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蘇格蘭獨立運動與獨立公投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蘇格蘭獨立運動與獨立公投之研究"

Copied!
17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蘇格蘭獨立運動與獨立公投之研究 An Analysis on the Independence Movement and Independence Referendum in Scotland. 指導教授:曲兆祥. 博士. 研究生:吳憶姍 撰.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

(2) 謝誌 歷經將近一年的時間,碩士學位論文終於完成,亦象徵我的求學 階段又圓滿告一段落。透過這篇論文的撰寫,雖然未身在蘇格蘭,然 而從許多歷史文件及官方文獻亦能解開長期以來對於蘇格蘭欲尋求 獨立地位疑惑,並且了解許多蘇格蘭人民想法。此外亦學習到如何蒐 集文獻資料,並從中找出欲研究題材,最後內化為知識及融會貫通的 學術寫作技能,透過知識追求及查證應保持嚴謹的學術態度與精神。 首先特別感謝指導教授-曲兆祥老師於論文寫作的過程中給予我 許多靈感及知識的啟發,在公務繁忙時仍然能抽空在碰到各種問題及 困難時,耐心及循序漸進地解開許多研究上的疑惑以及帶領我走向研 究的道路,使我受益良多,也因此能在一邊工作及一邊進修的情況下 順利完成論文。此外亦感謝口試委員-徐筱琦老師及黃榮源老師給予 的指教與建議,並且從不同角度補充多元思維,讓這篇論文更為周詳 及精實。 感謝研究所的同學們及工作上主管及同事們的支持與包容,在論 文撰寫過程不斷幫我加油打氣,並不吝於給予指教。最後感謝一直陪 伴我的父母,你們的支持是我持續努力的動力,在此獻上最深的謝 意。.

(3)

(4)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 Analysis on the Independence Movement and Independence Referendum in Scotland. Advisor: Chu, Chao-Hsiang Ph.D.. Graduate Student: Wu, Yi-San. June, 2016 Taipei,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5)

(6) 校所名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論文題目:蘇格蘭獨立運動與獨立公投之研究 研究生姓名:吳憶姍. 指導教授:曲兆祥博士. 論文摘要: 2014 年蘇格蘭舉行獨立公投不僅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同時反 映蘇格蘭在面臨國家認同選擇。本文以國家認同及民族主義角度分析 蘇格蘭和聯合王國合併 300 年後,仍要求擴大自治權力和爭取獨立原 因。 本文第二章首先透過蘇格蘭與英格蘭歷史淵源探究歷史因素對 於蘇格蘭民族主義及民族認同形塑影響,同時由蘇格蘭與英格蘭對於 王室繼承權及統治權認知不同引發獨立戰爭與衝突探究蘇格蘭民族 性。最後由蘇格蘭與英格蘭合併為聯合王國過程與選擇分析蘇格蘭民 族主義及對國家認同矛盾性。 第三章則由 1970 年代末期,柴契爾政府執政採取對蘇格蘭保守 路線的經濟政策,引發經濟成長停滯等問題,進而激發蘇格蘭的民族 意識再次崛起過程。此外從 1997 年透過憲政公投通過設置蘇格蘭議 會象徵意義,研究如何開啟蘇格蘭爭取自治權及獨立運動契機。 第四章以 2014 年蘇格蘭獨立公投背景,分析及國內贊成獨立及 續留英國兩派政治團體之意見和主張,研究民族主義對於蘇格蘭形塑 I.

(7) 民族認同之背景與影響。 最後觀察舉行 2014 年獨立公投後獨立運動的後續發展。包括蘇 格蘭是否可因此得到更多自治權力、蘇格蘭議會改選後各政黨的席次 分布等是否可更深入影響其獨立運動,並探討蘇格蘭日後獨立於聯合 王國可能性和機遇。 關鍵詞:民族主義、民族認同、蘇格蘭獨立運動、蘇格蘭獨立公投. II.

(8)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 Analysis on the Independence Movement and Independence Referendum in Scotland. Student: Wu, Yi-San. Advisor: Chu, Chao-Hsiang Ph.D.. Abstract: 2014 Scotland independence referendum not only aroused attentions from international societies. At the same time it reflected the options when Scotland faces its national identity. The goal of the article is to analysis the reason why Scotland and England have combined together until 300 years, Scotland still requests more devolution rights and involves into independence movement. In the beginning of chapter two, the article shows how history impacted on Scottish nationalism and national identity through the history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Scotland and England.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battles between Scotland and England due to their cognitions of the royal right of inheritance to analysis the national character in Scotland. Finally the article shows the contradictions of Scotland nationalism and national identity through the process and choice of consolidates between Scotland and England and they have become United Kingdom since 1707. Chapter three from the end of Thatcher’s government promoted a series of conservative policies, but still bought economic recessions and procession of gave rise to Scottish nationalism again in 1970’s. Furthermore, the chapter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to strive for autonomy and independent movement in Scotland through the pass of 1997 Scottish devolution referendum and set up Scottish Parliament in 1999. Chapter four from the background of Scottish independent referendum in 2014 to elaborate opinions about voters answered with “Yes” or “No”.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deliberates effects for forming III.

(9) nationalism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Scotland. Finally, in chapter five deliberates the developments of Scottish independent movement after 2014. Through observations about further opportunities whether Scotland would gain more devolution rights, and becomes the promotion to win the independence movement again after the increasing seats of Scottish Parliament elec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nationalism, national identity, Scottish independent movement, Scottish independent referendum. IV.

(10)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途徑 ........................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 .................................. 12 第四節 資料與文獻分析 ............................ 15 第二章 蘇格蘭與英格蘭歷史淵源及蘇格蘭認同 ............... 39 第一節 蘇格蘭王國歷史演進及與英格蘭互動背景 ..... 39 第二節 蘇格蘭兩次獨立戰爭的爆發 ................. 44 第三節 蘇格蘭與英格蘭締結的合併 ................. 49 第四節 蘇格蘭人的族群意識及國家認同 ............. 58 第三章 蘇格蘭獨立運動和獨立公投 ......................... 71 第一節 柴契爾夫人上任後改革與蘇格蘭意識的興起....... 72 第二節 1960-1968 年區域政黨於議會席次消長情形 ........ 76 第三節 蘇格蘭近年推動獨立運動關鍵發展 ....................... 81 第四節 2014 年蘇格蘭獨立公投和各方陣營的主張.......... 88 第五節 蘇格蘭獨立運動之國家認同及民族主義............... 97 第六節 小結:蘇格蘭獨立運動特徵 ................................... 101 第四章 2014 年蘇格蘭獨立運動之影響與未來 ................................... 105 第一節 2014 年蘇格蘭獨立運動未通過之原因.................. 107 第二節 民族認同因素對蘇格蘭獨立公投影響 ................... 118 第三節 2014 年蘇格蘭獨立公投後關鍵發展 ...................... 122 第四節 2014 年蘇格蘭獨立公投未來發展 .......................... 127 第五節 小結:蘇格蘭獨立運動後續影響 ........................... 135 第五章 結論............................................................................................. 13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139 第二節 研究限制 ................................................................... 145 第三節 研究建議 ................................................................... 147 參考文獻…………………………………………………………………..150. V.

(11) 圖目錄 【圖 1-1】研究架構圖 .............................................................................. 14 【圖 1-2】2014 年蘇格蘭獨立公投事件演進圖 ..................................... 33 【圖 3-1】1979 年蘇格蘭公投投票率柱狀圖 ......................................... 84 【圖 3-2】1979 年蘇格蘭公投投票率圓餅圖 ......................................... 85 【圖 4-1】2014 年蘇格蘭公投結果示意圖 ............................................. 106 【圖 4-2】自 1891 年起人口普查所得出蘇格蘭蓋爾語分佈圖 ............ 109 【圖 4-3】2015 年議會選舉結果 ............................................................. 125 【圖 4-4】2016 年聯合王國脫離歐盟公投選舉結果圖 ......................... 134. VI.

(12) 表 1-1 表 1-2 表 3-1 表 3-2 表 4-1. 表目錄 族群與民族的特徵 ...................................................................... 21 重要文獻說明 .............................................................................. 23 2011 年蘇格蘭議會選舉結果 ..................................................... 89 蘇格蘭獨立公投大事紀 .............................................................. 91 2016 年蘇格蘭議會選舉結果 ..................................................... 130. VII.

(13) VIII.

(14)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2014 年 9 月,蘇格蘭(Scotland)舉行是否續留大不列顛聯合王國 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以下簡稱聯合王國)的獨立公 投,受到全球矚目,因為這不僅象徵蘇格蘭與英格蘭(England)長達 300 年的合併出現危機,背後亦隱藏複雜民族意識與國家認同問題, 亦成為蘇格蘭要取獨立與自治運動發展新的里程碑。儘管該次公投最 後的結果為續留聯合王國,然而此次公投過程中採用之協商機制與決 策過程,合乎憲政與民主精神,故而爭取獨立者必須暫時遵守公投結 果的法律規範。惟日後蘇格蘭自治與公投之路將如何發展?仍值得觀 察,同時亦可作為世界上許多國家內部要求獨立或自治權下放的借鏡, 也令人深思究竟民族主義的存在對國家而言,會更進一步增加國家認 同意識抑或造成國家分裂。 綜觀蘇格蘭王國之歷史,可追溯於西元 9 世紀建國。1707 年蘇 格蘭王國與英格蘭王國簽訂聯合法案,組成大不列顛聯合王國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儘管蘇格蘭成為大不列顛王國之一部分, 1.

