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目次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目次"

Copied!
56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1 序品 2 奉鉢品 3 習應品 4 往生品 5 歎度品 6 舌相品 7 三假品 8 勸學品 9 集散品 10 相行品 11 幻學品 12 句義品 13 金剛品 14 樂說品 15 辯才品 16 乘乘品 17 莊嚴品 18 問乘品 19 廣乘品 20 發趣品 21 出到品 22 勝出品 23 等空品 24 會宗品 25 十無品 26 無生品 27 問住品 28 幻聽品 29 散花品 30 三歎品 31 滅諍品 32 大明品

(3)

33 述成品 34 勸持品 35 遣異品 36 尊導品 37 法稱品 38 法施品 39 隨喜品 40 照明品 41 信毀品 42 歎淨品 43 無作品 44 遍歎品 45 聞持品 46 魔事品 47 兩過品 48 佛母品 49 問相品 50 成辦品 51 譬喻品 52 知識品 53 趣智品 54 大如品 55 不退品 56 堅固品 57 深奧品 58 夢行品 59 河天品 60 不證品 61 夢誓品 62 魔愁品 63 等學品 64 淨願品 65 度空品 66 累教品 67 無盡品 68 攝五品 69 方便品 70 三慧品

(4)

71 道樹品 72 道行品 73 三善品 74 遍學品 75 三次品 76 一念品 77 六喻品 78 四攝品 79 善達品 80 實際品 81 具足品 82 淨土品 83 畢定品 84 差別品 85 七譬品 86 平等品 87 如化品 88 常啼品 89 法尚品 90 囑累品 卷目次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5)

018 019 020 021 022 023 024 025 026 027 贊助資訊

(6)

編輯說明

本電子書以「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Version 2022.Q3」為資料 來源。

漢字呈現以 Unicode 3.0 為基礎,不在此範圍的字則採用組 字式表達。

梵文悉曇字及蘭札字均採用羅馬轉寫字,如無轉寫字則提供字 型圖檔。

CBETA 對底本所做的修訂用字以紅色字元表示。

若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函 service@cbeta.org 回報。

版權所有,歡迎自由流通,但禁止營利使用。

(7)

No. 223 [Nos. 220(2), 221, 222]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一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共摩訶比丘僧大數五千分,皆是阿羅 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得好解脫、慧得好解脫,其心調柔軟 摩訶那伽,所作已辦,棄擔能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已得解 脫——唯阿難在學地得須陀洹。復有五百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等,皆得聖諦。復有菩薩摩訶薩——皆得陀羅尼及諸三昧行,空、

無相、無作,已得等忍、得無閡陀羅尼,悉是五通,言必信受無復 懈怠,已捨利養名聞,說法無所悕望,度深法忍得無畏力,過諸魔 事,一切業障悉得解脫。巧說因緣法。從阿僧祇劫以來發大誓願,

顏色和悅,常先問訊,所語不麁,於大眾中而無所畏。無數億劫說 法巧出,解了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虛空、如響、如揵闥 婆城、如夢、如影、如鏡中像、如化,得無閡無所畏。悉知眾生心 行所趣,以微妙慧而度脫之。意無罣閡,大忍成就,如實巧度。願 受無量諸佛國土,念無量國土諸佛三昧常現在前,能請無量諸佛。

能斷種種見纏及諸煩惱,遊戲出生百千三昧——諸菩薩如是等種種 無量功德成就,其名曰颰陀婆羅菩薩、罽那伽羅菩薩、導師菩薩、

那羅達菩薩、星得菩薩、水天菩薩、主天菩薩、大意菩薩、益意菩 薩、增意菩薩、不虛見菩薩、善進菩薩、勢勝菩薩、常懃菩薩、不 捨精進菩薩、日藏菩薩、不缺意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 薩、執寶印菩薩、常舉手菩薩、彌勒菩薩,如是等無量百千萬億那 由他諸菩薩摩訶薩。一切菩薩皆是補處,紹尊位者。

(8)

爾時世尊自敷師子座,結跏趺坐,直身繫念在前,入三昧王三昧,

一切三昧悉入其中。是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以天眼觀視世界,

舉身微笑,從足下千輻相輪中放六百萬億光明,足十指、兩踝、兩 [跳-兆+專]、兩膝、兩髀、腰脊腹脇背臍、心胸德字、肩臂手十 指、項、口四十齒、鼻兩孔、兩眼、兩耳、白毫相、肉髻,各各放 六百萬億光明。從是諸光出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國土;從三千大 千國土,遍照東方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 是。若有眾生遇斯光者,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光明出過東方 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舉身毛孔皆亦微笑而放諸光,遍照三千大千國土,復至十 方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若有眾生遇斯光者,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爾時世尊以常光明遍照三千大千國土,亦至東方如恒河沙等 諸佛國土,乃至十方亦復如是。若有眾生遇斯光者,必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國土。熈怡微笑,從其舌根放 無量千萬億光,是一一光化成千葉金色寶花。是諸花上皆有化佛,

結跏趺坐說六波羅蜜。眾生聞者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至十 方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皆亦如是。

爾時世尊故在師子座入師子遊戲三昧,以神通力感動三千大千國土 六種震動,東踊西沒、西踊東沒、南踊北沒、北踊南沒、邊踊中 沒、中踊邊沒,地皆柔軟,令眾生和悅。是三千大千國土中地獄、

餓鬼、畜生及八難處,即時解脫得生天上。從四天王天處乃至他化 自在天處,是諸天人自識宿命,皆大歡喜來詣佛所。頭面禮佛足却 住一面。如是十方如恒河沙等國土地皆六種震動,一切地獄、餓 鬼、畜生及八難處即時解脫,得生天上齊第六天。爾時三千大千國 土,眾生盲者得視,聾者得聽,瘂者能言,狂者得正,亂者得定,

裸者得衣,飢渴者得飽滿,病者得愈,形殘者得具足。一切眾生皆

(9)

得等心,相視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姊如妹,亦如親族及善知識。是 時眾生等行十善業道、淨修梵行,無諸瑕穢,恬然快樂,譬如比丘 入第三禪皆得好慧,持戒自守不嬈眾生。

爾時世尊在師子座上坐,於三千大千國土中其德特尊,光明色像威 德巍巍,遍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譬如須彌山王光色殊特,

眾山無能及者。爾時,世尊以常身示此三千大千國土一切眾生。是 時首陀會天、梵眾天、他化自在天、化樂天、兜率陀天、夜摩天、

三十三天、四天王天及三千大千國土人與非人,以諸天花、天瓔 珞、天澤香、天末香,天青蓮花、赤蓮花、白蓮花、紅蓮花、天樹 葉香持詣佛所,是諸天花乃至天樹葉香以散佛上,所散寶花於此三 千大千國土上,在虛空中化成大臺。是花臺邊垂諸瓔珞,雜色花蓋 五色繽紛,是諸花蓋瓔珞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是花蓋瓔珞嚴飾 故,此三千大千國土皆作金色,及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皆亦如 是。爾時三千大千國土及十方眾生,各各自念佛獨為我說法不為餘 人。

爾時世尊在師子座熈怡微笑,光從口出,遍照三千大千國土。以此 光故,此間三千大千國土中眾生,皆見東方如恒河沙等諸佛及僧;

