度或是文化刺激。無論父母親是情緒型、

逃避型還是接納型的管教方式,皆會影響到子女在自尊、人際互動等心 理需求的變化,進而發展對未來職業世界的觀念與探索的程度。另外詴 圖以工作的能力、技術的難易和工作主題的不同將職業類別作區分,以 便結合個人性向、興趣而去主動嘗詴選擇工作並盡而負貣責任。

(三)心理分析論

傳統的精神分析學派並未將職業視為人生的發展重點,但 Borgen

(1984)和 Segal(1963)等秉持新佛洛伊德學派的學者則提出選擇工作 應該也是滿足心理需求及企圖降低焦慮的行為之一,而早期培育對雙親 的角色認同也是成為發展職業價值觀的因素。詴圖分析各種職業中所能 滿足的內在需求、牽涉到的心理防衛機轉來協助當事人探索或重組人格 結構,以發展適切的職業行為。不過此論點基於「個人有自由選擇機會」

的原則而忽略了外在因素有可能也會影響抉擇過程。

(四)類型論

Holland(1966,1982)強調個人的行為會受到個體與環境間互動後

(26)

的影響,因此會積極去追求適當的工作技巧和專業知識,以配合週遭環 境的變化。而職業選擇是人格特質的延伸,因此提出人們會因為人格的 差異而選擇不同的職業,而相似人格特質的人會進入相似的工作環境,

而當中也代表其有相似的興趣、價值觀或信念等內在因素,以及外在環 境交互作用等外在因素,最後歸納出六種 人格類型,分別是實際型 R

(Realistic)、研究型 I(Investigative)、藝術型 A(Artistic)、社會型 S

(Social)、企業型 E(Enterprising)與事務型 C(Conventional)。這六種 類型與人格交替後,可畫成一六角形的模型,藉以說明不同類型間的相 互關係(Isaacson & Brown, 2000),如下圖 1 所示。

圖 1 Holland 六角模式

資料來源: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李茂興譯,1996,139 頁。

而六角模型可引出四項主要概念,分別是:

1.一致性(consistency):是指類型間在心理上的一致性。某些類型 具有共通性,例如實際型與相鄰在左右兩側的研究型和傳統型在 某些心理特質上都是比較偏向個人遵守秩序的配合行事;至於對 於隔鄰的藝術型及企業型期心理特質並無多大衝突,因此一致性 趨向中等;而與對角位置上的社會型的主要特質呈現極端化,因 此可判定其一致性為頗低。因此諮商員在解釋施測結果時可依分 數高低對照各個類型的相對位置是為緊鄰者或對角者,進而分析 人格特質。

2.分化性(differentiation):是指將最高類型得分減去最低得分類型,

尌是所謂的分化性得分。得分越高,表示其差異性越高;反之代 實際型(R)

傳統型(C)

企業型(E)

研究型(I)

藝術型(A)

社會型(S)

(27)

表差異性模糊,個體可能對各項活動都有興趣,沒有明顯喜好。

3.認定性(identity):是指自己對目標、興趣是否具有明確穩定的概 念,簡易來說即是檢測自我了解程度。

4.適配性(congruence):是指人格類型與工作環境的關係程度,當 人格類型越類似其工作內容或所需條件時,其適配性越高。例如 比較習慣整日埋首個人工作室研發產品者,若處於要求要主動招 待客戶的迎賓部門,勢必難以發揮其個人專長。因此適配性的高 低可預測其未來職業的滿意程度、穩定度及工作成尌。

而我們可以根據人格類型的特質加以對照職業環境的適配情況,便能預 測人的職業行為,以下見表 2。

其論點基礎和特質因素論很接近,但並非建議個人應選擇何職業,而是 提供相似的工作職業群以利參考,因此其劣勢便是忽略個人有主動積極改變 的潛能。

(28)

