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本高中數學課本簡報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日本高中數學課本簡報"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科學月刊【數‧生活與學習】專欄 102 年 7 月

日本高中數學課本簡報

單維彰‧102 年 6 月 13 日

本欄於今年 3 月指出,就課程綱要而言,日本的必修課程不包含向量課題。寒假 裡,竹北高中數學科蕭老師赴日旅行途中,蒐集了一整套現行教科書,學期初寄 送給我。在此特別感謝蕭老師,她的餽贈使我得以進一步根據教科書的實際內 容,向讀者們做個簡報。

日本高中數學教科書共有七冊,蕭老師取得了數學基礎、(新)數學Ⅰ、Ⅱ

(東京書籍)、Ⅲ(數研出版),和(新)數學 A、B、C(實教出版)。其中《數 學基礎》和 A、B、C 在 2002 年審定,而Ⅰ、Ⅱ、Ⅲ在 2011 年審定;七冊都是 在 2012 年(平成 24 年)印刷發行的。

小女曾在日本的語言學校學習九個月,具備日語檢定 N1 級的水準。我請她 陪我一個下午,瀏覽了上述七本教科書。以下所言並不涉及其他版本,皆以蕭老 師提供的版本為準。

(2)

就課綱來看,數學Ⅰ、Ⅱ、Ⅲ是必修的,其他是選修,而每一冊書都該使用 一年。但是就小女聽日本同學說,只有Ⅰ、Ⅱ才是共同必修,Ⅲ是分流之後的理 工組必修。雖然這三冊書原則上應該分別用在高中的三年,但實際上高一就可能 同時完成Ⅰ和Ⅱ。選修課本不一定要整冊教完,所以授課時間也未必是一整年。

本欄作者並非日本數學教育的專家,也沒有機會實地考察,故本文僅就教科 書內容而論,並不涉及現場。請讀者想像,日本有一億人口,是台灣的四倍多,

因此在每一個數學學習性向的分佈段落裡,日本的學生數量都比台灣的多,而且 日本教師自編教材的培訓與風氣皆盛,所以教學現場想必有更多因地制宜、因材 施教的措施。本文不討論這些措施。

先說我們最關心的:向量。日文的「向量」是用片假名音譯的 Vector,出現 在《數學 B》第二章(平面)和第三章(空間),給高二學生選修。第二章第一 節先以 10 頁篇幅,8 例和 9 個練習的份量,以平面上的有向線段講解向量的相 等、平行、係數積、加減運算、線性組合等意涵,並實際上說明了平面向量的線 性獨立意涵(沒寫出專有名詞)。然後用 6 頁、5 例發展坐標平面上的向量運算 與絕對值、再用 7 頁、3 例介紹內積和垂直。

上述「例」是指「一般學習」的具體範例,課本裡還有另一系列為了深刻理 解而設計的「例題」。在 2-1 中共有 16 例和 7 道例題,其中例題 1 以正六邊形的 頂點和中心點討論平面向量的合成或相等關係,例題 2 求與 (3, 4) 平行而長度 為 10 的向量,例題 3 給定三個向量 a、b、p 的坐標,要求用 a 和 b 的線性組合 表示 p。其後的 4 道例題都關於內積,如例題 7 求垂直於 (-2, 1) 且長度為 5 的 向量。

第二章第二節就是(平面)向量的應用了,有 14 頁、6 例、5 例題、11 道 練習。內容包括位置向量、(內外)分點公式、三角形的「心」,直線參數式與法 線式、圓的直徑式。但是直徑式不含任何範例或練習。平面向量至此為止。

限於篇幅,以下不再列舉課本內容。根據以上所列,讀者已經看得出來,日 本教科書的內容與篇幅都比我們的輕快;此外,日本教科書的字體較小,排版簡 明素雅,也令我喜愛。每一本書都聲明是用再生紙與大豆油或植物油印刷的。

綜合而言,日本的向量課題不包括(平面或空間的)點到直線距離,沒有直 線與圓的應用,沒有向量「決定」的平行四邊形或平行六面體,也沒有行列式。

空間中的直線參數式與比例式,和平面的法線觀念與平面方程式,都以附錄形式 寫在第三章習題的後面 4 頁,沒有例題或練習。空間中的點到平面距離、平行線 距離和歪斜線距離,都是沒有的。

日本稱矩陣為「行列」,寫在選修的《數學 C》。雖然以兩頁篇幅定義了 m 行 n 列的矩陣,但是實質上的內容全都是二階方陣。因為沒有講行列式,二階逆 方陣的計算步驟中,以「判別式」代替了行列式。僅以一道練習題讓學生知道方 陣乘法沒有交換律,並未在此多著墨。沒有克拉瑪公式也沒有高斯消去法,僅將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與二階方陣連結,然後用平行或重疊的直線解是了無唯一解 的狀況。最後,課本講了平面上的線性變換、逆變換與合成變換。

(3)

