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問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研究問題 "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 三 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首先釐清欲探討之現況問題及研究對象,並針對研究所需資料蒐集及分析 方式作一說明。繼之,擬定研究架構流程,提出可行之研究方法與資料處理分析之規 劃。最後,說明本研究推論可能面臨之限制。

因此,本章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為研究的釐清:第一節為研究問題的釐清,第 二節說明研究的場域及對象。第二部份為資料蒐集與分析:第三節為資料蒐集的說明,

第四節為資料分析方式的說明,第五節為整個研究上資料蒐集與撰寫作整體說明。第 三部份,對整個研究過程中,所面臨的研究限制作說明。

第一節 研究問題

到社區旅遊是一個什麼樣的方式才會符合對環境友善?為了讓遊客充分瞭解社 區,社區內提供的解說培訓、規劃為何?遊客是否會對社區解說的體驗有所回應、感 動?乃本研究主要關切方向。本研究根據文獻整理歸納,將主要問題整理如下:

(一)針對解說方面:

1、研究者親身體驗社區旅遊行程中,探討其解說活動內容、解說活動方式,

是否符合可持續旅遊方式?

2、分析其解說內涵,社區意識、環境意識解說內涵傳達。

3、解說員自身透過解說對社區意識與環境意識的看法為何?

(2)

(二)針對解說培訓、規劃:

1、各社區內培訓解說員的方式為何?

2、各社區解說內容的規劃為何?

(三)針對遊客之解說體驗:

1、何種社區意識與環境意識內涵讓他們最易接受意涵?

2、透過解說,遊客可以認識到社區的哪些面向?

(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針對社區解說內容與解說成效是否傳達給予遊客進行探討。在台灣眾多社 區中,本研究依據兩個條件來選擇研究社區。首先,透過網路資料蒐集,社區已凝聚 共識。再者,以該社區中已有遊客、並申請解說者。因此,根據網路資料蒐集選定研 究區域為珍珠(J 社區)、美濃(M 社區)及桃米(T 社區)1(依筆畫順序排列)。並 將三社區特色說明如下(表 3-1):

表 3-1 先驅研究之美濃、桃米、珍珠三社區現況概略

美濃 桃米 珍珠

社區特色 傳統客家文化在受到一 般大眾注意之時,美濃以 其完整客家聚落著稱,亦 又將其客家文化突顯出 來。

生態景觀、自然景觀在 921 震災後,由特有生 物中心代為調查,新故 鄉文教基金會推廣,而 提高知名度。

在社區營造面向上,珍 珠是一個楷模。台灣多 數 社 區 域 從 事 社 造 者,多數拜訪過珍珠。

一 般 遊 客 亦 因 其 盛 名 而來。

人文 客家文學、歷史文化傳 承、

傳統客家文物(擂茶、夥 房、菸葉、煙樓、鍾理和 文學作品、藍衫)

在災後,由傳統農村轉 型為生態、自然資源的 學習,以期望自己能成 為帶領遊客的解說員。

目 前 仍 是 傳 統 農 村 之 生活模式,這兒是純樸 農村。而傳統產業(稻 草工藝、風箏、農產附 帶 產 品 ) 則 成 為 其 特 色。

經濟 由傳統農業(菸葉)部分 轉型以商業為主,而商業 經濟收入來源以遊客為 大宗。

第一產業為主,多數居 民在災後轉型為,以第 三級服務為主,平日以 第一級產業為輔。

九 成 的 居 民 仍 出 外 從 事 與 社 區 非 相 關 工 作,農村稻田是副業。

另 一 成 居 民 在 社 區 中 從 事 和 珍 珠 發 展 之 相 關工作;仰賴勞委會的 補助收入。

交通 通往高雄縣山區旅遊的 必經道路之一,美濃為新

由 於 桃 米 不 位 在 重 要 交通要點上,因此交通

距 離 冬 山 及 羅 東 車 站 近,但因不在交通要點

1 J、M、T 各為珍珠、美濃、桃米社區之英文名第一字,以作為資料分類簡稱之用。

(4)

