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聽障兒童之行為問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聽障兒童之行為問題"

Copied!
3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綜合討論

綜合第四章研究結果,本章分成三節加以討論,第一節探討聽障兒 童之行為問題,第二節探討聽障違抗兒童之溝通能力,第三節探討聽障 違抗兒童之診斷。

第一節 聽障兒童之行為問題

本研究首要目的在瞭解聽障兒童與一般兒童在行為問題或互動行 為之差異,針對研究假設 1-1,研究結果發現不同聽力狀況在違抗症狀 加總次數達顯著差異,但違規症狀加總次數則未達顯著差異,故研究假 設 1-1 得到部分支持。研究假設 1-2 發現不同聽力狀況與年級兒童在違 抗與違規行為未產生二因子交互作用,只有違抗行為在聽力狀況及年級 與違規行為在年級主要效果達顯著差異,故研究假設 1-2 得到部分支 持。研究假設 1-3 發現不同聽力狀況與年級兒童在違抗與違規疾患出現 率達顯著差異,故研究假設 1-3 未得到支持。研究假設 1-4 發現不同聽 力狀況與年級兒童在各項違抗及違規症狀出現率達顯著差異,故研究假 設 1-4 未得到支持。在互動行為方面,研究假設 2-3、2-4 與 2-5,研究 結果發現三組學前與國小兒童在多項正向行為沒有明顯不同;學前與國 小聽障 ODD 組及一般 ODD 組在多項負向行為皆分別明顯高於同齡聽 障非 ODD 組;三組學前兒童在多項中性行為有明顯不同,但三組國小 兒童則無明顯不同,故研究假設 2-3、2-4 與 2-5 得到部分支持。

壹、學前聽障兒童是違抗行為的高危險群

研究結果發現聽障兒童比起一般兒童較常出現輕微的違抗行為,但

在嚴重的違規行為方面,兩者無明顯的差別。過去國外文獻也發現無論

從教師及父母評量的角度,整體上學前及國小聽障兒童在行為問題總分

顯著高於一般兒童(Burk-Paull, 1998;Eldik, 1994;Rosenbaum, 2000),

(2)

其中包括教師評之外向性行為(Burk-Paull, 1998;Rosenbaum, 2000)與 父母評之內向性行為(Eldik, 1994) 。由於上述 3 篇研究之評量工具皆使 用兒童行為檢核表(CBCL) ,而 CBCL 主要是分別從外向性與內向性行 為評量兒童的行為問題,其中外向性行為同時包括違抗與違規,故本研 究發現聽障兒童有較高的違抗行為得分,與 Burk-Paull(1998)及 Rosenbaum(2000)發現部分符合。至於家長評對聽障兒童在內向性行 為之發現,由於本研究評量向度為外向性行為,並不包括內向性行為,

故文獻雖有提及,但本研究暫不討論。

另外,不同年齡一般 ODD 兒童在不服從、不合作、干擾與攻擊行 為,皆明顯高於同齡聽障非 ODD 兒童。但學前聽障 ODD 組明顯高於 同齡聽障非 ODD 組的負向行為,包括不分享、不服從、不合作與干擾;

國小聽障 ODD 組明顯高於同齡聽障非 ODD 組的負向行為則僅有不服 從與干擾。這反應出一般 ODD 組不分年齡,學前一般 ODD 兒童即出 現較多的負向行為,國小一般 ODD 兒童的負向行為則持續而穩定的情 形,與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學前一般兒童之嚴重違規行為不僅明顯高於 同齡聽障兒童,而且也出現違抗與違規症狀共病的複雜行為問題相類 似。聽障兒童方面,學前聽障 ODD 兒童雖有較多的負向行為,但並未 出現違抗與違規症狀共病的情形,隨著年齡的不同,國小聽障 ODD 兒 童的負向行為則較為緩和的情形,與問卷調查發現,學前聽障兒童違抗 症狀出現率(35.5%)明顯高於國小聽障兒童(16.7%)與同齡一般兒 童(6.3%) ,以及聽障兒童的違抗症狀(「與大人爭辯」 、 「拒絕服從大人 規定」、「容易激怒他人」及「憤怒生氣」)大多比較容易出現在學前的 情形相類似。

上述研究結果,除了凸顯出聽障兒童比起一般兒童有較多的違抗行

為,特別是學前聽障兒童較為嚴重之外,國小聽障兒童與一般兒童在違

抗與違規症狀出現率無明顯差別的研究結果,與國外文獻所提國小聽障

兒童與一般兒童落入臨床範圍之人數並無顯著差異的情形相類似(Eldik,

1994) ,但在學前兒童部分則未見相關文獻提出探討。有關聽障兒童行

(3)

為問題的研究文獻(Eldik, 1994;Furstenberg & Doyal, 1994;Hirshoren &

Schnittjer, 1981;Mitchell & Quittner, 1996) ,在過去二十幾年期間,研 究受試年齡大都在國小階段以上,僅 Burk-Paull(1998)及 Rosenbaum

(2000)的研究受試年齡開始往下延伸至學前階段,但兩人的研究除了 從量表總分瞭解聽障兒童行為問題的嚴重程度,及分別從家庭功能與在 家中使用的不同溝通模式(手語、口語及提示語),對行為問題進行預 測之外,並未分析不同年齡聽障兒童在違抗與違規症狀的出現率。本研 究出現率之比較,除了瞭解學前聽障兒童在違抗行為的嚴重程度之外,

也反應出需提供學前聽障兒童有關干擾性行為所需的各項教育服務內 容。

至於學前聽障兒童比起同齡一般兒童與國小聽障兒童,有較多的違

抗行為或負向行為,研究者推論可能與本研究發現學前聽障兒童的語言

溝通能力明顯低落,及經常出現只有眼神接觸的情形有關。學前聽障兒

童與他人互動時,可能因溝通困難,有較多不適當主動開啟話題的行為

而被同儕拒絕(Vandell & George,1981),而過多被拒絕的情形,容易

衍生為負向行為;或經常出現只有眼神接觸的溝通方式,他人可能不容

易察覺其溝通行為;或過多無法辨別是正向或負向的行為,相對比較容

易引起彼此之間的誤解。此外,學前聽障兒童在違抗症狀出現率雖明顯

高於同齡一般兒童,但這有可能是透過問卷初篩,無法排除因溝通互動

困難而衍生為違抗行為的聽障兒童,因此問卷結果可能同時涵蓋聽障

ODD 與聽障非 ODD 兒童,故根據問卷與情境觀察結果,可推論學前聽

障兒童是違抗行為的高危險群,而且溝通互動困難可能是重要因素之

一。另從病理學因素,聽障也可能造成或容易促發違抗行為的出現,但

這並非目前研究所能解釋,未來可以繼續朝此方向探討。但值得注意的

是,若為病理因素,為何只有學前聽障違抗行為明顯高於同齡一般兒

童?但到了國小並沒有繼續出現此種現象,而本研究也發現到了國小階

段,聽障兒童的溝通能力較接近同齡一般兒童。故可推論溝通能力可能

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因為國小聽障兒童的溝通能力可以朝向一般兒

(4)

童的發展趨勢,未來如何增加學前聽障兒童的溝通能力以減少行為問題 或減少被標記為不服從或違抗行為的機會,是相當值得重視的議題。

本研究發現對聽障與一般兒童來說,年齡是影響違抗與違規行為的 因素之一,與 Lahey 與 Loeber(1994)及 Patterson, Debaryshe 與 Ramsey

(1989)所指隨著年齡的改變,兒童行為問題亦有所不同的情形相類 似。就聽障兒童在不同年齡違抗與違規行為的出現情形,發現學前聽障 兒童較常出現輕微的違抗行為,但嚴重的違規行為則較常出現在國小階 段,符合 Lahey 與 Loeber(1994)提出一般年紀愈小愈普遍出現輕微 的違抗行為,違規行為則出現在年齡較大時。相反地,學前一般兒童卻 出現嚴重的違規行為,但輕微的違抗行為則較常出現在國小的情形,似 乎較不符合 Lahey 與 Loeber(1994)之說法。過去文獻調查一般兒童 行為問題最早開始的年齡是在 3 歲,並發現其行為問題主要以吃、睡與 如廁等行為為主(Jenkins, Bax, & Hart, 1978; Newth, & Corbett, 1993;

Stallard, 1993) ;但 4 歲時經由學校教師與父母,初步認定具有不服從、

違抗、衝動、退縮或缺乏注意力等行為問題者,在後來的追蹤研究,發 現其行為問題比控制組兒童有更多的持續(Campgell, Pierce, March, Ewing, & Szumowski, 1994;Egeland, Kalkoske, Gottesman, & Erickson, 1990) 。從一般兒童在 4 歲普遍出現違抗行為的情形,對於不同年齡層 之聽障兒童與一般兒童,在違抗與違規行為的發展有所不同,研究者推 論有可能是因為聽障兒童的干擾性行為比一般兒童較慢出現的緣故。

