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彰化縣國民小學推廣網路學籍管理系統 現況及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彰化縣國民小學推廣網路學籍管理系統 現況及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

Copied!
16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所)

學校行政碩士班論文

指導教授:廖本裕 博士

彰化縣國民小學推廣網路學籍管理系統 現況及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

研 究 生: 林畯城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五 年 八 月

(2)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所

附錄 2 標題頁(可直接套用)

學校行政碩士班論文

彰化縣國民小學推廣網路學籍管理系統 現況及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

研 究 生:林畯城 撰

指導教授:廖本裕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五 年 八 月

(3)
(4)
(5)

誌 謝

從我考上研究所開始,我就期待著寫誌謝這天的到來。在這本百頁的心血即 將付梓的前夕,我懷著感恩的心,也懷念著每星期將近八百公里彰化往返台東的 長征,更感謝這三年多來支持我、協助我、鼓勵我的貴人們。

謝謝廖本裕老師一路辛苦的指導,老師總是適時的在關鍵之處給我提點,在 此要祝福老師與師母身體健康。更要感謝的是兩位評審─蔡東鐘老師與黃嘉勝老 師細心的審閱,因為兩位老師的建議與批評,讓這本論文更加豐富完整。

謝謝好室友吉成、寬亮,我會懷念跟你們在一起打拼日子,也謝謝全班同學 給予我的支持,還有可愛的珮苑及俐錦協助我校稿,更感謝我的校長洪允長協助 我學校的事務讓我可以放心進修,當然還有我那些學籍系統推動小組的夥伴們提 供的寶貴意見及資料也是功不可沒。

最後感謝我的家人對我的支持,爸媽謝謝您們給我精神上的支持,老婆雅娟 謝謝妳將沛珊照顧的那麼好,讓我無後顧之憂,希望你們能與我分享這份喜悅。

林畯城 謹誌於台東大學 2006.8.23

(6)

彰化縣國民小學推廣網路學籍管理系統 現況及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

作 者 : 林 畯 城

國 立 台 東 大 學 教 育 學 系 所

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了解彰化縣國民小學推廣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現況及相關 影響因素。透過問卷調查法,以多階段抽樣(Multistage Sampling)方式針對彰化 縣網路學籍管理系統使用者為對象,收集 149 份有效問卷進行量化統計分析。

本研究主要是從影響使用者採用網路學籍管理系統處理學生資料的相關因 素作一系統性的探究。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式」及「創新擴散理論」的觀點來 建立理論架構。探討不同使用者採用網路學籍管理系統處理學生資料的「態度」, 並探究「有用認知」和「易用認知」對使用者決策「態度」的影響。本研究認為 網路學籍管理系統是一創新的資訊科技,因此以「創新擴散理論」的「相對優勢」、

「相容性」及「複雜度」做為科技接受的外部要素,並探討這三個要素對「有用 認知」和「易用認知」的影響。

根據本研究假說的檢定分析之結果,綜合歸納出研究結論如下:當使用者知 覺到愈高的「相對優勢」、「相容性」及「複雜度」愈低時,對採用網路學籍管理 系統的「有用認知」及「易用認知」愈高,對其採用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的「態度」

愈正向。

關鍵字:網路學籍管理、科技接受模式、創新擴散。

(7)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actors Affec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 Registration System in Chunghua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s

Abstract

The goal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pularizing process of the internet registration system,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process. The 149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from the system user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Changhua County. The subjects were draw from multistage sampling. The data were to perform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aim was to fi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users’ decision to adapt the system in their school. A user’s attitude towards the system can be influenced by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 The framework was constructed by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and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Theory (a.k.a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IDT). This research assumed that adapting Internet Registration System in schooling system is an innovated technology, the author considered the relative advantage in IDT, compatibility, and complexity as external factors and examined the factors’ influences on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

The hypothesis tests indicated that when the system users perceived a higher relative advantage, higher compatibility, and lower complexity, they also perceived higher usefulness and ease of use, which positively affects their attitudes toward the internet registration system.

KEYWORDS: internet registration system, innovation acceptance model, innovation diffusion

(8)

目 錄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四節名詞解釋...6

第二章文獻探討...9

第一節網路學籍管理系統之內涵與特色...9

第二節創新擴散相關理論...20

第三節國內外相關研究之探討...32

第四節文獻探討總結...37

第三章研究設計...42

第一節研究架構與方法...42

第二節研究假說...46

第三節研究對象...49

第四節研究工具...50

第五節資料處理與分析...67

第六節研究流程...68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71

第一節基本資料分析...71

第二節影響採用網路學籍管理系統因素描述性統計分析...75

第三節背景變項對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相關因素之差異性分析...81

第四節研究變項間相關係數分析...105

第五節迴歸分析...107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12

第一節結論...112

第二節建議...116

參考文獻...120

附錄一………..…..125

附錄二………..…..132

附錄三………..…..142

附錄四………..…..149

(9)

表 次

表 2-1 彰化縣網路學籍管理系統各處室模組表內容………..11

表 2-2 彰化縣網路學籍管理系統使用統計表………13

表 2-3-1 SFS3 學籍系統簡易操作步驟………14

表 2-3-2 SFS3 學籍管理作業相關模組………15

表 2-3-3 SFS3 教務處成績處理……….16

表 2-3-4 SFS3 訓導處作業管理相關模組………17

表 2-3-5 SFS3 教職員作業管理相關模組………..18

表 2-3-6 SFS3 系統管理模組………19

表 2-3 國內外學者對「創新」的定義……….26

表 2 - 4 創 新 擴 散 理 論 的 階 段 與 態 度 … … … 3 2 表 2 - 5 創 新 擴 散 國 外 相 關 研 究 … … … 3 4 表 2 - 6 創 新 擴 散 國 內 相 關 研 究 … … … 3 6 表3-1研究假說彙整………47

表 3-2 研究抽樣人數表………49

表 3-3 協助本量表編製的專家學者(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51

表 3-4 國民小學教師網路學籍管理系統使用態度問卷預試分量表各層面一覽 表………52

表 3-5 國民小學教師網路學籍管理系統使用態度預試問卷樣本分布一覽表…53 表 3-6 國民小學教師「網路學籍管理系統使用態度」之項目分析摘要表……55

表 3-7 國民小學教師「網路學籍管理系統使用態度」因素及α係數摘要表.…56 表 3-8 國民小學教師網路學籍管理系統創新特徵問卷預試分量表各層面一覽 表………58

表 3-9 國民小學教師「網路學籍管理系統創新特徵」之項目分析摘要表……59

表 3-10 國民小學教師「網路學籍管理系統使用態度」因素及α係數摘要表 60 表 3-11 國民小學教師網路學籍管理系統認知程度問卷預試分量表各層面一覽 表………..62

表 3-12 國民小學教師「網路學籍管理系統認知程度」之項目分析摘要表…63 表 3-13 國民小學教師「網路學籍管理系統認知程度」因素及α係數摘要表.65 表 3-14 預試問卷各構面之信度分析………66

表 4 - 1 不 同 變 項 受 測 樣 本 次 數 統 計 表 … … … 7 2 表 4 - 2 不 同 學 歷 使 用 使 用 網 路 學 籍 管 理 系 統 狀 況 … … … 7 3 表 4 - 3 不 同 服 務 年 資 使 用 使 用 網 路 學 籍 管 理 系 統 狀 況 … … … 7 3 表 4-4 不同職務使用使用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狀況………74

表 4-5 不同學校規模使用使用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狀況………74

表 4-7-1 態度因素描述性統計表………75

(10)

表 4-7-2 相對優勢因素描述性統計表………76

表 4-7-3 相容性因素描述性統計表………76

表 4-7-4 複雜度因素描述性統計表………77

表 4-7-5 有用認知因素描述性統計表………77

表 4-7-6 易用認知因素描述性統計表………78

表 4-7-7 認知程度排名統計表………80

表 4-8 「不同學歷」之使用者在「相對優勢」量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 … 8 1 表 4-9「不同年資」之使用者在「相對優勢」量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 … 8 2 表 4-10「不同職務」之使用者在「相對優勢」量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 … 8 3 表 4-11「不同規模」之使用者在「相對優勢」量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 … 8 4 表 4-12「不同使用頻率」之使用者在「相對優勢」量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 要 表 … … … 8 5 表 4-13「不同學歷」之使用者在「相容性」量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6 表 4-14「不同年資」之使用者在「相容性」量表中的平均數及標準差………87

