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 向量的概念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1 向量的概念 "

Copied!
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向量的概念

以數字再加上某種度量單位便可描述的,稱為純量。例如:重量、長度與高度。以純量 再加上方向才能描述的,稱為向量。例如:力、速度與位移。

也就是說,純量只有大小,向量則是具有方向與大小。

◎向量的符號

(1) 小寫的英文字母上頭加一個箭頭符號,如a(唸作「向量 a」),b等等。

(2) 有向線段,如 AB (唸作「向量 AB」)表示由位置 A(稱為起點)指向位置 B(稱為終點) 的向量。

◎向量的長度

向量的大小稱為長度或範數(norm),以符號 ⋅ 或 ⋅ 來表示,例如 a 表 的長度。 a

◎特殊關係的向量

(1) 長度一樣且方向相同,稱為相等。

(2) 長度不一樣但方向相同或相反,稱為倍數關係。

例如:2a表與a方向相同但長度為其兩倍;表−12aa方向相反但長度為其一半。

◎向量的圖示法

一段具有箭頭的線,其中線的長度即為向量的大小,箭頭的指向即為向量作用的方向。

例如下圖。

a

b a c

2a

◎零向量

終點與起點同位置的向量,也就是長度為 0 的向量,記作0

◎單位向量

長度為 1 的向量,常以 來表示。u

(2)

§3 向量的運算

◎純量與向量之積

為任意實數,

k a= a a1, 2b= b b b1, 2, 3

1, 2 1, 2

k a=k a a = ka kakb=k b b b1, 2, 3 = kb kb kb1, 2, 3

k >0,則所得之向量與原向量同方向,長度為原向量之 倍。 kk<0,則所得之向量與原向量的方向相反,長度為原向量之 倍。 k

◎加法、減法

1, 2

a= a ab= b b1, 2c= c c c1, 2, 3d = d d d1, 2, 3

1, 2 1, 2 1 1, 2 2

a ± =b a a ± b b = a ±b a ±b

1, 2, 3 1, 2, 3 1 1, 2 2, 3 3

c ± d = c c c ± d d d = c ±d c ±d c ±d 加法的幾何意義

(1)平行四邊形定律

利用平移使得 ,a b的兩向量之起點重合,則 ,a b 及a b+ 之關係如下圖。

a

b a b+

(2)三角形定律

利用平移使得 的起點與 的終點重合,則b a a b 及, a b+ 之關係如下圖。

a

b a b+

註:由a b− =a + ( −b ),亦可畫出減法的幾何意義。

由純量與向量之積及向量的加法,可得任意的二維向量

1, 2 1 1, 0 2

a= a a =a +a 0,1

(3)

j 稱為R 的標準基底,並以2 i

因此將 1, 0 與 0,1 及 表示。同理,將 1, 0, 0 、 0,1, 0 及 0, 0,1 稱為R 的標準基底,並以3 i、 及j k表示,即a= a1,a2,a3 =a1i+a j2 +a k3 。 由向量與點座標的對應關係,可知:在R 中,2 i表點

( )

0, 0 至點

(

的向量,即在 X

軸上的單位向量,

)

1, 0

j 表點

(

0,0

)

至點

( )

0,1 的向量,即在 Y 軸上的單位向量;同理,

R 中, 、3 i j 及 分別為在 X 軸、Y 軸及 Z 軸上的單位向量。 k 性質 3-1

a, , 為任意向量, ,b c k k1k2為任意實數(或純量),則 (1) a b+ = +b a (交換律)

(2) a+( b c+ )=( a b+ )+c (結合律)

(3) a+ = + = a0 0 a (加法單位元素) (4) a+ −( a )=0 (加法反元素) (5) k a b( + )=k a+kb

(6) (k1+k a2) =k a1 +k a2 (7) k1( k a2 )=(k k a1 2)

【例 1】 若a+2b= 3, 2 且 2a−3b= −1,3 ,求ab

解:a+2b= 3, 2 ⇒ − −2a 4b= − − 與 26, 4 a−3b= −1,3 相加 得 2− −a 4b+2a−3b= − − + −6, 4 1, 3

得 7− = − −1 ,b 7, 1 17 7, 1 1,

b= −7 − − = ,a= 3, 2 −2b= 3, 2 − 2,27 = 1,107

◎內積或點積

a與 之夾角為b θ ,其中0≤θ ≤π ,a的長度、b的長度及cosθ 三者之積,即 cosa b θ ,稱為a與 的內積或點積,並記作b a i b

定理 3-1

設 與 為非a b 0之任意兩向量,則

(1) 若 與 平行(夾角為 0 或a b π ),則存在k≠0使得b=k a;反之亦然。

(2) 若 與 垂直,則a b a i b=0;反之亦然。

定理 3-2

a= a a1, 2b= b b1, 2c= c c c1, 2, 3d = d d d1, 2, 3a i b=a b1 1+a b2 2c i d =c d1 1+c d2 2+c d3 3

(4)

