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西川滿與台灣場域下的外地文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第五章 西川滿與台灣場域下的外地文學 "

Copied!
8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15 

第五章 西川滿與台灣場域下的外地文學

前言

西川滿(1908-1999)對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壇逐漸形成影響力,是在 1930 年 代後期1。1939 年(昭和 14)9 月,西川滿、北原正吉、中山侑等日人作家籌設 成立「台灣詩人協會」,成員還包括楊雲萍、黃得時、龍瑛宗等台人作家。後來

「台灣詩人協會」改組,「台灣文藝家協會」取而代之於 1940 年(昭和 15)1 月 1 日成立,隔月發行機關誌《文藝台灣》創刊號。由西川滿所主導,集結台日的 詩人、小說家乃至畫家的《文藝台灣》,為 1937 年(昭和 12)中日戰爭爆發後沉 寂已久的台灣文壇,攜來一股文學復甦的信心。「台灣文藝家協會」在 1941 年(昭 和 16)2 月為配合戰時體制而改組為半官半民組織後,《文藝台灣》遂由西川滿

「文藝台灣社」發行。在 1941 年(昭和 16)5 月張文環另組《台灣文學》之前,

《文藝台灣》是當時唯一以新文學為對象的綜合文藝雜誌2,它也是日治時期發 行時間最久、網羅最多日人作家的刊物。西川滿的不少重要創作,多是透過這本 刊物發表。《文藝台灣》的運作,無疑為西川滿在台灣文壇穩佔發言地位,並逐 漸展露與日本內地文學抗衡的野心3

《文藝台灣》的成立背景,儘管和西川滿爭取台灣文壇發言權有密切關聯,

歸根究底,還是無法擺脫大時代的影響。1937 年(昭和 12)中日戰爭爆發,1938 年日本成立國家總動員法4。對日本來說,這一場戰爭是東洋與西洋的勢力對峙,

       

1 西川滿三歲時跟隨家人來台,在台渡過童年、少年時期。1927 年(昭和 2)3 月到 1933 年(昭 和 8)4 月這段期間,他返回日本唸書。1928 年(昭和 3)先入早稻田第一高等學院專攻法國文 學,後再入早稻田大學法文科就學。早稻田教師吉江喬松、西條八十、由內義雄等人,對西川滿 的文學與人生觀影響很大。畢業之際,他為了去留日本本土的問題猶豫不決時,因為吉江喬松對 他勉勵的一句話:「為地方主義文學要貢獻一生吧」,1933 年下定決心再回到台灣。1934 年(昭 和 9),西川滿進入「台灣日日新報」社,主編該報文藝版,同年 9 月創設「媽祖書房」,刊行《媽 祖》雜誌。從 1939 年設立「台灣詩人協會」開始,逐漸成為皇民化時期的台灣文壇領導人。關 於西川滿生平簡略,請參閱「西川滿先生略年譜」《淡水牛津文藝》,第 4 期,1999 年 7 月,頁 25-28。本論文不再另做西川滿年譜。

2 柳書琴,《戰爭與文壇:日據末期的台灣文學活動(1937.7〜1945.8)》,台大歷史所碩士論文,

1994 年,頁 66。

3 根據中島利郎的研究指出,西川滿對「台灣文藝家協會」的組成與《文藝台灣》的經營策略,

都指向建立「地方主義文學」並與日本中央文壇對峙的野心。請參閱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台 湾文学研究:「台湾文芸家協会」の成立と「文芸台湾」──西川滿「南方の烽火」から〉,《岐 阜聖徳学園大学紀要》外国語学部編,第 45 集,2006 年,頁 91-108。

4 日本在 1938 年通過國家總動員法,政府在戰爭期間,遇到必要時刻得依法徵用帝國臣民,協 助實行動員工作,也可使用或徵用動員物資。

(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16 

也是重新建立東亞新秩序的契機,台灣作為南進基地的地位益形明確。在文學動 員的層面,這段期間出現大量歌頌「南方」的作品,前進南方的地理書寫也指涉 了更為明確的帝國慾望。而在台灣的日人作家,以何種姿態響應戰爭?或者說,

如 何 透 過 書 寫 向 中 央 文 壇 爭 取 發 言 的 位 置 ? 當 時 的 比 較 文 學 者 島 田 謹 二

(1901-1993)從 1934-1935 年左右,開始對在台日人的文學活動產生關注,自 1938 年(昭和 15)起,藉由構思《華麗島文學志》一書,投注心力逐步建構「外地 文學」論5。這是島田謹二針對在台日人作家而提出的文學方向,相對於日本內 地,島田謹二將在台日人的文學命名為「外地文學」,他的用意除了要區隔內地 作家與外地作家的書寫風格,也企圖擘造具有殖民地風情的外地文學論述。進一 步,他更規範外地作家的身份,指出只有「長期」定居台灣的日人作家,能夠以 寫實技藝真實呈現殖民地風情,同時展現異國情調和寫實主義兩種內涵,才堪稱 是足以和東京文壇相互頡頏的外地文學。西川滿的台灣成長背景,正是島田謹二 在建立「外地文學」論時所想到的最佳人選。

1940 年代由西川滿主導籌設的《文藝台灣》,自然成為外地文學的實踐場 域。《文藝台灣》創刊於文學動員的年代,它的編輯走向也格外引人關切。這本 雜誌的作家組成與文學風格,在一定程度上,逐步遵循官方政策的走向。回溯歷 史現場,當時的日人作家和台人作家或有對峙,或有合作。其中,西川滿主導「台 灣詩人協會」、《文藝台灣》的成立經過,相當值得注意。中島利郎的研究提出,

西川滿策劃「台灣詩人協會」的成立及其機關誌《華麗島》的創刊,標誌以台灣 人作家為中心的台灣文學界,轉向了以日本人作家為中心的階段6。沒有多久,「台 灣詩人協會」「台灣文藝家協會」,西川滿透過「台灣文藝家協會」的會員組織,

分為「贊助員」、「贊助會員」、「普通會員」,他刻意拉攏內地文藝家和島內有影 響力的日本文人參與,不僅發揮自己的人脈力量,也達到掌控《文藝台灣》的目 的7。可以說,西川滿策略性的藉由「台灣詩人協會」與「台灣文藝家協會」的 成立,逐步控制了台灣文壇的主要發言位置。進一步分析《文藝台灣》的內容,

可以發現「文學」與「藝術」的結盟,正是該雜誌的重要特色。這是耐人尋味的 地方,透過畫家和作家的相互結盟,展現西川滿薈融台灣文學與藝術兩大勢力的        

5 島田謹二的研究成果,以松風子為筆名,陸續發表在以《台灣時報》為主的報刊。請參閱橋本 恭子,《島田謹二《華麗島文學志》研究:以「外地文學論」為中心》,清大中文系碩士論文,2003 年,頁 57。

6 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研究:日本人作家の抬頭──西川満と「台湾詩人協会」の 成立〉(日本統治期台灣文學研究:日本人作家的抬頭──西川満與「台灣詩人協會」的成立),

《岐阜聖徳学園大学紀要》外国語学部編,第 44 集,2005 年,頁 43-54。

7 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研究:「台湾文芸家協会」の成立と「文芸台湾」──西川滿

「南方の烽火」から〉,(日本統治期台灣文學研究:「台灣文藝家協會」的成立與「文藝台灣」

──從西川滿「南方的烽火」談起),《岐阜聖徳学園大学紀要》外国語学部編,第 45 集,2006 年,頁 91-108。

(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17 

雄心壯志。

另一方面,西川滿也藉由《文藝台灣》,進行他的創作實驗。編輯與創作,

是西川滿在 1940 年代的兩條主軸。西川滿一生的創作主題幾乎都圍繞著漢族的 民俗故事,耽溺於浪漫主義的他,擅長以絢爛的詞藻及異國情趣的筆調描繪台灣 風情。《文藝台灣》在創刊之初,編輯取向上就鮮明展現了西川滿的美學風格。