(15) 但由於其與英格蘭之歷史、民族和文化皆有許多不同之處,尤其是與 英格蘭歷史的糾葛,因此爭取獨立的意識卻從未間斷過。蘇格蘭獨立 公投對蘇格蘭和聯合王國,均產生重要的影響。尤其蘇格蘭和英格蘭 經過 300 多年聯合王國的合併,無法達成文化或歷史上的融合,產生 共同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認同。為什麼在這 300 年不算短的時間,蘇格 蘭獨立運動的腳步卻從未停歇?這一點頗值得研究。另一方面,蘇格 蘭獨立公投後持續引發的效應,隨著主導公投的蘇格蘭民族黨 (Scottish National Party,SNP)於蘇格蘭議會席次的漸增,在蘇格蘭獨 立議題上亦漸掌握主導地位,究竟會使聯合王國政府釋放更多的自治 權力亦或繼續爭取獨立?不論結果如何,可能都會對聯合王國的治權 造成很大的衝擊。. 貳、研究目的 本論文欲研究及討論的問題如下: 一、. 以蘇格蘭王國歷史為時間軸,綜觀它與英格蘭自 14 世紀. 起的歷史糾葛到 1707 年兩者合併為大不列顛王國之歷史脈 絡及蘇格蘭之民族意識及國家認同如何建構,形成蘇格蘭民 族主義的基礎為何? 二、. 進而從 1980 年代英國柴契爾政府時期到 1997 年起政府將 2.

(16) 地方自治權力下放時期,研究如何萌生蘇格蘭獨立意識和走 向獨立公投的過程。 三、. 以民族主義和經濟選擇角度探究蘇格蘭的國家認同和民. 族意識爭取獨立過程扮演之角色和影響,並且探討蘇格蘭面 臨民族主義認同及經濟因素於獨立運動之「雙重矛盾」選擇 困境。 四、. 分析蘇格蘭爭取獨立對聯合王國可能造成之衝擊和蘇格. 蘭獨立運動未來發展,並且探討 2016 年聯合王國通過脫離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以下簡稱歐盟)公投後,蘇格蘭再 次舉行獨立公投可能性。. 參、研究問題 由 2014 年蘇格蘭獨立公投贊成與反對主張可得知,蘇格蘭長期 以來與英格蘭於國家認同及民族認同上差異甚大,因此若從蘇格蘭社 會共識觀察及民族主義角度分析,公投結果應於許多人期待下成功脫 離聯合王國。然而 2014 年公投結果贊成與反對比率卻分別為 45%與 55%,蘇格蘭確定續留聯合王國,其中民族主義與經濟矛盾選擇因素 考量如何造成此結果值得深入研究。最後聯合王國於 2016 年通過脫 離歐盟公投,蘇格蘭內部開始對此結果討論相關因應措施,例如是否. 3.

(17) 可能提起第二次獨立公投,其後續發展亦值得關注。.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壹、 研究途徑 本文之研究途徑為歷史研究途徑(History Approach),以蘇格蘭及 英格蘭歷史背景探究蘇格蘭國家認同之形成與演變,並且檢視蘇格蘭 民族意識在與大不列顛王國之歷史淵源、兩者於 1707 年合併始末至 1979 年後民族自決思潮崛起,影響蘇格蘭找回民族認同與對國家認 同與「蘇格蘭性」 (Scottishness)民族主義之詮釋,作更深入之探討。 同時運用歸納法,將蘇格蘭民族主義在歷史不同關鍵時期興起與演變 為主軸,配合使用演繹法比較蘇格蘭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之關係。以 歸納法及演繹法就蘇格蘭民族主義在 2014 年蘇格蘭獨立公投影響國 家認同之研究。 歷史研究途徑(Historical Approach)在研究途徑上定義,亦有學 者稱「歷史社會學」 。就典範變遷而言,其主要以「鉅視結構比較分 析」為主流典範。在 1990 年後,變項模式的鉅視結構顯現歷史社會 學重新強調時序、事件、敘事與機遇的方法論趨勢轉變為「過程論」. 4.

(18) 的歷史研究取向1。此外在問題架構方面,注重事件生成所造成的後 果;方法論的取向上,主張結合敘事的方式,分析前後相連的事件序 列在歷史進程的開展以及如何導致特定的結果。過程論認為,社會結 構與行動是相互建構的,唯有從過程的觀點出發並分析事件的生成, 才能掌握行動和結構的相互建構。 本文在研究途徑上,除了透過蘇格蘭王國建國歷史至 13 世紀獨 立的前揭歷史階段,探討民族主義如何在其歷史重大事件中塑造,並 逐漸成為其國家認同不可區分一部分,從中了解「民族性」 (Nationalism)對於蘇格蘭人民如何形成在聯合王國的「自我定位」 ,亦 即蘇格蘭王國歷史的變遷是否影響到其本身對於英格蘭的「認同」, 甚至在 1707 年正式成為大不列顛王國成員後,民族意識究竟會增強 或是減少。 從蘇格蘭王國的歷史,觀察各個影響王國分合等關鍵歷史發生的 時間序列、前後相連的事件及歷史偶然發生的機遇中,如何啟發蘇格 蘭人民對於本身的認同。尤其在方法論上,運用歷史研究法中處理「時 間」注重的「過程論」,分析在蘇格蘭王國歷史中發生重要的先前事 件,如何影響後來事件的發生。不僅重視關鍵事件什麼時間點上發生, 和哪些因素結合,而且從過程性的觀點出發,分析先前的事件,如何. 1. 瞿海源等主編(2015),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質性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頁 174。 5.

(19) 影響後來事件的發生。因此本文在歷史研究途徑的分析架構下,歷史 的發展為塑造及影響蘇格蘭民族對於國家的認同的「因」 ,而日後的 獨立運動及獨立公投為蘇格蘭國家認同影響的「果」。因此本文希望 以蘇格蘭國家認同的形成及演變,探究蘇格蘭在獨立運動及獨立公投 的展現意義。 依據學者李普塞(S. M. Lipset)與羅克翰(S. G. Rokkan)的分 析,「當代」和「過去」難以分析,如果未先了解過去事件形成的歷 史條件,就無法解釋當前的行為,此外也注重時序和時間脈絡在解釋 上的重要性2。本文研究途徑則是探究發生於蘇格蘭歷史及時間順序, 例如從蘇格蘭的歷史長河中重要關鍵事件,如蘇格蘭王國建立過程、 與英格蘭獨立戰爭、脫離英格蘭人統治、於 1707 年與英格蘭王國合 併組成大不列顛聯合王國,歷經接近 300 年的合併,至當代 1979 年 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執政後對蘇格蘭產生的經濟衝擊及 1900 年後國家認同及民族意識的抬頭,產生對於自我民族性再次認 同的轉變,從一系列政治制度及憲政爭取之改革(1997 年憲政公投通 過)、1997 年後布萊爾( Tony Blair)工黨政府對於蘇格蘭自治權力下放 及國家民族黨在蘇格蘭議會中影響力漸增,民意匯聚成熟在蘇格蘭社 會中逐漸形塑「獨立於聯合王國」想法逐漸成熟,因此萌生 2014 年. 2. 同前註,頁 176。 6.

(20) 的蘇格蘭獨立公投。在這一連串的關件歷史事件中,嘗試解釋為何蘇 格蘭民族「自我認同」形成因素以及民族意識興起如何醞釀從聯合王 國獨立過程。 本文研究雖然無法從歷史事件中完整區分「當代」和「過去」 , 但是從分析各個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可以充分了解到蘇格蘭民族主 義的萌生及演變。而經過許多重大歷史關鍵轉折,探討蘇格蘭民族如 何從這些歷史事件中了解自身定位及與英格蘭民族差異。歷史研究途 徑不僅重視關鍵事件在什麼時間點發生,和哪些因素結合,亦從過程 論的觀點出發,分析先前的事件及如何影響後來事件的發生。因此透 過關注過程論的歷史分析,可將事件放置在解釋的核心地位。學者菲 利浦‧亞伯拉罕(Philip Abrams)指出: 「結構與行動的交互關係,是多 重且無止境的,因此必須先拆解,建構一些關鍵的時刻以及發生於其 中的事件,才有辦法處理結構化的過程3。」歷史研究途徑關注的問 題是事件生成的結果,援引敘事是因為事件的開展展現一種根基於時 間過程的因果邏輯,而敘事恰好具有一種以行動的時序關聯為基礎的 「內在邏輯」 ,可以用來幫助建構與解釋事件的開發。當將一個行動, 放置在敘事的時序中,和前面的行動相連結,就是在解釋它發生的原 因。. 3. 瞿海源等主編(2015),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質性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頁 179-181。 7.

(21) 本文之敘事分析關注蘇格蘭獨立運動及 2014 年獨立公投結果探 討開展源於蘇格蘭歷史與由歷史脈絡下形成民族主義之關係。透過蘇 格蘭民族主義強烈性與獨特性建構與解釋蘇格蘭爭取獨立原因。因此 本文援引敘事主要內容多為蘇格蘭歷史,透過分析歷史事件建構蘇格 蘭獨立運動源自歷史脈絡下生成民族主義,並且解釋蘇格蘭獨立運動 與民族主義與歷史因素之關聯。 關於鉅視結構比較分析的研究範例與方法而言,學者史卡契波 (Theda Skocpol)將當前的歷史研究區分為兩種主要的策略4。第一種是 將一般化的理論模型套用於歷史。這種做法符合實證主義主流觀點所 想像的社會學與歷史學的分工;歷史學是蒐集過去的「事實」 ,社會 學的任務則是發展普同化的前提、定理出發,演繹出理論命題,進而 將理論命題中抽象的概念操作化,形成經驗上可以驗證的假設,然後 由歷史案例作為資料檢定假設。第二種研究策略為「以概念來詮釋歷 史」,經常使用與常識契合的敘事手法講故事,來組織事件的發展過 程。對廣闊的歷史模式,發展有意義的詮釋或解釋。研究者在做意義 詮釋或因果解釋時,強調個案的完整性。個案要做為一個整體來掌握, 不能將歷史任意片段切割,剝除脈絡來做比較以驗證因果假設。. 4. Tilly(1984) puts forth a typology similar to Skocpol’s typology. In turn, Hall(1992) and McMichael (1990) develop more detailed classification schemes that essentially build on the insights of both Skocpol and Tilly. 詳見瞿海源、畢恆達等著(2015)。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質性研究法。台北: 東華書局。 8.