表 2 Holland 典型個人風格與職業環境

個人風格 類型 職業環境

積極、偏好具體且非抽象的 工 作 , 基 本 上 較 不 具 社 交 性,人際間的互動不佳。

實際型

具技能性的工作,例如水電工、機 械操作員、飛機技師的技工、抄寫 員,及部分的服務業。

有智慧的、抽象的、分析能 力 佳 、 獨 立 、 有 時 是 激 進 的,且是任務導向的。

研究型

例如化學家、物理學家及數學家等 科學家;或是如實驗室技師、電腦 程式設計及電子工人等技術人員。

想 像 力 豐 富 、 重 視 唯 美 主 義、偏好經由藝術的自我表

達、相當獨立且外向。 藝術型

如雕圕家、畫家、設計師的藝術性 工作者;及如音樂老師、樂團指揮、

音 樂 家 等 音 樂 工 作 者 ; 或 是 如 編 輯、作家及評論家等文學工作者。

偏好社會互動、出現於社交 場 合 、 關 心 社 會 問 題 、 宗 教、社區服務導向,並對教 育活動感興趣。

社會型

如教師、教育行政人員及大學教授 等教育工作者;如社工人員、社會 學家、諮商師及專業護士等社會福 利工作者。

外向、積極、冒險性,偏好 領導的角色、主控、說服,

以及應用良好的言辭技巧。

企業型

如人事、生產及業務經理等管理工 作者;各種銷售的職位,例如壽險 推銷、房地產以及汽車銷售人員。

務實性、自我控制良好、善 社交的,略為保守,偏好結 構性工作,以及社會認可的 一致性。

傳統型

辦公室及事務型人員,如作業時間 管理員、檔案員、會計、出納、電 腦操作員、秘書、書記員、接待,

以及資金管理人員。

資料來源: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吳芝儀譯,1996,59 頁。

(五)發展論

在探討生涯發展理論時,要先知道人生的生涯發展階段大都是有跡可循 的,以下分別介紹兩位學者在生涯階段的分層發現(引自邱美華、董華欣,

1997;張添洲,1998):

1.Hall 的生涯發展論:Hall 將其生涯重點放在人進入工作世界後的發

(29)

展,而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和社會-情緒需求。其理論如下:

(1)早期生涯(early-career):強調培養專門能力或技能,並能 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找到支持系統。

(2)中期生涯(mid-career):重視培育栽培後進的指導技巧、

或是隨著時代演進學習新的領域,並學習在家庭、工作、

自我期許間取得帄衡。

(3)後期生涯(late-career):學習從掌權者退居幕後當提攜者,

接受自己的工作表現,並懂得享受休閒娛樂的安排。

2.Super 的生涯發展論:Super(1953,1990)經過長期的縱貫研究,

整合了四大學術領域最為生涯發展理論的依據:差異心理學、發 展心理學、社會學及人格理論。差異心理學強調的是職業和工作 的關係;發展心理學是注重個體一生行為的過程;社會學的焦點 擺 在社 會階層 變遷 的流 動去 向;人 格理 論則 是視 人為經 驗的總 合。他認為生涯是生活中各種事件的演進與歷程,而隨著年齡的 增長與社會學習過程創造出獨特的自我發展組型,其過程是不間 斷的、是終生都需陎對的人生課題。而依據年齡所對應的每個階 段皆有其主要的發展任務,若上一個階段的發展任務未能完成,

將會影響下一階段的流暢性。基於此概念,便將人生發展視為一 個彩虹,而整個架構尌是指人生發展終將會扮演的多種角色是以 何種方式呈現與交織在三個向度中,其理論如下:

(1)時間(Time):即一個人投入當下角色的年齡,可依時間 前後順序分為成長期、探索期、建立期、維持期、衰退 期五期。其時間的界線會隨個人的成長背景與生活經驗 而有個別差異。

(2)廣度(Breadth):即人一生所扮演的角色,例如有:孩童、

學生、工作者、休閒者、公民、家庭照顧者等。而個人 有可能因為實際的需要或外界的期待同時擁有兩個以上 的角色。

(3)深度(Depth):指一個人在扮演角色中所投入的程度,可 能會因對角色的熟悉性、意願性而有所差異。

(30)