眾所周知,這本雜誌的發表成員以日人作家佔居多數,內容則偏重台灣風土歌詠 與民俗傳說介紹。不過,該雜誌一、二卷各期的卷首,卻重點介紹西方繪畫名作,

這是相當有趣的地方,也頗符合西川滿的作風8。從 1941 年 10 月的第三卷開始,

他才捨棄西方繪畫的介紹,開始全力投入台灣色彩的營造。

至少在 1942 年(昭和 17)以前,《文藝台灣》不太具備戰爭文藝的色彩,

隨著戰爭越來越臻於高峰,《文藝台灣》逐漸出現配合戰爭體制的作品。但是值 得注意的是,西川滿在 1940 年(昭和 15)所發表的〈赤崁記〉(《文藝台灣》,1 卷 6 號),可以說是這份刊物中出現相當早的一篇響應國策的小說。不難發現,〈赤 崁記〉在結構或敘事的表現方式上,和佐藤春夫的〈女誡扇綺譚〉有許多類似的 書寫手法,尤其是在異國情調方面。島田謹二曾經說過佐藤春夫的〈女誡扇綺譚〉

是典型的異國情調文學,亦符合他本人所提出的「外地文學論」9。可以說,日 本文化界開始對台灣投以關注,是在讀到佐藤春夫〈女誡扇綺譚〉的台灣相關作 品10。〈女誡扇綺譚〉不僅開啟了很多內地作家的台灣想像,連在台日人作家也受 到影響。不約而同的,佐藤春夫與西川滿在他們的作品中都選擇以「荒廢」或「蠻 荒」的意象去再現台灣。〈赤崁記〉是西川滿以異國情調重新詮釋台灣歷史故事 的初啼之聲,也是從〈赤崁記〉開始,西川滿在小說創作中展現了鮮明的政治語 言,迥異以往的台灣書寫。

〈赤崁記〉在發表後獲得不少好評,並於 1943 年(昭和 18)得到第一屆台 灣文化賞。對西川滿來說,〈赤崁記〉是一次成功的創作實驗,這也促使他展開 一系列的台灣歷史小說書寫工程。第三節探討的〈龍脈記〉與《台灣縱貫鐵道》,

便是他在這一時期的文學產物。〈龍脈記〉是一部刻畫劉銘傳時代篳路藍縷開拓 台灣鐵路的短篇小說,以這篇作品為基礎,他繼續構思長篇小說《台灣縱貫鐵 道》,描寫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 1895 年甲午戰後如何帶領日軍接收台灣。這兩個 文本的主題都指向路線開發,牽涉到台灣邁入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但也包含作者        

8 請參考本章附錄一:《文藝台灣》各卷收錄圖繪目錄」。該雜誌從創刊號(1940 年 1 月日)到 2 卷 6 號(1941 年 9 月 20 日),各期卷首都刊登西洋名畫,並由金關丈夫撰文介紹該畫。

9 松風子(島田謹二),〈台灣の文學的過去に就て〉(台灣文學的過往)「華麗島文學志」緒論),

《台灣時報》,1940 年(昭和 15)1 月號。

10 請參閱邱若山,「女誡扇綺譚」とその系譜──ロマン主義文學の本質からのアプロ-チ〉「女 誡扇綺譚」與其系譜──從浪漫主義文學本質的研究),《佐藤春夫台灣旅行關係作品研究》,台 北:致良出版社,2002 年 9 月初版,頁 189。

(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18 

對台灣歷史的挪用、改編。〈龍脈記〉與《台灣縱貫鐵道》更是象徵西川滿文學 轉折的重要代表,印證他對外地文學論的表態。

因此,本章的研究範疇,將以島田謹二的外地文學論為問題意識,進而分析 西川滿在日治時期台灣文壇的發言位置,以及他回應島田謹二的文學實踐。寫實 主義與異國情調是「外地文學」論的兩個重要內涵,檢驗西川滿的作品,異國情 調是他偏愛的,但是寫實主義的部分則是需要克服的障礙。西川滿曾經說過:「討 厭寫實主義的我,提筆寫一篇故事時,頂多是查閱文獻資料,決不會親自走一趟 去調查。憑一知半解寫作之前,如果先看到或聽到什麼,就會削弱想像力,喪失 詩情畫意。」11厭惡寫實主義的西川滿,為了迎合島田謹二的文學論,他的創作 將必須有所改變。因此,西川滿選擇以台灣的歷史故事或傳說為題材時,他的書 寫策略應該是想要融合寫實主義與異國情調。從《文藝台灣》可以窺探出主編的 美學品味,該雜誌雖然肩負傅戰爭文藝的工作,每期也有響應戰爭的文字,不過 還是充分展現了西川滿式的中國趣味,這也是探討這份雜誌時不可忽略的重點。

受到島田謹二的高度期待,西川滿是否具體落實「外地文學」論?本章的重點以 西川滿為主,企圖透過《文藝台灣》的成立經緯,分析西川滿的編輯風格與美學 品味。從而透過 1940 年代三部日人作家的長篇小說,釐清南方書寫發展至此的 衍異情形。

       

11 西川滿,〈笙歌一曲〉《Andromeda》,第 195 期,1985 年 11 月 23 日。本文轉引自中島利郎著,

涂翠花譯,〈「西川滿」備忘錄〉,收入黃英哲編,涂翠花譯,《台灣文學研究在日本》,台北:前 衛,1994 年,頁 128。

(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19 

第一節 外地文學論與《文藝台灣》的成立

一、引言:外地文學論與南方色彩

隨著中日戰爭的爆發,文學進入被動員的階段,「南方」的地理書寫也指涉 出更為明確的帝國慾望。當時佔據台灣文壇發言位置的比較文學者島田謹二

(1901-1993)12,將法國殖民地文學(litt’erature coloniale)的概念介紹到台灣,

針對在台日人作家的殖民地書寫,提出「外地文學」的論點13,並強調異國情調

(exoticism)與寫實主義(realism)為其共同基調。所謂的「外地」就是殖民地:

「思考外地和內地最大不同的社會特性,就是身在與內地殊異的風土下,與這些 在內地看不到的異人種共住,而在那裡進行特別不同的生活。」14因此外地文學 的特徵,在於以外地/殖民地作為外地作家獨特的領域,而用寫實主義的態度描 寫出來。他的用意除了要區隔內地文學與外地文學的地理差異之外,也有意凸顯 外地作家創作「異國情調文學」的獨特性格。島田謹二認為,台灣位於有別於日 本內地的南方外地,是殖民地成為日本文學之一翼的特殊地理意義:

台灣的文學作為日本文學之一翼,其外地文學──特別作為南方外地文學 而前進才有其意義。和內地風土、人物和社會都不同的地方──那裡必然 產生和內地相異特色的文學。15

在空間意義上,台灣是日本內地延伸出去的南方領土;時間意義上,台灣 的文化發展晚遲日本許多。既要成為「日本文學之一翼」,又要與內地有不同特        

12 島田謹二(1901-1993),日本比較文學研究者。東京外國語學校英文系畢業,1929 年任台北帝 大英文學、法文學講師,1946 年被遣送回日本。戰後任教於東京大學教養學部,後來擔任大學 院比較文學比較文化專修課程的第一任主任,奠定日本的比較文學基礎。1961 年自東大退休後 至東洋大學任職。著有《翻譯文學》(志文堂,1951 年)、《近代比較文學》(光文社,1956 年)

《華麗島文學志》(明治書院,1995 年)等書,主編《佐藤春夫詩集》(新潮社,1949 年)。島田 謹二在日本統治期關於外地文學論的研究,於 1995 年才收入《華麗島文學志》一書,該書詳細 介紹明治時期以降日人作家的台灣相關作品,但多側重在詩人的討論。