建高速公路末端與重要 連外道路樞紐。社區廣 大,需自備交通工具為 佳。

皆 仰 賴 自 家 交 通 工 具。社區廣大,需自備 交通工具為佳。

上,交通自理。小型社 區,道路平坦可以自行 車為主,便可到達更遠 的冬山河。

聚落 集村為主,農田主要散佈 在社區之外圍。

位居山丘地上,聚落散 居。

平原廣闊,聚落除信仰 中 心 的 廟 宇 為 集 村 外,其餘皆為零散型的 散村。

地形 山地丘陵為主,最大的市 鎮中心為一廣闊丘陵平 原,其中以『月光山』為 美濃的精神之一。

山 地 丘 陵 為 主 要 地 形,社區內隨處可見高 高低低的上下坡。

寬廣平原,是蘭陽平原 的一部份,因此以稻作 為主要的傳統產業。

生物 雙溪樹林中之銀紋淡黃 蝶密度居世界之冠,而台 灣特有種八色鳥,在此亦 可見其芳蹤。

藉 由 特 生 中 心 的 全 面 調查,其生物資源蒐集 完整。其中以青蛙、蜻 蜓為桃米之代表。

尚待由專業、長期觀察 而做一完整調查。台灣 常見鳥類、冬候鳥亦有 之。

社區參與 組織

美濃愛鄉協進會、姊妹 會、

旗山社區大學之美濃解 說員培訓班。

桃米社區發展協會、社 區媽媽班、新故鄉文教 基金會、集集特有物中 心。

珍珠社區發展協會

旅遊的 特色

美濃社區旅遊發展的時 間極早,因此在觀點上

(傳統消費式觀光、人文 之旅、深度旅遊、尊重當 地、適合美濃的旅遊方 式)亦有多種不同的聲 音,也因此造就一些核心 人物較有批判性思考,多 元思考。

因 災 後 重 建 之 強 力 因 素主導,使得當地居民 齊一的旅遊觀點為:在 自然環境做旅遊。研究 者 不 敢 全 面 性 的 認 為 桃米即為完全的『生態 旅遊』,因為對於遊客 產生的廢物、使用容器 仍有待進一步宣導。

以 社 區 營 造 為 自 豪 的 居民,期待能夠發展更 多 產 業 文 化 , 塑 造 特 色,給予遊客更多參觀 據點。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

第三節 資料的蒐集

為瞭解被選取的三個社區經營旅遊方式為何,因此採行觀察研究,針對研究個案 社區進行實地訪察,藉由遊客的身份參與解說遊程;藉由協助社區工作觀察社區互動。

社區觀察期間,同時與資深解說員進行深度訪談。遊程結束之後,再與遊客進行問卷 調查,回收問卷之後,經過微軟 Excel2003 版軟體進行敘述統計,以瞭解遊客之解說 體驗與看法。

一、文件蒐集

主要蒐集一些和研究社區相關檔案的資料,並利用這些文件資料與訪談及觀察所 得做交叉檢核。文件資料包括由社區內提供的解說手冊與褶頁、社區發行刊物及相關 報導;協助社區的專業團體提供的計畫書發行刊物;研究者自行透過蒐集的相關網頁 及網路報導(詳細資料於附錄一)

二、參與觀察

(一)參與觀察時程

為能真實瞭解研究對象實際作業發展情況,本研究以實地體驗與觀察作為研究工 具之主軸,採用此方法原因是可避免在研究調查過程過於依賴研究者的自陳而造成的 錯誤訊息,即是避免資料全由訪談或問卷調查時被研究者所提供而有偏差。根據這個 階段實際觀察記錄的結果,做為研究內含之輔佐資料。實地體驗與觀察以社區活動與 居民間互動對話做為記錄;社區遊程中觀察遊客之反應與解說員或社區居民間之互動 對話記錄;這些觀察記錄做為資料分析之輔佐。

(6)

