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雄市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雄市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Copied!
16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 立 屏 東 大 學 資 訊 學 院 數位學習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林志隆 博 士. 高雄市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 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Teaching Efficacy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City. 研究生:黃郁文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四 年 九 月 i.

(2) ii.

(3) 謝. 詞. 一晃眼就是過了三年,在寫完謝詞後,論文就要告一個段落。而這一路走 來,就如好友坦闊說的:「頭過,身就過。」自己非常幸運,每遇到瓶頸時,總 是有許多人的幫忙,才能順利走到今天。 首先一定要感謝我的父母,尊重我選讀屏東大學暑期班研究所的決定,不 曾給我壓力和斥責,默默的支持我到現在;特別感謝家姊不斷的指點我用詞用語 的潤飾;還有感謝我親愛的女朋友-芷均,在我遇到挫折與壓力時,妳總是給於 我支持與鼓勵,等拿到畢業證書後就我們可以準備邁入結婚禮堂。 而在老師方面,最重要感謝的是我的指導教授林志隆老師,感謝您教導我 做研究的態度和方法,也給我許多發揮的空間,包容我彆扭的脾氣,因論文題 目的決定讓您傷透了腦筋,但您總是會替學生著想,陪我談了許多,也深深的同 理我的心,謝謝老師。另外也要感謝王朱福主任,雖然在第一年入學時,完全沒 上過老師您的課程,但在第二年系所裁併後,就一直帶領並照顧我們班,還擔任 我們校內口委,有如給我們注射一劑強心針,除了指導教授外,您是我們班第二 位的班級導師,謝謝主任。 同學部分,要謝可能謝不完了。但還是要感謝啦~。很有緣,進來研究所可 以遇到你們,雖然人數不多全班才 9 位學生。所謂「九條好漢在一班」,在這裡 大家都很照顧我,也無私的互相幫忙協助。想當初,我們曾分組共同合力把色彩 美學作業有效率的完成;分工合作幫忙處理終身學習課程的校外教學業務,好多 回憶只能埋藏在腦海裡。另外很慶幸,遇到有一位兼具美麗、無私與熱心集一身 的班代-美杏,三年來幫忙打點所有課堂上老師交代的項目,也不曾抱怨過,辛 苦妳了,謝謝。 量表的部分,要感謝大學好友兼死黨的坦闊老師,不願其煩的兩肕插刀指點 我迷津。三年來的暑假,每每接到我的電話求救,都會很細心解答我的疑問,還 親自示範教導我如何跑統計數據。這漫長的時間裡,真的很謝謝你~ I.

(4) 高雄市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市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三者之間 的關係。本研究以高雄市公立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以分層抽樣研究樣本。研 究工具採用「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調查問卷」,以高雄市公 立國小教師為母群體,以學校規模作為分層抽樣,抽取 350 位國小教師為樣本。 共發放 350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為 328 份,有效回收率 93.7%,所得資料以描 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多元逐步回歸分析,進行 資料分析。所得分析結果如下。 一、高雄市國小教師對其資訊素養的知覺程度屬中上程度、其中以「資訊尋找」 知覺程度最高。 二、高雄市國小教師對其教學創新的知覺程度屬中上程度、其中以「班級經營」 知覺程度最高。 三、高雄市國小教師對其教學效能的知覺程度屬中上程度、其中以「班級經營」 知覺程度最高。。 四、不同性別、年齡、學歷、年資及職務對於資訊素養具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學歷、年資、職務及學校規模對於教學創新具有顯著差異。 六、不同性別、學歷、學校規模對於教學效能具有顯著差異。 七、高雄市國小教師資訊素養程度越高,其教學創新的程度愈佳。 八、高雄市國小教師資訊素養程度越高,其教學效能的程度愈佳。 九、高雄市國小教師教學創新程度越高,則教學效能的程度愈佳。 十、高雄市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教學創新對教學效能有顯著的預測力。 最後,根據以上的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現場人員、學校行 政及未來研究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教學創新、教學效能. II.

(5)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Teaching Efficacy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City.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teaching efficacy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city.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city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participants, and stratified sampling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amples. The research method is the researcher-developed questionnaires about the survey on the teachers' teaching innovation, teaching efficacy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 targets are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350 samples are selected randomly according to the school size. 350 questionnaires were handed out, while 328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The responsible rate was 93.7%.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methods inclu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s show middle to high level of perception; among the sectional scores, the perceptional degree of "information seeking" is rated as the highest. 2.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s in Kaohsiung show middle to high level of perception; among the sectional scores, the perceptional degree of "class management" is rated as the highest. 3. The teaching efficacy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s in Kaohsiung show middle to high level of perception; among the sectional scores, the perceptional degree of "class management" is rated as the highest. 4. Teachers who are under 30 years old,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ork within 5 years and as academic teachers perceive higher percep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5. Teachers who work within 5 years, teach in middle-scale schools have a higher perception of teaching innovation. 6. Male teachers have a higher perception of teaching efficacy. 7. The higher perception of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results in higher III.

(6) performance of their teaching innovation. 8. The higher perception of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results in higher performance of their teaching efficacy. 9. The higher percep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innovation results in higher performance of their teaching efficacy. 10. The performanc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eaching innovation among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have a remarkable prediction of their teaching efficac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educators,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future studies..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ching renovation, teaching efficacy. IV.

(7) 目 謝. 次. 詞 ...................................................................... I. 中文摘要 ..................................................................... II 英文摘要 .................................................................... III 目. 次 ...................................................................... V. 表目錄 ...................................................................... VII 圖目錄 ....................................................................... 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資訊素養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 7 第二節 教學創新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 20 第三節 教學效能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 32 第四節 資訊素養、教學創新和教學效能的相關研究 ................................. 4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51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取樣方法 ..................................................... 5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54 第五節 研究程序 ............................................................... 64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6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67 第一節 研究樣本之基本資料分析 ................................................. 67 第二節 教師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現況分析 ............................... 70 第三節 資訊素養之差異情形 ..................................................... 72 第四節 教學創新之差異情形 ..................................................... 87 第五節 教學效能之差異情形 .................................................... 100 第六節 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之相關情形 ........................ 115 第七節 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之預測 ............................ 120 V.

(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2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123 第二節 結論.................................................................. 126 第三節 建議.................................................................. 130 參考文獻 .................................................................... 133 中文部分 .................................................................... 133 西文部分 .................................................................... 136 附錄 ........................................................................ 137 附錄一 專家意見評定名單 ...................................................... 137 附錄二 量表初稿(專家審題版本) .............................................. 138 附錄三 專家效度統計表 ........................................................ 145 附錄四 預試量表 .............................................................. 146 附錄五 正式量表 .............................................................. 148 附錄六 量表同意書一 .......................................................... 153 附錄七 量表同意書二 .......................................................... 154. VI.

(9) 表目錄 表 2-1 資訊素養定義彙整表 ........................................................ 8 表 2-2 資訊素養相關研究 ......................................................... 12 表 2-3 國內影響教師資訊素養之因素相關研究分析表.................................. 16 表 2-4 教學創新定義與內容層面彙整表 ............................................. 21 表 2-5 教學創新相關研究 ......................................................... 25 表 2-6 國內影響教師教學創新之因素相關研究分析表.................................. 29 表 2-7 教學效能定義與內容層面彙整表 ............................................. 32 表 2-8 教學效能相關研究 ......................................................... 36 表 2-9 國內影響教師教學效能之因素相關研究分析表.................................. 40 表 2-10 資訊素養與教學創新相關研究 .............................................. 44 表 2-11 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相關研究 .............................................. 46 表 2-12 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相關研究 .............................................. 48 表 3-1 正式問卷發送原則 ......................................................... 53 表 3-2 分量表「資訊需求」項目分析摘要表 ......................................... 56 表 3-3 分量表「資訊尋找」項目分析摘要表 ......................................... 57 表 3-4 分量表「資訊利用」項目分析摘要表 ......................................... 57 表 3-5 分量表「資訊評估」項目分析摘要表 ......................................... 57 表 3-6 分量表「資訊倫理」項目分析摘要表 ......................................... 58 表 3-7 分量表「資訊需求」主成份分析摘要表 ....................................... 58 表 3-8 分量表「資訊尋找」主成份分析摘要表 ....................................... 59 表 3-9 分量表「資訊利用」主成份分析摘要表 ....................................... 59 表 3-10 分量表「資訊評估」主成份分析摘要表 ...................................... 59 表 3-11 分量表「資訊倫理」主成份分析摘要表 ...................................... 59 表 3-12 「資訊素養」預試問卷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60 表 3-13 「資訊素養」預試問卷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62 表 4-1 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統計一覽表 ............................................. 69 表 4-2 資訊素養描述統計摘要表 ................................................... 70 VII.

