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探索教育對國中學生參與者 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探索教育對國中學生參與者 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之影響"

Copied!
10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洪煌佳 教授

探索教育對國中學生參與者 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之影響

研究生:林清和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七 年 十 一 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論文

探索教育對國中學生參與者 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之影響

研究生:林清和 撰 指導教授:洪煌佳 教授

中 華 民 國 一 七 年 十 一 月

(4)
(5)
(6)

致謝詞

歲月如梭!...咻一下!精采的三年暑碩班生活即將要結束了,學如逆水行舟,不 進則退。雖然,這一路上跌跌撞撞,停停走走,但我還是堅持選擇我的最愛-「體 育研究所」緣了我自己的夢想。

在學期間,感謝煌佳老師收留,懵懵懂懂中,讓我有方向及目標,謝謝你的 鞭策,修補了我的許多粗心大意,每一次的論文的指導,都給我很大的啟發,你 給的一次又一次的提點,讓我又更認識自己的不足,凡事更細心、更有耐心是我 在未來生活中需改進的,老師是我學習的榜樣;也謝謝老師在論文的提攜,給了 我很多的指導與建議,讓我能夠逐一順利的完成。

自己真的很幸福~在我的學習階段裡,上帝總是將我安排在最和諧、最團結的 班級上,在東大的體育系暑碩班,每一個學習團體都給我很大成長養分;在這一 班,我們沒有上刀山下油鍋那樣的壯烈,但是我們也從碩一的探索高空繩索一直 到日本藏王樹冰滑雪、綠島海底下潛水等…,很刺激的戶外冒險體驗。

謝謝暑碩班的每一位同學,很開心也很不捨你們…耶!!也謝謝暑碩班的老師們,

給我一個特別難忘美好的學習生涯階段;也謝謝我的家人朋友,給我很多的支持、

協助與鼓勵,謝謝你們。

最後,感謝我的家人朋友們,沒有你們的大力支持協助與鼓勵下,我沒有向 前衝的動力,感謝放心讓我可以專心暑假的時候去進修,幫我照顧跟打點家裡生 活的一切。我也想跟所有幫助過我和一路上陪伴過的同學朋友們說聲謝謝,有你 們真正好。謝謝上帝給我一個充滿喜樂學習之旅。

林清和 僅誌 中華民國一零七年十一月

(7)

探索教育對國中學生參與者 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之影響

林清和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探索教育課程對花蓮縣光復國中學生團隊凝聚力 及生活效能的影響。透過準實驗設計(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針對 花蓮縣光復國中的學生共 40 人為研究對象,分別在活動前進行前測,

第 6 週進行後測,並在第 12 週實施延宕測等 3 次測驗。所得資料 進行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 way RM-ANOVA)及二因子混 合設計變異數分析(two-way mixed design ANOVA)檢驗後,結果發現 花蓮縣光復國中學生在社交領導上有顯著成效。結論:一、花蓮縣光 復國中參與探索教育課程之實驗組學生在團隊凝聚力、生活效能上顯 著高於控制組學生。二、花蓮縣光復國中有參加運動社團之學生在團 隊凝聚力、生活效能上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運動社團之學生,且具有參 加社團年資達一年以上之學生在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上表現更卓 越。

關鍵詞:團隊凝聚力、生活效能、社交領導、準實驗設計

(8)

The Influence of Team Cohesion and Life Efficiency o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Exploratory Education

Lin,Ching-Ho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exploratory education program on the team cohesion and life efficiency of Guangfu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Hualien County. A total of 40 students from Guangfu Junior High School in Hualien County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by the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It performed pre-test before the event, post-test at the 6th week, and 3 tests such as delay test at the 12th week. The data obtained were analyzed by two-way AVOVA analysis and main effect test analysis . As a result,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student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cial leadership of Guangfu Junior high school in Hualien County. In conclusion, firs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exploration education course of Guangfu Junior high school in Hualien Coun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tudents in team cohesion and life efficiency.

Second,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associations of Guangfu Junior

high school in Hualien Coun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tudents in team cohesion and life efficiency, and students who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community for more than one year are more successful

in team cohesion and life performance.

(9)

Keywords: Team Cohesion, Life Efficiency,

Social Leadership,Quasi-Experiment Design

(10)

目次

摘要 ... I Abstract ... Ⅱ 目次 ... Ⅳ 表次 ... Ⅵ 圖次 ... V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探索教育的意義 ... 7

第二節 團隊凝聚力的意義與測量 ... 8

第三節 生活效能的意義與測量 ... 10

第四節 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的關係與相關研究 ... 1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1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1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19

第三節 活動設計 ... 20

第四節 變項測量 ... 20

第五節 資料處理 ... 22

(1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31

第一節 探索教育課程樣本分布的統計分析 ... 3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中學生對團結凝聚力與生活效能之差異分析 ... 35

第三節 綜合討論 ...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5

第一節 結論 ... 75

第二節 建議 ... 75

參考文獻 ... 77

附錄一 ... 81

附錄二 ... 84

(12)

表次

表 2-1 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之相關研究 ... 12

表 2-1 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之相關研究(續) ... 13

表 2-1 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之相關研究(續) ... 14

表 3-1 實驗設計模式 ... 18

表 3-2 探索教育 12 週課程設計 ... 20

表 3-3 一般課程活動 12 週課程表 ... 21

表 3-4 團隊凝聚力量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23

表 3-5 生活效能量表項目摘要分析表 ... 24

表 3-6 團隊凝聚力量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 25

表 3-7 生活效能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 27

表 4-1 研究對象背景變項統計表 ... 32

表 4-2 團隊凝聚力描述統計表 ... 32

表 4-3 生活效能描述統計表 ... 33

表 4-4 前測、後測及延宕測於團隊凝聚力之之差異分析表 ... 34

表 4-5 前測、後測及延宕測驗於生活效能之之差異分析表 ... 34

表 4-6 實驗組/控制組於團隊凝聚力之二因子混合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35

表 4-7 實驗組/控制組於團隊凝聚力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36

表 4-8 研究對象於時間管理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37

表 4-9 實驗組/控制組於時間管理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38

表 4-10 實驗組/控制組於社交領導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39

表 4-11 實驗組/控制組於社交領導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40

表 4-12 實驗組/控制組於情緒控制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41

表 4-13 實驗組/控制組於情緒控制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42

表 4-14 實驗組/控制組於自信心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43

表 4-15 實驗組/控制組於自信心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44

表 4-16 實驗組/控制組於成就動機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45

表 4-17 實驗組/控制組於成就動機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46

表 4-18 參加運動社團於團隊凝聚力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47

表 4-19 參加運動社團於團隊凝聚力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48

表 4-20 參加運動社團於時間管理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49

表 4-21 參加運動社團於時間管理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0

表 4-22 參加運動社團於社交領導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1

表 4-23 參加運動社團於社交領導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2

(13)

表 4-24 參加運動社團於情緒控制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3

表 4-25 參加運動社團於情緒控制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4

表 4-26 參加運動社團於自信心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5

表 4-27 參加運動社團於自信心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6

表 4-28 參加運動社團於成就動機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7

表 4-29 參加運動社團於成就動機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8

表 4-30 參加運動社團年資於團隊凝聚力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9

表 4-31 運動社團年資在團隊凝聚力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0

表 4-32 運動社團年資於時間管理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1

表 4-33 運動社團年資於時間管理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2

表 4-34 運動社團年資於社交領導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3

表 4-35 運動社團年資於社交領導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4

表 4-36 參加運動社團年資於情緒控制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5

表 4-37 運動社團年資於情緒控制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6

表 4-38 參加社團運動年資於自信心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7

表 4-39 參加運動社團年資於自信心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8

表 4-40 參加運動社團年資於成就動機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9

表 4-41 參加運動社團年資於成就動機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0

表 4-42 背景變項與構面差異分析摘要表 ... 71

(14)

圖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17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花蓮縣光復國中學生參與探索教育對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 能的影響之研究。本章的內容分述如下:第一節闡述本研究的問題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五節名詞解釋。

第一節 問題背景

我國為提升國民素質及國家競爭力,致力於教育改革,教育部於西元2003年 正式公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並於90學年度正式上路。實施以來,

