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區域佛教研究的新收穫 ──評何綿山《福建宗教文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區域佛教研究的新收穫 ──評何綿山《福建宗教文化》"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書評】

區域佛教研究的新收穫

──評何綿山《福建宗教文化》

陳石懷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副教授

中國有句老話:「天下名山僧佔多。」天下名山,大大小小,難以數計,足見佛教在中 國傳播之廣泛和深入。宋代理學大師朱熹所謂的「此地古稱佛國,滿街皆是聖人」,則說明 福建佛教之盛和佛教信眾之多,在中國居有突出的地位。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二百餘年之後,

始傳入福建,何以後來居上,而為世人所矚目?其突出的地位,又從何體現?前人對此少有 論述,或論述不詳。近讀何綿山先生新作《福建宗教文化》(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二○

○四年)一書,其中〈佛教在福建的傳播和特點〉、〈再讀佛教在福建的傳播和特點〉等章,

對福建佛教的源流、傳播和發展等,作了甚為詳盡的探索和論述。其中不乏確實的資料、有 力的例證、精當的觀點及論斷,凡要知道福建佛教的來龍去脈、傳播興衰的情況及其原因,

中國佛教如何從福建傳播至台灣、日本以及東南亞地區的,都可以從這些文章中得到確切的 答案和有益的啟發。

何綿山先生在書中論述了佛教何時傳入福建,興於何時,盛於何時,至何時而極盛,而 又如何久盛而不衰?興時情況如何,盛時情況如何,極盛時又如何?福建佛教何時傳往台灣、

日本及東南亞地區,又如何傳往?並探索了佛教在福建從興到盛而極盛,以及傳往海外的原 因。作者還論述了中國佛教各大宗傳入福建後傳承和互相滲透、融和及其產生影響等情況;

敘述了福建佛教大師闡揚佛學禪理的活動,福建省內外佛學大師互交流活動,以及他們對佛 理的闡發、傳播的貢獻和影響。作者還引述了福建佛學大師的大量著作,佛教經典著作和大 師著作在福建的大量刻印傳播,其影響甚巨;而福建的佛教教育,也盛極一時,培養出許多 學有專長的人才,對於中國佛教的傳承,和海外佛教的發展,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作者著重論述了福建禪宗源流,說明了福建佛教禪宗和中國佛教各禪宗的關係,中國佛 教是福建佛教之源,而中國佛教在福建又發展成為泱泱之流。例如南宗的著名禪師馬祖入閩 傳禪之後,與原籍福建長樂的懷海禪師制定了《百丈清規》,對佛教的清規戒律作了創新性 的改革,推動了南宗在福建大規模的發展。至青原行思下九世,福建和來閩弘法的著名禪師

(2)

已擁有一百多人。其後福建禪師靈祐與弟子慧寂創立了溈仰宗,福清禪師希運的弟子義玄則 創立了臨濟宗。臨濟宗發展迅速,在福建省內外擁有五十餘名著名的禪師。至南明永曆四年

(一六五○),臨濟宗名僧超元宗前往日本長崎弘法;清順治十一年(一六五四),又有臨 濟宗名僧隱元隆琦赴日本弘法,開創了日本黃檗宗。在溈仰宗、臨濟宗創立、發展的同時,

曹洞、雲門、法眼三宗也先後在福建創立和發展。曹洞宗創立者為莆田藉禪師本寂,此宗代 代相傳,主持福州鼓山湧泉寺,門徒甚眾。雲門宗創立者為南安藉禪師義存的弟子文偃,此 宗極盛時,在福建各地擁有著名的法嗣數十人。義存長期主持福州雪峰寺,據《祖堂集》載:

「存之行化四十年,四方之僧趨法席者不可勝算。」可見其影響之大。法眼宗創立者為閩縣

(今福州市)籍禪師師備的再傳弟子文益,此宗的法嗣遍布金陵、撫州、洪州、宣州、廣州、

溫州及福建各地,也多達數十人。以一個南宗傳入福建,發展至眾多的禪宗。而這些禪宗各 擁有眾多的法嗣和寺院,遍布福建及省外許多地區,甚至遠傳至日本。這不但顯示了福建佛 教發展的軌跡,也表明了福建佛教對中國佛教傳承和發展的巨大成就和貢獻。福建佛教在中 國佛教發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沒有福建佛教的發展,則中國佛教發展史將遜色不少。

