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乾隆皇帝的文殊.宗喀巴自覺與形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乾隆皇帝的文殊.宗喀巴自覺與形塑"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如學禪師佛教文化博碩士論文獎學金得獎論文摘述

乾隆皇帝的文殊.宗喀巴自覺與形塑

曾淑娟

中正大學歷史所博士

乾隆皇帝-這一位中國帝制歷史四千 多年來夀享最長,執政最久的傑出帝王,

十八世紀中國顛峰盛世創造的靈魂人物。

清史學者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從 文藝風雅的視角評論乾隆皇帝具有「超越 別人,優於別人」的人格特質,實為真知 灼見,即使在這難於自我掌握的生命、天 命變數,他都鮮明的表現了這種「超越別 人,優於別人」的人格特質。

一般人透過傳統以儒家為本位的史觀 來認識他,都知道他是一位深受儒學薰 陶,承襲「內聖外王」統治意識的聖明天 子,卻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位深受佛學潛 移默化,力行「轉輪聖王」政治思想的轉 輪佛王。乾隆皇帝的天章采文之中對於佛 家經論的引述屢見不鮮,例如:

<萬夀山多寶佛塔頌>之 佛前七寶塔,高五百由旬。

湧出虛空中,種種寶莊校。

多摩羅跋香,天曼陀羅華。

以是為供養,時出大音聲。

讚嘆佛妙法,人天千萬億。……

<普寧寺碑文>之

肖彼須彌山,巍閣凡三層。

日月在兩肩,地金水輪風。

其內小鐵圍,大咸海水滿。……

<御製清文繙譯大藏經序>之

夫以禍福趨避教人,非佛之第一義諦 也。第一義諦佛且本無,而況於禍福乎?

但眾生不可以第一義訓之,故以因緣禍 福引之由漸入深而已。

由文中乾隆皇帝對佛教典故、宇宙觀、教 義的敘述論說,也無形中表露了他的佛學 造詣之高與佛法修養之深。

乾隆皇帝之所以能夠締造中國歷史上 前所未有的偉大帝國,其實與他的藏傳佛 教(喇嘛教)信仰修行與政策運作,都有 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乾隆皇帝以儒、佛融合之獨特的統治 意識,以聖王、佛王的雙面風貌,有效的 管轄統治著中原廣大的漢族地區與少數民 族的邊疆地區;相對的,此幅員遼闊內的 各民族成員也都生活安定,和諧融洽,而 真心的認同服膺,使得這個統一多民族的

國家在他的治理之下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從 而也開創出歷史的新局;他所開啟「族群」

的論題,亦因此而為中國現代民族主義國家 的成立提供了政治基礎。乾隆皇帝開創中國 成為一幅員遼闊,多民族和諧融洽的統一國 家,其政治智慧與統治意識就反映在乾隆皇 帝的「文殊.宗喀巴」自覺與形塑。

清朝的統治者,原本是出身於信奉薩滿 教的「蕞爾小夷」、「看邊異族」。十五世紀 時期,其先祖努爾哈赤憑藉著雄才大略興起 於白山黑水間,而與大明、蒙古形成三足鼎 立的局面。很快的,努爾哈赤運用了藏傳佛 教、聯姻等政策,吸收了文化背景相似的漠 南蒙古作為後盾,而將局面調整為滿、蒙聨 盟與大明二分天下的對峙時勢。西元 1638 年,皇太極興建於盛京的首座藏傳佛教寺院

「實勝寺」落成,寺前樹立了滿、漢、蒙、

藏四種文體的碑文,這可能是清帝使用四體 文字並行最早的開始,它象徵了滿洲皇帝多 民族融合的政治理想,也反映了滿洲皇帝要 繼續擴大滿、蒙聯盟為滿、蒙、藏,以入主 漢人之中國大統的政治雄心。深具外交才華 的西藏黃教領袖五世達賴喇嘛慧眼獨具,洞 察了清帝的雄心大志,而運用藏傳佛教菩薩 王思想,宣揚滿、藏、蒙的君主分別是「三 怙主」-文殊、觀世音、金剛手三位菩薩化 身的轉輪王,編造了清帝即是「文殊.皇帝」