表 4-15「不同職務」之使用者在「相容性」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8 表 4-16「不同規模」之使用者在「相容性」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9 表 4-17「不同使用頻率」之使用者在「相容性」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 … 9 0 表 4-18「不同學歷」之使用者在「複雜度」量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1

表 4-19「不同年資」之使用者在「複雜度」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1

表 4-20「不同職務」之使用者在「複雜度」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2

表 4-21「不同規模」之使用者在「複雜度」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3

表 4-22「不同使用頻率」之使用者在「複雜度」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 … 9 4 表 4-23「不同學歷」之使用者在「有用認知」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5

表 4-24「不同年資」之使用者在「有用認知」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5

表 4-25「不同職務」之使用者在「有用認知」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6 表 4-26「不同規模」之使用者在「有用認知」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7 表 4-27「不同使用頻率」之使用者在「有用認知」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 … . 9 8 表 4-28「不同學歷」之使用者在「易用認知」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 … 9 9 表 4-29「不同年資」之使用者在「易用認知」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0

表 4-30「不同職務」之使用者在「易用認知」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1

(11)

表 4-31「不同規模」之使用者在「易用認知」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2

表 4-32「不同使用頻率」之使用者在「易用認知」表中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 … 1 0 3 表 4-33 認知構念間相關係數分析………105

表 4-34 態度相關係數分析………106

表 4-37 影響態度因素之簡單迴歸分析………108

表 4-38 影響有用認知之簡單迴歸分析………109

表 4-39 影響易用認知之簡單迴歸分析………110

表 4-40 研究假說檢定結果彙整………110

(12)

圖 次

圖 2-1-1 彰化縣網路學籍管理系統 SFS3.0 畫面………14

圖 2-1-2 SFS3 學籍管理作業相關模組畫面………16

圖 2-1-3 SFS3 教務處成績處理畫面………17

圖 2-1-4 SFS3 訓導處作業管理相關模組畫面……….…..…………17

圖 2-1-5 SFS3 教職員作業管理相關模組畫面………..……….18

圖 2-1-6 SFS3 系統管理模組畫面………..……….19

圖 2-2 理性行為理論架構圖 ……….22

圖 2-3 科技接受模式………..24

圖 2-4 創 新 接 受 者 的 五 大 類 別… … … 3 0 圖 2 - 5 構 念 因 素 關 係 圖 … … … . . 3 9 圖 3-1 研究架構 … … … 4 4 圖 3 - 2 研 究 流 程 圖 … … … . . 6 9 圖 4-1 影響態度因素迴歸參數估計結果………106

圖 4-2 影響有用認知迴歸參數估計結果………109

圖 4-3 影響易用認知迴歸參數估計結果………110

(13)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微軟總裁比爾蓋茲曾說過「未來全球企業競爭將會以網際網路為主,而資訊 的管理為勝負的關鍵,所有的教育都將進入數位化的學習環境」,當代社會學理 論學家暨網際空間哲學家卡司提爾(M.Castells)以「無時間的時間」與「流動 的空間」來描述科技與資訊的無遠弗屆,更揭櫫了「全球化」的事實(黃慧琦,

2001)。

資訊科技所帶來的技術革新改變了人類生活與生產模式,而知識經濟就是直 接建立在知識的創新、擴散、和應用上。為了因應以知識為主體的新資訊型態,

政府必須不斷推陳出新各種新的政策。因此在施政方向和角色上便需不斷擴張引 進企業精神來創新政府服務,以增進行政效率,使政府行政的產出能夠滿足民眾 的期望。因為知識經濟的時代已來臨,全球化的趨勢,以及永續發展的要求,政 府必須利用資訊傳播科技,以成為電子化政府。「資訊」在「電子化政府」規劃 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理想上,電子化政府不僅需要建立一個網網相連的通 信網路,將傳統的公務作業數位化與網路化,將國家資訊更主動與方便地傳遞與 民眾使用,以達到資訊近用與公開的目的。網際網路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網路 不但顛覆了傳統的通路,更能以無時間及區域限制的特性來提供傳統人力無法提 供的服務。

近年來,隨著網路資訊的廣泛流通,以及電腦化所帶來的便捷,政府機關正 積極推動「電子化/網路化政府」的政策(教育部,1997),希望透過網際網路的 普及來簡化作業程序、減少承辦業務的時間,進而提高行政處理效率,提昇服務 品質與創造競爭優勢(吳宗立,1997)。因此,配合教育行政電子化的發展,推

(14)

展應用行政管理資訊系統,來整合校內資源及行政組織功能,共享跨校園、跨組 織的資訊,增進行政效率,朝向虛擬化架構的行政服務,乃是目前各級教育行政 單位及學校機關行政管理發展的新趨勢。

現行國民小學學籍紀錄方式所採用的簿冊式,不僅浪費紙張、不利環保,而 且學籍資料經多年存檔累積後,勢必佔空間且不易調閱及查詢,更甚的是人工處 理學籍資料的流程受限於時空因素,耗時費力,造成人力與時間浪費,導致行政 效率不彰。為滿足學生成績評量及學生學籍管理電子化之需求,教育部修訂『九 年一貫課程學生成績及學籍電子資料交換規格標準』,作為全國各縣市學籍電子 化資料交換之依循標準(教育部,2002)。其主要目的在使現有之學生學籍、成 績、輔導及健康等學籍資料透過電子化過程,進一步獲得更好的管理與教學應 用。面臨這一種時代趨勢,各級學校必須尋求一種電腦化的學籍管理系統,並且 最好是具有網路的功能,這樣才能夠善用網際網路的優點及便利。

彰化縣為推廣資訊教育落實於學校行政各層面之中,也將網路學籍管理系統 納入其中,一開始是採用廠商開發的系統,但因每間學校每年的維護費用要數萬 元以上,這對大部分學校是一個不小的額外負擔。而且,因為廠商也來不及因應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帶來的變動,程式一直仍在撰寫修改測試中,造成學籍管理 運作嚴重延遲。此外有很多縣市均是全縣與廠商簽約,例如宜蘭、基隆、台北、

高雄等縣市,廠商的第一考量當然是優先支援這些縣市自。有鑑於此,經過數次 開會研討結果,在綜合經費、維護、穩定性、可擴充性等眾多因素之後,便決定 結合台中縣與台南縣教育網路中心所共同合作開發的學校自由軟體(school free software,SFS)定名為學務系統,來作為彰化縣學籍管理電腦化的平台。

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的推動發展,主要在致力提供一個多管道的服務通路,讓 國民小學教師在除了傳統的紙本簿冊式之外還有更多選擇。隨著校園網路的建構 完成及網路安全技術的健全發展,也促成學籍管理系統的快速成長。本研究將焦 點選定提昇行政效率與效能的學籍管理系統做為研究對象,主要在了解學籍管理 系統,在目前推展階段下使用者的認知程度,以及影響採用網路學籍管理系統意

(15)

向之因素為何,進而提供後續網路學籍管理系統之發展方向。

我們知道欲推廣電腦網路進入校園,學校的教師與行政人員是主要的執行 者。所以,教師與行政人員對電腦科技的接受程度是行政網路化推動成功與否的 關鍵(周倩、林華,1998)。而除了資訊科技的接納外,使用者是否具有足夠的 素養來運用新的科技也是影響行政網路化的關鍵因素之ㄧ(朱斌妤、王昭嵐,

2000)。因此人力狀況之優劣將成為學校組織再造及政府推展資訊科技成效之指 標。

當教師或學校面對一項新的教學科技,如網路教學、遠距教學等,常會表現 出不同的態度傾向。過去,許多有關教學科技之研究多自教師對教學媒體之認 知、使用意願與行為、或教學科技推廣之礙難等角度,來探討其原因;事實上,

教師對新的觀念、或事物的接受程度(或稱為接受創新程度)也是解釋不同的態 度傾向的重要角度之一(黃嘉勝,1995)。

另一方面,許多學者對於創新擴散理論中之「創新特質」是否能應用到新科 技之擴散亦仍有爭議(Frambach,2002),例如可實驗性、相容性以及可觀察性 在影響新科技擴散的因素中的影響力便屢遭質疑,也因此有另一派創新採用學者 推出了科技接受理論 (Technology Acceptance Theory),認為唯有「感知利益」與