隨著社會環境及時空變遷,新興議題日益受到重視,其中,九年一貫新課程中設 置「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為一大特色。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旨在善用知識統整與協 同教學,引導學習者透過戶外活動體驗、省思與實踐的心智及行為運作活動,建 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情懷,提升其自我發展、生活經營、社會參與、保護自我 與環境的生活實踐能力。學校已將戶外冒險探索教育融入綜合領域課程中,有效 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及興趣,進而提升學習樂趣。

探索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源自於1941年教育家Kurt Hahn和運輸業大亨 Lawrence Holt 在 英 國 Wales 的 Aberdovey 所 創 立 的 外 展 教 育 學 校 (OutwardBoundSchool)。它是一種體驗的學習模式、是一種透過感官參與,並經由 冒險性及挑戰性活動的體驗,來達到教育目的之學習活動(蔡居澤、廖炳煌,2001;

Bank, 1985;Goldenberg, 2001;Ongena, 1982)。個人覺得探索教育活動的價值在於 學生參與者能把所學習的經驗,有效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臺灣的探索教育活動則在1991年由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李義男開始提倡,儼然 數年來在不斷的教育改革的聲浪之下,使探索教育逐漸受到國人重視,延燃在國 內社會已蔚為一股風潮,且放眼看企業教育、職業訓練、諮商輔導、大學社團以 及各教育團體等……,皆將教育課程領域融入其中,甚活動之範圍包含:平面活

(16)

動、高低空繩索活動、登山、攀岩、泛舟、溯溪、藝術表演…等不同形式因應而 生。由此可知,探索教育提供一個經驗的學習場域,讓參與者做中學,使學習逐 漸成為一種經由體驗、反思,進而應用的循環歷程。今目前臺灣的探索教育活動 大多偏重與體驗的歷程,這部分最容易讓參與者感受到探索教育的魅力。

Carron, Widmeyer, & Brawley (1985)提到凝聚力是維繫團體之間共同合作及追 求目標的力量;Hackman(1990)指出凝聚力是團隊有效運作的核心。往往高凝聚力 的團體,相對成員一般會高度的投入團體事務,在執行團體工作任務時,會展現 出高度合作與配合性,而成員之間相對有滿足感,反之,低凝聚力的團體其投入 較低,亦呈現出低合作、低配合。因此在團體運作過程中,要想順利完成組織目 標及賦予的任務,提高團隊凝聚力是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當然,對其團隊潛能 的發揮亦有重要作用。基於此,團隊凝聚力的高低不僅對個人的需求重要,對班 級經營、社團或組織經營確有其重要因子。

對於生活效能 Neill(2000)則認為是具有對時間有效運用的能力,亦是良好的 生活效能所應具備的條件之一。林志朋、黃榮貴、詹雲雅與謝弘哲(2012)在評估 探索教育活動對高中(職)學生生活效能之影響,就以活動的前一晚進行前測,活 動後進行後測及三個月後延續測,以檢視其實施的成效,研究發現在後測結果,

探索教育對高中職學生生活效能的九大構面都呈現正向影響。但延續測則因為後 續課程無法持續進行,其效益隨時間因素也逐漸地消失,以致在生活效能中的成 就動機、工作領導力、情緒控制、主動積極這四個構面上,沒法達到顯著的水準。

吳崇旗(2014)在冒險教育登山課程對大學生在生活效能成效的研究結果顯示:

參與冒險教育登山課程之實驗組大學生在生活效能當中的4個構面:成就動機、社 交領導、自信心、主動積極,明顯都高於沒參加課程的對照組。綜合上述,參與 探索教育對生活效能確有其之影響。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因此本研究基於探索教育能夠增進參與者個人與人際之間效益的理念,採用 探索教育的方式課程設計,針對生活效能與團隊凝聚力為目標,並進而檢驗課程 所能帶來的效益。探究參與探索教育後對國中學生的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之改 善情形與影響,目的有以下二點,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探討花蓮縣光復國中學生參與探索教育課程後對團隊凝聚力及生活效能的影 響情形。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花蓮縣光復國中學生參與探索教育課程後對團隊凝聚力及 生活效能的影響情形。

(18)

第三節 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的問題背景和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下列研究問題以供探討:

一、瞭解探索教育課程對花蓮縣光復國中於團隊凝聚力及生活效能的改變情形?

二、瞭解不同背景變項花蓮縣光復國中學生在探索教育課程體驗對團隊凝聚力及 生活效能的改變情形?

(1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的範圍與研究限制茲分別敘述如下: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只侷限於花蓮縣光復國中學生為主要研究範圍,因各縣市區域環境之 差異情形,因此在研究結果的推論上可能也會有所不同,故推論時僅能視當地參 照。

(二)研究對象

研究礙於時間、人力、物力、區域性特質的限制,所以其研究對象僅限 106 學年度花蓮光復國中學生參與探索教育課程學生與一般課程之學生為研究之母群 體。

(三)研究變項

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以個人背景變項、團體凝聚力、生活效能為主要研究 變項,並進行探討分析,至於其他相關變項或影響因素則不包括在本研究範圍內。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樣本方面

本研究旨在探討花蓮光復國中學生參與探索教育對團體凝聚力與生活效能之 關係,本研究僅以花蓮縣光復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期程為第 1~6~12 週(變 項前測、變項後測、變項延宕測),推論時僅能適用於本研究所界定的範圍及對象,

若要推論其他地區應採取謹慎的態度。

(20)

第五節 名詞解釋

為使本研究所使用的名詞意義明確,茲將名詞「探索教育」、「團隊凝聚力」

以及「生活效能」其界定與說明如下:

一、探索教育(adveture education)

林錫波、高麗娟、謝富秀、陳銨漵、寧玉麟、林明佳(2008)說明探索教育是經 過不同設計課程體驗及不斷的思考摸索,培養學生有獨特性且能解決基本問題能 力,加深個人與團隊合作之觀念,活動中大家必須共同達成一致認同的目標。蔡 居澤(2010)透過團體活動中,發現個別差異性,互相觀摩學習及互相信任。本研究 探索教育課程是經過設計者精心設計目標讓學生自行觀察、思考及應用,去達成 目標的一種戶外體驗課程方式。

二、團隊凝聚力(Group Cohesion)

團隊凝聚力是一種能達成團體目標的力量,也是團隊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

自然而然所產生的力量。陳健平(2011)提到團體凝聚力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 個團隊成員為了團隊目標而緊密結合在一起,共同努奮鬥的過程。本研究將團隊 凝聚力定義為個人與團隊成員在戶外冒險教育活動情境中,個人與成員間的團隊 凝聚力量感受。

三、生活效能(life efficiency)

生活效能指的是個人可以勝任在生活情境中的所有能力,其包括了時間管理、

社交能力、成就動機、智能靈活性、工作領導能力、情緒控制、主動積極、自信 心、制控觀等的九個面向(Hattie, Marsh, Neill &Richards, 1997;Neill, 2000)。本研 究將生活效能定義為在各種生活情境之中,能成功勝任的個人能力。另本研究依 據吳崇旗、謝智謀(2010)編製的生活效能問卷,其內容分為「時間管理」、「情緒 控制」、「成就動機」、「社交領導」及「自信心」等五個層面而言,並作為受 試者在生活效能上的指標。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關係發展和近年來探索教育的文獻探討,

共分為四節。第一節要介紹探索教育的意義;第二節主要探討團隊凝聚力之概念;

第三節探討生活效能之概念;第四節探討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之間的相關研 究。

第一節 探索教育的意義

石偉源、李一聖、郭添財(2013)提到探索教育的價值,做中學、反思、團體 合作、自主挑戰、解決問題、建立信任感及傾聽與表達,經過探索教育融入課程 後發現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凝聚力、人際互動、挫折容忍力、品格教育及 自我概念部分會改善的現象。探索教育是一種透過活動方式將要探索的事件、議 題或任務融入活動中,引導參與者從中體驗、感受、洞察、領悟及應用的學習方 式(江坤勱,2015)。黃碧枝(2011)指出探索教育創造學習者,學習情境提供自我探 索及團隊探索的機會刺激,人們便能從中發現自己的能力、價值、熱忱及責任感。

