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學效能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壹、教學效能的定義

教學行為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成功的教學在於運用教室管理的科 學技術及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而產生。教師的教學活動不僅主宰教學的成敗,

更是教學品質的指標(葉又慈,2006)。教學是一種複雜且多元的過程,所涉及 的層面廣泛,影響的因素也多,例如教學者、學習者、教材教法、教學環境 等,故難以用單一的行為對教師教學效能的特性加以詮釋。對於教學效能的定 義,不管國內外,相關研究甚多,但由於研究目標或者觀點不同,其意義上不 是很統一,諸如教師效能、教學效能、教師效能感,教學自我效能等皆屬之。

教學效能的研究在探討教師對自我教學能力的評估,及解釋教學行為形成 的原因。教師的主觀意識會影響其行為,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研究者就 國內學者之觀點整理「教學效能」的定義如表 2-7。

表 2-7 教學效能定義與內容層面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教學效能之定義 內容層面

簡木全

(2003)

教師主觀評價自我教學能力以及影響 學生學習的知覺與信念,並在其教學行 為的歷程中,分析探究影響教學的因 素‧運用一連串各種有效的方法與策 略,強化師生良好的互動關係,促使學 生在學習上及行為上有倆好的表現,達

1.自我效能的高低 2.教材內容的呈現 3.教學時間的運用 4.師生關係的建立 5.教學技巧的展現 6.班級氣氛的營造

成預期有效的教學目標。

張文宜

與技巧、教材組織與呈現、班級經營與管理、教學成果與評量等層面。可知國內 研究學者無不一致力對教學效能的層面做一完整的詮釋,其涵蓋層面相當廣泛,

內容也頗為相近。研究者使用梁鳳珠(2011)所界定的教學效能層面,將教學創 新歸納為「教學計畫」、「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評量」、「班級經營」五 個層面,並以此作為評估教師是否具備教學效能之依據。

根據研究目的將本研究教師的教學效能界定為下列層面;教學計畫、教學 內容、教學策略、教學評量及班級經營,此五種層面亦即本研究欲探討的內 涵。其內容如下:

一、教學計畫:指教師在教學前,能清楚教學目標、熟悉課程與教材內容,並 依據社會與學校需求、學生個別差異,設計適當的教學活動,妥善安排教 學準備工作。

二、教學內容:指教師在教學時,能以學生的起點行為為基準,提供完整而符 合教學目標的概念架構、課程內涵、學習經驗組織,以明確、系統地傳達 教材內容。

三、教學策略:指教師在實際從事教學時,能配合單元目標與學生程度上的差 異,採用多元而有效的教學策略,以增進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成果,進而 達成教學目標。

四、教學評量:指教師在教學後,能夠依據教學目標及教學計畫採多元方式來 評量學生學習成果,善用教學評量來瞭解學生學習的成效,給學生回饋與 指導,以促進學習的進步及作為教師改進教學之參考。

五、班級經營: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掌握教室管理技巧,實施獎懲制度,

鼓勵學生正向行為,並能隨時重視學生個別反應,維持和諧師生關係,以 營造良好的教室氣氛及促進學生學習效果。

本研究期待了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創新、教學效能之間的關係,考 量現有之國小量表及人力物力,僅採用「教學效能問卷」。梁鳳珠(2011)所編 製之「教學效能問卷」與本研究目的一致,並具有良好之信效度,故採用為本次 之研究工具。

參、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能關係之研

(2010) 年級教師資

學、專業成 長與教學效 能關係之研 究

佳。

2. 國民小學特教教師 之教學效能在部分 背景變項上達顯著 差異。

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相關研究,依據影響教學效能之背景因素在各研究中採用的背景 變項彙整分析如表 2-9。在背景因素方面:使用性別變項之研究為 10 篇,使用 婚姻狀況變項之研究為 0 篇,使用年齡變項之研究為 9 篇,使用最高學歷之變項 之研究為 10 篇,使用服務年資具變項之研究為 10 篇,使用擔任職務變項之研究 為 7 篇,使用研習時數變項之研究為 3 篇,使用任教年級變項之研究為 2 篇,使 用學校規模變項之研究為 10 篇