實地體驗與觀察日期與時間如表 3-2。研究者於 2003 年 12 月至 2004 年 1 月間進 行第一次實地遊程體驗;2004 年 3~5 月間進行第二次社區實地觀察,以進一步瞭解 社區旅遊與遊客互動之關係。更於 2004 年 6~8 月間,停留於研究個案社區,以做充 分的觀察。

表 3-2 實地體驗與觀察時間表

研究個案社區 J 社區 M 社區 T 社區

第一次體驗與時間 2003.12.27~28 2004.1.16 --- 第二次體驗與時間 2003.3.13~14 2004.4.3 2003.5.28~29 第三次體驗與時間 2004.7.22~2004.8.2 2004.6.21~2004.7.20 2004.8.9~2004.8.31

註:T 社區之第一次體驗時間以 2003.1.21~23 台灣師大環教所舉辦綠色學校研討會為參考依據

(二)參與觀察時研究者的角色

第一次體驗過程,研究者將自己完完全全地當作一位遊客。過程中,同樣地申請 住在民宿、和其他遊客一起聆聽解說認識社區。研究者以自己的遊程體驗感覺,把體 驗感覺記錄下來,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心中的疑惑及未來研究方向。

第二次體驗過程,研究者不僅是一位參加遊程的遊客,並且觀察遊客的反應、解 說員的解說與態度。這次的感受不同於第一次,研究者不再是遊客而已,更戴上了研 究者的眼鏡去觀察社區點滴。同一時間,研究者正式與社區內幹部、解說員作初步認 識,並討論未來蹲點研究者的需求(例如:研究來意、住的問題)。回到研究室後,與 指導教授討論並再次確認研究方向、研究方式;並將第一、第二次體驗作為先驅研究 歸納社區特點(表 3-1)。

第三次體驗視為其較長的蹲點方式,研究者的角色是打雜;「我」做了一堆事情,

(7)

但是藉此觀察到社區更多面向。而每個社區,研究者都有不同的學習,分列說明如下:

1、珍珠社區:和社區媽媽一起在活動中心內製做稻草編織作品,一起話家常;因應冬 山河親水公園的「國際童玩節」,也扮演救火隊到去擺攤、推銷珍珠社區的特色、

去公園內遊玩。聊天過程,和社區媽媽建立友誼並觀察社區狀況以及收集話家常語 錄心得;遇到有申請解說的遊客團便可機動性地前去蒐集資料。

2、美濃社區:和一群年輕人工作,為了《黃蝶祭》的來臨一起開會、挑燈夜戰、擔任 工作人員;一起作戰、一起吃飯、一起聊天。「芸菁媽2」透過這樣的參與過程,結 交了許多朋友(資深社區運動者、重要幹部、年紀大的伯伯等)、說了許多的話,

也蒐集到了豐富的資料。有解說活動的資訊也是仰賴幹部、解說員提供,讓研究者 在蒐集遊客資料上輕鬆許多。

3、桃米社區:「阿菁小姐3」平時在遊客中心協助,幫忙處理電腦方面的文書、程式問 4;有遊客來時也瞭如指掌地知活動道時間、動線與帶隊解說員是誰,研究者能 夠輕易獲得許多遊客方面、遊程方面的資料。平時,和社區幹部、解說員、媽媽談 天說地、一起開會以及和培訓解說員一起上課;研究者同時間內藉由觀察獲得研究 所需資料。

三、訪談

為瞭解各社區解說員之解說內容含括之對社區與環境看法,以及解說員欲傳達給 遊客認識社區和當地環境的意念有哪些;解說員對自我的社區與環境的認識與看法、

2 這是一個美濃《後生會》的大專生給研究者的稱呼。研究者的身份是學生,但卻不似大專生那樣的年 輕,反而和《愛鄉協進會》的幹部年齡相仿。因此,研究者便有了這個暱稱,這也表示我結交到了許 多朋友,看到了他們的活潑、朝氣;並表示他們認同了我這位外來人成為自家人喔!

3 我的新封號,覺得非常鄉土,但是非常親切!