總結上述文獻,了解探索教育的概念主要是要從生活中學到經驗學習的循環 過程,課程上種類上可以分成冒險型與探索型兩種,探索教育的意義在做的過程 中不斷的去學習經驗與訓練思考的方式,可以將任何的活動以探索教育的方式去 進行,方能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及自我思考能力、價值及責任上的認知,學習過程 中會遇到較多的困擾,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方式。李宜玫、孫頌賢(2010)提到 自主性動機為個人意識到行為與目標的重要性與價值進而產生自我調節的行為動 力。

(22)

第二節 團隊凝聚力的意義與測量

本節首先探討團隊凝聚力的意義,後再探討團隊凝聚力的測量方式。

一、團隊凝聚力的意義

依據吳崇旗、謝智謀(2010)編製的冒險教育生活效能與團隊凝聚力量表,其運 動團隊的凝聚力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滿足成員的社會情感需求,一個是達 成團體的目標和目的。所謂的滿足成員的社會情感需求,稱為社會凝聚力,是一 種發展與維持團體中社會關係的功能,可以減少團體內部的競爭及任務凝聚力的 減損。所謂達成團體的目標和目的,是指以團體效率為基礎的向心力,稱為任務 凝聚力,它的發展是運動任務本質中固有的,它是為達成團體目的與目標而產生 的。Carron 的團隊凝聚力的概念模式Carron(1982)提出了團隊凝聚力的概念模式 (圖2-1),他認為凝聚力被視為運動團隊與運動表現之間的一個中介變項,而且它 會受到情境、個人、領導與團隊四個因素的影響,並且會持續影響運動團隊的運 動表現結果、滿意度、團隊的穩定。

二、團隊凝聚力的測量方式

團隊凝聚力的測量最常使用的就是問卷測量方式,以下就針對常使用的問卷 加以介紹。吳崇旗、謝智謀(2010)編製的冒險教育生活效能與團隊凝聚力量表,1.

團隊成員相處良好;2.我覺得我們這個團隊表現良好;3.團隊成員樂於互相幫助;

4.團隊成員團結一致共同面臨挑戰;5.在我的團隊中,我覺得有安全感;6.在面臨 挑戰時,團隊成員能夠相互鼓勵;7.我覺得自己完全融入團隊中;8.我願意跟團隊 成員一起努力面對更多的挑戰;9.在面對挑戰時,團隊成員能夠互相協助;10.我 喜歡跟團隊成員一起分享喜樂,依據團隊凝聚力所設計出來問卷,共計題目10題,

主要是用來測驗團隊凝聚力的量表。

由上可知,凝聚力是吸引團隊所有成員願意在一起,為團隊共同的目標一起 努力的力量與動態過程。往往凝聚力的形成與否,會受到團隊的大小、成員對團

(23)

隊的依賴和成員的共同性等因素影響,同時也會因運動的項目不同、角色扮演及 性別的差異,而影響團隊凝聚力所呈現的型態。如排球運動具有高度的互相依賴 需求,而所能呈現出來的團隊凝聚力應該是屬於高相關的,並且利用上述團隊凝 聚力的測量工具,建構出本研究對於團隊凝聚力的因素構面。

(24)

第三節 生活效能的意義與測量

本節首先探討生活效能的意義,再探討生活效能的測量方式。

一、生活效能的意義

Neill(2000)生活效能主要探究人類的心理層面和行為,可以決定一個人在日 常生活中的個人效能,生活效能中包含時間管理、社交能力、成就動機、智能靈 活、工作領導、情緒控制、主動積極、自信心、控制觀共 9 個構面,其統稱為生 活效能。探索教育課程設計是透過經驗學習、從學習經驗中反思、以學習經驗做 總結,再到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為了測量出探索教育課程能不能對學員個人產生 心理上的改變,因沒有一個專門為探索教育課程設計的問卷,學者們開始開始編 製專為探索教育課程建構測量工具,透過問卷來檢視活動的效益,並能透過問卷 來檢討活動的過程,效益評量的方式對於探索教育在未來的發展具有相當程度的 影響,所以效益評量工具的建構也相當重要。謝智謀(2004)提到探索教育可以透 過課程設計不同產出不同的效益,大可以分為:1.領導能力;2.自我概念;3.人格 特質;4.人際關係;5.冒險特質。

二、生活效能的測量方式

James Neill 經由修編 Garry Richards 發展的 LEQ(life effectivenss Questionnaire) 問卷,在經歷多年的修編 2000 年 LEQ-I 版問卷題向 29 題 9 個構面並發現探索教 育課程效益能為生活效能達到改善的效果生活效能,包含 1.時間管理、2.社交能 力、3.成就動機、4.智能靈活、5.工作領導能力、6.情緒控制、7.主動積極性、8.

自信心、9.控制觀;信、效度考驗尚未找到針對 LEQ-I 版的數據,但 LEQ-H 版跟 LEQ-I 版差別在多了 5 題自我效能的部分。因本研究考量於課程設計上不同、文 化不同及轉譯上的解釋程度會有所差異而參考吳崇旗、謝智謀(2010)編製的冒險 教育生活效能問卷,根據研究對象及課程設計的不同修編成適合本研究的探索教 育生活效能問卷題目 16 題 5 個構面做為問答問卷採用 Likert 5 點問卷。

(25)

第四節 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的關係與相關研究

本節首先探討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的相關研究,接著再探討背景變項與、

團隊凝聚力、生活效能的關係。

一、團隊凝聚力、生活效能的相關研究團隊凝聚力相關研究

吳崇旗、翁綾君(2010)戶外冒險營隊國小一至六年級學童 30 位為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發現,在生活效能中時間管理、成就動機、工作領導能力、情緒控制及 控制觀,經前、後測驗後達顯著;在整體生活效能經前、後測驗後達顯著。

謝智謀、吳崇旗(2008)在邊緣青少年年齡 11 至 17 之間為研究對象,其研究 結果發現,戶外冒險教育活動確實能夠為邊緣青少年帶來生活效能上的改變,在 時間管理、社交能力、成就動機、智能靈活性、工作領導能力、情緒控製、主動 積極性、自信心與控制觀等方面皆有正向的改變。吳崇旗、馬恭宏、林蕙君(2013) 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前、後測驗生活效能中除了社交時間管理 外其餘構面皆達顯著水準;前測與延後測驗生活效能中只有社交領導與自信心達 顯著水準;在前、後測後經效果值檢驗,整體生活效能問卷具有輕度正向改變;

在前測與延後測驗經效果值檢驗,整體生活效能問卷具有仍有輕度正向改變。

吳崇旗、巫昌陽(2008)在定向運動課程對生活效能與團隊凝聚力之影響研究 結果發現,定向運動課程對參與者的生活效能及團隊凝聚力有正面的影響。吳璟 均(2010)實驗組的班級團隊凝聚力在前後測上有顯著差異,且實驗組的後測班級 團隊凝聚力的整體得分與各分量表得分皆高於前測,表示實驗組參與探索教育課 程後,團隊凝聚力顯著提升。實驗組經實驗後測得班級團隊凝聚力顯著高於控制 組。班級團隊凝聚力除了在「同儕互動」分量表未達到顯著差異外,其餘在團隊 凝聚力總量表上, 以及「團隊任務」、「個人人際」與「團隊信念」等三個分量表 上,皆達顯著差異,其得分均高於控制組,此一結果顯示實驗組經八週探索教育 課程實施後,可增進團隊凝聚力。吳崇旗、謝智謀(2010)繩索挑戰課程對大學生

(26)

冒險教育生活效能與團隊凝聚之影響,研究結果發現,課程對大學生冒險教育生 活效能及團隊凝力有正面影響。張雅期(2010)挫折反應透過影響成員之人際互動 來達到對團隊凝聚力的影響,我們很難簡單的表示挫折反應是否會降低團隊凝聚 力或是提昇團隊凝聚力,反而是引起挫折的原因與因應挫折的策略會讓團隊凝聚 力產生起伏,促使團隊發展,其中保持順暢的溝通是強化團隊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之一。巫昌陽、吳崇旗、吳靜怡(2010)自力造筏課程對團隊凝聚力之成效研究中,

研究結果發現,自力造筏課程介入對參與者的團隊凝聚力有顯著的正面影響。依 照文獻時間整理,研究結果發現分述如下表 2-1:

表 2-1 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謝智謀 吳崇旗 (2008)

邊緣青少 年,年齡 11 至 17 歲之間。

生活效 能

1.課程設計安排 6 次共 12 天。

2.訪談法。

一、戶外冒險教育活動確實能夠為 邊緣青少年帶來生活效能上的 改變。

一、 在時間管理、社交能力、成就 動機、智能靈活性、工作領導 能力、情緒控制、主動積極性、

自信心與控制觀等方面皆有正 向的改變。

吳崇旗 翁綾君 (2010)

戶外冒險 營隊,國 小一至六 年級學童 30 位。

生活效 能自我 概念

營隊為 5 天 4 夜 的課程設計,相 依樣本 t 檢定。

一、生活效能中在時間管理、成就 動機、工作領導能力、情緒控 制及控制觀等構面,經前、後 測驗後達顯著。

二、整體生活效能經前、後測驗後 達顯著。

黃筱卉 李朝信 李俊杰 (2010)

臺北市某 國中,共 40 位 7 年 級學生為 研究對 象。

冒險性 好奇性 想像力 挑戰性

課 程 設 計 為 8 週,相依樣本 t 檢定。

一、探索教育課程對國中生創造性 思考改善學生在冒險性後測成 績顯著優於前測成績;好奇性 後測成績顯著優於前測成績;

挑戰性後測成績顯著優於前測 成績;在整體表現後測成績顯 著優於前測成績。

(續下頁)

(27)

黃榮貴 (2012)

大臺南地 區高中職 學生 568 名為研 究。

生活效 能

描述統計、成對 樣本 t 檢定及效 力大小進行分 析。

一、第一階段課程結束後,探索教 育具有提昇高中職學生生活效 能之效能且為正向影響。

二、第二階段實施延續測結果,雖 部份面向未達顯著水準,整體 平均值仍比前測為高。

林秀卿 吳崇旗 王國安 (2013)

國中體育 班學生,

實驗組女 及對照 組。

團隊凝 聚力

1.四週課程共計 1200 分鐘。

2.前、後測驗。

3.相依樣本 t 檢 定。

4.單因子共變數 分析。

5.效果值檢驗。

一、實驗組經相依樣本 t 檢定團隊 凝聚力達顯著水準。

二、對照組經相依樣本 t 檢定團隊 凝聚力未達顯著差異。

三、經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實驗組優 於對照組達顯著水準。

四、經效果值檢驗實驗組在團隊凝 聚力上皆有輕度接近中度的正 向改變。

吳崇旗 馬恭宏 林蕙君 (2013)

大學生。 生活效 能

1.六週繩索課程 設計。

2.前後測驗延後 測驗。

3.相依樣本 t 檢 定。

4.效果值檢驗。

一、前、後測驗生活效能中除了社 交時間管理外其餘構面皆達顯 著水準。

二、前測與延後測驗生活效能中只 有社交領導與自信心達顯著水 準。

三、在前、後測後經效果值檢驗,

整體生活效能問卷具有輕度正 向改變。

四、在前測與延後測驗經效果值檢 驗,整體生活效能問卷具有仍 有輕度正向改變。

呂玟蓁 (2014)

大專學生 探索教育 訓練員培 訓營。

生活效 能

描述統計、相依 樣本t檢定及效 力大小,以檢視 分析。

一、「探索教育引導員培訓課程」對 參與學生的「生活效能」不但 具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在課 程結束兩個月後仍有顯著的成 效。本研究並歸納整理出「探 索教育引導員培訓課程」的課 程元素與持續學習機制是促成 參加學生「生活效能」正向改 變的關鍵因素。(續下頁)

(28)

表 2-1 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之相關研究(續) 吳崇旗

(2014)

大學生登 山課程實 驗組及對 照組。

生活效 能及團 隊凝聚 力。

1.6 次準備課程 每次 4 小時;1 次 2 天 1 夜登 山課程。

2.前、後測驗。

3.相依樣本 t 檢 定。

4.單因子共變數 分析。

一、經相依樣本 t 檢定後實驗組的 生活效能與團隊凝聚力明顯優 於對照組。

二、經共變數分析結果實驗組生活 效能中 4 個構面(1)成就動機(2) 社交領導(3)自信心(4)主動積極 性與團隊凝聚力後測分數上明 顯優於對照組。

吳崇旗 郭癸賓 (2015)

實驗組 及對照 組各 12 人。

團隊 凝聚 力

1.前後測驗。2.

相依樣本 t 檢

3. 單 因 子 共 變 數分析

4.效果值檢驗

一、對照組經前、後測驗在團體 凝聚力上未達顯著水準。

二、實驗組經前、後測驗在團體 凝聚力上達顯著水準。

三、經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實 驗組在團隊凝聚力上皆優於 對照組達顯著水準。

四、實驗組經效果值檢驗具有中 度正向改變。

總結以上文獻透過探索教育課程後對生活效能、團隊凝聚力、自我概念、自 我實現、創意思考具有增長或改善的現象,研究者研究對象從國小、國中、高中 及大學,研究方法皆以透過課程前及課程後經由問卷調查的方式居多,測量方式 有相依樣本 t 檢定、效果值檢驗、訪談法,綜上研究者結果,大多只能了解受試 者在經過課程後能有改善的現象,並未探討背景變相的不同能否對於課程的學習 效果有所差異。

二、團隊凝聚力、生活效能的關係

進一步回顧課程設計,本研究中參考 Neill and Richards(1998)與吳崇旗、巫昌 陽(2008)的建議,採取以效益為導向的課程設計,在課程內容中,針對各項體驗 學習冒險探索教育對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為最終目標,進行各分項課程活動的 安排設計以提供國中學生能力體驗學習與展現自我的機會。在 12 週課程中,首先,

(29)

在平面活動中,採隨機分組方式,並藉由熱身遊戲增進學員彼此間的交流與認識,

加上課程目標方向與設定,提供學生增進社交領導、成就動機與團隊凝聚力的機 會,在透過挑戰課程中,藉由讓學生以小組溝通合作方式,共同面臨問題的情境,

進而提供學生增進各項冒險探索教育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之機會。

最後,在學習確保相關探索知識與技能後,再透過不同的課程活動內容設計 挑戰,讓參與學生能在團隊成員的確保與精神鼓勵支持下,在課程結束後,透過 小組分享與解決問題能力,團體回饋的反思與討論,再次提供學生增進自我各項 探索教育提升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

(30)
(31)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探討探索教育課程對於花蓮縣光復國中學生在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 能上之影響情形。本章共分為五部分:第一節研究架構與實驗設計;第二節研究 對象;第三節變項測量;第四節研究流程及第五節資料分析,茲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根據文獻探討與研究目的,將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並分別進行探 索教育課程及一般課程,以探討不同的課程對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關係的影響 情形。

本研究的架構圖如圖3-1所示:

探索教育對國中學生參與者 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之影響

前測 (第一週)

控制組 實驗組 (一般課程) (探索課程)

後測 (第六週)

延宕測 (第十二週)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2)

一、實驗設計說明:

(一) 研究樣本取樣於花蓮光復國中學生,並以探索教育課程學生為實驗組,

一般課程學生作為控制組,並進行團隊凝聚力、生活效能問卷作為研究工具,

實驗組與控制組皆進行前測、後測及延宕測驗 3 次測驗。

(二) 實驗組為實施探索教育課程 (三) 控制組為實施一般課程 表 3-1 實驗設計模式

組別 前測 實驗處裡 後測 延續測

實驗組 A1 Q1 A2 A3

控制組 A4 Q2 A5 A6

表 3-3 使用符號說明如下

A1:實驗組之變項前測 A2:實驗組之變項後測 A3:實驗組之變項延宕測 A4:控制組之變項前測 A5: 控制組之變項後測 A6:控制組之變項延宕測 Q1:實施探索教育課程 Q2:實施一般課程

本研究在活動開始前,實驗組與控制組均接受變項前測,測驗工具為本研究 自編的團隊凝聚力、生活效能問卷;在第 6 週課程結束後實施變項後測;在第 12 週實施變項延宕測驗。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為瞭解探索教育課程對花蓮縣光復國中學生的團隊凝聚力及生活效能 的影響情形,以問卷調查法為樣本資料來源,於母體樣本區進行隨機抽樣預試問 卷,回收後再進行整理,產出正式問卷,進行前、後、延宕測的施測。

