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學教育課程指引 分冊 6A 德育及公民教育:加強價值觀教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學教育課程指引 分冊 6A 德育及公民教育:加強價值觀教育"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學教育課程指引

分冊 6A

德育及公民教育:加強價值觀教育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建議學校採用 二零一七

(2)

1

分冊 6A 德育及公民教育:加強價值觀教育

《中學教育課程指引》共 11 冊,這是第 6 冊的 A 部分,內容如下:

分冊 6A 目錄 6A.1 背景 6A.2 本冊目的

6A.3 價值觀教育的學習目標

6A.3.1 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6A.3.2 提升價值判斷能力

6A.4 價值觀教育的學習內容

6A.4.1 各學習領域/科目的相關學習內容 6A.4.2 生活事件和議題

6A.5 價值觀教育的推行策略

6A.5.1 認知、情感及實踐並重 6A.5.2 提供全面而均衡的學習經歷 6A.5.3 加強協調不同範疇的價值觀教育 6A.5.4 學校整體課程規劃

6A.5.5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規劃 6A.5.6 各學習階段之間的銜接 6A.5.7 營造有利氛圍

6A.6 各持份者的角色 6A.6.1 校長

6A.6.2 副校長/德育及公民教育統籌 6A.6.3 學習領域/學科主任

3 4 4 4 6 7 7 8 8 8 9 11 12 13 13 13 14 14 14 15

(3)

2

6A.6.4 教師 6A.6.5 家長 6A.6.6 學生 6A.7 評估

6A.7.1 目的

6A.7.2 進行價值觀教育評估 6A.8 為學校和教師所提供的支援 參考文獻

15 16 16 17 17 17 18 19

(4)

3

6A.1 背景

 在廿一世紀,香港與全球多個城市一樣,在經濟和社會方面一直面對不同轉 變及挑戰。為保持競爭優勢並為未來發展締造新機遇,我們期盼下一代能夠 具備廣闊的知識基礎、展現理性思考及作出道德判斷的能力,以及擁有果敢 堅毅的精神,行事為人持守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 本港的學校一直以來致力培養學生的道德及公民價值觀,自 2002 年我們鼓勵 學校培育學生具備「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及「承 擔精神」等五項首要價值觀和態度,並將其訂為推廣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 改革的關鍵項目之一)的重點。學校普遍也已制定校本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 和相關的學習活動。

 在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時,為適應社會轉變及切合學校需要,德育 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於 2008 年作出修訂,新增兩種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鼓 勵學校培育學生七種首要價值觀和態度,包括「堅毅」、「尊重他人」、「責任 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及「關愛」。

 中學生經常面對各式各樣的轉變,例如就讀新學校、認識新朋友,以及學習 新知識、技能和面對功課,在轉變的過程中或會感到興奮,但亦可能要承受 旁人不同的期望及日益繁重的要求。此外,中學生處於青少年階段,或會遇 到種種備受爭議和關注的生活事件和社會議題,因此有必要從正面角度認識 自己,學習如何在面對逆境時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定,從而衝破障礙盡展潛 能。學生培育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不僅有助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的 學習態度,還能使他們具備良好的素質,以切合未來的工作需要,並成為明 白事理的香港公民。

 自 2014 年開始推行的學校課程持續更新再次確立以下方面的重要性,包括:

提供全面而均衡的學習經歷、營造有利的學習環境,以及從不同角度增強學 生了解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從而推動德育及公民教育。我們有必要為加強 價值觀教育(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基本法》教育)制定方向,幫助學生應 對各種轉變和挑戰,並促進全人發展。

反思問題

 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如何加強學生應對瞬息萬變的社會和挑戰的能力?

