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 以 以 以《 《 《 《從容錄 從容錄 從容錄 從容錄》 》 》 》為主 為主 為主 為主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以 以 以 以《 《 《 《從容錄 從容錄 從容錄 從容錄》 》 》 》為主 為主 為主 為主"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萬松行秀禪學思想之研究 萬松行秀禪學思想之研究 萬松行秀禪學思想之研究 萬松行秀禪學思想之研究

———以 以 以 以《 《 《 《從容錄 從容錄 從容錄 從容錄》 》 》 》為主 為主 為主 為主

釋清如

第一章緒論 第一章緒論 第一章緒論 第一章緒論

萬松行秀(1166〜1246)是金元之際非常重要的禪師之一,其著作《從容 錄》在日本常被曹洞宗的人拿來與《碧巖錄》相提並論,並推崇二錄為禪門頌古 集雙璧1。姑不論日本曹洞宗這一褒獎,是否有宗派意識立場?不可諱言《從容 錄》在金元之際,對曹洞宗來說是一部重要的學習禪法入門書,且被一代儒將耶 律楚材(1190〜1244)所推崇。這樣一部重要禪法入門書卻鮮少有人研究,何況

《從容錄》作者萬松行秀對佛教歷史發展的影響甚鉅,在學界卻少有人注意;反 觀《碧巖錄》的研究,已到了汗牛充棟之境。基於此一理由,引發筆者想一窺行 秀禪學思想之動機。

行秀的著作非常多,但大多亡迭,僅《從容錄》與《請益錄》二書傳世。《從 容錄》是應耶律楚材之請,歷時七年才完成的著作,耶律楚材曾於序中說明,他 何以會要求行秀評唱此書之理由。他說:

吾宗有天童者頌古百篇,號為絕唱,予堅請萬松評唱是頌,開發後學。前 後九書,間關七年,方蒙見寄。2

可見此書是研究曹洞宗禪法的重要著作。而後耶律楚材得其書更讚嘆曰:

予西玉伶仃數載,忽受是書,如醉而醒,如死而甦,踴躍歡呼。東望稽顙,

再四披繹,撫卷而歎曰:「萬松來西域矣!其片言隻字咸有指歸,結欵出 演,高冠今古,足為萬世之模楷,非師範人天權衡造化者,孰能與於此哉!」3

1 永井政之言:「《宏智頌古》或《從容錄》強烈的標舉曹洞家風,若從當時禪學界臨濟宗佔優 勢來看,有可能產生如此孤高的作風;若就歷史的事實來說,例如即使把《碧巖錄》、《從 容錄》稱為公案集雙璧,到底所說的這兩書特質,並不是站在物理性的層面來說。換言之,

所謂雙璧之語,也只不過是就曹洞宗這一立場來說,尤其是日本的曹洞宗。」見永井政之〈從 容錄の成立とその展開〉一文,收於禪籍善本古注集成《從容錄》解題,東京,株式會社名 著普及會,1980 年,初版,頁 665。

2 《大正藏》48 冊,頁 236c。

3 《大正藏》48 冊,頁 236c。

(2)

由此觀之,此書可視為行秀禪學思想的代表作。至於另一部著作――《請益錄》,

因為是針對出家弟子的教學著作,內容較簡約,不過對研究行秀禪法倒是有助 益。雖然二書成書對象不同,形式也有差異。《從容錄》對古則、頌古來龍去脈 有較詳細的評唱解說,其中雖然也談到禪法教學,但迥異《請益錄》簡潔扼要,

較能窺探出行秀禪學思想原貌。因此本論文研究取材以《從容錄》為主,《請益 錄》為輔。

為了對行秀禪學思想有更清晰的理解,本論文採取思想史的研究方法論。首 先參照櫻井秀雄監修,永井政之編輯之禪集善本古注集成《從容錄》4一書之解 題5,將整部從容錄引書部分,分成內學與外學兩部份。內學又依照所引經論、