證明:由右圖,利用餘弦定理,可得

2 2 2

b a− = a + b 2 − a b cosθ

得(b1a1)2 +(b2a2)2 =a12+a22+b12+b22−2( a i b )

a

b

b a− θ

得−2a b1 1−2a b2 2 = −2( a i b ) 故a i b=a b1 1+a b2 2

性質 3-2

(1) 若a=0或b=0,則a i b=0

(2) a i b=b i a (交換律) (3) a i

( )

b c+ =a i b+a i c (分配律)

(4) a i

( ) ( )

kb = k a i b=k a

(

i b

)

, 為任意實數或純量 k (5) a i a= a 2 ≥0

【例 2】 求a= 2, 3,1 與b= −1,5,1 之夾角θ 。

解: a = 22+ +32 12 = 14, b ( 1)= − 2 + +52 12 = 27,

2 ( 1) 3 5 1 1 14 a i b= × − + × + × =

由定義得cos 14 42 14 27 9

a b

a b

θ = i = =

,故 ⎟⎟

⎜⎜⎝

= ⎛ 9 cos 1 42

θ 。

【例 3】 設x= + +a b ca =1, b = ,2 c = 且3 abbcca之夾角分別為

6 π 、

4 π 及

3

π ,求x的長度。

解: x 2 =( a b c+ + ) ( i a b c+ + )= a 2+ b 2+ c 2+2 a i b+2 b i c+2 c i a 2

6 3 2 3 17

cos 4 6

cos 6 12

cos 4 9 4

1+ + + + + = + +

= π π π

, 故 x = 17+2 3+6 2 。

◎內積的物理意義

以大小固定之力作用於某物體,當物體的移動方向與力的方向相同時,力之大小與

(5)

物體的移動距離之積,稱為力對該物體所作的功。若物體的移動方向與力的方向不同,

即形成某個角度時,則力對該物體所作的功,定義為力在物體移動方向的分力之大小與 物體的移動距離之積。所以,由向量內積之定義知,大小固定之力 ,對某物體所作之

功 ,其中

F

W =F i d d 代表物體移動的距離。

【例 4】 定量之施力F = 2, 4 使木塊由點 移動至 ,設施力之大小的單位為牛頓 物體移動距離之單位為公尺,求其所作之功。

) 1 , 1 (

A B(4,6) ,

解:AB= 4 1, 6 1− − = 3, 5 ,故W = 2, 4 3,5i =26(牛頓-公尺)。

◎方向餘弦

R 中的非零向量3 a= a a a1, 2, 3 而言,其與標準基底i、 j 及k之夾角稱為方向角。

設 的方向角分別為a α 、β及γ ,則cosα、cosβ 及cosγ 稱為方向餘弦。由內積的定義 及a i i= a a a1, 2, 3 1, 0, 0i =a1, a i j=a2,a i k = ,得 a3

cos 1

a

α = a ,cos a2

β = a ,cos a3 γ = a 所以cos2α +cos2β+cos2γ =1。

◎分量與投影

設二維向量a= a a1, 2i= 1, 0 之夾角為θ,則a的第一分量

1 cos cos

a =a i i= a i θ = a θ (因為 i = ) 1

a < ,則上式的幾何意義如下圖1

( )

1 (0< < ,表示θ π2 a1 >0)及圖

(

2

)

(2

π < < ,表θ π 示a1<0),所以又稱a1為 在 上的分量。將此想法推廣,遂有以下定義: a i

, 2

a bRa b, ∈ ,R3 θ 為ab之夾角,則 a cosθ稱為a在 上的分量(component of b on ),並記作 。

a b compba

因為 cos

cos

a b a b

a

b b

θ = θ = i

,故 1

comp

b

a b

a a b

b b

⎛ ⎞

⎜ ⎟

= =

⎜ ⎟

⎝ ⎠

i i 。

a在 上的分量為純量(實數),若將之視為與b b同起點之向量,則此向量與b同方向 或相反方向,即kb k, ≠ 0,且 之正負號與k compba 相同、長度為 compba ,得

i a θ

i a

θ cos

a θ

( )

1 a cosθ

( )

2

(6)

compb

k b = kb = a ,所以

2

comp 1

ba a b a b

k

b b b b

⎛ ⎞

⎜ ⎟

= = =

⎜ ⎟

⎝ ⎠

i i

遂有以下定義:

2

a b

b b

⎛ ⎞

⎜ ⎟

⎜ ⎟

⎜ ⎟

⎝ ⎠

i 稱為a在 上的投影或正射影(projection of b a onto b),並記作projba

2 comp 1

comp

b

b

a b a

b b a

b b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b

⎞⎟

⎟⎠

來看,因為 1 b

b 為單位向量,所以projba 為 與 同方向的單位向量之積。

compba b

【例 5】 求a= + j4ib= +2i 3j上的分量與投影。

解: b = 13

所以comp

(

4

)

1

(

2 3

)

1

13 13

ba= i+ j i i+ j = 1

( )