(5)

4

6A.2 本冊目的

 檢視及整合在中學推行價值觀教育的經驗和成果

 就在中學規劃及推行價值觀教育(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基本法》教育)作 出建議

6A.3 價值觀教育的學習目標

6A.3.1 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 價值觀和態度可界定為個人或社會重視的素質,這些素質具有內在價值,並 且是行為的準則。

 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能:

- 培育中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 幫助建立正面的身份認同;以及

- 提高中學生的自尊感和自信心。

 學校可透過制定全面而均衡的課程推行價值觀教育(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

《基本法》教育),以培育學生七種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

(i) 堅毅

- 學生可憑藉堅毅的精神勇敢地克服挑戰和挫折,面對困難亦能努力不 懈,以達成目標。學生的堅毅精神應建基於合理的判斷和可行的決定。

(ii) 尊重他人

- 在香港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學生常會遇到不同背景、能力、種族、宗 教、信仰及生活方式的人,當相處時出現意見不一甚或衝突,學生應 接納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並應嘗試建立和平友好的關係,從而和諧共 處和共事。

(6)

5

(iii) 責任感

- 我們期望年輕一代具備關心別人和樂於助人的態度,為同儕、社區和 社會的福祉而採取適當行動,從而在不同範疇克盡己任。

(iv) 國民身份認同

- 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幫助中學生繼續認識自己生活的地方,

並從學習過程中建立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是小學教育及中學教育的其 中一個學習宗旨。

- 國家不斷發展,提高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加深對《基本法》及「一國 兩制」的理解,並加強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對個人未來發展及社會整 體福祉,都大有幫助。

- 非華語學生亦可加深對中國的認識,培育互相尊重的態度,建立和諧 共融的社區。

《基本法》教育

 《基本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性文件,它以法律的形式,訂明「一國 兩制」、「高度自治」和「港人治港」等重要理念,亦訂明了在香港特別行政 區實行的各項制度。《基本法》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鼓勵學生認識《基本法》,不但能夠豐富他們關於地區性、國際性和全球性 的知識,更能加強培育他們各種價值觀和態度,包括法律、公義、國民身份 認同、民主、自由、人權、平等及理性,以裝備學生成為有識見、富責任感 的公民,為社會、國家乃至全世界的福祉作出貢獻。

(v) 承擔精神

- 承擔精神並不單指完成自己的本份,更要積極思考如何將事情做好,

不斷精益求精。擁有承擔精神的人會不怕困難,並勇於接受新挑戰;

當犯上過失,亦敢於承認及加以改善。

(7)

6

(vi) 誠信

- 誠信是個人寶貴的資產,有助與別人坦誠溝通,建立互信關係,亦是 個人立身處世需要持守的價值觀。有誠信的人能信守諾言,言行一致。

誠信亦是香港社會致力追求並引以為傲的固有核心價值。

(vii) 關愛

- 關愛是對別人的處境、感受和需要,表達發自內心的關懷之情。關愛 有別於同情心,是以同理心關懷別人的處境、感受和需要。處於青少 年階段的學生經已能夠從對方角度出發,將心比己去了解對方的感受,

正正是學習及實踐關愛精神的最佳時機。

 學校宜因應其辦學理念、校情及各持份者的意見,加強價值觀教育及培育學 生其他價值觀及態度,亦可參考課程發展議會在《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

(2001)報告中所提出的核心及輔助價值觀和態度。(「納入學校課程內的價 值觀和態度」亦載於《中學教育課程指引》分冊 2 的附錄二。)

反思問題

 為切合學生需要,在推行價值觀教育時,哪些價值觀和態度最適合你的學 校?

6A.3.2 提升價值判斷能力

 學生在中學階段普遍對關愛、誠信及尊重他人等正面價值觀和態度具有基本 認識,並認同這些價值觀和態度彌足珍貴並值得宣揚。

 不過,學生或會遇到各種各樣生活事件和議題,當中涉及不同的價值觀和態 度,某些更可能存有衝突。學生應客觀理性地分析這些事件和議題,並以正 面的價值觀和態度為主導原則作出判斷和決定。

反思問題

 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促進學生作出價值判斷?