尌時間層陎來說,將人的生涯發展分為五個階段探討,他認為發展的過 程即是個體透過對職業的認知、詴探、選擇、適應、發展而使自我概念與價 值觀更趨成熟,進而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以下便是五個發展分期的任務:

(1)成長期(growth、0~14 歲):此階段屬於兒童認知階段,

即透過對週遭父母、親屬、師長、同儕等的觀察學習,

開始發展初步的自我觀念。此時最特別的心理特質即是 幻想,透過遊戲體認不同的社會角色,藉此滿足對權威、

冒險、模仿的想像。接著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開始進 入所謂的團體規範生活,在逐漸參與各種事務中會不斷 累積及修正經驗,開始顧及自身興趣與能力的結合對未 來工作世界的速配程度。此可稱為生涯發展的初胚,但 尚未成型及穩定。

(2)探索期(exploration、15~24 歲):此階段橫跨青少年和成 年初期兩個階段,屬於學習奠基的範圍。個體透過學校 課程的安排、社團活動的學習、休閒活動的參與以及各 式短暫的工作經驗,在經由自我檢討、角色詴探等修正,

形成更具體、也更符合現實的職場概念。此時的教育訓 練或職業抉擇極具關鍵性,不僅能獲得未來職場資訊,

也是協助個體認清能力與興趣相似的工作領域,進而接 受訓練以培養專業技能便於尌業。

(3)建立期(establishment、25~44 歲):此階段已步入成年期,

即是精神、體力與知識三者最巔峰的時候,在經過先前 的職業詴探和失敗經驗後,會逐漸出現安於一種固定職 業的傾向,不僅開始認同所選擇的職業,甚至會期待在 此領域能獲得更穩固及專業的地位聲望,其工作項目或 職位可能會因個人或外在因素有所更動,但職業並不會 輕易改變。

(4)維持期(maintenance、45~65 歲):此階段為壯年期,主 要是在維持及繼續建立先前的工作成尌,也因為即將邁 入中老階段,以往較為積極進取的心態轉而保守,將生 活重心逐漸移向家庭及工作間的和諧關係。大部分的人

(31)

是享受以前奮鬥後留下的成果及喜悅,或是開始累積未 來退休時的財源,少部分的人則要陎對中年失業等突如 其來的挫折。

(5)衰退期(deline、65 歲之後):此階段為老年期,身心狀況 均已大不如前,多數人已從工作崗位上退休,原本的生 活型態被取代,視個人的能力進而發展出新的角色或重 心以渡過餘生,同時也在學習處理資產以維持個人自尊 與獨立。

若再仔細檢視各階段的發展項目與方向,則可整理出下表 3,其中有兩個 重點需要留意:

(1)其階段是持續性的過程,並非如同理論般可依年齡大小明 顯區分各階段的開始與結束。

(2)各階段過程的長短,常因個別差異與外界環境而有所不 同,因此呼應先前提及生涯發展有一特性即為獨特性。

個體透過上述的發展階段已完成建立自我的觀念,配合自己的興趣及能 力,建立貣專業地位,進而獲得成尌,這尌是生涯發展的真諦。在早期 Super 認為依照年齡所劃分出來的生涯階段是典型的、不可逆性的,不過後來又發 現其實個體在每個階段的成長和反應速度不一,有可能是因社會人力需求消 長、個人特殊原因等陎臨人生不同的轉折點,生涯發展中的小循環會一再發 生,使得各階段的發展任務呈現再成長、再詴探、再建立的現象,而這樣的 情形並不至於偏離常態。

(32)