「感知複雜程度」才能有效預測新事物之採用(Davis,1989)。

在傳播研究中,E.M. Rogers 所提出之「創新擴散理論」(Rogers,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是研究影響新事物之創新採用因素的主要研究理論之 一。創新擴散理論,主要是研究在新事物出現時,從新事物產生,到社會大眾普 遍接受或是拒絕接受的過程以及其中影響接受與否因素之探討。因此本研究援引 Rogers 之創新擴散理論,針對影響國小教師採用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的因素進行 研究探討。

個人因參與彰化縣網路學籍管理系統之開發工作,欲了解這一個新的系統於 國民小學中是否能順利推廣,這引起了我研究的動機。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無疑是 目前國小行政網路應用的最典型系統之一,不論各方面都能夠代表頂尖的技術與

(16)

最新的網路概念實踐。在網際網路已經普及的時代,如此與網際網路乍看之下相 容性極高但是技術上卻有天差地別之背景,也讓研究者對於其影響擴散的因素感 到好奇。

因此本研究援引Rogers(1995)之創新擴散理論,旨在探討影響彰化縣國民 小學教師接受新事物之影響因素,除了根據相關文獻探討結論設定研究自變項與 依變項外,並針對適用於傳統研究架構中新事物之「創新特性」作進一步之探討 研究,期望透過使用者行為分析來了解國民小學教師對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的認知 情形及其行為意向。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歸納出下列四個研究目的:

1. 探討彰化縣國民小學推廣網路學籍管理系統使用現況及不同背景變項的差異 性。

2. 探討網路學籍管理系統各構面因素間的相關性。

3. 探討網路學籍管理系統各構面因素間的預測力。

綜合上述目的本研究嘗試回答以下問題:

1-1 彰化縣國民小學推廣網路學籍管理系統使用現況為何?

1-2 彰化縣國民小學推廣網路學籍管理系統不同背景變項的差異性為何?

2-1 使用者感受採用網路學籍管理系統處理學生資料的「有用認知」的程度對於 其採納的「態度」是否有顯著正面的影響?

2-2 使用者感受採用網路學籍管理系統處理學生資料的「易用認知」的程度對於 其採納的「態度」是否有顯著正面的影響?

2-3 使用者知覺採用網路學籍管理系統處理學生資料的「相對優勢」對於使用者 的「有用認知」是否有顯著正面的影響?

(17)

2-4 使用者知覺採用網路學籍管理系統處理學生資料的「相容性」對於使用者的

「有用認知」是否有顯著正面的影響?

2-5 使用者知覺採用網路學籍管理系統處理學生資料的「複雜度」對於使用者的

「易用認知」是否有顯著的影響?

3-1 使用者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的認知因素對態度是否具有預測力?

3-2 使用者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的創新特徵變項因素對認知是否具有預測力?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依本研究之研究地區、對象、內容,說明如下:

(一)研究地區:本研究以彰化縣縣立國民小學為範圍。

(二)研究對象:本研究對象以彰化縣國小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的使用者,包含主 任、組長(含專任與兼任組長)、教師,不含代課代理教師或實習教師。

(三)研究內容:本研究以國小教師與網路學籍管理系統之關係做為研究內容。

本研究所需資料均取自自編的研究問卷,研究問卷係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 之研究,彙整研究所需加以製作而成,並且經過專家檢定與施行預試,以 確認問卷的信效度。

二、研究限制

在有限的時間、物力與人力下,本研究盡量以嚴謹的態度予完成,然仍有以 下幾項在研究上的限制。

一、本研究作者因任職於彰化縣大城國小,故以「彰化縣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為 目標系統進行研究,而彰化縣此套系統主要以自由軟體 Linux、MySql 資料 庫開發該系統;然而每個縣市開發網路學籍管理資訊系統的工具並不儘然相

(18)

同,因而本研究結果所得到的影響因素,僅供作其他學校開發網路學籍管理 資訊系統的參考依據。

二、本研究以彰化縣公立國小教師的群體為樣本,以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為目標主 體,主要由於彰化縣公立國小教師因業務關係皆需要利用到學生資料,且研 究設計時要求樣本需有曾瀏覽或使用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的經驗,因此其可能 會導致在一般化推論的限制。

三、本研究探討影響使用者採用網路學籍管理系統處理學生資料的因素,利用網 路處理學生資料是指使用者經由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直接處理學生資料,在本 研究中使用者所認知的感受,也僅限於目前網路學籍管理系統所能提供的各 項功能,隨著政府資訊網路的建置及學術網路的成熟,可能導致網路學籍管 理系統功能提昇,讓使用者產生與以前不同的認知感受,因此,本研究仍會 受到某些服務功能尚未完備的限制。

四、本研究以彰化縣國小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的使用者為對象;研究結果未必適用 於其他縣市或其他系統,故不做其他地區的全面推論。

五、在填答問卷時易受個人情緒、態度和認知等主觀知覺因素之影響;且因個人 網路素養及認知不一,而對網路學籍管理系統接受度亦不相同,此為本研究 之限制所在。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自由軟體

所謂自由軟體 (Free Software ) ,顧名思義,與軟體的使用有相當程度的「自 由」存在,也意昧著「免費」,但是在當前商業軟體充斥,為了保護商業軟體業 者自己的智慧財產權利,就必須祭出所謂的著作權保護,因此,自由軟體的程式

(19)

原始碼就不能被使用;而自由軟體訴求的正是開放原始碼,精神上訴求的是共享 的意義。

二、網路學籍管理系統

本研究是指以自由軟體發展,採用 Apache+PHP+MySQL 的架構組織,由台 中縣網和台南縣網為主力共同合作,採 CVS 合作管理原始碼具有自由、開放、模 組化、高度可擴展能力特色的學務管理系統 SFS3.0 而言。

三、國小教師

本研究是指彰化縣國小教師及各處室行政人員而言。彰化縣國小各處室行政 人員,包括使用此網路學籍管理系統之各處室主任、兼任組長之教師及一般教師。

四、行為意向

行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本研究是指個人是否會做某一行為的主觀 機率(Fishbein & Ajzen, 1975)。

五、相對優勢

相對優勢(Relative Advantage),本研究是指察覺到創新優於先前想法的程 度。例如察覺到創新事物能提供經濟效益、方便、滿意等(Rogers,1983)。

六、相容性

相容性(Compatibility),本研究是指覺察的創新和潛在使用者已有價值觀、

先前經驗和現在需求相互一致的程度,當個人知覺到創新的一致性程度愈高,採 用創新的可能性愈高( Rogers,1983),這相容性會使使用者去考量,創新事物其 所造成原本工作型態、或行為模式的改變程度上是否可以接受。

七、複雜度

複雜度(Complexity),本研究是指創新事務在瞭解與使用上的困難程度,創 新事務的使用越複雜,越不易被採納,故當個人知覺到創新的困難度程度愈高,

則採用創新的可能性愈低(Rogers,1983)。

(20)

八、有用認知

「有用認知」(perceived usefulness),本研究是指採用者認為使用某一特定系 統會增加其工作表現的程度,當潛在使用者察覺系統的有用程度愈高,則採用系 統的態度愈正向(Davis et al.,1989)。

九、易用認知

「易用認知」(perceived ease of use),本研究是指使用者察覺到學習採用系統 的容易程度,當使用者察覺到系統愈容易學習,則採用的態度愈正向

(Davis,1986)。

十、態度

態度(Attitude),本研究是指個人對於行為的態度(Ajzen,1985),也就是指 個人對於該行為所感受到正面或負面的評價。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是要探討影響國民小學教師採用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的因 素。首先,在第一節介紹網路學籍管理系統之內涵與特色。第二節為創新擴散相 關理論依據的探討,包括理性行為理論、科技接受模式、創新擴散理論,第三節 則為國內外相關研究之探討。

第一節 網路學籍管理系統之內涵與特色

縱觀國小校務行政工作的內容均是週而復始,重復性高,且變化性不大,但 由於資料量大,如採人工作業方式,曠時廢事且易生錯誤,如改採網路電腦化作 業,將簡化一些處理過程,有效管理龐大的資料,更能及時提供老師及管理者所 需之資訊,提高學校教與學的服務品質。

