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訪原舞者藝術總監懷劭.法努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訪原舞者藝術總監懷劭.法努司"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文/張毓軒

(《明道文藝》編輯)

◎ 圖/懷 劭‧法努司 提供

遼遠的吟唱,穿越山林、海洋,渾 厚清亮的歌聲,帶著思緒遠颺,彷彿迎 向太平洋的風,感受Ina的眷戀,又彷 彿走入迷霧中的部落,貼近土地神靈,

和族人攜手祈禱來年平安豐收。

即便身處都市,那質樸且蘊含生命 力的旋律,如一條河,於心底潺潺流 動。訪談前,原舞者正忙於年度巡演、

花博開幕式排練,而藝術總監懷劭.法 努司老師,仍願意撥出時間赴約,令我 們衷心感謝。巷弄裡的咖啡館、微涼的 秋日、窗外疾走而過的都市風景,與原 舞者持續傳承原住民文化藝術的堅持,

融合成繽紛畫面。

出乎意料的,懷劭老師於公視影集

《風中緋櫻——霧社事件》完整詮釋護 守賽德克族尊嚴、起身抗日的莫那魯 道,那一身剽悍形象,在歸返藝術創 作、從事教學時,便顯得親切許多。凝 視眼前發散藝術家氣息的懷劭老師,聆 聽其溫厚嗓音述說這一路跌宕起伏、追 尋的歷程。

從拒絕到認同

時光回轉至台東東河鄉的寧靜部 落,因家族虔誠信仰基督教,年輕的懷 劭老師並未參與家鄉祭典,對阿美族傳 統舞蹈、歌聲祝禱幾乎一無所知。及至

――訪原舞者藝術總監懷劭.法努司

――訪原舞者藝術總監懷劭.法努司

行走大地,原音蛻變

(2)

高中,因好奇參與鄰村豐年祭,感染那 份熱力,竟是僅存的印象。懷劭老師輕 嘆,部落內熟習傳統祭儀的耆老逐漸凋 零,當時族人並未感受文化出現斷層危 機,而今年輕人想再尋覓、恢復傳統,

已相當吃力。

如同許多四、五年級生的命運,肩 頭責任多於自我選擇。歷經幾年職業軍旅 生活後,喜愛彈唱音樂、創作力豐沛的懷 劭,終於選擇背起吉他,躍入台北,以天 賦和努力,一步步實踐夢想。起初擔任知 名唱片公司業務,透過細膩觀察,漸漸延 伸領域,參與校園民歌、流行音樂創作,

與樂壇結下不解之緣。然而,彼時社會 對原住民存有部分歧見,與生俱來的深邃 五官、部落的名字,曾是懷劭(漢名蘇清 喜)心中的隱痛,不敢承認自己是阿美族 人。提起這段往事,懷劭老師微笑的眼眸

裡有釋懷,有自在。故事轉折於朋友向懷 劭提及,感動於原住民音樂的生命力。這 樣的鼓舞,燃點懷劭心中的原鄉記憶,蟄 伏已久的情感,終於汩汩流出。

從拒絕到認同,從陌生到投入,阿 美族的懷劭老師,開始傳唱部落裡的 歌,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因緣聚合下,

1990年冬季,一群熱愛傳統歌謠舞蹈的 原住民青年群聚高雄山胞會館,預計籌 組文化歌舞團,並為1991年五月的大型 演出,日夜排練。懷劭老師因嫻熟音樂 製作且富涵領導魅力,被延攬進入團 隊,並推舉為團長。礙於經費困窘,原 舞群協議演出後即解散,各尋出路。然 而精湛的演出,來自四面八方的肯定,

讓徬徨的原舞群重拾自信,決定傳承古 老優美的樂舞,以「原舞者」為名,正 式登記為表演團體,持續發揚充滿熱力 的族群文化。

深入部落,尋思傳統

為走向精緻舞台,原舞者不再被動 演繹部落祭儀,更盼透過嚴謹的考據、

延請各族耆老授課,讓演出更具說服 力。《山水篇》的巡演,呈現台灣自然 環境對部落文化的影響,也讓北部藝文 界人士驚豔原舞者貼近大地、渾然天成 的舞台魅力。儘管表演吸引眾人目光,