13 島田謹二刻意迴避「殖民地文學」的譯詞,而採取「外地文學」,因為在法國「殖民地文學」

泛指以殖民統治者為主體的文學,但是在其他殖民地領有國尚未有明確的概念。後來島田謹二逐 漸確立自己的觀點,以「外地文學」作為殖民統治者的文學。請參閱橋本恭子,《島田謹二《華 麗島文學志》研究:以「外地文學論」為中心》,清大中文系碩士論文,2003 年,頁 75-92。

14 島田謹二〈台灣の文學的過現未〉,《文藝台灣》,2 卷 2 號,1941 年(昭和 16)5 月 20 日,頁 19。本文後來收入氏著,《華麗島文學志》,東京,明治書院,1995 年,頁 476。

15島田謹二〈台灣の文學的過現未〉,《文藝台灣》,2 卷 2 號,1941 年(昭和 16)5 月 20 日,頁 13。本文後來收入氏著,《華麗島文學志》,東京,明治書院,1995 年,頁 470。

(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20 

色,外地文學如何吸引日本的關注目光?這是在台文學者需要思考的課題。島田 謹二以「異國情調」作為外地文學的形貌,自然有其策略性的考量。殖民地特有 風景的詮釋,令人聯想到《日本風景論》。日本近代的風景建構,首推志賀重昂 於 1894 年(明治 27)出版的《日本風景論》16。在這本書中,志賀重昂以嶄新的 眼光重新發現日本之美,重新定位日本地形。他揭露了日本特有地理環境所帶來 的瀟灑與跌宕之美,企圖透過風景論表現日本的景色乃至國民性。《日本風景論》

在風景建構之上,更有地理政治美學的訴求。志賀重昂提出地理學對日本未來的 重要,強調地形是人文的先天條件,進一步以日本國土的特殊優越性,激發日本 國民的自我認同意識和民族優越意識,也反映當時回歸東洋美的聲浪。此書也對 當時日本殖民地台灣與朝鮮有所著墨,更兼論亞洲鄰近國家的落後性,顯然帶有 強烈的殖民擴張意識。志賀重昂的《日本風景論》,普遍流行於當時的日本知識 界,顏娟英分析他的論點也影響在台美術家石川欽一郎17

石川欽一郎曾經說過:「鑑賞台灣風景,首先一定要對照著,從日本的風景 角度來考慮。」18石川欽一郎以日本風景為主體,指出殖民地的畫家突出畫風的 方式,就是仔細觀察地方色彩。他將日本與台灣並置對照,台灣具備南方的獨特 美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地方。石川欽一郎與島田謹二,分別影響 1920 年代與 1930 年代以降的台灣文藝界,屬於藝術與文學領域的指導者。島田謹二的外地 文學論,在某種程度之上,其實和石川欽一郎以日本為主體的台灣風景論有類似 之處。兩個人都提到,台灣風景就是要表現出異於內地風土的特質,才能形成對 日本人具吸引力的創作。不過,石川欽一郎也說過,台灣的地方色彩,充滿活潑 熱鬧的明朗氣息,這是它的特色,也是缺憾。以內地對比,日本風景是陰翳之美,

具有內斂的精神;台灣風景是陽剛之美,卻缺乏內在要素:

       

16請參閱,《日本風景論》(志賀重昂全集第 4 卷),東京都:日本図書センター,1995 年復刻版

(根據 1928 年志賀重昂全集刊行會發行之版本複製)。本論文在第二章第一節已簡略介紹過志賀 重昂的南方書寫,志賀重昂(1863-1927)出生於日本岡崎市,1887 年(明治 20)出版《南洋時事》,

1894 年(明治 27)出版《日本風景論》。他是日本聞名的地理學者、國粹主義者,也是活躍的政治 家、政治評論家。他根據自然科學來解明日本山水風景的專書《日本風景論》,是他的著名作品。

志賀重昂也是日本最早主張往南洋移民、貿易的南進論者之一。

17 顏娟英指出,石川欽一郎等早期來台的水彩畫家美學觀的共同來源之一為日本的國粹保存論 者、地理文學家志賀重昂(1863-1927)於 1894 年出版的《日本風景論》。請參閱顏娟英,〈近代 台灣風景觀的建構〉,《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 9 期,2000 年 9 月,頁 190-194。

18 石川欽一郎,〈台灣方面の風景鑑賞に就いて〉(台灣方面的風景鑑賞)《台灣時報》,1926 年

(昭和 2)3 月號。石川欽一郎(1871-1945)日本靜岡縣人,畫家。於 1907 年 41916 年、1924 年 至 1932 年前後兩次來台,擔任台北師範學校圖畫科教師,是台灣近代西洋美術的啟蒙者,也是 台灣學校美術教育的開創者。他在《台灣日日新報》《台灣時報》《臺灣教育》發表大量的畫作 與文章,出版《最新水彩畫法》《課外習畫帖》《山紫水明》等,並且指導七星畫會、臺灣水彩 畫會、基隆亞細亞畫會與各種學校美術講習會以及業餘美術愛好團體,在 1920 年代以降的台灣 畫壇深具發言地位。

(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21 

如此台灣的山水,主要是外向性格,不能說對人沒有影響。快活、享 樂、熱情是多數台灣人的性格。我想這也和山水一樣,以表面的表現 為主,缺乏內在的精神要素。或者反過來說,精神性的內面被表現性 的強烈表現所遮蓋了19

台灣的自然美,色彩狂野而豐饒,卻缺乏文明感。石川欽一郎對台灣風景 的詮釋,往往停留在概念式的印象,恐怕和他接受《日本風景論》的審美標準有 密切關聯20。他也認為,台灣縱使缺乏內在的精神要素,只要畫家如實觀察即可。

島田謹二卻試圖以文字彌補這一缺陷。一方面,他從文學的立場出發,評價台人 文學的貧乏21;另一方面,他則期許日人作家能夠發揚外地文學論的藝術追求。

就他的想法,台灣風景的詮釋,必須依賴在台日人作家之手,才能創作出深刻的 作品。從而,既要掙脫內地文壇的主流品味,又要爭取內地文人的主流目光,是 島田謹二在建構外地文學論時所極力克服之處。

島田謹二以「異國情調」作為台灣色彩的獨特性,正有其地理考量。內地 作家親自踏上殖民地,以台灣體驗所完成的紀行文學,大抵就屬佐藤春夫《霧社》

是既為人周知又優秀的散文作品。1920 年代來台的佐藤春夫,其台灣相關作品 受到島田謹二的肯定22,兩人也有深切往來。島田謹二公開推崇〈女誡扇綺譚〉,

指出這篇作品內容涵蓋一半的紀行乃至於寫生文,它並非日本傳統的瀟灑風格,

卻是作者以特有詩魂而貫徹極致冶豔的異國情調文學。〈女誡扇綺譚〉的殖民地 意象,無論是港灣還是城址、街路、家屋等描寫,深具特異的風景美,或灼熱、

或荒廢、或瑰麗、或缥渺,都並非日本人所熟悉的美感,卻能夠藉此擴大詩境,

挖掘內在感性的處女地。23〈女誡扇綺譚〉可視為異情國情調的極品之作。不過,

島田謹二直言,如果要嚴格界定「外地作家」的身分,佐藤春夫並不符合,他只 是來台旅行三個月的內地作家。因此,島田謹二雖然讚賞〈女誡扇綺譚〉濃烈的        

19 石川欽一郎,〈台灣の山水〉,《台灣時報》,1932 年(昭和 7)7 月號。本文之中譯文係引用顏 娟英譯,〈台灣的山水〉,收入《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冊),台北:雄獅美術社,

2001 年,頁 53。

20 顏娟英,〈近代台灣風景觀的建構〉《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 9 期,2000 年 9 月,

頁 190-194。

21 請參閱松風子(島田謹二),〈台灣の文學の過去に就いて〉(關於台灣的文學的過去),《台灣 時報》,1940 年(昭和 15)1 月號。本文後來收入氏著,《華麗島文學志》,東京:明治書院,1995 年,頁 14-38。