依照違抗與違規行為發展的情形,當違抗兒童對周遭情境不熟悉 時,會去試探周圍大人的底線,而當其對周圍環境較為熟悉以後,才會 出現或慢慢衍生為嚴重的違規行為,而一般兒童對周遭環境的熟識會比 聽障兒童來得更早,相對一般兒童輕微的違抗行為或症狀可能更早出 現,到了學前大班時,則已演變為較嚴重的違規行為或持續表現違抗行 為或症狀,誠如 Lahey 與 Loeber(1994)及 Wicks-Nelson 與 Israel

(2000)所指違抗行為一般出現在年齡較小時,當這些人逐漸長大時,

則可能發展為違規行為或持續表現違抗行為很長的一段時間,但並非所

(5)

有的人都將發展成違規行為。故本研究除了可以看出不同年齡在輕微違 抗行為與嚴重違規行為所表現的差別之外,也可能是年齡與溝通能力產 生交互影響,因為本研究從溝通式互動情境評量也發現聽障兒童的語言 溝通能力較為低落,特別是學前聽障兒童。當兩者的溝通能力不一樣 時,違抗與違規行為出現的情形,可能受到溝通能力的影響而改變。故 探討聽障兒童的行為問題時,不能只看年齡,尚須考量其溝通能力。至 於一般兒童不分年齡,持續穩定的負向行為或違規行為,從本研究發 現,不論年齡,一般兒童之口語溝通能力皆優於聽障兒童的情形,一般 兒童持續穩定出現的負向行為,可能意謂一般 ODD 兒童更常出現不適 當的社交技巧或更早出現不適當的負向行為,使其行為有更多的持續。

在情境式溝通互動評量發現,整體上不論學前或國小,聽障非 ODD 組、聽障 ODD 組與一般 ODD 組,其正向行為大多無顯著差別;其中,

兩組 ODD 兒童除了在負向行為大多顯著高於聽障非 ODD 組之外,兩 者在負向行為則無明顯差別。與 Macklin 及 Matson(1985)比較 8~14 歲的一般學生及特殊學校的聽障學生,發現兩組在適當社會技巧無顯著 差異,但在不適當社交技巧達顯著差異的情形有些類似。而聽障 ODD 組與一般 ODD 組皆有違抗行為之主要特徵-不服從,與文獻所指不服 從為違抗與違規行為最普遍的特徵相符合(Loeber & Schmaling, 1985;

引自 Kauffman, 2001),顯示不論聽力狀況如何,ODD 兒童除了都會出 現不服從的特徵之外,兩者也普遍因不適當社交技巧而衍生負向行為,

例如不合作與干擾行為。在行為的複雜度方面,本研究發現兩組 ODD

兒童不論學前或國小,其負向行為大多為不服從、不合作、干擾及攻擊

行為等 3~4 項類別的組合,這說明了違抗疾患並非是單一的症狀,而

是多元行為表現的症候群(Kauffman, 2001) ;從一般兒童在學前階段即

出現違抗與違規行為共病的情形,以及在聽障違抗兒童質與量的資料分

析中,顯示無法單純以溝通互動能力參考依據作為區分違抗行為的參

考,需綜合負向行為總數在 3 項以上,作為研判之依據,這也反應出違

抗兒童行為問題的複雜度。

(6)

在違抗與違規症狀共病方面,不論聽力狀況學前聽障與一般兒童違 抗與違規症狀共病比率皆低於 5%,國小聽障與一般兒童則低於 10%,

與文獻所提違抗與違規症狀共病比率高達 84%(Spitzer, Davies, &

Barkley, 1990)或 96%(Wicks-Nelson & Israel, 2000)的情形有很大的 不同。從行為問題出現的年齡,研究者推論違抗與違規症狀共病屬於複 雜的行為問題,應較常出現在年齡較大的兒童,而本研究受試年齡集中 在學前大班與國小一、二年級,故其出現共病的比率極低;另從行為發 展脈絡來看,本研究發現學前與國小低年級兒童共病比率極低的情形,

若隨著年齡的增加,其共病比率自然會隨之升高,與過去文獻提出高比 率之共病情形漸趨一致。故低年級兒童雖較少出現違規行為或違抗與違 規共病的情形,但從公共衛生的角度,及早瞭解兒童行為問題的複雜 度,有助於提出預防措施。

貳、聽障兒童的社會行為

從情境式溝通互動評量各組在正向行為平均數之高低發現,整體上

不論學前或國小聽障非 ODD 組與聽障 ODD 組,其服從與合作的次數

皆較高,與 Macklin 及 Matson(1985)研究發現聽障學生有較多的順

從、表現適當的情感及遵守規則等情形相類似;但一般兒童的正向行為

多半屬於幫助他人及表現肯定(assertive)的行為,與本研究結果只有

部分類似。因本研究幫助他人的行為屬於合作定義的一部份,而一般

ODD 組兒童不論學前或國小,其平均數高低順序大致為服從或表達情

緒及合作或表達需求,故與 Macklin 與 Matson 的發現有部分雷同。另

外,本研究也發現一般 ODD 組不論學前或國小,其表達情緒的順序皆

高於其他兩組聽障兒童;在四位聽障兒童質的描述中,也發現只有一位

聽障兒童較能表達各種情緒,其餘三位聽障兒童情緒的表達主要皆以高

興為主,與 Maxon, Brackett 及 Van den Berg(1991)提及隨著國小、國

中與高中年齡的不同,從聽障學生的自評,發現其較少使用語言表達情

緒,較少有口語攻擊,但有較多的身體攻擊的情形有些類似。

(7)

學前聽障兒童比起同齡一般兒童,雖有較多的違抗行為,但整體上 不論年齡,聽障兒童與他人互動時,比起一般兒童,有較多的服從或合 作行為,及較少的情緒表達與攻擊行為。研究者推論聽障兒童可能受限 於語言溝通能力低落,而衍生較多的違抗行為,較少表達各種情緒,及 較少出現攻擊行為,本研究情境觀察也發現可能由於兒童的年紀小,出 現的攻擊行為大多以口語攻擊為主,至於肢體攻擊的行為,有可能是因 為有大人在場,故相對較難觀察到兒童的攻擊行為,或因為兒童年紀較 小,尚未出現嚴重的肢體衝突行為,其攻擊行為大多僅限於肢體接觸。

研究者推論當聽障兒童無法適當表達各種情緒的情形,除了反應出與聽 障兒童的溝通能力有關之外,也可能是因為聽障兒童的社會技巧一直未 受到重視;或與年齡的增長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當兒童對周遭的環 境愈來愈熟識,而情緒表達或行為問題若一直未獲得適當的教導,年齡 較大時容易衍生為嚴重的負向或身體攻擊行為。

中性行為方面,研究結果發現眼神接觸與等待觀察為學前聽障 ODD 組所特有的互動行為,與 Hirshoren 與 Schnittjer(1981)利用行為 問題檢核表調查發現聽障兒童特有的行為是孤立與溝通困難的結果有 所不同,研究者推論可能是研究對象、評量工具與評量目的不同而造成 研究結果之差異,因 Hirshoren 與 Schnittjer 是針對一般聽障兒童實施行 為問題的現況調查,本研究則是觀察問卷初篩具有聽障違抗兒童,與大 人及同儕互動時,所表現的溝通能力與互動行為。但 Hirshoren 與 Schnittjer 發現聽障兒童不適當或不成熟的行為表現接近一般兒童的情 形,則與本研究發現聽障 ODD 組與一般 ODD 組在負向行為的表現沒 有明顯的差別是類似的。故聽障兒童與一般兒童雖有相同的行為問題,

但由於聽力的關係,聽障兒童與他人互動時,較常出現只有眼神接觸與

觀察等待的獨特行為,特別是學前聽障兒童最為明顯,若其無法清楚理

解對方溝通訊息時,會採取先觀察等待再做出反應,這是一個有效的溝

通互動策略,但也可能反應本研究發現學前聽障兒童語言溝通能力低落

的事實。

(8)

綜合上述討論,學前聽障兒童的違抗行為,雖比同齡一般兒童及國 小聽障兒童較為嚴重,但從違抗與違規行為在不同年齡的發展情形,研 究者推論可能是由於聽障兒童的違抗行為比一般兒童較慢出現,而且學 前聽障兒童之溝通互動困難所造成的誤解,容易衍生成違抗行為,故學 前階段對聽障兒童而言,可能是出現違抗行為的重要時期,而溝通互動 能力則扮演重要的角色。國小聽障兒童在語言溝通方面雖逐漸朝向正常 發展,但其負向行為仍然明顯存在。研究者推論聽障兒童之負向行為,

不完全是因為溝通能力的問題,也有可能是因為聽障兒童有較多的不適

當社會技巧。

(9)