11 1 22 33

proj 2 3

13 13 13 13

ba=⎛⎜ ⎞⎛⎟⎜ ⎞⎟ i+ j =

⎝ ⎠⎝ ⎠ i+ j

k k

【例 6】 a= − −i 2j+7 ,b= −6i 3j−2 ,求projba 、projab 。 解: a 2 =54, b 492 = ,a i b= − + −6 6 14= −14

proj 14

ba ⎛−49 ⎞b

= ⎜ ⎟

⎝ ⎠ , ⎛−14⎞ projab= ⎜ 54 ⎟a

⎝ ⎠

◎外積或叉積

對在R 中任意兩向量 與 而言,有無限多個垂直於3 a b ab所在之平面的向量,這樣 的向量有兩個方向,可由右手定則來決定,即將右手除拇指外的四指,由a的方向朝b的 方向捲曲,則拇指所指的方向即為其方向。這些無限多個向量中,有一個特殊的,其形 式如下:

(

sina b θ

)

n

其中0≤θ ≤π 為 與 之夾角,a b n為垂直於ab所在之平面的單位向量,且其方向由右 手定則決定,稱為a與 的外積或叉積,並記作b a × b

(7)

性質 3-3

(1) 若a=0或b=0,則a × =b 0 (2) a × =a 0

(3) 若 與a b互相平行,則a × =b 0 (4) a × = −b

(

b × a

)

(5) a ×

( ) (

b c+ = a × b

) (

+ a × c

)

(6)

(

a b+

)

× =c

(

a × c

) (

+ b × c

)

(7) a ×

( ) ( )

kb = k a × =b k a

(

× b

)

(8) a i

(

a × b

)

=0

(9) b i

(

a × b

)

=0

由外積的定義可知,當 與a b互相垂直,即 2

θ = 時,π a × =b

(

a b

)

n

k

,可得

i × = = , j n j × = , k i k × = i j 另外,由性質 3-3,得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3 1 2 3

1 1 1 2 1 3 2 1 2 2 2 3

3 1 3 2

a i a j a k b i b j b k

a b i i a b i j a b i k a b j i a b j j a b j k a b k i a b k j a b k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3 3 2

) (

3 1 1 3

) (

1 2 2

)

3 3

1

a b

a b a b i a b a b j a b a b k

= +

×

− + − + −

)

以上結果若以二階行列式來表示如下,將比較容易記憶。

2 3 3 1 1 2

2 3 3 1 1 2

a a a a a a

a b i j k

b b b b b b

× = + +

定理 3-3

a=a i1 +a j2 +a k3b=b i b j1 + 2 +b k3 ,則

2 3 3 1 1 2

2 3 3 1 1 2

a a a a a a

a b i j k

b b b b b b

× = + +

【例 7】 a= −4i 2j+ k5 ,b= + −3i j k,求a × b

解: 2 5 5 4 4 2

1 1 1 3 3 1

a bi jk

× = + +

− − = − +3i 19j+ k 10

最後,若ab為不平行的非零向量,則由外積的定義與下圖可知,以ab為相鄰

(8)

兩邊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 a sinb θ =

(

sina b θ

)

n = a × b

a b

θ

sin

b θ

b

a

【例 8】求由a= 2, 2 與b= 0,1 所決定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解:a= 2, 2 相當於 2, 2, 0 ,b= 0,1 相當於 0,1, 0 而 2, 2, 0 × 0,1, 0 = 0, 0, 2 =2

)

,所以所求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 2。

【例 9】求由P

(

1,1,1 , 2, 3, 4 , 3, 0, 1

) (

Q

) (

R − 三點所決定之三角形的面積。

解:由PQ= +i 2j+3kPR= − −2i j 2k

得 2 3 3 1 1 2

8 5 1 2 2 2 2 1

PQ × PR= i+ j+ k= − +i j k

− − − − −

所以由PQ PR, 所決定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 PQ × 3 10PR = 故 PQR的面積為3

2 10

◎特殊運算

a=a i1 +a j2 +a k b3 , , =b i b j1 + 2 +b k c3 =c i1 +c j2 +c k3

( )

a i b × c = 1 2 3 2 3 1 3 1 2

2 3 3 1 1 2

b b b b b b

a a a

c c + c c + c c ,稱為純量三重積。

( ) (

1 2 3

)

2 3 3 1 1 2

2 3 3 1 1 2

b b b b b b

a b c a i a j a k i j k

c c c c c c

⎛ ⎞

× × = + + ×⎜ + + ⎟

⎝ ⎠

3 1 1 2 2 3 1 2 2 3 3 1

1 1 2 2 3 3

3 1 1 2 2 3 1 2 2 3 3 1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a k a j a k a i a j a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 − − + + − i

3 1 2 3 3 1 2 3

1 2 1 2

2 3 3 1 1 2

3 1 2 3 3 1 2 3

1 2 1 2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a a i a a j a a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 ⎞ ⎛ ⎞ ⎛ ⎞