22 請參閱松風子(島田謹二),〈台灣に取材せる写生文作家〉(取材自台灣的寫生作家),《台灣 時報》,1939 年(昭和 14)7-8 月號。本文後來收入氏著,《華麗島文學志》,東京:明治書院,

1995 年,頁 254-300。

23 松風子(島田謹二),〈佐藤春夫氏の「女誡扇綺譚」〉(佐藤春夫氏的「女誡扇綺譚」),《台灣 時報》,1939 年(昭和 14)9 月號,頁 61。本文後來收入氏著,《華麗島文學志》,東京:明治書 院,1995 年,頁 358。

(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22 

異國情調,還是提出嚴厲看法,認為它「並不是真正的『外地文學』」24,「即使 是外地文學,也不是足以與世界文學競爭的傑作。」25在「外地文學」的定義下,

只有長期定居在台灣的日人作家所創作出的外地文學,才是真正能夠與東京文壇 相互頡頏的作品。島田謹二指出,要等到 1930 年代以後,西川滿與濱田隼雄等 日人作家才令人值得期待。26

自小即在台灣生活的西川滿,1927 年(昭和 2)到 1933 年(昭和 8)年間,

回到日本攻讀法國文學27。由於老師吉江喬松在畢業前對西川滿說的一句話:「為 地方主義文學貢獻一生吧」的勉勵,他下定決心返回殖民地。西川滿在 1933 年

(昭和 8)返台之後,經老師山內義雄的介紹而認識了台北帝大教授矢野峰人、

講師島田謹二28,西川滿從此和島田謹二保持親密的交往。島田謹二除了台北帝 大的人際關係之外,與他有親密往來的人物首推西川滿,兩人的交流也是畢生 的。島田謹二由於結識西川滿,逐漸對住在台灣的內地人的文學活動產生興趣,

從而開始研究台灣的日本人文學,進而在 1930 年代後半才有「外地文學論」的 提出和《華麗島文學志》的書寫計畫29

在建構外文學論的過程當中,島田謹二一方面將「異國情調」定位為「外 地特有的景觀描寫」,另一方面卻不願意只側重於此,因為有可能會流於空泛而 概念式的印象。最為理想的外地文學,島田謹二認為是「真正能掌握居住於其地 人之心理特性的作品」。針對這一點,橋本恭子的研究指出,島田謹二為了使外 表的「異國情調」進一步深化,他認為需要與「寫實主義」融成一體,以提昇成 為詮釋民族生活的文學30。當時台人作家的寫實主義文學,自然不被島田謹二所        

24 松風子(島田謹二),〈佐藤春夫氏の「女誡扇綺譚」,《華麗島文學志》,頁 383。

25 松風子(島田謹二),〈佐藤春夫氏の「女誡扇綺譚」,《華麗島文學志》,頁 384。

26 島田謹二〈台灣の文學的過現未〉,《文藝台灣》,第二卷第二號,1941 年(昭和 16)5 月 20 日,頁 9。本文後來收入氏著,《華麗島文學志》,東京,明治書院,1995 年,頁 467。

27 西川滿三歲時跟隨家人來台,在台渡過童年、少年時期。1927 年(昭和 2)3 月到 1933 年(昭 和 8)4 月這段期間,他返回日本唸書。1928 年(昭和 3)先入早稻田第一高等學院專攻法國文 學,後再入早稻田大學法文科就學。早稻田教師吉江喬松、西條八十、由內義雄等人,對西川滿 的文學與人生觀影響很大。畢業之際,他為了去留日本本土的問題猶豫不決時,因為吉江喬松對 他勉勵的一句話:「為地方主義文學要貢獻一生吧」,1933 年下定決心再回到台灣。1934 年(昭 和 9),西川滿進入「台灣日日新報」社,主編該報文藝版,同年 9 月創設「媽祖書房」,刊行《媽 祖》雜誌。從 1939 年設立「台灣詩人協會」開始,逐漸成為皇民化時期的台灣文壇領導人。關 於西川滿的生平事蹟,請參閱淡水牛津文藝社編輯部輯,〈西川滿先生略年譜〉「西川滿先生追悼 特輯(下)」,《淡水牛津文藝》,第 4 期,1999 年 7 月。

28 矢野峰人(1893-1988)詩人、英文學者,日本岡山縣人。1928 年(昭和 3)就任台灣帝大教授,

擔任西洋文學講座。1937 年(昭和 12)兼任台北帝大文政學部長、圖書館長、台灣文藝家協會 會長、皇民奉公會文化部參事等。戰後被台大留任至 1947 年才返日。島田謹二(1901-1993)比 較文學學者,他於 1929(昭和四)年來台任教,在台北帝大教授英國文學與法國文學,也是官 方文藝政策的主導者之一。島田於 1944 年底返回日本,在殖民地度過了近 16 年的歲月。

29 請參閱橋本恭子,《島田謹二《華麗島文學志》研究:以「外地文學論」為中心》,清大中文系 碩士論文,2003 年,頁 53-54、65-67。

30 請參閱橋本恭子,《島田謹二《華麗島文學志》研究:以「外地文學論」為中心》,清大中文系

(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23 

重視。台灣作家寫台灣,誠然是最接近社會真實的,但是卻屬於灰調平凡的景致。

透過帝國之眼,南方作為一種想像的疆界才能更形豐饒。南方意味著令人興奮的 新天地,而不是日常生活的單調。島田謹二建構外地文學論,企圖掌握再現台灣 的詮釋權是不言可喻的。

以異國情調為皮膚,以寫實主義為血肉,正是外地文學的魅力所在。值得 注意的是,島田謹二的外地文學論,有意形塑一種新的「寫實主義」,不為特定 的政治目標而宣傳,而以作家的切身感觸為動力。島田謹二在〈台灣文學的過去、

現在、未來〉一文特別強調,他所謂的「寫實主義」,並非西方以普羅大眾為對 象的寫實主義文學:

但是,即使說是寫實主義卻不可和所謂無產階級的寫實主義等同視之。

那是完全的或朝向特別的政治目標而做宣傳、唆使、曝露為志向的,是 脫離了文藝本色。不是那種偏頗的東西,而是真正對文藝獨特的任務有 所覺醒,把與內地不同風土之下共同居住的民族的想法、感覺方式、生 活方式的特異性,就這樣生動的「結合生命」描寫出來的話,這時就會 完成一幅生之縮圖,而產生一種新題材的、在所謂「政治的態度」以外 深深植根於文學獨特之領域的寫實主義吧。31

寫實主義文學在技巧展現上,強調對自然或生活做準確、詳盡和不加修飾的 描述,主張摒棄理想化的想像,而細膩觀察事物的外表。這些論點和島田謹二的 理解並不相背離。不過,「無產階級」的寫實主義,批判官方與資產階級的罪惡,

卻是島田所抨擊的對象。無產階級的寫實主義創作,多表現在勞工和農民等社會 底層庶民的困苦生活,實質是對封建體制和資本主義政治合流的理性透視,所以 官方與資產階級多以敵對姿態視之。島田謹二反對無產階級所詮釋的寫實主義,

而提議要置身於政治態度之外。弔詭的是,他的寫實主義卻凸顯極為鮮明的官方 姿態,以帝國之眼詮釋殖民地,像薩依德(Edward Said)所說西方學者的東方學

(Orientalism),也可視為一種南方主義。關於殖民地的想像,島田謹二有意建構 屬於在台日人作家的南方書寫系統。透過日人作家的生活體驗,賦予南方以嶄新 的生命,是一種似遠且近的南方鄉愁。

就文學生產而言,日本在領台初期出現許多以台灣為背景的文學作品。透過 閱讀市場的角度進行分析,這個現象顯示出了日本國民對台灣事物的興趣。因為 台灣是日本的第一個海外領地,自然吸引許多關注的目光。一般大眾的台灣知識        