第二節 聽障違抗兒童之溝通能力

本節主要目的針對不同組別兒童在溝通能力之差異進行討論。與過 去研究所不同的是本研究在溝通能力的評量,除了評量不同的溝通方式 以外,更強調使用語言的過程,以瞭解聽障兒童在語用的使用情形,進 而分析各項語用要素功能與互動行為之間可能存在的關係。針對研究假 設 2-1 與 2-2,發現學前一般兒童在多項語言溝通能力顯著高於其他兩 組聽障兒童,但其他兩組聽障兒童則沒有明顯不同;而國小三組兒童除 了語言表述之外,其餘語言溝通能力未有明顯的差別。學前與國小聽障 兒童在多項非語言溝通雖分別顯著高於同齡一般兒童,但兩組聽障兒童 之間則無明顯不同,故研究假設 2-1 與 2-2 得到部分支持。針對研究假 設 2-6,發現一般 ODD 組不同年齡之間在溝通互動能力皆無明顯不同;

聽障非 ODD 組不同年齡之間僅在少數溝通互動項目有明顯不同;聽障 ODD 組不同年齡之間則在多項溝通互動項目有明顯不同,故研究假設 2-6 得到部分支持。

壹、學前聽障兒童語言溝通能力的低落

本研究發現學前聽障非 ODD 組與聽障 ODD 組在語言溝通能力的 表現,比起同齡一般 ODD 組更為低落,但國小兩組聽障兒童在語言溝 通能力與同齡一般 ODD 組則沒有明顯的差別。顯示學前聽障兒童不論 有無違抗行為,皆存在語言溝通能力低落的事實,與文獻結果相呼應

(Anderson, 1996; Bench, 1992;Robbin, 1986;引自 Lenihan, 1998) 。研 究者推論可能因學前階段強調語言溝通的學習,而逐漸拉近國小聽障兒 童與同齡一般兒童在語言溝通的距離。本研究結果也與 Blamey 等人

(2001)所指聽障兒童之詞彙與語言能力,雖可穩定進步,但與一般兒 童的差距,會隨著年齡的不同而逐漸加大的情形不一致;但與 Nicholas

(2000)所指不同年齡的聽障幼兒,其溝通功能隨著年齡的升高而增加

的情形,頗為類似。本研究所指之溝通能力乃強調使用語言的過程,包

(10)

括溝通功能與使用各種不同的溝通模式,而非是從傳統的語言學角度評 量聽障兒童的溝通功能,但 Blamey 等人所指之語言或溝通能力為接收 性與表達性語言,並非如 Nicholas 強調溝通的功能;其次,Blamey 等 人與 Nicholas 之研究對象皆為使用口語法的聽障兒童,雖不同於本研究 受試(即並未針對特定溝通方式的聽障兒童),但顯示不論使用何種溝 通方式,應從溝通功能的實用角度評量聽障兒童,將能有效反應聽障兒 童與他人互動時的溝通能力;而本研究發現不同年齡聽障兒童與一般兒 童在語言溝通能力有不同的差距,也可能與本研究強調使用各種不同的 溝通方式有關,當聽障兒童愈能有效使用各種不同的溝通方式與他人互 動時,其語言溝通能力自然能在實際的情境互動中獲得有效增強或練習 的機會。

聽障非 ODD 組與一般 ODD 組在不同年齡之間,溝通互動能力差 異不明顯的研究發現,與文獻所指一般兒童在學前階段已有基本的溝通 能 力 , 但 到 了 學 齡 階 段 其 溝 通 能 力 只 是 更 為 精 緻 化 ( Bernstein &

Tiegerman-Farber, 1997;Berstein & Tiegerman-Farber, 2002;Cunningham, 1999;Shames, Wiig, & Secord, 1998)的情形有些類似。顯示聽障非 ODD 組在不同年齡之間,其溝通互動型態類似一般兒童,而聽障 ODD 組不 同年齡之間溝通能力差距較大的情形,也凸顯出學前聽障兒童溝通能力 低落的事實。另外,一般 ODD 組在不同年齡之間,不同於聽障兒童的 是學前一般兒童在溝通互動能力之平均數大多高於國小兒童,研究者推 論這可能正好是本研究所抽到的這些國小受試溝通互動能力較低,並不 代表所有國小一般兒童都是這樣的情形。

在標準化的情境與指導語之中,學前一般 ODD 組之溝通次數總 計、語言會話開始與回應的次數,皆明顯高於其他兩組同齡聽障兒童;

國小一般 ODD 組與其他兩組聽障兒童雖沒有明顯的差別,但其平均數

皆高於兩組同齡聽障兒童。研究發現聽障兒童普遍較無法主動與他人進

行互動及經常處於被動式回應的情形,除了與 Spencer(1993)指出聽

障兒童較少與人溝通互動,而且大多處於被動式回應的情形極為類似之

(11)

外,也與 Nicholas, Geers 及 Kozak(1996)觀察 13~34 個月大的聽障幼 兒與母親在遊戲時,所出現的平均溝通次數低於同齡一般兒童的情形有 些類似。再次呼應聽障兒童語言溝通能力低落的事實,而且不會受到違 抗疾患的影響而有所不同,本研究情境觀察也發現,即使聽障 ODD 兒 童會主動表達需求或看法,但與一般 ODD 兒童比較之下,其溝通效果 仍然較差。

在語言缺失值方面,與他人互動時,兒童能否清楚表達,對溝通能 力而言也是一項重要的訊息。若缺失值太多,與他人的溝通互動自然較 為困難。本研究發現不論聽力狀況,三組兒童包括一般 ODD 組在內,

於攝影情境下皆會出現語言缺失的情形。其中雖僅國小聽障 ODD 組在 語言缺失方面明顯高於一般 ODD 組,但整體上聽障兒童不論學前或國 小的語言缺失值平均數皆高於同齡一般 ODD 組。本研究受試進行溝通 能力編碼之前,根據聽障兒童與他人互動時,是否需要提供手勢或動作 策略,以及整體說話的流暢性,將聽障兒童之口語清晰度評定為佳、尚 可與不佳等三種情形,研究者發現參與情境觀察的 26 位聽障受試,口 語清晰度不佳者佔全體聽障受試之 42%(11 位) ,口語清晰度尚可者佔 27%,口語清晰度佳者佔 31%,顯示半數以上聽障兒童與他人溝通互動 時,需主試者提供手勢或動作等策略,42%的聽障受試則需經常提供溝 通互動策略,其中學前聽障受試佔整體口語溝通清晰度不佳者的 64%,

再次呼應本研究發現學前聽障兒童語言能力低落的事實。當聽障兒童有 太多語言缺失時,這意謂聽障兒童的語言清晰度不佳,故未來進行聽障 兒童溝通能力研究,需考量語言清晰度的問題。

在語法方面,學前一般 ODD 組在完整句明顯高於其他兩組同齡聽

障兒童,但三組學前在不完整句則無明顯的差別;三組國小在完整句與

不完整句雖無明顯的差別,但一般 ODD 組在完整句平均數仍高於其他

兩組聽障兒童。顯示一般兒童不論學前或國小,其完整句的表達優於聽

障兒童,但兩組聽障兒童的差異則不明顯。本研究結果與文獻指出聽障

兒童在語句的表達落後於一般兒童的事實(林寶貴、李真賢,民 76;張

(12)

蓓莉,民 76,民 78;林寶貴、錡寶香,民 91)相呼應。

綜合上述討論,聽障兒童語言溝通能力雖比一般兒童低落,特別是 學前階段,但國小聽障兒童與一般兒童的語言溝通能力逐漸拉近距離的 情形,顯示評量聽障兒童的溝通能力應強調使用語言的過程。

貳、學前聽障兒童經常使用非語言溝通方式

本研究結果發現學前兩組聽障兒童與他人互動時,比起一般 ODD 組較常使用非語言溝通方式,與 Lederberg, Ryan 與 Robbins(1986)觀 察 5~6 歲聽障兒童與一般兒童互動時,較常使用各種表情、手勢、指 出(point)、點頭及發出聲音,但較少使用語言溝通的情形很接近。本 研究更進一步發現由於學前聽障兒童較常使用非語言溝通,相對其語言 溝通與同齡一般 ODD 組的差異較為明顯,而國小兩組聽障兒童雖仍較 常使用非語言溝通,但其達顯著差異的項目低於學前兩組聽障兒童,顯 示國小聽障兒童使用非語言溝通次數沒有學前聽障兒童如此明顯,相對 其語言溝通能力與一般 ODD 組也較為接近。其次,本研究也發現學前 聽障非 ODD 組與聽障 ODD 組在眼神接觸皆同時明顯高於國小兒童,

亦即對學前聽障兒童來說,眼神接觸是重要的關鍵行為,當國小聽障兒 童只有眼神接觸的行為減少時,其他溝通反應方式相對也就變多了,亦 即兩組聽障兒童隨著年齡的增加,語言溝通反應及其語用要素大多隨之 增加,非語言溝通次數則明顯減少。

