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章 緒論"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五節,將介紹我國在TIMSS 2003 的表現及進行本研究的背景。第一節 介紹研究背景和研究動機,第二節介紹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為相關名詞的 解釋,第四節說明研究範圍及研究限制,第五節為預期成果與貢獻。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研究動機

語言描述了這個世界的一切,任何語言所不能描述的事物,就是我們無法認知 的事物。因此,任何具有意義的事物,就是能夠被語言所描述的內容。當然,被語 言能夠描述的內容,這只是讓事物具有意義的先決條件而已,對語文的認知和理解,

才是讓事物對個人產生意義的關鍵。在學習物理、化學等學科,不同學生的高低成 就表現,可能會歸因於個人對科學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同,或是對科學知識的認知有 所差異,這都牽涉到語言的因素,任何學習都必須透過語言文字的。地球科學在自 然學科中,應該是屬於比較容易理解的科目,翻開中學的地球科學課本,和中學的 地理課本來做比對,會發現有許多課程內容是類似的,其中所敘述的概念甚至相同,

譬如講到科式力、氣旋、鋒面等名詞,在地球科學課本和地理課本都可以找得到。

由此可見,地球科學和地理所使用的語言也可能是很相似的。

在 TIMSS 2003 成就測驗中,地球科學與環境科學部份的答題表現,大多數題目 在國際的排名都在前 5 名。然而,某些試題的答題表現卻是落在國際排名 20 名以外 的,這些遠低於整體答題情形平均水準的題目,是值得我們去研究探討的。在經過 初步的整理後發現到,這些排名比較落後的題目,大多是非選擇題,可見國內的學 生對 TIMSS 2003 測驗中的科學知識,都只是概念表面的名詞記憶,並不完全了解概 念之間的因果關係及來龍去脈。假設學生的科學知識大都是由學校課本所得到的,

那代表現行的科學文本,對於科學概念或詞彙關係的文字描述,並沒有完全讓學生 明白概念或詞彙的鏈結關係,學生可能用猜的方式來解讀文本中所敘述的概念關 係,或是以推斷詞意的方式解讀詞彙的意思,對於科學語言所描述的課文內容似懂

(2)

非懂,使得學生在 TIMSS 2003 成就測驗中,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的答題的表現落差很 大。即使台灣學生在 TIMSS 2003 成就測驗中,地球科學整體表現在國際排名是名列 前茅的,但好的成績表現,不見得代表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真正理解,中研院的李遠 哲院長也認為 TIMSS 2003 成就測驗的成績表現,可能只是代表著國內填鴨教學式的 成果,學生的對科學概念的理解及科學素養,不見得和 TIMSS 2003 成就測驗的表現 呈正比。

臺灣的學生是會考試,還是真的能力好?看懂科學語言,才能學習;看懂試題 的文字內容,才能做答。學生看懂科學語言了嗎?學生看懂試題內容了嗎?臺灣學 生在國際上優秀的科學能力表現是經由課堂上老師授課所成就的嗎?還是因為補習 或參考書?臺灣學生在國際上優秀的科學能力表現是真的對相關測驗的觀念完全瞭 解嗎?還是因為考試領導教育的學習風氣,讓學生看到試題的關鍵字,就能正確的 答題?這邊存在有許多問號,但是這些問號的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學習途徑或學習 媒介需要去解決,那就是語言。不管是科學知識的學習,還是 TIMSS 2003 成就測驗 的試題,都需要使用到語言,不同學科有不同的語言,經濟學有經濟語言,法律學 有法律語言,而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等科學科目所使用的語言,統稱作

「科學語言」。

科學語言的問題,就像高鐵的問題,使用日規列車,行駛在的歐規鐵道。而臺 灣書本上所使用的科學語言是用漢語來描述西方科學知識。高鐵的列車與鐵道系統 不同,需要整合(轉換);然而語言不通,需要什麼?這邊產生了一個值得去思考的 問題,科學漢語的結構是什麼?科學漢語是由西方的科學語言翻譯而來的,因此科 學漢語包含了科學知識與西方語言的使用思維,而科學知識是固定的,但西方語言 轉換成漢語時,卻使固定的科學知識產生了許多未知的變數,這就是「翻譯的不對 等」。譬如底下的兩個不同翻譯句子,在系統功能語法的及物性分析下,會發現一句 是關係過程的描述,另一句是物質過程的描述,即使字面上看起來所要表達的概念 是相同的,但學生對於這兩個句子會有相同程度的理解和認識嗎?