一、網路管理系統的重要性

隨著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e化的浪潮也漸漸的淹沒了整個校園。近年來各 級學校隨著民間企業、政府的e化而陸續推動校園e化。事實上,大部分學校自有 電腦以來,就不斷推行校務電腦化來簡化行政負擔,加上校園網路的發展,早已 陸續朝向校園資訊化、e化而努力不懈。校園中不論是在校務行政、教師教學研 究、學生的生活及學習環境上,莫不以e化的目標為努力的方向,校園e化已是目 前各級學校一項重要的課題。

由於校園 e 化原本的發展本來就是隨著科技的快速改變而改變,e 化的過程 亦可能隨時加以修正,系統的研發也需要一段時間。在使用者與設計者加以研 討、溝通,才能研擬出所要的系統功能。近幾年來,自由軟體在許多使用者的支

(22)

持下聲勢逐年提昇,不僅接受度大幅提高,也逐漸幫助台灣軟體產業發展出多樣 化的商業模式,進而提升資訊產業競爭力,加上其系統可以自由開放使用,在網 路管理系統平台中也逐漸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國民中小學學籍管理上有很大的轉變。因為九年一 貫新課程為近年來最重要的教育改革,它打破了分立的學科領域模式,也改變了 以往成績考查的處理方式,為配合教育部國民中小學學籍成績電子化政策,因應 九年一貫課程中評量方式的改變,各校便需建置一套學籍成績管理系統,以減輕 教師負擔,並藉由學籍電子檔的建立,達到資料彙整流通的功效,進而增進學校 行政效率以達成行政電子化目的。此時教育部公佈九年一貫課程「學生成績評量 及學籍電子資料交換規格標準 2.0 版」(2002),並提供通用版之學籍與成績處理 系統供各縣市參考,也就是不論其系統之平台為何,只要符合 教育部公告之資 料交換規格標準之系統,皆可做為學校選用之版本。

綜合上述,校園資訊化、e 化已是一股時代的趨勢,而且推展校務系統也帶 來一些優點,例如:建立電子化校園資源與學習共享、提升學校行政效率與品質、

提高學校老師資訊程度、減輕級任老師班級經營負擔、免去資訊組長建置學校網 站困擾等,所以彰化縣政府也決定要投入發展來配合教育部政策及合乎時代潮 流。

二、彰化縣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的現況

彰化縣教育局學管課在召集相關人員研究後發現,教育部提供之通用版並無 法符合彰化縣之現況需求,故決定自行尋求符合彰化縣法規格式之學籍成績管理 系統。彰化縣在參考所有版本之優劣點後,決定參與開發以開放原碼為主的軟 體,以達到符合教育部交換規格,且與配合「彰化縣國民小學成績考查辦法」之 各種成績表單規定,與原有學籍系統能完全整合,並兼具現有各種版本優點。

在考量學籍成績系統建置後,系統的更新維護工作,必須長期的投入人力與 資源,因此便與其他縣市聯盟,透過合作開發模式,彼此分享成果,集中資源,

(23)

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基於此,目前採以自由軟體發展的網路學籍管理系統 SFS3.0 為基礎。網路學籍管理系統各處室模組表如下表 2-1:

表 2-1 彰化縣網路學籍管理系統各處室模組表內容

教務 學校設定

學期初設定 教學組 註冊組 教師管理 設定複製

總務 維修通報

校務行政 校園行事曆 圖書管理系統 午餐食譜公告 文件資料庫 數位相本

學校課表查詢系統 校務佈告欄

活動花絮 校務公佈欄 訓導 缺曠課獎懲管理

學生獎懲

輔導 全校學生輔導記錄 輔導--資料查補 系統管理 模組權限管理

系統備份

資料庫欄位管理 系統選項清單設定 指定新網管 行政密碼查詢 SFS3 模組產生器

教職員 班級學籍管理 級務管理 月考成績單 製作成績單 成績管理 線上調查系統 公告管理 專科教室預約 個人資料 更改密碼 教師通訊錄

成績綜合查詢(班級) 校園報名系統

(資料來源:本表由網路學籍管理系統內容整理出)

SFS3.0 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由台中縣網陳瑩光老師所開發,後續台南縣網、

彰化縣網也一同加入開發團隊,這是專門開發給學校用的自由軟體。是採用開放 原始程式碼所架構的校務行政電腦化系統,目標是希望使各中小學校能擁有一個 自由開放強大的校務 E 化平台。此系統採用Apache+PHP+MySQL 的架構組織,

具備強大的模組功能,並且跨平台支援Linux/FreeBSD/Windows 等作業環境。 最 大的特色是:自由、開放、模組化、高度可擴展能力。 SFS 最初由台中縣網和

(24)

台南縣網為主力共同合作,採 CVS 合作管理原始碼,提供用戶 upsfs 自動升級工 具,架設十分容易(台南縣學籍系統交流網,2002)。

在學校網站相繼成立後,大家想著如何利用網路的特性與功能,於是有老師 設計了許多的程式,提供如公布欄、留言板、課表查詢…等服務,由於這些老師 無私的提供程式碼,各位網管人員得以分享其成果。

但日漸增多的程式,也造成網管人員維護的困擾及使用的不便,校園自由軟 體開發計畫,提出了共同資料庫規格及校務系統架構,以Apache+PHP+MySQL 的架構,由校園自由軟體交流網拋磚引玉,以自由軟體發展的精神,吸引更多的 人加入開發的行列。

校園自由軟體交流網的成立,提供一個交流的園地,以協同開發校務軟體的 方式,透過彼此的交流,建置校務電腦化的環境。SFS 為自由軟體計畫,大部份 的程式碼由學校資訊人員撰寫,也有修改自其他的自由軟體,所以也歡迎其他人 參與開發和推展,達到加速學校資訊化腳步的目的。目前透過校園自由軟體交流 網就得到最新的程式模組及相關技術文件,也可經由交流討論,得到解答。SFS3.0 系統根據 GNU/GPL 授權,各校可以免費使用、修改及傳播。不過當傳播或修改 系統時,依據自由軟體的精神是需要保留程式作者所有宣告的文字。

彰化縣版網路學籍管理系統,可做為校務系統的基礎,因此以建置在各校為 宜,但考慮本縣小型學校及偏遠學校校數眾多,資訊人才尚未普及等因素,初期 採用雙軌制,除有能力建置系統之學校外,仍於縣網中心建置中心端的系統版 本,提供無力維護學籍管理系統的學校使用。在硬體方面:學校可依規模大小,

購置適宜等級之學籍管理系統主機。在軟體方面:採用 Linux(MDK) 、Apache、

MySQL、PHP、OpenOffice.org 等自由軟體,各校不需付擔軟體成本。

彰化縣網路學籍管理系統,在 92 學年度(第一年)以建立學生基本資料為主 要目標,順利建立全縣國小學生學籍基本資料。93 學年度針對國小教師成績處 理的迫切需求性與學籍系統整合的前題下,繼續開發彰化縣學籍暨成績處理系 統,並鼓勵教師儘速完成線上成績處理工作。

(25)

彰化縣學籍管理系統從上線使用到現在仍持續運作中,其中辦過一連串教育 訓練及成立線上回報系統。線上回報系統大致可分:SFS3 學務系統安裝討論、

學務系統操作交流、學務系統操作手冊與技術文件、研習資料發布、本縣學籍系 統安裝片安全更新訊息及工作小組園地小組人員討論區等,不同職務的人員遇到 不同的問題可以至相關討論區提出問題,開發小組人員或種子教師很快就會去處 理問題及回報。彰化縣學籍系統使用統計表整理如表 2-2:

表2-2 彰化縣網路學籍管理系統使用統計表

學期 回報校數 建議數 提報問題數 問題處理數 使用率 93 學年下學期 135 45 80 56 85.5%

93 學年上學期 135 35 119 114 92.1%

92 學年下學期 182 75 150 140 67.7%

92 學年上學期 214 115 0 0 28.7%

(資料來源:彰化縣學籍管理系統交流網, 2005)

根據彰化縣學籍系統交流網的資料顯示,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發生的問題可以 歸納為三大項:相關技術、主機安裝、系統操作。前兩項是屬於網管人員或資訊 組長,第三項是屬於一般人員操作方面。

