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分享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分享之研究"

Copied!
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分享之研究

陳佳香 Chia-hsiang Chen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圖書館員

陳昭珍 Chao-chen Chen

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

【摘 要】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為分析水產研究人員的隱性知識在學術傳播的分享方 式,探討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分享的現況,並綜合研究發現,提供水產專門 研究之圖書館提供服務的方向。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取向,主要採取深度訪談 法,輔以參與觀察和相關文獻資料來進行資料蒐集,研究對象為水產試驗所研 究人員,於民國九十四年八月至十月間採取立意的配額取樣,針對十六位研究 人員進行深度訪談,其後將資料予以歸納分析、編碼與詮釋,最後作結果呈 現。研究結果顯示,水產研究人員的隱性知識是屬於專業實踐的現場知識;分 享的方法是直接的溝通方式;隱性知識轉移的重要性因為層級與認知不同而有 差異。研究建議,成立隱性知識分享小組,並進一步提昇圖書館成為知識中 心。

【Abstract】

(2)

壹、前言

知識可以分為外顯知識(

)及 隱 性 知 識(

),外顯 知識是指通過文字紀錄和傳播的知 識,隱性知識是指難以用文字紀錄和 傳播的知識,包括技術訣竅、技能、

、閱 歷 等,而 知 識 管 理 簡 單的說,就是將存在於組織內部成員 的隱性知識,外顯出來與成員分享,

如果無法將內隱性知識外顯分享,則 無法達到知識流動與創新的目的,所 以知識管理的核心內涵是發掘組織內 員工的隱性知識。

隱性知識的概念源自於哲學家邁 可.博 藍 尼(

),是 世紀西方一位頗具影響 力的物理化學家和哲學家,他於 年出生於布達佩斯。博藍尼認為,在

所有知識的應用中,必然存在那種與 個人理解相關,卻又無法說清楚究竟 為何的「知識」。博藍尼不但提供這 種存在於日常知識中的「隱晦性」,

還論證它在所有知識中的「關鍵性」

的研究。(註 )

博 藍 尼 的 觀 點 認 為 隱 性 知 識 是

「我們知道的遠比我們所能說出來的 來的多」。他闡述隱性知識是透過經 驗及實作一點一滴的累積知識,人類 擁有巨大的心靈領域,這個領域裡不 僅有知識,還有禮節、法律和很多不 同的技藝,隱性知識的溝通和分享非 常困難,但是隱性知識是關於實用知 識( )的 保 存,也 就 是 具有價值、且是經驗和學習的豐富來 源。隱 性 知 識 通 常 以 個 人 經 驗、印 象、感悟、團對的默契、技術竅門等 形式存在於人際溝通、群體交往及社 會文化的延續過程中。

關 鍵 詞:知識管理;隱性知識;隱性知識分享

(3)

在 年調查知識 在組織裡的分佈狀況,如圖 ,調查 結果發現組織的知識中:以書面文件 的知識佔了 、電子資料庫的知識 佔 了 、電 子 文 件 的 知 識 佔 了

、而有 的知識則是存在於個 人的身上。(註 )顯示組織裡有近 一半的知識儲存在個人的頭腦裡,是 不易以文字表達的隱性知識,較無法 文件化,隨著人員的更迭,會讓公司 流失可觀的知識資產。

知識管理關心的三不同類型知識 是,外顯知識(資訊)實用知識(能 被當作資訊的知識)和隱性知識(不 能被當作資訊的知識),所以為建立

知識管理的有效發展,瞭解隱性知識 是非常需要的。(註 )

知識是組織的核心資產,圖書館 員雖然為知識工作者,但是在知識管 理的浪潮中似乎沒有扮演舉足輕重的

角色, 的

一文中,說明大部份的圖 書館員沒有太多的經驗和機會參與知 識管理的任務,很多組織的知識管理 團隊成員都沒有納入圖書館員,主要 是因為圖書館員被認為跟知識有明顯

的經驗代溝( )。

(註 )

席拉( )於 年前提出

資料來源: ( )

),

圖 知識在組織裡的分佈狀況

(4)

知識社會學作為圖書資訊學的理論基 礎,知 識社會學即是關心知識的創 造、傳 播 與 利 用 的 一 門 學 問。(註

)圖書館員可以藉著對隱性知識內 涵的研究,來增進對知識的本質與特 性有所瞭解,進而關注知識對於人類 與社會的重要性,讓科研機構的圖書 館成為科學知識與人文知識對話 的 窗口。

研究者服務於水產試驗所,水產 養殖業不僅在台灣整體的經濟及社會 上都有其重要性,連管理學大師杜拉 克也曾預測,新世紀最扣人心弦的工 業不是網 際網路,而是 水產養 殖 業

)。(註 )

上述現象促使研究者想了解水產 試驗所研究人員隱性研究的分享模 式,探討其隱性知識的專業實踐與學 術傳播的模式,還有目前組織裡隱性 知識分享的現況,以及水試所的圖書 資訊服務單位應如何針對這種內在的 知識傳遞需求,提供合適的服務。

貳、文獻探討

隱性知識的概念源自於哲學家博 藍尼的研究,他於 年撰寫《隱性

的 層 面》( )一

文,並且於 年再撰寫另一篇論文

《個 人 的 知 識》(

)。隱性知識與正式的、客觀的

知識截然不同。它是個人的知識,深 植於個人的經驗和意識之中,而且由 個人經驗、價值和文化所構成,它是 協助個人了解世界意義的知識,因而 通常深受個人信念和價值之影響。隱 性知識是感受的到的知識,在組織的 脈絡中擁有重要的角色,並且在了解 知識管理上也扮演重要的角色。(註