¾ Air is what all living things need.

(3)

¾ 空氣是一切生物都需要的東西。(關係過程)

¾ 一切生物都需要空氣。(物質過程)

同樣一件事情的描述,會有兩種以上不同的講法,類似這樣的疑問常常會發生 在翻譯的行為,不同的譯者,或採取相同或不同的翻譯手段,所譯出來的句子,意 思會一樣,內容也會一樣,但每個字的排列方式卻不一定會一樣。過去有一些相關 的研究顯示,林俊智(2002)以「三明治結構」的蘊含序列方式所編寫的科學文本 對學生的閱讀理解有幫助;翁育誠(2003)提到學生的閱讀「低詞彙密度」與「蘊 含序列」文本的學習成就優於一般傳統文本;許佩玲(2004)透過「名物化」、「技 術性建構」、 「蘊含序列」等方式所完成的圖文整合科學文本,對學生的學習有正 面的幫助;陳世文、楊文金(2006)透過系統功能語法所編寫的文本可以促進學生 的閱讀理解。這些研究都顯示了不同的課文結構會影響學生對科學文章的理解,不 同的圖文整合方式所設計出來的科學文章,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假設閱讀不同句 子所描述的內容,會讓讀者得到不同的感知,那不同翻譯手段所產生的翻譯內容,

會對讀者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如同底下的兩句話使用不同語序的描述方式,但是 描述的內容是一樣的,意思當然也一樣,然而學生在閱讀這兩個句子所得到的感知 會是一樣的嗎?

¾ 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原動力主要來自心臟的收縮與舒張。

¾ 心臟的收縮與舒張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原動力。

本研究將以 TIMSS 2003 成就測驗試題的翻譯為出發點,剖析在英漢翻譯會產生 的各種語言結構的改變,探討在不同翻譯策略的選擇與不同翻譯方法的操作,所翻 譯出的不同試題,因為語言文字的排列方式不同,可能會對學生造成的答題影響。

進一步突顯學生學習科學時,不同科學語言的描述方式也可能會產生類似的影響。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基於前述之研究背景及研究動機,本研究將先透過國內外翻譯學的觀點來瞭解 TIMSS 2003 成就測驗的試題翻譯情形及翻譯方式,並使用不同的翻譯策略及方法,

來對 TIMSS 2003 成就測驗的試題進行翻譯改寫的工作,以發展出新的翻譯試題。藉 由不同翻譯方法的操作下所產生的兩種翻譯試題,開始本研究的兩個研究目的。

一、研究目的:

首先,研究目的(一)要探討不同翻譯試題是否會影響學生的答題表現。確認 了不同翻譯方法的操作會影響學生的答題表現,並且在接下來研究目的(二)就要 透過翻譯學的觀點和系統功能語法的分析,來探討哪些語言結構的改變會影響學生 的答題表現。

二、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一),本研究欲探討下列問題:

(1) 探討哪些翻譯策略及方法的操作會影響受試者的答題?

(2) 師生比較過不同翻譯試題後,對於不同翻譯試題的看法為何?

根據研究目的(二),本研究欲探討下列問題:

(3) 以翻譯學的觀點,哪些翻譯向度的改變對學生答題有決定性的影響?

(4) 以系統功能語法的觀點,哪些語言結構的改變對學生答題有決定性的影 響?