(一)相關技術方面:例如如何更新、備份伺服器作業系統、模組功能說明、相 關遵守規定、smarty的錯誤類型等等問題。

(二)主機安裝方面:安裝後出現重大錯誤、如何下達指令、如何編譯核心、加 裝其他服務套件、自動排程設定、資料轉移、系統主機不穩定等等。

(三)系統操作方面:權限的設定、成績的輸入列印、課程設定、學生資料的輸 入、課表的編排、學生異動、評語的匯入、電子簽章安全性、照片上傳、

九年一貫課程對應、學生資料不見等等。

三、網路學籍管理系統 SFS3

SFS3 網路學籍管理系統是採用開放原始程式碼所架構的校務行政電腦 化系統,目標是希望使各中小學校能擁有一個自由開放強大的校務E 化平台。

(26)

本統採用 Apache+PHP+MySQL,具備強大的模組功能,並且跨平台支援 Linux/FreeBSD/Windows 等作業環境。最大的特色是:自由、開放、模組化、

高度可擴展能力。SFS3 目前由台中縣網、台南縣網、彰化縣網和台中市網共 同合作,採CVS 合作管理原始碼,提供用戶 upsfs 自動升級工具,架設十分容 易,我們亦提供自動安裝程序以及操作手冊說明文件等資源。以下就系統內容 加以介紹說明:

(一)網路學籍管理系統,如圖 2-1-1 彰化縣網路學籍管理系統 SFS3.0 畫面:

圖2-1-1 彰化縣網路學籍管理系統 SFS3.0 畫面

表 2-3-1 SFS3 學籍系統簡易操作步驟:

使用時機 內容 位置

1.請先設定學校設定(資訊組) 教務-->學校設定 第一次使用

2.匯入教師資料(資訊組) 教務-->教師管理 1.開學日設定(教學組) 教務-->開學日設定 2.班級數設定(教學組) 教務-->班級設定 每學期初

3.成績基本設定(考試次數、分數比例)

(註冊組) 教務-->成績基本設定

(27)

4.年級課程設定(上課科目名稱)(教

學組) 教務-->年級課程設定

5.班級課表設定(教學組) 教務-->班級課表設定 教務-->自動排課 6.教師管理,導師及權限設定(教學組) 教務-->教師管理

7.匯入學生資料(註冊組) 教務-->註冊組-->匯入資料 平時 訓導處或導師管理缺曠課獎懲管理

(訓導處)

訓導處-->缺曠課獎懲管理 (國中)

平時,段考 由教師輸入平時及段考成績

教務-->註冊組-->成績輸入 (教務處統一輸入成績) 教職員-->成績管理 (各科教師輸入成績) 期末 列印成績單 教職員-->製作成績單

表 2-3-2 SFS3 學籍管理作業相關模組

項次 使用模組 作業內容

1 學籍管理 學生基本資料及各項戶口資料之建立、學生異動登 錄(聯結至「學生異動」模組)。

2 學生異動

學生轉入、調出、復學、在家自學、升降級、畢業 轉出、輸入異動字號、編修作業、學籍管理(聯結至

「學籍管理」模組)。

3 學生資料查詢統 計

學生人數統計、異動表、學生年齡統計、生日月份 統計、學生身分統計、學籍資料檢查。

4 學生在證明書 開立學生在學證明書。

5 全校班級名冊 製作學生名冊或通訊錄、製作家長委員圈選表、製 作學生一覽表。

6 學生證列印模組 製作學生證。

7 學生資料 學生基本資料及戶口資料建立及修改(與學籍管理 部分作業重覆)

8 學生搜尋 學生搜尋 9 問題工具箱 學籍修正

10 學籍報表 學籍成績紀錄表、輔導紀錄表、網頁式學籍紀錄 表、缺曠課統計、歷屆成績。

(28)

圖2-1-2 SFS3 學籍管理作業相關模組畫面

表 2-3-3 SFS3 教務處成績處理

項次 使用模組 作業內容

1 成績繳交管理查詢 2 成績查詢

3 成績管理 4 成績輸入

定期與日常成績處理模組

5 列印成績證明 列印轉學證明及列印成績證明用

6 製作成績單 列印學期成績通知單

7 成績補登/修改 轉入生學期成績補登

8 學生獎勵名單 學期成績排名

(29)

圖2-1-3 SFS3 教務處成績處理畫面

表 2-3-4 SFS3 訓導處作業管理相關模組

項次 使用模組 作業內容

1 缺曠課獎懲管 理

缺曠課登記、缺曠課明細、缺曠課統計、缺曠課報表、

網頁式缺課週報表

2 學生獎懲 個人獎懲登記、團體獎懲登記、銷過、個人獎懲明細、

學生獎懲統計 、週獎懲明細 3 日常成績管理

日常成績輸入、日常成績總表、不及格名單、統計日 常成績、列印日常成績、畢業成績表、修業建議名單、

全勤獎名單

圖2-1-4 SFS3 訓導處作業管理相關模組畫面

(30)

表 2-3-5 SFS3 教職員作業管理相關模組

項次 使用模組 作業內容

1 班級學籍管理 提供班級學生學籍輔導的資料記錄還有歷 屆成績。

2 級務管理 提供級任導師可以利用的報表名冊。

3 教師通訊錄 提供教職員查詢全校老師的聯絡資料。

4 公告管理

提供每一位老師發布消息(不侷限是行政人 員),不過老師必須要登入系統才會看到消 息。

5 個人資料 填寫或修改老師的個人資料。

6 更改密碼 提供老師可以更改個人的密碼。

7 成績管理 提供任課老師輸入任教科目的成績。

8 製作成績單 提供導師針對【學期成績單】的【日常生活 表現】與【學生缺席情況】進行填寫

圖2-1-5 SFS3 教職員作業管理相關模組畫面

(31)

表 2-3-6 SFS3 系統管理模組

項次 使用模組 作業內容

1 模組權限管理 提供開啟尚未使用的模組以及指定模 組要擺放的位置。

2 指定新網管 可以授權某位老師具有【系統管理】的 權限。

3 行政密碼查詢 可以提供管理者查詢全校使用者的帳 號與密碼。

圖2-1-6 SFS3 系統管理模組畫面

四、本節小結

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的出現,讓國民小學教師更容易在網路上處理學生的學籍 及一些教學上相關附屬的工作。但是一項新事物的出現總是會引起ㄧ些反應,有 接受它的也有反對它的,所表現出不同的態度傾向是因何而起又該如何解釋呢?

(32)

以下就ㄧ些常用在資訊科技的理論加以探討,冀希能以理論基礎來合理的解釋相 關行為而作為研究推廣的依據。

第二節 創新擴散相關理論

對於資訊系統的使用者接受度的衡量有兩種主要的方法,一是實際衡量使用 者對於資訊系統的實際使用量,例如,由電腦系統的紀錄檔,推論使用者對於電 子郵件的接受度(Szajna,1996);另一種是透過使用者對於資訊系統的態度及 行為意圖,來推論其對資訊系統的接受度。但由實際使用量,來推論使用者的接 受度,對於新系統、較大的研究範圍、或是一些機密性質的資料則不適用。一般 常用於對使用者接受度與採用行為的研究理論有:理性行為理論、科技接受模 式、創新擴散理論。為使讀者對本研究所引用的理論有進一步的瞭解,以下就各 理論提出相關研究說明:

一、理性行為理論

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常被用來探討影響人類行 為的決定因素,其源自社會心理學,發展於一九六七年,然後經過不斷的改善、

驗證,才由Fishbein及Ajzen共同發展出來,主要是透過態度與行為意願,以預測 及了解個人之實際行為。理性行動理論的基本前提是:人是有理性的個體,在進 行某項行為之前,會先考慮行為本身及其結果,才決定進行與否。因此,理性行 動理論提出兩項的基本假設:

(33)

(1)大部分的個人行為表現,是在自己的意志控制下而且合乎理性。

(2)個人是否進行某項行為的行為意向,是該行為發生與否的立即決定因子

(Immediate determinant)。

根據理性行為理論,個人實際行為的表現是取決於其個人的行為意向

(Behavioral Intention; BI),而行為意向又受到個人對此行為態度(Attitude; A)

及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 SN)所共同影響(Davis et al., 1989)。這三個因 素相互間的關係可由下面這個方程式來表示:

BI= A + SN

現在進一步將理性行為理論各種變數之定義說明於下:

(1) 行為信念(Belief):指個人所認知的某種行為可能產生的結果及發生的 機率。

(2) 結果評價(Evaluation):指個人對結果所評估的價值性。

(3) 規範信念(Normative Belief):指個人所感受到外界的期望或規範性信 念。

(4) 依從動機(Motivation to Comply):指個人順從此期望的行為動機。

(5) 行為態度(Attitude Toward Behavior):指個體本身對從事某項行為的 態度。也就是指個人對於該行為所感受到正面或負面的評價。

(6) 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指個人對於是否採取某項特定行 為,所感受到外界的壓力,即那些對於個人的行為之決策具有影響力 的個人或是團體,對個人是否採取某項特定行為所產生的影響力。

(7) 行為意圖(Behavioral Intention):指個人表現某種行為的意願強度。

(8) 實際行為(Actual Behavior):指個人實際上所產生的行為。

理性行為理論的基本模型,如圖2-2所示。

(34)

圖2-2 理性行為理論 架構圖 資料來源:Fishbein & Ajzen, 1975

TRA 主張外在的影響因子,受到內部心理因素的影響,進而影響行為表現。

就其本身而論,TRA 是一般性的模式,它並不具體指明對哪一種特定的行為是有 效的,有沒有指定特別的信念。因此,研究者使用 TRA 時必須先將所研究的行 為定義清楚。從資訊系統的觀點來看,TRA 的一個特別有用處的概念是:任何其 他會影響到行為的因素都只會經由態度和主觀規範而間接影響行為。因此,諸如 系統設計特性、使用者特徵、任務特性、發展或實行的性質及組織結構等的變數,

都歸為「外部變數(External Variables )」(Davis et al., 1989)。這代表了 TRA 介於 作用在使用者行為上不可控制的環境變數和可控制中介變數之間,若是如此,TRA 便可透過資訊系統研究中為數眾多的外在變數來獲取影響使用者接受度的內在 心理變數。

綜合言之,TRA 是一套用以瞭解並預測人類行為的系統化理論架構,但是解 釋的對象被不侷限於一種特定的行為,以下是一些學者的應用:

Liker & Sindi (1997)為瞭解影響員工日後持續使用專家系統協助其工作的意

願為何,在 TRA 的架構下發展其研究模型,研究發現 TRA 解釋員工持續使用系統 的意願與行為達顯著水準。

Zint(2002)將 TRA 應用在以郵寄問卷方式對科學教師進行的調查,研究科 行為信念

結果評價

規範信念 依從動機

行為態度

主觀規範

行為意圖 實際行為

(35)

學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融入環境意圖與融入教學的次數。結果顯示科學教師對於環 境議題的態度,其所感受的主觀規範可以有效的預測他們實施教學的意圖與實際 教學的情況。

Davis 及其同僚(1989)的研究中針對 Michigan 大學的 MBA 學程的研究生 共 107 位進行調查發現「系統的使用」與「使用此系統的意向」間的相關為 0.35。

證實人類對電腦的使用是可以從他們的意向來預測的。

Liker & Sindi (1997)為瞭解影響員工日後持續使用專家系統協助其工作的 意願為何,在 TRA 的架構下發展其研究模型,研究發現 TRA 解釋員工持續使用系 統的意願與行為達顯著水準。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瞭解,TRA 是可以提供研究者一個適切的架構,以探究 態度與行為之間的關係的良好理論模式。本研究欲探討國小教師對網路學籍管理 系統的態度與行為意向間的因果關係,因此以 TRA 為理論基礎進行研究,希望能 對之間的關係有進一步的瞭解。

二、科技接受模式

Davis (1989)以理性行動理論(TRA)為基礎,發展更適合使用者對資訊 系統接受度的模型,將理性行動理論中關於影響電腦接受度的認知和情感因子之 研究中主要的變數模式化,而提出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科技接受模式的目標是:對使用者電腦接受度的決定因素提供一般性的解 釋,而能夠跨越使用者電腦技能和使用者族群的層級來解釋使用者行為,同時具 有精簡及高解釋能力。科技接受模式是不僅能作預測還能夠得到解釋的模型。研 究者及實踐者可以識別某系統為何不被接受,並且進行適當的修正步驟。科技接 受模式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個基礎,探討外部因子對內部信念、態度與意向的影響 (Davis et al.,1989),其主張「行為」是由「行為意圖」所決定,而「行為意圖」

(36)

是由「態度」所決定,「態度」又主要受到「有用認知(perceived usefulness)」

和「易用認知(perceived easy of use)」影響,另外模型中還包含「外部變數(external variables)」(Davis et al., 1989),如圖 2-3 所示。

圖 2-3 科技接受模式

資料來源:Davis et al.,1989,p985。

TAM 模型由 TRA 模型演變而來,並加入兩個變數,其定義分述如下。

(1) 有用認知(perceived usefulness):指使用者主觀認為使用此科技對於科技表 現及增加工作表現的程度。

(2) 易用認知(perceived ease of use):指使用者所任知道的科技容易使用及省 下努力的程度。

(3) 使用態度(attitude toward):指個人對於某種行為正面或負面的感受與評 價。

(4) 使用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指個人表現某種行為的意願強度。

(5) 實際行為:指個人實際上所產生的行為。

(6) 外部變數(external variables):包括系統特性、訓練、系統設計階段的使 用者涉入系統建置過程的性質等,這些會間接影響使用者的行為意向與實 際使用行為。

外部變數

有用認知

易用認知

使用態度 使用意向 實際行為

(37)

TAM 綜觀以前的研究,有兩個很重要的構面會影響使用者是否接受資訊科 技:

(1) 為導入了兩個認知信念(有用認知、易用認知),Davis 從科技接受的角 度,提出兩個主要的態度決定因素包含了有用認知(perceived usefulness)、易用認知(perceived ease of use)影響,另外模型中還包含

「外部變數」的影響(Davis et al., 1989)。

(2)科技接受模式並未將「主觀規範」納入研究模式中,這是因為主觀規範是 來自於外在社會文化的影響,並不容易測量,根據Hardwick 和 Barki(1994)

以 TRA 為理論的研究發現,當使用者對新科技的知識或信念尚未清楚時,

主觀規範有較大的影響力,但在系統發展完成後,態度對行為的意願較顯 著,因此Davis 等人並未將主觀規範納入 TAM 中(陳焜元,1996)。

依據科技接受模式,個人對創新科技所持的有用認知與易用認知這兩項信念 會影響對科技的態度,進而影響行為意向和行為,在理性行為理論中認為信念會 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而科技接受模式中也指出「有用認知」與「易用認知」這 兩項信念會受外部變數的影響,因此有些學者試著朝此方向找出有用認知與易用 認知的前因(Dishaw & Strong,1999),因此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式為基礎,由於 科技接受模型是一個決策行為,因此外部變數亦能由決策理論尋找出其可能的影 響因素,在諸多的文獻理論中,創新擴散理論也獲得許多研究的支持,因此便以 擴散理論的角度切入探討科技接受模型的外部變數。

三、創新擴散理論

擴散模型自 1964 年 Rogers 所提出之後,此模型的研究便相繼出現,不斷 地把模型運用在各種可能的領域當中,Rogers(1995)對擴散模型運用在各領域當 中指出,擴散模型在鄉村社會學(Rural Sociology)領域中佔相當大的比例,而在

(38)

教育方面則僅有 9%的比例,在教育方向研究當中最為典型的是教學與學習的創 新,研究資料的收集與研究分析的方法為郵寄問卷、調查面試、及統計分析三種 主要的方式。於本研究中,網路學籍管理系統係屬一項教與學方面的創新,以發 放問卷的方式來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包含影響網路學籍管理系統擴散效率的因 素、S 型擴散曲線、創新的採用程度等來進行探討。

(一)創新事物定義

什麼是創新呢?不同人有不同的定義。「創新」(Innovation)的含意從它的 拉丁語源 nova,也就是「新」便可見端倪。就一般而言,這是在介紹新事物或 新方法。經濟學家熊彼得(1912)認為「創新是某種程度的差異,是將各種生產 要素加以新組合,創造一種新的生產函數」,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1986)將創新定義為「賦予資源創造財富的新能力,使資源變成真正的 資源」。羅吉斯(E.M.Rogers)在創新擴散理論中開宗明義定義創新 (Innovation) 為「一種被個人或是接受者認為是新的觀念或是行為、物件」 (Rogers,1995)。