一、預試問卷樣本

本問卷參考吳崇旗、謝智謀(2010)編製的冒險教育團隊凝聚力問卷及洪建任 (2017)編製的生活效能問卷,團隊凝聚力問卷共 9 題,且僅單一構面,其量表信 度方面,總量表Cronbach’s Alpha 為.96,因本研究需要,本次研究量表另增列 1 題,為「我喜歡跟團隊成員一起分享喜樂」;生活效能問卷構面分別為時間管理、

情緒控制、成就動機、社交領導及自信心等 16 個題項,5 個構面的解釋變異量分 別為 12.96%、17.09%、16.51%、16.35%、15.40%,而總解釋變異量為 78.32%,

問卷各構面及整體信度 Cronbach’s Alpha 值分別為 .74 (時間管理)、.87 (情緒控 制)、.88 (成就動機)、.83(社交領導)、.84 (自信心)、.91(整體)。根據葉重新(2001) 指出,預試對象必須從研究母體中來選取。本研究發出預試問卷 20 份,於花蓮縣 光復國中為施測學校,實驗組為體育班正在接受探索教育課程學生為主,控制組 為普通班級,即接受一般國中課程之學生,計 20 份。回收後有效樣本為 40 份,

達 100%。

二、正式問卷樣本

研究對象以花蓮縣光復國中學生於 106 學年度第一學期在籍學生,以於探索 教育課程及一般課程活動為研究對象,實驗組為接受探索教育課程學生計 20 人,

控制組為接受一般課程活動學生計 20 人,分為前、後、延宕測三次進行。前測時 間為 9 月 9 日、後測時間為 10 月 14 日以及 12 月 25 日為延宕測三個階段進行,

回收 120 份,回收率 100%,有效問卷達 100%,隨即進行資料處理。

(34)

第三節 活動設計

一、探索教育課程設計

本研究實驗組探索教育課程活動設計為由 18 週課堂中選取 12 週的課程以效 益導向來做為實驗設計如下表 3-4:

表 3-2 探索教育 12 週課程設計

週 日期 時間 課程設計 1 09 月 09 日 09:00-15:00 體驗騎自行車

2 09 月 16 日 09:00-15:00 體驗傳統射箭、石板陷阱 3 09 月 23 日 09:00-15:00 水上活動獨木舟體驗 4 09 月 30 日 09:00-15:00 體驗野炊活動

5 10 月 07 日 09:00-15:00 浮潛體驗 6 10 月 14 日 09:00-15:00 溯溪體驗 7 10 月 21 日 09:00-15:00 體驗騎自行車

8 10 月 28 日 09:00-15:00 體驗傳統射箭、石板陷阱 9 11 月 04 日 09:00-15:00 水上活動獨木舟體驗 10 11 月 11 日 09:00-15:00 體驗野炊活動

11 12 月 18 日 09:00-15:00 浮潛體驗 12 12 月 25 日 09:00-15:00 溯溪體驗

(35)

二、一般課程設計

本研究控制組一般課程活動設計為 18 週課堂中選取 12 週的課程實驗設計如 下表 3-5:

表 3-3 一般課程活動 12 週課程表

週 日期 一般課程活動 課程內容 1 09 月 06 日 康軒版健康與體育課程活動 健康體適能 2 09 月 13 日 康軒版健康與體育課程活動 歌詠青春合奏曲 3 09 月 20 日 康軒版健康與體育課程活動 遠離迷惑迎向健康 4 09 月 27 日 康軒版健康與體育課程活動 健康飲食生活家 5 10 月 04 日 康軒版健康與體育課程活動 身體力行動起來 6 10 月 11 日 康軒版健康與體育課程活動 休閒運動總動員 7 10 月 25 日 康軒版健康與體育課程活動 健康體適能 8 11 月 01 日 康軒版健康與體育課程活動 歌詠青春合奏曲 9 11 月 08 日 康軒版健康與體育課程活動 遠離迷惑迎向健康 10 11 月 15 日 康軒版健康與體育課程活動 健康飲食生活家 11 11 月 22 日 康軒版健康與體育課程活動 身體力行動起來 12 12 月 06 日 康軒版健康與體育課程活動 休閒運動總動員

(36)

第四節 變項測量

本研究問卷內容為花蓮縣光復國中學生基本資料、團隊凝聚力及生活效能問 卷構面三大部分組成,以下針對各變項問卷分別說明如下:

一、問卷量表內容

以花蓮縣光復國中受試者學生的背景個人變項,包含研究對象、參加運動性 社團以及參加運動性社團時間等 3 項,分別敘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及「控制組」7-9 年級學生。

(二)參加運動性社團(即接受探索教育課程):「有」及「無」。

(三)參加運動性社團時間:「0 年年資」、「1 年(含)以內」、「2 年年資」、「3 年 年資」。

二、團隊凝聚力量問卷 (一) 編製說明

本研究參考吳崇旗、謝智謀(2010)編製的冒險教育團隊凝聚力問卷,

共計 10 個題項。本問卷計分方式為 Likert Scale 之五點量表,依實際認同的情況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沒意見」、「同意」、「非常同意」分 別給予 1、2、3、4、5 分,得分越高者就代表生活效能的支持程度越高。

(二)信度分析

預試問卷回收後,以 SPSS22.0 版為資料分析工具先進行項目分析,為建 立題目的鑑別度與適切性,本研究以決斷值(<.05)及題項與總分相關係數在 0.4 以 上(.001)以上保留題項依據量表結果如下:

(37)

表 3-4 團隊凝聚力量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預試題項 決斷值 題項與總

分相關

備註

1 團隊成員相處良好 6.15 .79** 保留

2 我覺得我們這個團隊表現良好 8.75 .84** 保留 3 團隊成員樂於互相幫助 5.97 .74** 保留 4 團隊成員團結一致共同面臨挑戰 5.65 .75** 保留 5 在我的團隊中,我覺得有安全感 5.72 .62** 保留 6 在面臨挑戰時,團隊成員能夠相互鼓勵 5.13 .64** 保留 7 我覺得自己完全融入團隊中 8.95 .68** 保留 8 我願意跟團隊成員一起努力面對更多的挑戰 6.18 .67** 保留 9 在面對挑戰時,團隊成員能夠互相協助 6.09 .76** 保留 10 我喜歡跟團隊成員一起分享喜樂 7.60 .71** 保留

總量表的ɑ 係數值 .95

** p < .05

本量表採用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ɑ 值來考驗量表的信度,其 ɑ 值總量表均 在.900 以上,可見本量表的信度良好。所有題項均予與保留。

三、生活效能問卷 (一)編製說明

本問卷參考洪建任(2017)修編版的冒險教育生活效能問卷,構面分別為 時間管理、情緒控制、成就動機、社交領導、自信心及主動積極 18 個題項六個構 面的解釋變異量。為配合本研究之需要,僅採前五個構面加以修編,題目成 15 個題項。此問卷計分方式為 Likert Scale 五點量表,依實際認同的情況分為,「非 常不同意」、「不同意」、「沒意見」、「同意」、「非常同意」,分別給予 1、

2、3、4、5 分,得分越高者就代表生活效能的支持程度越高。

(38)

(二)信度分析

預試問卷回收後,以 SPSS22.0 版為資料分析工具先進行項目分析,為建 立題目的鑑別度與適切性,本研究以決斷值(<.05)及題項與總分相關係數在 0.4 以 上(.001)以上保留題項依據。量表結果如下:

表 3-5 生活效能量表項目摘要分析表

預試題項 決斷值 題項與總

分相關

備註 1 我能有效率的運用時間 4.65 .44** 保留 2 我能規劃事情的先後順序 5.88 .47** 保留 3 我能清楚自己該做的事情 5.70 .52** 保留 4 在未知情況下我能克服壓力 8.22 .60** 保留 5 在未知情況下我能克服恐懼 7.05 .62** 保留 6 發生問題時我能保持冷靜 4.890 .37* 保留 7 做一件事時我會盡力做好每個細節 4.26 .44** 保留 8 做一件事時我會嘗試做到最好 5.30 .61** 保留 9 我能盡全力把事情做到最好 4.91 .51** 保留