一、隱性知識的相關研究

一 隱性知識的定義

(隱性),這個字源自拉丁

文,意思是「 沉默

或隱密」。隱性知識指的是就是你擁 有、但是沒有表現出來的知識,也就 是 外 顯 知 識 的 互 補。 (外 顯),這個字也是從拉丁文來的,意 思是「 呈現」,包括公開、

整理、闡述,幾乎也有「資料化」的 意思,在拉丁文學的結尾,中世紀的 學者都會寫下「 」這個字表示 這份文件是公開的。有一個很妙的德 文 合 成 字「 」,意

思是「 指尖的

感覺」,這個字大約就像隱性知識的 同義字。大多數高價值的知識工作者 都充滿了隱性知識,部份是因為許多 外顯知識都已經被自動化取代了。

(註 )

二 不同學者對隱性知識的理解

(5)

在博藍尼之後,不同的學者以不 同的角度闡述了對隱性知識的理解。

海耶克是引起大眾對內隱與情境 相關知識感興趣的先鋒。他將知識歸 類為科學 知 識(例如一 般準則 的 知 識)以及特殊時、地的知識,並對不 斷改變的環境也不斷地重新界定不同 個 人 所 擁 有 知 識 的 相 對 優 勢。(註

美 國 著 名 心 理 學 家 斯 騰 伯 格

( )以心理學角度

論述了隱性知識與人類思維及心理過 程的關係。他認為,所謂隱性知識指 的是以行動為導向的知識,是程序性 的,隱性知識反映了個體以經驗中學 習的能力以及在追求和實現個人目標 時運用知識的能力。

澳洲雪梨麥克里大學計算機學系

)的 和

,借 助 於 計 算 機 技術來研究隱性知識,他們基於斯騰 伯格的理論來對隱性知識進行測量,

他們利用三角測量的方法,亦即運用 心理 社會學和計算方法,然後根據 形式概念分析方法有效的來捕捉組織 內的隱性知識,稱之為 (

)。(註 ) 還有些學者以管理學、組織行為 學的角度來論述隱性知識。彼得.杜 拉克( )認為:隱性知識 源於經驗和技能。(註 )

野 中 郁 次 郎,則 認 為 內 隱 式 的

( )知識極為個人化且難以形式

化,主觀的洞察力、直覺和預感均屬 於這一類。內隱式的知識深植於個人 的行動和經驗當中,同時也深植於個 人 的 理 想、價 值 和 情 感 之 中。(註

針對組織的隱性知識,

說明,組織裡有包括了許多員工、部 門、還有每天例行的工作程序等等。

因此,工作上相關的專業知識(

)散佈在員工和各個部門之間,

也儲存在工作經驗( ) 目 標 洞 見( )願 景

( )信 仰( )裡 面,

和藉由人員和程序的工作表現所得到 的所有的價值,這些知識都稱為隱性 知識( )。(註 )

認為,隱 性知識是指每個員工都有無法編碼說 明的某種知識,但是對組織而言是很 大價值。這個知識是含蓄的,但是,

這種知識能夠寫,並且能夠用文件說 明。如果員工願意與其他人分享他們 的隱性知識 這個知識是能夠變得清 晰明確的。(註 )

則認為我們需要一個 新的、綜合的、多層次的面相來了解 隱性知識的複雜層次,如圖 說明了 隱性知識的複雜性和抽象的層次。

(註 )

本研究要探討是組織內的隱性知 識分享,自技術面到隱性知識中的默 會知識,慢慢的將隱性知識逐步編製 成操作規範、管理制度、業務指南和 員工手冊等工作文件形式。

(6)

三 隱性知識的特徵

, 在《

》一書中,說明隱性知識 是指儲存在員工腦袋裡、會隨員工離 職而遠去的知識 。(註 )相較於顯 性知識是指運用在一般程序、步驟和 流程中的知識,或是明列在文件及資 料中的知識,隱性知識的特徵有,經 驗累積、透徹理解、個人判斷、互動 產生及與生俱來。(註 )

四 隱性知識的分享

隱 性 知 識 因 為 其 默 會 的 天 性

( ),所以通常都是透 過面對面的互動(

)來分享並轉換非正式的經驗和 技能。(註 )

也提出隱性知識 的分享,大都透過面對面的方式,因 為面對面的溝通可以很親近的提高人 們之間的接觸。(註 )

與 提出對於知識 隱性知識中的默會知識

心理學的現象

實際的智力

直覺的

核心的語意的

Skill view 技術面

Tacit knowledge of tacit knowledge view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views

practical intelligence view

Innateness view

Core semantics view

資料來源:

隱性知識的複雜性和抽象的層次

(7)

移轉及知識分享的具體方法,歸納有 五點: 成立茶水間與談話室、 知 識展覽會與開放的論壇、 面對面的 會議、 師徒制、 電子科技、錄影 帶。(註 )

儘管有各種方式可以促進員工知 識的交流,但是企業的文化與價值觀 也必須要有利於促進知識分享,而同 時他們也觀察到,員工的知識分享行 為可以透過組織的激勵制度來加以誘 發或強化。(註 )

透過隱性知識的社會化、隱性知 識的明晰表述、顯性知識轉化為組織 成員的隱性知識,以及隱性知識在工 作中的應用,才會產生知識類型的轉 變,並創造出新的隱性知識,開始一 個新的知識螺旋。(註 )

而 在《

》一 書 中,作 者

等提出分享隱性知識的方法有 種: 直接的觀察、 直接的觀察和 描 述、 模 仿、 實 驗 和 比 較、 共 同實行。(註 )

