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者認為這可以從升學考試方向改進,進而影響教師的教學方 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研究者認為這可以從升學考試方向改進,進而影響教師的教學方 式"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結果與討論

九年一貫課程的變革幅度很大,對於歷年來已達平衡狀態的「教 育環境(包括聯考、學制、補習班、出版商、家長等...)」和「教 學文化(包括教學方式、學習心態、評量標準、對師生角色的扮 演、教與學的分工等....)」而言,有很大的衝擊。綜觀這四年的 課程推動工作,有很多的要件均準備得不夠完備,且教學文化慣 性中確實存在有幾項因素不利於教改的推動,研究者從「教學研 究會」「訪談資料」「教學實況觀察」中得到一些結果,以下從

「教學活動能否以學生為主體來考量」「教學方式的改變」「評 量內容及方式的改變」「教材的運用」及「教師合作」等幾個向 度來討論。

研究結果及討論:

一、「教學活動能否以學生為主體來考量」

研究結果顯示:教師還是以教材為主、以教師為主,以傳授知識 為主。教師普遍認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但實際上做的不多,教師還 是依照民編版的教材依照進度,努力的傳授知識,對於班上的三十多 位學生採用同一套教材及同一套標準,教師扮演的角色仍然是教科書 的傳授者,偶而有科學實驗或活動也是以教科書安排好的活動為主。

(2)

教學方式相同,不利於以「學生為主體」之推行。

其間之困難是:

1.教師根深蒂固的觀念不易改變,而教育部推行的說服力不夠強,

使老師觀念不容易被改變。

2.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或教材,教師的技能顯然不夠,唯 有從教師進修,在職訓練中加強。

3.老師的教學目標認定是使學生通過三年後基本學力測驗,故唯有 自己努力的將課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是教師觀念的問題。

研究者認為這可以從升學考試方向改進,進而影響教師的教學方 式。

4.台灣舊有的課程偏重於學科壁壘分明的套裝知識,不論是課程設 計者或教師在某種程度上都認為知識具有永恆與普遍的效益,它 不會因時因地或因人而有所改變,他們相信唯有這樣的絕對知識 才是學生們值得且應該學習的內容。這樣的知識觀為統一版本的 教科書提供了正當性,又因為將教科書與知識畫上等號,許多老 師和學生們都將教科書的內容奉為聖經,鮮少加以懷疑或批判。

5.教師之間會互相影響,能夠獨創一格、開創新局,設計「以學生 為主體」的教學活動,畢竟是少數。

二、「教學方式的改變」:

(3)

面對變遷迅速的社會,「創新」成為一個生活必須的「能 力」。所以這項「能力」一再地被追求、講究。目前,對這套

「新」課程來說,「創新教學」是被強調要落實的第一要務。

根據第四章「紀錄與分析」得到的結果如下:『除了教學觀摩 活動特別的安排、教學方法特別創新、學生主動學習之外,自 然領域之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雷同,也是老師主講為大部 份。配合學生活動及多媒體使用為輔』,教學主要是把重點放 在「學科知識」的「知道」和「理解」,可以說是把準備好的 一套知識講解給學生。遭遇的困難原因及尋求改革動力之方法 如下:

1.教師因為過去的經驗,認為創新教法,學生可能會太活潑、

秩序太吵,自己可能無法控制整個情境,教師的威嚴會喪 失,其他老師會有意見或行政單位查堂等等...。改變的 方法唯有教師改變觀念,允許學生可以適當討論及走動,

行政單位也應該配合。

2.過去的舊課程內容繁多,老師們忙於趕課,實際上可發揮 創意的空間不大,因襲過去的習慣以課本為主,沒有自行 設計或增減教材,自然就沒有彈性,也無創新可言。

3.外在的環境深深地影響教學活動:學校內有統一的教材、

(4)

有齊一的考試進度,有互相比較考試成績作為教學績效的 習慣,教師為了趕上進度,就鮮少有創新的教學方法。

4.教師的工作量固定,新增的工作量那麼多(包括研習、教材 準備、學生管理等...),教學方法要改變實在有困難。

5.運用創造力的第一步是---打破舊有的思考,當外界或 工作的環境變化迅速而不可預測,守成不變已不再是最佳 的選擇。教師們在做任何一項工作時,其實都可以停下來 問問自己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以不變應萬變實在不是 最佳的選擇。

三、「評量內容及方式的改變」:

幾乎只見紙筆測驗的教學評量: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 養國民生活所需的基本能力。那麼教師理當熟悉如何去評量 學生是否具備這些能力?研究者由現場教學參觀及訪談活動 發現,教學現場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以紙筆方式評量為大 多數,教師教學技能與課程實施之前並無兩樣,其中遭遇之 困難可能有如下之原因?