從修辭學的角度觀之,創新一辭具有多重的面向,可以是一個過程,同時也 可能是一個結果;這是一種內在的反應,亦可能是外在的改變

( Damanpour,1996);因此許多學者皆由不同的角度以及面向來定義及分類創 新;一般而言,創新一詞泛指所有新發現或新發明的事物,這些事物是過去所沒 有的,常以科技性和生產性的具體事物為主(林涵妮,1999)。茲將國內外學者 對創新 (Innovation) 的定義整理如下:

表 2-3 國內外學者對「創新」 的定義

熊彼得(1912) 將已發明的事物,發展為社會可以接受 並具商業價值 之活動

吳思華(世界經理文 摘雜誌-企業策略 182 期)

創新可以是新產品、新服務、新的材料、新的製程,都 可能是創新。創新基本的表徵有三:一.新穎;二.有價 值;三.貼心、令人驚奇。

(39)

新加坡國家創新計畫

(1996)

創新是將工作中的創意用新方法透過新產品、新流程、

新服務、新事業來創造價值的過程。

Peter F. Drucker

(1986)

「賦予資源創造財富的新能力,使資源變成真正的資 源」

Tushman &

Nadler(1986)

創新是任何對事業單位而言,新的產品、服務或程序的 創造。

Amabilre(1988) 創新係構想的發展與執行。

Bargatzky(1989) 就某個時期,創新可能是一種想法、事物、或事物間之 新衍生出的關係,其影響社會文化系統的整體表現,而 這種影響是過去所未曾發生的。

Leeuw &

Torrence(1989)

視創新是一種包含許多不同組成要素的連續歷程,起始 於對"新"概念的形成,進產生接受、應用它的行為。

Amara(1990) 創新係指新產品或新事物、新服務、新程序、新原料或 新組織型態的創造、行銷或傳播。

Varakking(1990) 創新是組織相對於競者而言,用以創造其優勢的更新與 設計。

Tushman &

Moore(1982)

創新就是創造過去所沒有的新發現、或發明,而且常以 科技性、生產性的具體事物為主。

Kotler(1994) 任何產品或服務只要對某人是初聞即為創新,不論其本 身已存在多久,只要前所未聞,對該人即視為創新。

Rogers(1995) 凡是被個人或其他單位看作是新的思想作法或事物都 算是創新。

F. Damanpour &

W. M. Evan(1996)

創新是回應環境改變或在組織中帶來新的手段。

資料來源:修改自陳建龍,2000,16 頁。

綜合上述定義可知,創新的範圍由窄自廣且極為複雜,不同的學者其研究角 度不同,定義自然有所差異。本研究關於創新的定義採取上述學者綜合的定義:

凡是被個人或其他單位看作是新的思想作法,或將新事務付諸實際採用之程序而 創造價值都算是創新。

(二)擴散理論模式的探討

從 Rogers 在 1995 年提出的創新擴散理論(theory of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之後,一直是學界中最廣為引用來作為創新相關之參考資料。創新擴散理論的重

(40)

點在於:傳播過程中涉及的一項新事物,由一方傳達到另一方,最後使其接受採 用,而該擴散傳佈的過程便稱為創新擴散。

創新擴散理論自提出以來至七十年代為止,曾遭致不少的批評。Rogers 並在 其《創新擴散》一書中持續提出修改與辯護。而創新擴散所討論到的層面極為廣 泛,經過多年辯證與討論的過程,關於創新擴散理論的相關研究,至今仍不斷的 增加,由此也可見創新擴散理論在研究上的重要性以及貢獻(翁秀琪,1996)。 Rogers 整理創新擴散過程中主要的五個元素,分別是創新事物、傳播管道、

時間、社會體系與採用,茲分別討論五個元素於下。

1.創新事物(invention)

是一種新的想法、做法、或發明。指個人或特定群體認為「新的事物」。一 個創新的擴散與採納的過程中會受到創新特徵的影響。Rogers 將新事物定義為

「凡是被個人或其他單位看作是新的思想、想法或事務,也就是創新。」新事物 所包含的範圍很廣,可以是一種觀念、科技或知識。一個「創新」的擴散與採用 的過程中,受到三個方面的影響。個人的創新性(Innovativeness),每個人對於 採用創新有顯著的差異;其他人的影響力(Personal Influence),採用創新會受 到他人的影響;最後是創新的特徵(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個人知覺到創 新的特徵也會影響創新的採用。而Rogers(1983)從和創新相關的文獻中整理出 五個創新的特徵,會影響人們是否採用該新事物:

(1)相對優勢(Relative Advantage):相對優勢指的是新事物與他者相比較的優 勢是否增加。若一項新技術可以提升個人的工作效率或是社會地位,則該 技術被採用的機會便會增加,也可說是科技的實用性影響了其接受程度。

(2)相容性(Compatibility):該事物的採用與消費者現有的價值觀、過去經驗 及消費者需求是否相符,若一項新事物與個人的價值觀、經驗能夠協調相 符,則此一新事物便較容易被採用,擴散過程也較為順利。

(3)複雜性(Complexity):這是指一般人了解及使用新事物之困難度,新事物 的複雜性越大,人們接受的可能性就越低。對於新科技來說,複雜性則與

(41)

該科技的易用性有關。

(4)可試驗性(Triability):可試驗性指的是新事物可否先進行試用,再決定是 否進一步採用。對於使用者來說,先行試用除了可以從習慣中降低其內心 對於新事物的不確定性,以增加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

(5)可觀察性(Observability):可觀察性指的是採用新事物的成效可否被明顯 的觀察。若成效不能被一般人察覺,那對於新事物的擴散便會產生窒礙。

關於新事物擴散的影響因素除了上述五點外,仍有擴散者的努力程度與技 巧、個人的觀點、傳佈過程的干擾、社會規範與人際關係的緊密程度等(引自翁 秀琪,1996)。

2. 擴散管道(communication channels)

所謂的擴散管道是指由個人起始而傳遞至他人。新事物要擴散到個人之中,

必須仰賴各式傳播管道。Rogers 認為擴散管道可分為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兩類。

大眾傳播雖然較迅速且有效率,但人際傳播較大眾傳播具備有直接、雙向、選擇 性高、易回饋、回饋量也較大的特色。也因此大眾傳播重點在於新事物的宣揚,

而人際傳播則對於新事物的採用影響較大。而在傳播管道兩端的傳播者與接受者 之間,若兩者的同質性越高,背景越相近,則新事物的擴散越容易。背景通常指 的是社經地位與個人特質;但在新事物的認知上,已知覺者較未知覺者高,擴散 過程自然是由已知覺者傳播給未知覺者。

3. 時間(time)

在擴散過程中,由於社會所有的個體成員人格特質、教育程度、社會地位等 因素的影響,致不同的使用者對新事物接受的快慢程度也不同,愈早採行者其創 新性的程度愈高。Rogers(1983)依此差異將使用者分為五種類型:

(42)

(1) 創新者(Innovators):創新者具冒險精神、勇於接受新觀念、嘗試新事物,

大量接觸媒體、人際網絡較廣甚至延伸到所屬團體外,且較一般人更具國 際觀。

(2) 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s):社會地位較高,在社會體系中較能在意見 上領導他人。

(3) 早期大眾(Early Majority):行事謹慎、深思熟慮、常與人互動、但少能 在意見上起領導作用。

(4) 晚期大眾(Late Majority):疑神疑鬼,一般皆因經濟必要或團體壓力才接 納新事物。

(5) 落後者(Laggards):守舊孤立、見識不廣。

圖 2-4 創新接受者的五大類別(Rogers,1983)

從經典創新擴散過程的研究中,學者們很早就總結出,創新在特定社會系統 中的擴散呈現所謂 S 曲線形的擴散模式 (Rogers,1995; Valente,1995),根據

採用時間 人 數

創 新 者

早 期 採 用 者

早 期 大 眾

晚 期 大 眾

落 後 者

早 晚

創新擴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

(43)