彼間如恒河沙等國土中眾生,亦見此間三千大千國土中釋迦牟尼佛 及諸大眾。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是時東方過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其國最在邊國名多寶,佛號寶 積,今現在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彼國有菩薩名曰普明,

見大光明、見地大動又見佛身,到寶積佛所白佛言:「世尊!今何 因緣,有此光明照於世間,地大震動又見佛身?」

寶積佛報普明言:「善男子!西方度如恒河沙等國,有世界名娑 婆,佛號釋迦牟尼,今現在欲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是其 神力。」

(10)

是時普明菩薩白寶積佛言:「世尊!我今當往見釋迦牟尼佛禮拜供 養,及見彼諸菩薩摩訶薩紹尊位者——皆得陀羅尼及諸三昧,於諸 三昧而得自在。」

佛告普明:「欲往隨意,宜知是時。」

爾時,寶積佛以千葉金色蓮花與普明菩薩而告之曰:「善男子!汝 以此花散釋迦牟尼佛上。生彼娑婆國中諸菩薩難勝難及,汝當一心 以遊彼國。」

爾時普明菩薩從寶積佛受千葉金色光明蓮花,與無數出家、在家菩 薩及諸童男童女,俱共發引,皆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東方諸佛,持諸 花香、瓔珞澤香、末香塗香、衣服幢蓋,向釋迦牟尼佛所。到已,

頭面禮佛足一面立,白佛言:「世尊!寶積如來致問:『世尊!少 惱少患、起居輕利、氣力安樂不?』又以此千葉金色蓮花供養世 尊。」

爾時釋迦牟尼佛受是千葉金色蓮花,以散東方如恒河沙等諸國土 中。佛所散寶花滿東方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一一花上皆有菩薩結 跏趺坐說六波羅蜜,聞此法者必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出家、

在家菩薩及諸童男童女,頭面禮釋迦牟尼佛足,各以供養具供養恭 敬尊重讚歎釋迦牟尼佛。是諸出家、在家菩薩及諸童男童女,各各 以善根福德力故,得供養釋迦牟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 佛陀。

南方度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其國最在邊國名離一切憂,佛號無憂 德,菩薩名離憂。西方度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其國最在邊國名滅 惡,佛號寶山,菩薩名儀意。北方度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其國最 在邊國名勝,佛號勝王,菩薩名德勝。下方度如恒河沙等諸佛國 土,其國最在邊國名善,佛號善德,菩薩名花上。上方度如恒河沙

(11)

等諸佛國土,其國最在邊國名喜,佛號喜德,菩薩名德喜。如是一 切皆如東方。

爾時,是三千大千國土皆成為寶花遍䨱,地懸繒幡蓋,香樹花樹皆 悉莊嚴。譬如花積世界普花佛國,妙德菩薩、善住意菩薩及餘大威 神諸菩薩皆在彼住。

爾時,佛知一切世界,若天世界、若魔世界、若梵世界,若沙門、

婆羅門及天,若犍闥婆、人、阿修羅等,及諸菩薩摩訶薩紹尊位 者,一切皆集。◎

佛知眾會已集,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以一切種智知一切 法,當習行般若波羅蜜。」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云何欲以一切種智知一切法當 習行般若波羅蜜?」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羅蜜中,以無所捨法 應具足檀那波羅蜜,施者、受者及財物不可得故;罪不罪不可得 故,應具足尸羅波羅蜜;心不動故,應具足羼提波羅蜜;身心精進 不懈怠故,應具足毘梨耶波羅蜜;不亂不味故,應具足禪那波羅 蜜;於一切法不著故,應具足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以不住法住 般若波羅蜜中,不生故,應具足四念處、四正懃、四如意足、五 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空三昧、無相三昧、無作三昧,四 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八背捨、八勝處、九次第定、十一切 處,九相——脹相、壞相、血塗相、膿爛相、青相、噉相、散相、

骨相、燒相,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捨、念天、念入出息、

念死,十想——無常想、苦想、無我想、食不淨想、一切世間不可 樂想、死想、不淨想、斷想、離欲想、盡想,十一智——法智、比 智、他心智、世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盡智、無生智、如

(12)

實智,三三昧——有覺有觀三昧、無覺有觀三昧、無覺無觀三昧,

三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遍知 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閡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當習行般 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具足道慧,當習行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 薩欲以道慧具足道種慧,當習行般若波羅蜜。欲以道種慧具足一切 智,當習行般若波羅蜜。欲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種智,當習行般若波 羅蜜。欲以一切種智斷煩惱習,當習行般若波羅蜜。舍利弗!菩薩 摩訶薩應如是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上菩薩位,當學般若波羅蜜。欲過 聲聞、辟支佛地住阿惟越致地,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住 六神通,當學般若波羅蜜。欲知一切眾生意所趣向,當學般若波羅 蜜。菩薩摩訶薩欲勝一切聲聞、辟支佛智慧,當學般若波羅蜜。欲 得諸陀羅尼門諸三昧門,當學般若波羅蜜。一切求聲聞、辟支佛人 布施時,欲以隨喜心過其上者,當學般若波羅蜜。一切求聲聞、辟 支佛人持戒時,欲以隨喜心過其上者,當學般若波羅蜜。一切求聲 聞、辟支佛人三昧、智慧、解脫、解脫知見,欲以隨喜心過其上 者,當學般若波羅蜜。一切求聲聞、辟支佛人諸禪定解脫三昧,欲 以隨喜心過其上者,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行少施、少戒、

少忍、少進、少禪、少智,欲以方便力迴向故而得無量無邊功德 者,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行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

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 摩訶薩欲使世世身體與佛相似,欲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當 學般若波羅蜜。欲生菩薩家、欲得童真地、欲得不離諸佛者,當學 般若波羅蜜。欲以諸善根供養諸佛,恭敬尊重讚歎隨意成就,當學 般若波羅蜜。欲滿一切眾生所願,飲食、衣服、臥具、塗香、車 乘、房舍、床榻、燈燭等,當學般若波羅蜜。

(13)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使如恒河沙等國土眾生,立於檀那 波羅蜜,立於尸羅、羼提、毘梨耶、禪那、般若波羅蜜,當學般若 波羅蜜。欲植一善根於佛福田中,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盡 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令十方諸佛稱讚其名,當學般若波 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一發意到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國 土,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發一音使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 聞聲,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欲使諸佛國土不斷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住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 空、第一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性空、

自相空、諸法空、不可得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當學 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知諸法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

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知諸法如、法性、實際,當學般若 波羅蜜。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應如是住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數知三千大千國土中大地諸山微 塵,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析一毛為百分,欲以一分毛盡舉 三千大千國土中大海、江河、池泉諸水而不嬈水性,當學般若波羅 蜜。三千大千國土中諸火一時皆然,譬如劫盡燒時,菩薩摩訶薩欲 一吹令滅者,當學般若波羅蜜。三千大千國土中諸大風起,欲吹破 三千大千國土及諸須彌山如摧腐草,菩薩摩訶薩欲以一指障其風力

(14)

令不起者,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一結跏趺坐遍滿三千大 千國土虛空,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以一毛舉三千大千國 土中諸須彌山王,擲過他方無量阿僧祇諸佛國土不嬈眾生,欲以一 食供養十方各如恒河沙等諸佛及僧,當學般若波羅蜜。欲以一衣花 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燈燭幢幡花蓋等供養諸佛及僧,當學般若 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使十方各如恒河沙等國土中眾生,