」一文中,作者

和 提出,除

了透過組織內非正式學習的方式,其 它如講習會、會議、研討會等活動;

還可以在專家系統的科技輔助之下,

增進隱性知識的外顯化和經驗分享。

(註 )

企業要形成員工願意分享的文化

有三點重要因素必須被建立,包括:

企業必須重視知識的價值、 企業 應建立分享的「場所」、 文件管理

系統如 的 或全錄的

,則被用來做內容的 管理和文件的傳遞與分享。(註 )

綜合學者們的研究發現,隱性知 識是可以傳遞和分享,而知識的促進 會影響整個組織知識創造的活動,所 以管理者需要去支持知識的創造而不 是去控制知識。

五 隱性知識與科學研究

隱性知識、隱性認識和科學研究:

(註 )

在國外關於隱性知識及隱性認識 與 科學 研 究,大 致上有兩 方面的研 究,一是以博藍尼的個人知識(

)和 隱 性 知 識(

)為 代 表,主 要 是 從 人類的認識過程和科學認識論進行探 討;另一是以祖克曼的「科學精英 美國的諾貝爾獎金獲獎者」(

)為代表,主要是從科學社 會學和科學研究中的師徒關係進行研 究。

貝車( )在其所著的

《學術部落和領地(

)》一書中認 為,研究生在進入某一學術領域的過 程 中,會接觸到 兩種主要 的隱性知 識,一種是從這一學術領域的長期經 驗中產生的隱性知識,是該領域的精

(8)

英完全掌握的能力,這種隱性知識中 最重要的成份是調控科學論文發表的 能力;另一種隱性知識是研究生自己 在研究生期間的科研實踐中獲得的,

如直覺力、想像力、研究技巧、合作 能力等等。(註 )

克拉克( )在其所

著的《探究之地》一書中對顯性知識 和隱性知識的關係和傳播進行了闡 述,他認為,親身參加科研實踐才能 獲得或傳播科研中的隱性知識。

上述學者和科學家從不同的角度 說明,隱性知識和隱性認識在實際科 學研究中不僅存在,而且有著不可缺 少的重要作用。

科學研究與師徒關係(註 ) 關於科學界最上層的師徒關係,

沒 有 比 祖 克 曼( ) 的「科學精英」《 》描 述的更透徹的書了。

經由師徒關係,相對於普通科學 工作的精英科學才得以發展。從這個 觀點來看,科學上的重大發現並不是 個別天才的作品,而是一些「科學家 族」經由幾代的聯繫,把一些特別而 關鍵特質分享下來的結果。

二、組織裡的知識活動與圖書館服 務

圖書館身為提供資訊與知識的供 應者,長期扮演著典藏圖書資訊,傳 播圖書資訊,並以服務讀者和使用者 為職志,顯而亦見的,圖書館在知識

經濟時代仍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有 些 知 識 很 容 易 取 得 且 方 便 使 用;相對的,有些知識則是深值於人 員心智之中,且不易予以有效使用。

當知識基礎構成組織的必要能力時,

此 類 知 識 可 被 稱 為 關 鍵 知 識。(註

知識最根本的特質是無體性,通 常須透過人力資本與技術方能具體呈 現,例如傳統的書面、文件、口耳相 傳、實體資本、組織制度、乃至先進 的資訊網路均成為資訊與知識流通之 重要管道。(註 )

一 從知識創新的角度來定義組織裡的 知識

許多研究者已經定義了組織裡知

識的不同種類, 等

(學者),從促進組織知識創新的角 度,來定義組織裡的知識:(註 )

知 識 是 真 的 很 準 確 被 證 明 且 信 任。

知識有顯性和隱性知識兩種。

有效的知識創造是取決於一個可 以促進的內容。

機構化的知識創造包括:分享隱 性知識、建立概念、證明概念是 正確的、建立一個典範、科際整 合的知識。(註 )

和 將知識分為 正式知識、非正式知識和隱性知 識。(註 )

使 知 識 創 造 成 為 可 能,

等認為,從管理到促

(9)

使知識的產生,說明了人類知識 的創造過程包括有:創造性、對 話、判斷、教和學習。(註 ) 二 圖書館在隱性知識顯性化過程中的

角色

傳統圖書館到知識服務中心內涵的

改變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圖書館要 如何適應知識經濟的發展?表 說明 傳統圖書館要將服務內涵提昇到智囊 團的階段,應是一條漫長的路,在面 對組織的知識管理 時,專 門圖書館 員,必須具備對母機構的知識、專門

表 資訊分析與服務系統的發展過程

階段流程 資訊資源 組織工具 思維加工 資訊檔案 資訊服務

圖書館科技文獻 分類系統 比較

分析 綜合

書目資料庫 目錄 索引

資訊中心 科技文獻 分類系統 索引典

比較 分析 綜合

文獻資訊庫 索引 摘要 專題報導

檢索 資訊分析中心 科技文獻 分類系統

索引典 諮詢系統

比較 分析 綜合 翻譯 評估

諮詢庫 述評 調查報告 技術評鑑

知識中心 科技文獻 分類系統 索引典 術語知識地圖 學科知識地圖

比較 分析 綜合

術語知識庫 學科知識庫

知識

智囊團

科技文獻 分類系統 索引典 知識地圖 人工智能(體外大腦)

比較 分析 綜合 翻譯 評估 預測

智庫 戰略方針 政策指南 科技預測

資料來源:賴鼎銘、吳萬鈞,「圖書資訊學教育有待突破的二個方向」,中國圖書館學會會 期(民國 年),頁 。

(10)