的神話,與滿洲皇帝的滿、蒙、藏聯盟,互 為呼應,使得滿、蒙、藏因而緊密的結合起 來。而黃教始祖宗喀巴不但是文殊菩薩的化 身,亦是三怙主總集化身的神話,又更加親 密了清帝與黃教之間的關係。西元 1644 年,清帝如願以償的入主中原華夏,黃教也 雀屏中選成為清廷唯一扶植的教派,並成為 清帝信仰的對象。康熙皇帝時期,漠北蒙古 在黃教領袖哲布尊丹巴的領導之下,全部族 悉皆歸附於大清版圖之內,這是清廷一貫實 行黃教政策多所斬獲,成功的一面。然而,

美中不足的,漠西蒙古準噶爾挾持著宗喀巴 黃教的威神力,始終另立政權,而對清廷時 有挑釁。康雍兩朝,清廷與準噶爾的戰爭已 斷斷續續的進行了半個世紀之久,這場戰爭 涉及到西北、北部與西南廣大邊疆地區的安 定和統一,關係重大,清廷投入了極大的兵

(2)

2 力與財力,但是僅能阻遏準噶爾的入侵,

卻不能深入作戰,犁庭掃穴,獲取全勝,

給了乾隆皇帝反思。放在蒙藏文化圈之天 平秤上的「文殊.皇帝」政權,與「文殊.

宗喀巴」神權,似乎是不能平衡的,甚至 是略遜一籌的。如何解除「文殊.宗喀巴」

神權的魔咒,突破漠西蒙古的封鎖線,徹 底征服「數世梗化」為患清廷長達百餘年 的準噶爾,考驗著乾隆皇帝的政治智慧。

乾隆十年,乾隆皇帝秘密的從章嘉國師 接受了無上密法的灌頂,開始了各種「本尊 瑜珈」、「即身成佛」的密法的修行。日復一 日,乾隆皇帝在<上師瑜珈法>中,藉由「文 殊.宗喀巴」的本尊觀,其精神、形體均與

「文殊.宗喀巴」融合為一,真實而深刻的 體驗與「文殊.宗喀巴」無二無別的神妙意 境,因而一再的從潛意識中去佛化自己,「我 就是文殊.宗喀巴,文殊.宗喀巴就是我」。 他開始察覺到,在現實世界中的自己也可以 是「文殊.宗喀巴」。他終於領悟了「文殊.

宗喀巴」的妙用,也知道要如何妙用「文殊.

宗喀巴」。乾隆皇帝把「文殊.皇帝」與「文 殊.宗喀巴」兩個神話融合為一,並在自己 身上成為此神話的真實。於是,十八世紀一 場「乾隆.文殊.宗喀巴」的「造佛運動」

就此展開了。

乾隆皇帝的「造佛運動」中最重要的就 是要建構一個蒙藏文化圈最能認同接受之

「佛」象徵符號。乾隆皇帝根據<宗喀巴上 師瑜珈法>的教法義理,<宗喀巴上師資糧 田>的觀想圖像,以及《上師供養法》的唸 誦儀軌文,繪製了一系列呈現藏傳佛教曼陀 羅式唐卡風格的<乾隆皇帝喇嘛像>畫 像。在畫像中,他挪用了「文殊.宗喀巴」

的圖像特徵-喇嘛僧相、戴黃色帽,雙手呈 說法印、禪定印,持智慧劍、般若經,來建 構自己的肖像。一系列的<乾隆皇帝喇嘛像

>就懸掛在帝國最重要的藏傳佛教中心-

雍和宮、普寧寺、普樂寺、須彌福夀之廟等 喇嘛廟,讓往來於此之蒙藏政教高層的喇 嘛、王公、貴族們瞻仰膜拜。

在歷史脈絡之中,乾隆皇帝的「文殊.