悉具於戒、三昧、智慧、解脫、解脫知見,令得須陀洹果、斯陀含 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乃至令得無餘涅槃,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布施時,應如是分別:

『如是布施得大果報,如是布施得生剎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 大家,如是布施得生四天王天處、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

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因是布施得入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無 邊空處、無邊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因是布施得生八 聖道分,因是布施能得須陀洹道乃至佛道,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布施時,以慧方便力 故,能具足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 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云何布施時以慧方便力故,具 足檀那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

佛告舍利弗:「施人、受人、財物不可得故,能具足檀那波羅蜜;

罪、不罪不可得故,具足尸羅波羅蜜;心不動故,具足羼提波羅 蜜;身心精進不懈怠故,具足毘梨耶波羅蜜;不亂不味故,具足禪 那波羅蜜;知一切法不可得故,具足般若波羅蜜。

(15)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得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功德,當學般 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到有為、無為法彼岸,當學般若波 羅蜜。菩薩摩訶薩欲知過去未來現在諸法如、法相、無生際者,當 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在一切聲聞、辟支佛前,欲給侍諸 佛,欲為諸佛內眷屬,欲得大眷屬,欲得菩薩眷屬,欲淨報大施,

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不起慳心、破戒心、瞋恚心、懈怠 心、亂心、癡心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使一切眾生立於布施福處、持戒福 處、修定福處、勸導福處,欲令眾生立於財福、法福者,當學般若 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得五眼,當學般若波羅蜜。何等五 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菩薩摩訶薩欲以天眼見十方 如恒河沙等國土中諸佛,欲以天耳聞十方諸佛所說法,欲知諸佛 心,當學般若波羅蜜。欲聞十方諸佛所說法,聞已乃至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不忘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見過去未來諸佛國土及見現在十方 諸佛國土,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聞十方諸佛所說十二部經——修多 羅、祇夜、受記經、伽陀、憂陀那、因緣經、阿波陀那、如是語 經、本生經、方廣經、未曾有經、論議經,諸聲聞等聞與不聞,盡 欲誦受持者,當學般若波羅蜜。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諸佛所說

(16)

法,已說、今說、當說,聞已欲一切信持自行亦為他人說,當學般 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過去諸佛已說、未來諸佛當說,欲 聞,聞已自利亦利他人,當學般若波羅蜜。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世界 中間闇處,日月所不照處,欲持光明普照者,當學般若波羅蜜。十 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無有佛名、法名、僧名,欲使一切眾生皆得 正見聞三寶名者,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令十方如恒河沙 等諸世界中眾生,以我力故,盲者得視、聾者得聽、狂者得念、裸 者得衣、飢渴者得飽滿,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若欲令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眾生諸 在三惡趣者,以我力故皆得人身,當學般若波羅蜜。欲令十方如恒 河沙等世界中眾生,以我力故,立於戒、三昧、智慧、解脫、解脫 知見,令得須陀洹果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學諸佛威儀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菩薩摩訶薩欲得如象王視觀,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作是願:『使 我行時離地四指、足不蹈地,我當共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無量 千萬億諸天眾,圍遶恭敬至菩提樹下。』當學般若波羅蜜。『我當 於菩提樹下坐,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以天衣為座。』當學般 若波羅蜜。『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行住坐臥處欲使悉為金 剛。』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出家日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即是日轉法輪,轉法輪時無量阿僧祇眾生遠塵離垢,諸法中得法眼 淨,無量阿僧祇眾生一切法不受故,諸漏心得解脫,無量阿僧祇眾 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當學般若波羅蜜。我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時,以無量阿僧祇聲聞為僧,我一說法時便於座上盡 得阿羅漢,當學般若波羅蜜。我當以無量阿僧祇菩薩摩訶薩為僧,

(17)

我一說法時無量阿僧祇菩薩皆得阿惟越致,欲得壽命無量光明具 足,當學般若波羅蜜。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世界中無婬 欲、瞋恚、愚癡亦無三毒之名,一切眾生成就如是智慧善、施善、

戒善、定善、梵行善不嬈眾生,當學般若波羅蜜。使我般涅槃後,

法無滅盡亦無滅盡之名,當學般若波羅蜜。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時,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眾生聞我名者,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欲得如是等功德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奉鉢品第二

佛告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能作是功德,是時四天 王皆大歡喜,意念言:『我等當以四鉢奉上菩薩,如前天王奉先佛 鉢。』三十三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亦皆歡喜,意念言:『我等當給侍 供養菩薩,減損阿修羅種,增益諸天眾。』三千大千國土四天王天 乃至阿迦尼吒天皆大歡喜,意念言:『我等當請是菩薩轉法輪。』

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增益六波羅蜜時,諸善男子、

善女人各各歡喜,念言:『我等當為是人作父母妻子、親族知 識。』爾時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皆大歡喜,各自念言:『我等 當作方便,令是菩薩離於婬欲,從初發意常作童真,莫使與色欲共 會,若受五欲障生梵天,何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舍 利弗!菩薩摩訶薩斷婬欲出家者,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非不 斷。」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要當有父母妻子、親族知識 耶?」

佛告舍利弗:「或有菩薩有父母妻子、親族知識。或有菩薩從初發 心斷婬欲修童真行,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犯色欲。或有菩 薩方便力故受五欲已,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譬如幻師若幻

(18)

弟子,善知幻法幻作五欲於中共相娛樂。於汝意云何,是人於此五 欲頗有實受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以方便力故化作五欲,於中受樂成就眾 生,亦復如是。是菩薩摩訶薩不染於欲,種種因緣毀呰五欲,欲為 熾然、欲為穢惡、欲為毀壞、欲為如怨。是故,舍利弗!當知菩薩 為眾生故受五欲。」

舍利弗白佛言:「菩薩摩訶薩云何應行般若波羅蜜?」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見菩薩、不見菩薩 字,不見般若波羅蜜,亦不見我行般若波羅蜜,亦不見我不行般若 波羅蜜。何以故?菩薩、菩薩字性空,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離 色亦無空,離受想行識亦無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即 是空,空即是識。何以故?舍利弗!但有名字故謂為菩提,但有名 字故謂為菩薩,但有名字故謂為空。所以者何?諸法實性無生無 滅、無垢無淨故。菩薩摩訶薩如是行,亦不見生亦不見滅,亦不見 垢亦不見淨。何以故?名字是因緣和合作法,但分別憶想假名說。

是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見一切名字,不見故不著。」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習應品第三(丹 本 名 為 習 相 應 品 )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應如是思惟:『菩薩 但有名字,佛亦但有字,般若波羅蜜亦但有字,色但有字,受想行 識亦但有字。』舍利弗!如我但有字,一切我常不可得。眾生、壽 者、命者、生者、養育眾數人者,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

受者、使受者,知者、見者,是一切皆不可得。不可得空故,但以 名字說。菩薩摩訶薩亦如是行般若波羅蜜,不見我、不見眾生,乃 至不見知者、見者,所說名字亦不可見。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般若

(19)

