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七章 結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七章 結論"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七章 結論

藝閣是台灣對於「臺閣」特有的說法。而臺閣這項民俗文化,源 自於中國大陸,本為庶民百姓答謝神恩所準備的表演活動,在中國已 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其身影遍及大陸各省的歲時節慶或迎神賽會。藝 閣在清代隨著漢人移民傳入台灣,到了日治前期更加蓬勃發展,尤其 是在西元 1920 年代,發展最為興盛,但隨著皇民化運動(1937)的實 施,藝閣活動只好轉趨勢微甚至消失。到了戰後,又受到長期戰火洗 禮、民生物質匱乏與政局尚未穩定等因素的影響,再加上國民黨刻意 的排擠壓制本土文化,推行「改善民俗,節約拜拜」的政策,促使藝 閣活動又沈寂了一段時間。後來隨著政治日趨安定與經濟復甦成長,

藝閣活動又慢慢恢復於迎神賽會之中,但其活動區域出現了很大的改 變,不再像日治時期從南到北,尤其是北部區域,都可見到藝閣的身 影,反而集中於中南部,特別是在雲林北港和台南「五大香」地區。

雖歷經清代、日治、戰後到今日的持續發展,但因時空環境的轉 變與每一時代人民心理特質、審美觀念、價值標準的不同,藝閣在台 灣發展所表現的樣貌已與傳統臺閣不同了,出現了很多的改變與創新

,其中主要包括名稱、展演場合和整體風格發展三方面。

名稱方面,「藝閣」是台灣對臺閣這項民俗文化特有的說法,雖 然目前我們無法從文獻資料上確切的找出,台灣何時開始出現「藝閣」

這個名稱與藝閣之「藝」所代表的涵意究竟為何。然而藝閣之「藝」,

(2)

不論其意是指藝旦、藝術性,還是指民間遊藝民俗的一項表演活動,

但總歸應該是指傳統臺閣傳入台灣之後,受到風土民情的影響,所表 現出獨特的文化意涵與妝扮景觀。

在演出場合方面,傳統臺閣主要出現的時機是在歲時節慶或迎神 賽會,然而傳入台灣之後,到了清季就連喪葬場合都可見到藝閣的身 影。雖然這樣的風氣一直遭受批評,但其本意原為妓女們基於同業的 情誼而妝扮相送,所以藝閣又被稱為倪旦棚。事實上在台灣民間的南 管子弟或舞龍社團都有這樣的習俗,代表著中國文化的情義精神,只 是後來卻發展成為部份喪家為突顯身份地位,競相邀請來誇耀排場聲 勢,使原有的情義精神蕩然無存。此外,日治時期的統治者也善加利 用藝閣活動於官辦的場合之中,如始政紀念日、神社大祭、各種展覽 活動—品評會、共進會、教育展覽會、衛生展覽會、產業展覽會等,

來達到法令公告或廣告宣傳的效果。藝閣出現的場合,除了傳統的迎 神賽會宗教遊行的隊伍外,同時也像西方花車一樣,成為世俗慶典活 動的一部份。

在整體風格發展方面,出現了「神聖與世俗分化」和「文雅與通 俗分化」日趨「多樣化」的現象。傳統臺閣傳入的類型,主要有「裝 台閣」和「蜈蚣閣」之分,其主要的差異在於外在造形的不同,裝台 閣為單一的閣臺所構成,在台灣一般都稱為藝閣,而蜈蚣閣則為多個 閣臺連接而成,之所以稱為蜈蚣閣,主要是因其行走時,像是很多隻 腳的蜈蚣在移動而得名。最初兩者在迎神賽會中所扮演的角色相同,

都為人民答謝神恩增加熱鬧氣氛所準備的活動,帶有酬神、祈福的意

(3)

味。但兩者在發展過程中,因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所以在迎神賽會 中所扮演的角色開始有了轉變。

一般藝閣日趨世俗化,宗教性淡化,甚至成為與日本官方有關各 種世俗盛會慶典遊行隊伍的一部份;而蜈蚣閣在戰後台灣西南沿海地 區逐漸轉化為驅邪除疫的宗教手段,神聖性增強,蜈蚣閣也因為有了 這樣的轉變,所以在外在造形、裝閣主題與慶典活動中的表現,也逐 漸趨向神聖性發展。上述兩種發展趨勢,即本文所強調的「神聖與世 俗分化」現象。

日治時期,日趨世俗化的一般藝閣,由於時空變化,社會政治與 人文生態不同,在諸多因素影響之下,出現藝閣的「多樣化」發展,

而有文雅化詩意閣、商業化改良藝閣與日本官方有關的政治化藝閣等 新類型的出現。詩意閣特別強調主題造形的雅與美,以滿足當時文人 高雅的審美品味。而較具代表性之政治化藝閣,除了主題造形別具特 色外,亦強調高雅的藝術性和審美性。在兩者均重審美要求的情境下,

於是出現詩意閣和政治化藝閣日趨「文雅化」的發展趨勢,而傳統藝 閣與其他一般藝閣因不及於此,仍延續其「通俗性」,以致在日趨「世 俗化」的藝閣中又出現「文雅與通俗分化」的現象。