(10) 表 4-3 教學創新問卷描述統計摘要表 ............................................... 70 表 4-4 教學效能問卷描述統計摘要表 ............................................... 71 表 4-5 不同性別國小教師資訊素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2 表 4-6 不同年齡國小教師資訊素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3 表 4-7 不同最高學歷國小教師資訊素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6 表 4-8 不同服務年資國小教師資訊素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8 表 4-9 不同職務國小教師資訊素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0 表 4-10 不同學校規模國小教師資訊素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82 表 4-11 不同背景變的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的表現之事後比較摘要表 ..................... 84 表 4-12 不同性別國小教師教學創新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87 表 4-13 不同年齡國小教師教學創新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88 表 4-14 不同學歷國小教師教學創新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90 表 4-15 不同年資國小教師教學創新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92 表 4-16 不同職務國小教師教學創新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94 表 4-17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教學創新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96 表 4-18 不同背景變的國小教師在教學創新的表現之事後比較摘要表 ..................... 98 表 4-19 不同性別國小教師教學效能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0 表 4-20 不同年齡國小教師教學效能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2 表 4-21 不同學歷國小教師教學效能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4 表 4-22 不同服務年資國小教師教學效能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6 表 4-22 不同職務國小教師教學效能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8 表 4-23 不同學校規模國小教師教學效能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10 表 4-25 「資訊素養」與「教學創新」之積差相關分析摘要表 .......................... 115 表 4-26 「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之積差相關分析摘要表 .......................... 116 表 4-27 「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之積差相關分析摘要表 .......................... 117 表 4-28 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總量表之積差相關分析摘要表 .................. 118 表 4-29 多元共線性的檢定標準分析摘要表 ......................................... 120 表 4-30 資訊素養與教學創新預測教學效能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 121. VIII.

(11) 圖目錄 圖 2-1 資訊素養概念示意圖 ......................................................... 8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49. IX.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依據其動機與目 的,提出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對本研究重要名詞做釋義之界定;第四 節則說明研究之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節分為研究背景及研究動機,分述如下:. 壹、研究背景 資訊科技不斷創新為各領域帶來新的應用機會,數位化潮流持續衝擊影響 教育典範,近年來教育改革與教學理論皆認為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充分運用先 進資訊科技做多元化的改變以符合時代需求(Singh, 2003)。加上現今教育現場完 全轉變,已跳離以往一支粉筆和一張嘴的教學方法,越來越重視師生間的互 動。就連輔助教學的教具也設計的越來越精細、生活化、更貼近教學現場的需 求。 教育部於 2005 年提出「創意臺灣,全球佈局-培育各盡其才新國民」作為 施政的總目標,因此,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上,也特別著重在創新能力與創造力 的培養。在九年一貫課程中,「欣賞、表現與創新」的能力則列為十大基本能力 之一,可見「創新」已是教師們所必備的基本能力與觀念。而教學創新能力表現 較佳的教師,其教學效能也較佳(吳雪華,2005),因此具有教學創新的教師, 有助於於教育出具有創新思考的學生。 教師的教學成效是教師專業表現的重要指標之一(薛雅勻,2008);教師的 教學行為表現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亦即教師的教學效能與學生的學習成效 之間具有直接的關係(塗淑君,2007;Allen, 2004;Leonard, 2004),由此可知 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目的不外乎要有高品質的教學效能。 從 2008 年至 2011 年間教育部著手進行整理規劃資訊教育發展願景,並訂定 完成了「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以「善用資訊科技」、「激發創意思 考」、「共享數位資源」和「保障數位機會」等核心理念,讓學生能運用資訊科 技增進學習與生活能力、教師能善用資訊科技提升教學品質,以及教室提供師 1.

(13) 生均等的數位機會(教育部,2008)。另外在「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資訊 服務業擴大公共建設計畫-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計畫」中,積極 增加一般教室的資訊科技設備,如:單槍投影或顯示器、網路、可攜式及可寫 式電腦等資訊設備,規劃適合小學一般教室各學科教學使用的數位環境(教育 部,2009)。 除了有完善的電腦硬體與軟體設備,但並不能保證成效卓著的教學績效, 必須配合教師足夠的資訊素養,才能夠真正落實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提升 教學效能(陳泰安,2003)。每個人都應該具備基本的資訊素養去應對所處環境 的變遷。身為教育現場第一線的教師,必須要有足夠的素養讓資訊科技融入應 用於教學中,以勝任現代教師的角色。根據何榮桂(1998)的研究,因教師本身 資訊素養之差異,造成不同學校的學生所接受之資訊課程內容以及教學程度皆 有極大的不同。可見資訊教育的推動與落實中,教師的資訊素養是重要關鍵指 標之一。 白惠如(2004)認為 e 化時代的來臨,在教材、教學、班級組織、師生角色 等將有大幅轉變。為了使全民普遍具備資訊科技素養,資訊教育(information education)或資訊科技在教育上的運用(IT in education)便成為現代教育所關注 的課題。Dias(1999)也指出資訊科技和資訊素養可以促進教育改革,為傳統教育 帶來革新。. 貳、研究動機 研究者曾在高雄市擔任過代課老師、資訊教師與導師,有感於高雄市政府 大力推廣中小學資訊教育,不斷更新學校的電腦設備,改善現有的教學環境, 使得「班班有單槍投影機及電腦」。高雄市和臺北市在民國 100 年 8 月開始試辦 「電子書包」計畫,不但減輕學生們書包的重量,還有為數不少的輔助教材,讓 學子們能享受優質的數位學習環境。然而,必須配合教師足夠的資訊素養,才 能夠真正落實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提升教學效能(陳泰安,2003)。再來, 由於個人資料保護法於 2012 年 10 月 1 日正式施行實施後,個人資料蒐集、處 理、利用到刪除之各項環節所需規範有嚴格的要求,因此資訊安全的重要性更 不可輕忽,藉此研究者想瞭解現階段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之現況為 何,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2.

(14) 前教育部長曾志朗指出九年一貫課程的改革,主要不在於課程如何改變, 最重要的核心理念是教師的「教學創新」(劉君毅,2001),可見要達成教育改 革目標,教師的創新教學能力是很重要的關鍵。Ritchhart(2004)提出,教師的創 意教學必須有助於技能、知識的取得與瞭解。也就是說,不僅要創新,還要有 效能。教師要建立專業形象、提升教學效能,必須進行教學創新,改變一成不 變的教學模式,依據不同學生的需求,變化教學方法、教材設計,來強化學生 的學習動機,進而引導學生學習,提升學習成效。研究者在職場上的經驗,每 每面臨一項新政策的推動所造成的變動,皆會讓某些教師大感不消,認為增加 工作負荷,形成工作壓力來源。但對某些老師而言,確認為此種變革與資訊更 新的壓力,是促進教學創新的意願,以更正向的心理去面對。研究者欲瞭解國 小教師教學創新的現況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其教學創新的情形是否有所 差異,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現今教師的專業自主性大為增加,教師的角色多元化。相對地,社會大眾 對教師的專業水準及專業能力提升,及對教學績效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隨著九 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教師必須規劃學校的本位課程,設計多樣化的教學課程、 輔導適應不良學生、推動親師合作、參與學校行政及教師組織,明確的指出教 師教學效能的重要性。林旻賜(2007)的研究發現,教師教學效能的優劣受年 齡、學歷、年資等教師背景變項的影響,而有顯著的差異存在。然而,教師是 否有足夠的理念以及專業能力和充分的準備,扮演好多元化角色的責任;秉持 教學理念、發揮專業知能,呈現教育的績效,展現教師的專業效能,至今仍是 疑問。目前教師雖然擁有較多的彈性自主,但相對地挑戰與責任也越來越大, 故教學效能之探究也就更突顯其重要性,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綜觀國內外有關教師資訊素養或教學效能的研究很多,而並沒有文獻直接 討論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的相關研究,此成為研究者所期待探討的 問題。本文擬以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為探討主軸,針對高雄 市國民小學教師進行調查,剖析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 者也期待發現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之關係後,能給予教育現場以及 學術研究人員合適的回饋與建議,此為本研究動機之四。. 3.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本節分為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分述如下:. 壹、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現以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為對象,將本研究之目的分 列如下: 一、探討高雄市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教學創新和教學效能之現況。 二、分析高雄市國小教師於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齡、學歷、年資、職務、學 校規模)在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之間的關係。 三、分析高雄市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之間的關係。 四、分析高雄市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教學創新對其教學效能的預測情形。. 貳、研究問題 基於前述之研究動機,以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為對象,將本研究欲探討之 問題,分述如下: 一、高雄市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教學創新和教學效能之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是否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教學創新是否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教學效能是否有顯著差異? 五、高雄市國小教師的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相關情形為何? 六、高雄市國小教師的資訊素養與教學創新是否能有效預測其教學效能?. 4.