波羅蜜,除佛智慧,過一切聲聞、辟支佛上,用不可得空故。所以 者何?是菩薩摩訶薩諸名字法、名字所著處,亦不可得故。舍利 弗!菩薩摩訶薩能如是行,為行般若波羅蜜。譬如滿閻浮提竹麻稻 茅,諸比丘其數如是,智慧如舍利弗、目揵連等,欲比菩薩行般若 波羅蜜智慧,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 及。何以故?菩薩摩訶薩用智慧度脫一切眾生故。舍利弗!置滿閻 浮提如舍利弗、目揵連等。若滿三千大千國土如舍利弗、目揵連 等,復置是事。若滿十方如恒河沙等國土如舍利弗、目揵連等智 慧,欲比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智慧,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億分乃至 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一日修智慧,出過一切 聲聞、辟支佛上。」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聲聞所有智慧,若須陀洹、斯陀含、阿那 含、阿羅漢、辟支佛智慧、佛智慧,是諸眾智無有差別,不相違背 無生性空。若法不相違背無生性空,是法無有別異。云何世尊言菩 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一日修智慧出過聲聞、辟支佛上?」

佛告舍利弗:「於汝意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一日修智 慧,心念:『我行道慧益一切眾生,當以一切種智知一切法,度一 切眾生。』諸聲聞、辟支佛智慧,為有是事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諸聲聞、辟支佛頗有是念:『我等當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一切眾生,令得無餘涅槃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

(20)

佛告舍利弗:「以是因緣故,當知諸聲聞、辟支佛智慧,欲比菩薩 摩訶薩智慧,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 及。舍利弗!於汝意云何?諸聲聞、辟支佛頗有是念:『我行六波 羅蜜成就眾生、莊嚴國土,具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閡智、十八 不共法,度脫無量阿僧祇眾生,令得涅槃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能作是念:『我當行六波羅蜜乃至十八 不共法,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脫無量阿僧祇眾生令得涅 槃。』譬如螢火蟲不作是念:『我力能照閻浮提普令大明。』諸阿 羅漢、辟支佛亦如是,不作是念:『我等行六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 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脫無量阿僧祇眾生令得涅槃。』舍 利弗!譬如日出時,光明遍照,閻浮提無不蒙明者。菩薩摩訶薩亦 如是。行六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脫 無量阿僧祇眾生令得涅槃。」

舍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薩摩訶薩過聲聞、辟支佛地,住阿惟越致 地,淨於佛道?」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行六波羅蜜,住空、無相、無 作法,能過一切聲聞、辟支佛地,住阿惟越致地,淨於佛道。」

舍利弗白佛言:「菩薩摩訶薩住何等地,能為諸聲聞、辟支佛作福 田?」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行六波羅蜜,乃至坐道場,於 其中間常為諸聲聞、辟支佛作福田。何以故?以有菩薩摩訶薩因緣 故,世間諸善法生。何等是善法?所謂十善道、五戒、八分成就 齋,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 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盡現於世。以菩薩因緣故,六波羅

(21)

蜜、十八空,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閡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 悲、一切種智,盡現於世。以菩薩因緣故,有剎利大姓、婆羅門大 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天,皆現於世。以菩薩 因緣故,有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佛,皆現 於世。」

舍利弗白佛言:「菩薩摩訶薩淨畢施福不?」

佛言:「不也。何以故?本已淨畢故。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為大施 主。施何等?施諸善法。何等善法?十善道、五戒乃至十八不共 法、一切種智,以是施與。」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云何習應般若波羅蜜與般若波 羅蜜相應?」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習應色空,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習 應受想行識空,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 薩習應眼空,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習應耳鼻舌身心空,是名與 般若波羅蜜相應。習應色空,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習應聲香味 觸法空,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習應眼界空、色界空、眼識界 空,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習應耳聲識、鼻香識、舌味識、身觸 識、意法識界空,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習應苦空,是名與般若 波羅蜜相應。習應集滅道空,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習應無明 空,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習應行、識、名色、六入、觸、受、

愛、取、有、生、老死空,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習應一切諸法 空,若有為、若無為,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復次,舍利弗!菩 薩摩訶薩習應性空,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如是,舍利弗!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習應七空,所謂性空、自相空、諸法空、無所 得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22)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習應七空時,不見色若相應若不相應,

不見受想行識若相應若不相應,不見色若生相若滅相,不見受想行 識若生相若滅相,不見色若垢相若淨相,不見受想行識若垢相若淨 相,不見色與受合,不見受與想合,不見想與行合,不見行與識 合。何以故?無有法與法合者,其性空故。舍利弗!色空中無有 色,受想行識空中無有識。舍利弗!色空故無惱壞相,受空故無受 相,想空故無知相,行空故無作相,識空故無覺相。何以故?舍利 弗!非色異空、非空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如 是。舍利弗!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空 法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 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亦無無明亦無 無明盡,乃至亦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亦無智亦無得,

亦無須陀洹無須陀洹果,無斯陀含無斯陀含果,無阿那含無阿那含 果,無阿羅漢無阿羅漢果,無辟支佛無辟支佛道,無佛亦無佛道。

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如是習應,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舍利弗!

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見般若波羅蜜若相應若不相應,不 見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 羅蜜若相應若不相應,亦不見色若相應若不相應,不見受想行識若 相應若不相應,不見眼乃至意、色乃至法,眼色識界乃至意法識界 若相應若不相應,不見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種智 若相應若不相應。如是,舍利弗!當知菩薩摩訶薩與般若波羅蜜相 應。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空不與空合,無相 不與無相合,無作不與無作合。何以故?空、無相、無作無有合與 不合。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如是習應,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入諸法自相空,入 已,色不作合不作不合,受想行識不作合不作不合,色不與前際

(23)

合。何以故?不見前際故。色不與後際合。何以故?不見後際故。

色不與現在合。何以故?不見現在故。受想行識亦如是。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前際不與後際合,後 際不與前際合,現在不與前際後際合,前際後際亦不與現在合,三 際名空故。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如是習應者,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 應。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薩婆若不與過去世 合。何以故?過去世不可見,何況薩婆若與過去世合。薩婆若不與 未來世合。何以故?未來世不可見,何況薩婆若與未來世合。薩婆 若不與現在世合。何以故?現在世不可見,何況薩婆若與現在世 合。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如是習應,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色不與薩婆若合,色 不可見故。受想行識亦如是。眼不與薩婆若合,眼不可見故。耳鼻 舌身意亦如是。色不與薩婆若合,色不可見故。聲香味觸法亦如 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如是習應,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檀那波羅蜜不與薩婆 若合,檀那波羅蜜不可見故。乃至般若波羅蜜亦如是。四念處不與 薩婆若合,四念處不可見故。乃至八聖道分亦如是。佛十力乃至十 八不共法不與薩婆若合,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見故。舍利 弗!菩薩摩訶薩如是習應,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佛不與薩婆若合,薩 婆若不與佛合。菩提不與薩婆若合,薩婆若不與菩提合。何以故?