(8)

7

 以下是中學推行《基本法》教育的兩個示例。

示例一

 為推行《基本法》教育,一所中學聯合各學習領域/科目,在《基本法》週 舉辦《基本法》寫作比賽、班際《基本法》問答比賽,以及社際《基本法》

辯論比賽。這些跨課程活動不僅加深學生對《基本法》的認識,還能提高他 們的公民意識和明辨性思考能力。

示例二

 一所中學從生活與社會課程資源中選取了一項研究及發展計劃,作為學與 教資源。在生活與社會(中一至中三)核心單元的基礎部分中,學生會修讀

「權利、義務和法治原則」、「決策過程和選舉制度的發展」及「維護自由發 表意見的權利」三個議題,期間能夠學習《基本法》、分析數據及進行討論,

藉此加深對《基本法》的認識,了解《基本法》如何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緊密 連繫並保障他們的權利。

6A.4 價值觀教育的學習內容

 中學教師除了可在價值觀教育的學習內容中加入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 生活事件外,亦可採用涉及不同甚或存有衝突的價值觀和態度的生活事件和 議題,藉此加強學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培育他們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 學校宜將有關元素融入各學習領域/科目、跨課程價值教育範疇(例如品德 教育、性教育、《基本法》教育、生命教育)及其他相關學習經歷,持續培育 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6A.4.1 各學習領域/科目的相關學習內容

 自 2001 年起,德育及公民教育已列為課程改革的四個關鍵項目之一。課程 發展議會報告《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2001)建議應在各學習領域/科 目營造有助學生發展及應用共通能力、價值觀和態度的情境。

 過去十多年來,學校積極地將德育及公民教育融入學校課程,並能建基於現 有的良好實踐經驗,採用德育及公民教育這關鍵項目,以價值觀教育為目標,

促進學生全人發展。價值觀教育(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基本法》教育)可

(9)

8

透過以下方式推行:(i) 加深學生對首要及其他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認識;以 及(ii) 培育學生在決策時反思和實踐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的能力。

6A.4.2 生活事件和議題

 學校宜從下述五個生活範疇中選取合適的生活事件和議題:(i) 個人成長及健 康生活;(ii) 家庭;(iii) 學校;(iv) 社交;以及(v) 社會及國家,作為主要學 習階段的學習內容。此外,自 2008 年推出新修訂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後,

在第四學習階段推出的的「工作生活」範疇在此亦適用。

 教師選取生活事件和議題作為價值觀教育的教材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 學生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轉變和需要;

- 與學生生活經歷相關的事件;以及

- 時事及社會關注的生活事件和議題。

6A.5 價值觀教育的推行策略

6A.5.1 結合認知、情感及實踐

 學校推廣價值觀教育時應結合認知、情感及實踐,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經 歷(見圖 6A.1)。

圖 6A.1 結合認知、情感及實踐

(10)

9

6A.5.2 提供全面而均衡的學習經歷

 推行價值觀教育時,應扣連課堂學習、實踐體驗及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全 面而均衡的學習經歷(見圖 6A.2)。

圖 6A.2 推行價值觀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

 課堂學習

- 各學習領域/科目均可提供相關情境供學生討論,幫助他們從不同角度 反思和實踐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在科學教育及地理科等學習領域/科 目中,學生亦可透過討論學科內容,多角度認識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示例三

在英文科課堂上,中二學生參加了一項以「慈善與助人」為主題的慈善項目,

以提升其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活動過程中,首先由一位社工就喪失教育機會 的弱勢學童進行演講,其後讓學生討論他們作為較幸運的一群應擔當的角色和 責任,從而使他們明白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學生之後要簽署一份「承諾約章」, 參與一系列「慈善義賣」籌款活動,為學童教育出一分力。

(11)

10

- 有些學校會騰出課時進行生命教育或價值觀教育,旨在促進學生全人發 展。

- 有些學校亦會善用班主任課或周會時間,邀請學校成員或嘉賓分享對某 些時事或熱門社會議題的看法。學生就該等議題表達意見時,應以正面 的價值觀和態度為其中一個主導原則。

 實踐體驗

- 學校可為學生安排真實的學習體驗,例如參加學會/學生會選舉、制服 團體活動、實地考察活動、義工服務、海外參觀及交流活動,從而實踐 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感受秉持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喜悅和興奮。

 學習氛圍

- 學校的不同持份者可於與學生的日常交流中展示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除了課堂學習外,教師的一言一行、課室管理方式和態度皆會為學生正 面的價值觀和態度的培育帶來深遠影響。

- 學校可在發展計劃中融入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輔以行政支援 措施,營造全面及真實的學習氛圍。

- 學校可爭取家長、校友和社區的參與和支援,藉此營造有利培育學生品 德及公民素質的學習氛圍。

反思問題

 學校如何與不同持份者合作,營造有利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的學 習氛圍?