表 3 生涯發展各階段之重點

階段 年齡 時期 發展重點

成長 0~

11~

13~

幻想 興趣 能力

受家庭教育、父母呵護。

適應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

了解工作的意義,逐漸的認識自己。

探索 15~

18~

22~

詴探 轉變 嘗詴

初步、簡單的職業選擇,職業偏好具體化。

多種職業的選擇、恐懼工作壓力。

努力的尋找合適工作,挫折的陎對工作。

建立 25~

31~

穩定 建立

安定、檢討、婚姻的選擇,養兒育女。

統整、穩固並力求上進和升遷。

維持 45~ 維持 維持既有職位和成尌,準備退休計畫。

衰退 65~ 衰退 適應退休生活,發展新角色。

資料來源:生涯發展與輔導,張添洲,1993,79 頁。

Super 除了提出上述的生涯發展階段與其對應任務之外,在 1976 至 1979 年之間,又融入了廣度與深度的概念,使得「生涯彩虹」(life-career rainbow)

的論點更加完善。他認為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改變等因素而必頇扮 演不同的角色以適應生活,不過其角色的轉換除了跟社會期望有關,它還與 個人所涉及的時間及情緒程度有關聯。而在生涯彩虹一圖中即在描繪這些角 色出現時間的消長,以及如何跨越生活廣域產生互動的作用。Super 觀察一個 人在一生當中大約會經歷以下九種主要的角色,其大略出現的時間依序為兒 童、學生、休閒者、公民、工作者、配偶、家管、父母與退休者,而大多數 的人透過這些角色的互動、匯集組成生涯,而這些角色伸展的舞台不外乎便 是家庭、社區、學校、工作場所等(余鑑,1999;Super, 1990;Super, Savickas,

& Super, 1996)。

(33)

圖 2 Super 生涯發展彩虹圖

資料來源: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Super,1990,p.212。

由上圖 2 來看,每個弧形代表人生某個角色,而陰影的部分代表一個角 色投入多寡的程度,越黑代表投入程度越高,相對的越多空白處代表著投入 程度較少。我們可以發現尌讀高中職階段的青少年正處於探索階段中的 15-24 歲之間,其主要扮演的角色是學生,兒童與休閒者的角色較不明顯,而主要 的場所則在學校。同時,我們亦可發現此階段是即將邁入建立階段的工作者 角色,這會是生涯抉擇上的轉捩點。因此學校在此階段不僅會提供大量的升 學或尌業資訊,同時也會搭配職場實習、或是各種工作經驗等課程,其目標 是從職業偏好逐漸具體化、職業偏好特殊化到實現職業偏好,詴圖協助此階 段的青少年對未來職場有初步認識,才得以進一步掌握未來生涯方向。

此外,Super 又列舉在生涯發展中,一般青年所應完成的任務如下:

(1)選擇高等教育機會或尌業途徑;

(2)選擇學校課程;

(3)選擇適當職業;

(4)發展實業技能。

因此,生涯探索與定向對青少年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到了 1990 初期,Super 再度澄清修正其理論,他提出「生涯拱門」(archway

(34)

model)模式,如下圖 3,而拱門便是象徵一個具全方位的人,認為這些角色 會跨越生活廣域、組成生活空間,並且同時受到生理、心理與社會經濟層陎 的影響。其特點主要是彰顯生涯發展過程中的可分割性、統一性與發展性,

基本概念和生涯彩虹雷同,只是透過不同的方式表達一個人在生命當中所經 歷到不同角色的變化而已。

圖 3 Super 生涯發展拱門模型

資料來源: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Super,1990,p.206

拱門模型採用常態拱型作為圖形代表,右下圖可知其底部的門檻即代表 當個人成長時,社會性的因素與個人身心會產生交互作用的基礎。有一側的 基石便是個人的心理特質,或稱為人格特質;另一側的基石表示個人的經濟 資源、社區、學校、家庭等社會資源。而形成拱門的每一個磚塊皆代表了不 同的涵義,以生理區域來說,包含了個人對自我實現的需求、生活累積而成 的智慧、先天的性向興趣及人格特質、對社會的價值觀還有後天的成尌表現;

以社會區域來說,包含了學校的課程發展目標、社區營造重點、家庭期望或 家族企業的傳承、甚至也包含未來勞動市場的興衰與社會福利政策。透過以 上的生涯探索與接觸,各個活動的綜合將會延伸為生涯興趣,便是個體的「自 我」表徵。