=⎜ − ⎟ +⎜ − ⎟ +⎜ − ⎟

⎝ ⎠ ⎝ ⎠ ⎝ ⎠k

稱為向量三重積。

因為

(9)

( )

3 1

1 2

2 3 2 1 2 2 2 1 3 3 1 3 1 3

3 1

1 2

b b b b

a a i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c

c c

⎛ ⎞

− = − − +

⎜ ⎟

⎝ ⎠ c i

(

a c2 2 a c b i3 3

)

1

(

a b2 2 a b c i3 3

)

1

(

a c1 1 a c2 2 a c b i3 3

)

1

(

a b1 1 a b2 2 a b c i3 3

)

1

= + − + = + + − + +

(

a c b i

) (

1 a b c i

)

1

= i − i

同理, 3 2 3 1 1 2

( )

2

( )

2 3 1 2

b b b b

a a j a c b j a b

c c c c

⎛ ⎞

− = −

⎜ ⎟

⎝ ⎠ i i c j2

1 3 1 2 2 3

( )

3

( )

3 1 2 3

b b b b

a a k a c b k a b

c c c c

⎛ ⎞

− = −

⎜ ⎟

⎝ ⎠ i i c k3

故得a ×

(

b × c

) (

= a i c b

) (

a i b

)

c 。

性質 3-4

(1) a i

(

b × c

)

=b i

(

c × a

)

=c i

(

a × b

)

(2)

(

a × b

)

× =c

(

a i c b

) (

b i c a

)

(3) a ×

(

b × c

)

+ ×b

(

c × a

)

+ ×c

(

a × b

)

= 0

(4)

(

a × b

) (

× c × d

) (

= a × b

)

i d c

(

a × b

)

i ⎤⎦c d

純量三重積的幾何意義

在平面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 × 高,推廣至立體中,則是平行六面體(每 一面皆為平行四邊形,例如長方體)的面積=底面積 × 高。而不在同一平面的三向 量可決定一個平行六面體,故由下圖可知,由 , ,a b c 所決定的平行六面體,其高度恰 為 在a b × c之投影的長度,即compb c× a ;底面積為 b × c ,故體積等於

compb c

b × c × a

( )

(

)

a b c

b c a b c

b c

= × × = ×

×

i i b × c

bb c, 共面且互相垂直,而a垂直 ,b c ,即與b × c平行,則

( )

sin

b × =c ⎛⎜ b c π2⎞⎟n= b c

⎝ ⎠ n ,所以

( )

cos 0( cos

a i b × c = a b × c 或 π) = a b c , 也就是長方體的長 × 寬 × 高。

compb c× a

a

c

(10)

性質 3-5

a b c, , 在同一平面(共面),則a i

(

b × c

)

=0,反之亦然。

【例 10】求由a= +i 2j−3 , k b= −2i 2j−3 , k c= +i 2j+2k所決定的平行六面體的體積。

解:a i

(

b × c

)

= 22 23 +223 21 + −( 3)21 22 = 30

所以體積為 a i

(

b × c

)

=30

另外,四面體(四個面皆為三角形)亦可利用純量三重積來處理。

右圖中,A,B,C,D,E,F 六點所形成之立體的體積為AB AF AD , , 所決定之平行六面體的體積的一半,而三角形 ACD 的面積等 於三角形 ABC 的面積,且 compDC DA× DE=compBA BC× AF

D C

E

F 所以四面體 EACD 與四面體 FABC 為等底面等高度,

故體積相等。同理可得,四面體 ABCF 的體積等於 四面體 ACEF 的體積。由於DC =AB DE, =AF, 故四面體 DACE 的體積等於AB AF AD 所決定之 , ,

A B

平行六面體的體積的六分之一。

定理 3-4

設 A,B,C,D 四點不共面,則四面體 ABCD 的體積=16 AD i

(

AB × AC

)

當四面體的四個面皆為同樣的正三角形時,稱為正四面體。由A

(

0, 0, 0 ,

) (

B a, 0, 0 ,

)

3 1 3 6

, , 0 , , , ,

2 2 2 6 3

Ca aDa a aa

⎜ ⎟ ⎜ ⎟ >

⎜ ⎟ ⎜ ⎟

⎝ ⎠ ⎝ ⎠ 0 所決定的四面體,恰為邊長為 a 的正四面體,故 體積為16 AD i

(

AB × AC

)

=16 AB i

(

AC × AD

)

= 122 a3,其高度為 compAC AD× AB =

( )

6 3

AB AC AD

a AC AD

= ×

× i

B C

D

= 。或者,如右圖中,利用長方體

所切割而得四面體 DABC,其四個面恰為四個同樣的三角形,

其中,三角形的三邊長l l l1, ,2 3與長方體的長x,寬 y ,高 ,滿足 z

2 2 2 2 2 2 2 2

1, , 2 32

x +y =l y +z =l z +x = l 由定理 3-4,得其體積=長方體體積-4 1

× × 長方體體積 6

A

(11)