(5)

第三節 相關名詞的解釋

本節將本研究所涉及的重要名詞和所用到的翻譯操作方法定義如下:

一、 直譯:

所謂直譯,就是在譯文語文條件許可時,在譯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內容,有保持 原文的形式(如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特色、地方色彩等)。但直譯不是死譯 或是硬譯,譯文仍必須合於本身的語法。

二、 意譯:

所謂意譯,就是每一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的詞彙、句法結構和表達方法。當原文 的思想內容和譯文的表達方式有矛盾不宜採直譯法處理時,就應採取意譯法。當然 意譯法不是任意亂譯,仍要能充分的表達原文的內容,但可以不拘泥於原文的形式。

三、 意直偏向:

本研究所提的「意直偏向」,指的是直譯和意譯的翻譯偏向。嚴格來講,所有的 翻譯都是意譯,並沒有完全的直譯,不同的語言不可能有完全相對應的詞項和語句,

只要是翻譯,一定會破壞原文的句子結構或選擇不同的表達詞句。因此在比較兩種 不同的翻譯句子而言,將譯文與原文差異較少的歸為直譯偏向,譯文與原文差異較 大的歸為意譯偏向,這種翻譯策略上的分類,只有程度上的差別,並沒有實質上的 絕對。

四、 翻譯方法:

本研究所提的翻譯方法,是由於英漢語法的不對等,在進行英漢翻譯時,常會 使用不同的翻譯方法,將原文的句子翻譯成比較適合中文的用語,常見的翻譯方法 有「詞類轉譯法」、「增詞法」、「重複法」、「省略法」、「分句法」、「合句法」等。底

(6)

下將介紹本研究所用的翻譯方法:

(一)詞彙的選擇:英漢兩種語言都有一詞多類、一詞多義的現象。一詞多類是代 表一個詞屬於好幾種詞類,具有多種不同的意義。一詞多義是表示一個詞只 屬於一種詞類,具有多種不同意義。英漢翻譯除了確認原文的詞類,更要依 據題目的前後情境,選出適當的詞義。

(二)詞類轉譯法:在英漢翻譯過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詞對譯,有些句子則由於 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同,就不能用“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方式來逐詞 對譯。原文中有些詞在譯文中需要轉換詞類,才能使漢語譯文通順自然。

(三)增詞法:英漢兩種語言,由於表達方式不盡相同,翻譯時既可能要將詞類加 以轉換,又可能要在詞量上加以增減。增詞法就是翻譯時按意義上(修辭上)

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詞來更忠實通順地表達原文的思想內容。這當然不 是無中生有的隨意增詞,而是增加原文中雖無其詞,但有其意的一些詞。

(四)重複法:重複法其實也是一種增詞法,只不過所增加的詞是上文剛剛出現過 的詞。翻譯跟寫作一樣,應該力求字句精簡,在能充分表達原意下,盡量省 略一些可有可無的詞,但有時候為了讓譯文看起更明確、強調或生動,更能 更充份表達原意,就往往將一些關鍵的詞加以重複。

(五)省略法:省略法是指在原文中的某些詞在譯文中略掉不譯,因為在譯文中雖 無其詞但有其意,或在譯文中不言可喻,有些則是原文的某些詞無法譯出而 省略。換句話說,省略法就是刪去一些可有可無的詞,或者有些反成譯文累 贅或違背譯文語言習慣的詞。但省略法在刪除某些詞時,是不可以涉及將原 文中的某些思想內容刪去。

(六)分句、合句法:翻譯英文句子時,有些可以將原文的句子結構整個保存下來,

但有很多情況下必須將原文的句子結構做改變。分句法和合句法就是兩種在 翻譯時會改變原文句子結構的翻譯法。分句法是指把原文的一個簡單句翻成 譯文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句子。合句法則是指把原文中的兩個以上的句子或 複合句翻成譯文的一個簡單句來表達。

(7)

(七)子句提前與後置法:英文有許多複合句的結構,將兩個子句利用介係詞或代 詞等來做連接而形成一個句子,主要可分成名詞從句、定語從句和狀語從句 三種英文從句的結構。英漢翻譯時,必須依照漢語的語言使用邏輯,適時的 將子句提前,或維持原來的子句後置的順序。

(八)長句的譯法:進行英漢翻譯時,常常會遇到英文複合句的結構,將好幾個子 句利用介係詞或代詞等來做連接而形成一個句子,因為英漢用語的不對等,

漢語往往不能也用一個句子譯出原文。因此在翻譯長句時,首先要先弄清楚 原文的句子結構,找岀整個句子的中心內容及各層的意思,再岸照漢語的表 達方式,正確譯出原文長句的意思,不必拘泥於原文的句子。

