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觀察對象 本研究觀察祭禮八場、喪禮八場,合計觀察十六場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壹、觀察對象 本研究觀察祭禮八場、喪禮八場,合計觀察十六場"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章首先說明如何選擇研究對象;其次分別提出三種蒐集資料的研究方法 及研究工具之設計、使用;另外探討研究資料來源與處理方式;末節以圖表敘 明研究步驟與進度之情形。

第一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民間祭禮和喪禮為主,另外官方的祭禮亦有印證之效用,所以在 祭禮方面,也包括現有官方僅存的傳統釋奠祭孔禮。

壹、觀察對象

本研究觀察祭禮八場、喪禮八場,合計觀察十六場。以地區言,桃園地區 十二場、新竹地區三場、苗栗地區一場。桃園地區十二場中包括祭禮六場、喪 禮六場,祭禮含孔廟釋奠一場。新竹地區三場中含祭神禮兩場、喪禮一場。苗 栗地區一場喪禮。觀察對象桃園地區偏多的原因,一是研究者居家附近,碰到 觀察對象機會較多;二則觀察對象可遇不可求,尤其是喪禮,在人生地不熟的 地區更是困難重重。不過觀察的考量主要在喪、祭兩方面的平衡,希望喪禮與 祭禮觀察場數差不多;以及觀察面的普遍,即喪禮、祭祖禮、祭神禮、釋奠都 要兼及。祭禮觀察對象包括各姓氏的春祭或秋祭、神廟慶典及祭孔等八場,喪 禮則涵蓋桃、竹、苗三區,也有八場。觀察對象較少之竹苗地區,於後續訪談 時作平衡彌補。本研究觀察執行目錄,參見附錄一(P.173)。

貳、訪談禮生

本研究總共進行十四次訪談,受訪禮生有十六人(附錄二)。訪談對象以地 區分,桃園地區六人、新竹地區三人、苗栗地區七人。桃園地區客家族群聚集 南區,訪談對象以觀察對象較少之龍潭、觀音地區優先。新竹地區之訪談對象 分北區、南區擇定,北區接近桃園沿海鄉鎮,生活圈類似;南區靠近苗栗,與 苗栗地區往來較密切。苗栗地區分北、中、南苗選擇訪談對象。苗栗地區因觀 察對象較少,以增加訪談對象補足。訪談對象來源:1.研究者舊識;2.朋友推介;

3.當地村里長推薦;4.被訪談者轉介。在訪談的十六人次中,苗栗的第三次訪談,

有三位禮生在場,他們是平常執禮的搭檔,該次訪問,一人主答,其他兩位補 充內容,等於一次訪談三人。本研究訪談禮生執行目錄,參見附錄二(P.174)。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法、參與觀察法以及訪談調查法進 行資料的蒐集,茲分述如下。

壹、文件分析法

針對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蒐集相關之文獻與檔案資料,除了進行文獻之 閱讀研判、歸納分析,摘錄與本研究有關之資料,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外,

同時也探討本研究相關之議題,如多元文化教育之興起及其內涵、族群文化與 鄉土教育結合之可行方案、客家文化之起源與傳統文化的關係、釋奠之淵源發 展及其與三獻禮的關係等。文件資料蒐集、判讀,主要是對三獻禮之淵源、內 容、官方與民間祭儀之異同及其相互之關係、以及傳統禮儀之涵義等作瞭解。

經觀察與訪談所獲取之文件以三獻喪、祭禮儀注為大宗,其它尚包括禮儀書籍、

教材、講義等。

觀察所得之資料,除攝影照片外,主要以錄音轉譯的喪、祭禮儀注為主,

每場觀察有一組儀注資料,均附於各場觀察紀錄中,另外第一、九、十一、十 五次的觀察,各獲得喪或祭禮儀注一式。訪談獲取文件資料包括:第一人次訪 談獲祭禮、喪禮儀注各一式;第二人次訪談得到祭祖禮、祭神禮、孝子族戚合 併式喪禮儀注各一式;第六人次訪談獲致喪禮兩式儀注,「吉、喪禮」資料一冊;

第七、八人次訪談皆取得吉、喪禮儀注各一式;第九人次訪談獲取吉、喪禮儀 注各兩式及四佾禮儀注一式,「婚喪禮儀」教材一本;第十人次訪談獲祭禮、孝 子族戚合併式喪禮儀注各一式,《生命禮俗》《客家禮儀》書二冊;第十一人次 訪談取得祭祖禮、祭神禮、接神禮、孝子族戚合併式喪禮、九獻禮儀注各一式,

「道廟巡禮」資料一本;第十四人次訪談獲取祭神禮儀注兩式、孝子族戚合併 式喪禮儀注一式、九獻禮儀注一式;第十五人次訪談獲致口述喪禮儀注一式、

九獻禮儀注一式;第十六人次訪談取得吉、喪禮儀注各一式。以上資料,均依 資料處理方式編號,於撰寫報告時作引註之用。

貳、參與觀察法

客家三獻禮於初喪或祭典時使用,要觀察瞭解三獻禮,首先要把握三獻禮 實施的時機。三獻禮是一團隊綜合禮式,除了文字敘述外,還有唱腔配樂、動

(3)

