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木蘭詩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木蘭詩"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木蘭詩 1 佚名

唧 唧 復 唧 唧

2

,木 蘭 當 戶 織

3

。不 聞 機 杼

4

聲,惟 聞 女 歎 息。問 女 何 所 思 , 問 女 何 所 憶 。「 女 亦 無 所 思 , 女 亦 無 所 憶 。 昨 夜 見 軍 帖

5

,可 汗

6

大 點 兵。軍 書 十 二

7

卷,卷 卷 有 爺 名。阿 爺 無 大 兒 , 木 蘭 無 長 兄 。 願 為 市 鞍 馬

8

, 從 此 替 爺 征 。 」

東 市 買 駿 馬 , 西 市 買 鞍 韉

9

, 南 市 買 轡 頭

10

, 北 市 買 長 鞭 。 旦 辭 爺 娘 去,暮 宿 黃 河 邊。不 聞 爺 娘 喚 女 聲,但 聞 黃 河 流 水 鳴 濺 濺

11

。旦 辭 黃 河 去,暮 至 黑 山

12

頭。不 聞 爺 娘 喚 女 聲,但 聞 燕 山 胡 騎 聲 啾 啾

13

萬 里 赴 戎 機

14

,關 山 度 若 飛

15

。朔 氣 傳 金 柝

16

,寒 光 照 鐵 衣

17

。 將 軍 百 戰 死 , 壯 士 十 年 歸 。

歸 來 見 天 子 , 天 子 坐 明 堂

18

。 策 勳 十 二 轉

19

, 賞 賜 百 千 彊

20

。 可 汗 問 所 欲 ,「 木 蘭 不 用 尚 書 郎

21

, 願 借 明 駝

22

千 里 足 , 送 兒 還 故 鄉 。 」

爺 娘 聞 女 來,出 郭 相 扶 將

23

。阿 姊 聞 妹 來,當 戶 理 紅 妝。小 弟 聞 姊 來,磨 刀 霍 霍

24

向 豬 羊。開 我 東 閣 門,坐 我 西 閣 牀;脫 我 戰 時 袍, 著 我 舊 時 裳;當 窗 理 雲 鬢

25

,對 鏡 帖 花 黃

26

。出 門 看 火 伴 , 火 伴 皆 驚 惶 :「 同 行 十 二 年 , 不 知 木 蘭 是 女 郎 ! 」 雄 兔 腳 撲 朔,雌 兔 眼 迷 離

27

。兩 兔 傍 地 走

28

,安 能 辨 我 是 雄 雌 ?

一 、 作 者 簡 介

作 者 確 切 資 料 已 不 可 考,宋 朝 初 編 的《 文 苑 英 華 》將《 木 蘭 詩 》作 者 題 作 唐 代 韋 元 甫,其 他 宋 代 人 著 作 也 多 指 作 者 是 唐 代 人。現 代 學 術 界 普 遍 認 為《 木 蘭 詩 》是 魏 晉 南 北 朝 時 代 中 北 朝 的 民 歌,有 可 能 經 唐 代 文 人 修 改 潤 飾 , 而 《 古 今 樂 錄 》 早 云 :「 木 蘭 不 知 名 , 浙 江 西 道 觀 察 使 兼 御 史 中 丞 韋 元 甫 續 附 入 。 」 何 謂 「 續 附 入 」 則 不 甚 明 確 。《 木 蘭 詩 》 屬

(2)

2

於 樂 府 詩,樂 府 詩 部 分 來 自「 樂 府 官 署 」收 集 的 民 歌,部 分 是 由 文 人 所 創 作。後 來「 樂 府 」漸 成 一 種 文 學 體 裁,這 些 民 歌 被 收 入 宋 朝 郭 茂 倩 所 編 《 樂 府 詩 集 》,《 木 蘭 詩 》 入 於 其 中 的 《 梁 鼓 角 橫 吹 曲 》, 故 推 斷 屬 梁 朝 或 以 前 的 作 品,也 有 學 者 據《 木 蘭 詩 》中 用 語、句 式 語 法 判 斷 作 者 應 該 是 北 朝 人 。

二 、 背 景 資 料

《 木 蘭 詩 》 最 早 收 錄 於 南 朝 時 期 陳 朝 釋 智 匠 《 古 今 樂 錄 》, 詩 作 亦 見 收 於 宋 代 著 名 文 學 總 集 《 文 苑 英 華 》 和 郭 茂 倩 《 樂 府 詩 集 》。 對 於 詩 歌 的 作 者、寫 作 年 代、主 人 翁 木 蘭 的 身 份,歷 來 有 不 同 的 說 法 和 推 測。