性的學科知識、熟知資訊的來源和具 有好奇心、資訊的組織等能力,才能 將其所擅 長的組織、儲 存和分享知 識,創 造 和 傳 播 給 組 織 內 的 同 仁。

(註 )

圖書資訊專業人員可以先從事的知 識管理活動

善用圖資專業既有的資訊能力,

以對企業之知識流通與分享有所貢 獻,建立企業的知識庫和管理企業的 知識中心兩個方法是圖資專業最可勝 任的知識管理活動。(註 )

參、研究方法與設計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瞭解水產 研究人員如何將其本身所具備的隱性 知識分享出來,為一種心智層面,量 化研究無法將其完整呈現出來,因而 認為質性研究較適合本研究的情境。

綜觀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文獻,尚 無法發現學者們針對水產研究人員隱 性知識的分享提出相關或相對應的理 論,在 根據本 研究之目的與文獻 探 討,發現科學家的隱性知識可以經由 觀察、模仿,和透過對話,來了解其 轉化和外顯化的模式。

由於隱性知識本身具有默會及個 人心智的特質,所以本研究採取質性 的觀點,藉由小樣本研究,以深度訪 談法為主,輔以文獻分析法、與參與

觀察法。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行政院農業 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研究人員,水產試 驗所目前研究人員有 位,利用研究 人員名冊,優先邀訪熟識者、再隨機 挑選,以電話或 邀請水試所研 究人員 位參與研究,並表明研究者 身份、目的與研究主題再進行訪談。

深度訪談進行時間為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為期約 個 月,每位受訪者之訪談時間大約為 個半小時。

參與觀察法的進行時間,為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約 個月 期間,直接參與研究場域內,各組讀 書會、專題研討等組織內的活動,共 參與 場讀書會、 場專題研討和 場 科技計畫審查,觀察其專業知識建立 和訓練的互動模式。

二、訪談大綱之觀念性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文獻探討的理論及觀點 來配合實際的訪談結果,由隱性知識 的溝通與學術傳播、隱性知識分享的 現況和水產專門圖書館提供服務之方 向三個面向,來探討組織裡隱性知識 的分享,綜合發展並建立圖 的觀念 性研究架構。

三、資料分析之步驟

訪談資料經過初步整理後,再根 據資料分析的步驟作出結論,步驟描

(11)

述如下:

一 將訪談內容謄錄為逐字稿,每份 逐字稿謄錄完成後依據先後順序 編號。例如受訪者 的訪談編碼 為 ,其中的對話,依發言順序

逐一編入行號。

二 於 分 析 時 依 其 訪 談 的 內 容 與 面 向,詳記於本論文中,詳細的作 法如分析範例表 。

三 最後針對研究目的,依據編碼資

圖 訪談大綱之觀念性研究架構圖

隱性知識的

溝通與學術傳播 隱性知識分享的現況 水產專門圖書館 提供服務之方向 水產研究人員

隱性知識之分享研究

專業實踐的隱性知識 隱性知識的溝通方式 隱性知識與學術傳播

例行性知識的 記錄與傳承 組織裡隱性知識的分享

探討目前提供的服務內函 歸納未來服務的方向

表 分析範例

訪談編號 訪談逐字稿中的句子或段落 分析面向

「 :請問您參與讀書會的用意與意願為何?

:很強。可以透過讀書會來控制研究進度和定期聚焦,

蒐集到更多的相關資訊,並培養團隊默契。例如,若是要 以投稿 為目標,那實驗的設計上就要嚴謹一些;若是 要以開發產品為主,那實驗的設計就不能太廣,若發生研 究失焦或偏離主題的情形都可以利用讀書會修正回來。

當然,一個較有規模的實驗室,除了有 ,還會有博 士後研究人員,他們在實驗的聚焦上,就會更好一些。」

( :

隱性知識的傳播與 溝通方式

(12)

料進行結果整理工作,在撰寫的 過程中,不斷地回顧原始資料片 段,再次確定概念是否被適當地 分類及使用,逐步歸納建立研究 結果的架構。

肆、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受訪者基本資料分析

本研究針對水試所研究人員 位

(不含配合前導研究的 位研究人 員),進行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研 究內容係從研究人員的立場來記錄其 主觀的看法,同時為了受訪者的個人 隱私,對於訪談內容均以個案編號來 代表。

為建立信度,將 位受訪者的資 料整理分析如表 ,包括工作年資、

工作職級、工作地點、專業知識和學 歷,以期對受訪者有較全面的而完整 的瞭解。

二、隱性知識的溝通與學術傳播

一 隱性知識的專業實踐

根據訪談資料之分析及隱性知識 的特徵,將隱性知識的溝通與學術傳 播,再 區 分 為「專 業 實 踐 的 隱 性 知 識」、「隱性知識的溝通」和「隱性 知識與學術傳播」。

從文獻分析中得知,水產研究人 員的隱性知識是屬於專業的隱性知

識,而研究者自訪談紀錄資料歸納出 研究對象的隱性知識在專業實踐上所 呈現的一些面向。

「像我這裡是化學實驗室,很多 檢測的東西都很精確,有什麼反應就 是什麼,像是別人問我有毒的東西多 少濃度對養殖生物有害?就沒辦法寫 的清楚,因為我的經驗,會跟別人說 很多環境因子都會有影響,要去判斷 像是生物的種類不同或是生物的健康 情形,生物是在饑餓或是飽食狀況等 等……」( : )