=1

3xyz 。所以當該長方體的長寬高相等,即正方體時,四面體 DABC 便為正四面體。

若正方體的邊長為 1

2 a ,則正四面體的邊長為 。 a 定理 3-5

一四面體的四個面皆為同一個三角形,而此三角形之三邊長為l l l1, ,2 3,若存在 , , 0

x y z> ,使得x2+y2 =l12, , y2+z2 =l22 z2+x2 = ,則此四面體的體積=l32 1 3xyz 定理 3-6

若一正四面體的邊長為 a,則 (1) 高度= 6

3 a (2) 體積= 2 3

12 a =1

3×高度×底面正三角形的面積=1

3×邊長為 1

2 a 的正方體體積

【例 11】有一角錐體,其底面由平面上A

(

4,1 ,

) (

B 1, 3 ,

) ( ) ( )

C 5,1 ,D 2, 6 四點所決定,其頂點

E

(

1,1, 5

)

,求體積。

解:設A

(

4,1, 0 ,

) (

B 1, 3, 0 ,

) (

C 5,1, 0 ,

) (

D 2, 6, 0

)

,則由題意知

該角錐體之體積=四面體 EA B D′ ′ ′ 的體積+四面體EC D B′ ′ ′的體積

( ) ( )

1 1 135

6 A EA B′ ′ A D′ ′ 6 C EC D′ ′ C B′ ′

= i × + i ×

= 2 。

註:處理向量的運算時,須特別留意括號的使用,不可將內外積的符號與一般的乘法符 號混為一談,例如a , , , × b × c a i b × c a i b i c a i bc等,皆無定義。

(12)

§4 三度空間中的直線與平面

在二度空間,即平面,已知兩點

(

x y0, 0

) (

, x y1, 1

)

所決定的直線上的任意點

( )

x y, ,從

斜率的概念來看,滿足 0 1 0

0

y y y y

0 1

x x

− −

− = − x 。現令y1 y0 a x, 1 x0

x − = − − = ,若b ,則以向

量的性質來看,有兩個如下的解釋。

, a b≠ 0

(1)由 0

0

y y a

x x b

− = −

− ,得 y y0 x x0

a b

− −

− = ,意即 xx y0, −y0b,−a 為倍數關係,

也就是互相平行,得知直線上任意兩點所決定的向量皆與 b,−a 平行,所以稱 ,

ba 為該直線的方向向量,且 xx y0, −y0 =t b,−a t, ∈R,故

0 0

, , ,

x y = x y +t ba 稱為直線的方向向量方程式。

(2)由 0

0

y y a

x x b

− =−

− ,得a x

(

x0

) (

+b yy0

)

=0,意即 xx y0, −y0a b, 垂直,

得知直線上任意兩點所決定的向量皆與 a b, 垂直,所以稱 a b, 為該直線的法 向向量,且a x

(

x0

) (

+b yy0

)

=0

by0

稱為直線的法向量方程式。若令

,此方程式即為一般所熟知的直線方程式的形式 。

c= −ax0ax bx+ + =c 0

上述的方向向量方程式可改寫成 0

0 ( )

x x tb y y t a

= +

⎧⎨ = + −

⎩ ,稱為直線的參數方程式;也可再改

x x0 y y0

b a

− = −

− ,稱為直線的對稱方程式。

由於在三度空間中的座標軸多了 z 軸,所以將平面上的直線上下移動便形成平面,

故若將以上詮釋的方法推廣至三度空間,可得到直線與平面的方程式,整理如下。

三度空間中的直線方程式:

(

x y z0, 0, 0

)

為直線的已知點, a a a1, 2, 3 為直線的方向向量。

(1)方向向量方程式

0 0 0 1 2 3

, , , , , , ,

x y z = x y z +t a a a tR

(2)參數方程式

0 1

0 2

0 3

, x x ta

y y ta t R z z ta

= +

⎧⎪ = + ∈

⎨⎪ = +

(13)

(3)對稱方程式

0 0 0

1 2 3

1 2 3

, , , 0 x x y y z z

a a a

a a a

− − −

= = ≠

0 0

0 1

2 3

,y y z z , 0,

x x a a a

a a 2, 3 0

− −

= = = ≠

0 0

0 2

1 3

,x x z z , 0, ,

y y a a a

a a 1 3 0

− −

= = = ≠

0 0

0 1 2

1 2

,x x y y , , 0

z z a a a

a a , 3 0

− −

= = ≠ =

)

註:由於方向向量方程式與參數方程式中的 t ,可以乘上某數或加減某數,故兩者的 形式不是會唯一的,但所有的形式是可相通的,而對稱方程式是由後者改寫而 來的,所以其形式也不會是唯一的。

三度空間中的平面方程式:

(1)設

(

x y z0, 0, 0 為平面的已知點, a b c, , 為平面的法向向量,即垂直平面的向量。

則平面上任意點

(

x y z, ,

)

(

x y z0, 0, 0

)

所決定的向量 xx y0, −y z0, −z0 垂直其 法向量,即 xx y0, −y0,zz0 i a b c, , =0,若令d = −ax0by0cz0,得

