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設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研究設計 "

Copied!
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從蒐集虛擬攝影棚相關文獻資料著手,歸納整理虛擬攝影 棚的發展。由於台灣對虛擬攝影棚的研究甚少,為避免在實務資訊不 足之虞,本研究擬以專家意見作為重要的資料來源,透過問卷、訪談 等方法尋求相關領域專家的意見,以深入瞭解虛擬攝影棚的效益、應 用及未來發展。專家意見法在技術預測上的應用相當普遍,尤其缺乏 歷史資料參考,專家意見法更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陳威任,

民 89)。

此外,虛擬攝影棚是一項結合不同產業的綜合技術,除電視媒體 產業,亦涉及追蹤、電腦運算等資訊技術層面,需考量之因素繁多;

且本研究所關切的問題深具未來性及前瞻性,若能綜合眾多傳播、資 訊等學術及產業專家,徵詢其對該研究議題之意見,集思廣益,亦不 失為一有效、準確、可靠之解決方法。

然而,欲邀請各領域專家共聚一堂討論,不僅會議時間地點難以 排定,且耗時費力;又專家來自各種不同背景,當面座談可能出現各 說各話、雞同鴨講的局面。有鑑於此,本研究採取群體決策,具有前 瞻性、預測性、有效性的「德菲法」(Delphi Method)為主要研究法,

以多回合匿名式問卷蒐集專家意見,除可排除時間地域之限制,也可 藉由問卷反饋達到良好的互動。以下分別針對德菲法的意義、特性、

實施程序、優點和限制加以說明。

一、德菲法的意義

德菲法本質上是一種意見及判斷的調查,又稱專家判斷法 (expert judgment),是以科學性的方法,彙整專家學者對特定主題 或事件的意見以獲得一致性的看法,具有評估現狀、預測未來的

(2)

特性。此法乃是由 Rand 公司在 1950 初期所發展,透過多次問卷 方式促使專家產生一致性的判斷,用以解決複雜的軍事國防問 題;1960 年代中葉以後,才逐漸運用到其他研究領域(Dunn, 1988;

Starling, 1988),無論是政府部門、工商業界、醫藥界及教育界等,

皆廣泛應用德菲法於預測未來(future forecasting)、目標評鑑(goal assessment) 、 課 程 設 計 (curriculum planning) 、 預 算 分 配 (establishment of budget priorities)、決策形成與行動抉擇(policy formul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for taking action)、鑑別問題及尋求 解決方案(problem identification and formulation of solutions),及價 值判斷(value judgment)等(鄭湧涇,民 91)。而德菲法的理論是建構 在幾個假設之上(Dalkey, 1967):

1.團體之判斷優於個人(Several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in making subjective conjectures about the future),意即團體比個人擁有更 多的資訊以供判斷,也就是「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 概念。

2.專家能明確分辯希望(hope)及可能性(likelihood)的差別,運用專 家的專業知識判斷或預測問題及事件的發展趨勢是合理的。

3. 一群學者專家對某一特定問題的彙整意見 (collective/pooled options)或主觀判斷(subjective judgment),將比其他團體所提供 的資訊更具正確性。

4.匿名的作業方式可使參與者克服人際關係的壓力,理性地表達 意見;經由適當的問卷設計,仍可創造潛在的內部互動,其效 果並不亞於公開的會議討論。

5.團體的壓力可使參與者意見趨於一致,相較之下,匿名的團體 壓力較理性且溫和,可保持對少數意見的尊重。

德菲法不但是一種能夠成功預測未來趨勢的調查技術,也是 有關科技、教育、人力訓練等研究中常見的研究方法(楊宜真,民

(3)

88)。一般而言,德菲法運用在某些特定情境時,效果特別顯著(Race

& Tomas, 1992):

1.研究問題適合在集體意見的基礎下進行主觀的判斷 2.參與的成員涵括各種不同經驗或專家背景

3.成員在面對面的意見交換中無法有效互動 4.限於時間與成本無法舉行小組會議

本研究欲探討虛擬攝影棚未來在台灣發展,議題著眼於未 來,本身可提供的資訊較少,且不確定性高,因此必須藉由傳播、

資訊領域等專家提供判斷資料;若選擇舉辦座談會方式,將面臨 開會時間、地點難以排定,以及需要大量費用等問題,故不論在 研究主題或研究情境上,採用德菲法為研究方法,對於本研究而 言是十分合理、合適的選擇。虛擬攝影棚是未來電視製作之趨勢,