4 研究者難以相信自己竟然能以破爛的電腦技術成為社區內大家的救援對象。

(8)

及解說的自我學習獲得,以茲瞭解社區在地解說員對社區與當地環境看法資訊。

解說員之訪談導引如下:

1、會內規劃的遊程所含括景點內容為何。

2、解說員及協會操作之遊程規劃想法為何及設計參訪時間。

3、解說員為全包式帶隊解說或分項目專人負責之原因。

4、協會實際操作解說遊程時其規劃內容為何。

5、解說員參與規劃遊程過程中,解說員所獲得經驗有哪些。

6、解說員自身對社區(人、文化、環境)的看法與對可持續旅遊的看法。

7、解說員認為遊客來此旅遊,應該讓遊客獲得的社區的特色及社區的環境關心、

及對環境的看法為何。

8、解說員個人自身認為除了傳遞社區的特色及社區的環境關心問題之外,還有哪 些意念想讓遊客知道。

9、透過解說後遊客反應,及解說員在解說經歷中自我學習為何。

研究個案社區中,多位解說員同時兼具該社區協會工作要職,本研究解說員訪談 對象以其願意接受訪問者,作為訪談對象。研究對象其基本背景說明如下(表 3-3):

(9)

表 3-3 解說員及其背景

解說員 背景

J-1a 社區理事長,社區事務決策者與運作的重要推手。目前的解說工作,幾乎由 他來負責。

J-2a 前總幹事,在職其間的解說工作由其擔任。當時是理事長的重要理念實施推 手,見證社區內的發展歷程。

J-3a 社區理監事,以民宿經營建立起珍珠的民宿村特色功臣之一。遊客來訪,主 動介紹社區讓由認識、瞭解。

M-1a 草根建立起屬於美濃的解說內容的劉老師,目前在旗美社大開課培訓解說 員。從反水庫時期開始解說,約為 10 年經驗。

M-2a 因為要介紹親友認識方便之故,追隨古伯伯一起解說,重新認識美濃。隨後 加入解說培訓,而引發興趣,開創了新的解說活動天地。解說經驗約為 3 年。

目前為美濃客家文物館之解說志工。

M-3a 美濃客家文化、歷史、建築等是古伯伯的專長與興趣。因為女兒的關係,加 入社區解說行列。解說經驗約為 6 年。目前為美濃客家文物館之解說志工。

T-1a 曾任社區幹部,從社區開始營造時即加入社區工作行列。第一期社區蛙類解 說員取得認證,同時也經營民宿。解說經歷約 4 年。

T-2a 曾任社區幹部,從社區開始營造時即加入社區工作行列。第一期社區蜻蛉類 解說員取得認證,同時也經營民宿。解說經歷約 4 年。

T-3a 曾任社區幹部,從社區開始營造時即加入社區工作行列。第一期社區蛙類解 說員取得認證,同時也經營民宿。解說經歷約 4 年。

T-4a 曾任社區幹部,從社區開始營造時即加入社區工作行列。第二期社區植物類 解說員取得認證,開始解說之路,解說經歷約 2 年半。

T-5a 第二期社區植物類解說員取得認證,開始解說之路,解說經歷約 2 年半。目 前亦是社區媽媽美食班重要幹部之一。

T-6a 第一期社區解說員便取得所有的認證,解說經歷約 4 年。但因為本身還有其 他工作在身,因此不若其他解說員對社區瞭解深刻。

四、問卷調查

依問卷使用的問題,其待答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封閉式問題(close ended question)

或開放式問題(opened ended question)。封閉式問題其填答受既定答案的限制,祇能 從中進行選擇,故又稱限制性問題。開放式問題又稱非限制性問題,個題要求應答者 按自己的語詞,作自由的反應(王文科,1995)。在本研究遊客之問卷分別分列封閉式

(10)