如 據 詩 中「 旦 辭 黃 河 去,暮 至 黑 山 頭 」,「 但 聞 燕 山 胡 騎 聲 啾 啾 」所 云,

主 要 戰 場 是 黑 山、燕 山 一 帶,而 北 魏 與 柔 然( 北 方 遊 牧 族 大 國 )就 曾 於 這 裏 交 戰,由 此 推 斷,戰 事 應 發 生 於 南 北 朝 的 北 魏 時 期。北 朝 尚 武,女 子 較 多 嫻 習 弓 馬,因 此 學 者 多 認 為 木 蘭 應 為 北 朝 女 子;而 詩 中 所 用 言 語 習 慣,與 北 朝 其 他 樂 府 詩 幾 乎 完 全 相 同,因 此 很 大 可 能 是 同 時 同 地 之 作。

三 、 注 釋

1. 木蘭詩:又稱《木蘭辭》,作者名字已佚,詩中主人翁名木蘭,後世以 之作詩題。木蘭姓氏有不同說法,或謂姓花,然皆無實據。

2. 唧唧:歎息聲。一說為織布機運作時發出的聲音。

3. 當戶織:對着門織布。

4. 機杼:織布機。杼:織布機中的梭子。○[柱],[cyu5];○[zhù]。

5. 軍帖:徵兵的文書。

6. 可汗:古代某些少數 民族對君主的稱呼。 ○[克寒],[hak1hon4]; ○ [kèhɑ́n]。

7. 軍書:徵兵名冊。十二:表示數目多,不一定確指十二。

8. 市:買。鞍馬:馬鞍和馬。

9. 韉:馬鞍下的墊子;○[箋],[zin1];○[jiɑ̄n]。

10. 轡頭:駕馭馬匹用的韁繩等器物。轡:○[臂],[bei3];○[pèi]。

11. 流水鳴濺濺:一作「流水聲濺濺」。濺濺:水流聲。○[煎],[zin1];○[jiɑ̄n]。

12. 黑山:山名。學者對此有不同說法。有認為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自治 區內。

13. 燕山:山名。學者對此有不同說法。有認為即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 國境內的杭愛山。胡騎聲啾啾:一作「胡騎鳴啾啾」。胡騎:胡人的騎 兵。騎:○[冀],[kei3];○[jì]。啾啾:馬鳴聲。○[周],[zau1];○[jiū]。

14. 戎機:戰爭。

15. 關山度若飛:飛快地跨越重重關卡和山嶺。

(3)

3

16. 朔:北方;○[索],[sok3];○[shuò]。金柝:古代的刁斗與打更木。刁 斗是銅造的器皿,白天用來做飯,晚上用來報更。柝:○[託],[tok3];

[tuò]。

17. 鐵衣:鐵甲戰衣。

18. 天子:指「可汗」。明堂:殿堂。

19. 策勳:記功授爵。十二轉:古代依軍功授爵,軍功加一等,官爵隨升一 等,謂之一轉。十二轉,意即記功多次。

20. 彊:同「強」,用在數字後表示有餘,此處意謂得到了比百千還要多的 賞賜。

21. 尚書郎:官名。

22. 明駝:善走的駱駝。

23. 郭:外城。扶將:扶持。

24. 霍霍:磨刀聲音。

25. 雲鬢:捲曲如雲的鬢髮。鬢:臉旁耳畔的頭髮。

26. 帖:通「貼」。花黃:六朝以來女子貼或塗在額間的黃色裝飾。

27. 撲朔:跳躍的樣子。迷離:瞇着眼。

28. 傍地走:貼着地面跑。

四 、 賞 析 重 點

這 篇 是 古 樂 府 五 言 長 篇 敍 事 詩 , 內 容 敍 述 孝 女 木 蘭 代 父 從 軍 的 故 事,詩 中 對 木 蘭 的 心 理、回 鄉 的 細 節,都 有 生 動 的 刻 劃,是 南 北 朝 民 間 詩 歌 的 傑 作 。

首 節 敍 述 木 蘭 代 父 從 軍 的 緣 起 。 由 木 蘭 的 歎 息 聲 音 引 起 她 與 家 人 答 問,敍 寫 木 蘭 看 到 可 汗 徵 兵 的 文 書,但 父 親 年 老,又 沒 有 大 兒 子,所 以 她 決 定 女 扮 男 裝 代 父 從 軍 。

第 二 節 敍 述 木 蘭 為 出 征 而 購 買 戰 具。 詩 中「 東 、 南、 西、 北 」四 個 方 位 詞,並 非 真 的 表 示 分 別 在 四 個 市 集 購 得 駿 馬、鞍 韉、轡 頭、長 鞭 等 物 , 而 是 表 示 木 蘭 備 戰 的 忙 碌 , 同 時 增 強 詩 歌 的 藝 術 效 果 。「 旦 辭 爺 娘 去 」起 八 句,凸 顯 了 木 蘭 對 父 母 的 思 念。這 幾 句 寫 她 離 家 後,行 軍 至 黃 河 邊,再 到 黑 山 頭,作 者 沒 有 詳 寫 途 中 的 經 歷,故 意 反 復 提 到 她 聽 不 見 父 母 呼 喚 的 聲 音,只 聽 到 流 水 聲 和 馬 鳴 聲,這 樣 就 從 側 面 表 達 了 木 蘭 雖 然 身 在 戰 場 , 但 仍 十 分 思 念 父 母 。