藉由德菲法,可將虛擬攝影棚最大的效益,未來可行的應用,發 展所需的資源,發展關鍵的瓶頸,作一清楚的評估與界定。

二、德菲法的特性

德菲法雖以問卷蒐集專家意見,但在實施方法與一般的研究 調查法有所不同,此研究法主要具有以下幾點特性(Goodman,

1987;Whitman,1990):

1.由專家小組提供意見(Panel of experts)

使用德菲法的時機通常為可得資料較少,或尚未定論的議 題,因此德菲法的重要資訊來源,是邀請具有豐富經驗或有專長 的人士參加研究專家小組,針對研究主題提供個人精闢見解,之 後依據專家的意見彙整為研究結果。

2.採用匿名方式(anonymity)

專家學者常以座談會方式來表達個人的看法,面對面討論常

(4)

社會因素之考量,而無法在公眾會議上暢所欲言,造成一言堂的 結果。德菲法是藉由問卷方式讓專家們表達意見,對於參與研究 的專家姓名予以保密,如此可避免公眾壓力導致參與專家不願提 供真實建議的弊病,使心理因素干擾降到最低。此外,也因採取 匿 名 方 式 , 專 家 專 無 接 觸 機 會 , 則 可 避 免 盲 目 地 附 和 現 象 (bandwagon effect),以增加研究結果的可信度。

3.使用反覆循環的問卷方式(iteration with controlled feedback) 一般研究調查法將問卷回收之後,便進行資料整理及撰寫報 告,但德菲法在調查過程中要進行多次反饋徵詢意見,對各種不 同意見加以修正、集思廣益,有助於提高調查的全面性和可靠 性。資料分析完成後,將彙整後的結果寄回,請專家依據結果再 提供意見。透過多次問卷,讓參與專家有機會審視其他專家的看 法,及再次修正自己的意見,並對自己的意見提出說明。研究者 則整理最終回合的問卷結果,呈現專家小組的意見。

4.以描述性統計方法呈現團體意見(statistical group response) 德菲法常用眾數(mode)、中位數(median)、平均數(mean)、

四分位數(quartile) 、等級(rank)等方法分析資料,以顯示各專家 對研究主題的看法。眾數可瞭解多數專家贊成的項目為何;中位 數及平均數可代表專家意見的集中情形;四分位數可呈現專家意 見分佈情形,作為擬定政策的評估工具;等級則可顯示事件的優 先順序,作為政策執行的參考。將結果經過不同角度的統計量化 處理後,提高調查的科學性。

三、德菲法的實施程序

德菲法的主要實施程序與一般調查法略有不同,主要在發放 問卷回合數,以下分別就各個步驟詳述(賴明勇等,民 88;Listone

& Turoff, 1975)。

(5)

1.界定主題(issue specification)

研究進行時首先要確立主題與目標。主題是否具專業性、

決策性、前瞻性及預測性,並考量是否可應用其他研究方法問題 解決、利弊各為何,擬調查的對象族群大小為何、是否具有想探 求的資訊,是否需要應用取樣的方法,是否修正調查的程序 (Modified Delphi)等問題。

2.選擇專家(selection of experts)

專家的選擇是德菲法成敗的關鍵。一般選擇標準是以具有與 議題相關的專長,有豐富的工作或研究經驗,瞭解相關的技術,

有預見性及分析能力等,還要適當邀請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參 與,全面性地徵詢意見。

3.設計問卷(questionnaire design)

當接受施測的專家名單確定後,根據欲探討的議題與目的設 計第一回合問卷,以蒐集專家對問卷中議題的個人看法。第一回 合通常採用未經結構化的問卷方式;專家憑藉個人的專業知識及 經驗,對於問卷中的開放式問題發表個人意見;其優點為準確掌 握專家個人意見,不讓研究者影響專家小組的專業意見;若一開 始就用太過結構化的問卷法,研究者未注意到的重要意見專家群 體可能也容易被忽略。

4.分析第一回合結果(analysis of first-round results)