懷劭老師充滿藝術家氣息。

(3)

舞者卻不甚明瞭舞蹈祭儀內蘊的文化情 境,在詮釋時便有落差。於是中研院民 族研究所胡台麗博士,建議原舞者可實 地深入部落學習,此後原舞者展開一連 串追尋之旅,而田野調查首站來到台 東,卑南族南王村,體會猴祭與大獵祭 的精神內涵,並將感動製成《懷念年 祭》,除了呈現傳統歌謠,更凝視現 代,藉音樂家陸森寶老師的創作,觀照 部落變化軌跡,溫柔提點年輕人莫忘家 鄉。人文尋根的思索,悄然揚起太平洋 的風,更讓卑南族青年重新體認:原 來,古老的歌,這樣動聽!

1993年,原舞者整編出《年的跨 越》,詮釋鄒族、阿美族、卑南族年祭 傳統樂舞,再現部落之美,並將之帶往 國際。經過十餘年巡演,《年的跨越》

已成為原舞者經典舞碼,此後,更與風 潮唱片合作錄製專輯,進而摘下金曲獎 肯定。

從相對弱勢到自信演出,原舞者跨 越時空、也跨越經費限制,擁抱傳承原 民樂舞藝術群像的理念,持續貼近部 落,從事田野調查,學習部落長老的智 慧結晶。過程中,有收穫,自然也有挫 折。令懷劭老師記憶深刻的,是前往新 竹大隘進行賽夏族歌謠採集,由於矮靈 祭存在許多禁忌,不得於祭典之外傳 唱。原舞者上山前勤加練習當地一般民 謠,終於以真誠心意和演出素質打動部 落耆老,由朱家主祭稟告矮人後,同意 他們進入部落學習。團員雖處處謹慎小 心,某次好奇歌謠內容為何提及植物名 稱,熱心的長老引領他們採集,不料引 起輿論聲浪,認為應尊重部落議事、預 先商討,以免觸犯神靈。在原舞者努力 彌補下、事件逐漸落幕,卻也讓他們體 認到各式細節,何其重要。歷經失落、

醞釀、學習、再造,原舞者完成大型舞 台製作《矮人的叮嚀》,於國家戲劇院 演出,觀眾入場前皆繫上芒草以驅邪,

會後於戶外廣場圍圈舞蹈,感受矮靈祭 神祕氛圍。以歌舞形式、劇場藝術,結 合學者研究、紀錄片觀察,除卻藝術表 演、文化傳承,更多的是尊重與瞭解。

《年的跨越》重現三族各部落的跨年祭典。

(4)

山海之聲,情感綿延

原舞者2010年新作《芒果樹下的回 憶》,串連卑南族南王部落的悠揚歌 聲,向卑南族音樂家陸森寶老師致敬。

許多膾炙人口的民謠,如〈美麗的稻 穗〉、〈懷念年祭〉、〈卑南山〉、

〈頌祭祖先〉,皆出自陸老師之手,在 部落青年之間傳唱,深深浸潤他們的音 樂藍圖。原舞者採用音樂劇形式,詮釋 陸老師燃燒一生、傾盡心力投入的詞曲 創作。這些作品歌詠對家鄉的愛、對族 人的關懷、對傳統的眷戀,以及現實與 理想間的拉扯。歷經日治時期、國民政 府來台,不同的語言衝擊,卻無損陸森 寶老師對音樂的執著,他用音樂紀錄歷 史,寫婚嫁、戰爭、親情、土地、關 懷,寫下美麗的山海傳說。

聽懷劭老師娓娓道來,似跟隨著原 舞者的步履,走入山巔水湄間的部落,

隨樂音搖擺身姿,或高昂、或輕聲低 訴,體會濃郁人情。

不禁想起位處東岸的太巴塱,阿美 族縱谷地區的最大部落,生活與歌聲緊 密相連。Ina象徵阿美族人的母親、象 徵太陽。而原舞者也與風潮合作,製作

《牽Ina的手》專輯,收錄溫暖明亮的 歌聲,讓聆賞者感受Ina的慈愛光芒。

懷劭老師繼而分享,《牽Ina的手》

在舞台呈現上,訴說太巴塱的遊子阿道‧

巴辣夫(Adaw Palaf)的故事,隨其展開 一場文化回歸旅程。感受遊子與Ina間緊 密、揉雜疏離的情感,並藉此思索原住民 或原舞者與部落、整體社會的關係。除卻 樂舞演出,原舞者亦重視部落推廣教育,