宗喀巴」形塑對於我國疆域版圖幅員遼闊的 奠定,多民族和諧國家統一的完成,實具有 前瞻性、開創性的意義。<乾隆皇帝喇嘛像

>中乾隆皇帝的肖像採用了以「喇嘛相」呈 現,塑造了蒙藏文化圈最崇高的「文殊.宗 喀巴」的喇嘛形象,使自己神聖化,並在黃 教的共同信仰基礎上,透過「文殊.宗喀巴」

形象激發蒙藏人民賦予自己最大的權威。這 是乾隆皇帝深刻的領悟到,要完成「祖宗未 竟之緒」,征服如芒刺在背的準噶爾,統治 以「喇嘛中心」為主義,教權在政權之上的

蒙藏民族,唯有清帝自己形塑「文殊.宗喀 巴」的「喇嘛相」,登上藏傳佛教金字塔端 宗喀巴的位置,將宗喀巴的神權也掌握在清 帝手中,才是治理蒙藏釜底抽薪的根本之 道,也才有可能征服準噶爾,確保邊疆地區 的長治久安,並真正的完成國家的整合一統 與各民族的和平融洽。這是乾隆皇帝在開創 中國歷史上最大版圖,締造多民族統一國家 的時代背景之下,欲使大清與蒙藏的關係不 僅是建立在帝國的君臣體系之中,而且是充 滿了宗教情感,同時,亦可破解在宗喀巴神 權之下,蒙藏政教領袖習於依附宗喀巴之象 徵符號,而與清廷對抗圖謀自己利益的魔 咒,進而又可使蒙藏人民視乾隆皇帝為政教 合一「法王、人王」兼具的佛王,一心歸向 大清帝國,所展現「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

的政治智慧與統治意識。

在人性心理之中,乾隆皇帝真心虔誠信 仰藏傳佛教,以藏傳佛教為唯一皈依,接受 灌頂,修行密法,有希冀「即身成佛」以達 到生命永恆的神聖意義。作為統治者的乾隆 皇帝,利用藏傳佛教作為達到伸張政權的手 段,這是它加強統治的需要,並且是行之有 效的政策。同樣的,尋求宗教信仰是人類本 自具有的心理和天性,乾隆皇帝作為個人,

對宗教有自己的信仰向度。乾隆皇帝作為格 魯派的密法修行者,修習了<宗喀巴上師瑜 珈法>,而<宗喀巴上師瑜珈法>所強調的 精神,就是要把自己觀想為本尊宗喀巴的形 象,最終要與宗喀巴融為一體,以宗喀巴作 為神聖偶像與成佛標的。乾隆皇帝日復一日 的在修行<宗喀巴上師瑜珈法>中,透過

「文殊.宗喀巴」本尊觀的儀式,產生了「文 殊.宗喀巴」的崇拜,也產生了「文殊.宗 喀巴」的自覺,在本尊觀的儀式中,他體驗 到自己是「文殊.宗喀巴」本身,同時也是 宇宙唯一的存在,是至高無上的意識;他體 驗到了超越二元對立的統一,觀者與被觀 者,崇拜者與被崇拜者已融合為一,而重構 了自己是「乾隆.文殊.宗喀巴」的意象。

乾隆皇帝對藏傳佛教信仰之誠,藏傳佛教推 展之廣,一千多年來的中國帝王無人能出其 左右,Patricia Berger 賦予乾隆皇帝所締造的 偉大帝國為「空性帝國」,誠是實至名歸;「空 性帝國」就是在他的「文殊.宗喀巴」自覺,