佛即是薩婆若,薩婆若即是佛。菩提即是薩婆若,薩婆若即是菩 提。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如是習應,是名與般若波羅 蜜相應。

(24)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習色有不習色無,

受想行識亦如是。不習色有常不習色無常,受想行識亦如是。不習 色苦不習色樂,受想行識亦如是。不習色我不習色非我,受想行識 亦如是。不習色寂滅不習色不寂滅,受想行識亦如是。不習色空不 習色非空,受想行識亦如是。不習色有相不習色無相,受想行識亦 如是。不習色有作不習色無作,受想行識亦如是。是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時不作是念:『我行般若波羅蜜、不行般若波羅蜜、非 行非不行般若波羅蜜。』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如是習應,是名與般 若波羅蜜相應。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不為般若波羅蜜故行般若波羅蜜,不 為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 羅蜜故行般若波羅蜜,不為阿惟越致地故行般若波羅蜜,不為成就 眾生故行般若波羅蜜,不為淨佛國土故行般若波羅蜜,不為佛十 力、四無所畏、四無閡智、十八不共法故行般若波羅蜜,不為內空 故行般若波羅蜜,不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 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性空、諸法空、自相空、

不可得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故行般若波羅蜜,不為 如、法性、實際故行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 羅蜜時,不壞諸法相故。如是習應,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為如意神通故行般 若波羅蜜,不為天耳故、不為他心智故、不為宿命智故、不為天眼 故、不為漏盡神通故行般若波羅蜜。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 羅蜜,尚不見般若波羅蜜,何況見菩薩神通。舍利弗!菩薩摩訶薩 如是行,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作是念:『我以如 意神通飛到東方,供養恭敬如恒河沙等諸佛。』南西北方四維上下 亦如是。

(25)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作是念:『我以天 耳聞十方諸佛所說法。』不作是念:『我以他心智知十方眾生心所 念。』不作是念:『我以宿命通知十方眾生宿命所作。』不作是 念:『我以天眼見十方眾生死此生彼。』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如是 行,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亦能度無量阿僧祇眾生。舍利弗!菩 薩摩訶薩能如是行般若波羅蜜,惡魔不能得其便,世間眾事所欲隨 意,十方各如恒河沙等諸佛皆悉擁護是菩薩,令不墮聲聞、辟支佛 地。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皆亦擁護是菩薩,不令有閡。是菩薩 所有重罪現世輕受。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用普慈加眾生故。舍利 弗!菩薩摩訶薩如是行,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疾得諸陀羅尼門、

諸三昧門,所生處常值諸佛,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初不離見 佛。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如是習應,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作是念:『有法 與法若合若不合、若等若不等。』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不見是法 與餘法若合若不合、若等若不等。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如是習應,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作是念:『我當疾 得法性若不得。』何以故?法性非得相故。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如 是習應,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見有法出法性 者。如是習應,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作是念:『法性 分別諸法。』如是習應,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26)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作是念:『是法 能得法性若不得。』何以故?是菩薩不見用是法能得法性若不得。

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如是習應,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法性不與空合,空 不與法性合。如是習應,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眼界不與空合、空 不與眼界合,色界不與空合、空不與色界合,眼識界不與空合、空 不與眼識界合,乃至意界不與空合、空不與意界合,法界不與空 合、空不與法界合,意識界不與空合、空不與意識界合。是故,舍 利弗!是空相應名為第一相應。舍利弗!空行菩薩摩訶薩不墮聲 聞、辟支佛地,能淨佛土、成就眾生,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諸相應中般若波羅蜜相應為最第一,最尊最勝最妙,為無 有上。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相應,所謂空、無相、

無作故,當知是菩薩如受記無異、若近受記。舍利弗!菩薩摩訶薩 如是相應者,能為無量阿僧祇眾生作益厚。是菩薩摩訶薩亦不作是 念:『我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諸佛當授我記,我當近受記,我當淨 佛土,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轉法輪。』何以故?是菩薩摩訶 薩不見有法出法性者,亦不見有法行般若波羅蜜,亦不見有法諸佛 授記,亦不見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時,不生我相、眾生相乃至知者、見者相。何以故?眾 生畢竟不生不滅故,眾生無有生無有滅。若法無有生相、無有滅 相,云何有法當行般若波羅蜜?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不見眾 生故,為行般若波羅蜜。眾生不受故、眾生空故、眾生不可得故、

眾生離故,為行般若波羅蜜。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於諸相應中為最 第一相應,所謂空相應,是空相應勝餘相應。菩薩摩訶薩如是習 空,能生大慈大悲。菩薩摩訶薩如是習相應,不生慳心、不生犯戒 心、不生瞋心、不生懈怠心、不生亂心、不生無智心。」

(27)

摩訶般若經卷第一

(28)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往生品第四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能如是習相應 者,從何處終來生此間?從此間終當生何處?」

佛告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能如是習相應者,或從 他方佛國來生此間,或從兜率天上來生此間,或從人道中來生此 間。舍利弗!從他方佛國來者,疾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與般若波羅 蜜相應故,捨身來生此間,諸深妙法皆現在前,後還與般若波羅蜜 相應。在所生處,常值諸佛。舍利弗!有一生補處菩薩,兜率天上 終來生是間。是菩薩不失六波羅蜜,隨所生處,一切陀羅尼門、諸 三昧門疾現在前。舍利弗!有菩薩人中命終還生人中者,除阿惟越 致。是菩薩根鈍,不能疾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諸陀羅尼門、諸三昧 門不能疾現在前。舍利弗!汝所問菩薩摩訶薩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從此間終當生何處者?舍利弗!此菩薩摩訶薩從一佛國至一佛國,

常值諸佛,終不離諸佛。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不以方便入初禪乃 至第四禪,亦行六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得禪故生長壽天,隨彼壽 終來生是間,得人身,值遇諸佛。是菩薩諸根不利。舍利弗!有菩 薩摩訶薩入初禪乃至第四禪,亦行般若波羅蜜,不以方便故捨諸禪 生欲界。是菩薩諸根亦鈍。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入初禪乃至第四 禪,入慈心乃至捨,入虛空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修四念處乃至 八聖道分,行佛十力乃至大慈大悲。是菩薩用方便力不隨禪生,不 隨無量心生,不隨四無色定生,在所有佛處於中生,常不離般若波 羅蜜行。如是菩薩賢劫中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弗!有菩 薩摩訶薩入初禪乃至第四禪,入慈心乃至捨,入虛空處乃至非有想

(29)

非無想處,以方便力故不隨禪生,還生欲界,若剎利大姓、婆羅門 大姓、居士大家生,為成就眾生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入初禪 乃至第四禪,入慈心乃至捨,入虛空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以方 便力故不隨禪生,或生四天王天處,或生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 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於是中成就眾生亦淨佛土,常值諸 佛。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入初禪,此 間命終生梵天處作大梵王,從梵天處遊一佛國至一佛國,在所有諸 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未轉法輪者勸請令轉。舍利弗!有菩薩 摩訶薩一生補處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入初禪乃至第四禪,入 慈心乃至捨,入虛空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修四念處乃至八聖道 分,入空三昧無相無作三昧,不隨禪生,生有佛處修梵行。若生兜 率天上,隨其壽終具足善根不失正念,與無數百千億萬諸天圍繞恭 敬來生此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得六神通,不生欲界、色界、無色 界,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舍利弗!有菩薩 摩訶薩遊戲神通,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所至到處無有聲聞、辟支佛 乘,乃至無二乘之名。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遊戲神通,從一佛國 至一佛國,所至到處其壽無量。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遊戲神通,

從一國土至一國土,所至到處有無佛法僧處,讚佛法僧功德,諸眾 生用聞佛名法名僧名故,於此命終生諸佛前。舍利弗!有菩薩摩訶 薩初發意時,得初禪乃至第四禪,得四無量心、得四無色定,修四 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是菩薩不生欲界、色界、無色界中,常生有 益眾生之處。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初發意時行六波羅蜜,上菩薩 位,得阿惟越致地。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初發意時,便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轉法輪,與無量阿僧祇眾生作益厚已入無餘涅槃,是 佛般涅槃後,餘法若住一劫若減一劫。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初發 意時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與無數百千億菩薩從一佛國至一佛國,為 淨佛國土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四禪、四