對於聽障兒童較常使用非語言溝通與眼神接觸的溝通方式,如同上 述所討論的,可能與聽障兒童語言溝通能力低落的事實有關,因此聽障 兒童只好在互動情境下,使用非語言溝通方式,這樣的現象可以間接支 持文獻報告低年級聽障學生因溝通互動困難,有較多被同儕拒絕的情形

(Bench, 1992;Cappelli, Daniles, Durieux-Smith, McGrath, & Neuss,

1995) ,較少從事合作性活動,而偏向獨立性遊戲(solitary play) (Mootilal,

1993) 。此現象在研究情境觀察也發現一般兒童常表示看不懂聽障兒童

的手勢,當研究者請聽障兒童與友伴一起討論遊戲進行方式時,有些一

(13)

般兒童即表示不用討論了,就依照聽障兒童的說法,顯示出一般兒童對 於聽障幼兒的非語言溝通方式,表現出拒絕溝通的意願。因此,根據研 究者的推論,聽障兒童的這些人際互動問題,有可能來自於使用過多的 非語言溝通或只有眼神接觸的方式,使得聽障兒童比較不會找一般兒童 作為遊戲的友伴,而傾向與其他聽障友伴在一起(Allen, Mondragon, &

Horn, 1999;Paul & Jackson, 1993) ,因為聽障兒童彼此之間較常使用視 覺線索的溝通方式,但這些並非一般兒童所熟悉的溝通方式,除非一般 兒 童 與 聽障 兒 童較 為 熟 識 , 而 願意 遷 就 聽障 兒 童的 溝 通 使用 方式

(Lederberg, Ryan & Robbins, 1986) 。故當聽障兒童與一般同儕溝通時,

除非聽障兒童的非語言溝通訊息能被一般兒童搜尋之外,聽障兒童需有 較佳的口語溝通,方能有助於遊戲或溝通互動的持續(Allen, Mondragon,

& Horn, 1999) ,否則一般兒童不容易捕捉到聽障兒童的非語言溝通訊 息,特別是在遊戲互動中,更容易忽略聽障兒童的非語言溝通訊息,而 形成彼此之間的誤解。

在無反應溝通方面,研究結果發現不論學前或國小三組兒童並沒有 明顯的差別,但其平均數高低順序不論學前或國小皆為聽障 ODD 組、

一般 ODD 組與聽障非 ODD 組。顯示兩組 ODD 兒童與他人互動時,比 較可能出現無反應的情形,故其眼神未適當接觸的情形也會較多,因此 研究者推論 ODD 組兒童沒禮貌的行為可能會增多,這也反應出不論學 前或國小三組兒童在沒禮貌平均數之高低順序也是聽障 ODD 組、一般 ODD 組與聽障非 ODD 組,特別是學前聽障 ODD 組沒禮貌次數明顯高 於同齡聽障非 ODD 組。故不論學前或國小聽障 ODD 組無反應溝通方 式平均數較高的情形,與文獻提及聽障兒童對環境或人的說話聲經常沒 有反應的情形有些類似(林寶貴,民 83)。

綜合上述討論,發現聽障兒童較常使用非語言及只有眼神接觸的溝

通方式,特別是學前聽障兒童,這意味學前聽障兒童可能聽不懂、聽得

懂但不知該如何適當反應或聽得懂卻執意不做反應,而這些都可能不利

於人際關係的互動。另外,本研究發現從溝通功能與不同溝通模式,已

(14)

足夠分析聽障兒童的溝通能力,因此未來進行聽障兒童溝通能力研究 時,除非想進一步瞭解聽障兒童與一般兒童在語法錯誤型態的差異,否 則溝通功能與不同溝通模式的分析,已能有效反應出聽障兒童的溝通能 力。

參、違抗兒童較常使用要求或抗議的語言

研究結果發現學前一般 ODD 組比起其他兩組聽障兒童較常使用語 言描述與請求,國小一般 ODD 組則較常使用語言表述的情形,顯示不 論學前或國小聽障兒童在語言之語用要素能力皆較為低落,特別是學前 聽障兒童。與 Nicholas, Geers 及 Kozak(1996)比較 13~34 個月大的聽 障幼兒與同齡一般幼兒在表示意見(comment)、要求(request)、以微 笑或點頭表示注意或肯定(acknowledge)、回答問題(answer)與要求 訊息(request information)等功能,聽障幼兒在所有項目皆低於一般幼 兒的情形有些類似。

在語用要素功能方面,描述(descrioptions)主要目的在說明事件、

行動、過程或表達想法、意見,但不一定要引發對方的回應或事件的改 變;要求(request)則是希望徵求他人同意或回應;表述(performatives)

是用來表達對他人行為的不滿、威脅或警告、嘲笑或挑釁他人(錢文蕙,

民 79;Dore,1977; Folger & Chapman, 1976;Luetke-Stahlman,1998;

Prutting, Bagshaw, Goldstein, Juskowitz, & Umen, 1978) ,故本研究發現一

般 ODD 組與他人互動時,比起其他兩組聽障兒童較能使用語言描述事

件或想法,特別是學前一般 ODD 兒童,與本研究發現學前一般 ODD

組在互動行為之分享,同時高於同齡聽障 ODD 組的情形一致,因在分

享時絕大部分包括語言訊息的分享,乃屬於事件的描述或表達想法,故

研究者推論學前聽障 ODD 組分享行為較少的原因,是其語言描述能力

較為低落。整體上本研究發現聽障兒童與一般兒童在正向行為,雖無明

顯的差別,但聽障兒童語言描述能力低落的事實,反應出未來在聽障兒

童溝通能力的教學應強調描述事件或想法的能力,因從長期的溝通效果

(15)

而言,描述能力有助於增進正向的人際互動關係。

另外,學前一般 ODD 組比起其他兩組聽障兒童也較常提出請求或 要求,而聽障 ODD 組之語言與非語言請求,雖未明顯高於聽障非 ODD 組,但其平均數是較高的。國小一般 ODD 組與聽障 ODD 組比起同齡 聽障非 ODD 組,分別透過不同的溝通方式,明顯較常使用嘲諷、抗議 或開玩笑的語言,與本研究發現國小一般 ODD 組之抗議行為明顯高於 同齡聽障非 ODD 組的結果一致。根據研究者的觀察,要求可能發生在 與大人或同儕的互動之間,而當要求過多時,相對被拒絕的機會也比較 多;表述則較常發生在同儕互動時,故研究者推論當兒童較常使用表 述,其抗議行為自然較多,若抗議無效時,在溝通互動中容易造成不合 作、干擾或攻擊行為。上述發現顯示不論聽力狀況,違抗兒童比較容易 出現過多的要求或表述語言,而不利於人際互動的情形,與本研究發現 一般 ODD 與聽障 ODD 組比起聽障非 ODD 組,有較多的不服從、不合 作與干擾行為的結果一致。而從語用要素的功能來看,與他人互動時,

適當使用要求或表述的行為,不但能適時滿足自我的需求,並表達對他 人行為的不滿,可以減少出現更嚴重負向行為的機會,如肢體攻擊,但 若出現過多的要求或表述,相對地,負向行為出現的機會便會增多。

其次,研究發現學前聽障 ODD 組之眼神接觸皆明顯高於同齡聽障 非 ODD 組與一般 ODD 組,國小聽障 ODD 組之眼神接觸雖沒有明顯較 高,但其平均數也高於聽障非 ODD 組,顯示聽障 ODD 組比起聽障非 ODD 組更常使用只有眼神接觸的溝通方式,與文獻提出聽障人士在社 會互動時,常會目不轉睛直視對方,而讓人覺得不自在的情形非常類似

(何華國,民 88;Bench, 1992)。Nicholas(1996)分析 3 歲聽障幼兒

的溝通功能時,將只有眼神接觸的行為視為溝通功能不清楚而不予以編

碼,但本研究仍將只有眼神接觸的行為當作是非語言溝通的一部分,因

為眼神接觸雖沒有清楚的溝通功能,但至少也是有溝通反應,也能進一

步發現聽障兒童出現此種溝通功能不清楚的情形。故研究者推論與他人

互動時,若出現較多只有眼神接觸的行為,溝通互動關係容易產生模

(16)

糊,因而可能發生誤解,而造成人際互動關係不順暢,這也反應出本研 究發現聽障 ODD 組有較多的負向及中性行為。

綜合上述討論,發現違抗兒童較常使用要求或表述的語言,可能容

易影響其人際互動關係,而衍生較多的負向行為。最後本研究結果也證

實將溝通能力與互動行為分開評量,的確能有效分析聽障兒童的溝通型

態與使用語言的過程,以及社會行為表現的優劣。另外,從團體差異的

角度,上述研究結果討論證實情境式溝通互動評量能有效區分聽障非

ODD 組、聽障 ODD 組與一般 ODD 組。

(17)