(1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針對本研究的重要名詞,說明如下:. 壹、資訊素養 本研究將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定義為在日常生活中可察覺自己的 資訊需求,並且有能力操作資訊軟硬體,應用資訊於工作或日常生活中,對有 效的資訊加以蒐集、整理、評估及正確的引用資訊的能力,包括:瞭解電腦 軟、硬體的知能、電腦的網路應用能力、整合視聽媒體、資訊倫理的觀念等。 本研究的「資訊素養」,其包括範疇為「資訊需求」、「資訊尋找」、「資訊利 用」、「資訊評估」和「資訊倫理」,五項共同結合而成。題項編製上參考相關 的國內學者(游豐任,2013;黃秋翰,2010;謝鴻達,2009)設計的問卷,自編 「資訊素養問卷」。所編製之「資訊素養問卷」中,填達問卷得分越高,代表教 師資訊素養能力越高,反之則愈低。. 貳、教學創新 本研究所指教學創新(teaching innovation)有別於傳統教學法,而是在教學 過程中經由不斷反思與調整,以豐富的教學內容、創新的教學策略、多元的評 量方式進行教學活動,以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能,進而達成教學 目標。本研究所指的是採用吳美玲(2013)所編製之「教學創新問卷」,採計內 容包括:「教材內容」、「教學策略」、「評量方式」、「班級經營」等四個層 面。填達問卷得分越高,代表教師知覺其教學創新的程度越高,反之則愈低。. 參、教學效能 本研究所指教學效能(teaching efficacy)係在教學實施前教師根據課程目標 進行教學計畫,教學過程中展現專業的教學知能,善用多元教學方法與策略, 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與和諧的班級氣氛,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 就,達成教學目標。本研究所指的是採用梁鳳珠(2011)所編製之「教學效能量 表」,採計內容包括:「教學計畫」、「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評 量」、「班級經營」等五個衡量層面。填達問卷得分越高,代表教師知覺其教學 效能的程度越高,反之則愈低。 5.

(1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對於研究過程力求嚴謹,但限於人力、物力、財力及外在主、 客觀 環境等因素,仍有未盡周延之處。本研究可分為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兩個層面 來說明,茲分述如下:. 壹、研究範圍 一、本研究之對象係指高雄市公立國民小學之教師、教師兼任行政人員及科任 教師,對其進行分層抽樣。 二、本研究之目的在了解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 之相關程度。資訊素養包含五個層面,分別為資訊需求、資訊尋找、 資訊 利用、資訊評估與資訊倫理;教學創新包含四個層面,分別為教材內容、 教學策略、評量方式和班級經營;教學效能包括教學計畫、教學內容、教 學策略、教學評量、班級經營等五個層面。。 三、本研究之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了解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之相 關之現況,希冀由作答者之填答結果,反映出兩者相關之情況。. 貳、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並不涵蓋代理、代課、實習教師及私立小學教師。本研 究限於研究者本身之時間、能力與物力,僅選取高雄市之公立國民小學教 師、教師兼任行政人員及科任教師為調查對象,其有效性僅包含高雄市之 公立國民小學教師。. 6.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之相關文獻,並加以蒐集、 分析、歸納與彙整,以期對本研究有更深入的了解,藉以形成本研究之理論基 礎及研究架構之依據。全章共分四節,第一節為資訊素養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第二節為教學創新之意涵與相關研究;第三節為教學效能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第四節為教師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資訊素養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壹、資訊素養的定義 隨著時代變遷,人類的生活雖然相同,但是方法卻不同。學習如何善用科 技、如何遵守資訊安全,以及如何培養我們的資訊素養。「資訊素養」一詞從 1970 年代出現,由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與資訊科學 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主席 Paul Zurkousski 首先提出 來。他定義資訊素養為人們能將資訊應用在工作上,並學習到相關的技巧以解 決問題的能力。而 McClure(1994)認為「資訊素養」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能夠 解決資訊問題的能力,主要有包括傳統素養(traditional literacy)、電腦素養 (computer literacy)、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及網路素養(network literacy) 等四方面。如圖 2-1 所示,廣義的資訊素養包含了整個圖形,中間交集的部分是 最狹義的資訊素養。此定義打破於以往認為資訊素養即電腦素養的狹義觀念, 並且能夠明確的指出資訊素養所包含的知識與能力,使資訊素養含意較明確。. 7.

(19) 資訊素養 傳統素養. 網路素養. 電腦素養. 媒體素養. 圖 2-1 資訊素養概念示意圖 資料來源:McClure, C. R. (1994). Network literacy: A role for libra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13(2),115-125. 資訊素養的定義,會隨著時代的變遷及需求而有所改變。內容從較單一的 資訊能力層面,進而成為多種資訊綜合能力的層面,最終則成為教師不可或缺 的能力。而綜觀各學者不同的看法,研究者將國內外學者專家對資訊素養的定 義彙整如表 2-1 : 表 2-1 資訊素養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份. 定義 即能在圖書館、網際網路或任何其它地方發現、. Ehrmann. 2004. 擷取、分析和使用資訊的一組技巧。 是個人具有瞭解何時需要資訊、確認所需資訊、. Breivik. 2005. 找到所需資訊並加以評估、組織及使用來解決問 題或爭議的能力。 是發現、檢索、分析與使用資訊的能力,藉以成. Aggarwa. 2006. 為終身學習者。知道如何存取資訊,評估資訊與 判斷其正確性、適宜性與有效性。. 林菁. 2004. 指一個人具有有效的尋找 、組織、評估、利用和 8.

(20) 創造各種資訊的能力和態度。 解決問題的觀念與能力。只蒐集、取得、判斷、 方陽昇. 2005. 評鑑與應用資訊的能力,更是培養自我導向、終 身學習必備的關鍵能力。 一種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也就是個人能覺知何. 吳碧如. 2005. 時需要資訊,並能有效地運用適當的資訊工具來 尋找、擷取、評估與使用各種型態的資訊。 是指具備資訊的知識與技能,能夠操作資訊軟硬. 王建元. 2008. 體,並應用於工作或日常生活中,針對有效的資 訊加以蒐集、整理、評鑑及利用資訊的能力。 資訊素養是解決問題的觀念與能力,也就是指搜. 黃秋翰. 2010. 尋、取得、判斷、評鑑與應用資訊的能力,更是 培養自我導向、終身學習所必備的關鍵能力。 資訊素養是一種概念,也是一種能力;在因應資 訊時代的變遷下,能瞭解資訊、慎選資訊、並能. 歐鳳仙. 2010. 善用電腦、網路及媒體等資源,加以判斷、組織、 應用;已解決生活中所遭遇的問題。達到主動學 習、終身學習的目的。 是指具備搜尋所需資訊,並將其組織整理及再運. 黃楟惠. 用的能力。分為資訊運用認知、資訊統整應用能 2010. 力、操作資訊媒材能力和操作應用軟體能力四面 向。 培養資訊科技的認識與操作能力,體會電腦的使. 呂紋宜. 2011. 用與功能,進而將電腦運用於教學中創新教學。 並以電腦進行診斷及補救教學。 是指具備資訊相關的知識與技能,能夠操作資訊. 周君芳. 2012. 軟硬體應用於工作或日常生活中,並對有效的資 訊加以於蒐集、整理、評鑑及運用的能力與態度。. 游豐任. 2013. 具備搜尋所需的資訊、瞭解軟硬體的道德觀,將 9.