第 三 節 寫 木 蘭 經 歷 十 多 年 從 軍 生 活 後 還 鄉 。 作 者 省 略 了 許 多 戰 爭 場 面 的 細 節 描 寫,以 較 濃 縮 凝 煉 的 筆 觸,寫 戰 場 的 氣 氛 和 戰 況 的 激 烈。

「 赴 」、「 度 」、「 飛 」 三 字 極 有 氣 勢 , 凸 顯 木 蘭 的 奮 勇 征 戰 。「 朔 氣 傳 金 柝,寒 光 照 鐵 衣 」兩 句,反 映 軍 中 將 士 的 戒 備 警 惕,亦 點 出 戰 地 生 活 之 艱 苦。「 將 軍 百 戰 死,壯 士 十 年 歸 」兩 句,描 述 了 歲 月 漫 長,戰 事 頻 繁,

(4)

4

有 些 將 士 戰 死 沙 場 , 襯 托 出 木 蘭 戰 勝 歸 來 的 不 易 。

第 四 節 寫 木 蘭 入 朝 受 賞。木 蘭 身 經 百 戰 歸 來,天 子 論 功 行 賞,但 她 表 示 不 冀 求 尚 書 郎 等 高 官 名 位,只 求 解 甲 還 鄉。「 願 借 明 駝 千 里 足 」,形 象 化 地 說 出 木 蘭 對 回 鄉 的 熱 切 期 望 。

第 五 節 寫 木 蘭 回 家 和 回 復 女 兒 身。先 寫 爺 娘、阿 姊、小 弟 得 知 木 蘭 回 家 團 聚 的 反 應 和 喜 悅 的 情 景 。 再 細 緻 描 寫 木 蘭 逐 步 回 復 女 兒 身 份 的 各 種 姿 態,木 蘭 重 新 打 開 東 閣 門,坐 在 西 閣 牀 上,脫 去 戰 袍,穿 上 女 裝,

整 理 髮 髻,對 着 鏡 子 貼 上 花 黃 裝 飾。最 後 寫 戰 場 上 相 處 多 年 的 伙 伴,得 悉 木 蘭 是 女 兒 身 都 大 感 錯 愕 , 形 成 戲 劇 性 一 幕 。

末 節 以 比 喻 作 結,讚 歎 木 蘭 喬 裝 之 妙。這 是 頗 令 讀 者 感 到 意 外 的 一 筆,整 首 詩 幾 乎 都 是 直 白 的 敍 述,至 結 尾 才 用 了 比 喻。兔 子 雌、雄 有 別,

有 指 雄 兔 前 腳 經 常 作 跳 躍 狀,雌 兔 兩 眼 不 時 瞇 合 着,憑 此 外 在 特 徵 就 可 作 分 別,但 當 牠 們 在 地 上 一 起 跑 動 時,就 很 難 分 辨 其 性 別,這 就 像 木 蘭 喬 裝 之 後 也 雌 雄 莫 辨 。 這 個 比 喻 貼 切 精 警 , 意 涵 豐 富 。「 撲 朔 迷 離 」 也 成 了 很 常 用 的 成 語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程中山在〈東普陀寺與香港詩 壇〉一文中指出,東普陀寺所在地荃 灣,山明水秀,為香港郊遊勝地。茂 峰法師與不同時期的香港文人往來

(執三世有可言說故) 二雪山 (居處) 三犢子 (人姓) 四法勝 (人名) 五賢 (人名) 六一切所貴 (人所重貴) 七 芿 (而證反山名也) 八大不可棄 (人名) 九法護 (人名) 十迦葉毗

〈致自殺者〉在題材上寫的是太宰治,但內容有些跳躍,對於不了解太宰治作品

□觀霧遊憩區之樂山基地其方圓 5 公里範圍內為限航區(含觀霧山椒魚生態中 心、觀霧山莊、觀霧瀑布及大鹿林道東線入口處等皆為於此範圍內),依民用 航空法及相關法令之規定,不得進行空拍活動。

  從大海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安住。是中有佛號須彌肩。今現在為止 (丹作山) 菩薩

金輪元帥大將軍 上山黑 黑上山 上山驅猛虎  落水斬蛟龍 天上步七星  地下應五龍 日月當我照  鬼神見我驚 吾有天師法  吾有本壇兵

宋天竺三藏沙門求那䟦陀羅譯 明建鄴海印沙門 釋德清筆記

本校創立於 1950 年,位於南山市東田路,毗鄰南山市著名自然風景區,蒙 本地善長陳志凡先生捐款興建。創校初期,本校僅有 8 名教師與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