圓錐曲線以「二次曲線」之標題出現在《數學 C》。他們很務實地先講橢圓、

再講雙曲線,最後才講拋物線;因為對稱於 y 軸的拋物線已經學過了,而且它又 是「略為退化」的情況,放在最後以便跟舊知識比較。課文裡並沒有透過圓錐將 三種曲線連結起來,但是夾在書內的幾幅彩色頁,有一頁示意了圓錐與平面的三 種截痕;我猜,這是留給教師自行發揮的地方。一個很聰明的作法是,前三節只 講了以原點為中心的標準式,到了第四節一次講解中心點的平移,有效縮短了教 學時程。然後,在第五節以聯立方程式的手法處理二次曲線與直線的關係;這個 安排比起我們僅討論圓與直線關係的課程有意思。

必修《數學Ⅰ》的內容,除了「三角比」和「集合與論證」以外,幾乎是我 們的國中數學總複習;可見日本的數學課程在前九年略慢於我國。所謂「三角比」

就是在具體的直角三角形上討論某兩邊的比值,只定義了 sin、cos、tan 三種,

而且始終限定在銳角,直到最後一小節才討論鈍角的三角比,並無廣義角。我特 別愛《數學Ⅰ》的前言,它簡直就是一篇「數學是一種語言」的短文。

在必修的《數學Ⅱ》裡,跟我們一樣用解聯立方程式的手法處理了圓與直線 關係。在這之後,課本安排了直線不等式和圓不等式,並利用來練習在坐標平面 上畫出聯立不等式的解區域。但是,並沒有看到平行直線系,也沒有發展線性規 劃。

虛數也出現在《數學Ⅱ》裡,內容份量與 99 課綱的設計差不多。但是日本 的多項式處理得很簡單,沒看到「有理根」的判定,沒有代數基本定理,也沒有 插值多項式。幾乎所有實際要算的例題,都只有三次。

在《數學Ⅱ》出現的三角函數也只有 sin、cos、tan 三種,這裡介紹了廣義 角,也在全章的最後引入弧度量。我個人難以苟同的是,他們用度為單位畫了三 角函數圖形;不論在歷史上或者實用上,都不宜這樣繪圖。我認為學生應被教導,

凡是討論三角「函數」時,一律以弧度測量角。我猜想這是日本受限於課程時數 與課本篇幅而採取的權宜措施。

同樣屬於《數學Ⅱ》的指數與對數函數也類似我們的課程,只是我國安排在 高一上學期。日本同樣沒有在必修課程裡談到無理數 e,但是當他們在選修《數 學 C》講正規分佈的時候,還是寫出了分佈函數,直接告訴學生 e 是大約 2.71828 的無理數常數。

最後,讓我們談談排、組、機、統吧。這些課題全部屬於選修;唯一列入必 修課程的,是《數學Ⅰ》的「數據分析」。此項安排再次表明:數據分析並不須 具備機率基礎,也不等同於統計。其內容與 99 課綱在高一下學期的安排類似,

但是二維數據僅觸及相關係數的意涵,並不討論標準化,也沒有迴歸直線。

排列組合是選修《數學 A》第一章的主題,其「組合」課題在區區 3 道例題

章,發展到獨立事件的重複實驗與期望值 》包含一章「統計與計算機」, 其內容與《數學Ⅰ》的「數據分析」重疊,但是複雜得多,而且正式教導試算表 軟體的用法。《數學 C》則以一章發展隨機變數與機率分佈,以另一章處理抽樣 之後,就開始發展二項式定理,而止於 的展開式。「古典機率」在第二

。《數學 B (a b c  )n

(4)

與統計推論。

讀到這裡,讀者不免懷疑,日本的數學內容怎會這麼少?他們難道不學習數 學了

本的高中數學課程是對準了微積分而設計的。在必修課 嗎?當然不是的,他們學習「微積分」。在全體必修之《數學Ⅱ》的最後一 章,就單刀直入地講解了微分和積分的符號、意義、基本公式和典型應用;毫不 浪費時間在極限原理上。而整冊理工必修的《數學Ⅲ》,就是一本微積分入門。

在這裡,多項式函數、有理函數、三角函數與指、對數函數都用上了;順帶一提,

三角還是只有三種,而且自然對數出場了,所以講解了常數 e。(但是數學 C 並 不要求先修數學Ⅲ。)

我們可以這樣說:日

程裡,他們為學生設想了一條從國中數學直達微積分的最短路徑。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好幾個高中教科書的版本裡處理圓錐曲線的光學性質時, 都是先求切線, 學生要經過許 多的代數運算, 算出切線的直線方程式,

Edwards 在所著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alculus》 第 37 頁 提到此一拋物線比例性質和相關延伸時, 有下列的評論: Archimedes quotes these facts without proof, referring to

— 本文 作者蘇柏奇任教苗栗縣立興華高級中學, 陳明璋任教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顏貽

[r]

相對應的,由於這些函數可以跟雙曲線上的點做對應,所以 稱為雙曲函數,其中主要的奇組合稱為 hyperbolic sine 雙曲 正弦函數,偶組合稱為

在中學時期, 求方程式是代數學上面的重要課題。 在一元方程式方面, 我們學會了利用公 式求一元一次、 二次方程式的解, 也知道它們的圖形是直線或拋物線。 在圖形是曲線的一元三次 以上的方

等速反向不共中心旋轉的兩直線所交的軌跡 −− 等軸雙曲線或直線

左圖的ㄅㄆ線為對稱軸,請 問哪一種畫法能畫出A點的對 稱點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