(30)

無量心、四無色定,遊戲其中入初禪,從初禪起入滅盡定,從滅盡 定起乃至入四禪,從四禪起入滅盡定,從滅盡定起入虛空處,從虛 空處起入滅盡定,從滅盡定起乃至入非有想非無想處,從非有想非 無想處起入滅盡定。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 便力故入超越定。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修四念 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取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 果、辟支佛道,以方便力為度眾生故,起八聖道分。以是八聖道 分,令得須陀洹果乃至辟支佛道。」

佛告舍利弗:「一切阿羅漢、辟支佛果及智,是菩薩摩訶薩無生法 忍。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當知是阿惟越致地 中住。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住六波羅蜜莊嚴兜率天道,當知是賢 劫中菩薩。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修四禪乃至十八不共法,未證四 諦,當知是菩薩一生補處。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無量阿僧祇劫修 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住六波羅蜜,常 懃精進利益眾生,不說無益之事。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 蜜,常懃精進利益眾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斷眾生三惡道。舍利 弗!有菩薩摩訶薩住六波羅蜜,以檀那為首安樂一切眾生。須飲食 與飲食,衣服臥具、瓔珞花香、房舍燈燭,隨人所須盡給與之。舍 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變身如佛,為地獄中眾生說 法,為畜生、餓鬼中眾生說法。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 時變身如佛,遍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為眾生說法,亦供養諸 佛及淨佛國土,聞諸佛說法。觀採十方淨妙國相而已,自起殊勝國 土,其中菩薩摩訶薩皆是一生補處。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 羅蜜時,成就三十二相,諸根淨利。諸根淨利故眾人愛敬,以愛敬 故漸以三乘法而度脫之。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時應學身清淨、口清淨。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得諸 根淨,以是淨根而不自高亦不下他。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 心住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乃至阿惟越致地,終不墮三惡道。舍

(31)

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阿惟越致地,常不捨十善行。舍 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中,作轉輪聖王,

安立眾生於十善道,亦以財物布施眾生。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住 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無量千萬世作轉輪聖王,值遇無量百千 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常為眾生以法照 明亦以自照,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離照明。舍利弗!是菩 薩摩訶薩於佛法中已得尊重。舍利弗!以是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時,身、口、意不淨不令妄起。」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身業不淨、口業不淨、意業不 淨?」

佛告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作是念:『是身、是口、是意。』如 是取相作緣,舍利弗!是名身、口、意不淨。舍利弗!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時,不得身、不得口、不得意。舍利弗!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時,若得身、若得口、若得意,用是得身、口、意 故,能生慳心、犯戒心、瞋心、懈心、亂心、愚心。當知是菩薩行 六波羅蜜時,不能除身、口、意麤業。」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云何除身、口、意麤業?」

佛告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不得身、口、意,如是菩薩摩訶薩能 除身、口、意麤業。復次,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行十善 道,不生聲聞心、不生辟支佛心,如是菩薩摩訶薩能除身、口、意 麤業。復次,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淨佛道時,行檀 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 蜜,是名菩薩摩訶薩除身、口、意麤業。」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薩摩訶薩佛道?」

(32)

佛告舍利弗:「佛道者,若菩薩摩訶薩不得身、不得口、不得意,

不得檀那波羅蜜、不得尸羅波羅蜜、不得羼提波羅蜜、不得毘梨耶 波羅蜜、不得禪那波羅蜜、不得般若波羅蜜,不得聲聞、不得辟支 佛、不得菩薩、不得佛,舍利弗!是名菩薩摩訶薩佛道。所謂一切 諸法不可得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無能壞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無能壞 者?」

佛告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不念有色乃至識,不 念有眼乃至意,不念有色乃至法,不念有眼界乃至意識界,不念有 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不念有檀那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不念有 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念有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不念有辟 支佛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如是行,增益 六波羅蜜,無能壞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住般若波羅蜜中具足 智慧,用是智慧,常不墮惡道,不生弊惡人中,不作貧窮人,所受 身體不為人、天、阿修羅所憎惡。」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薩摩訶薩智慧?」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用是智慧成就,見十方如恒河沙等諸 佛、聽法、見僧,亦見嚴淨佛土。菩薩摩訶薩以是智慧,不作佛 想,不作菩薩想,不作聲聞、辟支佛想,不作我想,不作佛國想。

用是智慧,行檀那波羅蜜亦不得檀那波羅蜜,乃至行般若波羅蜜亦 不得般若波羅蜜,行四念處亦不得四念處,乃至行十八不共法亦不 得十八不共法。舍利弗!是名菩薩摩訶薩智慧。用是智慧,能具足 一切法亦不得一切法。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淨於 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肉眼淨?」

(33)

佛告舍利弗:「有菩薩肉眼見百由旬,有菩薩肉眼見二百由旬,有 菩薩肉眼見一閻浮提,有菩薩肉眼見二天下、三天下、四天下,有 菩薩肉眼見小千國土,有菩薩肉眼見中千國土,有菩薩肉眼見三千 大千國土。舍利弗!是為菩薩摩訶薩肉眼淨。」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天眼淨?」

佛告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天眼見一切四天王天所見,見三十三 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所見,見梵天王所見 乃至阿迦尼吒天所見。菩薩天眼所見者,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 所不知不見。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天眼,見十方如恒河沙等諸國 土中眾生死此生彼。舍利弗!是名菩薩摩訶薩天眼淨。」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慧眼淨?」

佛告舍利弗:「慧眼菩薩不作是念:『有法若有為若無為,若世間 若出世間,若有漏若無漏。』是慧眼菩薩亦無法不見、無法不聞、

無法不知、無法不識。舍利弗!是名菩薩摩訶薩慧眼淨。」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法眼淨?」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以法眼知是人隨信行、是人隨法行、是 人無相行,是人行空解脫門、是人行無相解脫門、是人行無作解脫 門得五根,得五根故得無間三昧,得無間三昧故得解脫智,得解脫 智故斷三結——我見、疑、戒取——是人名須陀洹;是人得思惟道 薄婬恚癡,當得斯陀含;增進思惟道斷婬恚癡,得阿那含;增進思 惟道斷色染、無色染、無明、慢、掉,得阿羅漢。是人行空、無 相、無作解脫門得五根,得五根故得無間三昧,得無間三昧故得解 脫智,得解脫智故知所有集法皆是滅法,作辟支佛。是為菩薩摩訶 薩法眼淨。

(34)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知是菩薩初發意,行檀那波羅蜜乃至 行般若波羅蜜,成就信根、精進根,善根純厚用方便力故,為眾生 受身,若生剎利大姓、若生婆羅門大姓、若生居士大家、若生四天 王天處乃至他化自在天處,是菩薩於其中住成就眾生,隨其所樂皆 給施之,亦淨佛國土值遇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乃至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亦不墮聲聞、辟支佛地。是名菩薩摩訶薩法眼淨。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知是菩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