燈錄、語錄、雜集類等分門整理其出處,並與《從容錄》做對照;外學方面,則 依據經、史、子、集與出處不詳五部份做整理。再依此重新整理過之文獻資料做 分析解構,從而了解行秀思想概貌。進一步再從思想史的立場去釐清行秀所傳承 的曹洞宗禪法的思想沿革與特色,希望能還原行秀禪學思想的真正內涵。最後再 從歷史的洪流中,尋得行秀的歷史定位與時代意義。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行秀所處的 行秀所處的 行秀所處的 行秀所處的時代 時代 時代背景 時代 背景 背景 背景及 及 及 及處世態度 處世態度 處世態度 處世態度

行秀是金元之際的人物,從其整個生涯來考察,就會發現其主要活動是從金 章宗明昌四年(1193)時代至金亡(1234)之際。雖然從元太祖十八年(1223)

至太宗二年(1230),其社會活動已呈現半退休狀態,但是其宗教生命仍處於顛 峰狀態,並且影響元朝一代儒將耶律楚材甚鉅。基於這個因素,筆者在研究其時 代背景上,就以金朝的宗教政策以及元朝士大夫與佛教的關係,作為主要探討對 象,進而理解行秀的生涯與思想。

行秀的著作雖然豐富,可惜都已散佚,若想要窺其學識堂奧,只有《從容錄》、

《請益錄》及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可提供一些線索。嚴格來說,行秀學識 雖淵博,卻不是那種思想體系很龐大,能自成一家的大思想家型人物。誠如他自 己所說,他只是「述而不作」,並非創作型人物。如果「述而不作」也算是一種 特色的話,那麼,要討論行秀學識的特色,也僅此而已。

行秀的治學之道,無非是勤於閱讀與作筆記,藉以作為濟迷途之津梁,可見

4櫻井秀雄監修,永井政之編輯《從容錄》,東京,株式會社名著普及會,昭和 58年 7月初版。

5長谷部好一《元朝北地の禪教團》一文裡,曾就行秀與印簡作比較,長谷氏認為行秀繼承的洞 山宗風,不排斥教學的修習,其晚年學徒也每以華嚴為課;印簡則繼承臨濟宗的不用學解,

行棒喝,弄禪機的傳統禪風。兩位禪師皆為元代北方曹洞、臨濟巨匠。當印簡在天下做資戒 會時,行秀弟子至溫也盡力幫忙,貫徹其宗旨來看,筆者認為行秀的宗派意識應該不強。

(3)

他並無意於經教上自創另一體系,與他宗別苗頭5,他只是揀擇與修行、教化有 關的記錄之。這與隋唐諸大宗師,希望能超宗越祖,自創體系,或兼容他宗之長,

自成一格,自創宗派不同,行秀的重點仍是在實踐與教化上,因此,他自謂為學 是「述而不作,非臆斷也。」這可從其評唱內容觀之,大都博引諸宗祖師之觀點 論之,較少自己的推論與臆測得知。

通過上述討論,吾人明白行秀不僅重視實踐工夫,同時也不排斥經教,並且 能廣泛的研讀,吸取知識,充實自己,裨益後學。而他在資料收集上,亦能客觀 的判斷真偽,不因個人喜好而有所偏頗,相反能忠實的摘錄所見所聞,以為後學 參考。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 《 《 《從容錄 從容錄 從容錄 從容錄》 》 》 》之版本 之版本 之版本、 之版本 、 、結構及引書 、 結構及引書 結構及引書 結構及引書