太巴塱樂舞演出,撼動人心。

(5)

佈置太巴塱的文化情境,以戶外裝置藝 術、室內文物服飾與木雕展覽,引領觀眾 深刻咀嚼這些樂舞當中的內蘊。

回歸原鄉,希望飛揚

十九年來,原舞者造訪各族群聚 落,也多次躍上國際舞台,遠渡重洋至 歐洲、美洲演出。其聯絡據點,也自高 雄、台北新店,遷徙至花蓮壽豐鄉。一 方面遠離台北,卸下沉重的支出成本,

一方面則更向原鄉靠近。

懷劭老師相當感謝當地部落願意敞 開懷抱,歡迎原舞者進駐,攜手深耕花 蓮。視野轉換,窗外風景自都會鬧街變 為開闊的青草地,遠方有雲朵、有翠綠 的山嶺。這樣的環境,宜於藝術創作,

靈感隨之飛騰。懷劭老師微笑分享,彷 彿可聽見溪流和山海合唱,心境相當平 和,彷彿能舞動出溪流的線條。

回顧原舞者創立初衷,著重傳統樂 舞祭儀的保存與推廣,努力再現原住民 各族群文化特點。在尋得原民的榮耀與 尊嚴,且具備傳統根基後,原舞者開始 融入藝術創作,以舞台劇、音樂劇或聲 光影像,傳達各式神話傳說、民情風 俗、部落變遷發展。

行走大地,懷劭老師隨原舞者蛻 變,深刻察覺:於野地裡生長的舞團,

不囿限於科班訓練,肢體的擺動節奏更 具質樸的力與美。來自四面八方的團 員,有浪跡城市的阿道‧巴辣夫,如雲 朵遊走各行業,擔任過司機、保全、工 人……,對原鄉深具情感,對自身的樂 舞文化卻相當陌生。中年才加入原舞者 的阿道,重新接受文化洗禮,在擔任多 年專職團員後,累積書寫能量,如今自 創劇團,從事表演藝術。現任團長的瓦 旦,自高中時代便喜歡原舞者的演出,

嚮往豪邁氣魄,除了擔任學生團員,大 學畢業、退伍後,更選擇全心投入,持 續發散光熱。

與各族長老、文化學者、身懷故事 的團員相遇,原舞者多方培育種子教 師,組織東部大專學生,持續綿延部落 傳統、接續原鄉情感。今年冬天推出的

「冬令樂舞文化研習營」,自企劃、招 生宣傳、課程分享,皆聚合種子教師、

專業舞者的力量,引領喜愛原民文化的 高中生,探索熱烈感動。

開朗的笑聲、切實的努力,於訪 談過程中填滿紙頁。儘管城市繼續繃 緊神經,相信迎向山海的原舞者,也 將一直唱跳下去,傳遞彩虹、陽光、

希望……。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第四十六條 外國人受聘僱從事本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六

1.民國78年起,陸續指導兒童樂隊,直笛團,國 樂團,管樂團,舞蹈團,客家歌舞團等,成績優

表演藝術:1.認識 世界傳統舞蹈類 型實際學習體驗 原民舞蹈與文化 2.實際體驗舞台 與劇場藝術魅 力。3.透過街頭 藝術、國際藝術 節的介紹,體驗

、科、班) 予補助體育 團體案;音 相關學校(或系、科、班) 予補助音 團體 案;藝術 相關學校(或系、科、班) 予補助藝術 團體案;舞蹈 相關學校(或系、科.

本文分析傳統曆法整數論的基礎: 滿去式、 週期齊同原理和以奇入算原理, 對比高斯、 秦 九韶原文原 術原意, 從而斷定, 以伴隨數為特徵的高斯剩餘定理, 和可能以乘率為特徵的孫子剩

[r]

建立山胞原有 部落風貌。其中 最著名的那魯 灣劇場歌舞表 演,展現原住民 文化中重要的 祭典歌謠及舞 蹈傳統,且鄰近 地區觀光資源

「相地而衰征」,按韋昭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