作表情、協調配合等,所以三獻禮是一種動態的、活生活現的禮式,若能置身 於觀察場域的環境和活動中,更能瞭解箇中奧妙,體會其真確意義。因此,本 研究必須透過觀察及參與觀察對行禮場域、禮儀過程作實地理解。在觀察過程 中,除了就行禮場域概況、儀式流程、投舉動作、使用器物作成記錄或攝影存 證外,也針對吟唱及配樂部分予以錄音及記錄。將觀察所得與文件資料比對,

尋出合理正確的禮儀形式,亦可驗證三獻禮適用範圍,並瞭解其在祭典中之份 量地位。

在擇定觀察對象後,研究者會提前半小時到達現場,先作陳設及行禮前告 神或喪禮三告的觀察,接著作行禮本題的觀察。行禮前的觀察除作記錄外,並 攝影存證;行禮時之觀察除作記錄、攝影外,尚且全場錄音。行禮時間約三十

∼四十分鐘,唯有七場祭禮行禮中間有開會等情形,故所花時間較長。總共十 六場之觀察,共蒐集錄音帶十六捲,其中二小時的七捲,一小時的九捲;觀察 札記十六份;攝影資料十六組,皆存放電腦數位檔案;錄音帶轉逐字稿十六份;

依札記、攝影資料、錄音逐字稿製成觀察紀錄十六篇。本研究觀察紀錄範例,

參見附錄九(P.181)、附錄十(P.185)、附錄十一(P.189)。

參、訪談調查法

客家喪祭三獻禮之行禮方式均由禮生帶動主持,各大族系皆會傳承禮生,

一般都採口耳相授方式,人數甚少。一般禮生皆懂得喪禮或祭禮之全貌,儼然 成為宗族裡的祭祀專業人士。本研究尋覓曾在各宗族擔任禮生者,以訪談方式,

詢問三獻禮之內容資料以及採訪禮儀相關的細節問題,尤其是一些行禮動作的 意義,由於文獻記載有限,除透過觀察瞭解外,也必須靠訪談得知。換言之,

觀察不明者,則以訪談補足之。最後將訪談蒐集之資料與原有文獻比對、分析、

查核其正確性,窮源探本,以達去蕪存菁,保存優良傳統之目的。

每次訪談時間約兩小時,訪談內容皆依照訪談提綱進行,訪談前先將提綱 交予被訪談者過目準備,訪談時除作記錄外,每次訪談在取得被訪談者同意後 均錄音存證。訪談結束,隨即將錄音帶轉為逐字稿。十四次訪談共得現場記錄 十四份;錄音帶二小時的十四捲,逐字稿十四份;依現場記錄、逐字稿整理的 訪談記錄十四篇。本研究訪談記錄範例,參見附錄十二(P.198)。

(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針對研究主題,並分別研究方法與對象之不同,設計下列四種研究 工具,以利各項資料之蒐集。

壹、客家喪祭三獻禮觀察提綱

確定觀察問題後,設計觀察提綱,一來提供觀察活動大致的方向,二來可 避免觀察之疏漏與偏差。實際進行觀察時,並視現場情況修訂提綱內容。觀察 提綱分十五項,主要內容包括場景、人員服飾、器物、祭品、行禮動作等之觀 察。本研究客家喪祭三獻禮觀察提綱,參見附錄三(P.175)。

貳、客家喪祭三獻禮觀察記錄表

參與觀察喪、祭三獻禮時,作為描述事實及省思記錄之用。觀察結束即依 同格式打字整理完成,而觀察進行時所拍攝之照片,則附存於各次觀察記錄表 之後,並逐步進行整理分析。觀察記錄表內容項目包括:觀察類別、時間、地 點、事件、場域概況、事實描述及省思等。觀察記錄表,參見附錄四(P.176)。

參、客家喪祭三獻禮禮生訪談提綱

訪談提綱採半結構式研訂而成。訪談提綱項目包括:被訪問禮生背景資料、

三獻禮適用範圍、三獻禮形式內容、三獻禮程序內容、三獻禮意義、其他等。

客家喪祭三獻禮禮生訪談提綱,參見附錄五(P.177)。

肆、訪談記錄表

訪談時,除作記錄外並現場錄音,均依訪談提綱順序逐一提問,並整理在 事先備妥之記錄表上,以利後續分析。訪談記錄表內容項目包括:訪談日期、

時間、地點、受訪者基本資料、訪談內容及省思等。訪談記錄表,參見附錄六

(P.178)。

第四節 資料來源與處理

本研究資料來源主要為實地參與觀察札記、錄音訪談逐字稿以及文件資

(5)