第三節 聽障違抗兒童之診斷

本研究藉由聽障兒童違抗行為的診斷,除了凸顯聽障與違抗行為共 病的問題之外,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出因溝通互動困難而衍生違抗行為之 聽障兒童,因此本節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根據情境式互動評量結果,所 發現的溝通互動能力參考依據與負向行為總數,能否有效區分具真正違 抗傾向的聽障兒童。接著討論本研究使用情境式溝通互動評量的情形,

聽障違抗兒童之篩檢流程,以及當學前聽障偽陽性兒童重新分組後,聽 障非 ODD 組、聽障 ODD 組與一般 ODD 組的溝通互動能力表現情形。

壹、溝通互動行為參考依據與負向行為總數的可行性

本研究發現在情境式溝通互動評量,學前聽障 ODD 組與聽障非 ODD 組的溝通能力參考依據為眼神接觸;互動行為參考依據則是不服 從、不合作與干擾行為。國小聽障 ODD 組與聽障非 ODD 組的溝通能 力參考依據為非語言表述;互動行為參考依據則是不服從與干擾行為。

上述不論學前或國小的互動行為參考依據皆同時反應出違抗特質的主 要核心-不服從行為;由於國小聽障違抗兒童比起其他聽障兒童有較多 非語言表述,反應出違抗兒童可能經常使用過多的抗議或嘲諷等語言,

而不利於人際互動關係的發展;但學前聽障違抗兒童比起其他聽障兒童 較常出現只有眼神接觸時,可能無法單從量化的資料去解釋兒童的行 為,從質的分析可以進一步瞭解聽障兒童是否有溝通困難,進而推論其 是否能瞭解指令及其執行的能力,抑或是能瞭解指令但不執行的情形,

例如受試 B1 雖與其他聽障 ODD 兒童同樣使用過多的眼神接觸,但其

眼神接觸是因為聽不懂或沒有能力執行要求、指令,並非是有能力做而

不執行。故當學前聽障兒童出現過多只有眼神接觸的溝通方式及國小聽

障兒童經常出現抗議或嘲諷等表述語言時,則代表是一種警訊,學校教

師除了注意聽障兒童的人際互動關係之外,更要注意聽障兒童是否有溝

通互動的困難。而綜合溝通互動能力參考依據與負向行為總數雖能有效

(18)

區分較具違抗傾向的聽障兒童,但若加上質的資料描述時,將更清楚事 件的發生與行為的反應及結果,有更多元的證據可以說明聽障違抗兒童 的溝通能力與違抗特質之間的關係。

另外,前節分別從量與質的分析,探討學前(B1)與國小(B14)

偽陽性 ODD 與非 ODD 及其他 ODD 兒童,在溝通互動能力的差異情形,

皆同時發現 B1 及 B14 與其他聽障 ODD 兒童,在負向行為有明顯的區 分外,B1 屬於典型的聽障非 ODD 兒童;B14 則屬於非典型聽障非 ODD 兒童。故整體上,情境式溝通互動參考依據與負向行為總數,不僅能區 分聽障偽陽性違抗兒童,在聽障違抗兒童的診斷,也意謂情境式溝通互 動評量的確能再過濾掉一些聽障兒童。另外,在違抗兒童的早期篩選及 鑑定原則中,Walker 等人(1995)也提出除了使用教師評量以外,應盡可 能輔以直接觀察或其他資料,故本研究進一步針對聽障偽陽性 ODD 兒 童蒐集教師訪談資料,以便做更精確的診斷。

與導師訪談結果發現,B14 在聽與說的反應雖表現不錯,但他會選

擇性聽取對他有利的訊息,否則會假裝沒有聽到,這是否正呼應 B14

在情境式溝通互動評量中對於主試者的規定與要求,通常會以只有眼神

接觸的方式回應。另外,導師也提及 B14 在班級活動中經常不遵守規則

及服從指令,而他在情境觀察中雖未出現任何負向行為,但根據導師的

描述,以及研究者要將他帶離教室進行情境式溝通互動評量時,從導師

緊張的情緒,研究者推論 B14 在情境觀察中可能善於隱藏自己的行為

外,友伴的選擇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由於導師的擔心,所以導師讓他自

行選擇最喜歡的友伴亦即班長,一同進行施測,這也可能會影響評量的

結果,因為當友伴包容性很大時,比較不容易看到兒童的負向行為。與

B1 的導師進行訪談結果,證實 B1 在與教師互動時服從性很高,與同儕

相處也很少發生衝突,但是她對於任何活動的學習或參與都是非常地緩

慢,通常需要經過很久的時間,她才能逐漸進入活動或學習狀況,故研

究者推論 B1 極容易因溝通互動困難而引起他人的誤解。

(19)

從上述分析結果,發現溝通互動能力參考依據與負向行為總數雖能 有效區分聽障偽陽性違抗兒童,但情境式溝通互動評量有其限制。教師 填寫之問卷來自長期觀察的資料,而且教師與兒童互動的時間長,故較 容易識破兒童的偽裝,但情境式溝通互動評量只是當下的接觸,對某些 聰明的兒童可能會偽裝而不容易觀察到負向行為,再加上當友伴的包容 性很大時,則更加難以觀察。故聰明而且社會能力比較好的聽障兒童,

也是未來進行偽陽性個案篩選時應該加以注意的變項。

貳、情境式溝通互動評量的可行性

本研究所發展之情境式溝通互動評量,根據前面所討論的結果,發 現此評量工具不僅能有效區分聽障非 ODD 組、聽障 ODD 組與一般 ODD 組兒童,也能進一步區分出聽障偽陽性違抗兒童,故對聽障違抗兒童的 診斷,除了配合問卷篩選之外,加上情境式溝通互動評量,能在短時間 內觀察聽障違抗兒童的溝通能力與互動行為,以瞭解其違抗行為是否為 溝通互動困難所引起,以掌握提早介入的時機,使聽障兒童之溝通互動 能力發展,有機會迎頭趕上一般兒童,故在聽障違抗兒童的診斷,情境 式溝通互動評量有其存在的價值。

另外,本研究在使用情境式溝通互動評量時有幾點重要發現如下:

一、時間合乎經濟效益

對行為的觀察一般包括情境設計與自然情境兩方面,若為自然情境

的觀察,可能需多次且花費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某些特定的行為,但

模擬情境則能在較短時間內觀察特定的行為,而且本研究也證實情境式

溝通互動評量確實能有效區分聽障違抗兒童,此點符合 Cartledge 與

Milburn(1995)所指有些行為問題只出現在特定的情境,故操弄結構

化情境是高度可行的方式頗為一致。另外,就每位兒童在情境評量中所

花費的時間,發現不論哪一組,情境觀察時間愈長的兒童,其溝通總次

數不一定是最多的(詳見附錄十八),而情境觀察時間短的兒童,其溝

通總次數也未必是最少的,亦即兒童並未因為活動時間長或短,而使得

(20)

行為增多或減少。研究者在觀察過程中,也發現聽障非 ODD 組服從性 高,進行遊戲時通常一個指令一個動作,不會有太多其他的意見或看 法,即使輪到同儕進行遊戲時,大多是在一旁靜靜的觀察。但其他兩組 ODD 兒童的表現則完全不同,同樣的情境與指導語之下,其行為變化 很多,即使是輪到友伴進行活動時,也大多無法從頭至尾安靜地觀察,

故溝通情境的設計與步驟標準化才是評量的重點,時間並非是絕對因 素。

二、違抗特質的觀察

本研究發現競賽遊戲與拒絕情境非常適合誘發違抗行為的核心特 質-不服從。

三、溝通能力與互動行為分開評量的好處

本研究發現不但可以分析聽障違抗兒童的溝通型態,也可以進一步 分析其社會行為的表現,以更精確瞭解聽障違抗兒童的困難是在溝通或 互動。而且本研究結果也分別證實學前聽障違抗兒童較常使用只有眼神 接觸的溝通方式,以及有較多的負向行為,這些都可能不利於人際關係 的互動。

四、友伴選擇的重要性

本情境觀察主要目的是在瞭解違抗兒童與大人及同儕在遊戲中的 溝通互動行為,故友伴對違抗兒童的包容與接納度在班上屬於中等者最 為適當,但若友伴的包容度為最大時,相對可能減少違抗兒童出現負向 行為的機會。

五、遊戲或活動的選擇

選擇活動除需考量是否符合各種不同能力的兒童之外,尚需全面考 量不同能力兒童在此項遊戲可能花費的時間,以更有效掌握評量時間。

本研究發現學前聽障非 ODD 組在整個觀察情境平均所花費的時間是 27

分 24 秒,國小聽障非 ODD 組平均為 36 分 40 秒;學前聽障 ODD 組平

均是 44 分 13 秒,國小聽障 ODD 組平均為 47 分 9 秒;學前一般 ODD

組平均為 40 分 33 秒,國小一般 ODD 組平均為 51 分 29 秒(詳見附錄

(21)