10 我能大方與人互動 5.46 .64** 保留

11 我能輕鬆的與陌生人互動 5.27 .56** 保留 12 需有任務完成時我會是好的領導者 5.94 .63** 保留 13 任何事情我會努力做到最好 4.17 .42** 保留 14 我相信我有能力完成事情 6.03 .51** 保留 15 我做事情可以做的比別人好 3.58 .60** 保留 總量表的ɑ 係數值 .96

** p < .05

本量表採用內不一致性Cronbach’s ɑ 值來考驗量表的信度,其 ɑ 值總量表均 在.900 以上,可見本量表的信度良好。所有題項均予與保留。

(39)

四、效度分析

量表經項目分析後,保留之題項進行因素分析,以建構效度,萃取因素條件 為特徵值大於 1,KMO 值與 Bartlett 球面性檢定近似卡方分配,均達顯著性(p<.05),

為研究需要,生活效能量表採固定因數數目,限定抽取構面數為 5,以利研究方 向,以下為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表 3-6 團隊凝聚力量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構面/題項 因素負荷 解釋變異 累積變異 Cronbach’s Alpha

團隊凝聚力量 71.08% 71.08% .90

1.團隊成員相處良好 .88 2.我覺得我們這個團隊表現

良好

.82 3.團隊成員樂於互相幫助 .82 4.團隊成員團結一致共同面

臨挑戰

.87 5.在我的團隊中,我覺得有安

全感

.85 6.在面臨挑戰時,團隊成員能

夠相互鼓勵

.84 7.我覺得自己完全融入團隊

.87 8.我願意跟團隊成員一起努

力面對更多的挑戰

.84 9.在面對挑戰時,團隊成員能

夠互相協助

.84 10.我喜歡跟團隊成員一起分

享喜樂

.80

整體團隊凝聚力量問卷 .95

p < .05

團隊凝聚力量量表經一次因素分析,以特徵值等於 1 為抽取因素標準,經選 取因素負荷值在.4 以上之因子,共萃取一個共同因素,其解釋變異量為 71.08%,

(40)

累積變異量為 71.08%,問卷構面及整體信度Cronbach’s Alpha 為.90、.95,達 顯著性水準,表示母群體的相關矩陣間存在共同因素。此因素層面所包含的題項 如下:

團隊成員相處良好、團隊成員團結一致共同面臨挑戰、我覺得自己完全融入 團隊中、在我的團隊中,我覺得有安全感、我願意跟團隊成員一起努力面對更多 的挑戰、在面對挑戰時,團隊成員能夠互相協助、在面臨挑戰時,團隊成員能夠 相互鼓勵、團隊成員樂於互相幫助、我覺得我們這個團隊表現良好、我喜歡跟團 隊成員一起分享喜樂等 10 個題項。

(41)

表 3-7 生活效能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構面/題項 因素負荷 解釋變異 累積變異 Cronbach’s Alpha

時間管理 20.11% 20.11% .86

1 我能規劃事情的先後順序 .83 2 我能有效率的運用時間 .75 3 我能清楚自己該做的事情 .62 4 在未知情況下我能克服壓

.60

社交領導 19.15% 39.26% .86

1 我能輕鬆的與陌生人互動 .86 2 我能大方與人互動 .78 3 需有任務完成時我會是好

的領導者

.73

情緒控制 16.98% 56.23% .86

1 發生問題時我能保持冷靜 .80 2 做一件事時我會盡力做好

每個細節

.61 3 在未知情況下我能克服恐

.56

自信心 16.59% 72.82% .86

1 任何事情我會努力做到最 好

.76 2 我相信我有能力完成事情

3 我做事情可以做的比別人 好

成就動機

1 我能盡全力把事情做到最 好

2 做一件事時我會嘗試做到 最好

.72 .63

.73 .67

12.90% 85.71% .86

整體生活效能問卷 .95

p < .05

生活效能量表經一次因素分析,採固定因素萃取五個共同因素,以特徵值等 於 1 為抽取因素標準,經選取因素負荷值在.4 以上之因子,各構面其解釋變異量

(42)

為 20.11%、19.15%、16.98%、16.59%、12.90%,累積變異量為 20.11%、39.26

%、56.23%、72.82%、85.71%,,問卷構面及整體信度 Cronbach’s Alpha 為.86、.95,

達顯著性水準,表示母群體的相關矩陣間存在共同因素。此因素層面所包含的題 項如下:

(一) 因素層面一(時間管理 4 題):我能規劃事情的先後順序、我能有效率的 運用時間、我能清楚自己該做的事情、在未知情況下我能克服壓力。

(二) 因素層面二(社交領導 3 題):我能輕鬆的與陌生人互動、我能大方與人 互動、需有任務完成時我會是好的領導者。

(三) 因素層面三(情緒控制 3 題):發生問題時我能保持冷靜、做一件事時我 會盡力做好每個細節、在未知情況下我能克服恐懼。

(四) 因素層面四(自信心 3 題):任何事情我會努力做到最好、我相信我有能 力完成事情、我做事情可以做的比別人好。

(五) 因素層面五(成就動機 2 題):我能盡全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做一件事時 我會嘗試做到最好。

(43)

第五節 資料處理

本研究使用,團隊凝聚力問卷及生活效能問卷,經探索教育課程變項前測、 變 項後側及變項延宕測驗,所得數據後進行有效問卷編碼與計分以 SPSS22.0 for Windows 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所有統計考驗的顯著水準皆訂為 α<.05。

一、描述統計

以描述統計進行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及標準差方式等,敘述探索教育 課程對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之人口統計現況之資料分佈情形。

二、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

採用 2×3(自變項×3 次測別)的混合設計,期中測驗為重複量數,分析三次團 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的變異效果,若交互作用達統計顯著水準,則進行單純主要 效果考驗。

(44)
(45)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依據研究架構將問卷數據資料化,對照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進行統計分 析與討論。本章內容共分三節,第一節乃分析樣本變項即花蓮縣光復國中參與探 索教育課程(實驗組)及一般課程(控制組)之學生在團隊凝聚力、生活效能等構面 於前測、後測及延宕測之統計分布分析,第二節為不同背景變項在團隊凝聚力、

生活效能等構面於前測、後測及延宕測驗之差異分析,第三節為綜合討論,以下 分別敘述。

第一節 探索教育課程樣本分布的統計分析

本節說明課程樣本變項情形及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團隊凝聚力、生活效能的前 測、後測及延宕測驗之變化影響,以描述性統計與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統 計分析如下。

一、樣本變項分析

本研究以國中學生在 106 學年度第一學期上課學生,以參與探索教育課程及 一般課程為研究對象,發放問卷 120 份回收問卷 120 份,共得有效問卷 120 份,

回收率為 100%。茲將本研究學生有效樣本背景變項整理如下。

(46)

表 4-1 研究對象背景變項統計表

人口背景變項 分組 次數 百分比

組別

實驗組 20 50

控制組 20 50

測別

前測 40 33

後測 40 33

延宕測 40 33

是否有參加運動性社團

(1)是 60 50

(2)否 60 50

參加社團時間

(a)0 年 60 50

(b)1 年 21 17.5

(c)2 年 18 15

(d)3 年 21 17.5

二、團隊凝聚力、生活效能描述統計分析

(一)團隊凝聚力前測、後測及延宕測之描述統計

由表 4-2 得知,團隊凝聚力構面的前測平均數為 3.20;後測平均數各為 3.18;

延宕測驗為 3.24。顯示經前、後、延宕測的考驗,實驗組在團隊凝聚力的表現良 好。

表 4-2 團隊凝聚力描述統計表

構面 1M±SD 2M±SD 3M±SD

團隊凝聚力 3.20±.87 3.18±1.45 3.24±1.43 註:1 前測;2 後測;3 延宕測驗

(47)

(二)生活效能前測、後測及延宕測之描述統計

由表 4-3 得知,生活效能由時間管理、情緒控制、成就動機、社交領導、自 信心 5 個因素構面及整體構面所形成,前測平均數各為 3.04、2.77、2.98、3.19、