問題與開放式問題,目的為使參與填答之遊客能根據相關內容圈選封閉式問題,不致 困惑;而開放式問題給予參與填答之遊客充分表達自我內心感受與對社區解說之認知。

而當應答者涉及兩個以上的母群體,而祇使用一種相同的問卷時,每個問題是否 切合特殊應答者的需要,便成為嚴重的問題(王文科,1995)。因此本研究之問卷因應 三社區之旅遊景點不同,而分屬三份問卷(附錄二)。而為顧及研究之適切性與綜合分 析比較之目的,問卷題目中除「最喜愛的旅遊景點」這項問題之外,其餘題目皆以問 卷一致性,並參酌問卷編制原則中(1)清楚且簡單的敘述問題中的名詞,以免造成誤 解;(2)以明確字詞來替代意義不一致的描述性形容詞與副詞;(3)準備將答案作有 系統的量化處理;(4)描述問題的字詞應顧及應答者的教育程度(王文科,1995)。

觀察遊客透過解說後,和解說員之互動、談話;在解說結束後,透過問卷填答以 瞭解由解說中所獲得的感動、學習,以茲瞭解遊客對社區解說的解說回饋與對社區經 營映照。

本研究問卷與指導教授討論後,將問卷分為「解說活動」「旅遊特性」及「遊客 基本資料」及「建議」部份,以並說明如下:

1、解說活動:如圖 3-1 所示並參見附錄二,為瞭解遊客對社區內印象最深、最喜愛的 景點有哪些。透過解說之後,對該社區所傳達的「社區意識」內涵及「環境意識」

內涵瞭解多少,為了減少遊客答題的困難,因此以半封閉式問題給予勾選,或說明 想法。為減少因為半封閉問題設限的缺失,因此設計關於社區人文及自然特色方面 的開放填達,作為質性分析資料。

2、旅遊特性:瞭解遊客的旅遊特性,作為解說成效分析的背景資料。以「到訪社區次 數」「參加伙伴」「停留時間」作為探討解說內容接受度的背景分析資料。「解說

(11)

滿意度」「再參訪意願」檢視社區解說的成效基本說明;並以「再來參訪原因」開 放回答,瞭解遊客對社區解說、社區旅遊的喜愛層面。

3、遊客基本資料:封閉式問題,瞭解遊客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及職業,作為解說 成效分析的背景資料。

4、建議:遊客對該遊程的看法、想法再說明;對社區的遊程、解說方式再建議,以茲 提供社區進步之源。同時,遊客的說明以補問卷問題之不足,並作為遊客遊程感受 之質性分析資料。

本研究設計問卷之目的為廣泛蒐集遊客之意見,以補足遊程觀察、遊客訪談互動上 資料之不足。由於社區內遊客眾多,單以少數遊客的訪問、觀察即認定為代表該社區 遊客的特色,恐有失偏頗。因此,本研究輔佐問卷以瞭解遊客透過社區解說之後,對 社區的瞭解與接受度。問卷獲得分數結果,用以補充與支持、強調遊客部分之質性觀 察分析的分析。

問卷發放方式,以研究者參與遊程觀察結束後的該團遊客為主,由研究者直接與遊 客面對面接觸而完成問卷發放及回收工作。

(12)

圖 3-1 問卷「解說活動」部份概念圖(參見附錄二)

半開放 問題

開放 問題

景點 社區 意識 內涵

環境 意識 內涵

居住地的認同 關心社區情誼 知道需要

其他

參與社區工作 對社區的影響

環境的重要性(環境覺知)

自然資源的知識(環境知識)

尊重環境(環境態度)

環境清潔、保護(環境行動)

愛惜動植物方法(環境技能)

即知環境變化(環境敏感度)

舉辦活動(環境行動)

其他 社區居民、人文特色

社區自然資源特色

說 活 動

(13)

第四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採用了觀察、訪談及問卷之研究方法,因此在所蒐集資料之分析上依研究 方法之不同,分別敘述。

一、質性資料

本研究結果大致主要為質性資料,包括實地體驗、觀察之記錄;訪談;及問卷之 開放作答題。質性資料編碼分為三部分:

1、觀察記錄:以研究者的觀察札記為主要依據,記錄方式為:

社區觀察 c-2004.月.日

2、問卷之開放作答題:以問卷編號為首,再加上題號;例如 M-012-3 為美濃社區之 第 12 份問卷中第三題作答資料。無論問卷有效與否,凡問卷開放作答題有回答者,

均視為有效質性資料。

3、資料內容編碼:本研究在瞭解社區解說員的意義之後,針對逐字稿內容區分「資料 單位」,並依序加以編號。而資料的單位可能是一個句子、一段話、一個描述、兩 三段的對話或三、四段的描述(黃瑞琴,1991)。依據研究者之所屬社區做為編號,

J 為 J 社區、M 為 M 社區、T 為 T 社區;a 為解說訪談資料;b 為蒐集社區之文件 資料;c 為遊程及社區觀察記錄札記;d 為遊客問卷開放填答資料。以此類推重複 閱讀及檢視已蒐集的資料,找出主要的含意,尋找資料中與本研究有關的部分加以 呈現。

(14)

本研究的編碼意義為:

J-2a-1

(J 社區-第 2 筆解說訪談-第 1 個資料單位)

M-12b-1

(M 社區-第 12 筆文件資料-第 1 個資料單位)

T-22d-1

(T 社區-第 22 筆遊客資料-第 1 個資料單位)

二、量化資料

量性資料為回收之問卷中封閉式問題,結果的處理先進行有效填答的篩選,會成 為無效填答的情況有:應答而未答、應複選並照排序而全部以勾選代替未排序,該問 題答案則排除在有效填答之外。選取出有效填答之後,將其結果記錄整理,並以微軟 Office 之 Excel 2003 版軟體進行敘述統計分析。

在問卷統計過程中,針對類別尺度問題以簡單敘述統計分析其選項填答結果;如 為順序性量表(如最喜愛解說景點、社區意識、環境意識因子值得學習)問題,則顯 現其重要性(平均值)、選擇頻度(分配次數)等統計資料,作為解說員之解說成效回 饋參考比較依據。

(15)

第五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如圖 3-2 所示,研究自 2003 年 9 月開始進行;至 2004 年 8 月 暑假結束之旅遊淡季為止,作為資料蒐集、觀察期;隨即並進入論文撰寫階段。

一、文獻資料蒐集

研究初期主要以相關文獻資料蒐集,著重於社區意識、環境意識、可持續旅遊及 環境解說之相關理論蒐集。藉以瞭解持續旅遊與環境解說、環境教育之相互關係;並 瞭解社區意識與環境意識在社區所扮演的角色。同一時間,對於國內社區營造、辦理 旅遊業務之社區的相關文獻、報告、期刊、網路等資料進行蒐集整理,以多瞭解目前 國內社區之在地旅遊事業相關資訊。

二、社區旅遊個案訪查

研究地點在資料初步蒐集整理、釐清之後,選擇三個台灣現辦理社區旅遊與解說 之地區進行實地探訪與親身遊程體驗。在遊程體驗中,分析整理其解說活動內容,探 討其是否傳達社區意識與環境意識之意念,並觀察遊客參與遊程解說活動的反應狀況。

在二度訪查社區旅遊之後,開始著手進行遊客問卷設計。針對遊客對社區解說之 後的解說回饋,並與指導教授討論以社區意識與環境意識等因子研擬問卷,於進駐社 區參與遊程時發放問卷。

進駐社區觀察之同一時間內,研究者之觀察研究同時進行三部分:1.觀察其社區 經營者、解說員、居民之動態,以瞭解社區之社區意識與環境意識想法,社區發展的

(16)

現況與面臨困境之資料蒐集;2.參與社區旅遊行程並觀察遊客之反應狀況,並在解說 活動結束之後並實施問卷施測;3.對解說員進行訪談。

三、資料分析與論文撰寫

本研究遊客問卷所得資料,予以統計分析。訪談內容、遊程觀察記錄則予以編號 並打字處理,並摘出重要敘述句。結合觀察記錄、量化問卷資料與訪談結果,整理出 本研究之結論,並結合文獻資料,提出可行的社區旅遊建議。