碩士論文,2003 年,頁 132。

31 島田謹二,〈台灣の文學的過現未〉,《文藝台灣》,2 卷 2 號,1941 年(昭和 16)5 月 20 日,

頁 19。本文後來收入氏著,《華麗島文學志》,東京,明治書院,1995 年,頁 476。

(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24 

相當貧乏,文學者遂利用國民的好奇心態,積極以台灣為創作主題。從而,明治 作家的台灣觀(特別是廣津柳浪、尾崎紅葉、德富蘆花、田山花袋),藉他們在 文壇上的地位,以及當時新聞雜誌的普及勢力,他們的作品透過被閱讀,轉化成 多數內地人的台灣印象。但是這些作品多是想像之物,有些是以政治小說的型態 出現。32這種南方熱潮,在 1904-1905 年(明治 37-38)前後突然消退,那是因為 日俄戰役將日本國民的目光拉向北方。在島田謹二來台後,他才意識到明治文學 者所留下的台灣書寫,不僅成為一般人對於台灣知識的來源,還造成此後的負面 印象,許多誤解也隨之而生,文學的力量可見一斑。對於內地人的台灣觀,勢必 徹底理解明治時期的社會史,才能釐清各種的台灣事情,這也涉及到文學的社會 影響33

因此,島田謹二把目光投向在台定居的日人作家,期待這些人能真實而全面 地描寫殖民地風土,以有別內地文學的日本風土。顯然,外地文學論所欲建構的,

是殖民者階級的文學,島田謹二宣稱,在台日人作家才可以代表台灣發言。然而 他對寫實主義所下的新定義卻非常矛盾,作為「殖民者的文學」之外地文學,它 本身的政治性格不僅清晰可見,也是劃分作者身分的階級文學,更賤斥台灣人的 台灣觀點。外地文學論還是外地作家與日本中央文壇抗衡的一種政治態度,昭然 若揭外地作家在殖民地的強勢,在中央文壇的弱勢。因此,「在所謂『政治的態 度』以外深深植根於文學獨特之領域的寫實主義」,顯然是自相衝突,從而能否 具體履行也令人懷疑。

島田謹二所期待的「台灣的文學」也就是外地文學,因為絲毫不涉及台灣 人作家與作品而遭致許多批判。橋本恭子針對這一點提出說明:「過去的研究者 往往認為島田視『台灣文學』為『外地文學』,而加以嚴厲批判。其實,在島田 看來,『台灣文學』是同等於『殖民地文學』的『被殖民者的文學』,即使與『殖 民統治者的文學』=『外地文學』並行不悖,卻不會結為一體。島田的對象也始 終是『外地文學』=殖民統治者的文學=『日本文學』,至於『殖民地文學』=

被殖民者的文學=『台灣文學』,則並無觸及。」34對島田謹二而言,殖民地台灣        

32 島田謹二,〈明治の內地文学に現われたる台湾〉(明治的內地文學中所展現的台灣)《台大文 學》,4 卷 1 號,1939 年(昭和 14)4 月。本文後來收入氏著,《華麗島文學志》,東京:明治書 院,1995 年,頁 61-63。島田謹二指出,領台以後的明治期的內地文學中所出現的台灣相關作品,

探究其內容可分為三大類型:一是和征台軍事有關;二是家人渡台不歸(或不得歸),徒留內地 親人哀傷的家庭悲劇;三是前往台灣工作的內地人官吏或民間人士為題材。至於島田謹二重點提 出的四位作家廣津柳浪(1861-1928)、尾崎紅葉(1868-1903)、德富蘆花(1868-1927)、田山花袋

(1872-1930),都是明治時期的著名作家。

33島田謹二,〈明治の內地文学に現われたる台湾〉(明治的內地文學中所展現的台灣),《華麗島 文學志》,東京:明治書院,1995 年,頁 61-63。

34 橋本恭子,《島田謹二《華麗島文學志》研究:以「外地文學論」為中心》,清大中文系碩士論 文,2003 年,頁 90。

(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25 

的文學作品裡,只有日人作家才具備創作的水準和被討論的價值。他所指稱的「台 灣的文學」,基本上是以日人作家作品為主,對台人作家及作品則採取貶抑姿態。

島田以為,從 1905 年以降的二十年間,台灣作家的創作水準非常低落,雖然也 出現極多的文藝雜誌,但值得記憶的卻極稀少,很多作品還是停留在模仿階段。

縱使來到 1930 年代末期,對比以日語為母語的日本人,台灣人接受日語教育還 仍屬於創始年代,就日語使用的純熟度來說,島田謹二的排斥在所難免。不過,

在語言問題之外,恐怕還有更深層的文化問題。

誠然,從島田一貫地只關心台灣的內地人文學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對本島 人文學的排斥性。此外,島田謹二相當重視西方文學對日本文學的影響,卻排斥 台灣文學給予日本文學的影響。橋本恭子認為這或許是因為:「近代日本擺脫不 了西方殖民者地位的影子,皇民化的時代的限制,日本文學日益加強國族主義的 影響等等。」35筆者以為,島田謹二完全無視台灣文學的存在,還是他的文化姿 態所致。相對於已經步向進步性、文明性的日本母國文化,殖民地台灣的文化與 文學無疑是落後粗俗。所以他不僅推崇外地文學論,更把異國情調視為相當重要 的文學因素。試想,台灣人作家描寫自己的鄉土時,會強調異國情調嗎?所謂的 異國情調,就在於以台灣為凝視的客體,突顯觀看者的主體位置。

1940 年創刊的《文藝台灣》,在很大意義上,是作為外地文學的實踐場所。

島田謹二的外地文學論,雖然多在《台灣時報》發表,不過從《文藝台灣》創刊 以來,他也先後發表了〈外地文學研究的現狀〉、〈台灣文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Jean Marquet 的法屬印度支那小說—外地文學雜話(1)〉、〈台灣寫生派俳句的前 輩們—外地文學雜話(2))、〈Robert Randau 的第二代小說—外地文學雜話(3)〉〈文 學的社會表現力〉等評論文章36。陸續衝擊日人作家的文學方向,也引發作家的 迴響37。尤其是在《文義台灣》創刊號〈外地文學研究的現狀〉一文,島田謹二 不厭其煩地反覆闡釋他在其他研究中的外地文學論,以為其論述的再確立之作。

島田謹二在文章開頭即向讀者提問,一個國家在占領外地後,橫渡到此地、乃至        

35 同上註,頁 193。

36 島田謹二,〈外地文學研究の現狀〉(外地文學研究的現狀)《文藝台灣》,創刊號,1940 年(昭 和 15)1 月 1 日,頁 40-43;〈台灣文學の過現未〉,(台灣文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文藝台灣》 2 卷 2 號,1941 年(昭和 16)5 月 20 日,頁 3-24;〈ジャンマルケエの佛印度小說—外地文學雜 話(1)〉,(Jean Marquet 的法屬印度支那小說—外地文學雜話(1))《文藝台灣》,3 卷 1 號,1941 年

(昭和 16)10 月 20 日,頁 36-39;〈台灣における寫生派俳句の先達—外地文學雜話(2)〉,(台灣 寫生派俳句的前輩們—外地文學雜話(2))《文藝台灣》,3 卷 2 號,1941 年(昭和 16)11 月 20 日,

頁 58-63;〈ロベエルランドオの第二世小說—外地文學雜話(3)〉(Robert Randau 的第二代小說—

外地文學雜話(3))《文藝台灣》,3 卷 6 號,1942 年(昭和 17)3 月 20 日,頁 36-38;〈文學の社 會表現力〉(文學的社會表現力)《文藝台灣》,5 卷 1 號,1942 年(昭和 17)10 月 20 日,頁 5-15。

37 中村哲,〈外地文學の課題〉(外地文學的課題),《文藝台灣》,1 卷 4 號,1940 年(昭和 15)7 月 10 日,頁 262-265;打木村治,〈外地文學私考〉,《文藝台灣》,3 卷 6 號,1942 年(昭和 17)