回收所有已答覆問卷後,研究者便整合開放式問題的調查結 果以及相關文獻,重新設計、編製第二回合所需的結構式問卷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寄發給回覆第一回合問卷的專家成 員。問卷設計中要求專家成員對每一題項,以李氏量表(Likert Scale)評量其優先次序或重要性,以便瞭解專家對相關研究議題 的態度與意見,並附上前一回合調查之結果摘要,作為填寫選項

(6)

的參考;另希望專家針對題項內容發表個人看法。

5.發展後續問卷(development of subsequent questionnaires) 專家成員回覆了第二回合問卷後,研究者開始著手第三回合 的進行。第三回合問卷除了原有題項外,還包括第二回合中所有 專 家 對 每 一 題 項 的 意 見 分 佈 (frequency distribution) 、 平 均 數 (mean)、中數(medium)、眾數(mode)或四分差(quartile deviation) 等統計資料,問卷寄發給回覆前一回合問卷的專家群。此外,每 一成員在第二回合的每一項回應,也都納入第三回合的問卷中。

專家可參考附加資料,重新評估原來題項。若修改其選項,必須 簡略解釋變更答案的原因;若專家個人對某一題項和其他專家相 左時,也必須在問卷中說明堅持個人意見的理由;這種方式一方 面能促使專家意見逐漸趨向一致,另一方面也能儘量減少多數意 見對個人的影響,使個人的意見得以充份發揮。

其後每一回合的調查都遵循與第三回合相似的程序,問卷同 樣寄發給曾回覆上一回合問卷的專家成員,如此反覆施測,直到 統計資料顯示整個專家群的意見已趨於一致(consensus)、穩定 (stability),或達到某種程度的聚合(convergence)為止。

6.資料統計與分析(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當最後一回合的問卷統計結果顯示專家小組意見已趨於一 致或趨於穩定時,研究者便開始針對最後一回合的問卷結果進行 資料分析,將各題項的優先順序或重要性作一排序,並將調查結 果以圖表顯示,說明專家群最終達成的共識為何,以及意見分歧 的項目與所持的理由。

四、德菲法的優點

許多領域的決策者或研究者選擇使用德菲法,發放匿名式、

多回合問卷至專家小組調查專家意見,並以描述性統計呈現分析

(7)

結果,主要因為此法具有以下優點(張萬權等譯、Frigstad 原著,民 86;Gupta & Clarke, 1996;Murry & Hammons,1995):

1.對於尚未有明確結論的特定議題或事件,可運用此法來廣泛地 徵詢不同階層或領域人士的意見,並將預測的可能偏差最小化。

2.調查過程中的書面意見,可讓研究者分析、瞭解共同意見形成 的過程。

3.以郵寄問卷方式進行意見調查,可節省專家時間,且不受地理 環境限制,在各地的專家可一同參與研究。

4.研究結果可以描述性統計呈現,具有科學性數據,不失為一種 經濟有效的預測方法。

5.採用匿名方式,參與專家無機會接觸,避免群體互動產生的干 擾,維持研究結果的公信力,反覆地實施問卷可以提高研究結 果的信效度。

五、德菲法的限制

德菲法雖是一有效的蒐集資料及預測方法,但因其在研究程 序上極富彈性,也使德菲法在執行與結果分析仍有部份限制(謝邦 昌 等 , 民 89 ; Murry & Hammons,1995 ; McKenna , 1994 ; Goodman,1987)。

1.專家遴選方面

一般選擇具有豐富學養或經驗的人士,專家的同質性較高,

可能缺乏不同的見解,容易造成研究結果的涵蓋性不足及錯誤假 象。選擇專家時需注意專家個人素質,包括具備所調查議題的豐 富知識、願意配合調查,因研究結果的可信性端賴專家的能力、

關心議題的程度等。整體而言,須注意專家小組的層次性和代表 性。另外專家的數量通常依議題而定。

(8)

2.問卷低回收率

由於第一回合的問卷屬於開放式問卷,大多數的參與者較難 以回答,容易造成問卷回收率偏低現象;此外,整個研究過程需 要進行三至四回合,研究時間長,若參與專家的動機不強,容易 造成受訪者的疲乏而影響回收率,造成樣本的流失。因此,有些 研究在第一回合不採開放式問卷,或減少研究回合的次數,以增 加回收率。另外,此法需要長時間的進行,因此不適合具有時效 性的議題。