(21) 其組織整理再運用的能力。分為資訊需求、資訊 尋找、資訊利用、資訊評估和資訊倫理五面向。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雖然學者各方說法不一,但大致上皆有一定的方向。早期偏重於科技的技 術層次著眼於電腦素養和網路素養,之後將其範圍擴大,除了技術層級外也包 含了資訊的應用與責任到現在的價值判斷。 英國國家大學圖書館(Society of College, National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 SCONUL)工作小組於 2011 年提出資訊素養的新概觀,包含辨識、範圍、計 畫、蒐集、評估、管理與呈現,重新規畫七大支柱的核心模型。人們可利用每 個支柱學習資訊素養,並視為終身學習中的一部分。資訊素養的發展需依賴不 同的個人經驗和資訊需求,此核心模型旨在於不同背景、年齡、教育程度的學 習者皆可適用。 七大支柱的核心模型內含如下(引自中華資訊素養學會,2012): (一)辨識:能辨別個人的資訊需求。 (二)範圍:能評估目前的知識,且知道差異所在。 (三)計畫:能建構搜尋策略來找到資訊與資料。 (四)蒐集:能找到所需的資訊與資料。 (五)評估:能檢視研究過程,且比較和評估資料與資訊。 (六)管理:有專業與有道德的組織資訊。 (七)呈現:能運用獲得的知識呈現研究的結果,整合新舊的資料與資訊並創 造新的知識,以多樣化的格式來傳播研究成果。. 另外,根據美國國際教育科技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 2007)的全美教師教育科技標準中指出,資訊素養是有關使用 資訊科技方面的社會、倫理、法律和人類課題。更進一步明確指出,個人應瞭 解與資訊科技相關之社會文化、正當合法、道德觀念等相關議題,譬如尊重智 慧財產權等,以確保取得資源的合法、公平性,並且加強資訊使用的隱私與安 全。莊道明(1996)也指出,使用資訊行為,包含資訊的搜尋、檢索、儲存、利 用及傳播,使用過程中所產生對與錯,所衍生的一系列所要探究的倫理問題, 10.

(22) 稱之為「資訊倫理」。 研究者所指的資訊素養定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可察覺自己的資訊需求, 並且有能力操作資訊軟硬體,應用資訊於工作或日常生活中,對有效的資訊加 以蒐集、整理、評估及正確的引用資訊的能力,包括:瞭解電腦軟、硬體的知 能、電腦的網路應用能力、整合視聽媒體、資訊倫理的觀念等。近年來國內「個 人資料保護法」新版的實施,更重視資訊倫理的重要性。因此研究者將資訊素養 歸納為「資訊需求」、「資訊尋找」、「資訊利用」、「資訊評估」及「資訊倫 理」五個層面,此五種層面亦即本研究欲探討的內涵。其內容如下:. 一、資訊需求:教師在備課中主動蒐集相關教學內容的需求。 二、資訊尋找:教師能運用公共的資訊平臺檢索出教學相關有用的資源。 三、資訊利用:教師能運用本身對電腦軟硬體的操作能力,正確使用網際網路 上教學資源,處理教學及相關行政工作,提昇教學效果及工作效率。 四、資訊評估:教師對於問題解決過程中對資訊的尋求、選擇、組合與使用的 呈現過程及結果都能自我檢討、評估。其中包括適切性、完整性、權威性 和準確性。 五、資訊倫理:教師對於電腦的軟硬體使用與在網際網路世界,進行文化交流 與他人進行知識分享的道德觀和智慧財產權等觀念。其中包括隱私權、正 確性、財產權及存取權。. 貳、資訊素養的相關研究 有關於國內的資訊素養的研究,近十年來陸續有學者每年持續的進行研 究,而隨著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國內資訊教育在教育部積極添購資訊設備, 並推動相關研習及認證後,國內針對國小教師或學校行政人員資訊素養之研究 數量已成長不少,研究者將近十年發現與結論整理如表 2-2:. 11.

(23) 表 2-2 資訊素養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簡木全 國小教師教 高雄市 (2003) 學資訊素養 國小教 與教學效能 師 關係之研究 -以高雄市 為例. 研究方式. 研究發現. 問卷調查法 1. 高雄市國小教師教學資訊 素養與教學效能整體是屬 於「中高」程度的表現。 2. 教師教學資訊素養因教師 背景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 異。. 白慧如 國民小學教 臺中 問卷調查法 1. 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屬 (2004) 師資訊素養 市、臺中 於中上程度。 與教學效能 縣、南投 關係之研究 縣、彰化 縣國小 教師. 2. 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 齡、學歷、服務年資、職 務) 、環境變項(學校規模、 學校所在地)的國民小學教 師資訊素養有顯著差異。 3. 男性與兼任行政工作教師 在資訊素養上高於女性與 級任、科任教師。研究所以 上學歷教師在資訊認知、資 訊整合高於其他學歷教 師。師專或師範學歷教師在 資訊倫理上高於其他學歷 教師。. 方陽昇 國民小學教 高雄 問卷調查法 1. 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的 (2005) 師資訊素養 市、高雄 得分平均數為中上程度。 與工作滿意 縣、臺南 2. 教師背景變項(性別、服務 度關係之研 市、臺南 年資、學歷、職稱、不同工 究—以南部 縣國小 作上使用電腦情形)在資訊 四縣市為例 教師 素養量表上均有顯著差異。 3. 男性、服務年資短者、碩士 學位或修畢 40 學分、兼任 行政工作、幾乎每天使用電 腦的教師在資訊素養量表 得分高於女性。 4. 學校環境變項(學校所在地 區、學校規模)在資訊素養 量表上未達顯著差異。 12.

(24) 林旻賜. 彰化縣國民 彰化縣. 問卷調查法 1. 彰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 (2007) 小學教師資 國小教 訊素養與教 師 學自我效能 關係研究. 蔡佩芳 高雄市 K12 高雄市 (2008) 數位學校社 國小教 會領域國小 師. 與教學自我效能均屬中上 程度。 2. 不同性別、學歷、年齡、擔 任職務、研習時數或學分、 資訊使用情形、學校規模、 學校所在地、資訊設備而有 顯著差異。 問卷調查法 1. 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之表 現,屬上等程度。 2. 擔任不同職務的國小教師. 教師資訊素 養、網路使 用行為與學 習成效之研 究 謝鴻達 彰化縣國民 彰化縣 (2009) 小學教師資 國小教 訊素養與教 師 學創新能力 之研究. 在資訊素養及學習成效皆 無差異。 3. 年齡在 31 歲(含)以上的 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網路 使用行為及學習成效之表 現皆較佳。 問卷調查法 1. 彰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 與教學創新能力均屬於中 上程度。 2. 教師之背景變項與教師資 訊素養有關聯,其中不同性 別、學歷、年齡、擔任職務 及學校所在地的國小教師 整體資訊素養有顯著差異。. 黃秋翰 高雄市國小 高雄市 (2010) 教師資訊素 國小教 養、知識管 師 理能力與工 作滿意度關 係之研究. 問卷調查法 1. 不同「性別、職別、服務年 資、教育程度及不同工作上 使用電腦情形」的國民小學 教師在教師資訊素養量表 的得分,均達到顯著差異。 2. 不同「職別、教育程度、學 校規模及不同工作上使用 電腦情形」的國民小學教師 在教師知識管理能力量表 的得分,均達到顯著差異。. 黃楟惠 國民小學低 臺中縣 (2010) 年級教師資 國小低 訊素養、資 年級教. 問卷調查法 1. 臺中縣國民小學低年級教 師資訊素養、資訊進修需求 與教學效能,均屬於中上程 13.