表 2-9 國內影響教師教學效能之因素相關研究分析表

研究者針對本研究有關之實證研究進一步分析個人背景因素在教學效能的 主要差異情形,以作為本研究擬定各種變項與問卷選項之參考。

一、性別

相關研究顯示,不同性別對於教學效能上並無顯著差異(林旻賜,2007;張 文宜,2012;梁鳳珠,2011;許翠珠,2007;郭景松,2009;黃國益,2010;

黃楟惠,2010)。然而,根據簡木全(2004)針對國小教師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 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的調查結果顯示,女性教師的教學技巧的展現優 於男性教師。因此,性別之不同對教學效能之研究結果未獲一致性結論,仍值 得做進一步的探討。

二、婚姻狀況

相關研究顯示,許多學者未列入背景變項探討。

三、年齡

相關研究顯示,不同年齡對於教學效能並無顯著差異(白慧如,2004;張文 宜,2012;許翠珠,2007;郭景松,2009;黃楟惠,2010;簡木全,2003)。部 分研究顯示,年齡不同對於教學效能有顯著差異(林旻賜,2007;劉玫玲,

2008)。因此,年齡之不同對教學效能之研究結果未獲一致性結論,仍值得做進 一步的探討。

四、最高學歷

相關研究顯示,學歷的不同於教學效能並無顯著差異(張文宜,2012;梁鳳 珠,2011;許翠珠,2007;郭景松,2009;黃國益,2010;簡木全,2003)。另 一方面,部分研究顯示,學歷越高對於教學效能有顯著關係(林旻賜,2007)。

因此,學歷或畢業學科背景之不同對於教學效能之研究結果未獲一致性結論,

仍值得做進一步的探討。

五、服務年資

相關研究顯示,服務年資的不同於教學效能並無顯著差異(白慧如,2004;

梁 鳳 珠, 2011 ; 許翠珠,2007 ;郭 景 松,2009;黃國益 ,2010;黃 楟惠 ,

2010;簡木全,2003)。然而,另一方面,部分研究顯示,學歷越高對於教學效 能有顯著關係(林旻賜,2007;張文宜,2012;劉玫玲,2008)。因此,服務年 資之不同對於教學效能之研究結果未獲一致性結論,仍值得做進一步的探討。

六、擔任職務

相關研究顯示,擔任職務的不同於教學效能有顯著差異(白慧如,2004;林 旻賜,2007;梁鳳珠,2011;許翠珠,2007;郭景松,2009)。另一方面,部分 研究顯示,擔任職務的不同對於學效能並無顯著差異(簡木全,2003)。因此,

擔任職務之不同對於於學效能之研究結果未獲一致性結論,仍值得做進一步的 探討。

七、研習時數

相關研究顯示,林旻賜(2007)針對彰化縣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自我效能關 係之研究調查發現,研習時數的多寡對於教學效能有顯著差異。另一方面,部 分研究顯示,擔任職務的不同對於學效能並無顯著差異(簡木全,2003)。

八、任教年級

相關研究顯示,許多學者未列入背景變項探討。根據簡木全(2003)針對國 小教師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發現任教年級對教 學效能是無顯著差異。

九、學校規模

相關研究顯示,學校規模的不同對於教學效能有顯著差異(白慧如,2004;

張文宜,2012;許翠珠,2007;黃楟惠,2010)。另一方面,部分研究顯示,學 校規模的不同對於教學效能並無顯著差異(郭景松,2009;黃國益,2010;劉玫 玲,2008;簡木全,2003)。因此,學校規模之不同對於教學效能之研究結果未 獲一致性結論,仍值得做進一步的探討。

十、小結

綜合上述,參酌影響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的因素,取前六項最多顯著關係的 背景變項:性別、年齡、學歷或畢業學科背景、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規 模,做為本研究架構與問卷設計的依據,以探討國小教師在教學效能量表上的 差異情形。另外,在婚姻狀況變項中,根據內政部統計處(2013)資料,查詢 101 年臺灣平均結婚年齡男性為 33.8 歲、女性為 30.8 歲,初婚年齡延後,故將 婚姻狀況變項去除;在研習時數方面,依據中華民國 103 年 1 月 13 日高市教督 字第 10330280400 號函修正,內文提到教師每一個學年須進修至少 28 小時,已 達成基本研習時數要求,故將研習時數變項去除;在任教年級方面,任教年級 非固定不變,每兩年都會輪替或是調動,一到六年級曾有任教的機會或經驗,

故將任教年級變項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