3.參與專家隱匿性

雖然匿名方式可保護專家不受干擾,而能獨立表達意見,但 若是參與專家的同質性高,或在同一單位工作,可能會私下接觸 討論問卷內容,而失去專家獨立判斷的意義。因而有些研究採用

「類匿名」(quasi-anonymity)方式,以減少參與者的好奇心;所 謂類匿名是指參與者知道有那些人參與研究,但是每個人的意見 仍允以保密,以團體的方式呈現參與者意見;這與一般研究中將 研究對象姓名與意見完全保密的方式略有差異。除此之外,在研 究開始前,應向參與者說明使用匿名的目的,使參與者能夠配合。

4.可信度較低

德菲者主要以專家意見為資料來源,缺乏一較為客觀的架 構,各預測成員的專業知識差異不易評估,常被批評較缺乏客觀 標 準 , 在 方 法 學 (methodology) 上 亦 缺 乏 理 論 架 構 (theoretical framework)的支持;故較適用於缺乏歷史資料或未來不確定因素 較多的場合;且問卷語意模糊可能導致結果扭曲,有些學者質疑 德菲法研究結果的可信度。因此,研究者分析資料時要謹慎,除 了完整忠實地呈現專家的意見,還要避免被參與者誤導,而影響 結果的可信度。

(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德菲法的中心概念是以專家小組意見為主要資料來源(Hudson, 1988),選擇專家是進行德菲法過程中相當重要的步驟(Preble, 1983),

研究成果可能因專家能力、參與意願、關心議題的程度差易而有所不 同。本研究在專家群的選取方面,本研究採取三項指標:專家個人的 專業能力、參與意願,及專家小組的代表性。參與的專家成員及其專 業能力,直接影響研究的信效度,是決定德菲法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 (賴明勇等,民 88;楊宜真,民 88;邱淑芬、蔡欣玲,民 85);專家 來源多樣化可使研究結果可信度較高,預測也較準確(Martino, 1983)。

一、專家遴選過程

根據上述選取專家的標準,研究者分別從四項條件及五個方 向進行專家遴選過程,以(1)對虛擬攝影棚議題相當熟悉,(2)電視 製作專業地位,(3)具有前瞻想法及分析能力,及(4)有意願參加者 為遴選指標。為使專家小組更具代表性,研究者由學界與業界雙 管齊下,由五個方向著手,擬定包含 25 位專家的邀請名單。

表 3-2-1:專家小組遴選方向

學界 業界

遴選 方向

•購買虛擬攝影棚單位

•電視節目製作領域的學者

•虛擬攝影棚廠商

•購買虛擬攝影棚單位

•電視製作專家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為進一步篩選出對本研究議題具充分瞭解之專家群,研究者 邀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傳系教授趙寧及其他傳播領域專家,對 此名單進行討論與建議,並推薦適任於本研究專家小組成員之傳 播實務界人士。經討論後,最後產生含 20 位專家的建議名單,其 中包括傳播學者 10 人,傳播產業工作人員 10 人。

(10)

二、專家邀請過程

決定專家邀請名單後,研究者以郵寄邀請函、內附回郵的方 式,正式發函邀請專家們參與本研究之進行,內文說明研究主題 與目的、德菲法的實施程序,個別徵詢其意見,並請專家以郵寄 或傳真方式回覆(見附錄二);另同時發出電子邀請函,專家亦可透 過網路回覆,此來可節省信件往返時間,其便利性也可提高專家 專與意願。之後再以電話聯繫,並與專家進行初步訪談及溝通;

再次說明研究目的及預計花費的時間,並確定日後問卷寄發方式 (郵寄或 e-mail),以及瞭解專家對虛擬攝影棚的認知與想法。

寄發 20 封邀請函中,有 14 位表示願意參與,其中包括 6 位 傳播學者、8 位傳播業者。發放第一回合問卷後,經聯絡再次確認 專家意願,最後決定由 5 位傳播學者、7 位傳播業者,共 12 位專 家組成本研究德菲專家小組。

過去文獻對於專家小組的最佳規模與適當人選,意見相當分 歧。專家人數的多少根據課題的大小和涉及層面的寬窄而定,人 數不能過多或過少,以 20 人左右為宜(謝邦昌等,民 89);Jones &