料,茲將資料來源與處理方式分述如後。

壹、參與觀察札記

觀察札記分為兩部分,一是事實描述,著重於觀察場域實景、人物、服裝、

對話、動作等之描繪;另一是省思記錄,敘述觀察者的心理想法及所關心的主 題重點。參與觀察後隨即依札記、錄音、攝影等資料整理成觀察記錄,觀察記 錄依照時間、方法、類別、次序予以編號,用以區分資料來源。譬如:民國九 十二年十月十九日,祭禮的第七次觀察,編成「觀祭七 921019」;再如:民國九 十二年十月廿七日,喪禮的第六次觀察,編成「觀喪六 921027」;又如:民國九 十三年三月六日,喪禮的第八次觀察,編成「觀喪八 930306」。至於編碼類別則 依研究目的及參與觀察提綱而設定,並建立適合本研究使用的編碼系統。然後 將編碼類別分置於資料中,即在重點段落或句子上,以適當的編碼類別(代碼)

作註記,便於論文章節寫作引註之用。觀察記錄之編碼,一共四碼,例如「2105」 右邊兩位數「05」為一級編碼,第三位數「1」為二級編碼,左邊一位數「2」為 三級編碼。本研究之觀察記錄編碼系統表,如附錄七(P.179)。

貳、訪談逐字稿

訪談禮生的錄音帶,逐一轉為逐字稿,再依先現場記錄與逐字稿作成訪談 事實與省思記錄。訪談記錄依照時間、方法、地區、次序予以編號,用以區別 資料來源。譬如:民國九十三年二月十七日,桃園地區的第一次訪談,編成「訪 桃一 930217」;再如:民國九十三年三月四日,苗栗地區的第三次訪談,編成「訪 苗三 930304」;又如:民國九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新竹地區的第二次訪談,編成

「訪竹二 930219」。至於編碼類別則依研究目的及訪談綱要而設定,建成本研究 適用的編碼系統。再將資料以適當的編碼類別(代碼)註記,便於論文章節寫 作引註之用。訪談記錄之編碼,同樣有四碼,例如「3102」,右邊兩位數「02」

是一級編碼,第三位數「1」是二級編碼,第四位數「3」是三級編碼。本研究之 訪談紀錄編碼系統表,如附錄八(P.180)。

參、文件資料

觀察或訪談時所取得的相關簡介、說明書、個人手稿、照片等,有時可以 提供完整而具體的資料,或可作為觀察或訪談紀錄的佐證。首先在文件資料上 註明編號,以瞭解資料來源。文件資料之編號依照時間、方法、次序、件數予

(6)

以編成,譬如:第十一次觀察所取得之兩份資料,其中一份資料編成「文件-觀 11-1」,另一份資料編成「文件-觀 11-2」;再如:第九人次訪談所取得之四份資 料,分別編成「文件-訪 09-1」「文件-訪 09-2」「文件-訪 09-3」「文件-訪 09-4」;

又如:第十四人次訪談所取得之三份資料,分別編成「文件-訪 14-1」「文件-訪 14-2」「文件-訪 14-3」。然後於文件資料內參照觀察與訪談編碼系統,註記編碼 類別(代碼),並分門別類加以整理,以備文章寫作引註之用。

第五節 研究步驟與進度

本研究步驟分蒐集資料、閱覽文獻、提出研究計畫、參與觀察、訪問調查、

整理資料、分析資料、撰寫報告、提出論文等項目。研究期程自民國九十二年 一月起,至九十三年六月止。研究進度,詳如表 3-1。

表 3-1 研究進度表

九十二年 九十三年

工 作 項 目

蒐 集 資 料

閱 覽 文 獻 提 研 究 計 畫

參 與 觀 察 訪 問 調 查 整 理 資 料 分 析 資 料 撰 寫 報 告 提 出 論 文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齊合立克(John Zahorik) 知識是人類所建構的 知識是臆測的、可誤的 知識的成長在於揭露. 引起後現

這一節中我們想觀察函數的圖形在 x

「受念處」。「心念處」是觀察各種心,「法念處」是觀察五蓋 (欲貪、瞋恚、惛 眠、掉悔、疑) 、五取蘊

(2) 「唯以分別安立」 ,表示對對象觀察透過分別心找出「性質」 「定

記錄在電子課本 P.11。.. 播放「不同物料的傳熱速度」影片,請學生觀察實驗過程及 結果,並記錄在電子課本 P.13 上。.. 10. 課後

說明:本題藉由羅馬史家 Ammianus Marcellinus 描述外族的兩則資料,檢測學生能否觀察

• 透過觀察和實驗 透過觀察和實驗 透過觀察和實驗, 透過觀察和實驗 , , ,強化 強化 強化 強化、 、 、 、修訂 修訂 修訂

 運用引領思維閱 讀,請學生先觀 察繪本封面及插 畫,再推測故事 的內容。. (見《童書教學的理念 與方法》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