(22) 而本文使用之研究途徑則是兼採上述運用鉅視比較結構分析兩 種方法。首先就研究蘇格蘭民族主義興起至對「蘇格蘭獨立公投」之 影響,採取將民族主義模型套用於蘇格蘭歷史中,透過蒐集過去歷史 事實,並且從民族主義觀點出發,形成民族主義影響蘇格蘭獨立公投 生成之基本假設,並且由蘇格蘭獨立公投事件發生之始末資料,以經 驗資料作為檢定假設。 其次研究以「民族主義」和「國家認同」框架之概念,除了詮釋 蘇格蘭國家之歷史外,亦使用時間序列分析的方法敘述,以組織發生 於蘇格蘭歷史上重大事件的過程,並且分析各個重大歷史事件對於蘇 格蘭自由式民族意識型塑的意義。此外從宏觀的角度研究從蘇格蘭王 國歷史中民族英雄之英勇事蹟激發蘇格蘭的愛國主義情操型塑蘇格 蘭民族認同的演變過程。試圖從更高層次的民族主義框架下,將蘇格 蘭充滿英雄必爭之地的歷史,顯現其與英格蘭分合之糾葛,並且在蘇 格蘭建造民族國家過程中,從歷史架構分析其國家認同根深柢固形成 之原因。 Skocpol 大致以「普同性和特殊性」、 「演繹與歸納」以及「意義 詮釋和因果解釋」區分歷史研究的主要策略。鉅視因果分(macro-causal analysis)能夠避免走向過度追求普同化與特殊化的極端,而在兩者間 取得平衡,在兩者間取得平衡,提出既能適用於個案,又具有歷史敏 9.

(23) 感度的解釋。. 貳、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使用文獻分析法,本文欲透過觀察、蒐集和分析 相關文獻等質性研究方法,探討蘇格蘭國家認同之形成與演變,以及 後來如何影響蘇格蘭在 1979 年後獨立運動與 2014 年獨立公投。文獻 分析法是以「系統而客觀的界定、評鑑並綜合證明的方法,其主要目 的在於了解過去、洞察現在、預測將來5」 。本文透過文獻分析法探討 英格蘭與蘇格蘭歷史互動對蘇格蘭民族主義的形成與發展,並且研究 歷史文獻中影響蘇格蘭民族主義之重要因素。 在本文使用的文獻分析資料上,首先探討蘇格蘭自 1979 年以來 獨立運動相關資料主要來源以蘇格蘭當地官方文獻(如網站或文宣) 、 新聞媒體及研究期刊及相關論文等為主。其次在蘇格蘭獨立公投事件 中文獻主要來源為蘇格蘭官方及蘇格蘭國家民族黨(Scotland National Party, SNP)之文宣、學術期刊及論文等。最後本文使用之文 獻分析法首先對不同類型民族主義定義分析蘇格蘭在其建立王國歷 史及與英格蘭之淵源中在民族主義意識形態上有何不同轉變。進而探 討 2014 年蘇格蘭獨立公投事件受何種民族主義之影響。其次從國家. 5. 葉至誠、葉立程著(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商鼎文化,頁 138-156 10.

(24) 認同角度分析英格蘭與蘇格蘭歷史淵源資料、官方文獻及新聞報導資 料中尋找和蘇格蘭民族主義具有重大關聯之歷史事件,以了解這些歷 史事件背後如何形塑蘇格蘭人民之民族認同。另外分析蘇格蘭對於大 不列顛王國之國家定位,在這些關鍵之歷史事件中,造就何種重大改 變,並探討為何蘇格蘭加入聯合王國 300 多年後,要求權力自治和獨 立之聲浪始終未停歇過。最後分析蘇格蘭人民在現今民族意識影響下, 如何看待其與英格蘭之關係,未來雙方在國家認同議題層次上,如何 更進一步地互動。 本文引用的文獻資料共分為: 一、 一手資料(Primary data): 本文在分析的過程中無法有實際到蘇格蘭探訪及蒐集 資料之機會,因此在文獻資料之蒐集和引用方面,透過官 方資料如蘇格蘭政府網站頒布的政策、蘇格蘭議會通過之 法令或官方文宣等,作為研究蘇格蘭在爭取自治權及獨立 運動事件發展的重要基 二、 二手資料(Secondary data): 本文在研究蘇格蘭國家認同問題時,透過從蘇格蘭王 國歷史過程分析並歸納其國家認同之形成與演變,因此二 手資料為本文主要研究文獻來源。此外,研究蘇格蘭民族 11.

(25) 認同意識之轉變時,亦透過許多自 1979 至 2014 年國會選 舉和許多公投之資料、主要政黨政見及文宣等觀察蘇格蘭 人民對於國家認同及民族認同的態度是否產生轉變以及如 何解釋這樣的現象。. 第三節 研究架構. 本文研究之架構在第二章首先就蘇格蘭歷史,尤其為西元 834 年 後建立王國至 1314 年起蘇格蘭對英格蘭之獨立戰爭,由歷史看蘇格 蘭人如何為了捍衛自己家園,與英格蘭人對抗,為爭取自己國家創造 自由與和平的艱辛過程。而在這些過程中,造就許多家喻戶曉的英雄 人物例如華勒斯,亦逐漸由蘇格蘭抵抗外來民族入侵時建立國家認同 和自我民族認同,甚至強化對自我民族認知與肯定。此外,亦由蘇格 蘭建國歷史中敘述與英格蘭於歷史之相互關係。此外 1707 年蘇格蘭 與英格蘭簽訂「聯合法案」(Treaty of Union of 1707),更加確立蘇格 蘭與英格蘭間錯縱複雜的歷史關係。最後,由蘇格蘭與英格蘭之歷史, 了解蘇格蘭民族文化發展淵源,尋找「蘇格蘭性」之本質與意義。 第三章承接前一章的歷史脈絡主軸,探討蘇格蘭對聯合王國之國 家認同意識的發展。首先就蘇格蘭 1979 年由柴契爾夫人(Margaret 12.

(26) Thatcher)主政時期由於政經政策至 1997 年爭取設立蘇格蘭議會和 「權 力下放」之兩次憲政公投通過並設置蘇格蘭議會後,蘇格蘭人民態度 轉變所產生的 「蘇格蘭意識」 。同時探討這些過程產生國家認同對 2014 年獨立公投過程中的激發及自由式民族主義如何影響蘇格蘭在憲政 公投中的選擇。 第四章主要介紹 2014 年蘇格蘭獨立公投產生的國家認同對公投 結果的意義。首先探討 2014 年公投緣起,並且透過聯合王國及蘇格 蘭國內雙方立場不同政治參與者如卡麥隆政府(David Donald Cameron)、工黨(Labour Party)和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蘇格蘭 民族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等,討論對於蘇格蘭公投事件看法、政 策與主張等。其次探討 2014 年獨立公投後,2015 年議會選舉如何影 響蘇格蘭人對於公投態度之形塑以及其對於獨立公投事件成為蘇格 蘭面臨尋求獨立自主外的最大難題,並分析蘇格蘭爭取獨立面臨之矛 盾。最後就蘇格蘭國家認同,探討未來透過公投獨立之可能性。 第五章闡述本文研究發現,並且透過立歷史研究途徑及文獻分析, 總結民族主義對蘇格蘭人影響聯合王國自 1979 年發生國家認同及民 族認同之改變,並探討為何 2014 年蘇格蘭公投未通過原因。最後從 蘇格蘭獨立運動的過程中探討及蘇格蘭獨立運動之未來發展及對於 聯合王國產生之憲政衝擊。 13.

(27) 本文研究架構圖如下:. 蘇格蘭王國歷史簡介. 1979 年-2014 年政府執政、國會選 舉及獨立公投人民態度分析. 蘇格蘭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之轉變. 民族意識的矛盾. 2014 年蘇格蘭獨立公投 (民族意識面臨的選擇). 蘇格蘭未來透過公投獨立的可能性 (蘇格蘭議會影響力). 【圖 1-1】研究架構圖 14.

(28)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繪製. 第四節 資料與文獻回顧. 壹、 相關名詞解釋 一、 公民民族主義(Civic Nationalism): 傳統民族主義強調血緣和種族等由人民構成之「命運 共同體」 ,簡稱為「族群民族主義」(Ethno-nationalism)。然 而在 1848 年在全歐發起的布爾喬亞革命後, 「民族」之觀 念開始演變為平等的「公民的集結」(the body of citizens), 不再以出生地、血緣、語言等特徵象徵人民6。依據個體意 願的主觀認定,並不要求文化單一性而是領域與合法性, 亦即強調成員對該政治制度、法律與公民資格的認同7。學 者契什可夫(Valerii Tishkov)認為公民民族主義強調文化多 元主義和異中求同原則,也就是建立一個具有不同文化, 但政治統一的多民族政治群體8。 從自由主義傳統公民角色的存在與否,判斷「民族」 在歷史上的不同意義,可分為「命運共同體」或「公民的. 6. 趙剛《新的民族主義,還是舊的?》 ,台灣社會研究 21 期,1996.01,頁 7-8。 Lecours Andre, Ethnic and Civic Nationalism: Towards a New Dimension, Space & Policy, Vol.4, No.2 (2000), pp.154-155. 8 Tishkov, Valerii,”From Ethnic to Civic Nationalism,” Russian Studies in History, vol 38, no.1(1999), pp.18-24 7. 15.