3 月 20 日,頁 39-41。

(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26 

在此地成長者之間,以此地生活與自然為素材,而以國語創作的文學,在現代的 學界,給予怎樣的名稱?以怎樣的方法徹底鑽研?舉出怎樣的成果?他在結論中 更提到,這種新文學與國文學之間的關係:

這個新文學並不是文化程度低等土著民族的文化研究,而是以渡航乃 至於移住至此的國人的文學,作為國文學史研究的一個延長為目標。

唯有特殊外地生活的體驗者才能夠研究,無法以普通的國文史研究法 舉出充分效果。並且這外地文學自然和國語不同,接觸二種以上的文 學,這一方面成為國文學與外國文學之間的交涉,當然是收入「比較 文學研究」的一個部門38

這一段話,簡明扼要指出外地文學的基本原則。它並不是低等土著民族的 文化研究,而是移居至此的日本人生活風貌的刻劃,強調寫實主義的技藝表現。

南方色彩的展現,則是決定異國情調的主軸。不論是創作者或是被書寫者,都以 在台日本人為主體。此外,外地文學涉及到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兩種語言狀態,

所以它是屬於比較文學的範疇,也是島田謹二的專業領域。所有的規範,只為了 量身訂作適合在台日人作家的南方敘事風格。透過他們的外地書寫,他們的生 活、文化和意向逐漸累積為陌生的疆域(對台灣人而言),逐漸將殖民地轉變成 他們的「家園」。誠然,對支配的慾望、理解或探索其他社會的精力,是願意投 注心力或加以排斥,都和權力和利益之配置有密切聯繫。顯而易見,權力的修辭 被配置在一個帝國的場景時,外地文學宣稱自外於政治態度的姿態,卻是充滿了 帝國的意味。外地文學論的建構,以文化之名展現帝國拓殖事業的慾望,因而有 關南方文化的概念都經釐清、加強、批判或賤斥。其中,更牽涉在台日人作家的 外地詮釋權。島田謹二念茲在茲的,該是如此。他是一位文學評論者,外地文學 的具體實踐,就有賴以西川滿為首的日人作家集團。島田謹二在 1938 年以降,

開始形塑外地文學體系,1940 年《文藝台灣》的成立,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文學 宣示。

二、《文藝台灣》的成立與文學理念

西川滿對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壇逐漸形成影響力,是在 1930 年代後期。籌設        

38 島田謹二,〈外地文學研究の現狀〉(外地文學研究的現狀)《文藝台灣》,創刊號,1940 年(昭 和 15)1 月 1 日,頁 40-43。

(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27 

「台灣詩人協會」之前,他在 1939 年 1 月號的《台灣時報》發表的文章〈台灣 文藝界的展望〉,具體說明他的文學使命。這篇論述的重要性,在於呈現他亟欲 整合日人與台人作家的企圖。他以台灣文藝界的歷史為開端,概括介紹歷來著名 作家作品。展望台灣文學,過去有森鷗外與伊良子清白以台灣為主題的古典詩,

為後人留下驚異的優秀作品。現在則有學者型的人物,像矢野峰人的譯詩、島田 謹二的翻譯與評論、神田喜一郎的台灣古文獻研究。而在短歌、新詩創作或譯詩 方面,更有許多日人作家投身其中,如新垣宏一、小山捨月、松村一雄、林鹿二、

石本岩根、中村地平、西田正一、北原政吉、本田茂光、後藤大治、上清哉、藤 原泉三郎、藤野雄二、石田道雄、樋詰正治、平井二郎、濱口正雄、田淵武吉、

山本孕江等人。隨筆則有森於菟、金關丈夫、池田敏雄、濱田隼雄、前島信次,

戲劇方面是田中總一郎、菊田一夫、中山侑、鶴田資光。〈台灣文藝界的展望〉

的特殊之處,在於西川滿也提出台人作家的活躍者,如黃得時、楊雲萍、龍瑛宗、

水蔭萍、郭水潭、楊逵、呂赫若、張文環等人39。不難發現,西川滿的意圖並非 單純解說台灣在小說或詩歌的創作狀況,他把目光放在全體文化之上,被他提出 的人名,涵蓋詩人、小說家、評論者、劇作家、學者。而這些被列舉出的人物,

大多成為往後「台灣詩人協會」乃至「台灣文藝家協會」的會員。

中島利郎指出,西川滿在這篇文章當中,將自己置身於一定距離之外評論 這些作家。譬如他主動提到左翼作家上清哉、騰原泉三郎的態度,肯定他們過去 的輝煌活動。而曾經厭惡西川滿的「貴族性」,甚至批判以西川滿為中心的作家 群體是「文學暴力集團」的藤野雄士,仍以「峻銳」稱許之40。值得注意的是,

雖然他是以日人作家為重心,卻還是舉出幾位台人作家的名字,顯然是一種收編 策略。與其把台人作家排斥在外,不如對他們釋放善意,邀請他們加入外地文學 陣營,擴大自己的力量。西川滿還發出豪語,他期許台灣文藝界,從此而後不要 一味追逐東京文壇,要以台灣獨自的方法來尋求文學發展:

南是南,北是北,既然身在明亮透澈的光之國,為何始終想念昏暗的 北國雪空。日本終究會以台灣為中心向南延伸下去吧,我們這些參與 文藝之道的人,當前如果沒有抱持深刻的自覺,後世要以何面目對待 子孫?將華麗島的文藝成為相稱於南海、聳立天際的巨峰,這是我們 的天職。41

       

39 西川滿,〈台灣文藝界の展望〉,《台灣時報》,1939 年(昭和 14)1 月 1 日,頁 78-85。

40 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研究:日本人作家の抬頭──西川満と「台湾詩人協会」の 成立〉(日本統治期台灣文學研究:日本人作家的抬頭──西川満與「台灣詩人協會」的成立),

《岐阜聖徳学園大学紀要》外国語学部編,第 44 集,2005 年,頁 43-44。

41 西川滿,〈台灣文藝界の展望〉,《台灣時報》,1939 年(昭和 14)1 月 1 日,頁 84。

(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28 

南方是光之源,賦予我們秩序、歡樂、華麗。〈台灣文藝界的展望〉,無疑 是外地文學的新展望。站在島田謹二的基礎之上,西川滿試圖展現更大的氣魄與 野心。1939 年(昭和 14)9 月,西川滿、北原政吉、中山侑等日人作家籌設成立

「台灣詩人協會」,成員還包括台人作家楊雲萍、黃得時、龍瑛宗等人,共結合 33 位詩人,並於 1939 年 12 月發行機關誌《華麗島》42。作為一本以詩為主體的 刊物,西川滿刻意把火野葦平的隨筆〈經過華麗島〉放在卷首,實在耐人尋味43。 火野葦平是昭和時期的小說家,在戰爭期更以隨軍作家而聞名。火野葦平在初抵 台灣之前,西川滿曾經寄給他自己出版的書籍與雜誌44,試圖透過文學介紹自己。

火野葦平在 1939 年(昭和 14)因配合台灣總督府的「時局.南支展」而來,以 此機緣寫下〈經過華麗島〉一文,作為《華麗島》的創刊賀作。在此之前,火野 葦平並不瞭解台灣的文藝狀況,但是他對佐藤春夫的〈女誡扇綺譚〉與台灣紀行 的印象深刻,他喜愛這些作品,從而對台灣產生憧憬。西川滿寄送的書籍,誠然 帶給他一些台灣想像。在〈經過華麗島〉一文,火野葦平感謝先前西川滿在從未 謀面的情況下,竟然不辭千里寄書,以文學安慰他在戰場的心靈。另一方面,也 驚訝於這些限定版書籍的稀有與精緻之美。透過參展的機緣,他終於能踏上台灣 並面識西川滿,更恭逢全島詩人的合流團結以及《華麗島》的發刊,在文字最後,