以往有關台灣藝閣研究,均集中某一焦點,缺乏整體視野,故所 見不免零星、專斷甚至誤解。如有些人以「在迎神賽會時看公眾女郎,

從前清一直延續到今天」這個文化項目主張,藝閣是由蜈蚣閣演變而 來,電子花車則是藝閣的延續發展。但由本文探討可知,從藝閣傳入 的發展過程來看,蜈蚣閣與藝閣是同時存在的,蜈蚣閣是藝閣的種類

(4)

之一,是由多個閣臺連接而成,因為人力扛抬行走時,節節相連,彎 彎曲曲,形似蜈蚣爬行而得名。此外,若從信仰的角度來說,蜈蚣閣 傳入台灣,尤其是西南沿海地區,因當地地方自然人文生態的影響,

發展至今,其在廟會活動所代表的是驅邪除疫、消災解厄的意義。而 藝閣則是人民為了酬謝神恩所準備的活動,帶有謝神、祈福與熱鬧的 意味。至於電子花車的出現,則是因台灣經濟發展、生活富裕所產生 的社會現象,其在廟會活動所扮演的角色,只是將女性的身體當成祭 品,獻給神明,但此舉已完全悖離社會規範與最原始的祭祀意義。由 此可知,僅從單一角度來加以論斷蜈蚣閣、藝閣和電子花車,這三者 的關係,不免有些失之偏頗。

又如,有些人認為蜈蚣閣展演的時機,僅限於王爺的慶典活動。

但從本文的探討可知,蜈蚣閣從清代傳入,一直到日治時期,其在迎 神賽會中所代表的意義,與藝閣相同,只是人民為了答謝神佑所準備 的活動。基本上,在各種神明的迎神賽會中,都可看見蜈蚣閣的身影。

其之所以會與王爺信仰結合,也是因戰後西南沿海地方自然人文生態 的影響,強調能發揮驅邪除疫的功能。從此可知,若其他神明的迎神 賽會,出現了蜈蚣閣的展演。事實上,不用刻意苛責這是廟會文化的 變質,畢竟蜈蚣閣原屬於藝閣的種類之一,是「民間遊藝民俗」的一 項展演活動。

此外,藝閣自清代傳入,發展至今,因社會型態的轉變,促使藝 閣,尤其是一般藝閣,面臨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而蜈蚣閣之所以 影響較小,主要是因在發展過程中,民間賦予驅邪除疫的功能,將其

(5)

視為達到宗教目的的直接手段。尤其是在台南「五大香」地區,已將 蜈蚣閣視為宗教性的陣頭和迎神隊伍的核心。也就是說,蜈蚣閣在台 南「五大香」地區,因轉化成為蜈蚣陣之後,發展反而更為興盛。

至於,一般藝閣,則因在廟會活動中,仍屬於增加熱鬧氣氛的活 動,所以很容易受到社會型態轉變的影響,如以電動人偶來取代真人 裝閣。雖然在雲林北港,因當地宗教與風俗的緣故,藝閣發展較保有 傳統的面貌,如真人裝閣,但因製作成本昂貴、老藝師逐漸凋零等因 素,也面臨到發展的困境。如製作成本昂貴,加上商家出資裝閣的價 格問題,藝師在維持生計的考量下,為了爭取製作機會,有時也會將 價格降低。但相對也促使藝閣品質的滑落,如時常使用一再重複的主 題與造形,來參與藝閣活動。又如老藝師逐漸凋零,年輕一代藝師,

對於藝閣的製作方式有著不同的看法,因而促使藝閣在外在造形上出 現了很大的改變。但這樣改變,相對也喪失傳統藝閣的優雅氣息,讓 藝閣成為只是具有絢麗外表的遊行車隊而已。

雖然一般藝閣發展至今出現了困境,仍有待解決。然而從上述的 內容亦可知,藝閣這項民俗文化,從清代傳入台灣之後,歷經時代的 傳承,在發展的過程中,有其延續的一面,但因時空改變,在特殊的 社會政治人文生態影響之下,又有創新或改變的一面。而藝閣這項民 俗文化,也在傳承與創新之中,發展出屬於台灣本土的特色,其樣貌 已與傳統臺閣大有不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未具雙重國籍之中華民國國民(大陸地區人民需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滿10 年)、無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6 條至 28 條各款情事之一者,公務人員陞 遷法第

項目或活動: 環境教育主題活動一:廢電池回收摸彩活動

本章目的在於建立一指導綱領,使中華民國(臺灣)政府強化其與宏

警方審訊。迫不得已,遂於 1949 年帶著妻子偷渡來 到石垣島。在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臺灣移民選 擇日本國籍,他們遂因郵差的誤讀而改成日本姓「玉

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社團法人台灣房屋

為釐清中華民國(臺灣)對第 12.04 條所為之承諾,提供金融服務之法人機

二、 國民身分證正、反面影本;與在中華 民國設有戶籍之國民結婚且獲准居 留之外國人或大陸地區人民,提供有 效之居留證明文件及配偶戶口名簿

本法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六月二十七日修正之條文施行前,因行為不檢有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