(29) 集結」 ,即公民身分決定民族身分。民族並非想像亦非傳統, 而是根據公民每天的政治實踐形成的。然而這樣的概念在 歷史過程中亦可能被看作「功能性」 ,即實踐公民權益或階 級利益。若從這樣的觀點看在蘇格蘭風起雲湧的獨立運動, 亦可部分解釋為何蘇格蘭在爭取獨立自治的過程中,不斷 要求權力下放9。其中訴求雖然不全然為民族主義情感訴求, 卻可觀察到在蘇格蘭不論是主張脫離英國獨立的國家民族 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 SNP)或社會團體,仍然會對蘇格 蘭曾經擁有光榮歷史引以為傲,甚至以此區別和英格蘭之 不同。以民族主義為訴求重新凝聚蘇格蘭人的民族意識, 在多元族群與國家認同的選擇中,讓許多蘇格蘭人重新以 此基準點出發思考國家未來的前途,並以此訴諸民族主義 建構國家發展之藍圖。以公民民族主義觀點而言,在 2014 年出版之《蘇格蘭獨立指南》即提到贊成蘇格蘭發展獨立 國家理由為「民主蘇格蘭、繁榮國家與公平社會」中之訴 求。首先,蘇格蘭面臨「中央決策、地方承受」的根本性 問題,在目前英國國會體制下,來自蘇格蘭國會議員下議 院席次僅占 650 席中 9%,因此,並未完全具代表性,導致. 9. 沈智新,蘇格蘭獨立運動的特色:公民民族主義, http://whogovernstw.org/2014/09/19/chihhsinsheen3/,2014.9.19 16.

(30) 許多蘇格蘭民意常被忽略。其次,蘇格蘭享有許多經濟優 勢及長處,例如豐富的天然資源,強健的國際品牌等,然 而在過去三十年蘇格蘭的經濟成長預仍然低於英國整體水 平,並產生嚴重的貧富差距、當地經濟發展受阻等問題。 最後,蘇格蘭逐漸走向越不平等之社會,因此希望建構上 下一心、互相照顧之社會民族10。 由以上文獻資料可知,蘇格蘭現今無論在政治(國會代 表性)、經濟(貧富差距比例、資源利用)及社會公平性上皆 有許多對英國治理上的不滿,加上蘇格蘭歷史上幾百年來 之族群融合結果,讓許多居住在蘇格蘭地區人民逐漸視為 自己為一整體而非以血緣或種族區分之「共同體」 ,導致長 期要求英國地方自治權力下放甚至從英國獨立聲浪不斷, 而人民之訴諸情感意由傳統之以血緣、種族為主之「族裔 式民族主義」轉變為「公民式民族主義」 ,由透過關心蘇格 蘭之政經、社會及文化發展,試圖將被英國「邊緣化」危 機轉為要求獨立之轉機,其背後之族群意識及公民意式思 潮崛起現象,值得繼續觀察。. 10. 羅承宗,蘇格蘭獨立指南的淺析與省思,新世紀智庫論壇,第 64 期,2013.12.30, 頁 10-15。 17.

(31) 二、 民族主義(Nationalism): 民族主義的獨特性將民族性與其他種類的認同區分開 來,「民族」的涵意,在 16 世紀初的英格蘭是用來指英格 蘭的全體居民,並與「人民」一詞同義。因此,在特定的 現代意義上民族認同來自於「人民」中的成員資格, 「人民」 的根本特點在於被界定為一 「民族」 。其不是一種特殊主義, 而是一種政治意識形態。11 民族一詞意義後來產生變化,它後來意味 「主權人民」 , 最初只是在英格蘭取代「菁英」的含意,後來顯現其獨一 無二的特性。而民族主義的類型奠基於不同的價值觀,最 重要的區別在於民族主義和民主之間的關係,主權在民承 認各個階層在根本上的平等,其構成現代民族觀念的本質。 民族原則上是集體主義的,集體主義往往是擁有一個單獨 意志集合性個體,共同體的物化引起(或維護)少數有資格 解釋集體意志的成員與多數沒有這種資格的成員間根本上 的不平等,被選出的少數人發號施令,而多數人必須服從。 民族主義可分為個體主義(自由主義)與集體主義(權威主 11. 民族主義的這一政治性質並未使國家狀態必不可少,這一政治性質與對權威最終來源的界定 有關。在許多關於民族主義的學術著作中,民族與國家被認為是完全對應的。關於民族與國家的 不同對應,詳見 G.P. Nielsson (1985), States and Nation- Groups: A Global Taxonomy, in New Nationalism of the Developed West, ed. E.A Tiryakian and R. Rogowski Boston: Allen and Unwin, pp.27-56. 18.

(32) 義),另外,依據民族集合體的成員資格標準區分,可分為 「公民的」 ,即等同於公民資格,民族性至少原則上是開放 和自願的,或是「族裔的」 ,它被認為是與生俱來的,與個 體意志無關,而成為一種遺傳特徵。個體主義的民族主義 只能是公民的,但公民民族主義卻還可以是集體主義。儘 管有上述之區分,但最常見的仍為混合性的民族主義,這 些區分方式可用來做為本論文民族主義定義的分析工具。. 三、. 民族認同(National Identy): 根據 Anthony D. Smith 定義,民族認同指: 「 對構成民 族與眾不同遺產的價值觀、象徵物、記憶、神化和傳統模 式持續複製和重新解釋,以及對帶著那種模式和遺產及其 文化成分的個人身分的持續複製和重新解釋。」民族認同 和分析層次的集體和個體之間的關聯及認同和保持變化的 關聯須維持平衡。分析層次,當集體認同主要建立在文化 成份如種姓、族群、宗教教派和民族等的認同之上時,認 同感就最為強烈。文化共同體如記憶、價值觀、神話和傳 統等趨向於持久穩定和堅固12。由於總體的文化成份特別明. 12. 這是 Fishman(1980)對東歐族群與語言之間深刻的聯繫進行原創性分析所使用的方法,根據他 的觀點,現代主義的方法往往糢糊了兩者間的關係。對此的評論,參見 A.D. Smith1998). Nations 19.

(33) 顯和持久,因此需要與個體的認同成份區分開加以研究。 因此,變化建構進了民族認同的定義之中,只要認同意味 著某種穩定和在一個時期中保持原樣,變化就只能在清楚 的界線內發生。即使變化是突然和分裂性的,但只要沒有 完全毀滅民族,這種變化就會被群體成員在文化上吸收新 的成份,以確保民族認同能夠傳承。. 四、 族群政治(Ethic Group Politics): 「族群」(ethic groups)的原始概念本來是人類學及社會學 用來區別不同團體的單位。社會學者對族群的明確定義為: 「族群是指擁有一群因為擁有共同的來源,或是共同的祖 先、共同的文化或語言,而自認為,或者被其他的人認為 構成獨特社群的一群人。」包含客觀和主觀標準,首先是 這群人被認為擁有共同的文化或是共同祖先來源,即強調 客觀因素如血緣、生活背景或文化等。或是主觀因素如族 群本身「自認為」構成一獨特的社群,也得到其他人的認 可,其中牽涉到「族群意識」 。這個意識可以基於共同的祖 先(血緣)或共同文化而凝聚,也可是由互動社會關係中而. and Nationalism in a Global Era, Cambridge: Polity Press, pp159-161. 20.

(34) 來的主觀「想像」(imagination)。而利用族群內涵分析政治 之社會或集體行動,透過共同的記憶而形塑的族群認同 (ethnic identity)即為族群政治的基本特質(詳見表 1-1)。 而族群政治中形成的集體或民族認同則容易成為影響國家 團結或分裂的重要因素。 對現代主義者和建構主義者而言,族群民族主義完全 應該被理解為菁英創造的自然化形式。它是一種「族群虛 構性」的政治樣式。實際上,從歷史上來看,所有的民族 以及他們的民族主義在根本上都是「族群的」 ,並且儘管有 時候民族可能超越原有的族群,在ㄧ個更為廣闊的政治共 同體與其他族群合併,但是它依然對其獨特的祖先和歷史 的信念中獲得動員力。這是承認族群、語言和宗教是建構 民族可能超越原有的族群。 表 1-1 族群與民族的特徵 族群. 民族. 適當的名稱. 適當的名稱. 共同的神話和祖先. 共同的神話. 共享的記憶. 共享的歷史. 不同的文化. 共同的公共文化 21.

(35) 與祖地(homeland)相連繫. 占有祖地(homeland). 某些(菁英的)團結. 共同的權利與義務 單一的經濟. 資料來源:Nations and Nationalism in a Global Era, Cambridge: Polity Press, p13.. 五、 民族與國家(nationality& nation): Walker Connor 認為民族和民族主義的概念必須與國家 和愛國主義的概念截然分開。然而這反映了 18 和 19 世紀 產生的對不列顛的愛國主義是英格蘭族群民族主義的「自 然」延伸;以及反映了英格蘭人,不是相當的蘇格蘭人(北 部不列顛人),如何將不列顛民族視為由居住在聯合王國的 不同民族所組合而成的-儘管持續存在著對英格蘭主導地 位的反抗。. 六、 獨立公投(independence referendum): 公民投票為直接民主的表現,為民眾可對政策選項表 示意見的一個機制,亦即民眾對政策直接表示意見,甚至 加以決策13。目前全世界之公民投票大部分為補充代議政治. 13.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公民投票 Q&A,http://www.npf.org.tw/13/8248,最後瀏 22.

(36) 不足之民意表達工具,瑞士為公民投票較健全之國家。而 獨立公投為公民投票種類之一,指透過全民投票方式之全 民意志決定是否從一個國家中脫離而獨立,公投結果通常 具有法律強制性。世界上曾經舉辦過獨立公投較著名的國 家包括加拿大的魁北克自治區獨立公投14、東帝汶自決公投 15. 及蘇格蘭獨立公投16等。舉辦獨立公投之原因包含國家內. 不同之族群組成或是民族意識高漲,在國家認同上出現歧 異等,因而要求成為主權獨立國家,通常可能衝擊國家憲 政體制及民主機制,因此許多國家面臨獨立公投之重要議 題時無不抱持嚴肅且尊重之態度看待,以避免對多元文化 民族造成衝突和威脅。 本文由於採文獻分析法,因此在文獻的蒐集、引用及 分析歸納即為重要之研究過程。因此特別列出研究中的重 要文獻作為本文研究依據。 (詳參閱表 1-2) 表 1-2 重要文獻說明 作者. 年代(西元). 內容摘要及. 特色及啟發. 黃琛瑜. 2014. 首先透過蘇格蘭的. 對於 2014 年於蘇格蘭. 覽日期:2016.6.18 14 胡川安,《魁北克的下一步-從 2012 年大選結果觀察其未來獨立公投的因素》 ,〈台灣國際研究 季刊〉,第 9 卷第 3 期,2013 年 6 月 15 陳翁平,《東帝汶 1999 年自決公投之研究》 ,〈大漢學報〉第 22 期,2007.12 16 〈蘇格蘭公投將深刻影響英國政治〉 ,BBC 中文網,http://www.bbc.com/,2014.9.20 23.