Twiss(1978)則認為 10 到 50 人都在可接受的範圍;部份學者提出,

專家小組人數愈多,研究結論的可靠度愈高(Cochran, 1983;Dalkey, 1969),但亦有反對的意見,認為邀請過多的專家參與並無太大助 益(Brooks, 1979);另有學者指出,德菲研究的專家人數在研究結 束 前 , 持 續 參 與 的 專 家 至 少 在 10 位 以 上 (Parente &

Anderson-Parente, 1987;Couper, 1984)。

本研究因議題較新,整體專家人數較少,因此專家小組成員 也較少。再者,根據先前研究顯示,德菲法的多回合實施使得研 究過程中,專家流失的情形相當嚴重,Lindeman(1975)提出在四回 合 的 德 菲 調 查 中 , 最 後 約 有 55% 的 專 家 流 失 ; Ventura &

Waligora-Serafin(1981)及 Moscovice 等(1977)則提出實施三回合的

(11)

調查,最後約只剩 48%至 80%的專家,Martino(1983)則統計出持 續參與的人數大約為 50%甚至更低。因此,專家是否能從頭到尾 參加才是研究的關鍵(Hudson, 1988),本研究進行時儘量掌握問卷 回收率,以彌補專家人數較少之不足。

三、專家小組成員介紹

本研究德菲專家小組由 12 位虛擬攝影棚專家組成(附錄三);

學界方面,王金龍、胡佩芸、王富崇分別為銘傳大學、崑山科技 大學、空中大學購買虛擬攝影棚時之重要規劃與參與者,對虛擬 攝影棚購置與應用有相當的瞭解。朱則剛、陳清河皆為在影視製 作、傳播科技領域學有專精的資深學者,並擁有十餘年經歷。

業界方面,Orad 及 Vi[z]rt 為目前全球虛擬攝影棚兩大廠商,

其在台灣分別由新記公司與仲琦代理,林時茂、許志清為負責虛 擬攝影棚專業人員。台灣夢工場為台灣目前運用虛擬攝影棚最為 出色的單位,王傳宏對資訊工程、3DVR 也有十餘年經歷。環球電 視台為東南亞第一個購買虛擬攝影棚的單位,楊湘媛、陳駿德為 當時重要行政規劃人員;李兆政則為環球當時工程系統的規劃人 員,其在電視工程系統價架構與整合方面有三十年豐富經驗。呂 照陽為華視資深工程師,在電視工程系統設計規劃方面亦有二十 餘年的經歷。

第三節 研究步驟

一、前驅研究:現況之調查

為對台灣地區虛擬攝影硼之現況,及業者對發展虛擬攝影棚 之看法有初步瞭解,在正式德菲法實施前先進行一前驅研究。研 究者於九十年四月間,對於五家無線電視台及五家有線電視台,

(12)

三大部份,分別瞭解目前電視製作環境現況,其對同業或其它國 家應用虛擬攝影棚情形,以及對虛擬攝影棚未來發展之看法,目 的在於瞭解各電視台節目製作環境,及對虛擬攝影棚之基本認 知。大多受訪者表示對虛擬攝影棚認知不深,但同意虛擬攝影棚 應是電視製作的未來,不但節目品質可精緻化,而且可以節省大 量的美工人員,佈景器材及攝影棚空間,但目前台灣的市場景氣 低迷,投入大量資金及人力並無致勝的把握;對於虛擬攝影棚設 備之添購,多以無經費編制及缺乏人才為由,傾向不考慮發展(趙 寧、李芳甄,民 91)。

前驅研究的結果,作為第二章文獻探討內容及制定第一回合 問卷之參考依據。

二、主要研究

在確定專家小組名單後,根據文獻、前驅研究結果,著手設 計問卷。本研究共進行三回合,第一回合採開放式問卷,第二回 合採結構式問卷,第三回合問卷內容與第二回合相同,加入了前 次調查結果。研究者搜集相關文獻,擬定問卷草案,於民國九十 年十二月至九十一年二月間,與虛擬攝影棚專家進行訪談或電 訪,並於三月四日完成邀請工作,共有 14 位專家回覆同意參與。

三月十一日寄發第一回合問卷 14 份,於四月十二日收回問卷 12 份。四月十九日寄發第二回合問卷 12 份,於五月一日收回問卷 12 份。於五月三日寄發第三回合問卷 12 份,於五月十八日回收問卷 12 份。詳細問卷調查實施情況如下:

1.第一回合

本研究工具之發展,為彙整國內外有關虛擬攝影棚之文獻,

及瞭解國外發展虛擬攝影棚之概況,並經過多次與廠商及學者、

業者訪談,發展第一回合問卷內容(見附錄四)。問卷包含說明文

(13)

件(cover letter)與問卷內文兩部份;說明文件中說明研究目的,欲 藉由各專家的意見,從虛擬攝影棚的應用、所需資源及可能瓶頸 等面向,評估虛擬攝影棚未來在台灣的發展;並再次說明德菲法 為一匿名、多回合之研究方式,強調專家提供的意見結果,僅供 研究分析使用,絕不單獨對外發表。

第一回合採開放式問卷(open-end),問卷內容主要包括(1)虛 擬攝影棚未來在電視節目製作的應用層面,(2)台灣未來發展虛擬 攝影棚所需的資源,及(3)台灣未來發展虛擬攝影棚的瓶頸等三大 部份。另外,根據前驅研究以開放式問卷調查的經驗,開放式問 題雖可讓專家天馬行空地聯想,卻也使得作答需要花費較多時 間,造成問卷回收率偏低;因此正式進行德菲法時,以不影響專 家自由發揮為前提,在三大部份中皆輔以數個提示面向,並提供 附件作為參考,方便專家作答,以提高問卷作答率。以下分別詳 述各部份問題設計。

(1)虛擬攝影棚的效益與應用:根據前驅研究調查發現,目前台 灣電視台對虛擬攝影棚接受度不高,其中一主要因素為對虛 擬攝影棚可做到的廣泛應用及效益較不熟悉,因此擬定部份 問題將針對虛擬攝影棚已做到、及未來可做到之應用加以探 討。問卷設計從節目類型、內容、製作流程、未來應用等角 度切入,並附上電視節目分類類型作為參考。

(2)虛擬攝影棚所需資源:虛擬攝影棚的運作需要許多設備元件 及人力資源的配合,才能達到最大的效益。本部份問題欲探 討未來台灣發展虛擬攝影棚所需資源,問卷設計由人力、經 費預算、時間規劃、設備的購買操作等面向討論,並附上電 視製作的工作人員職稱作為參考。

(3)虛擬攝影棚的瓶頸:虛擬攝影棚技術發展至今,台灣除少數 使用虛擬攝影棚系統的案例,其餘大多應用簡單的藍板技術

(14)

於新聞節目,在節目製作之規劃及技術應用仍有極大之發展 空間。本部份欲探討虛擬攝影棚在台灣電視節目製作發展之 瓶頸,並預估未來發展虛擬攝影棚之限制。問卷設計由人 力、製作成本、設備的價格使用、媒體生態等面向討論。

(4)個人資料:此部份詢問專家的專長領域、工作年資等基本問 題,作為專家專業能力及代表性的依據。

另外,在電訪邀請過程中發現,專家對虛擬攝影棚定義略有 不同,因此問卷開頭加入虛擬攝影棚的定義、虛擬攝影棚最大的 效益兩個問題,瞭解各專家對虛擬攝影棚的界定,作為日後分析 比較之依據。

2.第二回合

第二回合的問卷建構,是以第一回合中專家提供的意見為依 據,制定結構式問卷,以李氏量表六層級為評估工具(1 為非常不 同意,2 為不同意,3 為有點不同意,4 為有點同意,5 為同意,

6 為非常不同意),制定六層級的好處為不會出現無意見選項(楊 宜真,民 88;Holden & Wedman, 1993),分數愈高代表其對題項 敘述愈贊同。根據專家對第一回合問卷的作答,統整出三大部 份,16 道題目,其中共有 120 個題項(見附錄五)。

第一回合中,由專家對虛擬攝影棚的定義發現,大多專家以

「非使用實際布景拍攝」的攝影棚系統為基礎,部份專家強調「即 時」顯像功能,部份專家強調「3D」虛擬場景,與專家成員溝通 後,定義本研究之虛擬攝影棚為「一種結合電腦科技的電視節目 作業系統,利用電腦產生或事先拍攝的虛擬場景,結合以藍板或 綠板的攝影棚,與攝影機拍攝的視訊作即時(real time)同步合 成」,將 2D 影像式虛擬攝影棚系統也納入研究範圍內。以下分別 說明問卷各大題設計。