(12)

11

6A.5.3 加強協調不同範疇的價值觀教育

 學校應以培育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為首要任務之一,加強協調不同跨課 程範疇,將價值觀和態度融入於學習目標內。舉例而言,學校可透過以下方 式推廣「責任感」:

- 在品德及倫理教育中加深學生對自身責任的認識;

- 在《基本法》教育中提高學生對在家庭、學校以至社會的公民權利和責任 的意識;

- 在性教育中促進學生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抱有盡責的態度;以及

- 在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培育學生承擔環保責任,鼓勵他們養成綠色和健康的 生活方式。

(13)

12

6A.5.4 學校整體課程規劃

 學校規劃課程時應緊密扣連各學習領域/科目,制定全面而均衡的內容,並 設計相關學習經歷以推行價值觀教育。

 就推行中學價值觀教育規劃課程時,應涵蓋以下各個階段:

(14)

13

6A.5.5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規劃

 香港的學校一直以來採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考慮學校的優勢和方向、

學生的表現和發展需要,以及不同持份者的期望,制定校本價值觀教育內容 及推行策略。

 以下是學校採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規劃及推行價值觀教育的兩個示 例。

示例四

 一所中學發現校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自信心有所倒退,箇中原因很可 能是對未來缺乏清晰的目標。有見及此,該校設計及推出多項價值觀教育 活動,促進學生了解自我、訂立目標,以及作生涯規劃。

示例五

 一所中學的辦學團體多年來一直提供多元化的社區服務。學校在辦學團體 的支持下,參照該團體的起源、歷史及現有服務,制定價值觀教育的內容,

讓學生了解其使命和抱負、欣賞其對社會所作的貢獻,以及學習服務社會 及弱勢社群。

6A.5.6 各學習階段之間的銜接

 小學階段(即第一及第二學習階段)的學生普遍仍處於童年期,只有小部分 或已進入青少年期。學校應從小學開始培育學生認識和認同正面的價值觀和 態度及健康的生活習慣,並延續至中學階段。

 中學階段(即第三及第四學習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學校可 透過引導學生分析某些複雜或備受爭議的生活事件和社會議題,培育他們道 德判斷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6A.5.7 營造有利氛圍

 學校應著力營造有利氛圍,培育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 除制定學校課程外,學校亦應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藉此加深教師和家長對 價值觀教育的認識,建立夥伴關係。

(15)

14

反思問題

 學校如何透過日常行政安排鼓勵學生反思和實踐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6A.6 各持份者的角色

6A.6.1 校長

 向學校成員宣揚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促進全校凝聚共識,為價值觀教育訂 立方向及提供支援,確保相關的決策得以貫徹和言行一致;

 授權副校長/德育及公民教育統籌或委任一位經驗豐富且具備領導才能的統 籌主任,負責領導學校整體課程發展,包括檢視、規劃和發展價值觀教育,以 及定期評估有關成效;

 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有關價值觀教育的專業發展課程,並推廣校內、外觀摩交 流的文化,藉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 與家長、校友、其他學校、社區組織、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等保持緊密聯 繫;以及

 協調不同持份者的參與,引入不同類型的資源,以支援推動價值觀教育的工 作。

6A.6.2 副校長/德育及公民教育統籌人

 擔當領導和統籌者的角色;與各學習領域/科目及學校行政小組(例如:訓 導組、輔導組、學生個人成長組及其他學習經歷組等)協調合作;透過價值觀 教育,根據每年各學習領域的不同主題,制定培育價值觀和態度的優先次序,

並檢視其推行情況;

 制定價值觀教育的發展計劃;根據校情及以學生為中心制定具體學習目標,

並定期檢視推行情況;

(16)