他為這本雜誌獻上祝福45。火野葦平在當時已是內地的知名作家,他的官方立場 與從軍作家身分,更使他的文章具有政治意涵。西川滿顯然亟欲透過火野葦平的 祝賀之意,宣示「台灣詩人協會」的劃時代意義。《華麗島》只發行一期,旋即        

42 創刊於 1939 年 12 月 1 日的《華麗島》,只發行一期,主文共 52 頁,除了火野葦平的隨筆〈華 麗島〉(經過華麗島)、池田敏雄的隨筆〈單身娘〉(單身女孩)、西川滿的小說〈瘟王爺〉,其餘 全部都是詩作。在該雜誌卷末,附錄了會員名冊,共有以下 33 位:赤松孝彥、池田敏雄、石田 道雄、系數正雄、王育霖、郭水潭、川平朝申、喜多邦夫、北原政吉、邱淳洸、邱炳南、黃得時、

吳新榮、澁山春樹、莊培初、高橋比呂美、竹內康治、中山侑、長崎浩、長野泰一、西川滿、新 田淳、新垣宏一、日野原孝治、久長興仁、本田晴光、萬波教、水蔭萍、村田義清、楊雲萍、龍 瑛宗、林精鏐、林夢龍。

43 火野葦平(1907-1960)本名玉井勝則,是昭和時期的小說家。1937 年(昭和 12)應召加入中 日戰爭,出征前所寫的《糞尿譚》,後來獲得第六屆芥川賞而在軍中聞名,隨後創作許多戰爭文 學。太平洋戰爭期間也遠赴各戰線,以從軍作家活躍於文壇。1939 年曾配合台灣總督府的「時 局.南支展」而來到台灣,以此機緣寫下〈華麗島を過ぎて〉(經過華麗島)一文。

44 西川滿和火野葦平結識,是透過中山省三郎的介紹。中山省三郎和火野葦平都是早稻田高等學 院的同學,也算是西川滿的學長。中山省三郎和火野葦平一生過往甚從,1938 年(昭和 13)火 野葦平正在廣東戰場時,中山省三郎應改造社之託去訪問他,回程時短暫停留台灣,因而結識西 川滿。中山省三郎和西川滿都是早稻田出身、並且具有浪漫主義傾向的詩人,兩人頗意氣相投。

西川滿並從中山省三郎那裡,獲得火野葦平的訊息。當時火野葦平已是日本知名作家,西川滿也 希望透過中山省三郎介紹,認識火野葦平。他積極地把自己在台灣裝禎出版的限定版書籍與雜誌

《媽祖》《傘仙人》《神曲余韻》等書寄給火野葦平,希望透過書籍讓火野葦平認識他與台灣的 文學狀況。請參閱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研究:日本人作家の抬頭──西川満と「台 湾詩人協会」の成立〉,《岐阜聖徳学園大学紀要》外国語学部編,第 44 集,2005 年,頁 48-50。

45 火野葦平,〈華麗島を過ぎて〉(經過華麗島)《華麗島》,創刊號,1939 年(昭和 14)12 月 1 日,頁 5-7。

(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29 

宣告結束。不過,它已完成階段性的任務。西川滿的企圖,不僅在於整合台灣的 詩人,而是朝向文藝界的大集合。

「台灣詩人協會」成立不久即傳出要改組的消息。1940 年(昭和 15)1 月 1 日由「台灣文藝家協會」取代「台灣詩人協會」,並於隔月發行機關誌《文藝 台灣》創刊號。「台灣文藝家協會」的成員,不僅網羅外地的日台作家,也邀請 內地的重要文人以壯大聲勢,更有許多藝術家參與。西川滿透過「台灣文藝家協 會」的會員組織,分為「贊助員」、「贊助會員」、「普通會員」。「贊助員」以內地 著名文藝家為主,以期達成台灣文藝界的文化向上46。「贊助會員」則是以在台灣 居住,年齡或社會身分高於西川滿的人士,具有協會顧問性質的地位47。實際上 參與創作最多的,則以「普通會員」為主,《文藝台灣》的編輯委員也出自於此。

48。在會員名單中,台人作家都列於「普通會員」,黃得時和龍瑛宗還是編輯委員。

然而,台人會員的人數,顯然無法和日人會員相比。不難發現,西川滿刻意拉攏 內地文藝家和島內有影響力的日本文人參與,不僅發揮自己的人脈力量,也達到 掌控《文藝台灣》的目的49

「台灣文藝家協會」為中日戰爭爆發後沉寂已久的台灣文藝界,攜來一股 文學復甦的信心。「台灣文藝家協會」在 1941 年(昭和 16)2 月為配合戰時體制        

46 贊助員名簿(內地):安西冬衛、飯島正、飯田蛇笏、伊藤整、伊藤永之介、石坂洋次郎、岩 佐東一郎、伊良子清白、宇野浩二、小田嶽夫、大鹿卓、大木惇夫、岡崎義惠、岡田禎子、恩地 孝四郎、川西英、川端康成、川上澄生、川崎長太郎、川路柳虹、上司小劍、木下杢太郎、木木 高太郎、木村毅、小宮豐隆、佐藤惣之助、佐藤一英、齋藤茂吉、西條八十、榊山潤、山宮允、

式場隆三郎、新村出、壽岳文章、田中冬二、田村泰次郎、竹中郁、高村光太郎、張赫宙、寺崎 浩、土岐善麿、十返一、富澤有為男、那須辰造、中村武羅夫、中村地平、中山省三郎、中川一 政、中里恒子、楢崎勤、丹羽文雄、西村真琴、新居格、長谷川伸、春山行夫、火野葦平、日夏 耿之介、平塚らいてう、平田禿木、藤澤桓夫、古谷綱武、保田與重郎、保高德藏、真山靜枚(筆 者按:應為真杉靜枝)、松田解子、丸岡明、丸山薰、都新聞社文化部、百田宗治、矢崎彈、山 口勢子、山內義雄、與田準一、橫光利一、吉井勇、吉江喬松;引自《文藝台灣》,1 卷 2 號,

1940 年(昭和 15)3 月 1 日。

47 贊助會員名簿(台灣):安藤正次、飯沼龍遠、石黑魯平、植松平、大澤貞吉、金關丈夫、神 田喜一郎、草薙晋、國府種武、小林土志朗;、佐伯秀章、島田昌勢、島田謹二、鈴木巖、世良 壽男、府圖書館、田淵武吉、塚越正光、富永豐文、中村喜代三、西岡英夫、早坂一郎、樋詰正 治、宮本延人、森田政雄、矢野峰人、山中樵、山本孕江、鄭津梁;引自《文藝台灣》,1 卷 3 號,1940 年(昭和 15)5 月 1 日。

48 普通會員名簿(台灣):*赤松孝彥、飯田實雄、*池田敏雄、石田道雄、系數正雄、王育霖、

王碧蕉、大賀湘雲、郭水潭、川合三良、川平朝申、木皿正一、喜多邦夫、*北原政吉、吉見庄 助、邱淳洸、邱炳南、桑田喜好、久保田明之、*黃得時、吳新榮、境暢雄、周金波、澁山春樹、

莊培初、*高橋比呂美、*竹內實次、立石鐵臣、田中青汾、千葉正美、張文環、土屋寶潤、中 井淳、中里如水、中島俊男、*中山侑、*長崎浩、長野泰、名島貢、西川史郎、*西川滿、新 垣宏一、新田淳、濱田隼雄、日野原孝治、古川義光、本田晴光、槇ツユ、松井奈駕雄、萬造寺 龍、萬造おしえ、水蔭萍、宮本彌太朗、村田義清、山口充一、楊雲萍、橫田太郎、藍蔭鼎、*

龍瑛宗、林精鏐、林夢龍、林熊生(*印為編輯委員);引自《文藝台灣》,1 卷 3 號,1940 年(昭 和 15)5 月 1 日。

49 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研究:「台湾文芸家協会」の成立と「文芸台湾」──西川滿