(15)

(1)虛擬攝影棚的效益與應用

專家對虛擬攝影棚的效益提出許多看法,統整之後題項 仍顯繁複,在編輯第二回合問卷時將此部份略分成「虛擬場 景」與「虛擬攝影棚」的效益兩道題目;虛擬場景實為虛擬 攝影棚的一部份,在此只是將效益依虛擬場景的狹義定義大 致歸類,最後分析時將合倂兩題題項作排序比較。「虛擬攝 影棚中之虛擬場景對電視節目製作帶來最大的效益」中歸納 出 9 個題項,在「虛擬攝影棚為電視節目製作帶來最大的效 益」中有 13 個題項。

對於適合虛擬攝影棚製作節目類型的探討,專家回應相 當熱烈。因此將為使題項呈現更有系統,在設計第二回合問 卷時,若同一類型節目討論出現三種以上的意見者,便個別 獨立出來。專家共提出 9 種節目類型,並說明適合虛擬攝影 棚製作的理由,將其中新聞、兒童(幼教)節目、教學節目、

座談性節目等四種節目類型理由分別獨立討論,其餘理由合 列於其他節目類型,並請專家評估對虛擬攝影棚適合節目類 型製作的「理由」之同意程度。問卷中,「虛擬攝影棚適合 新聞性節目的理由」中有 6 個題項,「虛擬攝影棚適合兒童(幼 教)節目製作的理由」中有 5 個題項,「虛擬攝影棚適合教學 性節目製作的理由」中有 5 個題項,「虛擬攝影棚適合座談 性節目製作的理由」中有 3 個題項,「虛擬攝影棚適合其他 節目類型的理由」中有 7 個題項。最後請專家評估「適合節 目類型的理由最適合製作之節目類型」,此 9 個題項為第一 回合專家提出的 9 種節目類型。

在虛擬攝影棚未來可發展的應用中,專家提出與網路、

動畫、電玩等產業結合,整合虛擬實境介面等,共歸納出 8 個題項,另有兩個補充資料,分別請專家評估。

(16)

(2)虛擬攝影棚所需資源

第二部份問題從人力資源、軟硬體設備等方面探討未來 發展虛擬攝影棚所需資源配合。在問題前說明專家作答的需 求程度將作為「虛擬攝影棚最需要之資源配合」的排序依 據,需要程度愈高(分數愈高)則為發展虛擬攝影棚之關鍵需 求。專家在第一回合對所需資源回饋甚多,統整專家意見 後,在「虛擬攝影棚在各項人力資源之需求程度」歸納出 13 個題項,「虛擬攝影棚在各項軟硬體設備之需求程度」有 8 個題項,另有 6 個題項分類在「虛擬攝影棚在其他資源之需 求程度」。

(3)虛擬攝影棚的瓶頸

第三部份問題由設備的價格與使用、人力資源、節目製 作成本與台灣電視媒體生態四方面探討未來發展虛擬攝影 棚可能瓶頸,在問題前說明專家作答之同意程度將作為「台 灣發展虛擬攝影棚之最大瓶頸」的排序依據,同意程度愈高 (分數愈高)則為虛擬攝影棚發展之關鍵瓶頸。專家在第一回 合對可能瓶頸回應較少,專家認為可能瓶頸與所需資源的重 覆性高,因此省略作答。經由電訪再次詢問專家意見,最後 統整出「設備的價格與使用」5 個題項,「人力資源」與「節 目製作成本」各有 7 個,「台灣電視媒體生態」則包含 9 個 題項。

3.第三回合

根據第二回合的專家回覆,有 2 個題項未達一致程度,分別 為「虛擬攝影棚使用大量的虛擬場景與道具,使演員突破演技極 限」及「利用虛擬攝影棚,攝影角度可更多元」;因專家對這兩 個題項皆有半數以上填答同意,且其皆達同意程度,因此在第三

(17)

回合中仍將其列入,請專家再次評估。

第三回合問卷(見附錄六)的編製以第二回合題項為基礎,填 答方式亦與第二回合相同,其中差異在於:

(1)每一題項後,皆列入上一回合專家個人對該題項的個別意 見,以作為專家在第二回合填答時的參考。

(2)每一題項後,皆加入該題項的整體平均數、中位數及意見統 計長條分配圖,讓專家可以瞭解其他專家意見與分佈情形,

作為專家作答時的參考。

(3)每一問題後,都附上第二回合專家補充意見,並留有空間請 專家回應。

第三回合問卷因版面配置關係(主要因意見分佈長條圖需要 較大空間),內容雖與第二回合相同,問卷長達 17 頁,電子檔案 較大,因此全部以郵寄或親自送交等方式發放,並請專家郵寄或 由研究者親自領回。待問卷完全回收後,著手進行各題項之統計 數據,下節將陳述資料分析標準。第三回合問卷已達一致程度,

因此德菲問卷調查到此正式結束,研究結果將於第四章詳述之。

研究結束後,基於專家群的參與、所費時間,以及專家們對 研究主題的個人興趣,在研究結束後,研究者致贈一份研究摘要 報告及贈品于參與研究的專家小組成員。

第四節 資料的統計分析

本研究多回合問卷調查的結束時間,取決於問卷的各項統計結 果。問卷各題項若皆達到意見一致性,即結束調查;若未達一致,則 以該題項在前後回合間的穩定性為最終判斷依據。意見一致程度與穩 定程度的統計分析,皆以問卷中之 120 個李氏量表題項為測量對象,

最後再以同意程度分析各題項,彙整出研究結果。德菲法之研究結 果,將以描述性統計呈現。

(18)

一、一致程度的判別

本研究意見一致的判定標準採用 Fahety(1979)和 Holden 等 (1993)的看法,當專家群對某議題的意見分佈四分差小於等於 0.6,即視專家群對該議項的專家達到高度重視,四分差介於 0.6 到 1.00 之間,表示專家對該議項達到中度一致;若四分差大於 1.00,表視該議項未達到一致共識。若有 85%以上的題項達到一致 程度,即可結束調查。

表 3-4-1:一致程度的判別標準

一致程度 高度 中度 低度

四分差(Q) Q≦0.60 0.60<Q≦1.00 Q>1.00 資料來源:Fahety, 1979;Holden, et., 1993

二、穩定程度的判別

當部份議題未達到意見一致程度標準時,便以問卷的整體穩 定程度作為調查是否結束的決定依據。本研究根據 Scheibe 等(1975) 和 Franchack 等(1984)對於穩定度的看法,當前後回合在變更人數 之比例小於 15%時,便視為達到穩定度標準。本研究中在第三回 合已達到一致程度,因此並未使用到穩定程度的判別。

圖 3-4-1:穩定程度的計算

資料來源:Scheibe, et., 1975;Franchack, et., 1984.

變更人數

所有人數

× 100% < 15%

(19)

三、同意程度的判定

本研究同意程度採用 Holden 和 Wedman (1993)的分析標準,

平均數大於 5.00 表示高度同意,介於 3.50 與 5.00 之間表示中度同 意。一般而言,中位數愈高,事件發生的機率愈大。本研究採高 度同意的項目將為研究結果,中度同意項目輔以其他資料如訪談 結果再作評估。

表 3-4-2:同意程度的判別 同意程度 平均數(M)

高度同意 M≧5.00 中度同意 3.50≦M<5.00

不同意 2.00<M<3.50 非常不同意 M≦2.00 資料來源:Holden & Wedman, 199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二)計算方式:雇主繼續僱用於前款計算期間內,預估成就勞動基準

(二) 履約標的或履約標的內涉及於平面、廣播、網路及電視等媒體辦理政策 宣導部分,應切實依預算法第 62 條之

 1932 年提出李克特量表( Likert Scale ),是一種 心理測量量表,通常用於問卷設計,為目前最受調查 研究者廣泛使用的測量方法.

期間 課程名稱 課程大綱 講師姓名 預計授課 時數. 預計

(二)計算方式:雇主繼續僱用於前款計算期間內,預估成就勞動基準

聽、說、讀、寫,以 及分析、評價等能力 例:設計課業,讓學生 應用所學,並運用各

微算機原理與應用 第6

應用閉合電路原理解決生活問題 (常識) 應用設計循環進行設計及改良作品 (常識) 以小數加法及乘法計算成本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