為平面的方程式。反之,若一平面的方程式如前式,則其法 向量為

=0 ax by+ + +cz d

, , a b c

(2)設 , ,A B C 三點在平面上,則由向量的外積定義,得知AB AC× 為該平面的法向 量,故AP i

(

AB AC×

)

=0,其中 為平面上的任意點。所以若設 的座標為

(

0, 0, 0

)

P A

x y zAB AC× = a b c, , ,且令 d = −ax0by0cz0,亦可得如上的方程 式。

【例 1】 求過A

(

2, 1,8

)

B

(

5, 6, 3

)

之直線的參數方程式及對稱方程式。

解:該直線的方向向量為AB= 3, 7, 11− ,所以

參數方程式為x= +2 3 , 1 7 , t y= − + t z = −8 11 , t tR 對稱方程式為 2 1

3 7 1

8 1 xy+ z

= =

− 。

【例 2】 求A

(

1, 2, 3 ,

) (

B 1, 2, 3 ,

) (

C 1, 2, 3− −

)

三點所決定之平面的方程式。

解:AB AC× = −12j+8k

故所求方程式為0

(

x− −1

)

12

(

y− +2

) (

8 z− = 03

)

得3y−2z=0。

【例 3】 求包含兩直線x= +1 3 ,t y= −1 t z, = + 與2 t x= +4 4 ,s y=2 ,s z= + 之平面的方程式。 3 s 解:由於x= +1 3 ,t y= −1 t z, = + 與2 t x= +4 4 ,s y=2 ,s z= + 的方向向量分別為 3 s

3, 1,1− 和 4, 2,1 ,所以 3, 1,1− × 4, 2,1 = −3,1,10 為該平面的法向量。

(14)

又令t =0代入x= +1 3 ,t y= −1 t z, = + ,得2 t x=1,y=1,z= ,知點2

(

1,1, 2

)

在該平面上 故所求之方程式為3

(

x− +1

) (

1 y− +1

)

10

(

z2

)

= 0

得 3x− −y 10z+18=0。

向量不只可以處理上述的直線與平面方程式的問題,關於距離的問題,利用向量的 內積或外積概念,更容易處理。以下是兩種在三度空間中常見的求距離問題。

(1)點到平面的最短距離

設 A 為平面外的已知點,P為平面上的已知點,

n為平面的法向量,則θ 為 AP 與−n的夾角,

如右圖所示,則點 A 到平面的最短距離為

( )

cos AP n AP n AP

n n

θ = =

i i

若已知平面方程式為ax by+ + + =cz d 0,

P

θ n

A

cos AP θ

A 之座標為

(

x y z0, 0, 0

)

,則可得

0 0 0

2 2 2

AP n ax by cz d

n a b c

+ + +

= + +

i

(2)點到直線的最短距離

設 A 為直線外的已知點, 為直線上的已知點, P 若 為直線的方向向量,則d θ 為 PA 與d的夾角,

P θ

A

sin PA θ

d 如右圖所示,點A到直線的最短距離為

sin PA d AP d

PA

d d

θ = × = ×

註:設0≤ ≤θ π 為a b, 的夾角,u為垂直 ,a b 所在之平面的單位向量,則

(

sin

)

sin

a b× = a b θ u = a b θ

【例 4】 設平面π 通過點

(

1, 4, 3

)

且法向量為 2, 7, 2 ,求點

(

2, 2,1

)

π 的最短距離。

解:點

(

2, 2,1

)

至點

(

1, 4, 3

)

的向量= 1, 2, 2

所以最短距離= 1, 2, 2 2, 7, 2 12 2, 7, 2 57

− −

− =

i 。

(15)

【例 5】 設直線 為兩平面L x+ =y 3, 2x− +y 3z=2之交線,求點A

(

1, 1, 1− −

)

到 的最短距離。 L

解:令x=t t, ∈ 代入R x+ =y 3與 2x− +y 3z= 2

解得 5

3 ,

y= −t z= − t ,所以 的參數方程式為3 L 5 , 3 ,

x=t y= −t z= − 3 t 故其方向向量d = 1, 1, 1− − ,而 5

0, 3, P⎛ 3⎞

⎜ ⎟ L

⎝ ⎠在 上, 8

1, 4, AP= − 3 所以最短距離= 1 122

3 3

AP d d

× = 。

【例 6】 求參數方程式分別為x= +3 t y, = −1 2 ,t z= + 與2 2t x= +7 t y, = −1 2 ,t z= − + 之兩3 2t 平行線的距離。

解:令t =0代入x= +3 t y, = −1 2 ,t z= + ,得2 2t x=3,y=1,z= 2

所以距離即為點A

(

3,1, 2

)

到直線x= +7 t y, = −1 2 ,t z= − + 的最短距離。 3 2t 再將t =0代入x= +7 t y, = −1 2 ,t z= − + ,得點3 2t P

(

7,1, 3

)

而直線的方向向量d = 1, 2, 2− ,故所求距離= 333 3 AP d

d

× = 。

(16)