訪談得知,水產研究人員的隱性 知識是具有實踐性的特性,尤其是具 有在特定場景中解決問題的特點,是 屬於專業實踐的隱性知識。

二 隱性知識的溝通方式

在組織裡面隱性知識的分享,需 要誇越專業、認知、文化的隔閡,而 水試所的研究人員是如何從擁有隱性 知識者的身上來獲得其經驗知識?依 深度訪談的記錄,顯示隱性知識的分 享,因為其默會的本質,所以大部份 都是在工作中與同事之間直接的溝通 與學習。

「觀察、模仿、邊做邊學,共同 實行,看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學習方 式。」( : )

「觀察與邊做邊學為主。像我們 跟一些資深的研究人員一起出海的時 候,會觀察看到他們從下網開始、還 有觀看水流的神色,如何讓網具在海 中不會絞在一起的動作,都是經驗,

(13)

……他們會告訴我們如何放,如何順 著潮水的上下層,我們就會學到他們 的經驗。」( : )

根據訪談記錄分析,發現水試所 研究人員隱性知識的學習方式,與 等所提出的方式的差

別, 等提出的學習隱

性知識的 個方式中,模仿對於水產 研究人員來說是較少的方式,而是多 了理論中沒有提到的邊做邊學的學習 方法,整理如表 。

三 隱性知識與學術傳播

大部分研究人員在組織內非正式

表 受訪者基本資料分析表

編號 年資 職級 工作地點 專業知識 學歷

約聘助理研究 基隆市 經濟性水產品的粒線體 資料

庫建立 碩士

研究員 屏東縣 餌料生物;藻類 博士

約聘助理研究 台東縣 漁業生物學 博士 副研究員 屏東縣 池塘管理;水污染生物學 碩士

副研究員 基隆市 魚病研究 博士

副研究員 屏東縣 魚蝦病害與防治魚蝦病免疫能力研

博士

助理研究員 基隆市 綠藻、螺旋藻之生物學及其純化及

大量培養;水產養殖學 博士 副研究員 台南縣 魚貝類水產養殖 博士 約聘助理研究 澎湖縣 甲殼類分類 碩士 副研究員 高雄縣 水產物加工利用 碩士 約聘研究助理 基隆市 食品檢驗分析 碩士

研究員 屏東縣 水產養殖 博士

助理研究員 雲林縣 水產養殖管理;養殖經濟 碩士 研究員 台東縣 水產資源調查;水族館經營管理 博士 副研究員 基隆市 生物技術;免疫遺傳 博士 助理研究員 基隆市 魚類繁養殖、循環水養殖 碩士

(14)

知識的提供者都是同事,也因為隱性 知識其默會的本質,所以都是在工作 場域中跟其他研究人員面對面的溝 通,也 會 使 用 電 子 郵 件( )或 是即時通訊軟體(例如 )來分享 經驗與技術。

為控制研究進度、定期聚焦、增 加專業能力和傳達理念,大部份的研 究人員對於參與讀書會的意願是很高 的;而較無參與意願的研究人員,則 是認為他們的專業知識,不需要透過 讀書會來獲得。

訪談分析中,瞭解大多數水產研 究人員平均一年只參與一次研討會,

但是都有固定的學術討論社群,顯示 水產研究人員樂於跟相同領域的專家 學者分享學術研究。

三、隱性知識分享的現況 一 例行性知識的記錄與傳承

隱性知識,是指每個員工都有無 法編碼說明的某種知識,但是對組織

(機構)而言是很大(價)值。這個 知識是含蓄的,這種知識能夠寫,並 且能夠用文件說明。如果員工願意與 其他人分享他們的隱性知識 這個知 識是能夠變得清晰明確的。

實驗紀錄簿是記錄創作或實驗過 程的簿子,凡是研究過程中的實驗程 序、步驟、靈感、構想、討論摘要、

訪談內容、心得等均可以記載。

「實驗紀錄簿只記載尚未系統化 的 ,像是試驗魚之活存尾數那類 的記錄,通常我做實驗,會先設計好 表 格,跑 完 實 驗 之 後,數 據 鍵 入 表 格,統計與圖表就出來了,並直接將 實驗結果存入電腦裡。紀錄在實驗室 裡是公開的。」( : )

「……用實驗日誌來紀錄 裡 每天所有的行為,就是盡可能的紀錄 完 整 一 點,像 是 研 究 進 度、實 驗 過 程,還有跟誰討論,跟誰說了什麼事

表 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的學習方式與 提出的理 論之差別

比較項目 水產研究人員 提出的理論

直接的觀察

直接的觀察和描述

模仿 研究人員比較少用模仿的方式

實驗和比較

共同實行

邊做邊學 理論上未提及到的學習方式

(15)

情,要紀錄的很完整的原因就是,以 後要回溯看一些過程會比較清楚。實 驗日誌是不公開的,因為裡面記載了 很 多 剛 形 成 的 ,很 重 要 ……」

( : )

目前水試所研究人員例行性知識 的紀錄與傳承的主要方式大都是實驗 紀錄簿,因為習慣不同,有的研究人 員用紙本記錄,也有人是紀錄在電腦 裡,並非大家都有意願公開給其他人 看的。

組織裡對於新進人員,大都有資 深人員來帶領其了解工作環境及實驗 方法,其他的在職訓練是比較少的;

而對於高階研究人員、進行尖端研究 或是分工較細的研究室而言,部門內 的同事或是部屬離職未留下專業知 識,對他們的影響大都不太大。

有些學者認為,只有資訊才能轉 移,知識不能。根據研究,事實並非 如此。專業知識可以成功移轉給能力 相近的人,而成功轉移專業知識的秘 訣在於,每一代員工的技術、經驗與 知識能力是否相當。雖然,不太可能 把專業知識順利傳授給能力欠佳的員 工,但卻可能移轉給能力相近、經驗 相似的同類技術人員。