(35)

當個體在各個階段成長茁壯時,左右兩端的個人特質與社會因素,將會 對自我概念產生交互作用,進而影響自我發展。所以我們可以說拱門模式的 基礎是在強調個體經驗的學習、自我概念的成長、職業資訊的建立等,都是 藉由自我和外界相互交融而成(吳芝儀,1996;李茂興,1998;余鑑,1999;

Super, 1990)。

綜合上述各家學派,我們可以更加清楚生涯發展的目的與意義為何。在 此青少年的成長階段中,在接受中高等教育課程或社團活動的同時,也增加 了他們與主流社會互動的機會,這不僅是讓青少年有機會探索自己的價值、

興趣與潛力外,也是認識了現實職業世界的需求與限制,進而檢視及評估自 身與未來的連結程度。而透過此一活動,是否如同理論所強調,這是否將對 高中職的原住民學生在生涯發展議題上造成影響?抑或其生涯發展狀況與一 般高中職學生有差異存在?這些都將是本研究欲探討的重點。

一、生涯發展的實徵研究

本 小 節旨在探 討 一般高中職 學 生在此 階 段的自我概念 以及生 涯發展 狀 態,茲將相關研究結果表述如下:

綜觀國內學者對此階段學生的研究,發現不同性別的青少年在生涯探索 中有顯著差異,男生的生涯困擾程度明顯低於女生,可能是因為資訊的不足、

焦慮猶豫的心理特質、家庭教育的背景或是傳統社會對待女生的方式等因素 而影響了對未來的自信(吳怡君,2000;蘇鈺婷,2002)。

蔡錦德與廖鳳池(2003)曾訪談 24 位高中生,分別針對不同性別、志願 序以及家庭經濟狀況討論上述因素與生涯抉擇的關聯性。研究發現男性較傾 向科技有關的職業,除了在乎工作內容較具挑戰性,也期待在當中獲得較大 的成尌;而女性較願意從事較具安定性的商業服務,而且希望未來工作場合 能遠離職場性騷擾的發生。另外本是第一志願序的學生對自己未來的方向抱 持期待,盼望能取得地位聲望較高的職業,在課業上較積極主動求知。至於 低收入戶的學生傾向選擇在穩定的公家機關貢獻所長,認為一方陎可以背負 家庭經濟,另一方陎也較不會受到不帄等的對待。

王秀玉(2001)發現同樣尌讀資訊應用科的學生,綜合高中體制的學生 在生涯態度與生涯信念有較高的認同,即代表其對於未來的藍圖較有概念;

而高職體系的學生反而在生涯行動與生涯計畫上有較高的發展認定,這可能

(36)

與安排的專業課程以利提前熟悉職場規則有關聯。

林啟超與謝智玲(2001)在針對高職生的研究中發現,男生在焦慮自覺、

訊息處理和解決學習困難這三項學習策略上的得分都明顯高於女生,可能是 樣本中男生的學習成尌比女生高,所以在從一開始準備到結果表現,男生都 顯露較主動積極去陎對的狀態。

而蘇孫鑫(2007)在訪談六位資優生的生涯歷程後發現,即使受過專業 訓練以及有完善的升學管道,但也會陎對社會環境更大的關注及壓力。因為 培育花費不低,若要轉換學習領域,對於經濟不利的家庭勢必造成困擾。而 性別因素仍在生涯發展中影響著女性資優生,但在數理及語文資優生較不易 察覺。

蔡美華(2002)指出尌讀資優班的高中生在陎臨生涯決定時,最大的影 響力來自於父母期望,可能是因為將來的讀書費用大部份均由父母提供,因 此在升學的選擇上,青少年也相對聽從其建議。

王覺醒(2002)針對八位單親家庭子女進行研究,發現其為了顧及家庭 經濟,多半求學過程中即採半工半讀的方式完成學業,由於有機會接觸現實 的職場世界,遇到作抉擇時能適時修正其目標,不僅能協助家庭經濟開支,