知是菩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知是菩薩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記,知是菩薩未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知是菩薩到阿惟越 致地,知是菩薩未到阿惟越致地;知是菩薩具足神通,知是菩薩未 具足神通;知是菩薩以具足神通,飛到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見諸 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知是菩薩未得神通、當得神通;知是菩薩 當淨佛土、不淨佛土;是菩薩成就眾生、未成就眾生;是菩薩為諸 佛所稱譽、所不稱譽;是菩薩親近諸佛、不親近諸佛;是菩薩壽命 有量、壽命無量;是菩薩得佛時比丘眾有量、比丘眾無量;是菩薩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以菩薩為僧、不以菩薩為僧;是菩薩當修 苦行難行、不修苦行難行;是菩薩一生補處、未一生補處;是菩薩 受最後身、未受最後身;是菩薩能坐道場、不能坐道場;是菩薩有 魔、無魔。如是,舍利弗!是為菩薩摩訶薩法眼淨。」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佛眼淨?」

佛告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求佛道,心次第入如金剛三昧,得一 切種智,爾時成就十力、四無所畏、四無閡智、十八不共法、大慈 大悲。是菩薩摩訶薩用一切種智,一切法中無法不見、無法不聞、

無法不知、無法不識。舍利弗!是為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時佛眼淨。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得五眼,當學六波羅 蜜。何以故?舍利弗!是六波羅蜜中攝一切善法,若聲聞法、辟支 佛法、菩薩法、佛法。舍利弗!若有實語能攝一切善法者,般若波

(35)

羅蜜是。舍利弗!般若波羅蜜能生五眼,菩薩學五眼者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修神通波羅蜜,以是神通 波羅蜜受種種如意事,能動大地,變一身為無數身、無數身還為一 身,隱顯自在,山壁樹木皆過無閡如行空中,履水如地、陵虛如 鳥,出沒地中如出入水,身出烟焰如大火聚,身中出水如雪山水 流,日月大德威力難當而能摩捫,乃至梵天身得自在,亦不著是如 意神通。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 故。不作是念:『我得如意神通。』除為薩婆若心。如是,舍利 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如意神通智證。

「是菩薩以天耳淨過於人耳,聞二種聲:天聲、人聲,亦不著是天 耳神通。天耳與聲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 生故。不作是念:『我有是天耳。』除為薩婆若心。如是,舍利 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天耳神通智證。

「是菩薩如實知他眾生心,若欲心如實知欲心,離欲心如實知離欲 心,瞋心如實知瞋心,離瞋心如實知離瞋心,癡心如實知癡心,離 癡心如實知離癡心,渴愛心如實知渴愛心,無渴愛心如實知無渴愛 心,有受心如實知有受心,無受心如實知無受心,攝心如實知攝 心,散心如實知散心,小心如實知小心,大心如實知大心,定心如 實知定心,亂心如實知亂心,解脫心如實知解脫心,不解脫心如實 知不解脫心,有上心如實知有上心,無上心如實知無上心;亦不著 是心。何以故。是心非心相,不可思議故、自性空故、自性離故、

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得他心智證。』除為薩婆若心。如 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他心神通智證。

「是菩薩以宿命智證通,念一心乃至百心,念一日乃至百日,念一 月乃至百月,念一歲乃至百歲,念一劫乃至百劫、無數百劫、無數

(36)

千劫、無數百千劫乃至無數百千萬億劫世。我是處,如是姓、如是 名字、如是生、如是食、如是久住、如是壽限、如是長壽、如是受 苦樂。我是中死生彼處,彼處死生是處,有相有因緣,亦不著是宿 命神通。宿命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 無生故。不作是念:『我有是宿命神通。』除為薩婆若心。如是,

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宿命神通智證。

「是菩薩以天眼見眾生死時生時、端正醜陋、惡處好處、若大若 小。知眾生隨業因緣,是諸眾生身惡業成就、口惡業成就、意惡業 成就故,謗毀賢聖人,受邪見因緣故,身壞墮惡道生地獄中。是諸 眾生身善業成就、口善業成就、意善業成就,不謗毀賢聖人,受正 見因緣故,命終入善道生天上。亦不著是天眼通,天眼通事及己身 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有 是天眼神通。』除為薩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時得天眼神通智證。亦見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眾生生死,

乃至生天上。四神通亦如是。

「是菩薩摩訶薩漏盡神通,雖得漏盡神通,不墮聲聞、辟支佛地,

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依異法。亦不著是漏盡神通,漏盡神 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 念:『我得漏盡神通。』除為薩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 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漏盡神通智證。

「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具足神通波羅蜜,具 足神通波羅蜜已,增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檀那波羅蜜淨薩婆若 道,畢竟空,不生慳心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時,住尸羅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罪不罪不著故。舍利弗!

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羼提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

(37)

空,不瞋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毘梨耶波 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身心精進不懈怠故。舍利弗!有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禪那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不亂不 味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般若波羅蜜淨薩 婆若道,畢竟空,不生癡心故。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時,住六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故、不來不去故、不施 不受故、非戒非犯故、非忍非瞋故、不進不怠故、不定不亂故、不 智不愚故。爾時菩薩摩訶薩不分別布施不布施、持戒犯戒、忍辱瞋 恚、精進懈怠、定心亂心、智慧愚癡,不分別毀害輕慢恭敬。何以 故?舍利弗!無生法中無有受毀者、無有受害者、無有受輕慢恭敬 者。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得如是諸功德,聲聞、辟支 佛所無有,得是功德具足成就眾生、淨佛國土,得一切種智。復 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一切眾生中生等心。一 切眾生中生等心已,得一切諸法等。得一切諸法等已,立一切眾生 於諸法等中。是菩薩摩訶薩現世為十方諸佛所愛念,亦為一切菩薩 一切聲聞、辟支佛所愛念。是菩薩在所生處,眼終不見不愛色,乃 至意不覺不愛法。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減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說是般若波羅蜜品時,三百比丘從座起,以所著衣上佛,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佛爾時微笑,種種色光從口中出。爾時,慧命 阿難從座起,整衣服,合掌右膝著地,白佛言:「佛何因緣微 笑?」佛告阿難:「是三百比丘,從是已後六十一劫當作佛,皆號 名大相。是三百比丘捨此身,當生阿閦佛國。」——及六萬欲天子 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彌勒佛法中出家行佛道。

是時,佛之威神故,此間四部眾見十方面各千佛——是十方國土嚴 淨,此娑婆國土所不及——爾時十千人作願:「我等修淨願行,修 淨願行故當生彼佛世界。」

(38)

爾時佛知是善男子深心,而佛微笑,種種光從口中出。阿難整衣服 合掌白佛:「佛何因緣微笑?」

佛告阿難:「汝見是十千人不?」

阿難言:「見。」

佛言:「是十千人於此壽終,當生彼世界,終不離諸佛。後當作 佛,皆號莊嚴王佛。」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歎度品第五

爾時慧命舍利弗、慧命大目揵連、慧命須菩提、慧命摩訶迦葉如是 等諸多知識比丘,及諸菩薩摩訶薩,諸優婆塞、優婆夷,從座起,

合掌白佛言:「世尊!摩訶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尊波 羅蜜、第一波羅蜜、勝波羅蜜、妙波羅蜜、無上波羅蜜、無等波羅 蜜、無等等波羅蜜、如虛空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世 尊!自相空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世尊!自性空波羅蜜 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諸法空波羅蜜、無法有法空波羅蜜、開 一切功德波羅蜜、成就一切功德波羅蜜、不可壞波羅蜜是諸菩薩摩 訶薩般若波羅蜜。諸菩薩摩訶薩行是般若波羅蜜無等等布施,具足 無等等檀那波羅蜜,得無等等身、得無等等法,所謂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亦如是。世尊本亦復行此般若波羅蜜,具足無等等六波 羅蜜,得無等等法、得無等等色、得無等等受想行識,佛轉無等等 法輪。過去佛亦如是行此般若波羅蜜,具足無等等布施乃至轉無等 等法輪。未來世佛亦行此般若波羅蜜,當作無等等布施乃至當轉無 等等法輪。以是故,世尊!菩薩摩訶薩欲度一切彼岸,當習行般若 波羅蜜。世尊!是行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天及人、阿 修羅應當禮敬供養。」

(39)

佛告眾弟子及諸菩薩摩訶薩:「如是,如是!諸善男子!是行般若 波羅蜜者,一切世間天及人、阿修羅應當作禮恭敬供養。何以故?