§5 向量空間

廣義的向量

對於任意 n 個實數a a1, 2, ,a nn, ≥4而言,無法想像的有向線段a= a a1, 2, ,an ,稱 為n 維向量。所有 n 維向量所形成的集合記為R 。n R 中, 0n = 0, 0, , 0 。

R 中任意的n a= a a1, 2, ,an ,b= b b1, 2, ,bn 及純量 k 而言,有以下定義:

(1) a = a12+a22+ an2 (2) k a= ka ka1, 2, ,kan

(3) a b± = a1±b a1, 2±b2, ,an ±bn (4) a i b=a b1 1+a b2 2+ +a bn n

(5) a b, ≠0,a i b=0,稱ab為正交 向量空間—向量概念的抽象化

定義 5-1

設 V 為非空的任意集合,若對任意兩個 V 中的元素而言,加法運算有定義;若對任 意一個 V 中的元素及任意一個純量而言,純量積運算有定義,且當這兩種運算滿足下列 十個性質,在此稱為公設,便稱 V 為向量空間或線性空間,而其元素稱為向量。

(1) 若 ,x y V∈ ,則 x y V+ ∈ (加法封閉性)

(2) 若x V∈ 且k為任意純量,則k x V∈ (純量積封閉性)

(3) 對所有 ,x y V∈ , x y y x+ = + (加法交換律)

(4) 對所有 , ,x y z∈ ,V x+

(

y+z

) (

= x+y

)

+ z (加法結合律)

(5) 對所有x V∈ ,存在一個tV ,使得x t+ = + =t x x (加法單位元素)

(6) 對所有x V∈ ,存在一個wV,使得x+ =w t (加法反元素)

(7) 對所有 ,x y V∈ 與任意純量kk x

(

+y

)

=k x+k y (純量積分配律)

(8) 對所有x V∈ 與任意純量k k1, 2

(

k1+k2

)

x=k x1 +k x2 (純量積分配律)

(9) 對所有x V∈ 與任意純量k k1, 2k k x1

( )

2 =

(

k k1 2

)

x (純量積結合律)

(10) 對所有x V∈ 與純量 1,1x=x

註:加法運算和純量積運算合稱為線性運算。

由上述定義來看,很明顯地,R R 及2, 3 R 皆為向量空間。另外,向量空間並沒有納n 入向量的長度、內積,甚至外積等概念,因為這些運算無法滿足封閉性(例如 , 但 )或八個公設的其中之一。

, 2

a bR 2

a i bR

【例 1】 集合V1=

{ }

1 與V2 =

{ }

0 在一般的實數加法與乘法下,是否為向量空間?

(17)

解:由1 1+ = ∉2 V1k≠1,k⋅ = ∉V1 k 1,便知V1不是向量空間。

而0 0+ =0,k⋅ =0 0,所以V2滿足封閉性公設。又0 0+ = +0 0, , 所以 亦滿足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其餘六個公設亦可驗證,故 為向量空間。

( ) ( )

0+ +0 0 = 0 0+ +0 V2

V2

【例 2】所有正實數的集合在一般的加法和乘法下,是否為向量空間?

解:由於對任意正實數 與實數 ,當a k k<0時,ka<0,所以純量積封閉性不成立 故不是向量空間。

【例 3】 Pn =

{

a xn n+an1xn1+ +a x1 +a a a0 0, ,1 ,anR

}

,即次數小於或等於 的多項式集 合,在一般的多項式加法及多項式與實數乘法的運算下,是否為向量空間?

n

解:因為

(

a xn n+an1xn1+ +a x1 +a0

) (

+ b xn n+bn1xn1+ +b x b1 + 0

)

( ) (

1 1

)

1

(

1 1

) (

0 0

)

n n

n n n n

a b x a b x a b x a b P

= + + + + + + + + ∈ n

(

n n n 1 n 1 1 0

) ( )

n n

(

n 1

)

n 1

( ) ( )

1 0

k a x +a x + +a x+a = ka x + ka x + + ka x+ kaPn

0

而其餘八個公設,很明顯地都成立,所以Pn為向量空間。

註:本題若改成 次多項式的集合,則因為任意兩個 次多項式相加後,次數可能小於 ,

或者 ,次數為零次,封閉性不成立,故非向量空間。

n

⋅ +

n

)

n

(

1 1 1 0

0 a xn n anxn + +a x+a =

【例 4】 設V 為正實數所形成的集合,若任意兩正實數 之和,改定義成 ;而任 意正實數 與任意實數 之積,改定義成

, a b ak

a b+ =ab

a k ka= ,則V 是否為向量空間?