1.新課程推動過程沒有讓教師具有這種評量的技術,縱然有無 數次的研習,也僅是理念的宣導,口頭上說說而已。回到 教學現場,一切還是恢復原狀,並無太的的精進,所以教

(5)

師實施教學評量的技能還是欠缺。

2.教師教學深受「基本學力測驗」引導。唯有基本學力測驗有 所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及評量方式才有可能改進。

3.社會外在環境影響:當全國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弟進入明 星高中時,做為升學考試的「測驗」,它所負的責任是何等 的重大,以致於經過多年的演變,「測驗」的方式淪為只講 求「計分迅速」、「對錯分明」的技術品質之要求。而學校 教學的模式長期以來也受到這種扭曲。如今新課程講究自 由開放的教材及自主創發的學習,標示培養十項基本能力 的教學目標。顯然的,它的升學考試已不可能由「計分迅 速」、「對錯分明」的是非、選擇題來負擔了。因此升學考 試的工作比較可能的辦法是以教師的評量為依據。不過,

如此一來,教師的評量技術和公平性必受到大大的質疑。

可能唯一的辦法是「把每所高中、高職都辦的一樣的好或 各具特色」,學區制也可能是一種好的設計。不過,這種家 長焦慮和十分關注下的升學考試如何同時滿足新課程的精 神和家長的信任,將會是一件具挑戰性的工作。

四、教材的運用:

一致選用坊間所編課本,沒有人自編教材:九年一貫史無

(6)

前例地賦予老師極大的課程自主權。由於課程鬆綁,「課程標 準」改成「課程綱要」;教材編選以「學校本位」取代「統一 標準」。自主權是人人喜愛的,但責任通常伴隨著自主權而來。

老師們唯恐擔負不起如此的重責大任,寧願少要一點自由,也 不願自己編教材。老師們的恐慌在於缺乏自信,怕自己編的教 材不完美,會誤人子弟。老師們也許編不出結構嚴謹的教科 書,但他們忽略了自己所編出來的教材,反而較具有生活經驗 的知識方面的價值,在日常生活中它可能比套裝知識來的有 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生們因此而體驗到的會是一種過程與 思考的訓練。在選編教材方面,教師會一致的選用民編本的教 材,而沒有自己改編或自編教材,與過去的習慣、能力及訓練 有關,再來就是怕麻煩的習性使然。改進之道唯有從基礎做 起,由師資培育機構開始訓練即將擔任教師者有編教材之能力 以及團隊精神;現職教師亦當體認現況,充實自我,協同合作,

開發合適的教材才是上策。(可以由相同領域、不同專長的教 師共同編一套共用的教材,彼此協調、研討,方能闡述領域課 程的精華)。

五、教師合作方面:

1.教師合作的情形沒有改善:以往教師教學採取單打獨鬥,少有

(7)

教學合作的情形。新課程要求以協同教學的方式達成統整教學 的目的,最後演變成教學現場還是以分科教學實施統整教學。

名為統整教學,實際上教科書內容還是切割得很清楚,可以看 出原來的學科:物理、化學、地球科學、生物...等,各教各的,

彼此極少有相關。只有相同專長的教師,會討論講義或段考考 卷爭議性的問題。

2.互相的教學觀摩可比較岀彼此的優缺點,進而互相學習或改 進。但教師受到保守習性的影響,不願將自己的教學方式讓教 學同仁知道,所以只好關起門來以自己的方式教學,比較沒有 合作的習性。

3.改進之道可以是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學校團隊,鼓勵教師自 我超越,改變以往單兵作戰的心智模式。透過團隊學習,達成 共同的願景。讓教師在組織內由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義。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鼓勵老師彼此相互觀摩,比較風格或策略 以小組團隊的方式,相互分享教學錄影

鼓勵老師彼此相互觀摩,比較風格或策略 以小組團隊的方式,相互分享教學錄影

以小組形式,討 論對「考試」的 感受及看法,是 否贊成以「持續 評估」作為考核 成績等,從而帶 出「考試」源出 隋唐科舉制,並 被史家及歐洲視 為偉大發明。.

「 幼小銜接」一向都是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十分關注的課題。從

讓多數學生透過免試入學升高中職和五專。雖然叫做免試,但是

本「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生物考科考試說明」(99 課綱微調)的編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行為 描述行為時不要有批判成分 影響 說明行為對團隊/其他人的影響 期望 說明預期會採取甚麼改進性行為 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