3.06;後測為 3.11、3.13、3.06、3.23、3.25;延宕測驗為 3.23、3.20、3.16、3.21、

3.21。顯示經前、後、延宕測的考驗,在生活效能的表現是呈中等現象,除了時 間管理與情緒控制的前測呈現中下程度,其他構面前、後、延宕測表現呈良好的 狀態。

表 4-3 生活效能描述統計表

構面 1M±SD 2M±SD 3M±SD

時間管理 3.04±.80 3.11±1.46 3.23±1.44 情緒控制 2.77±1.03 3.13±1.45 3.20±1.36 社交領導 2.98±.89 3.06±1.48 3.16±1.42 自信心 3.19±.82 3.23±1.46 3.21±1.33 成就動機 3.06±.91 3.25±1.46 3.21±1.54 註:1 前測;2 後測;3 延宕測驗

(48)

(三)前測、後測及延宕測驗於團隊凝聚力之二因子變異數差異分析:

由表 4-4,團隊凝聚力未達顯著水準,表示團隊凝聚力沒有顯著差異。

表 4-4 前測、後測及延宕測於團隊凝聚力之差異分析表

變異來源 1M±SD 2M±SD 3M±SD F 事後比較 團隊凝聚力 3.20±.87 3.18±1.45 3.24±1.43 .43 -

*p < .05 註:1 前測 2 後測 3 延宕測

(四)前測、後測及延宕測驗於生活效能之二因子變異數差異分析:

由表 4-5,經由前測、後測及延宕測於生活效能中僅社交領導(F=7.44, p<.05) 達顯著水準,表示社交領導有顯著性差異。

表 4-5 前測、後測及延宕測驗於生活效能之差異分析表

變異來源 1M±SD 2M±SD 3M±SD F 事後比較 時間管理 3.04±.80 3.11±1.46 3.23±1.44 .43 - 情緒控制 2.77±1.03 3.13±1.45 3.20±1.36 1.88 - 社交領導 2.98±.89 3.06±1.48 3.16±1.42 7.44* - 自信心 3.19±.82 3.23±1.46 3.21±1.33 .05 - 成就動機 3.06±.91 3.25±1.46 3.21±1.54 1.25 -

*p < .05 註:1 前測 2 後測 3 延宕測

(4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中學生對團結凝聚力與生活效能之差異分析

本節說明不同背景變項經探索教育課程與一般課程經前測、後測及延宕測驗 對於團隊凝聚力、生活效之變化影響,以實驗組與控制組二組、有無參加運動社 團及參加社團年資進行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與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之差異。

一、實驗組/控制組於團隊凝聚力前測、後測及延宕測之差異分析

由表 4-6 得知,交互作用效果(F =59.20,p<.05)達顯著水準。即認為實驗組/

控制組與團隊凝聚力的交互影響下,學生對團隊凝聚力的喜愛程度具有顯著的差 異。由於交互作用的 F 值達到顯著水準,須進一步進行單純主要效果考驗。

表 4-6 實驗組/控制組於團隊凝聚力之二因子混合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事後 比較 團隊凝聚力 0.09 2 0.05 0.43 .65 - 實驗組/控制組 163.57 1 163.57 959.31 .00 - 團隊凝聚力*

實驗組/控制組

12.86 2 6.43 59.20* .00 -

殘差 8.25 76 0.11

*p < .05 註:1 前測 2 後測 3 延宕測

(50)

表 4-7 實驗組/控制組於團隊凝聚力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事後比較

實驗組 6.59 2 3.30 27.66* 2>1,3>1 控制組 6.36 2 3.18 32.43* 1>2,1>3

殘差 3.72 38 0.10

前測(組間) 19.88 1 19.88 78.70* a>b 後測(組間) 80.09 1 80.09 1297.26* a>b 延宕測(組間) 76.45 1 76.45 1042.97* a>b

*p < .05 註:1 前測 2 後測 3 延宕測 a 實驗組 b 控制組

從表 4-7 得知,團隊凝聚力經單純主要效果實驗組(F=27.66,p<.05)控制組 (F=32.43,p<.05)均達顯著效果,在事後比較方面,實驗組後測與延宕測均大於 前測,而控制組前測大於後測與延宕測,表示實驗組/控制組對團隊凝聚力是有差 異存在。前測(F=78.70,p<.05)、後測(F=1297.26,p<.05)、延宕測(F=1042.97,

p<.05)組間達顯著性,表示學習時間會影響實驗組/控制組在團隊凝聚力上的差別,

且無論前、後、延宕測,實驗組表現均優於控制組。

(51)

二、實驗組/控制組於生活效前測、後測及延宕測之差異分析 (一)時間管理構面

由表 4-8 得知,交互作用效果(F =44.25,p<.05)達顯著水準。即認為實驗組/

控制組與時間管理的交互影響下,學生對時間管理的喜愛程度具有顯著的差異。

由於交互作用的 F 值達到顯著水準,須進一步進行單純主要效果考驗。

表 4-8 研究對象於時間管理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事後 比較 時間管理 .72 2 0.36 1.88 .16 - 研究對象 148.52 1 148.52 643.46* .00 - 時間管理*

研究對象

16.94 2 8.47 44.25* .00 - 殘差 14.55 76 0.19

*p < .05 註:1 前測 2 後測 3 延宕測

(52)

表 4-9 實驗組/控制組於時間管理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事後比較

實驗組 11.51 2 5.75 43.44* 2>1,3>1 控制組 6.15 2 3.08 12.29* 1>2,1>3

殘差 9.52 38 .25

前測(組間) 13.51 1 13.51 43.81* a>b 後測(組間) 77.01 1 77.01 521.38* a>b 延宕測(組間) 74.94 1 74.94 475.85* a>b

*p < .05 註:1 前測 2 後測 3 延宕測 a 實驗組 b 控制組

從表 4-9 得知,時間管理經單純主要效果實驗組(F=43.44,p<.05)控制組 (F=12.29,p<.05)均達顯著效果,在事後比較方面,實驗組後測與延宕測大於前 測,而控制組前測大於後測與延宕測,表示實驗組/控制組對時間管理是有差異存 在。前測(F=43.81,p<.05)、後測(F=521.38,p<.05)、延宕測(F=475.85,p<.05) 組間達顯著性,表示學習時間會影響實驗組/控制組在時間管理上的差別,且無論 前、後、延宕測,實驗組表現均優於控制組。

(53)

(二)社交領導構面

由表 4-10 得知,交互作用效果(F =10.43,p<.05)達顯著水準。即認為不同研 究對象與社交領導的交互影響下,學生對社交領導的喜愛程度具有顯著的差異。

由於交互作用的 F 值達到顯著水準,須進一步進行單純主要效果考驗。

表 4-10 實驗組/控制組於社交領導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事後 比較 社交領導 4.29 2 2.15 7.44* .00 - 實驗組/控制組 151.88 1 151.88 368.07* .00 - 社交領導*

實驗組/控制組 6.02 2 3.01 10.43* .00 -

殘差 21.92 76 .29

*p < .05 註:1 前測 2 後測 3 延宕測

(54)

表 4-11 實驗組/控制組於社交領導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事後比較

實驗組 9.85 2 4.92 22.15* 2>1,3>1 控制組 .46 2 .23 .65 -

殘差 13.47 38 .35

前測(組間) 26.68 1 26.68 68.96* a>b 後測(組間) 72.00 1 72.00 263.79* a>b 延宕測(組間) 59.21 1 59.21 179.68* a>b

*p < .05 註:1 前測 2 後測 3 延宕測 a 實驗組 b 控制組

從表 4-11 得知,社交領導經單純主要效果實驗組(F=22.15,p<.05)達顯著效 果,在事後比較,實驗組後測與延宕測均大於前測,表示實驗組學生對社交領導 是有差異存在。前測(F=68.96,p<.05)、後測(F=263.79,p<.05)、延宕測(F=179.68,

p<.05)組間達顯著性,表示學習時間會影響實驗組/控制組在社交領導上的差別,

且無論前、後、延宕測,實驗組表現優於控制組。

(55)

(三)情緒控制構面

由表 4-12 得知,交互作用效果(F =36.50,p<.05)達顯著水準。即認為不同研 究對象與情緒控制的交互影響下,學生對情緒控制的喜愛程度具有顯著的差異。