五、 系統功能語法:

系統功能語言(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SFL)為二十世紀中葉以 後發展的一套語言學理論,是由韓禮德(M.A.K.Halliday)等人所發展的。。主要 是研究語言的意義和措辭之間的關係,並強調情境脈絡對語言意義和語言形式的重 要性。系統功能語法很重要的一個部份是純理功能,韓禮德把純理功能共分成三種,

即概念功能、人際功能、語篇功能。

六、 內容詞與功能詞:

內容詞為一句話中能夠起核心作用的單詞,單獨存在時,仍具實質意義的詞,

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四種。功能詞則在一句話中起修飾作用的單詞,包 括感歎詞、連接詞、代詞、介詞、冠詞、助動詞,以及某些形容詞和副詞。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研究限制

本研究有如下研究範圍和限制:

一、 研究範圍

1. 研究分析的對象僅限於參加本研究實測之我國六年級學生和國小自然老師。

2. 本研究僅分析 TIMSS 2003 成就測驗中,已開放的八年級地球科學與環境科學領 域試題。

3. 本研究主要以翻譯學和系統功能語法的觀點,來對 TIMSS 2003 成就測驗地球科 學與環境科學領域的試題進行分析。

二、研究限制

1. 本研究之工具,乃根據 TIMSS 2003 成就測驗中已開放的八年級地球科學與環境 科學領域試題內容,不應與其它測驗試題做比較。

2. 本研究之對象,僅限於參加本研究實測之我國六年級學生,因此研究結果不應 推論至參與測驗以外的學生。

3. 本研究僅以翻譯學和系統功能語法的角度,分析 TIMSS 2003 成就測驗中已開放 的地球科學與環境科學領域試題,所得到的研究結果不適合與其他面向的分析 方式來做比較。

(9)

第五節 預期成果與貢獻

1. 本研究以翻譯學的角度和系統功能語法的分析,探討 TIMSS 2003 試題的翻譯情 形,並進行翻譯改寫的操作,期待能透過本研究找出較好的翻譯方式,提供未 來 TIMSS 試題翻譯的參考指標。

2. 透過本研究的探討與分析的結果,期待能找出適合臺灣學生閱讀的語言結構,

並提供對學生閱讀理解有幫助的翻譯策略及方法,作為未來翻譯各種科學文本 或科普書籍的參考。

3. 透過本研究,期待對學生在科學語言的閱讀理解有更多的認識,探討出影響學 生閱讀理解的語言結構,找出適合學生閱讀的科學語言描述方式,以期發展出 更適合學生閱讀的科學文本。

(1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八、 應檢人參加技術士技能檢定學科或術科採筆試非測驗題職類,測試使用計算器,除

有考生認為閱讀能力中的長答題難以取得高分,細察原因,在於他們的答案沒有緊扣題

一、下表為一年三班票選衛生股長 的得票結果,得票數最多的為 衛生股長,請完成表格並回答 問題(○代表票數). (

在成年期,大多數人都想尋求穩定和 滿足的關係。為了得到愛、安全感和 一個伴侶,有些人會選擇結婚。生兒 育女令 一 些人更 懂 得愛護

在選擇合 適的策略 解決 數學問題 時,能與 別人溝通 、磋商及 作出 協調(例 如在解決 幾何問題 時在演繹 法或 分析法之 間進行選 擇,以及 與小組成 員商 討統計研

每本主題冊會提供一些探討該冊主題內容的建議問題,列舉主題冊內容大綱及學生在

• 在「心房」進行課堂或體驗 式學習活動後,學生能以表 情符號表達自己的情緒,令 學生能以多元化的途徑表達 情緒,以便老師深入了解學

在選擇合 適的策略 解決 數學問題 時,能與 別人溝通 、磋商及 作出 協調(例 如在解決 幾何問題 時在演繹 法或 分析法之 間進行選 擇,以及 與小組成 員商 討統計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