(37) 歷史沿革分析公投. 舉行的獨立公投之政策. 得以進行的關鍵因. 及背後原因作深入淺出. 素。此外對於蘇格蘭 的介紹。此外,亦探討 獨立公投之主要政. 獨立公投背後之民族主. 策及可能引發之爭. 義與國家認同觀點。從. 議,探討贊成及反對 蘇格蘭與英國分合之歷 獨立兩方的主張。最 史角度介紹蘇格蘭獨立 後以「蘇格蘭性」及 公投之背後複雜因素。 「英國性」的角度探 討背後之民族主義 與國家認同觀點。 Benedict Anderson(班尼迪 克‧愛德森)著、 吳睿人譯. 2010. 嘗試對「民族主義」 對民族主義之定義和概 之定義作詮釋。其思 念發展有更全面之認 考在歷史上民族主. 識,從自 18 世紀以來,. 義出現淵源,探討其 對於歐洲政治及文化交 意義在歷史上產生. 流中,民族主義概念產. 之變化。從文化內涵 生變化之過程。有助於 的改變與印刷資本. 將民族主義概念套用於. 主義的興起探討民. 蘇格蘭民族性之檢視及. 24.

(38) 族主義的源起,並辨 探討蘇格蘭民族性之變 析民族主義在誕. 化,並且了解國家認同. 生,被歐洲的群眾運 對於民族主義之影響。 動挪用,被帝國政權 吸納,再到亞非洲以 民族主義為號召的 反帝國主義抗爭的 數百年過程。 Magnus. 2003. Magnusson. 此書詳述蘇格蘭自. 從歷史觀點探究蘇格蘭. 西元 700 年起至近代 民族主義之起源,從族 1746 年之歷史作完. 群及血緣關係,並且從. 整且詳盡介紹,包含 近代 1707 年,比較「族 建國歷史、最早蘇格 裔民族主義」於併入前 蘭議會設立、與英格 和併入後大不列顛王國 蘭間複雜的歷史糾. 之變化與發展,進而以. 葛及併入大不列顛. 此探究民族主義意識形. 王國後歷史等。. 態對於近代萌生蘇格蘭 獨立運動原因。.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25.

(39) 貳、蘇格蘭與英格蘭的歷史糾葛 蘇格蘭王國的歷史,最早追溯至西元九世紀,當時為了抵抗維京 人的入侵和基於安全考量,國王肯尼思一世(Kenneth I. MacAplin)聯 合周邊地區,共同協商建立了蘇格蘭王國。1707 年蘇格蘭王國與英 格蘭王國組成大不列顛聯合王國以前,蘇格蘭與英格蘭之間的戰爭與 衝突,交織出兩國間的歷史糾葛,尤其 1314 年對抗英格蘭的著名戰 役 Bannockburn 中擊敗英格蘭,催化蘇格蘭的民族運動及意識的發展。 1706 年兩國開始就蘇格蘭與英格蘭結盟一事,進行協商。安妮女王 並任命英格蘭和蘇格蘭各 61 位的協商委員,雙方共同協商《1707 年 合併法案17》(Acts of Union 1707)。 英格蘭的政治動機,加上蘇格蘭的經濟動機,促使兩方走上合併 之路。政治上,合併可以牽制並防止詹姆斯黨人(Jacobitism)的反 抗,對英格蘭的王權鞏固有利;經濟上,合併可使蘇格蘭分享英格蘭 的廣大海外殖民市場,對蘇格蘭的經濟大為有利。 1707 年蘇格蘭王國與英格蘭王國簽訂聯合法案(Treaty of Union),合併組成大不列顛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聯合法案通過後,蘇格蘭議會併入英格蘭的議會,但蘇格蘭仍保有舊 有的宗教、教育、司法三大社會體系。 17. 楊棍(2008),繁榮的契機—經濟視角下的 1707 年蘇格蘭英格蘭合併,歷史月刊第 250 期, 頁 4-10。 26.

(40) 1999 年,也就是雙方合併 292 年之後,蘇格蘭再度恢復議會, 但是聯合王國政府保留外交政策、國防、移民、貿易和工業的控制權 18. 。 大不列顛聯合王國成立後,蘇格蘭與英格蘭仍時有衝突。聯合法. 案簽訂翌年,蘇格蘭斯圖亞特王室擁護者希望廢除聯合法案,並進行 數次對英格蘭的反抗戰爭。1746 年,蘇格蘭斯圖亞特王室擁護者為 了抵抗英格蘭,再次與英格蘭決戰。蘇格蘭軍隊於戰役中遭到擊潰, 但這場古洛登戰役(Battle of Gulloden)不僅成為蘇格蘭與英格蘭的重 要民族戰役,亦為蘇格蘭與英格蘭於聯合王國本土的最後一場激戰。. 參、 蘇格蘭的民族性 談起蘇格蘭,容易令人聯想到電影「英雄本色」(Brave Heart)中 男主角華勒斯(William Wallace)帶領人民對抗英格蘭軍隊的情景。自 1707 年蘇格蘭與英國合併之前,蘇格蘭原本為一獨立王國,蘇格蘭 的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已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並受到其與英格蘭對抗 戰戰爭的衝突歷史不斷被強化。在蘇格蘭獨立白皮書中,蘇格蘭首相 形容: 「蘇格蘭是古老的國家,我們擁有心靈手巧、創意十足的人民、 令人屏息的美景以及足智多謀的學者,並以此享譽名聲19。」 18 19. 「蘇格蘭獨立公投 9 問」 ,http://newtalk.tw/,2014.9.18 詳參閱蘇格蘭政府官方網站,http://www.gov.scot/,最後瀏覽日期:2016.2.23 27.

(41) 由於地理的分歧及歷史的發展,包含高地區與低地區的蘇格蘭人 民。高地區的居民以凱爾特(Celtus)血統的蘇格蘭人為主,同時使用 蓋爾語(Scottish Gaelic)。低地區的住民主要為盎格魯薩克遜 (Anglo-Saxon)後代的蘇格蘭人,當地使用蘇格蘭語為方言,與英格蘭 文化較為接近20。根據學者基庭(Michael Keating)分析: 「十九世紀起, 隨著蘇格蘭人口的南遷,以及蘇格蘭意象(包括方格紋、蘇格蘭裙與 風笛)擴散至蘇格蘭全境,高地與低地已出現一種共同的蘇格蘭認同。」 蘇格蘭強烈的國家及民族意識源自蘇格蘭悠久的歷史、民族認同、文 化傳統,並塑造出其特殊的「蘇格蘭性」。 以文化民族主義之觀點而言,蘇格蘭的文化認同亦受到 18 世紀 啟蒙運動的影響,對歐洲文化抱持開放的態度。21然而 1707 年英格蘭 與蘇格蘭合併後,中產階級漸趨「英國化」 ,引發許多本土蘇格蘭人 的憂慮,因而在 1920 年代時期引發蘇格蘭本土對於左傾思想的文化 民族復興運動。隨後於 1970 年代與政治民族主義相結合,蘇格蘭人 民對於本土的民族認同亦趨穩固,意圖於英國化的框架中找尋自我。. 肆、蘇格蘭政治民族主義的興起 蘇格蘭政治民族主義的興起源自於 20 世紀初,即有英國國會議員. 20 21. Michael Keating.,op.cit.,189 Ibid. 28.

(42) 提議自治權力下放,引發於蘇格蘭設治國會的議題。1918 年英國大 選,工黨在蘇格蘭提出蘇格蘭人民自決及將蘇格蘭土地還給蘇格蘭人 民等政見,為蘇格蘭自治之濫觴22。隨後蘇格蘭民族黨於 1934 年成立, 致力於蘇格蘭權力下放及政治民族主義運動。該黨主張非暴力的體制 內改革,其訴求的最終目標為爭取蘇格蘭獨立,建立主權國家。 1980 年代蘇格蘭的政黨意識形態支持度有了重大改變。柴契爾 政府在政治上主張保守主義,實行加強中央集權與堅定議會主權統一, 將蘇格蘭自治視為違背議國會不成文憲法精神,因而反對自治權力下 放政策23。然而,卻使蘇格蘭社會產生態度轉變,由於保守黨 18 年執 政下經濟的剝奪感及政治失衡使得「蘇格蘭意識24」漸趨成熟,並且 開始注意對蘇格蘭本土經濟發展之關心或原本屬於政治上的權益。由 以上觀之,經濟的失衡、政治的剝奪與文化的獨特性,加上長期以來 對於保守主義色彩濃厚的柴契爾政府大為不滿,加速蘇格蘭意識復甦 及要求地方權力下放,甚至逐漸演變為「蘇格蘭意識」,要求獨立之 聲浪亦逐漸高漲25。. 22. 雖然工黨以自治權力下放為其主要訴求,但在 1960-1970 年代末期,其政治意識形態較偏向「中 央聯合型政黨」 (Centralist Party),後來才轉為尋求民族主義者的支持,詳見 Anthony, Alcock (2000), A History of the Protection of Regional Cultural Minorities in Europe,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p.164. 23 Margaret Thatcher (1993), The Downing Street Years,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623. 24 Arthur Aughey (2000), Nationalism, Devolution and the Challenge to the United Kingdom State, London: Macmillam Press Ltd, p164. 25 Alistair Moffat (1999), The midwife of Revolution, New Statesman, v128, no.4458,p35. 29.