十九)。不論學前或國小每組兒童幾乎在疊疊樂及拼圖所花費的時間為 最多。在情境觀察中研究者也發現雖然兒童很喜歡玩疊疊樂,而且也能 有效觀察兒童的行為,但是某些兒童可能由於精細動作發展良好,在本 項遊戲可能會花費較長的時間才能結束活動,無形中會延長觀察的時 間。另外,在拼圖遊戲由於需使用認知功能,對部分兒童而言,也需花 費較長的時間,故未來在使用情境式溝通互動評量時,遊戲所需的功能 與時間應列入考量。

六、情境評量的限制

對於聰明而且會偽裝的兒童,本情境設計則不容易觀察到兒童的負 向行為,對於容易偽裝的個案,需進一步蒐集其他訊息,才能作進一步 的研判。故針對聽障偽陽性個案,應進一步實施教師訪談,以更精確判 斷聽障兒童的違抗行為。

參、聽障違抗兒童之篩檢流程

從診斷意義而言,問卷初篩只能看到聽障兒童的症狀,而症狀是一 種行為的結果,較難瞭解兒童的困難究竟在溝通或社會技巧,但情境式 溝通互動評量則著重在互動過程中所出現的行為,並非是最後的行為結 果,因此在情境觀察中,我們可以進一步觀察聽障違抗兒童的行為究竟 是溝通互動困難所引起的,或真的具有違抗行為,以提供適合聽障違抗 兒童的溝通互動教學策略。圖 5-3-1 呈現本研究在各階段聽障違抗兒童 的篩選比率,母羣 109 位(學前 31 人、國小 78 人)聽障兒童中,在階 段一違抗行為兒童的問卷初篩階段,有學前 11 人、國小 12 人符合違抗 症狀的篩選標準,其中只有學前與國小各 8 人取得家長及學校同意,而 進入第二階段情境式溝通互動評量;根據第三階段溝通互動行為參考依 據及負向行為總數,區分為聽障偽陽性違抗與違抗兒童,學前(3.2%)

與國小(1.3%)偽陽性違抗兒童各 1 人,違抗兒童在學前(22.5%)與

國小(8.9%)則各 7 人,其中國小出現率的評估則落在 DSM-Ⅳ估計

ODD 盛行率約為 2%~16%之間,但學前為 22.5%則略高於 DSM-Ⅳ

(22)

所推估之盛行率,研究者推論年齡愈小出現 ODD 的比率自然較多,當 年齡愈來愈大時,有些 ODD 會逐漸減少,或轉變為 CD 或維持 ODD 一 段很長的時間。由於對違抗疾患的診斷需多方蒐集資料,以提出各種有 效的證據,故針對偽陽性個案進行教師訪談,以蒐集個案更多資料,作 為第四階段違抗疾患研判之參考。

另外,本研究對照組聽障非 ODD 組從問卷的初篩到情境式溝通互 動評量,並以溝通互動能力參考依據及負向行為總數作個別診斷時,發 現聽障 ODD 兒童不論學前或國小,仍舊落在聽障非 ODD 組,亦即在 聽障違抗兒童的診斷偽陰性的機率是 0%,亦即本研究在問卷初篩並未 出現聽障兒童不是 ODD,但在情境式溝通評量後卻發現是 ODD 兒童的 情形,故本研究在聽障違抗兒童的診斷,不僅驗證「問題行為篩選量表」

篩選聽障兒童違抗行為的適用性,也驗證情境式溝通互動評量的有效

性,即綜合溝通互動能力量與質的參考依據與負向行為總數,的確能區

分聽障兒童的違抗特質。而本研究也發現無法單獨以溝通或互動行為作

為區分的參考依據,這也凸顯出溝通能力與社會行為之間的息息相關及

多元行為問題的表現,其次本研究同時透過量與質的參考依據,篩選聽

障違抗兒童,除了能看到聽障兒童的行為結果之外,更希望清楚看到行

為發生的過程,以更精確診斷聽障兒童的違抗行為。

(23)

    

            

圖 5-3-1 情境式溝通互動評量篩檢聽障 ODD 人數比率圖

台北縣市學前至國小二年級聽障兒童 109 人

階段一:初篩

階段二:情境式溝通互動評量

國小 1 人加入 8 人(10.3%)

學前、國小各 1 人退出 學前:7 人(22.5%)

國小:7 人(8.9%)

階段三:溝通互動能力指標與 負向行為總數

問題行為篩選量表 學前 31 人-Y:11 人

(35.5%),N:20 人 國小 78 人-Y:12 人

(15.4%),N:66 人

參與情境式溝通互動 評量

學前:8 人(25.8%)

國小:8 人(10.3%)

教師訪談

階段四:綜合研判

Yes:ODD

學前:7 人(22.5%)

國小:8 人(10.3%)

(24)

肆、不同組別學前與國小聽障兒童的溝通互動能力

綜合上述情境評量與教師訪談結果,證實學前聽障偽陽性兒童因溝 通互動困難而被誤解為違抗兒童;但國小聽障偽陽性兒童則確實為違抗 兒童。故進一步將學前聽障偽陽性兒童從聽障 ODD 組剔除,並加入學 前聽障非 ODD 組之後,重新整理不同組別學前兒童的溝通互動能力,

各組學前與國小兒童的溝通互動能力,與聽障違抗兒童常見之溝通互動 能力參考依據,茲說明如下:

一、不同組別學前兒童的溝通互動能力

以下分別從溝通能力與互動行為說明之:

(一)溝通能力

表 5-3-1 與 5-3-3 分別呈現不同組別學前兒童在不同溝通反應 與語用要素及語法之平均數、標準差,從表 5-3-2 與 5-3-4 發現,

重新分組後,學前聽障兒童的語言溝通能力仍明顯低於同齡一般 ODD 組,學前聽障兒童的非語言溝通能力仍明顯高於同齡一般 ODD 組。在整體溝通能力方面,重新分組前後資料最大的不同,

在於剔除偽陽性個案後,原本學前聽障 ODD 組比起聽障非 ODD

組與一般 ODD 組,明顯較常使用非語言溝通之眼神接觸,呈現三

組學前兒童無明顯差別的情形。顯示重新分組後,三組學前兒童使

用眼神接觸溝通次數的距離拉近了。

(25)

表 5 - 3 - 1 不 同 組 別 學 前 兒 童 在 不 同 溝 通 反 應 之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聽障非 ODD 組 聽障 ODD 組 一般 ODD 組

學前

(N=5)

國小

(N=6)

學前

(N=7)

國小

(N=8)

學前

(N=5)

國小

(N=5)

M SD M SD M SD M SD M SD M SD

溝通總計 180.20 26.62 176.67 56.88 203.00 36.78 215.75 35.29 254.80 36.85 225.20 54.50

語言溝通方式 86.40 48.11 123.00 58.30 90.00 70.02 127.25 49.89 196.40 35.61 174.20 62.70

說話

18.80 11.17 18.17 12.81 10.71 10.16 16.88 8.85 27.80 6.91 30.20 17.20

會話

67.60 37.59 104.83 48.01 79.29 60.56 110.38 45.13 168.60 32.64 144.00 51.00

會話開始

24.60 20.89 40.67 28.80 30.43 26.11 49.50 23.13 75.60 25.46 68.00 34.04

會話回應

43.00 19.40 64.17 22.23 48.86 35.27 60.88 23.19 93.00 17.82 76.00 23.77

適當回應

40.60 18.54 63.33 22.02 46.86 34.97 58.75 22.04 91.40 17.99 74.80 23.90

不適當回應

1.60 1.82 0.83 0.75 1.71 2.21 1.75 2.38 1.60 1.34 1.20 0.84

回應缺失值

0.80 0.84 0.00 0.00 0.29 0.49 0.38 0.74 0.00 0.00 0.00 0.00 非語言溝通方式 89.40 55.87 50.67 9.27 103.43 42.05 82.25 45.17 51.40 12.40 46.40 11.91

說話

2.40 1.14 1.50 1.38 2.00 1.91 6.88 4.91 6.60 3.85 3.80 3.27

會話

87.00 56.34 49.17 8.38 101.43 40.95 75.38 44.99 44.80 9.34 42.60 10.97

會話開始

13.80 10.66 8.00 4.29 17.14 8.03 19.75 23.40 9.80 5.85 11.80 5.45

會話回應

73.20 46.76 41.17 5.95 84.29 40.64 55.63 24.91 35.00 9.11 30.80 10.43

適當回應

53.80 16.39 38.83 6.65 66.86 31.39 47.25 20.27 29.80 6.83 26.20 9.44

不適當回應

0.00 0.00 0.00 0.00 1.14 2.19 1.63 3.54 0.40 0.89 0.00 0.00

眼神接觸

19.40 31.48 2.33 2.07 16.29 9.25 6.75 5.99 4.80 1.79 4.60 2.30

無反應 4.40 5.59 3.00 2.61 9.57 6.08 6.25 4.03 7.00 4.85 4.60 3.91

(26)