由於交互作用的 F 值達到顯著水準,須進一步進行單純主要效果考驗。

表 4-12 實驗組/控制組於情緒控制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事後 比較 情緒控制 .62 2 .31 1.60 .21 - 實驗組/控制組 158.70 1 158.70 795.44* .00 - 情緒控制*

實驗組/控制組

14.11 2 7.05 36.50* .00 - 殘差 14.69 76 .19

*p < .05 註:1 前測 2 後測 3 延宕測

(56)

表 4-13 實驗組/控制組於情緒控制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事後比較

實驗組 9.64 2 4.82 40.03* 2>1,3>1 控制組 5.08 2 2.54 9.55* 1>2,1>3

殘差 10.11 38 .27

前測(組間) 17.78 1 17.78 50.71* a>b 後測(組間) 81.23 1 81.23 755.90* a>b 延宕測(組間) 73.80 1 73.80 576.93* a>b p < .05 註:1 前測 2 後測 3 延宕測 a 實驗組 b 控制組

從表 4-13 得知,情緒控制經單純主要效果實驗組(F=40.03,p<.05)、控制組 (F=9.55,p<.05)均達顯著效果,在事後比較,實驗組後測與延宕測均大於前測,

而控制組前測大於後測與延宕測,表示研究對象學生對情緒控制是有差異存在。

前測(F=50.71,p<.05)、後測(F=755.90,p<.05)、延宕測(F=576.93,p<.05)組間 達顯著性,表示學習時間會影響實驗組/控制組在情緒控制上的差別,且無論前、

後、延宕測,實驗組表現優於控制組。

(57)

(四)自信心構面

由表 4-14 得知,交互作用效果(F =31.71,p<.05)達顯著水準。即認為不同研 究對象與情緒控制的交互影響下,學生對情緒控制的喜愛程度具有顯著的差異。

由於交互作用的 F 值達到顯著水準,須進一步進行單純主要效果考驗。

表 4-14 實驗組/控制組於自信心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事後 比較

自信心 .02 2 .01 .05 .95 -

實驗組/控制組 137.25 1 137.25 667.25* .00 - 自信心*

研究對象

15.12 2 7.56 31.78* .00 -

殘差 18.12 76 .24

*p < .05 註:1 前測 2 後測 3 延宕測

(58)

表 4-15 實驗組/控制組於自信心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事後比較

實驗組 8.12 2 4.06 21.14* 2>1,3>1 控制組 7.03 2 3.51 12.33* 1>2,1>3

殘差 10.83 38 .29

前測(組間) 13.23 1 13.23 39.42* a>b 後測(組間) 77.47 1 77.47 494.76* a>b 延宕測(組間) 61.67 1 61.67 327.25* a>b

*p < .05 註:1 前測 2 後測 3 延宕測 a 實驗組 b 控制組

從表 4-15 得知,自信心經單純主要效果實驗組(F=21.14,p<.05)、控制組 (F=12.33,p<.05)均達顯著效果,在事後比較,實驗組後測與延宕測均大於前測,

而控制組前測大於後測與延宕測,表示研究對象學生對自信心是有差異存在。前 測(F=39.42,p<.05)、後測(F=494.76,p<.05)、延宕測(F=327.25,p<.05)組間達 顯著性,表示學習時間會影響實驗組/控制組在自信心上的差別,且無論前、後、

延宕測,實驗組表現優於控制組。

(59)

(五)成就動機構面

由表 4-16 得知,交互作用效果(F =25.32,p<.05)達顯著水準。即認為不同 研究對象與情緒控制的交互影響下,學生對情緒控制的喜愛程度具有顯著的差異。

由於交互作用的 F 值達到顯著水準,須進一步進行單純主要效果考驗。

表 4-16 實驗組/控制組於成就動機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事後 比較 成就動機 .79 2 .39 1.25* .29 - 實驗組/控制組 158.70 1 158.70 615.89* .01 - 成就動機*

實驗組/控制組

16.01 2 8.01 25.32* .01 -

殘差 24.03 76 .32

*p < .05 註:1 前測 2 後測 3 延宕測

(60)

表 4-17 實驗組/控制組於成就動機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事後比較

實驗組 11.78 2 5.89 26.14* 2>1,3>1 控制組 5.03 2 2.51 6.17* 1>2,1>3

殘差 15.48 38 .41

前測 16.26 1 16.26 37.81* a>b 後測 72.90 1 72.90 274.28* a>b 延宕測 85.56 1 85.56 440.09* a>b

*p < .05 註:1 前測 2 後測 3 延宕測 a 實驗組 b 控制組

從表 4-17 得知,成就動機經單純主要效果實驗組(F=26.14,p<.05)、控制組 (F=6.17,p<.05)均達顯著效果,在事後比較,實驗組後測與延宕測均大於前測,

而控制組前測大於後測與延宕測,表示研究對象學生對成就動機是有差異存在。

前測(F=37.81,p<.05)、後測(F=274.28,p<.05)、延宕測(F=440.09,p<.05)組間 達顯著性,表示學習時間會影響實驗組/控制組在成就動機上的差別,且無論前、

後、延宕測,實驗組表現優於控制組。

(61)

三、參加運動社團於團隊凝聚力前測、後測及延宕測之差異分析

由表 4-18 得知,交互作用效果(F =59.20,p<.05)達顯著水準。即認為有沒有 參加運動社團與團隊凝聚力的交互影響下,學生對團隊凝聚力的喜愛程度具有顯 著的差異。由於交互作用的 F 值達到顯著水準,須進一步進行單純主要效果考驗。

表 4-18 參加運動社團於團隊凝聚力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事後 比較 團隊凝聚力 .09 2 .05 .43 .65 - 參加運動社團 163.57 1 163.57 959.31* .01 - 團隊凝聚力*

參加運動社團

12.86 2 6.43 59.20* .01 -

殘差 8.25 76 .11

*p < .05 註:1 前測 2 後測 3 延宕測

數據

圖 3-1 研究架構圖.....................................................................................................
表 2-1 團隊凝聚力與生活效能之相關研究(續)  吳崇旗  (2014)  大學生登山課程實 驗組及對 照組。  生活效能及團隊凝聚力。  1.6 次準備課程 每次 4 小時;1 次 2 天 1 夜登 山課程。  2.前、後測驗。  3.相依樣本 t 檢  定。  4.單因子共變數  分析。  一、經相依樣本 t 檢定後實驗組的  生活效能與團隊凝聚力明顯優 於對照組。 二、經共變數分析結果實驗組生活  效能中 4 個構面(1)成就動機(2)社交領導(3)自信心(4)主動積極性與團隊凝聚力後測分數上明顯優
表 3-4 團隊凝聚力量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預試題項  決斷值  題項與總 分相關  備註  1 團隊成員相處良好  6.15  .79**  保留  2 我覺得我們這個團隊表現良好  8.75  .84**  保留  3 團隊成員樂於互相幫助  5.97  .74**  保留  4 團隊成員團結一致共同面臨挑戰  5.65  .75**  保留  5 在我的團隊中,我覺得有安全感  5.72  .62**  保留  6 在面臨挑戰時,團隊成員能夠相互鼓勵  5.13  .64**  保留  7 我覺得自
表 3-7 生活效能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構面/題項  因素負荷  解釋變異  累積變異  Cronbach’s  Alpha  時間管理  20.11%  20.11%  .86  1 我能規劃事情的先後順序  .83  2 我能有效率的運用時間  .75  3 我能清楚自己該做的事情  .62  4 在未知情況下我能克服壓 力  .60  社交領導  19.15%  39.26%  .86  1 我能輕鬆的與陌生人互動  .86  2 我能大方與人互動  .78  3 需有任務完成時我會是好 的領導者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 South Korea sends the second largest number of students to America.. (B) India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 Learn strategies to answer different types of questions.. • Manage the use of time

• Thresholded image gradients are sampled over 16x16 array of locations in scale space. • Create array of

3.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se parents with high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pend more time than the students whose parents with low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n the

The study applies Discriminate Analysis to discuss the aspec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iving Adjustment Scale and then develops a scale to be the standard of Junior

In this study, teaching evaluation were designed to collect performance data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students learning with the “satellite image-assisted teaching

teachers and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boys; parents and teacher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gree to use LINE attitude and be guided by real

In different gender、time for study、time for cram、the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and household incom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some aspects of the academic stress w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