(43) 伍、1997 年蘇格蘭憲政公投-爭取蘇格蘭自治權 1970 年代末期,蘇格蘭在要求地方自治及權力下放的呼聲下, 工黨政府提出設立「蘇格蘭議會」法案(Scottish Assembly),舉行題目 為「是否設置蘇格蘭議會」之公投,但因為未達 40%合格選民而未獲 通過26。1997 年工黨政府再次舉辦蘇格蘭全民公投,在蘇格蘭人民日 益確定自己的認同及政治認同意識成熟的背景下,公投決定是否在蘇 格蘭設置議會。而此次公投結果以 74%贊成高票通過設置蘇格蘭議會, 並且有 63%民眾支持擁有徵稅權。1997 年公投後, 英國國會於次年 (1998 年)通過蘇格蘭法(The Scotland Act)。1999 年 5 月 6 日蘇格蘭議 會(Scottish Parliament)舉行首次選舉。依據 1998 年蘇格蘭法,英國政 府於保留事務(reserved matters)的政策領域上(包含憲法及一般保留 事務、經濟與財政、內政、貿易與產業、能源、交通等)保留政策決 定權;保留事務規定之外的政策領域,蘇格蘭議會想有英國中央政府 下放的權力(例如地方政府、社會工作、部分的交通政策、法律與內 政事務、警察與消防服務等)享有立法權。此外在制度建立上,亦有 許多不同之處。 首先在國會選舉制度上,不同於英格蘭之最高票當選制 (First-past-the-post-system),蘇格蘭採行混合選制(mixed election. 26. Jonathan Bradbury and John Mawson (1997), British Regionalism and Devolution, London: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p.183. 30.

(44) system),總席次為 129 席,73 名採直接選舉,其餘 56 席則以政黨得 票率依比例分配席次,任期 4 年。 其次為行政部門成立新的蘇格蘭政府(Scottish Executive),取代原 有蘇格蘭事務部(Scottish Office),由第一部長(First Minster)領導內閣 並對國會負責,地位相當於英國之首相。財政方面英國每年仍補助蘇 格蘭國會及政府,國會有權增減基本稅率上下百分之三,以因應本身 需求。 此次公投的影響為回應蘇格蘭人民長期以來要求「自治」的呼聲, 誠如蘇格蘭國會白皮書第三章所言:「藉由承認蘇格蘭、威爾斯的要 求及各地區強烈的自我認同,反而能夠強化國家的統合27。」在布萊 爾(Tony Blair)領導的工黨政府,希望透過尊重不同地區文化及政治認 知的差異性,在相當程度上給予蘇格蘭自治權,以此加深英國內部之 凝聚力,相信蘇格蘭的自治可將其與英國的關係更為緊密28。. 陸、2014 年蘇格蘭獨立公投 2012 年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D. Cameron)在愛丁堡與蘇格蘭 首席大臣薩孟德(Alex Salmond)簽署愛丁堡協議(Edinburgh Agreement),決議由蘇格蘭人就「蘇格蘭應否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27. Montesrrat Guibernau (1996), Nationalism: The National- State and Nationalis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p.222. 28 Ibid, p.226. 31.

(45) 舉行公投。卡麥隆政府並同意 16 歲和 17 歲青年的投票權。這項公投 預計於 2014 年舉行,決定蘇格蘭是否會續留英國,或脫離聯合王國 成為主權國家29。 為了消除地方分權政府對保守黨的疑慮,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上任後,旋即對蘇格蘭議會與威爾斯議會表達善意,希望 能和地方政府維持相互尊重的關係。對蘇格蘭工黨政府表示尊重蘇格 蘭人民意願,2012 年的民調顯示,在擁有 500 萬人口的蘇格蘭,只 有 34%的人支持獨立。與此同時,有 55%的蘇格蘭人擔心,脫離英 國的蘇格蘭將會陷於經濟困境。 爭取蘇格蘭獨立自近代以來一直為蘇格蘭人民心中欲達成的期 望,自 1934 年蘇格蘭國家成立即代表蘇格蘭當地開始出現希望獨立 於聯合王國的聲浪。2011 年,由於蘇格蘭國家黨贏得選舉,有機會 得以透過組成少數政府表達其爭取自治權力下放及獨立訴求。蘇格蘭 與倫敦當局於 2012 年簽署蘇格蘭公投協議並確立於 2014 年舉行獨立 公投,由蘇格蘭人民決定是否續留在聯合王國。 (詳參考圖 1-2). 29. BBC 中文網,蘇格蘭獲准舉行全民公投,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uk/2012/10/121016_scotland_referendum.shtml,2012.10.16 32.

(46) 【圖 1-2】2014 年蘇格蘭獨立公投事件演進圖 資料來源:蘇格蘭獨立公投 決戰 9/18,中央社新聞,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09095003-1.aspx,2014.9.9. 33.

(47) 贊成蘇格蘭獨立陣營以大臣薩孟德(Alex Salmond)發表獨立公 投白皮書《蘇格蘭的未來:蘇格蘭獨立指南30》(Scotland’s Future)為 蘇格蘭獨立公投辯論的主要依據,建構假若蘇格蘭成為一獨立國家的 藍圖。包含蘇格蘭將持續以英鎊做為貨幣且繼續留在歐盟、仍尊英國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君主、稅制改革、社會福利制度建構等。許多支 持蘇格蘭獨立者認為蘇格蘭的經濟優勢足以支持其成為一個獨立國 家,例如獨立後的蘇格蘭可擁有獨立稅制和軍隊,位於外海的北海石 油可提供其可觀的能源收入,此外以現有漁業作業線作為國界,蘇格 蘭將獲得 95%油田和 60%石油氣田。歷經 300 年的合併,蘇格蘭人 抱怨英國經濟每下愈況,只會拖累蘇格蘭,加上英國的經濟政策重南 輕北,讓蘇格蘭經濟無法獲得提振31。 許多支持獨立派主打民族自決的立場,希望蘇格蘭獨立,擺脫英國長 期以來財政負擔桎梏,尋求經濟自由32。希望能享有統治自己土地的 權力並能掌握自己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福利政策。 蘇格蘭人民與聯合王國政府在許多議題上持不同立場,擁有強烈 的民族認同感。在 1707 年與英格蘭王國合併前,蘇格蘭為擁有獨立 司法及行政的主權國家。1603 年,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30. 蘇格蘭的未來:蘇格蘭獨立指南(Scotland’s Future),蘇格蘭政府出版,2013.11 參閱 Yes Scotland 網站,http://www.yesscotland.net/thankyou.html 32 林孟潔,〈蘇格蘭獨立公投的角力〉 ,天下獨立評論,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187/article/826, 2013.12.12 31. 34.

(48) I)將王位傳給年幼的詹姆斯(James I and JamesVI33),而詹姆斯的母親 瑪麗(Mary Stuart34)是名義上的蘇格蘭女王,於是詹姆斯就同時成為蘇 格蘭和英格蘭兩個國家共同的國王,直到 1707 年蘇格蘭王國與英格 蘭王國簽訂聯合法案(Treaty of Union),兩個王國正式合併為「大不列 顛王國」,蘇格蘭至此才被合併進英格蘭。即使在因聯姻而被納入聯 合王國體系後,仍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與民族法,一直以來,在聯合 王國內部立法與行政管理上,仍然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空間,也因如 此,蘇格蘭至今的司法體系(較接近大陸法)、教育系統、宗教信仰等 皆與英格蘭不同。許多蘇格蘭人並不認為自己是英國人(English)。對 他們而言,那指涉英格蘭人,蘇格蘭人有著更強的地域性歸屬感及自 我認同,而蘇格蘭獨立為民族自我認同的最佳實現。 而反對蘇格蘭獨立團體「續留英國」(Better Together)針對蘇格蘭 政府提出獨立後國家願景主張,認為蘇格蘭續留在聯合王國對雙方較 有利,主要理由為: 首先,倘若蘇格蘭留在聯合王國,雙方能夠分享並共創聯合王國 的優勢,包括國地位與國際資源,共同分享互利和雙贏。其認為蘇格 33. 英格蘭及愛爾蘭國王,稱詹姆士一世(James I) ,1603.3.24-1625.3.27 在位,同時也是蘇格蘭國. 王,稱詹姆士六世(James VI) ,1567.7.24-1625.3.27 在位。 34. 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Mary Stuart 瑪麗·斯圖亞特或 Mary, Queen of Scots,1542 年 12 月 8 日- 1587 年 2 月 8 日)是蘇格蘭的統治者(在位時間 1542 年 12 月 14 日─1567 年 7 月 14 日)以及 法國王后(1559 年 7 月 10 日至 1560 年 12 月 5 日) 。她的一生充滿悲劇色彩,也因此成為蘇格 蘭君主中最有名的一位。 35.

(49) 蘭獨立公投的時間過於倉促,未能詳細構思許多獨立建國之議題,蘇 格蘭與英國將充滿許多變數及不確定性。 其次,聯合王國自 1707 年成立以來,共同創造許多歷史並且分 享這個國家的榮耀。主張「續留英國」團體表示: 「不論戰爭或承平 時期,我們一起締造許多成果。」試圖將聯合王國的歷史與愛國主義 轉化為說服蘇格蘭民眾,使蘇格蘭留在聯合王國。蘇格蘭政府所提出 的藍圖如此美好順遂,縱使蘇格蘭人擁有自己引以為傲的歷史與文化, 但至少在現實層面,仍然傾向維持現狀以確保既有的穩定現狀能夠繼 續維持下去。 最後,英國三大政黨保守黨、自民黨、工黨均罕見站在同一陣線 上反對蘇格蘭的獨立。他們認為這份白皮書對於蘇格蘭獨立後的未來 過於理想,蘇格蘭獨立後經濟狀況不可能如同白皮書預期的樂觀,若 獨立,蘇格蘭便不能在軍事上和英格蘭站在同一陣線,聯合國的國際 影響力也會受到影響。許多英格蘭與蘇格蘭在經濟利益和社會各層面 上的衝突將會加劇,例如:全國既存債務、蘇格蘭人口老化問題、北 海石油收益日漸下降、雙方邊界區分等問題都將變得更難分難解35。 公投結果於 2014 年聯合王國時間 9 月 19 日清晨出爐,反對獨立 方以 55%的比例擊敗 45%支持獨立方,與選前最後的民調結果預測 35. 林孟潔,蘇格蘭獨立公投的角力,天下獨立評論,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187/article/826,2013.12.12 36.