表 5 - 3 - 2 不 同 組 別 學 前 兒 童 在 不 同 溝 通 反 應 之 差 異

P 值 調 整 α值

項 目 H 值

A×B A×C B×C A×B A×C B×C

事 後 比 較

溝通總計

7 . 2 6 * 0.172 0.008 0.024 0.017 0.05 0.025

一般 ODD 組>聽障非 ODD 組 一般 ODD 組>聽障 ODD 組

語言溝通

8 . 7 8 * * 0.438 0.004 0.005 0.017 0.05 0.025

一般 ODD 組>聽障非 ODD 組 一般 ODD 組>聽障 ODD 組

說話 5 . 4 0 * 0.172 0.111 0.015 0.017 0.025 0.05

一般 ODD 組>聽障 ODD 組

會話 8 . 2 9 * * 0.378 0.004 0.009 0.017 0.05 0.025

一般 ODD 組>聽障非 ODD 組 一般 ODD 組>聽障 ODD 組

會話開始 6 . 8 7 * 0.320 0.016 0.009 0.017 0.025 0.05

一般 ODD 組>聽障非 ODD 組 一般 ODD 組>聽障 ODD 組

會話回應 8 . 8 4 * * 0.265 0.004 0.005 0.017 0.05 0.025

一般 ODD 組>聽障非 ODD 組 一般 ODD 組>聽障 ODD 組

適當回應 7 . 9 6 * * 0.265 0.004 0.015 0.017 0.05 0.025

一般 ODD 組>聽障非 ODD 組 一般 ODD 組>聽障 ODD 組

 不適當回應 0 . 0 9

回應缺失值 4 . 3 6

非語言溝通

6 . 0 8 * 0.265 0.111 0.005 0.017 0.025 0.05

聽障 ODD 組>一般 ODD 組

說話 5 . 7 4 * 0.320 0.028 0.015 0.017 0.025 0.05

一般 ODD 組>聽障 ODD 組

會話 8 . 3 5 * * 0.216 0.048 0.002 0.017 0.025 0.05

聽障 ODD 組>一般 ODD 組

會話開始 2 . 0 7

會話回應 8 . 4 9 * * 0.265 0.016 0.003 0.017 0.025 0.05

聽障非 ODD 組>一般 ODD 組 聽障 ODD 組>一般 ODD 組

適當回應 9 . 0 0 * * 0.265 0.008 0.003 0.017 0.025 0.05

聽障非 ODD 組>一般 ODD 組 聽障 ODD 組>一般 ODD 組

不適當回應 2 . 6 6

眼神接觸 3 . 7 7

無反應

1 . 9 6

註 1:A=聽障非 ODD 組,B=聽障 ODD 組,C=一般 ODD 組

*p<.05,** p<.01

(27)

表 5 - 3 - 3 不 同 組 別 學 前 兒 童 在 溝 通 能 力 之 語 用 要 素 及 語 法 之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聽障非 ODD 組 聽障 ODD 組 一般 ODD 組

學前

(N=5)

國小

(N=6)

學前

(N=7)

國小

(N=8)

學前

(N=5)

國小

(N=5)

M SD M SD M SD M SD M SD M SD

語言溝通

語言描述

64.20 33.39 82.50 38.46 56.43 45.71 79.88 34.27 124.00 14.71 115.60 43.66

語言請求

14.80 12.76 31.17 17.00 28.14 24.63 33.50 16.60 56.60 20.26 47.20 19.21

語言表述

1.40 1.95 0.83 1.60 1.00 1.53 4.13 3.80 10.40 8.96 7.20 3.90

語言缺失值

8.50 8.39 8.57 4.04 3.88 3.98 10.29 6.42 5.20 1.30 4.20 1.79

非語言溝通

非語言描述

60.60 19.68 46.67 9.99 76.29 27.19 65.63 29.55 44.00 11.25 38.00 8.22

非語言請求

8.60 6.07 1.33 1.37 9.86 8.75 9.00 16.42 2.20 2.39 3.60 2.51

非語言表述

0.20 0.45 0.00 0.00 0.29 0.76 0.50 0.76 0.40 0.89 0.00 0.00

非語言眼神接觸 20.00 31.76 2.67 1.86 17.00 9.09 7.12 6.42 4.80 1.79 4.80 2.49

語法

完整句

21.80 27.50 51.00 40.55 32.86 30.66 44.75 31.13 110.6

0 44.43 91.20 48.62

不完整句

58.60 25.28 63.50 30.01 52.71 40.54 72.75 28.66 80.40 22.03 78.80 17.24

表 5 - 3 - 4 不 同 組 別 學 前 兒 童 溝 通 能 力 之 語 用 要 素 及 語 法 分 析

P 值 調 整 α值

項 目 H 值

A×B A×C B×C A×B A×C B×C

事 後 比 較

語 言 溝 通

語言描述 8 . 1 5 * * 0.320 0.004 0.009 0.017 0.05 0.025

一般 ODD 組>聽障非 ODD 組 一般 ODD 組>聽障 ODD 組

語言請求 6 . 2 7 * 0.320 0.008 0.037 0.017 0.05 0.025

一般 ODD 組>聽障非 ODD 組

語言表述 4 . 0 6 缺失值 0 . 5 6

非語言溝通

非語言描述

5 . 2 5 * 0.216 0.076 0.015 0.017 0.025 0.05

聽障 ODD 組>一般 ODD 組

非語言請求

4 . 5 8

非語言表述

0 . 0 7

非語言眼神接觸

4 . 5 4

語法

完整句 8 . 2 4 * * 0.378 0.008 0.005 0.017 0.025 0.05

一般 ODD 組>聽障非 ODD 組 一般 ODD 組>聽障 ODD 組

不完整句 1 . 9 1

註 1:A=聽障非 ODD 組,B=聽障 ODD 組,C=一般 ODD 組

(28)

(二)互動行為

表 5-3-5 呈現不同組別學 前 兒 童 互 動 行 為 總 計 及 其 類 別

項 目 之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 從表 5-3-6 發現,重新分組後,整體

上三組學前兒童在正向行為的差別仍不明顯;學前聽障 ODD 組與

一般 ODD 組的負向行為仍明顯高於聽障非 ODD 組。在整體互動

行為方面,重新分組前後資料最大的不同在於中性行為,由於三組

學前兒童在眼神接觸溝通方式的差距縮小,相對三組學前兒童在中

性行為的差別也不明顯,重新分組後,僅有學前聽障 ODD 組在等

待觀察次數明顯高於一般 ODD 組。

(29)

表 5 - 3 - 5 不 同 組 別 學 前 兒 童 互 動 行 為 總 計 及 其 類 別 項 目 之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聽障非 ODD 組 聽障 ODD 組 一般 ODD 組

學前

(N=5)

國小

(N=6)

學前

(N=7)

國小

(N=8)

學前

(N=5)

國小

(N=5)

M SD M SD M SD M SD M SD M SD

正向行為總計 146.20 23.54 162.67 49.18 151.00 54.48 177.00 31.50 211.00 37.58 188.20 53.48