(25) 訊進修需求 師. 度。. 與教學效能 之研究:以 臺中縣為例 曾建豪 嘉義縣國小 嘉義縣 (2012) 教師資訊素 國小教 養組織承諾 師 與教師自我 效能關係之 研究. 2. 性別、年齡、教學年資、學 歷、資訊研習時數及學校規 模在整體資訊素養上皆有 達到顯著差異。 問卷調查法 1. 嘉義縣國小教師資訊素 養、組織承諾及教師自我效 能之現況為中上程度。 2. 男性、30 歲以下、學歷是研 究所、職務是兼任行政、年 資 5 年以下且是特偏地區的 嘉義縣國小教師在資訊素 養程度上優於其他組別教 師。. 周君芳 國民小學教 彰化縣 (2012) 師資訊素 國小教 養、資訊科 師 技融入教 學、專業成 長與教學效 能關係之研 究. 問卷調查法 1. 教師的資訊素養、資訊科技 融入教學和專業成長以達 中上程度。 2. 教師資訊素養因年齡、服務 年資、學歷、學校規模、每 週使用電腦時數而有所影 響。 3. 年紀越年輕、研究所以上的 學歷,教師其資訊素養越 高。. 游豐任 南投縣國小 南投縣 (2013) 教師資訊素 國小教 養與數位學 師 習意願之相 關研究. 問卷調查法 1. 南投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 在「資訊需求」 、 「資訊尋找」 與「資訊利用」三面向表現 較佳,而「資訊評估」與「資 訊倫理」面向則表現較弱。 2. 南投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 能力因年資、職務、任教科 目、學校規模、使用不同網 站及網站。.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相關研究,依據影響教師資訊素養之背景因素在各研究中採用的 背景變項彙整分析如下表 2-3。在背景因素方面:使用性別變項之研究為 11 篇,使用婚姻狀況變項之研究為 3 篇,使用年齡變項之研究為 10 篇,使用最高 14.

(26) 學歷之變項之研究為 11 篇,使用服務年資具變項之研究為 11 篇,使用擔任職務 變項之研究為 9 篇,使用研習時數變項之研究為 4 篇,使用任教年級變項之研究 為 1 篇,使用學校規模變項之研究為 8 篇。. 15.

(27) 表 2-3 國內影響教師資訊素養之因素相關研究分析表 背景變項. 年 齡. 最 高 學 歷. 服 務 年 資. 擔 任 職 務. 研 習 時 數. 任 教 年 級. 學 校 規 模. *. *. *. *. *. *. *. *. 白慧如 (2004). *. *. *. *. *. 方陽昇 (2005). *. *. *. *. 林旻賜 (2007). *. *. *. *. *. 蔡佩芳 (2008). *. *. *. *. *. *. *. *. *. *. *. *. *. *. 研究者 (年代). 簡木全 (2003). 謝鴻達 (2009). 性 別. 婚 姻 狀 況. *. *. 黃秋翰 (2010). *. 黃楟惠 (2010). *. *. *. *. 曾建豪 (2012). *. *. *. *. *. 周君芳 (2012). *. *. *. *. *. 游豐任 (2013). *. *. *. *. *. 小計. 11. 10. 11. 11. 9. *. *. 3. 註:標記*者為該研究中納入的背景變項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16. * *. *. *. *. *. * *. 4. 1. 8.

(28) 研究者針對本研究有關之實證研究進一步分析個人背景因素在資訊素養的 主要差異情形,以作為本研究擬定各種變項與問卷選項之參考。 一、性別 相關研究顯示,不同性別對於資訊素養有顯著差異,且男性優於女性(方陽 昇,2005;白慧如,2004;周君芳,2013;林旻賜,2007;曾建豪,2012;黃 秋翰,2010;黃楟惠,2010;謝鴻達,2009;簡木全,2003)。然而,根據蔡佩 芳(2008)針對高雄市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上的調查結果是女性教師優於男性教 師。另一方面,部分研究顯示,性別不同對於資訊素養並無顯著差異,例如: 游豐任(2013)調查南投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數位學習意願之研究結果顯示, 國小教師普遍都有良好的資訊素養,不因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性別之 不同對資訊素養之研究結果未獲一致性結論,仍值得做進一步的探討。 二、婚姻狀況 相關研究顯示,婚姻狀況對於資訊素養無顯著差異(周君芳,2013;黃秋 翰,2010)。另一方面,部分研究顯示,婚姻狀況對於資訊素養有顯著差異,例 如:蔡佩芳(2008)針對高雄市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上的調查結果,有顯著差 異,是已婚優於未婚。 三、年齡 相關研究顯示,不同年齡對於資訊素養有顯著差異,且年齡低者,資訊素 養較佳(白慧如,2004;周君芳,2013;林旻賜,2007;曾建豪,2012;黃秋 翰,2010;黃楟惠,2010;蔡佩芳,2008;謝鴻達,2009;簡木全,2003)。部 分研究顯示,年齡不同對於資訊素養並無顯著差異,例如:游豐任(2013)調查 南投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數位學習意願之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齡國小教師 在資訊素養上沒有顯著差異。因此,年齡之不同對資訊素養之研究結果未獲一 致性結論,仍值得做進一步的探討。 四、學歷或畢業學科背景 相關研究顯示,不同教育程度對資訊素養有顯著差異,且學歷越高者,資 訊素養較佳(方陽昇,2005;白慧如,2004;周君芳,2013;林旻賜,2007;曾 建豪,2012;黃秋翰,2010;黃楟惠,2010;蔡佩芳,2008;謝鴻達,2009; 簡木全,2003)。然而,游豐任(2013)調查南投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數位學 17.

(29) 習意願之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學歷或畢業學科背景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上沒有 顯著差異。因此,學歷或畢業學科之不同對資訊素養之研究結果未獲一致性結 論,仍值得做進一步的探討。 五、服務年資 相關研究顯示,不同服務年資對於資訊素養有顯著差異,且服務年資淺 者,資訊素養較佳(方陽昇,2005;白慧如,2004;周君芳,2013;曾建豪, 2012;游豐任,2013;黃秋翰,2010;黃楟惠,2010;蔡佩芳,2008;簡木 全,2003)。另一方面,部分研究顯示,服務年資不同對於教師資訊素養無顯著 差異(林旻賜,2007;謝鴻達,2009)。因此,服務年資之不同對資訊素養之研 究結果未獲一致性結論,仍值得做進一步的探討。 六、擔任職務 相關研究顯示,不同擔任職務對於網路素養有顯著差異,且以導師兼主 任、導師兼組長的職務,其資訊素素養較佳(方陽昇,2005;白慧如,2004;周 君芳;2013;林旻賜 2007;曾建豪,2012;游豐任,2013;黃秋翰,2010;謝 鴻達,2009;簡木全,2003)。然而,黃楟惠(2010)針對臺中縣國民小學低年 級教師資訊素養、資訊進修需求與教學效能之研究發現,擔任職務不同對於資 訊素養並無顯著差異。因此,擔任職務之不同對於資訊素養之研究結果未獲一 致性結論,仍值得做進一步的探討。 七、研習時數 相關研究顯示,教師研習時數的多寡對資訊素數養上有顯著差異,且研習 時數越多,資訊素養較佳。(周君芳,2013;林旻賜,2007;邱世允,2006;黃 楟惠,2010;簡木全,2003)。 八、任教年級 相關研究顯示,許多學者未列入背景變項探討。根據簡木全(2003)針對國 小教師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任教年級的不同對 於資訊素養並無顯著差異。 九、學校規模 相關研究顯示,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對在資訊素養上有顯著差異,且班級 規模越少的學校,資訊素養較佳(方陽昇,2005;周君芳,2013;林旻賜, 2007;游豐任,2013;黃秋翰,2010;黃楟惠,2010;謝鴻達,2009)。然而, 18.