筆者慶幸著蒐集了諸多資料以茲作為後續資料分析及論文撰寫來源,然而面對著 龐大的資料,卻使得研究者變成一個貪心人(什麼想法、資料都不想捨棄),以致於論 文撰寫上並未有一聚焦的重點所在。這一寫作過程在 2004 年 12 月 18 日有了一個新的 轉捩點,研究者有了一個機會到桃米社區報告5我的研究初步成果,與談人林益仁老師

(靜宜生態所副教授)及社區居民、解說員及在場朋友提出了他們的想法與研究者分 享,因此激發了研究者的論述呈現具體化。

研究的撰寫陳述有了焦點。重點著重於「社區解說」,而概念想法隨之而來,分述 如下並參考圖 3-3。

1、瞭解社區解說背景:社區的解說源自於社區,首先瞭解到社區內的居民意識凝聚

過程。社區意識的凝聚過程具有行動歷程,和環境互動的歷程;環境意識的建立有 無深受社區事件發展及社區意識凝聚所影響。

2、社區解說建立運作:它影響著解說內容的品質與遊客接受度。因此說明了社區內

5 這是一個由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推動桃米生態村學術研討會」。自九十年起在農委會「南投 縣埔里鎮桃米里生態觀光示範推動計畫」的支持下,見證著桃米生態產業的逐步發展,讓桃米人重新 找到自信煥發光彩,並朝向型塑一個兼具經濟、生態、文化、生活、觀光之本土生態村而邁進。新故 鄉文教基金會舉辦此一研討會及社區成果展,為桃米生態村的計畫支持與陪伴做一個階段性的結果呈 現。

(17)

研究主題之確認

研究動機、研究目的 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回饋

相關文獻整理

* 社區意識

* 環境意識

* 可持續旅遊

* 環境教育與環境解說

選定研究社區個案

* 社區基本背景資料

* 在地社區觀點

* 在地環境意識觀點

* 活動實施方式及解說回饋

社區個案實地體驗遊程、資料蒐集、訪談、觀察

參與遊程之遊客 問卷發放及觀察

研究社區個案 解說員訪談 至社區發展相關單位

蒐集資料及觀察

資料整理及分析

提出社區可持續旅遊發展現況與 可能面臨之課題

提出社區可持續旅遊之解說及 相關服務建議

結論與建議

表回饋修正

(18)

的解說培訓方式,以瞭解各社區的解說解說內容的培訓背景。並以自然中心等解說 規劃程序來瞭解社區解說運作。

3、解說員的解說內容傳達:解說員的解說是關於社區的故事、社區內的自然人文特

色。他們想傳達的解說除了提供更多的知識資訊外,所要傳達給遊客的深層意念有 哪些,所隱含的環境亦是及社區意識有哪些內涵。

4、遊客的獲得:遊客們除了獲得遊憩的滿足之外,他們又感受到了解說員所要傳達

的社區意識及環境意識有哪些。遊客的獲得與解說員的傳遞內容的方式是彼此相互 影響的,彼此有了成長空間。

圖 3-3 資料分析、詮釋概念圖

影響

社區解說

社區解說緣起 環境事件 凝聚意識背景

社區意識構成背景

環境意識的形成 社區解說建立運作 構成計畫團隊 建立解說目錄 解說計畫的預備 完成需求

監督與評估

社區解說內容傳達 解說傳遞的概念 含括社區意識的內容 含括環境意識的內容

遊客的獲得 社區與環境意 識的感受

相互意義與關係

(19)

第六節 研究推論限制

在研究期間面臨一些不易克服之限制難題,受限於研究經費與時間,遊程體驗次 數、遊客樣本數的取得及社區研究深度之不足為本研究推論之主要限制。加上研究社 區相關資料或謂過於龐雜、或謂經營資料不易取得,使得本研究在相關議題上未盡完 善。在研究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限制問題而影響到推論的原因及因應策略詳述於下:

1、解說活動施行內容無法長時期觀察記錄

調查研究期間為其中於暑假遊客眾多、且活動多的時間辦理。而一個暑假中為 了完成三個社區的調查,因此各社區調查研究時間平均為期三週之蹲點調查,對於 社區的點點滴滴認識無法更深入,實為缺憾。然暑假遊客多,同一時間經常有兩個 以上的旅遊解說申請,而為實際體驗遊程瞭解,因此觀察記錄必須僅取一個解說遊 程體驗,而解說遊程之豐富與多樣便無法顧及。本研究推論便以暑期之社區旅遊為 說明,藉以瞭解該社區之社區意識與環境意識看法。

2、遊客問卷樣本數取得難易程度差異大

各社區操作解說遊程方式不同,以致於問卷取得與操作的差異性過大,連帶 的樣本數差異大。問卷數不足處,致使遊客基本資料分配不均,難以綜合各屬性基 本資料之樣本。本研究推論便以暑期獲得之問卷數說明遊客對於社區解說體驗與回 饋。

3、社區議題牽涉範圍廣大,且社區間差異性大,不易個別深入一一研究

本研究之三個個案社區,除了「解說給大眾知曉社區」這項因子以外,尚有其他 各不相同的社區社會問題運轉,而這些社區問題亦是影響著社區居民之社區意識、環 境意識看法的不同。本研究推論以研究者在社區觀察期間之居民口述資料,作為本研

(20)

究之分析背景資料。

4、社區相關資料取得不易

個案社區或因社區發展蓬勃、資料廣大而疏於專人管理(人手不足),散於各處;

或因資料缺乏檔案管理,社區中亦缺乏可支援之工作人員,資料檔案流失多數;或因 社區發展初期由於其他專業團體介入,社區自身並無各相關資料副本。本研究之社區 背景資料,則盡量由研究者多方蒐集之第一手資料(如口述歷史)及和社區相關文件;

不足之處以其他相關研究資料為第二手資料輔助。在研究推論上,社區背景說明僅侷 限一隅。

數據

表 3-3  解說員及其背景  解說員  背景  J-1a  社區理事長,社區事務決策者與運作的重要推手。目前的解說工作,幾乎由 他來負責。  J-2a  前總幹事,在職其間的解說工作由其擔任。當時是理事長的重要理念實施推 手,見證社區內的發展歷程。  J-3a  社區理監事,以民宿經營建立起珍珠的民宿村特色功臣之一。遊客來訪,主 動介紹社區讓由認識、瞭解。  M-1a  草根建立起屬於美濃的解說內容的劉老師,目前在旗美社大開課培訓解說 員。從反水庫時期開始解說,約為 10 年經驗。  M-2a  因為要介
圖 3-1  問卷「解說活動」部份概念圖(參見附錄二) 半開放問題 開放問題 景點 社區 意識內涵 環境 意識 內涵  居住地的認同 關心社區情誼 知道需要 其他 參與社區工作 對社區的影響  環境的重要性(環境覺知) 自然資源的知識(環境知識)尊重環境(環境態度) 環境清潔、保護(環境行動) 愛惜動植物方法(環境技能)即知環境變化(環境敏感度)舉辦活動(環境行動) 其他 社區居民、人文特色 社區自然資源特色 解  說  活  動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上課時,你總是自 動的舉手想回答老師 的發問問題,上課態 度認真又專心,真是 個好孩子!皆下來的

我們一般所探究的不僅是科學及其經驗 方式的問題―我們所探究的是人的世

這兩個問題所牽涉到的極限類型是一樣的,而我們特別把這 種割線斜率的極限稱為導數 (derivative)

{ 許多問題都是請受訪者以李克特尺度指出 其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這些問題可以正

有考生認為閱讀能力中的長答題難以取得高分,細察原因,在於他們的答案沒有緊扣題

形成 形成 形成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近年,各地政府都不斷提出相同問題:究竟資訊科技教育的投資能否真正 改善學生的學習成果?這個問題引發很多研究,嘗試評估資訊科技對學習成果 的影響,歐盟執行委員會聘請顧問撰寫的

參賽者甲:我是第一次參賽的大文。我覺得主辦單位單憑問卷的問題,按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