15

 規劃價值觀教育;選取適切的生活事件和社會議題作為學習內容,並採用多 元化學與教策略,全面推動價值觀教育;

 定期向校長匯報價值觀教育的推行情況,共同商議發展方案,並拓展適當的 資源,以優化價值觀教育的內容;以及

 向教師提供有關價值觀教育的專業發展課程資料,鼓勵教師積極參加,以及 安排同儕交流分享,提升專業水平。

6A.6.3 學習領域/科主任

 參考所負責的學習領域/科目的課程指引,找出可培育學生價值觀和態度的 學習元素,並將這些元素有策略地融入各級的課程當中;

 根據學校的發展方向,配合推動價值觀教育計劃;與其他學習領域/科組協 作,攜手設計跨課程學習主題和活動,以推廣價值觀教育,並定期檢討學習 成效;以及

 在科組會議和分享會上,透過與教師討論學與教的策略,幫助學生培育正面 價值觀和態度,以及道德判斷和理性思考能力。

6A.6.4 教師

 了解學校推行價值觀教育的目標和方針,認同培育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是教師的使命和責任。

 擔當促進學生學習的角色;營造開放氛圍誘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坦 誠分享想法並尊重不同意見;

 在設計日常課堂學習活動時,注意如何加強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及多角 度思考的能力;

 考慮學校的願景及學生的特質和發展需要,為學生創造得以展現正面價值觀 和態度的學習機會;以及

 鼓勵學生參與校內及其他學校或機構舉辦的價值觀教育活動,並透過事後討 論分享,提升學習成效。

(17)

16

6A.6.5 家長

 用心聆聽和了解子女的意見,並於溝通過程中給予指導,由於年青人可能有 自己的價值觀、態度和想法,因此不應將某些觀念、價值觀和態度加諸他們 身上;

 關心子女的發展轉變和需要,從而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多與他 們討論生活事件;分享自己的價值觀和態度,並鼓勵他們反思及表達個人見 解;

 經常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子女樹立榜樣;以及

 主動詢問及了解學校推行價值觀教育的情況;積極參與校內舉辦的價值觀教 育活動,加強家長與學校之間的合作,攜手培育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6A.6.6 學生

 主動投入價值觀教育課堂活動;多角度思考、討論和主動發表意見,並用心 聆聽和尊重他人的看法,從而發展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 留意社會、國家及世界時事,加深對不同事件和議題的認識,擴闊個人視野,

學習如何作出理性客觀的判斷和決策;有需要時主動與教師和父母溝通討論;

以及

 積極參加由學校、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等舉辦的學習活動,例如參觀交流、

義工服務、制服團體等,活出積極健康的人生。

(18)

17

6A.7 評估 6A.7.1 目的

價值觀教育的評估應具備以下目的:

促進學習的評估

 提供正面及清晰的回饋,讓學生 掌握改善的方向,並藉彰顯他們 的學習表現,幫助他們建立正面 的價值觀和態度。

作為學習的評估

 鼓勵學生透過討論、分享和實 踐,加深對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 了解,思考可自我提升或改進的 地方。

對學習的評估

 為教師及其他持份者提供資料,

了解學生的學習進程和表現,作 為調適和優化課程的重要參考。

6A.7.2 進行價值觀教育評估

 進行價值觀教育評估時,教師應注意以下事項:

- 為學生提供正面及清晰的回饋,讓他們展示在價值觀教育的學習成果,幫 助學生反思改進的方向。

- 避免評估學生的價值觀和態度是否符合標準,又或是比較不同學生的表現。

反思問題

 學校如何確保進行價值觀教育評估時,不會「標籤」學生?