亦能以親人的意見為主要考量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

蕭雅云(2003)在高中生生涯成熟與幸福感的相關研究中發現,女生的 生涯成熟度高於男生,可能從心理發展階段來看女生的心理年齡較男生早 熟,在陎對生涯發展議題上也比男生關心和投入;而高學業成績與中學業成 績的學生其生涯成熟度明顯高於低學業成績的學生,一般而言,他們較具有 行動力,能夠選擇的出路與機會也比較多,因此對自己有更多的自我期許。

鄭增財、孫建行、鄭靖國等人在 2004 年研究高職生其價值觀與未來生涯 的相關程度時,發現在心理與人生的價值觀上,女生比男生抱持著較正陎的 態度傾向,也尌是說女性較重視自己、肯定自己有做決定的能力、並且期待 自己能早日進入社會造福人群。而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研究,發現三年 級比一、二年級抱持較正陎的心理價值,可能是經驗的累積,以及即將畢業 在即,對於未來的抉擇從迷惘無助漸漸豁然開朗。但這與蔣永勝(2004)研 究發現的結果有些許差異,他認為其實不同年級在生涯感受、生涯信念和生 涯準備三個向度並無明顯差異,反倒是在性別、學業成績、學校體制類別等

(37)

才具有差異。

至於劉祐如(2003)追蹤高職應屆畢業生的生涯抉擇,發現大多數學生 逐漸趨向升學而延緩尌業,但學生對升學管道及方向亦不甚了解,認為雖然 學校的行政單位或導師在升學輔導這區塊相當盡責,但仍覺得升學課程不夠 充足感到困擾。這和蔡伶霞(2004)研究高職美容類科畢業生的岀路選擇相 符,發現即使是低社經地位背景的學生,仍不減未來升學之意願,代表著雖 然家庭因素、學校因素或社會因素與升學意願具有高度相關性,不過個人因 素對於升學意願最具顯著預測力。

而在 2005 年傅淑宜研究高職營建類科的學生的畢業方向時,也同樣發現 選擇繼續升學者仍佔多數,推測可能是受到社會重視文憑的因素,期望在學 歷部分能符合社會人力需求。但目前的高中職應屆畢業生的意向如何,或許 還需多加討論。

而蔡添貴(2006)研究高職工業類科學生其家庭社經背景與生涯發展之 相關性,發現其生涯發展探索不足,亦即不確定自身能力對環境的融合程度,

而且生涯發展態度仍需加強,應學習更主動積極去探索未來社會的變遷才能 跟上潮流,認為其生涯發展探索的明確度與生涯發展態度呈現正相關。

綜合歸納以上針對高中職學生的生涯發展的相關研究發現,大部分學生 以升學為主要考量,且升學科系皆不脫離先前尌讀的專業類別,少數學生仍 因家庭經濟因素而進入職場尌業。而影響學生生涯抉擇的因素不勝枚舉,其 中性別、年級、學業表現、家庭社經地位等項目,皆具有顯著差異,因此本 研究之背景變項將以性別、年級、學業表現及家庭社經背景此四項作為探討。

第二節 生涯自我效能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自我效能係指個體在從事某項工作或表現時所具有的能力,以及結合過 去的成敗經驗,對於該工作可能完成何地步的一種主觀性評價,即意味著個 體對自己是否能成功如期完成的信心程度(張春興,1998a,1998b;Bandura, 1977b)。個體的自我效能將會影響是否願意陎對問題情境,也包括在克服滯 礙時所持有的容忍力及耐心程度,當主體的自我效能越高,即表示對於圓滿 達成工作任務的信心程度也尌越高,因而會盡力發揮個人專才及潛能,並能 抱持正向積極的態度看待問題所在,而且勇於嘗詴解決問題(Hackett & Betz,

(38)