對於研究人員來說,畢生的研究 心血都希望能夠傳承下去,所以在電 腦裡都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工作與流 程,只要接替者能來得及交接,就能 延續研究人員的專業知識,避免產生 知識斷層。

二 組織裡隱性知識的分享

希望藉由訪談,探討目前組織裡 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同仁面對 面的溝通,並了解其隱性知識的分享 及非正式互動的地點與方式。

「因為大部份的溝通都是在實驗 室或是辦公室,大家都離的很近,所 以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面對面的溝 通。……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自己 研究室大概 個月會聚餐一次,在吃 飯的時候也都是聊一些研究上的分配 事情。」( : )

「我們每個人的實驗室都有各自 的 空 間,還 有 會 議 室、小 桌 椅、茶 水,我們除了平常隨時會溝通交換一 些實驗的想法之外,每 個星期還有 正式的工作報告。……每一個月的一 號,在會議室。有時候會在圖書館跟 同仁分享實驗新知,大概是每個月 次。」( : )

「有。大家要討論實驗或是組務 的事情都能小聚小聊一下。……做實 驗 之前,先把所 有 的細節 都討論清 楚,都是在實驗室、辦公室還有養殖 池。偶爾也會跟同組的研究人員到圖 書室討論。」( : )

大部份的研究人員訪談回答均是 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可以溝通,而地 點都是在實驗室或是辦公室或是到圖 書室,而在時間上隨時大家都樂於分 享。

目 前 組 織 裡 隱 性 知 識 分 享 的 現 況,水試所的讀書會、專題研究或是

(16)

科技報告審查,可否讓研究人員得到 其他研究人員的隱性知識,受訪談的 研究人員大都覺得可以,只是程度上 的差異而已。

那可以藉由那一種方式,或是什 麼活動才能讓研究人員將其豐富的關 鍵性專業知識和經驗更完整的保留下 來。

「舉辦針對專門技術領域的

,最好還有儀器在旁邊,可以 觀察專家或前輩的實際操作方式……

設計上最 好是兩天 或兩天 以上。」

( : )

「所裡可以增加一些共同執行或 是合作計畫,定期 ,共同的 一個知識社群,這樣才能互相累積知 識。……更多的群體計畫,像現在九 孔已經有群體計畫的方向了,可以再 增加一些,……」( : )

「感覺上水試所中生代似乎少了 些,老一輩們沒有多大的衝勁,年輕 一代似乎又拼過頭了;……?總覺得 所裡大型研討會似乎少了些,關起門 來我們也是一個龐大的研究團隊,同 一分所或研究中心關鍵性知識傳承較 沒有問題,但全所性的學術交流則較 缺乏。」( : )

「水試所整個單位來說,分散在 台灣 個地方,……可以定期把從事 專門領域或是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聚 在一起,多一些交流和腦力激盪的機 會。」( : )

對於知識分享,只要是看到一些 相關的資訊,像是在圖書館看到的最

新文獻或是資料庫的資料,日文報紙 上的漁業、養殖狀況、養殖發展,研 究人員就會很自然的跟同儕分享,分 享的目的是希望同儕一起進步,看看 能否為彼此的研究注入新的能量。

四、水產專門圖書館提供服務之方 向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水產專門 圖書館要如何適應知識經濟的發展來 轉型呢,根據訪談記錄,可以描繪出 來研究人員對於圖書館提供服務之方 向。

「建立本所研究人員的專業背景 知識庫,包括我們研究人員的相關背 景、和學經歷,水試所很多專家的,

但是我們都不知道在那裡,我們自己 都不了解其他研人員的專長。……」

( : )

「將退休或離職人員的實驗紀錄 簿存放在圖書館,……,讓圖書館能 成為分享實驗工作的地方,這樣就可 以 慢 慢 累 積 一 些 知 識 性 的 活 動。

……,圖書館館員可以朝向有學科背 景的方向訓練,比如說就近到海洋大 學修課,修水產漁業、食品加工的概 論課程……圖書館員在這裡的工作能 朝向研究型的方向發展。圖書館可以 有個自己的 (部落格),……因為

(部落格)是屬於非正式的交流 平台,對於研究人員隱性知識的發掘 應該會蠻有幫助的。」( : )

由訪談整理,水產專門研究之圖

(17)

書室提供服務的方向,未來水試所圖 書館提供服務的方向,可以存放退休 或離職研究人員的實驗記錄簿,建立 水產試驗所研究人員的專業背景知識 庫,建置非正式交流的平台,成為知 識中心的角色。

伍、結論與建議

個案研究的結果顯示,水產研究 人員隱性知識分享的特色在於「利於 在特定場 景中解決 問題的 特點」和

「專業實踐性的隱性知識」,但是水 試所也存在著三個亟待改善的問題,

分別是「不曾全面盤點水試所的知識 資 源」、「尚 未 建 立 專 家 背 景 知 識 庫」和「缺乏有效傳承經驗知識的機 制」。

一、根據個案研究的結果,研究者 歸納出九項結論,茲分別將結 論說明於下:

一 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的學術傳播 方式是以直接的溝通為主

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的學術傳 播 方 式,無 論 是 參 與 研 討 會、讀 書 會、跨領域的討論社群或研究室裡的 學術傳播等學術活動,都是以面對面 的溝通為主,而在網路上非正式的交 流,則是透過科技介面的溝通,參與 網路上的專業論壇。