(50) 的接近36。蘇格蘭最終仍選擇留在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大部分蘇格蘭 民眾仍然憂慮獨立後的經濟狀況及許多獨立後國家重大政策會因此 遭到變動,例如是否留在歐盟及和英國日後的關係將如何發展問題。 此外,卡麥隆政府亦承諾給予蘇格蘭更多的自治權37,可能實施更大 程度的權力下放。儘管如此,蘇格蘭獨立公投顯現其背後的民族主義 和國家認同問題,特別夾雜蘇格蘭與大不列顛王國的歷史和文化複雜 性,公投後的下一步發展仍值得觀察。. 36. 沈智新,蘇格蘭獨立運動的特色:公民民族主義, http://whogovernstw.org/2014/09/19/chihhsinsheen3/,2014.9.19 37 蘇格蘭獨立公投結果出爐:留英派獲勝,BBC 新聞網,http://www.bbc.com/,2014.9.19 37.

(51) 38.

(52) 第二章 蘇格蘭與英格蘭歷史淵源及蘇格蘭認同 蘇格蘭獨立公投亦包含複雜的民族情感與國家認同因素,這可 追溯至蘇格蘭王國之歷史,其中包含蘇格蘭王國八百多年歷史演進以 及與英格蘭之間錯綜複雜戰爭與結盟關係。 本章首先透過蘇格蘭與英格蘭之歷史淵源,從其歷史脈絡找尋兩 者分合糾葛關係,接著由蘇格蘭王國建國歷史與和面對英格蘭統治權 界入引發的獨立戰爭,探尋激發並強化蘇格蘭民族意識根源。最後從 蘇格蘭與英格蘭正式合併歷史中,探索國家認同意識在蘇格蘭歷史中 如何形塑及由民族主義理論對於國家認同詮釋,進一步探討民族主義 意識形態下,對蘇格蘭國家認同影響。. 第一節. 蘇格蘭王國歷史演進及與英格蘭互動背景. 蘇格蘭在地形上顯著特色為崎嶇山丘及湖泊,以地理位置區分 為西北方的高地(Highlands)和東南方的低地(Lowlands)。高地包括山 脈、高原及蘇格蘭大峽谷;低地區多為地勢較平坦的河谷平原,位置 則與較偏南邊與英格蘭北邊相接,為人口較稠密的精華地區。高地區 的居民以凱爾特血統的蘇格蘭人為主,大多使用蓋爾語;低地區的住 民大多為英格蘭民族後裔,當地方言大多為蘇格蘭語(Scottish) ,文 39.

(53) 化與英格蘭文化相近。學者基庭(Michael Keating)分析: 「十九世紀起, 隨著蘇格蘭人口的南遷以及蘇格蘭文化意象(包括方格紋、蘇格蘭裙 與風笛)擴散至蘇格蘭全境,高地與低地已出現一種共同的蘇格蘭認 同38」。 蘇格蘭歷史上為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王國下屬的王國之一,地處 於不列顛群島北部,其祖先可追溯至西元一世紀羅馬帝國時期,當時 蘇格蘭還未出現統一的王國,而是有許多部族居住於此。 在歷史上,蘇格蘭人(the Scots)與英格蘭人(the Britons)屬於不同 部族,蘇格蘭人為凱爾特族(the Celtic)的後裔,而英格蘭人祖先為低 地人(the Britons),即今日英格蘭人39的祖先。此可追溯至羅馬帝國時 期,當時由歐洲大陸遷徙而來的皮克特人(the Picts)居住於羅馬帝 國不列顛行省以北的加勒多尼亞(Caledonia)。西元五世紀時,來自 愛爾蘭的蓋爾人(the Gales)於蘇格蘭西北部戴爾瑞達(Dalriada), 其源自於羅馬人為區分居住於蘇格蘭本土的與外來移民,稱最初來自 愛爾蘭(Ireland)遷徙自蘇格蘭高山地區的人為蘇格蘭人(the Scots)。 大約於西元 500 年,來自愛爾蘭傳統派的蓋爾人提議大規模移民至蘇 格蘭,在他們的德高望重的首領 Fergus Mór mac Eirc(蓋爾語)帶領 38. 節錄自黃琛瑜,蘇格蘭獨立公投:政策發展與挑戰,台北:五南,2014.09,頁 80。 英格蘭人的祖先最早可追溯至盎格魯薩克遜人,其為現居於德國、荷蘭北部與丹麥的日耳曼 人後裔,於西元 450 年羅馬帝國衰敗後入侵英國,並征服英格蘭,但卻無法深入凱爾特民族居住 的地帶。詳見「研究:五世紀盎格魯人以種族隔離維持優勢」一文。 http://www.epochtimes.com/b5/6/7/19/n1390971.htm。2006.7.19 39. 40.

(54) 下,從愛爾蘭東北安特里姆(Antrim)地區跨越北方海峽至蘇格蘭西 方的阿蓋爾(Argyll)40,這些移民稱為戴爾瑞達(蓋爾語:Dál Riata), 於現今的阿蓋爾建立新王國,為蘇格蘭高地(high lands)民族的祖先。 這些新移民和鄰近的居住者們一同開拓這個地區,在六世紀末時,他 們也開始派兵侵略鄰近較具規模的小部落。 另一方面,低地(Briton)民族來自於英格蘭移民,不同於高地民 族,屬於另外的族系,其為英格蘭民族的祖先,居住於今日的敦夫里 (Dumfries)及蓋洛威(Galloway)地區,越過羅馬人建造的哈德良高牆 (The Hadrian Wall)及斯洛威(Sloway)南部(即今日 Lake District)並建 立小王國坎布里亞(Cumbria)。 當時的蘇格蘭南方為羅馬帝國控制嚴密的一部分,但蘇格蘭北部 則常對抗羅馬人統治。蘇格蘭北部並非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分為許多 部族,其中以蘇格蘭人(the Scots)和皮克特人(the Picts)為主。西元五 世紀時,來自愛爾蘭的蓋爾人(the Gales)於蘇格蘭西北方定居下來, 並稱為蘇格蘭人41(the Scots)。而皮特克人42(Picts)主要由歐洲大陸遷徙. 40. 詳見 Magnus Magnusson, Scotland: The History of a nation, pp.32-33,關於 the Scots 的介紹。 西元五世紀由愛爾蘭(Ireland)遷徙到蘇格蘭北部民族統稱為「the Scots」 ,西元七世紀,在 國王 Fergus Mor mac Eirc 帶領下跨越北方海峽至東北部建立新王國 Dalriada,主要語言為蓋爾語 (Gaelic)。在西元 574-603 年間曾爭奪因土地及海洋資源與皮特克人(the Picts)爆發大規模衝 突。詳見 Magnus Magnusson, Scotland: The History of a nation, pp.32-33. 42 西元四世紀時,居住於蘇格蘭北方的部族統稱為皮克特人(the Picts),最早出現於西元 297 年。以驍勇善戰聞名,在羅馬帝國時期常反抗其統治,並喜歡刺青並將其視為裝飾。皮特克王國 出現於西元五世紀,由許多聯邦組成,每個聯邦都有自己的首領。詳情請參閱 http://orkneyjar.com/history/picts/網站。最後瀏覽日期:2016.2.25. 41. 41.

(55) 而來,居住於羅馬帝國不列顛行省以北的加勒多尼亞(Caledonia)。皮 特克人與蓋爾人皆屬於凱爾特(Celtic)族分支。儘管在當時皮克特人和 蓋爾人處於敵對關係,仍然會合作抵禦曾統治他們的羅馬人(the Romans)和英格蘭移民(the Britons)。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蘇格蘭地 區時常受到維京人( the Wikings)的侵襲,由於當時的維京人經常入侵 英格蘭移民部族的居住地戴爾瑞達及皮克特人部族的富饒地區,常受 到維京人侵略的長期壓力。於是在西元九世紀時,為了抵抗當時侵略 維京人,兩方達成共識並且放下對彼此之成見,在蘇格蘭人(the Scots) 國王肯尼思(Kenneth mac Alpin)促成及建議下,於西元九世紀中建立 第一個蘇格蘭統一王國-阿爾巴43(Alba),肯尼斯一世(Kenneth I)自 此成為治理阿爾巴王國的國王(Scottish Kings)。自此之後,蘇格蘭 許多部族才透過文化、語言及生活上的融合逐漸成為蘇格蘭民族。 蘇格蘭王國於 1018 年擴展,國王馬孔二世(Malcolm II)於 1018 年由諾桑布里亞人(the Northumbrians)佔領了福斯河(Forth River) 及推德河(Tweed River)間的羅先(Lothian)地區。由於蘇格蘭王國地理 位置離威爾斯(Wales)比較遠,但又比愛爾蘭(Ireland)更團結統一, 故可以對於諾曼第(Normandie)及英格蘭安如王朝(House of Anjou) 在統治權上保持獨立44。1157 年,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45(Henry II. 43 44. Magnus Magnusson, Scotland: The History of a nation, pp.40-41. 又稱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 , (法語:comte d'Anjou),王室家族源於一法國貴 42.