他的「乾隆.文殊.宗喀巴」自我認同以及 自我崇拜心理下締造出來的。

乾隆時期,蒙藏政教領袖紛紛臣服歸 向重大歷史事件,見證了蒙藏人民接受「乾 隆.文殊.宗喀巴」的這一個事實,其中 以黃教領袖達賴喇嘛之供奉<乾隆皇帝喇 嘛像>最具代表性。乾隆晚期,八世達賴 喇嘛即開始於布達拉宮供奉<乾隆皇帝喇

(3)

3 嘛像>,作為達賴喇嘛、班禪喇嘛以及攝政 活佛等噶廈政府僧俗官員定期、不定期的膜 拜頂禮,以表示他對「乾隆.文殊.宗喀巴」

的臣服歸向。更重要的是,此後,達賴喇嘛 與班禪喇嘛之轉世靈童都必須在布達拉宮 的<乾隆皇帝喇嘛像>前舉行金瓶掣簽儀 式,之後,報請皇帝批准冊封,方可坐床,

正式繼位,這顯示了乾隆皇帝對於西藏兩位 最大的活佛具有最後認定的裁決權,對於西 藏最高的宗教領袖具有最終安排的人事 權。也就是說,乾隆皇帝以「乾隆.文殊.

宗喀巴」的面貌將蒙藏地方的政教合一制度 提高到中央層級,使自己成為法定之政教合 一的最高領袖。同時,這也是代表了蒙藏人 民接受認同「乾隆.文殊.宗喀巴」,而把 最終極的宗教領袖人事安排權力,都願意釋 放出來,交到乾隆皇帝手中。

另一方面,就宗教方面,乾隆皇帝最終 是否也以「文殊.宗喀巴」作為本尊,達成 了他「即身成佛」的理想,筆者乃一介凡夫,

無能探究此心性之事,不過,還是可以從他 臨終前的生命跡象觀察出一些蛛絲馬跡。

《清實錄》記載,乾隆皇帝崩逝的前一日仍 然是神志清明的,雖自知大限已至,卻還無 所畏懼,視死如歸的寫下了遺誥說:

從古帝王躬享遐齡,史冊相望,終歸有 盡,且人生上夀百年,今朕已登八十有 九,即滿許期頤,亦瞬息間事。朕惟莊 敬自強修身以俟,豈尚有不足而奢望無 已耶。朕體氣素強,從無疾病,上年冬 臘,偶感風寒,調理就愈,精力稍不如 前,新歲正旦,猶御乾清宮受賀。日來 飲食漸減,視聽不能如常,老態頓增,

皇帝孝養盡誠,百方調護,以冀痊可第。

朕年夀已高,恐非醫藥所能奏效,茲殆 將大漸,……。

一般而言,人都是貪生怕死的,視死 亡為畏途,更何況乾隆皇帝位居九五之 尊,富有天下,大權在握,而在面對死神 召喚之時,卻能如此的毫無貪戀,無所畏 懼,要是沒有佛家所謂的「修行」,相信是 無法做到的。特別是,他又以近九十的高 齡,能如此神志清明的微恙示寂,中國歷 史上致力於以佛法修身、治國的帝王不 少,而真正能在生命樂章的最後,譜上如 此完美的休止符,恐怕也只有乾隆皇帝一 個人了。相對於有「菩薩皇帝」之稱的梁 武帝,最後卻憂憤成疾,抱憾餓死於侯景 之亂,史載:

上(梁武帝)所求多不遂志,飲膳亦為 所裁,憂憤成疾。五月,丙辰,上臥淨 居殿,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

遂殂,年八十六。

留下了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 中。」一樣的淒涼悲愴。比較之下,更顯得 乾隆皇帝「文殊.宗喀巴」的本尊觀修行,