表達需求

16.60 4.77 17.00 5.66 20.71 6.80 17.50 5.53 21.40 3.36 20.80 10.73

表達情緒

14.60 6.62 17.00 10.00 13.29 17.27 23.63 12.14 23.20 10.47 30.20 16.07

禮貌

7.00 4.80 5.33 1.75 5.14 3.67 4.38 1.41 4.60 1.14 4.00 3.08

讚美

0.40 0.89 0.33 0.82 0.43 0.79 0.63 1.06 0.20 0.45 1.20 1.64

分享

49.80 23.09 72.33 30.51 49.29 26.72 76.38 20.55 104.80 36.91 86.20 20.09

服從

32.20 13.92 23.67 4.46 27.57 4.58 25.13 7.36 25.00 5.43 21.20 2.77

會拒絕

0.40 0.89 2.50 2.35 2.14 3.18 0.63 0.74 2.80 1.48 1.40 2.19

合作

23.60 10.31 22.33 7.76 29.71 16.61 25.38 8.78 22.20 8.44 15.00 6.40

抗議

1.40 1.95 1.17 1.17 1.71 2.43 3.13 3.23 6.00 4.85 5.40 2.97

建議

0.20 0.45 1.00 1.10 1.00 1.15 0.25 0.71 0.80 0.45 2.80 1.92

負向行為總計 8.20 5.63 6.67 5.72 29.71 17.49 26.88 21.60 36.20 15.64 29.20 5.81

沒禮貌

6.40 3.91 4.83 4.07 11.86 5.40 10.00 6.32 10.40 5.32 7.40 3.51

不分享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40 0.89 0.20 0.45

不服從

0.80 1.10 0.17 0.41 8.00 10.39 4.63 6.12 3.60 1.82 6.60 4.72

不合作

0.60 1.34 0.67 1.21 4.43 4.24 4.50 6.80 6.80 5.02 5.20 3.70

干擾

0.40 0.89 0.83 1.33 4.71 3.15 5.88 5.57 10.40 7.83 7.60 2.88

攻擊

0.00 0.00 0.17 0.41 0.71 0.76 1.88 1.81 4.60 4.16 2.20 0.84

中性行為總計 25.80 27.44 7.33 3.93 22.29 11.41 11.88 8.58 7.60 2.70 7.80 2.28

眼神接觸

19.80 30.15 2.00 1.67 16.86 10.48 7.00 6.30 5.00 2.12 5.00 2.55

忽視

0.00 0.00 1.83 2.99 0.00 0.00 0.38 0.74 0.60 0.89 0.80 0.45

缺失值

2.20 2.95 2.33 1.37 1.29 2.14 3.25 4.62 2.00 1.41 1.60 1.14

等待觀察

3.80 4.97 1.17 2.04 4.14 3.76 1.25 1.58 0.00 0.00 0.40 0.55

(30)

表 5 - 3 - 6 不 同 組 別 學 前 兒 童 互 動 行 為 總 計 及 其 類 別 項 目

P 值 調 整 α值

項 目 H 值

A×B A×C B×C A×B A×C B×C

事 後 比 較

正向行為總計

5 . 9 1 表達需求 2 . 5 7 表達情緒 5 . 11 禮貌 0 . 6 3 讚美 0 . 1 8 分享 5 . 6 9 服從 0 . 4 2

會拒絕 6 . 2 0 * 0.202 0.016 0.202 0.025 0.05 0.025

一般 ODD 組>聽障非 ODD 組

合作 0 . 6 8 抗議 4 . 8 1 建議 3 . 0 4

負向行為總計

1 0 . 8 1 * * 0.002 0.004 0.134 0.05 0.025 0.017

聽障 ODD 組>聽障非 ODD 組 一般 ODD 組>聽障非 ODD 組

沒禮貌 4 . 3 9 不分享 2 . 4 0

不服從 5 . 8 2 * 0.024 0.016 0.320 0.025 0.05 0.017

聽障 ODD 組>聽障非 ODD 組 一般 ODD 組>聽障非 ODD 組

不合作 7 . 0 8 * 0.024 0.008 0.265 0.025 0.05 0.017

聽障 ODD 組>聽障非 ODD 組 一般 ODD 組>聽障非 ODD 組

干擾 1 1 . 4 8 * * 0.003 0.004 0.037 0.05 0.025 0.017

聽障 ODD 組>聽障非 ODD 組 一般 ODD 組>聽障非 ODD 組

攻擊 7 . 2 8 * 0.053 0.016 0.075 0.025 0.05 0.017

一般 ODD 組>聽障非 ODD 組 中性行為總計

5 . 0 4

眼神接觸 3 . 5 4 忽視 5 . 1 0 缺失值 1 . 11

等待觀察 9 . 2 6 * 0.639 0.032 0.003 0.017 0.025 0.05

聽障 ODD 組>一般 ODD 組

註:A=聽障非 ODD 組,B=聽障 ODD 組,C=一般 ODD 組

*p<.05,** p<.01

二、各組學前與國小兒童的溝通互動能力

表 5-3-7、5-3-8 與 5-3-9 分別呈現聽障非 ODD 組、聽障 ODD 組與

一般 ODD 組不同年齡之間,在溝通互動能力的差異情形。學前聽障偽

陽性個案重新分組後,發現聽障非 ODD 組、聽障 ODD 組與一般 ODD

組,在不同年齡之間,溝通互動能力的差異皆不明顯。

(31)

表 5-3-7 各 組 學 前 與 國 小 兒 童 在 不 同 溝 通 反 應 之 差 異

項目 聽障非 ODD 組 聽障 ODD 組 一般 ODD 組

平均數 平均數 平均數

學前 國小

U 值

學前 國小

U 值

學前 國小

U 值

溝通總計

180.20 176.67 14.00 203.00 215.75 23.00 254.80 225.20 7.00

語言溝通

86.40 123.00 10.00 90.00 127.25 20.00 196.40 174.20 7.00 說話 18.80 18.17 14.00 10.71 16.88 17.50 27.80 30.20 10.50 會話 67.60 104.83 8.00 79.29 110.38 21.00 168.60 144.00 9.00

會話開始 24.60 40.67 9.00 30.43 49.50 15.00 75.60 68.00 10.00

會話回應 43.00 64.17 6.50 48.86 60.88 22.00 93.00 76.00 7.50

適當回應 40.60 63.33 7.00 46.86 58.75 22.50 91.40 74.80 8.50

不適當回應

1.60 0.83 12.50 1.71 1.75 27.50 1.60 1.20 10.50

回應缺失值

0.80 0.00 6.00 0.29 0.38 28.00 0.00 0.00 12.50

非語言溝通

89.40 50.67 6.00 103.43 82.25 14.00 51.40 46.40 10.00 說話 2.40 1.50 9.50 2.00 6.88 12.00* 6.60 3.80 6.00 會話 87.00 49.17 6.00 101.43 75.38 15.00 44.80 42.60 10.00

會話開始 13.80 8.00 14.00 17.14 19.75 21.50 9.80 11.80 11.00

會話回應 73.20 41.17 6.00 84.29 55.63 16.00 35.00 30.80 9.00

適當回應 53.80 38.83 5.50* 66.86 47.25 15.50 29.80 26.20 8.00

不適當回應

0.00 0.00 15.00 1.14 1.63 25.00 0.40 0.00 10.00

眼神接觸 19.40 2.33 7.00 16.29 6.75 10.00* 4.80 4.60 12.50

無反應

4.40 3.00 14.50 9.57 6.25 19.00 7.00 4.60 8.50

*p<.05

(32)

表 5-3-8 各組學前與國小兒童溝通能力之語用要素及句型總計

項目 聽障非 ODD 組 聽障 ODD 組 一般 ODD 組

平均數 平均數 平均數

學前 國小

U 值

學前 國小

U 值

學前 國小

U 值

語言溝通

語言描述 64.20 82.50 13.00 56.43 79.88 20.50 124.00 115.60 5.00 語言請求 14.80 31.17 6.00 28.14 33.50 24.50 56.60 47.20 8.00 語言表述 1.40 0.83 13.50 1.00 4.13 13.50* 10.40 7.20 10.50

非語言溝通

非語言描述 60.60 46.67 9.00 76.29 65.63 21.50 44.00 38.00 8.00 非語言請求 8.60 1.33 3.00* 9.86 9.00 19.50 2.20 3.60 9.00 非語言表述 0.20 0.00 12.00 0.29 0.50 22.50 0.40 0.00 10.00

非語言眼神接觸

20.00 2.67 7.00 17.00 7.12 10.00* 4.80 4.80 11.50

句型

完整句 21.80 51.00 7.50 32.86 44.75 23.00 110.60 91.20 9.00 不完整句 58.60 63.50 13.00 52.71 72.75 21.00 80.40 78.80 12.00

*p<.05

數據

表 5 - 3 - 1 不 同 組 別 學 前 兒 童 在 不 同 溝 通 反 應 之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表 5 - 3 - 2 不 同 組 別 學 前 兒 童 在 不 同 溝 通 反 應 之 差 異
表 5 - 3 - 5 不 同 組 別 學 前 兒 童 互 動 行 為 總 計 及 其 類 別 項 目 之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表 5 - 3 - 6 不 同 組 別 學 前 兒 童 互 動 行 為 總 計 及 其 類 別 項 目
+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學校收到有非華語幼兒的在家進 行這個活動的片段分享。學校適 時提供個別支援,從中以多範疇

國際非政府組織「Girls Not Brides(女孩非新娘)」宣布統計資料,印尼已 經被列為世界上 10 個兒童新娘最多的國家之一,也就是在女孩未滿

兒童戲劇本來便屬於兒童文學的一環,從 兒童文學的故事著手,更容易貼近孩子的生活

至於上

童工是指在工作場合下僱傭兒童,剝奪兒童的童年成 長,干預他們正常上學,在精神、身體、社交或道德 上造成威脅或損害。非洲 5-17

張清榮 兒童文學創作論 新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 理論和.. 陳千武等 第四屆「兒童文學與兒童

原因:資優學生 往往利用自己的 長處,採用補償 策略,蓋過了特 殊學習障礙的行 為徴狀. 較多出現在學習

此種情況在弱智兒童猶為顯著,大部份弱智兒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