創新擴散理論,一種創新在一個社會系統中的擴散,只有使用者達到系統總人口 的某一比例後,整個擴散過程才可以自續 (self-sustaining) 下去 (Rogers,1995,

p.313),這一比例(有時也用其絕對數量,即已採用者的數量),就是臨界數量。

通常當一種創新剛剛開始在系統中擴散時,人們對它的接受程度比較低,因此一 開始擴散過程比較緩慢:而當採用者比例一旦達到臨界數量,擴散過程就會加 快,出現起飛 (take-off) (Rogers,1995,p.259),以致系統中大部分最終會採用 創新的人都在這一階段採用該創新。然後,擴散過程再次慢下來,系統對創新的 採用逐漸達到飽和點 (saturation point)。整個擴散過程於是呈現 S 形曲線的模式。

4. 社會體系(social system)

社會體系指的是新事物發生的所在之處,可能是一個人或一個團體,代表其 有一定的範圍。而 Rogers 對於社會體系所關心的主題包括:社會結構對於擴散 的影響,社會規範對於擴散的影響與「意見領袖」在該社會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

不過社會結構下的個人對於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盡相同,例如開放與專制社會下 的人民對於新產品的接受程度自然有差異。而社會規範泛指社會體系中的大眾所 建立的共識,若新事物與社會規範不相容,則擴散的過程便會受到阻礙。意見領 袖是指一個社會系統中受人尊敬且具相當影響力之人,這些人較具國際觀,較有 冒險之精神,且具較高之社會地位,意見領袖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因為社會系統 中之人將之視為其行為典範。因此,如果新事物由意見領袖先行採用,其擴散速 率將大為加快。而社會系統中意見領袖之分佈,及其採用之意願亦會影響其新事 物之擴散速率(Rogers,1986, 1995; 翁秀琪, 1996)。

5. 採用(adoption)

政策相關資訊是否真被決策者所採用才是真正重要關鍵。Rogers(1995)並 以創新決策過程(Innovation Decision Process)及認知特性(Perceived Attributes)

(44)

等加以說明創新擴散理論要素,至於如何進一步的去了解、運用這些影響因素以 增進創新擴散的速率這也是本研究欲致力想達成的目標。對創新產品的採用過 程,主要在說明消費者從各種可能的管道,如從媒體、行銷及人際交往間獲得有 關創新產品的訊息,進而發生興趣改變對於創新產品的態度,而決定是否採用的 行為決策。Rogers(1962)認為創新產品的採用者從第一次接觸到採用大都會經 過下列五個階段,第一階段知曉(Awareness);第二階段興趣(Interest);第三 階段評估(Evaluation);第四階段試用(Trial);第五階段採用(Adoption)如表 2-4

表 2-4 創新擴散理論的階段與態度

資料來源:方國定,吳智鴻,1998,107 頁

第三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之探討

創新擴散和採用的觀念在國內外研究中均獲得廣泛的應用,除了 Rogers 之 外其他學者也提出一些看法,以下就相關的創新擴散研究作一概述與整理如下:

一、國外相關研究

Agarwal & Prasad(1997)針對受訪者,研究其採用 World Wide Web(以下 簡稱 WWW)的行為。其引用Moore & Benbasat(1991)之研究結果,從相對利益、

易於使用、相容性、可試用性、可視性、結果展示、形象性和自願性等八個創新

(45)

特性來探討採用WWW 的意願。研究結果顯示,在目前使用上,可視性、相容 性與可試用性具顯著且正向的影響;自願性顯著卻負向的影響。使用意願方面,

相對利益和結果展示具顯著且正向的影響。

Moore & Benbasat(1991)探討終端使用者對資訊科技採用的影響因素,其 研究貢獻主在針對創新特性作深入的研究並發展量表,其提出八個創新特性。其 中的相對利益、可試用性、相容性、易於使用,和 Rogers(1983)所提的相對 利益、可試用性、相容性、複雜性四項是一致的。且在其研究當中也特別提到,

「相對利益」和「易於使用」與Davis(1989)所提出的科技接受模型中「知覺 有用性」和「知覺易用性」具有相似的意思。

Kotler(1997)認為,創新是指被人們認為新穎的任何商品、服務或創意。

也許創意本身已經存在很久,但只要有人認為它是新的,則對這些人而言仍是一 項創新。

Taylor & Todd(1995)在研究消費者採用創新產品時,也探討創新的特徵對 消費者採用的影響。研究發現,消費者知覺到創新產品相較於先前產品更具有相 對優勢時,愈可能採用創新產品。當知覺到創新產品的複雜度愈低,愈可能採用 創新產品。

Busselle 及其同僚(1999)針對影響採用網際網路使用的因素研究中,發現 當使用者知覺到網際網路擁有較多的優勢,或是知覺到網際網路較不複雜,則採 用意願較高。

Takacs & Freiden(1998)認為網際網路是一個新的產品,應該要應用創新的 特徵進行網際網路擴散與採用的研究。其研究指出,當使用者已經具有電腦的使 用習慣,則較會使用網際網路。使用者知覺到網際網路的相容性,會影響採用的 意願。

Liao 及其同僚(1999)針對消費者採用虛擬銀行(Virtual Banking)進行研 究。發現消費者知覺到銀行提供網路服務(Internet Banking)的相對優勢愈高、

相容性愈高、或是複雜度愈低,則採用網路銀行的態度愈正向。

數據

圖 2-1-2 SFS3 學籍管理作業相關模組畫面  表 2-3-3 SFS3 教務處成績處理  項次  使用模組  作業內容  1  成績繳交管理查詢  2  成績查詢  3  成績管理  4  成績輸入  定期與日常成績處理模組  5  列印成績證明  列印轉學證明及列印成績證明用  6  製作成績單  列印學期成績通知單  7  成績補登/修改  轉入生學期成績補登  8  學生獎勵名單  學期成績排名
圖 2-1-3 SFS3 教務處成績處理畫面  表 2-3-4 SFS3 訓導處作業管理相關模組  項次  使用模組  作業內容  1  缺曠課獎懲管 理  缺曠課登記、缺曠課明細、缺曠課統計、缺曠課報表、網頁式缺課週報表  2  學生獎懲  個人獎懲登記、團體獎懲登記、銷過、個人獎懲明細、 學生獎懲統計 、週獎懲明細   3  日常成績管理  日常成績輸入、日常成績總表、不及格名單、統計日 常成績、列印日常成績、畢業成績表、修業建議名單、 全勤獎名單  圖 2-1-4 SFS3 訓導處作業管理相關模組畫面
表 2-3-5 SFS3 教職員作業管理相關模組  項次  使用模組  作業內容  1  班級學籍管理  提供班級學生學籍輔導的資料記錄還有歷 屆成績。  2  級務管理  提供級任導師可以利用的報表名冊。  3  教師通訊錄  提供教職員查詢全校老師的聯絡資料。  4  公告管理  提供每一位老師發布消息(不侷限是行政人員),不過老師必須要登入系統才會看到消 息。  5  個人資料  填寫或修改老師的個人資料。  6  更改密碼  提供老師可以更改個人的密碼。  7  成績管理  提供任課老師輸入任教科目
表 2-3-6 SFS3 系統管理模組  項次  使用模組  作業內容  1  模組權限管理  提供開啟尚未使用的模組以及指定模 組要擺放的位置。  2  指定新網管  可以授權某位老師具有【系統管理】的 權限。  3  行政密碼查詢  可以提供管理者查詢全校使用者的帳 號與密碼。  圖 2-1-6 SFS3 系統管理模組畫面 四、本節小結      網路學籍管理系統的出現,讓國民小學教師更容易在網路上處理學生的學籍 及一些教學上相關附屬的工作。但是一項新事物的出現總是會引起ㄧ些反應,有 接受它的也有反對它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kind of algorithm has also been a powerful tool for solving many other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cluding symmetric cone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15, 16, 20–22], symmetric

‡網路作業系統(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網路作業系統( network

Note that if the server-side system allows conflicting transaction instances to commit in an order different from their serializability order, then each client-side system must apply

Computers, the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in general is rehaping education in the 21 st Century in the same way as the printing press transformed the

The simulation environment we considered is a wireless network such as Fig.4. There are 37 BSSs in our simulation system, and there are 10 STAs in each BSS. In each connection,

Th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est theory, item response theory (IRT), network technology, and database management into an online adaptive test system develop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forementioned problems, this research proposes a conceptual cost estimation method that integrates a neuro-fuzzy system with the Principal Item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lies in building the virtual reality learning system for surveying practice of digital terrain model (DTM) based on triang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