二 水產研究人員的隱性知識是一種屬 於專業實踐的現場知識

研究發現,水產研究人員分享隱 性知識是為了解決在特定場景中解決 問題的特點,無論是在實驗室或是現 場養殖池,都是一種專業實踐的隱性 知識,而其隱性知識的形成背景,歸 納有四點: 為水產研究及漁業有其 專業實踐的特性; 為現場實作的知 識; 為實驗室裡科學研究的經驗;

為特定場景中解決問題的特點。

三 水產研究人員非正式知識的提供對 象

在組織裡面,由於隱性知識的分 享,需要誇越專業、認知、文化的隔 閡,由訪談得知,研究人員其非正式 的知識提供者包括:有同事、指導老 師、研究室的同儕和研究生、漁民和 業者。

四 大部份水產研究人員參與學術活動 的意願是很高的

水產研究人員對於參與研討會或 是讀書會等學術活動的意願,根據訪 談 結果歸納如下:

大部份的研究人員均是熱衷參與學 術活動,喜歡參與的原因有:控制 研究進度和定期聚焦、喜歡分享知 識、探究同儕之間對研究步調的專 業性。

不喜歡參加學術活動者,在於其認 為專業知識和新知來源,都不需要

(18)

依賴這類學術活動來獲得,沒有參 與的意願,所以這類的學術活動無 法激發其參與的熱情。

五 目前水產試驗所隱性知識分享的現 況與具體做法,是從系統、團體和 個人三方面來進行

雖然水試所目前並沒有建構組織 內的知識管理,但是從 個案研究 之 中,發現水試所已經初步的建立專業 技術和知識的分享方法,本研究從個 人、團體及個人三個方面,歸納出水 試所目前在隱性知識分享的現況與具 體做法,如圖 所示。

六 水產研究人員對於專業知識的轉移 因為層級與認知的不同而有差異性 的影響

對於研究人員離職而未留下專業 知識的影響,從訪談記錄之中發現,

組織內專業知識的轉移會因為層級與 認知的不同而有差異性的影響,綜合 訪談分述如下:

對於大部門的研究人員來說,若 是部門內的同事或是部屬離職,

沒有留下專業知識,是有很大的 影響的。

就高階研究人員和團隊合作比較

讀書會 讀書會 研討會 科技計 劃審查 專題 報告 實驗紀 錄簿

工作日誌

觀察

邊做邊學

共同執行 模仿

MSN Email 網路芳鄰 Intranet Internet

水產研究 人員隱性 知識分享

圖 水產試驗所所隱性知識分享的現況與具體做法

(19)

密切的研究室而言,因為很多實 驗都是由高階研究人員來設計主 導,所以部門內的同事或是部屬 離職,沒有留下專業知識,是沒 有很大的影響。

七 水產試驗所缺乏有系統且正式的交 流機制來外顯隱性知識

研究發現,水試所目前建立的學 習環境,即使是有實驗記錄簿等的工 作流程記錄,但是缺乏有系統且正式 的交流機制,又缺乏激勵的誘因,對 於核心的專業經驗知識很難再被移轉 利用。

八 水產試驗所圖書館是研究人員與書 以及科技資訊的媒介

研究發現研究人員對於圖書館的 形象雖然仍停留在傳統服務的階段,

但是從訪談之中,整理發現,研究人 員非常依賴圖書館所提供的各類訊 息,圖書館連結著傳統智慧與現代科 技,水試所圖書館是研究人員與書以 及科技資訊的媒介,也是人文知識和 科學知識對話的窗口。

九 水產試驗所圖書館未來提供服務之 方向,應朝向知識中心的角色

研究發現,圖書館是研究人員得 到顯性知識的重要媒介之一,對於圖 書館未來提供服務之方向,應朝向知 識中心的角色,而知識中心的內涵要 能提供,統合支援與分配專業小組或 研究組織所需的資源,並對於學習者

提供良好的支援介面、資訊來源、搜 尋方法與管道。

綜合訪談結果,歸納水產試驗所 圖書館未來提供服務之方向有三個:

增加典藏研究人員的實驗紀錄簿 建立水產研究人員專家知識庫 建置非正式交流的平台

二、研究建議

以下三點為本研究針對科研機構 欲進行隱性知識分享所提出的相關建 議,以期使組織內對於隱性知識的推 動,保 留專家的經驗知識能更有成 效。

本研究結果歸納出以下建議:

一 水產試驗所成立隱性知識分享推動 小組

透過組織裡正式的機制來推動,

擬定分享辦法及流程,在紀錄的工具 方 面 可 以 包 括,文 字 檔 案、錄 影 訪 談、錄音訪談、拍照存檔、現身說法 和非正式學習的知識庫,這些工具資 料都可以存置於組織內的圖書館,供 其他研究人員參閱;而分享的內容,

可以有現場養殖的經驗、專業實踐的 知識、科學研究的知識、資源運用種 類、資源運用方法等,這樣對於展開 並促進組織內隱性知識分享一定有比 較好的成效及助益,也才能有系統的 分享及及傳承隱性知識,組織內成立 隱性知識分享的推 動小組,詳如圖

(20)

二 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分享環境的 建立

鼓勵非式的學習環境來促進隱性 知識顯性化

在工作中提供或規定非正式 學習的時間,提供場所便利研究 人員的學習與知識交流,像建立

(部落格) (維基百科)

以及其它的知識庫來促進問題的 成立隱性知識分享推動小組

擬定分享辦法與流程

分享內容:

─現場養殖的經驗

─專業實踐的知識

─科學研究的知識

─資源運用種類

─資源運用方法

─其他

置於組織內的圖書

訪談對象:

資深人員 已退 待退人員 已離 待離人員

審查、整理、分類 分享知識與經驗

展開並促進組織內 隱性知識分享

放入內部網 路中進行儲 存與連結

圖 隱性知識分享推動步驟圖

分享紀錄工具:

─文字檔案

─錄影訪談

─錄音訪談

─拍照存檔

─現身說法

─非正式學習的知識庫

公告辦法並開始實行

(21)

發現、溝通或是新事物的發明,

激發研究人員隱性知識顯性化,

鼓勵橫向 跨部門的聚合(

),在科研機 構內部創建一種支援性的組織文 化。

建置水產研究人員的專家人才知 識庫

在群體計畫和跨領域的整合 環境中,水試所研究人員專業知 識背景的建立是很重要的,建置 的專家人才知識庫,應該包括相 關背景、著作、個人專長調查和 學經歷,除供研究人員參考利用 外,也可提供國際學術交流用。

建立專業社群,學習型的對話 由於水試所的研究人員分布 在全台灣 個地方,在組織裡透

過小型的 (研究論壇)

或 是 (學 術 演 講),分 享研究人員的隱性知識;而專業 社群可以讓內部研究人員能夠選 擇特定的專業領域,與其他具有 相同專業的研究人員,頻繁地的 互動進與分享知識。

建立隱性知識分享的激勵制度 科研機構對於研究人員在發 表文獻、投稿 等顯性知識的 外化均有很明確的激勵制度,對 於隱性知識較少有正面且實質的 鼓勵,隱性知識價值的實現在於 傳承與分享,所以組織裡激勵制 度的建立,建議從組織文化、團 體 激 勵 和 個 人 獎 勵 三 方 面 來 進 行,詳如圖 。

組織文化

團隊激勵

個人獎勵

提供充分的時間、空間,建立非正式學習 的知識平台

重視在職訓練與師徒制的建立

就實驗紀錄簿、研究流程等,定期評核,

激勵各研究室的交流分享 建立評估研究室標準流程機制

補助參加國內外研討會和其他學術活動 鼓勵出國講學、短訪和研修

圖 建立隱性知識分享的激勵制度

(22)

三 水試所圖書館提昇為知識中心 科研單位的圖書館,是特殊專門 的圖書館,在台灣農林漁牧的科研機 構的圖書館,均無圖書館員的編制,

僅以約聘僱、技工和工友代替,足見 圖書館員不受重視之甚;未來,從館 員素質的提昇,積極爭取納入組織裡 的知識管理成員,增加館員在組織中

的價值,期使水試所圖書館成為台灣 水產漁業知識管理的中心。

誌謝

本文承蒙陳昭珍老師指導,陳雪 華老師與卜小蝶老師於論文口試時提 供寶貴的審查意見,以及 幫忙 修正英文摘要,特此致謝。

註釋

註 :邁可.博藍尼( ),個人知識(

),許 澤 民 譯(台 北 市:商 周, 年)(原 作 年 出 版),頁 。

註 :

註 :

註 :

註 :賴鼎銘,「知識社會學與圖書資訊學的學術基礎」,

註 :

註 : ,教育知識管理,王如哲、黃月純譯(台北市:五南,

),頁 註 :

註 : ,創新求勝:智價企業論,楊子江、王美音

譯,(台北市:遠流, ),頁 。 註 :

註 :江新、鄭蘭琴、黃榮怌,「關於隱性知識的分類研究」,開放教育研究 卷 期

):頁 。

(23)

註 :同註 ,頁 。

註 :

註 :

註 :

註 :

註 :漢彌頓‧畢禮( )傑洛米‧波尼斯( )大衛‧哈 頓( )延續管理 留住員工的腦袋,王德玲譯(台北市:天下雜誌,

),頁 註 :

註 :

註 :

),

註 :轉引自,藍雅如,「知識獲取來源與人力資源專業職能發展關連性之研究」(碩 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民 年 月),頁

註 :劉多蘭,「隱性知識的發現與利用」,科技情報發展與經濟 卷 期( ):

註 :

註 :

: ( ):

註 :陳泰明,「分享知識的企業」,能力雜誌 期( ),頁 。

註 :肖廣玲,「隱性知識、隱性認識和科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

),頁 。 註 :

(24)

註 :「

註 :

註 :同註 ,頁

註 :陳雅琴,「知識經濟的基本觀念介紹與探討 以 國家的知識經濟發展經驗為 例」。在 議題研究精選系列 :知識經濟、人力資源發展,劉大和編,頁

。台北市:中華台北,亞太經濟合作( )研究中心 台灣經濟研究院,

年。

註 :同註 ,頁 。

註 :邱子恆,「圖書資訊服務業知識資源組織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圖 書資訊學研究所,民國 年),頁

註 :同註 ,頁

註 :賴鼎銘、吳萬鈞,「圖書資訊學教育有待突破的二個方向」,中國圖書館學會會 期( ):頁 。

註 :陳 雪 華,「台 灣 地 區 工 商 圖 書 館 員 工 作 環 境 與 角 色 變 遷 之 研 究(初 稿)」,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具二年以上中子研究經驗;執行中子散 射、繞射以及台澳中子計畫 SIKA 實驗設施 運轉計畫。2.凝態物理系所博士畢業,具良

八、水產加 工食品 之原 料、半 成品、.

C7 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台中市 主任 C8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9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10

 具有計畫主持人資格,且於國內外擔任教學、研究職務在

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曾任 國家科學委員會特約研究員。榮 獲國家科學委員會優良研究獎、美國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分類法,以此分類法評價高中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探討其所展現的 SOTO 認知層次及其 發展的主要特徵。本研究採用質為主、量為輔的個案研究法,並參照自 Learning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