(30) 根據白慧如(2004)的研究結果,則顯示學校規模越大資訊素養則越高。因此, 學校規模之不同對於資訊素養之研究結果未獲一致性結論,仍值得做進一步的 探討。 十、小結 綜合上述,影響教師資訊素養的因素有性別、婚姻狀況、年齡、學歷或畢 業學科背景、服務年資、擔任職務、研習時數及學校規模等,可見背景變項對 教師資訊素養的影響極為複雜。因此,參酌影響國小教師資訊素養的因素,取 前六項最多顯著關係的背景變項:性別、年齡、學歷或畢業學科背景、服務年 資、擔任職務、學校規模等做為本研究架構與問卷設計的依據,以探討國小教 師在資訊素養量表上的差異情形。另外,在婚姻狀況變項中,根據內政部統計 處(2013)資料,查詢 101 年臺灣平均結婚年齡男性為 33.8 歲、女性為 30.8 歲, 初婚年齡延後,故將婚姻狀況變項去除;在研習時數方面,依據中華民國 103 年 1 月 13 日高市教督字第 10330280400 號函修正,內文提到教師每一個學年須 進修至少 28 小時,已達成基本研習時數要求,故將研習時數變項去除;在任教 年級方面,任教年級非固定不變,每兩年都會輪替或是調動,一到六年級曾有 任教的機會或經驗,故將任教年級變項去除。. 19.

(31) 第二節 教學創新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壹、教學創新的定義 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對於「教學創新」相當重視,認為其為九年一貫的核心價 值。在教學上運用創意具有時代意義,以突破傳統教學窠臼、結合知識經濟社 會需求、提升學生學習動機,更為教育改革的趨勢。針對教學創新的目的,在 於讓學生更有學習興趣,以養成樂於學習的態度與提升學習能力(吳清山, 2002) 與教學創新相近的名詞為「創新教學」與「創意教學」,兩者的內涵皆為教 師使用有別於傳統的教學方法,運用用新鮮、新奇的事物或觀念,加上多元、 新穎的方式豐富課程內容,提高學生學習動機。有些學者便將「教學創新」與「創 新教學」混合運用(單文經,2002;游家政,2003),由於這三者都是指教師在 教學上運用創新行為,因此本研究使用較廣的涵義,將「創新教學」與「創意教 學」皆視為教學創新。 而從 Rhodes 對創造力研究的定義所歸納的 4P 來看,相對「教學創新」來說, 創造的個人(person)即是教師;創造的歷程(process)則是整個課程形成的過 程;創造的產品(product)可能是教學想法或觀念、教學方法或教學策略、教學 行為、教學資源的運用等;而創造的壓力(press)就來自實施教學創新時,所遭 遇到的種種困難(引自林偉文,2002)。綜合言之,教學創新講求的不再是一成 不變,在教學上必須精益求精,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個別差異,根據學生心智 發展與需求,運用專業學科的領域知識,配合教學技巧與能力,將創意想法實 踐在教學歷程上,並有效掌握班級經營策略以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其教學結 果必須是新奇和有價值的,對學生是有意義的,使學生的學習生活經驗更為豐 富,也是一種啟發式教育,以培養學生更高層次的能力,協助適應未來不斷求 新求變的社會。 因各學者的研究目的與研究工具不同,其所界定教學創新的定義也會不 同。以下表 2-4 是從國內學者對教師教學創新的研究角度來探討其定義:. 20.

(32) 表 2-4 教學創新定義與內容層面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定義. 內容層面. 黃銘宗 (2005). 打破舊框架、舊思維,尋求突破 教學方法的意念,跳脫教科書限 制,極力發威教學者的獨創性、 變通性與敏覺性等教學。. 1.教學內容 2.教學策略 3 教學評量 4.整體. 趙佳芬 (2006). 教師在知識經濟時代來臨之下, 應體認其內涵與特徵,並將其理 念用於平日教學上,因時制宜, 除了營造量好的班級學習氣氛. 1.課程與教材 2.教學方法 3.專業成長. 外,教師在課程教材、教學方法、 教師成長等層面上,應不斷自我 更新、吸收新知,並提高學生的 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創意思考的 能力,針對學生個別差異,採取 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而變化自己 的教學方式,以達最佳教學實務。 蔡孟芳 (2008). 指教師具瞻的教學理念,在教學 過程中應用新穎的方法、多元活 潑的策略,使教學能夠生動而富. 1.教學理念 2.課程與教 3.評量方法. 有變化,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 趣,提升教學效能的一種教學行 為。 鄭鈺靜 (2008). 教師運用知識進行具創意且生動 的教學方法,並採取適當的教學 媒體,依照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 需求而調整的教學策略,以完成 教學目標。. 1.前瞻的思維能力 2.變通的教材教法 3.合宜的評量方式. 謝寶毅 (2009). 教師有系統、有組織的運用自己 或群體的專業知識,以提升學生 學習動機與學習效能為核心問. 1.評量方式 2.班級經營 3.教學方法. 題,思考改善教學工作手冊或群 體常模上既定的策略,以更有效 率達成教學目標,提升教學品質 為目的。. 4.教學內容 5.教學策略 6.教師創新能力. 教師運用教學策略及方法必須能 增進學生參與,引發學生興趣的. 1.教學創新的信念 2.教學創新的態度. 謝鴻達 (2009). 21.

(33) 邱淑媛 (2010). 多元學習,並給予學生自由發表. 3.營造活潑開放的教學環境. 的空間,及同時配合學生特性或 程度適當調整教學方法。. 4.積極參加教學專業成長 5.建立教學檔案進行反省. 教師在整個教學流程中,能夠改 進不適宜的傳統教學方法或程 序,採用新策略或新觀點,以多 元新穎的教學方式和多樣豐富的 教學內容,來增進學生的有效學 習,以府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啟 發學生的創意思考能力,促進教 學目標實現,使學生達到更有效. 1.教材內容 2.教學方法 3.班級經營 4.教學評量. 率與更具意義的學習。 許婉鈴 (2010). 楊欣蓓 (2010). 教師在教學上的創新亦可根據本 身的信念、對教材的熟悉度、對. 1.課程與教材內容 2.教學方式與策略. 學生的期望、創新嘗試態度、教 學風格等的影響而以不同的方式 呈現。. 3.教師創新思維 4.多元評量方式. 教師在教學的準備、教學的過程 和評量時,能運用新的教學觀 念、方法或工具,並配合學生的 個別需求,提供多元的教學活 動,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 1.精進的教學思維 2.靈活的教學方法 3.新穎的課程內容 4.多元的評量方式. 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以追 求更好的教學品質。 吳瑞樺 (2012). 有別於傳統教學法,而是在教學 中運動創新,將新的概念、事物、 教學法、課程設計、教具或視訊 媒體等,引進在教學中,以增進 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成果 等層面,進而啟發學生思考,提 升教師的專業自我成長。. 1.教學理念 2.課程教材 3.教學方法 4.教學評量 5.教師自我專業成長. 張阿靈. 教師在顧及教學目標與學生需求. 1.教學理念創新. (2012). 下,善用科技取得知識,以新的 教學理念,採用多元、活潑化的 方式,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評量方式或是軟硬體設備進行改 變,引發學生更高的學習興趣, 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2.教學內容創新 3.教學方法創新 4.評量法式創新. 22.

(34) 吳美玲. 教師在顧及教學目標與學生需求. 1.教材內容. (2013). 下,善用科技取得知識,以新的 教學理念,採用多元、活潑化的 方式,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評量方式或是軟硬體設備進行改 變,引發學生更高的學習興趣, 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2.教學策略 3.評量方式 4.班級經營.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表國內學者之研究,可以得知教學創新為教師依照本身的教育信念 對教學進行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並嘗試運用多元創意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 學習動機,有效率完成教學的一種行為。本研究所指的教學創新定義是指教師 有系統、有組織的運用自己專業知識,運用不同的資源,在教材內容、教學策 略、評量方式及班級經營上,進行生動而富有創意且能有效達成學生學習目標 之教學行為。. 貳、教學創新之層面 教學創新可包羅的面向多元,加上近年十二年國教之教育改革對於教師的期 望甚殷,希望教師能突破傳統教學,給予學生耳目一新的學習氛圍。從教育部推 展教學創新至今,多位教育界的專家學者、第一線教師,皆提出許多相關論點。 然而,教師的教學創新層面因各學者的研究目的與研究工具不同,其所界定教師 教學創新的層面不盡相同。以表 2-4 將國內學者對國小教師教學創新研究的不同 層面彙整。 綜合各學者的研究,目前對於教學創新的層面並無一致性的看法,其分類 方法亦有所差異。但大多數的學者其重點大多包括了課程與教材、教學方法與 策略、教學評量、班級經營等層面。參酌上述研究之論點,各學者對教學創新 內涵定見不一。研究者使用吳美鈴(2013)所界定的教學創新之層面,將教學創 新歸納為「教材內容」、「教學策略」、「評量方式」、「班級經營」四個層面, 並以此作為國小教師教學創新理論來源。. 23.