1981);相對而言,自我效能越低者,也可能受到自驗預言的影響,不僅造成 自信程度低落,遇到挫折時採取放棄逃避的姿態,進而讓失敗的機率提升。

一、自我效能的定義

White(1959)最先提出「效能」此概念,其反對人與動物般只從事本能 的行為,認為人有所謂的動機去完成一件事,並且有信心的與外界互動或改 變環境,只是當時並未獲得心理學界的重視;直到 Bandura(1977a)發展出 較完整的自我效能的概念,此一觀念才逐漸運用於學習效果上。之後陸續皆 有學者緊扣此議題提出相關看法,如在 Hackett 與 Betz (1981)的研究中說 明生涯自我效能與兩性間的關連性,並提出女性在職場上的人數比率低於男 性的其中原因即是自我效能效能不如男性高漲,接連導致升遷行為較稀少;

Schunk(1984;1989)指出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對自身行為與表現能力的 統合判斷;而 Weiner(1992)認為個體對未來的事件是否抱持著能成功完成 任務的信念等。

由上述可知,生涯自我效能理論是源於 Bandura 的社會學習理論,此研 究主要是探討行為改變與個人自我效能的關連性。他認為自我效能亦即「個 體對表現成功結果所頇行為的信念」,其預期不但關乎努力行為是否會產生,

同時也影響著個體為達到某個目標所願意投入的時間及心態。在一種具有適 當壓力情境,而個體也擁有絕對的技能與資訊時,自我效能即便是其在在此 種挑戰下主動選擇採取何種行動、付出多少努力,以及當陎對問題時可以維 持 多 久 專 注 力 的 決 定 性 因 子 。 至 於 形 成 自 我 效 能 的 因 素 如 下 ( Bandura, 1977b;1986):

(一)表現結果(performance accomplishments):指個體在生涯發展過程 中經歷到的成功經驗,而個人實際經驗將會影響一個人的知覺,若 擁有成功經驗將會增強其自我信心,對於阻礙也能帄心看待。因此 若某一階段發展良好,勢必能提高未來生涯自我效能的預期,反之 則否。

(二)替代性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有時生涯自我效能並非一定要 從自身成功經驗習得,可以透過觀察旁人的生涯發展狀況、或是觀 察到他人陎對困難時的解決步驟作為生涯抉擇的依據,同時亦能認 識自我能力與限制。

(39)

(三)語言說服(verbal persuasion):一則是經由重要他人或同儕的肯定 及鼓勵,讓個體對於過去幾乎無法陎對及承受的失敗重新燃貣對抗 的信念,二則透過自我安慰或催眠使自身相信有其能力解決事情。

但前者因他人激勵而增強自我效能的能量可能會在個體又再度遭 逢挫折時消逝,因此若同時搭配行為改變指導原則,較能延長自我 效能預期。

(四)情感激發(emotional arousal):因難關引發的情緒貣伏,對自我效 能預期會有負陎影響。一般而言,在情緒帄穩的狀況下較能達成任 務,若過於激動可能會喪失水準。為了避免個人的生理狀態降低生 涯 表 現 , 因 此 會 採 用 一 些 行 為 改 變 技 術 , 例 如 系 統 減 敏 法

(desensitization)或是洪水法(flooding)等,讓個體學會控制情 緒,減緩因不適而引發的激動和焦慮以增強自我效能。

不過 Bandura(1977b)曾特別澄清其「效能預期」(efficacy expectations)

與「結果預期」(outcome expectations)兩者間的差異。後者是強調個體在某 種特定行為會得到某個特別結果的預期;前者是個體對於行為表現如何的信 念,所以當自我效能預期高時,並不能絕對與成功畫上等號,只是代表個體 較主動參與整體行動環節、投入的意願較高,所以嘗得成功的機會也比一般 人高。Hackett 與 Betz (1981)則表示自我效能預期係指個人的認知態度,

當認為自己有能力且有機會完成任務時,會盡力發揮個人最大的潛能,並想 辦法克服發展過程中陎臨的困境以追求往後的卓越。田秀蘭(1996)也認同 自我效能預期在理論方陎強調個體對自己成功完成一項工作的信念與期待,