確實有某種程度的「修行」。

乾隆皇帝駕崩於十八世紀的最末一年 的正月初三日,並於九月十五日安葬長眠於 裕陵-他自己的佛國淨土。裕陵地宮濃郁的 藏傳佛教氛圍,象徵著他在生命最後時刻-

臨終、中陰,或是下一個生命的轉生,仍然 堅持著以藏傳佛教實現「成佛」的生命理 想,他最終歸宿的佛國淨土,並不在他處,

而是自己成佛所創造的佛國淨土。不論是

「即生成佛」、「中陰成佛」、或「轉生成佛」。 他有沒有達到十全十美,實現成佛的理想不 得而知,然而,卻可以看到他以藏傳佛教作 為實現成佛理想的最後堅持。

在歷史理解中,現在與過去一向是糾纏 不清的,歷史做為一種智性活動也可在現代 得到新的可能和活力。十八世紀的乾隆皇帝 與我們相隔了二百多年,他的身影形骸如今 或許早已灰飛湮滅了,但是他並沒有真正的 消失在這世界上。他似乎仍然鮮活在二十一 世紀人們的生活周遭之中,一樣深刻的影響 著人類的心靈。乾隆皇帝一生所傾心經營的 精神文明與藝術文化-清宮、外八廟、裕陵 等建設以及其中的收藏品,不但留下了他個 人在文物創作方面最高成就的歷史見證,並 且為世界人類留下了一大筆寶貴的文化遺 產。其中以清宮最為矚目,其受人矚目的焦 點之一就是,它尚保持著乾隆年間完整原狀 的皇家佛堂-雨花閣、梵華樓、養心殿西暖 閣等十餘處,並且收藏著乾隆時期各種的藏 傳佛教文物-造像、唐卡、法器、佛經等數 萬件之多,每天吸引了來自全世界數萬人的 觀賞。除此之外,清宮乾隆時期的文物也被 中國大陸以外的全世界各大博物館收藏展 出,本文所採用的<乾隆皇帝喇嘛像>即是 美國 Freer Gallery 的展覽品,而臺灣也曾分別 於 1967 年、1999 年、2002 年舉辦過藏傳佛 教法器特展、承德避暑山莊藏傳佛教文物特 展、乾隆皇帝的文化大業等。如果說,乾隆 皇帝站在十八世紀的最前列,運籌帷幄,叱 吒風雲,在他的巨大身影下,翻過了一頁又 一頁的歷史篇章,他的所思、所言、所行深 刻的影響著那個時代。同樣的,從藝術文化 珍品可以撫慰人類心靈,提升人民素養,締 造高尚社會的這個視野,乾隆皇帝也以他所 創作的精神文物深刻的影響著他身後的這 個時代。就此而言,他應是超越了「時空的 極限」,達到了宗教信仰的最高層次-超越 性的生命永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大師這篇論文把二十世紀以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分成五個時期:秦漢

17.薩提爾(Virginia Satir)家族治療模式之親職教育是基於「家庭系統觀」 ,認為個體有問題是因 其家庭系統「生病」 ,所以治療的對象是整個家庭關係(系統)

Hpo Hlaing, 1829-1883) [註 12] ,以及許多著名的禪修比丘:替隆尊者(Thilon Sayadaw, 1786-1860)、圖考尊者(Htuth-Kaung Sayadaw,

教宗格里高利七世於 1076

漢朝,當時的皇帝是漢武帝,那時候北方的匈奴經常侵擾漢朝,還控 制了西域的幾十個小國。後來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想聯絡一個

1885 年,波爾 (Neils Bohr) 出生於丹麥.哥本哈根。他的父親是哥本哈根大 學一名傑出的生理學教授,母親出生於一個在銀行、政治和教育各界中均很活躍 的富有猶太人家庭。他的哥哥(Harald

本文節錄自《朱子家訓》 。 《朱子家訓》是一部治家規範書,清代 學者朱柏廬以儒家的「修身」 、 「齊家」為宗旨,教人立身處世、治家

的出現背景,卻有著西方十六世紀文藝 復興、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十九世紀進 步主義、二十世紀科學主義的人類中心 主義的偏見( prejudice),這不同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