(35) 此四種層面亦即本研究欲探討的內涵。其內容如下: 一、教材內容:教材內容的創新係指教師能在教科書之外,發揮教育的專業與 素養,掌握社會脈動,融入新興的教育課題,採用多元的教學素材,並與 生活經驗相結合來組織新的教學內容,以增加學生探索、操作的學習機 會。 二、教學策略:教師進行教學創新,必須熟悉多種教學方法,能夠靈活運用各 種教學策略,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才能讓整個教學活潑起來,並且善 加利用資訊科技媒體輔助教學。 三、評量方式:透過多元的評量方式,可以檢視教學創新的成效,評估學生的 學習成果。多元評量包含了多種方式,例如:紙筆測驗、實作評量、檔案 評量、遊戲評量、動態評量、口語評量、軼事記錄、表演、報告、鑑賞… 等多種方式。 四、班級經營:師運用多元且具創意的方式,營造良好的班級師生人際互動方 式,經營民主、開放和學習的班級氣氛,以創造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提 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實務上,教師在教學現場從事教學創新並非容易的事,且教學創新能力也 非一夕之間可以養成。隨著十二年國教的來臨,國小教師需具備這樣的能力, 讓教師具備有專業能力的自信和熱忱,讓學生的學生潛能與成效足以展現出 來。 本研究期待了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創新、教學效能之間的關係,考 量現有之國小量表及人力物力,僅採用「教學創新問卷」。吳美鈴(2013)所編 製之「教學創新問卷」與本研究目的一致,並具有良好之信效度,故採用為本次 之研究工具。. 24.

(36) 參、教學創新之相關研究 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敷使用,難以激起學生學習的動機。教師應改變教學 方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能有別於傳統,其結果能其結果能提高教 學品質、讓學生樂於學習,達成學習的目的。有關教學創新的研究文獻,近幾 年來呈現大幅度的增加。以下就國內學者針對有關國小教師教學教學創新之研 究文獻,歸納成表 2-5,作為本研究了解國內教師實施教學創新現況之參考。 表 2-5 教學創新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黃銘宗 (2005).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式. 研究發現. 高雄縣國 小教師運 用資訊科 技融入於 教學創新 行為意向 之研究. 高雄縣國 小教師. 問卷調查 法. 1.教學創新行為意向積極正 面,屬「教學策略」意向最高。 2.男性國小教師,其運用資訊 科技融入於教學創新行為意 向較積極。 3.國小教師不同程度的運用 資訊科技現況總層面、「使用 資訊科技的能力」、「資訊科 技教學的環境」、「教師對資 訊的態度」三個分層面在教學 創新行為意向有顯著差異。 4,.教師對資訊的態度是運用 資訊科技融入於教學創新行 為意向的最佳預測變項。. 趙佳芬 (2006). 國民小學 學校組織 變革與教 師教學創 新之研究. 臺中市、 臺中縣、 彰化縣、 南投縣國 小教師. 問卷調查 法. 1.中部四縣市國小教師在教 學創新實施現況良好,各分層 面之實施現況差異不大,但以 課程教材層面得分最高。 2.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教學 創新整體及各層面有顯著正 相關。. 蔡孟芳 (2008). 臺中市國 民小學校 長變革領. 臺中市國 小教師. 問卷調查 法. 25. 1.臺中市國小教師在教學創 新實施現況良好,各分層面之 實施現況差異不大,但以課程.

(37) 鄭鈺靜 (2008). 導與教師. 與教學層面得分最高。. 教學創新 之研究. 3.臺中市國小教師在教學創 新實施現況,以資深教師、兼 任主任之教師實施程度較高。 3.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教學 創新整體及各層面有顯著正 相關。. 高雄市國 民小學教 師專業承 諾、教學. 高雄市國 小教師. 問卷調查 法. 創新與教 學效能關 係之研究. 謝鴻達 (2009). 彰化縣國 民小學教. 2.服務達 26 年以上、41-50 歲 及服務於學校規模較大的教 師,對教學創新的知覺較高。 3.高雄市國小教師教學創新 愈積極,其教學效能也愈佳 4.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承 諾、教學創新對教學效能有顯 著的預測力,以「變通的教材 教法」最能預測教學效能 彰化縣國 小教師. 問卷調查 法. 師資訊素 養與教學 創新能力 之研究. 謝寶毅 (2009). 學校知識 管理與教 師教學創. 1.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其 教學創新的知覺程度屬中上 偏高程度,其中最積極從事 「變通的教材教法」。. 1.彰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 與教學創新能力均屬於中上 程度。 2.教師之背景變項與教學創 新能力有關聯,其中不同學歷 及擔任職務的國小教師整體 教學創新能力有顯著差異。 3.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創新 能力有顯著正相關。. 臺中縣市 國小教師. 問卷調查 法. 新之相關 研究─以 臺中縣市 資訊種子 學校為例. 1.教師教學創新行為屬中等 略高程度(M =3.83) 。 2.教師個人變項以 41 歲(含) 以上(M = 3.95)、年資 21 年(含)以上(M = 3.97)、 主任(M = 3.94)、碩博士(M = 3.87)、大學教育學程(M = 3.98)、資訊種子教師(M = 3.89)的教師教學創新頻率之. 26.

(38) 平均數最高。 3.在教師教學創新整體層面 上,除性別、學歷、教育學分 背景與資訊種子教師任務 外,其他各項均達顯著差異。 邱淑媛 (2010). 國小教師 教學創新 與專業承 諾關係之 研究. 屏東縣國 小教師. 問卷調查 法. 1.多數的現職國小教師對教 學創新的知覺情形良好,其中 以「班級經營」知覺情形最 高。 2.「教學負擔太重」是影響國 小教師教學創新的最主要因 素。 3.國小女教師在「教學評量」 的創新行為上知覺情形較男 性教師為佳。 4.擔任主任的國小教師在「教 材內容」層面上的創新情形高 於「科任教師」。 5.國小教師教學創新的情形 越多,其教師專業承諾也越 高,其中以教學評量最明顯。. 許婉鈴. 高雄市國. 高雄市國. 問卷調查. 1.國小教師的教學創新表現. (2010). 小教師教 學創新與 學習需求 關係之研 究. 小教師. 法. 良好,教師創新思維分層面平 均分數最高。 2.國小教師教學創新和學習 需求有顯著正相關。 3.國小教師的年齡、任教年資 在教學創新上有顯著差異。. 楊欣蓓 (2010). 高雄市國 小教師教 學創新與 專業成長. 高雄市國 小教師. 問卷調查 法. 1.國小教師的教學創新表現 良好,其中以「精進的教學思 維」表現最為突出。 2.男性、工作職務為專(科). 關係之研 究. 任教師、班級規模為25-48班 的國小教師在教學創新上有 較好的表現。 3.小教師教學創新和專業成 長有顯著相關。 4.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國小 27.