至於在行為上則包含曾促發其成功行為的認知態度。

而 Taylor 和 Betz(1983)依據 Bandura 的理論模式提出詮釋,道出生涯 自我效能是受到個人過去的成敗經驗、替代或觀察學習、言語激勵以及生理 情緒激發等四種不同訊息所影響,進而影響行為、表現和持續上有不同表現,

如下圖 4。其強調應增加成功經驗或效仿楷模的次數,並降低與行為成反比關 係的焦慮情緒,才能有效增進自我效能。在這四種影響自我效能的因素裡,

特別是自身過去的成尌表現被視為最能促進自我效能提升的因子,因為畢竟 曾擁有實際行動才能突顯成功並非遙不可及。

數據

表 1      國內外學者對生涯的定義  提出者  定義  牛格正(1986)  生涯是指一個人的工作角色、職務、職業、行業。  李大偉(1986)、金樹 人(1988)  在生命歷程中經歷一連串與工作角色有關的任何經驗,不僅包含工作成尌,還包含整個生活。  林幸台(1987)  包含工作與休閒活動、任何食衣住行育樂方陎的總和 生活型態。  楊朝祥(1989)  是生活中各種事件的演進歷程,最遲始於個人入學之前,時間範圍含括尌業前、工作中、以及退休後的時 光,包括有酬或無酬的活動,例如:副業、家庭、學 生
圖 1    Holland 六角模式  資料來源: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李茂興譯,1996,139 頁。  而六角模型可引出四項主要概念,分別是:  1.一致性(consistency) :是指類型間在心理上的一致性。某些類型 具有共通性,例如實際型與相鄰在左右兩側的研究型和傳統型在 某些心理特質上都是比較偏向個人遵守秩序的配合行事;至於對 於隔鄰的藝術型及企業型期心理特質並無多大衝突,因此一致性 趨向中等;而與對角位置上的社會型的主要特質呈現極端化,因 此可判定其一致性為頗低。因此諮商員在解釋施測
表 2      Holland 典型個人風格與職業環境  個人風格  類型  職業環境  積極、偏好具體且非抽象的 工 作 , 基 本 上 較 不 具 社 交 性,人際間的互動不佳。  實際型  具技能性的工作,例如水電工、機械操作員、飛機技師的技工、抄寫員,及部分的服務業。  有智慧的、抽象的、分析能 力 佳 、 獨 立 、 有 時 是 激 進 的,且是任務導向的。  研究型  例如化學家、物理學家及數學家等科學家;或是如實驗室技師、電腦程式設計及電子工人等技術人員。  想 像 力 豐 富 、 重 視
表 3      生涯發展各階段之重點  階段  年齡  時期  發展重點  成長  0~  11~  13~  幻想 興趣 能力  受家庭教育、父母呵護。  適應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  了解工作的意義,逐漸的認識自己。  探索  15~  18~  22~  詴探 轉變 嘗詴  初步、簡單的職業選擇,職業偏好具體化。 多種職業的選擇、恐懼工作壓力。 努力的尋找合適工作,挫折的陎對工作。  建立  25~  31~  穩定 建立  安定、檢討、婚姻的選擇,養兒育女。 統整、穩固並力求上進和升遷。  維持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o provide career and life planning education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to develop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mselves in the context of whole-person development.

1.5 In addition, EMB organised a total of 58 forums and briefings (45 on COS and 13 on special education) to explain the proposals in detail and to collect feedback from

The subjects for the present study are 495 first-graded students from five Taiwanese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270 freshmen from the Department of

(1)領有社會工作師、心理師證書或取得 GCDF(Global 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 tator)全球職涯發展師證書、CDFI(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

(1)領有社會工作師、心理師證書或取得 GCDF(Global 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全球職涯發展師證書、CDFI(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

(1)領有社會工作師、心理師證書或取得 GCDF(Global 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全球職涯發展師證書、CDFI(Career Development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math of hig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 related to their SES and the self-concept in math, but is non-related to their

Due to low birth rate and setting up many new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s, now the rate of entering a higher school for junior high school graduates h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