《從容錄》評唱成立年代是金宣宗元光二年,也就是宋寧宗嘉定十六年

(1223)。其傳本演變過程是從三卷本歷經二卷本、六卷本乃至十卷本。其中六 卷本(萬曆本)最通行。因此在討論諸版本特色時,即以萬曆本作為比較對向。

另《從容錄》早期刊本目錄古則下無分類。依據後來所書分類名稱來看,與《禪 林類聚》分類名稱相同。因此可以判斷目錄下的古則分類名稱是於《禪林類聚》

完成後,不知由誰附加上去的。

至於結構方面,可分組織與思想兩部分來談。一、從組織形式上來說,《從 容錄》是由「示眾」、「古則」、「頌古」、「評唱」、「著語」五種文體構成,而此五 種文體各有其不同意涵。二、從思想結構來看,《從容錄》的思想結構是建構於

《宏智頌古》之上,而《宏智頌古》是奠基於宏智所舉揚之「默照禪」思想。就 思想的開展上來看,宏智很巧妙的運用古則編排次序,暗指「默照禪」思想源自 世尊,並企圖以「默照禪」來統攝六祖以下之五家禪。因此,整部《從容錄》, 卷一可以說是宏智舉揚之「默照禪」思想的綱領,其餘五卷即是依此綱領,分別 從不同的面向進行「默照禪」的探討。

《從容錄》對典籍的引用,大致可分為一、經論引用,二、禪宗典籍引用,

三、外典引用三部分。本章在考察其引書方面,在方法論上受了松浦秀光的《禪宗經 典使用概史》6一書啟發,並以櫻井秀雄監修,永井政之編輯之禪籍善本古注集成《從 容錄》7之注釋為依據,分成內學與外學兩部份。內學又依照所引經論、燈錄、語 錄、雜集類等分門整理其出處,並與《從容錄》做對照;外學方面,則依據經、

6松浦秀光《禪宗經典使用概史》,東京,山喜房,昭和 62 年 12 月初版

7櫻井秀雄監修,永井政之編輯《從容錄》,東京,株式會社名著普及會,昭和 58年 7月初版。

(4)

史、子、集與出處不詳五部份做整理。再依此重新整理過之文獻資料做分析解構,

從而了解行秀思想概貌。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行秀的心性思想 行秀的心性思想 行秀的心性思想 行秀的心性思想

行秀的心性思想是什麼呢?依據忽滑谷快天云,是「真妄不二」與「理事雙 照」。8而其理論根據,從上一章討論得知,是《楞嚴經》的「融通妄想」與《信 心銘》、《證道歌》、《永嘉集》及《宗鏡錄》之「境智冥一」、「心境融通」。

考行秀禪學思想主要架構,是構築於宏智「默照禪」思想上,而「默照禪」

是否有回歸達摩禪、北宗禪法的傾向,現代學者有爭議。因此,在進行行秀心性 思想討論之前,對「默照禪」與達摩禪、北宗禪法的關係,有必要先作釐清。本 章就從默照禪與達摩禪、北宗禪的關係,以及行秀心性思想的特質這兩方面進行 行秀心性思想的探討。

現代學者對「默照禪」的爭議點在強調坐禪形式,而此坐禪形式,正是南宗 禪與北宗禪爭論的焦點。宏智為了替其舉揚的「默照禪」尋得歷史依據,逐利用 古則的排列次序,暗指「默照禪」的歷史源頭來自世尊、達摩。難怪會使人連想 到達摩的「壁觀」就是神秀北宗的坐禪法。例如《從容錄》第二則「達摩廓然」,

宏智形容達摩「壁觀」狀況為「寥寥冷坐少林,默默全提正令,秋清月轉霜輪,

河淡斗垂夜柄。」9彷彿達摩在少林面壁九年,即是在進行一種深層的「默照」

功夫。到底達摩的「壁觀」與宏智舉揚的「默照禪」是否相同?行秀的認知又是 如何呢?是本章第一節所要處理的問題。

第二節行秀心性思想的特質,是依據上一節討論得知,行秀在心性論上,主 張有一湛然圓明的心體,而此心體具有無窮的照妙功能。此心體所以有此照妙功 能,其立論依據就是「以無住本立一切法。」因為心體無所依住,所以落實在現 象世界中,則成為「真妄不二」與「理事雙照」二特質。此二種特質實源自於行 秀的悟到因緣,因此本節就從行秀的悟道因緣以及真妄不二與理事雙照這兩方面 來探討行秀心性思想上的特質。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行秀與五家禪法 行秀與五家禪法 行秀與五家禪法 行秀與五家禪法