因菩薩來故,出生人道天道,剎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

轉輪聖王、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出生須陀洹乃至阿羅漢、辟 支佛、諸佛。因菩薩來故,世間便有飲食、衣服、臥具、房舍、燈 燭、摩尼、真珠、頗梨、琉璃、珊瑚、金銀等諸寶物生。舍利弗!

世間所有樂具——若人中、若天上、若離欲樂——是一切樂具皆由 菩薩有。何以故?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菩薩道時,住六波羅蜜,

自行布施亦以布施成就眾生,乃至自行般若波羅蜜亦以般若波羅蜜 成就眾生。舍利弗!是故菩薩摩訶薩為安樂一切眾生故出現於 世。」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舌相品第六

爾時世尊出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從其舌相出無數無量色光明,

普照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是時,東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無量 無數諸菩薩見是大光明,各各白其佛言:「世尊!是誰力故,有是 大光明普照諸佛世界?」

諸佛告諸菩薩言:「諸善男子!西方有世界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釋 迦牟尼,是其舌相出大光明,普照東方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南西 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故。」是時 諸菩薩各白其佛言:「我欲往供養釋迦牟尼佛及諸菩薩摩訶薩,并 欲聽般若波羅蜜。」諸佛告諸菩薩:「善男子!汝自知時。」

是時,諸菩薩摩訶薩持諸供養具,無量花蓋幢幡、瓔珞眾香、金銀 寶花,向娑婆世界,詣釋迦牟尼佛所。爾時四天王諸天乃至阿迦尼 吒諸天,各持天上天香末香澤香、天樹香葉香、天種種蓮花青赤紅 白,向釋迦牟尼佛所。是諸菩薩摩訶薩及諸天所散諸花,於三千大 千世界虛空中化成四柱大寶臺,種種異色莊嚴分明。

(40)

是時釋迦牟尼佛眾中有十萬億人,皆從座起,合掌白佛言:「世 尊!我等於未來世中亦當得如是法,如今釋迦牟尼佛弟子、侍從、

大眾、說法亦爾。」

是時,佛知善男子至心於一切諸法不生不滅、不出不作,得是法 忍。佛便微笑,種種色光從口中出。

阿難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微笑?」

佛告阿難:「是眾中十萬億人,於諸法中得無生忍。是諸人於未來 世,過六十八億劫當作佛,劫名花積,佛皆號覺花。」◎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三假品第七

爾時佛告慧命須菩提:「汝當教諸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如諸菩 薩摩訶薩所應成就般若波羅蜜。」

即時諸菩薩摩訶薩及聲聞大弟子、諸天等作是念:「慧命須菩提自 以智慧力當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耶?為是佛力?」

慧命須菩提知諸菩薩摩訶薩大弟子、諸天心所念,語慧命舍利弗:

「諸佛弟子所說法、所教授,皆是佛力。佛所說法、法相不相違 背,是善男子學是法、得證此法。佛說如燈。舍利弗!一切聲聞、

辟支佛實無是力能為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所說菩薩菩薩字,何等法名菩薩?

世尊!我等不見是法名菩薩,云何教菩薩般若波羅蜜?」

佛告須菩提:「般若波羅蜜亦但有名字,名為般若波羅蜜。菩薩菩 薩字亦但有名字,是名字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須菩提!譬 如說我名和合故有,是我名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如眾 生、壽者、命者、生者、養育者,眾數人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

(41)

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見者等,和合法故有。是諸名不生不滅,但 以世間名字故說。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

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須菩提!譬如身和合故有,是 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須菩提!譬如色受想行識亦和合 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須菩提!般若波羅蜜、

菩薩菩薩字亦如是,皆是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 故說。須菩提!譬如眼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 說,是眼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耳鼻舌身意和合故有,是亦 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色乃至法亦如是。眼界和合故有,

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乃至意識界亦如是。須菩提!

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

但以世間名字故說,是名字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須菩提!

譬如內身名為頭,但有名字,項肩臂脊脇髀膞腳皆和合故有,是法 及名字亦不生不滅,但以名字故說,是名字亦不在內、亦不在外、

不在中間。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皆和合故 有,但以名字故說,是亦不生不滅,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

須菩提!譬如外物草木枝葉莖節,如是一切但以名字故說,是法及 名字亦不生不滅,非內、非外、非中間住。須菩提!般若波羅蜜、

菩薩、菩薩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是法及名字亦不生不滅,非 內、非外、非中間住。須菩提!譬如過去諸佛名和合故有,是亦不 生不滅,但以名字故說,是亦非內、非外、非中間住。般若波羅 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須菩提!譬如夢響影幻焰,佛所化,皆 是和合故有,但以名字說,是法及名字不生不滅,非內、非外、非 中間住。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如是,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名假施設、受假施設、法假施設,如是應當 學。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見色名字是常,

不見受想行識名字是常。不見色名字無常,不見受想行識名字無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唵 (引) 佉佉佉呬佉呬誐里 (二合) 恨曩 (二合) 誐里 (二合) 恨赧 (二合) 覩薩里嚩 (二合) 部帝迦 嚩隷摩摩扇帝孕 (二合) 俱里嚩 (二合)

  爾時尊者須菩提。前白慈氏菩薩摩訶薩言。仁者受一生記當補佛處。惟願今時入

  哆姪他唵戰拏戰拏摩訶戰拏跋日囉 (二合) 戰拏摩訶嚩囉訶那薩嚩儞尾近那儞那捨也 耶薩嚩設都嚕 (二合) 儞虎嚕虎嚕擬哩釁拏 (二合) 仡哩釁拏 (二合)

。六十二) 娑婆訶 (去聲。六十三) 悉囉僧阿穆佉耶 (此是藥王菩薩本身。行療諸病。六十四) 娑婆 訶 (去聲。六十五) 娑婆摩訶阿悉陀 (此是藥上菩薩本身。行療諸病。六十六)

(02)《W1》-《W10》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欲疾成辦所求無上 正等菩提,當於一切有情

由此可知,在家或出家行者所要走的菩薩道是相同的,都是鎖定「無

在支婁迦讖之後,著名的譯經師有漢靈帝末的嚴佛調,嚴佛調譯《佛說菩薩

  爾時世尊釋迦牟尼說是事已。寶日光明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蓮華尊佛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