解:(1)因為任意兩個正實數相乘亦為正實數,所以加法封閉性成立

(2)因為對任意正實數 與實數 而言,a k ak >0,所以純量積封閉性成立 (3)因為對任意兩個正實數a b, 而言,ab=ba,所以加法交換律成立

(4)因為對任意三個正實數a b c, , 而言,a bc( )=(ab c) ,所以加法結合律成立 (5)因為對所有正實數 ,a a= ⋅ = +1 a 1 a a, + = ⋅ = ,所以加法單位元素為 1 1 a 1 a (6)因為對所有正實數x,1

x亦為正,且 1 1 1 1 1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x

⎝ ⎠ ⎝ ⎠ ,所以由(5) 知有加法反元素

(7)對任意兩正實數a b, 與任意實數kk a b

(

+

) (

= a b+

)

k =(ab)k =a bk k =ka+kb

(8)對所有正實數 與任意兩實數a k k1, 2

(

1 2

)

1 2 1 2 1 2

k k k k

k +k a=a + =a a =k a+k a (9)對所有正實數 與任意兩實數a k k1, 2k k a1

( )

2 =k a1 k2 =

( )

ak2 k1 =ak k1 2 =

(

k k1 2

)

a

(10)對所有正實數 與實數 1,a 1a=a1 = aV 是為向量空間

【例 5】 正弦函數的集合S =

{

asin(x b a b+ ) , R

}

,在一般函數的加法與實數乘函數的運算

(18)

下,很明顯地為向量空間。

定義 5-2

V 為向量空間,WV 的任意子集合,若W以定義在V 的加法和純量積作運算時,

也是向量空間,則稱WV 的子空間(subspace)。

例如:在一般的加法和乘法的運算下,實數集合 R 為向量空間,

{ }

0 為其子空間。

由上述定義可知,因為W的元素亦為V 的元素,所以必定滿足定義 4-1 中的(3)~(10) 的公設,因此要檢驗一個向量空間的子集合是否為其子空間時,只需檢驗是否滿足兩個 封閉性的公設即可。

定理 5-1

W為向量空間V 的非空子集合,當W以定義在V 的加法和純量積作運算時,若以下 兩個條件成立,則WV 的子空間;反之亦然。

(1)若 ,x y W∈ ,則 x y W+ ∈

(2)若x W∈ 且k為任意純量,則kx W

【例 6】 在一般函數的加法與任意實數乘函數的運算下,自變數為任意實數的連續函數集合 為向量空間,通常以 表示,例 3 中的 與例 5 的 均為其子空間;而

則為自變數為任意實數的函數集合的子空間。

(

,

C −∞ ∞

) )

Pn S

(

,

C −∞ ∞

註:若 lim ( ) ( )

x a f x f a

= ,則稱函數 f 在數線上點 處為連續的;若a f 在數線上的任意 點皆連續,則稱 f 在

(

−∞ ∞,

)

為連續的,簡稱 f 為連續函數。

在向量空間中,雖然定義了線性運算,但很明顯地,不表示任意一個向量一定可以 寫成另外兩個以上的向量之線性組合,即給定向量x x1, 2, ,xn

n n

,則下式不一定成立。

1 1 2 2 1 1 1 1

i i i i i

x =k x +k x + +k x +k+ x+ + +k x

例如在R 中的任意向量3 x=r i1 +r j2 +r k3 ,但卻不存在兩個實數 ,使得 。 以下定義了一個形容詞來表示這樣的現象。

1, 2

r r i=r j1 +r k2

定義 5-3

向量空間中的任意一組向量x x1, 2, ,xn,若滿足以下條件,則稱為線性獨立;否則 稱為線性相依。

1 1 2 2 n n 0

k x +k x + +k x = 才成立 只有當k1=k2 = =kn =0時,

由以上定義可知,若x x1, 2, ,xn為線性相依,則k k1, 2, ,kn至少有 1 個不為 0,使得

1 1 2 2 n n 0

k x +k x + +k x = 。例如在R 中,3 a= 1,1,1 ,b= 2, 1, 4 ,− c= 5, 2, 7 為線性相依,

因為c=3a b+ ,即3a b+ − =c 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相關係數﹕顯示兩個隨機變數之間線性關係的強度和方向,數值介乎-1 和 1。方向以符號劃分,正值表示相同,負值表示相反。強度則以絕對值 大小衡量,一般而言,小於

(wave vector)」,記做k,其大小就是波的相位 常數k,其方向就是波的傳播方向。它的三個座標

其次,幫助學生建立關聯句型的概念: 「□□……,□□……」

theVinaya and Abhidharma literature, learning still enjoyed respects in religious life but the scope of learning became more specific. Mahāyāna literature recognize learning

《觀無量壽經》是在宋元嘉年間(四二四-四五一)才譯出。因此,學者們普遍注意到《般 舟三昧經》對於慧遠念佛三昧觀念的影響。 [註 22] 在慧遠之前,《般舟三昧經》的各種譯本已

在上述的概念面向分析中, Paul Ernest 特別強調有兩個概念叢集 (conceptual

真實案例 4 阿維奧爾公司 善用 真實案例 4:阿維奧爾公司:善用 資訊科技,從失敗中再創生機. ¾你覺得為什麼阿維奧爾在導入 ERP

中學課程綱要 e.g.數線、負數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