前面第三章思想結構分析處已討論過,《從容錄》古則在取材上是五家並舉,

因此,本章就從一、《從容錄》中所見的五家禪法,二、行秀對五家禪法的運用 兩方面來討論,試圖進一步理解行秀如何將五家禪法運用在其教學上。

首先就《從容錄》中所呈現的五家禪法作歸納、分析,進而理解在《從容錄》

8 忽滑谷快天《禪學思想史》上下冊,東京:玄黃社,1925 年,初版,頁 422。

9 《從容錄》卷 1,《大正藏》48 冊,頁 229a。

(5)

中所呈現的五家禪法的個別特色與教學方法是什麼,以及釐清行秀如何理解五家 禪法。

再經由上節的討論,可以清楚了解《從容錄》中所呈現的五家禪法,雖然各 有異同,基本上仍不出《人天眼目》所言。行秀之所以指出其異同,目的不在評 論宗風高下,而是希望修學者,能夠承言會宗,有所契入。因此,他在教學上,

依據耶律楚材言:「不僅兼具五家之長,且能全曹洞之血脈」。本節就是從一、行 秀教學法的基本原則,二、行秀對五家禪法的會通方法兩方面來進行探討,以便 能窺探出行秀如何會通五家禪法於一爐,且能不失曹洞血脈。

第六章 第六章

第六章 第六章 結論 結論 結論 結論

行秀圓融調和的個性,不僅迥異於宏智的強烈宗派意識,同時也影響著佛教 的發展命運。當然與其所體悟的曹洞宗禪法有關。行秀在參禪方法上,是從「靜 為天地本,動合聖賢心」這一理念出發。故在教學上採取教、禪兼容並蓄的開放 態度,不排斥經教的學習。而其著名弟子也大多為博覽群籍的一時俊秀,例如住 在上都大華嚴寺的至溫,博記多聞,論辯無礙,兼通內外學,屢屢和同門福裕辯 論。福裕也三次閱藏經,並有若干著述附梓流傳。

行秀此一開放性的教學態度,也影響其弟子的宗派態度。從元世祖至元時,

參與攸關著佛教歷史存亡的至元佛道論辨事件的要角,皆是行秀弟子觀之,行秀 雖不似宗密、澄觀等開創性大思想家,能在思想史上佔一席之地,但在其潛移默 化下,也能在動亂時代發揮調和鼎乃,中流砥柱的力量,並讓法脈延續,令佛法 久住。就此點來說,行秀禪學思想的研究,應有其歷史意義。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觀點:是人應該 儘可能的運用理 性來獲得足夠的 知識,而超越人 類理解程度則必

重點 1: 「行為場所」 、 「行為背景分析」 ,某些固定的行為模式在同 一間隔(指時間)下重複地出現在特定的地點。使用者的行為及

相較於傳統燈泡,LED具有省電、環保等優點,所以也 有人稱

經過革命後,把佛教中國化、簡單化後,才有中國的理學。」 6 禪宗的繁盛是以唐代全國統一的大勢為時代背景的。惠能創立

另一方面,張彤編譯的《中國歷代科學家傳》(1993),以及吳文俊所主編的《世界 著名數學家傳記》(1995),則是現代史家對數學家與科學家的傳記書寫。其中,

中學中國語文科 小學中國語文科 中學英國語文科 小學英國語文科 中學數學科 小學數學科.

年級 教學重點 學科活動 價值觀及態度 三年級 主題:粵劇 中文科:認識粵劇的背景

如何運用多元教學策略推行幼小銜接 ──. 校本基礎識字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