(19)

18

6A.8 為學校和教師所提供的支援

 教育局持續為中學提供不同類型的課程資源,例如學習材料、學習資源網、

專業發展課程等,協助學校推行價值觀教育。

- 學習材料:提供學習材料,例如教案、短片及工作紙等,並列明教學目標、

教學流程、參考材料、延伸活動建議等,以供教師靈活運用。

- 學習資源網:涵蓋時事及各跨課程價值觀教育範疇的不同主題的 學 習 資 源 已 上 載 至 教 育 局 「 德 育 、 公 民 及 國 民 教 育 」 網 站

(https://www.edb.gov.hk/cd/mcne)。

- 專業發展課程:定期提供系列式專業發展課程,為教師及不同持 份者舉辦各類研討會及工作坊等,並與師資培訓機構及非政府機 構合作,提升教學團隊相關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有關專業發展課 程的詳情,請瀏覽:http://tcs.edb.gov.hk)

 教育局亦提供校本支援服務,包括:

- 協助學校制定價值觀教育計劃;

- 建立教師網絡,促進教師交流意見和分享良好示例;

- 與大專院校建立協作關係,讓教師掌握價值觀教育的最新發展;以及 - 協同學校試行新教學策略,並與其他學校分享經驗。

(20)

19

參考文獻 書刊

李榮安編著(2004)。中學公民教育:多元化的校本實踐。香港:商務印書館。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編(2004)。青少年成長的價值教育。香港:三聯書店。

張秀雄主編(2003)。新世紀公民教育的發展與挑戰。台北:師大書苑。

劉國強、謝均才(主編)(2004)。變革中的兩岸德育與公民教育。香港:中文 大學出版社,香港教育研究所。

蔡宗輝(2009)。現代青少年教育的困惑與對策。香港:文心文化事業。

課程發展議會(2001)。學會學習 - 課程發展路向。香港:作者。

課程發展議會(2008)。新修訂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香港:作者。

霍瑞次、陳城禮(主編)(2005)。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教育。香港:香港教育 學院。

檀傳寶(2000)。學校道德教育原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謝明昆(1994)。道德教學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Arthur, J. (Eds.). (2010). Citizens of character: New directions in character and values education. Exeter: Imprint Academic.

Brown, K., & Fairbrass, S. (2009). The citizenship teacher’s handbook. London:

Continuum.

Cheng, R. H. M., Lee, J. C. K., & Lo, L. N. K. (Eds.). (2006). Values education for citizens in the new century.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Cogan, J. J., Morris, P., & Print, M. (Eds.). (2002). Civic educ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Case studies across six societies. New York, NY: Routledge Falmer.

Demers, J. (2008). Character-building activities: Teaching responsibility, interaction, and group dynamics.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21)

20

Halstead, J. M., & Pike, M. A. (2006). Citizenship and moral education: Values in action.

London: Routledge.

Kennedy, K. J., Lee, W. O., & Grossman, D. L. (Eds.). (2010). Citizenship pedagogie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re.

Ku, A. S., & Pun, N. (Eds.). (2004). Remaking citizenship in Hong Kong: Community, nation, and the global city. London: Routledge.

Ma, H. K., Tam, K. K., & Wong, M. Y. (Eds.). (2001). Whole person education and happy growth: Life and moral education programmes for junior secondary schools (Vol.

1 – 3). Hong Kong: Life and Ethics Education Project,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Nucci, L. P., & Narvaez, D. (Eds.). (2008). Handbook of moral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New York, NY: Routledge.

Rest, J. R. (1986). Moral development: Advances in research and theory. New York, NY: Praeger.

Ruyter, Doret de., & Miedema, Siebren. (2011). Moral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A lifetime commitment. Rotterdam: Sense Publishers.

Shek, D. T. L., Ma, H. K., & Merrick, J. (2007).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of a pioneering program in a Chinese context. London: Freund Publishing House.

Tomlinson, P., & Quinton, M. (Eds.). (1986). Values across the curriculum. London:

Falmer Press.

網址

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334」網上簡報,香港教育局 http://334.edb.hkedcity.net/new/tc/index.php

(22)

2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價值觀教育須結合學校和家庭教育,學校與家長必須緊密合作,才能

 「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培養學生的國民

價值觀教育須結合學校和家庭教育,學校與家長必須緊密合作,才能

學校進一步把價值觀教育、常識科及 STEAM 教學內容自然連繫起來,發展成跨課程

Education blueprint for the 21st century: Learning for life, learning through life: Reform proposals for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Hong Kong. Hong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Literacy for the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數學教育組.

Hong Kong’s Chinese history curriculum from 1945: politics and identity,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