(56) Curmantle,1133-1189 年,簡稱 Henry II)派軍入侵蘇格蘭,佔領諾桑 布里亞(Northumbrian)地區,蘇格蘭國王威廉一世(William the Lion) 不放棄奪回失地屢次向英格蘭宣戰。1174 年,亨利二世再次發動戰 役,但由於蘇格蘭國王威廉一世的奮力抵抗並佔領英格蘭部分地區, 亨利二世不得已將諾桑布里亞還給蘇格蘭,但威廉一世仍然繼續向英 格蘭發動攻擊,於侵略英格蘭時卻失敗被俘。為了恢復自由,威廉讓 出蘇格蘭最強的堡壘,之後蘇格蘭雖然因此保持了獨立,但未保持其 勢力強大的國王大衛一世(King David I ) 在史蒂芬統治時期佔領的 德漢、諾桑布蘭及西莫蘭(Westmorland)英國三大郡。蘇格蘭國王馬孔 四世(Malcolm IV)予以贊同,自此之後,英格蘭與蘇格蘭自此時起以 契維奧山(Cheviot Hills)及推德河(Twtweed River)為界。 然而盎格魯薩克遜(Anglo-Saxon) 及諾曼第的影響卻深入蘇格 蘭,並將蘇格蘭改變成一個說英語的封建國家。1066 年,許多英格 蘭人逃至蘇格蘭,其中包含瑪格麗特(Margaret)。瑪格麗特後來嫁給 蘇格蘭國王馬孔坎莫( Malcolm Canmore)。直到大衛一世統治期間 (1124 年-1135 年),諾曼第人的影響才進入蘇格蘭,其影響為使諾曼 第家族成為名門;州郡執法官出現;王權崇高的觀念興起;並且走向. 族,為 12-14 世紀統治英格蘭的封建王朝。首任英格蘭國王韋亨利二世(Henry II Curmantle), 他創立的安如王朝為英格蘭中世紀最強大的封建王朝,之後的統治者亦稱「安如國王」 。(參 考網站。 45. 1154-1189 年在位,他所統治的金雀花王朝為英格蘭在中世紀達到顛峰。 43.

(57) 中央集權的行政。雖然諾曼第人從未征服蘇格蘭,其風俗制度對蘇格 蘭影響深遠。. 第二節. 蘇格蘭兩次獨立戰爭的爆發. 在英格蘭國王亨利三世(Henri III,原名:Henri Alexandre)執 政時期(1216 年-1272 年),英格蘭和蘇格蘭因簽署《約克條約》 (Treaty of York )及王室聯姻46,使得兩國關係變得十分緊密。蘇格 蘭第一次獨立戰爭起源於蘇格蘭王位繼承危機47,由於蘇格蘭國王亞 歷山大三世( Alexander III)於 1286 年去世,他的兒女們皆早已先離他 而去,在無子嗣可繼承王位的狀況下,他的外孫女挪威公主瑪格麗特 (Margret,蓋爾語:Mairead/ Maighread)成了唯一繼承人,並於六歲 時正式被承認為蘇格蘭女王,同時成立六人委員會,代替女王攝政直 到女王成人為止48。 英王愛德華一世(Edward I)提議,讓威爾斯親王愛德華和瑪格麗 特結婚,1290 年英格蘭、蘇格蘭和挪威的代表簽署蘇格蘭和英格蘭 46. 賈士蘅,英國史 上冊,五南,民國 75 年 10 月,頁 151-155。. 47. Brave heart- William Wallace 與蘇格蘭獨立戰爭,http://wtfm.exblog.jp/4073198/,最後瀏覽日期: 2016.1.26. 48. 蘇格蘭國王亞歷山大二世(現代蓋爾語:Alasdair mac Uilleim;簡稱為亞歷山大二世)於 1221 年與亨利三世的姐姐喬安娜結婚、亞歷山大三世 (Alexander III)於 1251 年與亨利三世的女兒瑪格 麗特結婚。 44.

(58) 王室聯姻的條約,然而瑪格麗特卻不幸病逝。蘇格蘭儲君瑪格麗特的 逝世引發王位繼承爭執。愛德華一世藉此把握對蘇格蘭大封主權的機 會,他以紛爭的公斷人自居,而蘇格蘭貴族也歡迎並接受他的仲裁49。 愛德華一世於聽了十幾個申請者的自述後,1292 年將蘇格蘭王位授 給百里奧(John Balliol),但實際上卻自己掌權,將百里奧視為傀儡。 愛德華一世在倫敦審問蘇格蘭臣民的上訴,並命令嚴苛地對待蘇格蘭, 蘇格蘭人對此產生不滿,乃以法國聯盟作為報復50。這一來引起愛德 華一世圍攻推德河上的百維克(Berwick- on-Tweed),他攻下百維克並 屠殺當地居民,英格蘭軍深入蘇格蘭,迫使百里奧遜位而宣布自己為 蘇格蘭國王。. 壹、 史特林橋大捷(Stirling Bridge Battle) 愛德華一世的勝利雖然贏得迅速,但卻引發蘇格蘭人更大的不 滿,並激發其民族意識,許多蘇格蘭人試圖透過凝聚力號召大家共同 對抗愛德華一世的暴政。西元 1296 年,愛德華一世御駕親征帶兵攻 入蘇格蘭,爆發蘇格蘭第一次獨立戰爭。在身為鄉紳的威廉·華勒斯 (William Wallace)的領導下,蘇格蘭人民起而反抗英格蘭軍隊,開啟 蘇格蘭獨立戰爭序曲。西元 1297 年,安德魯·莫瑞(Andrew Moray) 49. 賈士蘅,英國史 上冊,五南,民國 75 年 10 月,頁 153-155。 百里奧和法國、挪威結盟(史稱「老盟約」 ,這個同盟一直延續到 16 世紀,根據盟約法國每年提 供蘇格蘭補助金五萬鎊,作爲交換條件,蘇格蘭必須每年用四個月的時間同英格蘭作戰。 50. 45.

(59) 與威廉·華勒斯的軍隊擊敗了約翰·德·瓦朗,第六代薩里伯爵(John de Warenne, 6th Earl of Surrey)與休·德·克萊辛翰(Hugh de Cressingham) 所率的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聯軍。在史特林橋打敗英軍,為蘇格 蘭第一次獨立戰爭其中一役。雖然愛德華一世次年在法克爾克 (Falkirk)之戰中予以報復,卻未能擊敗華勒斯。而於 1300-1301 年、 1303 年及 1305 年數度出兵後,才將華勒斯俘虜並得到大多數蘇格蘭 貴族的臣服。愛德華一世不當地處理蘇格蘭問題象徵英格蘭與蘇格蘭 已維持 100 多年來的和平畫下休止符。對蘇格蘭發動戰爭,不僅製造 兩個王國敵對關係,亦讓如此敵對情勢持續長達兩個半世紀。. 貳、 班諾克本戰役(Battle of Bannockburn) 威廉·華勒斯於史特林橋之役重創英格蘭大軍,但最後仍寡不敵 眾,因此蘇格蘭仍然處於被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統治的處境。在華 勒斯去世後,1306 年蘇格蘭勢力強大的貴族布魯斯 (Robert Bruce) 企圖奪回蘇格蘭王位,並自認為是蘇格蘭獨立運動的首領,繼續為爭 取蘇格蘭獨立而與英格蘭抗爭。 1307 年 7 月,愛德華一世病逝,由其子愛德華二世 (Edward II) 繼承王位,布魯斯(Robert Bruce)便趁勢主動對英軍發起攻擊。1309 年第一次組織召開自己的國會,並於 1314 年由蘇格蘭教士階級承認 46.

(60) 他為蘇格蘭國王。1316 年於班諾克本戰役 (Battle of Bannockburn)中 以寡擊眾,大敗英格蘭軍,為蘇格蘭取得第一次獨立戰爭的最後勝利 51. ,布魯斯也因此成為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最終迫使英格蘭間接. 承認布魯斯的王位及蘇格蘭的獨立52。 1320 年,蘇格蘭的獨立地位獲得羅馬教宗認可,並於 1328 年英 格蘭軍隊節節敗退之際,與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 (Edward III)簽訂 愛丁堡-北安普頓協議 (Treaty of Edinburgh– Northampton),該協議屬 於和平協議承認蘇格蘭勝利,結束自西元 1296 年英格蘭入侵蘇格蘭 造成雙方的敵對狀態,英格蘭議會因此承認蘇格蘭之獨立地位。該條 約由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 (Robert I )於西元 1328 年 3 月 17 日於愛 丁堡簽署,同年五月於英國國會於北安普頓批准並生效53。 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於 1329 年去世,由年僅五歲的大衛二世 (David II )繼位。蘇格蘭人愛德華‧巴里奧(Edward Balliol)在英格 蘭支持下,以繼承權糾紛為由於 1332 年再度入侵蘇格蘭,並且宣稱 自己才是蘇格蘭國王,爆發第二次蘇格蘭獨立戰爭。大衛二世因此被 囚禁於英格蘭溫莎城堡長達十一年。1357 年雙方達成協議,蘇格蘭 必須繳納英格蘭高額贖金,結束第二次獨立戰爭。由於大衛二世於回 51. 羅伯特‧布魯斯與班諾克本(Bannockburn)戰役,參考網站 http://wtfm.exblog.jp/4782876/, 2006.12.23 52 與敵人共枕 細說蘇格獨立戰爭史,參考東森新聞雲網站,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917/401513.htm,2014.09.17 53 參考鐘明倫, 【英倫暸望】獨立的號角吹響聯合王國的情與仇,民報網站, http://www.peoplenews.tw/news/41a4bc56-283e-4bf8-b8f7-ee2dd7e61916,2014.9.17 4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sis and researching material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music, the author illustr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sacred

Hague) 21, no.1 (Jan 1979) 1-19,以及”Two Problems in the History of Indian Buddhism: The Layman/Monk Distinction and the Doctrines of the Transference of Merit,” in

49 參看氏著“Two problems in the history of Indian Buddhism: the layman/monk distinction and the doctrines of the transference of merit.”(1985) Bones, Stones, and Buddhist Monks:

With respect to methodology, I draw on techniques of religious studies and art history toexplore the position of the legend of Bodhidharma in Sung-Yuan Ch'an history, as well

Al atoms are larger than N atoms because as you trace the path between N and Al on the periodic table, you move down a column (atomic size increases) and then to the left across

7 HPM 原是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 這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