「南方の烽火」から〉《岐阜聖徳学園大学紀要》外国語学部編,第 45 集,2006 年,頁 91-108。

(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30 

而改組為半官半民組織後,朝向政治性結社的功能,《文藝台灣》遂改由西川滿

「文藝台灣社」發行,但是仍然積極支持協會運作50。雖然 1941 年(昭和 16)5 月張文環另組《台灣文學》,與《文藝台灣》形成立場殊異的兩股力量,不過《文 藝台灣》卻是日治時期發行時間最長、網羅最多作家群的刊物。西川滿在戰爭期 的不少重要創作,多是透過這本刊物發表。《文藝台灣》的運作,無疑為西川滿 在台灣文壇佔下發言地位,他運作「台灣文藝家協會」的組成與《文藝台灣》的 經營策略,都指向建立「地方主義文學」,並與日本中央文壇對峙的野心51。在創 刊號的〈後記〉以七段文字說明,指出創刊的旨趣,以下四段是和編輯方向有關 的段落:

◇昭和十四年二月以來成為懸案的台灣文藝家協會,在台官民的有志 者、「台灣日日新報」「台灣新民報」兩社學藝部,以及各種文化團體 的積極支持下,在紀元二千六百年組成,茲創刊「文藝台灣」。

◇協會不止是謀求會員相互親睦的社交團體,進一步要刊出自己的文 藝雜誌,全然是因為台灣的特殊情況所致,正因為如此,故更堅信能 謀求台灣文學的向上發展。

◇幸運的是,本誌不僅只有文學家,在「府展」中活躍的美術家也加 入了。因此今後就以本誌為中心,在繪畫上、在文學上,讓台灣文藝 界盛開出百花撩亂的文化花朵吧。

◇誠然,本雜誌並非同人雜誌,也非營利雜誌。故不走空有外表主義 的媚態編輯路線,也不流於促銷商品的陣容。決心要和各位台灣島民 共同真摯研鑽,一路邁向南方文化的建設。52

上述文字,是創刊宗旨中值得注意的部分。它指示出《文藝台灣》發刊的 時代意義,並嚴重申明該雜誌並非同人雜誌,也非營利雜誌。故不走空有外表主 義的媚態編輯路線,也不流於促銷商品的陣容,並以建設南方文化為理想。這和 島田謹二的看法是同理共貫的:「要以台灣為舞台的文藝之士,要和愛爾蘭文學 和 Provence(筆者按:普羅旺斯)文學等的初期的創作的文藝以外的心理準備。

換言之,要像內地的中央文壇一般要求靠它做為企業的文學商品的利益,就該明 白那是於己與人都有損害的。早日求好生業而作為副業來從事文學創作、在這裡        

50 〈社報〉,《文藝台灣》,2 卷 1 號,1941 年(昭和 16)3 月 1 日。

51 請參閱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研究:「台湾文芸家協会」の成立と「文芸台湾」──

西川滿「南方の烽火」から〉,《岐阜聖徳学園大学紀要》外国語学部編,第 45 集,2006 年,頁 91-108。

52 〈あとがき〉(後記),《文藝台灣》,1 卷 1 號,1940 年(昭和 15)1 月 1 日,頁 56。

(1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31 

目前是義務。」53島田謹二的論點,基本上強調外地文學的生存條件無法和內地 文學比並。在外地從事文學者,必須面臨更嚴峻的文學環境,文學創作,是一種 理想,甚至是義務,不能抱持營利或求名的想法。這和〈後記〉所點出的宗旨是 一致的。島田謹二名列贊助會員,毫無疑問他也是西川滿在《文藝台灣》的首席 顧問。

從「台灣詩人協會」到「台灣文藝家協會」,乃至《文藝台灣》的成立,都 一步步邁向西川滿的理想。中島利郎的研究提出,西川滿策劃「台灣詩人協會」

的成立及其機關誌《華麗島》的創刊,標誌出以台灣人作家為中心的台灣文學界,

轉向了以日本人作家為中心的階段。透過《華麗島》的創刊,刊登火野葦平的〈經 過華麗島〉,將內地作家引進台灣文壇。可以說,西川滿藉由「台灣詩人協會」

與「台灣文藝家協會」的成立,逐步控制了台灣文壇的主要發言位置54。在文學 結盟之外,畫家和作家的相互應援,更是《文藝台灣》的重要特色。這一特點,

與其說是雜誌的特色,不如說是西川滿個人的美學堅持。他向來講究書籍美編與 裝禎,會強調畫家與作家的結合,並不令人意外。在《文藝台灣》的「普通會員」

部分,可以看到許多畫家的名字。這一名單,充分顯示西川滿不僅要統合文學界,

更有意朝向文藝的全方位追求。這些畫家的繪畫或版畫創作,頻繁出現在每期的 插畫或美術專欄。《文藝台灣》可以說是日治時期雜誌當中,具體結合文藝兩股 勢力並每期刊出繪畫的唯一刊物。

耐人尋味的是,島田謹二在 1930 年代言明「外地文學」是「內地人文學在 台灣」,到 1940 年代也還區分為「外地文學」與「台灣文學」55。因為他對台人 作家的創作水準顯然不具信心,並不願意日人作家與之並置討論。但是在 1940 年代內台融和的宣傳下,文學更需要成為先導的示範作用。西川滿雖然服膺島田 謹二的外地文學論,但是當他開始意圖收編台灣文壇,從「台灣詩人協會」到「台 灣文藝家協會」等組合時,難免有其策略性考量。進入 1940 年代以後,現實局 勢轉變,以日文為創作語言的台人作家也不得不匯流到以日人為主的「外地文學 陣營」。《文藝台灣》的創作成員,以日人作家居多,卻也接納台人作家的加入。

顯然,在內台融合的國策局勢下,西川滿對於外地文學的規範,盡量放寬創作者 的資格,並嘗試促進台日作家的團結,不過還是強調日人作家的主導地位。這也        

53 島田謹二〈台灣の文學的過現未〉,《文藝台灣》,第二卷第二號,1941 年(昭和 16)5 月 20 日。本中譯文係引用葉笛譯,〈台灣文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下)《文學台灣》,第 23 期,1997 年 7 月,頁 185。

54 請參閱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研究:日本人作家の抬頭──西川満と「台湾詩人協 会」の成立〉《岐阜聖徳学園大学紀要》外国語学部編,第 44 集,2005 年,頁 43-54。

55 島田謹二在 1940 年代區分「外地文學」與「台灣文學」。指出以內地人為主,部分本島人也加 入的文學是「外地文學」。以本島人為主,部分內地人也加入的文學是「台灣文學」。請參閱橋本 恭子,《島田謹二《華麗島文學志》研究:以「外地文學論」為中心》,清大中文系碩士論文,2003 年,頁 15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請填妥後 E-mail 至委託單位「台灣復健醫學會」客服信箱( pmrtzphl@gmail.com

西元 1624 年至西元 1633 年台灣海峽海盜橫行,中國帆船過來台灣的並不 多,同一時間,荷蘭人又因「濱田彌兵衛」事件與在台灣貿易的日本商人發生衝 突,導致在西元

日本電信電話公社宣布,於 9 月 30 日起正式終止呼叫器(BB Call)的服務。日本 呼叫器服務從 1968 年起由電信電話公社開始提供,與當年台灣的

台灣大選將於明年 1 月登場,屆時將舉行第十五任總統、副總統與第十屆立法委

通識課程 課名請勿 重複,例 如:籃球 或台灣歷

又到了回顧年度成績的時刻,Google 於 12 月 1 日公布台灣「Google Play 2020 年 度最佳榜單」,總共有 16 款應用程式與 20 款遊戲上榜。因應

國際半導體展即將於 23 日登場,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

台灣大選將於明年 1 月登場,屆時將舉行第十五任總統、副總統與第十屆立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