(39) 教師其教學創新在專業成長 上無顯著差異。 吳瑞樺 (2012). 桃園縣國 小教師工 作壓力、 幽默風格 與教學創 新之相關 研究. 桃園縣國 小教師. 問卷調查 法. 1.桃園縣國小教師教學創新 情形良好,其中在「教師自我 專業成長」與「教學創新的理 念與思維」層面程度最高。 2.正向幽默風格與教學創新 有顯著正相關,與工作壓力有 顯著負相關;工作壓力與教學 創新有顯著微弱負相關。. 張阿靈. 桃園縣國. 桃園縣國. 問卷調查. 1.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 (2012). 民小學教 師知識管 理與教學. 小教師. 法. 教學創新之整體現況良好。 2.男性,兼任行政,碩士畢業 之教師所知覺教學創新表現. 創新關係 之研究. 吳美玲 (2013). 屏東縣國 民小學教. 較高;其餘不同背景變項之教 師則無明顯差異。 3.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創新 有顯著正相關 4.教師知識管理能有效預測 教學創新。 屏東縣國 小教師. 問卷調查 法. 師知識管 理與教學 創新關係 之研究. 1.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 創新之現況良好,其中以「班 級經營」表現最佳。 2.男性教師在教學創新之實 踐與體認較女性教師為佳。 3.國小教師知識管理對教學 創新具有預測力,其中對知識 的創新,最能影響教師教學創 新。.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相關研究,依據影響教學創新之背景因素在各研究中採用的背景 變項彙整分析如表 2-6。在背景因素方面:使用性別變項之研究為 12 篇,使用 婚姻狀況變項之研究為 1 篇,使用年齡變項之研究為 10 篇,使用最高學歷之變 項之研究為 12 篇,使用服務年資具變項之研究為 11 篇,使用擔任職務變項之研 究為 12 篇,使用研習時數變項之研究為 1 篇,使用任教年級變項之研究為 0 篇,使用學校規模變項之研究為 10 篇。 28.

(40) 表 2-6 國內影響教師教學創新之因素相關研究分析表 背景變項. 研究者 (年代). 性 別. 婚 姻 狀 況. 年 齡. 最 高 學 歷. 服 務 年 資. 擔 任 職 務. 研 習 時 數. 黃銘宗 (2005). *. *. *. *. *. *. *. 趙佳芬 (2006). *. *. *. *. *. 蔡孟芳 (2008). *. *. *. *. *. *. 鄭鈺靜 (2008). *. *. *. *. *. *. 謝鴻達 (2009). *. *. *. *. *. *. 謝寶毅 (2009). *. *. *. *. *. *. *. *. *. 邱淑媛 (2010). *. 任 教 年 級. 學 校 規 模. 許婉鈴 (2010). *. *. *. *. *. *. 楊欣蓓 (2010). *. *. *. *. *. *. 吳瑞樺 (2012). *. *. *. *. *. *. 張阿靈 (2012). *. *. *. *. *. *. *. *. *. *. *. 10. 12. 11. 12. 吳美玲 (2013) 小計. 12. 1. 註:標記*者為該研究中納入的背景變項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9. 1. 0. 10.

(41) 綜上所述,學者從各主題與相關觀點來闡釋並研究教師教學創新。研究者 針對本研究有關之實證研究進步一分析個人背景因素在教學創新的主要差異情 行,以作為本研究擬定各種變項與問卷選項之參考,分述如下: 一、性別 相關研究顯示,男性與女性教師在教學創新的整體表現上有顯著差異,其 中以男性教師的表現優於女性教師(張阿靈;2012;黃銘宗,2004)。然而,根 據吳瑞樺(2012)針對桃園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幽默風格與教學創新之相關研 究,調查結果是女性優於男性。另一方面,部分研究顯示,性別不同對於教學 創新並無顯著差異(吳美玲,2013;邱淑媛,2010;趙佳芬,2006;蔡孟芳, 2008;鄭鈺靜,2008;謝鴻達,2009)。因此,性別之不同對於教學創新之研究 結果未獲一致性結論,仍值得做進一步的探討。 二、婚姻狀況 相關研究顯示,許多學者未列入背景變項探討。根據黃銘宗(2004)針對高 雄縣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於教學創新行為意向之研究的調查結果,婚姻 狀況是無顯著差異。 三、年齡 相關研究顯示,年齡的不同對於教學創新並無顯著差異(吳美玲,2013;吳 瑞樺,2012;張阿靈,2012;許婉鈴,2010;黃銘宗,2004;楊欣蓓,2010; 蔡孟芳,2008;鄭鈺靜,2008;謝鴻達,2009)。部分學者更進一步以雪菲法 (Scheffe’s method)進行事後比較,其中在「課程與教材內容」層面有顯著 關係(蔡孟芳,2008),以五十歲以上表現最佳;在「教學方式與策略」層面有 顯著關係(許婉鈴,2010;楊欣蓓,2010),以三十歲以下表現最佳;在「評量 方式」層面有顯著關係(蔡孟芳,2008),以五十歲以上表現最佳。因此,年齡 之不同對於教學創新之研究結果未獲一致性結論,仍值得做進一步的探討。 四、最高學歷 相關研究顯示,學歷的不同於教學創新並無顯著差異(吳瑞樺,2013;邱淑 媛,2010;胡敏曲,2005;黃銘宗,2004;楊欣蓓,2010;蔡孟芳,2008;鄭 鈺靜,2008;謝鴻達,2009)。另一方面,部分研究顯示,學歷越高對於教學創 30.

(42) 新有顯著關係(張阿靈,2012;趙佳芬,2006)。因此,學歷或畢業學科背景之 不同對於教學創新之研究結果未獲一致性結論,仍值得做進一步的探討。 五、服務年資 相關研究顯示,服務年資的不同對於教學創新並無顯著差異(黃銘宗, 2004;蔡孟芳,2008;邱淑媛,2010;許婉鈴,2010;吳瑞樺,2012;謝鴻 達,2009;楊欣蓓,2010;吳美玲,2013)。然而,根據趙佳芬(2006)針對國 民小學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調查結果,服務年資的不同於教學 創新有顯著關係,其中以二十一年以上表現最佳。因此,服務年資之不同對於 教學創新之研究結果未獲一致性結論,仍值得做進一步的探討。 六、擔任職務 相關研究顯示,擔任職務的不同於教學創新有顯著差異(黃銘宗,2004;楊 欣蓓,2010;謝鴻達,2009)。另一方面,部分研究顯示,擔任職務的不同對於 教學創新並無顯著差異(吳美玲,2013;吳瑞樺,2012;邱淑媛,2010;許婉 鈴,2010;鄭鈺靜,2008)。因此,擔任職務之不同對於教學創新之研究結果未 獲一致性結論,仍值得做進一步的探討。 七、研習時數 相關研究顯示,許多學者未列入背景變項探討。根據黃銘宗(2004)針對高 雄縣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於教學創新行為意向之研究調查發現,研習時 數的多寡對於教學創新有顯著差異。 八、任教年級 相關研究顯示,學者未列入背景變項探討。 九、學校規模 相關研究顯示,學校規模的不同對於教學創新有顯著差異(吳瑞樺,2012; 楊欣蓓,2010)。另一方面,部分研究顯示,學校規模的不同對於教學創新並無 顯著差異(邱淑媛,2010;張阿靈;2012;許婉鈴,2010;趙佳芬,2006;鄭鈺 靜,2008;謝鴻達,2009)。因此,學校規模之不同對於教學創新之研究結果未 獲一致性結論,仍值得做進一步的探討。 十、小結 綜合上述,參酌影響國小教師教學創新的因素,取前六項最多顯著關係的 背景變項:性別、年齡、學歷或畢業學科背景、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規 31.

數據

圖 2-1 資訊素養概念示意圖
表 2-2  資訊素養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式  研究發現  簡木全  (2003)  國小教師教學資訊素養 與教學效能 關係之研究 -以高雄市 為例  高雄市國小教師  問卷調查法  1
表 2-3  國內影響教師資訊素養之因素相關研究分析表  背景變項  研究者  (年代)  性別 婚姻狀 況 年齡 最高學歷 服務年資 擔任職務 研習時數 任教年級 學校規模 簡木全  (2003)  *  *  *  *  *  *  *  *  白慧如  (2004)  *  *  *  *  *  方陽昇  (2005)  *  *  *  *  *  林旻賜  (2007)  *  *  *  *  *  *  *  蔡佩芳  (2008)  *  *  *  *  *  謝鴻達  (2009)
表 2-4  教學創新定義與內容層面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定義  內容層面  黃銘宗  (2005)  打破舊框架、舊思維,尋求突破教學方法的意念,跳脫教科書限 制,極力發威教學者的獨創性、 變通性與敏覺性等教學。  1.教學內容 2.教學策略 3 教學評量 4.整體  趙佳芬  (2006)  教師在知識經濟時代來臨之下,應體認其內涵與特徵,並將其理 念用於平日教學上,因時制宜, 除了營造量好的班級學習氣氛 外,教師在課程教材、教學方法、 教師成長等層面上,應不斷自我 更新、吸收新知,並提高學生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