福建地處東南海濱,沿海人民善於航海之術,遷居台灣和移居海外者甚眾,福建佛教亦 隨之傳播台灣及海外,作者在書中,以令人信服的論述,評估了福建佛教對台灣、日本、東 南亞地區的佛教及文化所起的作用。

閩台一衣帶水,福建佛教之傳入台灣,先由移民個體、群體而後僧侶,至台灣則先由家 庭、家族供奉而後寺院供奉,明朝永曆年間佛教僧侶入台者漸多,寺院亦乘時興起。入台的 僧侶尤以福州名剎鼓山湧泉寺和怡山長慶寺僧人所興建開拓,同時入台者還有福清黃檗寺僧 人。當時臨濟宗法脈亦隨之傳入台灣。鼓山湧泉寺成為台灣僧人共同崇仰的祖寺,出家為僧 者必到湧泉寺受戒、僧侶修業必至鼓山成為風氣。直至上世紀五○年代,台灣佛教四大派系 中的觀音山、大湖山、月眉山三大派系仍與鼓山湧泉寺關係密切。而台灣台北的凌雲寺、苗 栗大湖鄉的法雲寺、基隆月眉山的靈泉寺等,皆為鼓山湧泉寺入台的寺僧所建,各成為三大 派系的大本山。由此可見台灣佛教其源來自福建,其興盛亦緣於福建佛教之推動。

福建佛教與海外佛教關係的產生亦為時甚早,先是南北朝時陳國永定二年(五五八)有 西天竺優禪尼國僧人拘那羅陀到泉州南安九日山延福寺翻譯《金剛經》,隋開皇二年(五八 二)犍陀羅國(在今印度與阿富汗之間)高僧至霞浦弘法並倡建清潭寺。唐五代,朝鮮半島 僧人頻頻來閩,或由閩入京,或定駐福建。如新羅僧人慧輪於唐初經福建而入長安;天寶年 間及以後,新羅僧人元表身負《華嚴經》八十卷,入寧德霍童支提山禮佛,終身不出;新羅 僧無為遊學神州雪峰寺,高麗僧玄訥遊學泉州福清院,高麗僧靈照遊學弘法雪峰山,新羅僧 龜山遊學福州長慶院,此外入閩遊學者尚有高麗僧洪慶、澄觀、弘法等人。唐代日本僧人亦 開始來閩,日僧空海從霞浦登陸,曾住福州開元寺;空海之甥僧圓珍渡海遇風從連江登陸,

亦至福州開元寺居住,從寺僧存式修學《妙法蓮華經》。宋代,日僧慶政上人於嘉定十年(一 二一七)到泉州開元寺學法,日本法師大拙祖能於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率領十僧到泉州開

(3)

元寺學禪。海外僧人來閩遊學修法,不僅使福建佛教遠播。也擴大了中國佛教的影響,而且 促使了福建佛教僧人紛紛赴海外傳經弘法或化緣。唐代泉州超功寺僧雲靜,隨從名僧鑑真赴 日弘法,任戒師之職,首立放生池。五代時泉州僧人智宣到蘇門答臘學梵文譯佛經,遊歷三 十餘國,在印度長住二十五年。宋代祟安僧人者然於咸平中(九九八-一○○三)奉旨赴天 竺取經。元代福建僧人明極、楚俊於天曆二年(一三二九)在日僧陪同下赴日傳經。明代福 清僧人隱元於永曆八年(一六五四)率領二十餘人赴日,主持京都新建的宇治黃檗山萬福寺,

傳承了福建福清黃檗山萬福寺的法脈,開創了日本佛教黃檗宗。清代由於交通日漸發達,閩 僧赴海外者漸多,既弘揚了佛法,又化緣以開拓寺院資源。福州鼓山湧泉寺、怡山寺等都有 僧人赴東南亞等地弘法募緣;名僧圓瑛法師先後四次出國,赴日、朝、菲、泰、印尼、新加 坡和馬來西亞等地弘法募緣,重興泉州開元寺。而海外的許多地方,因福建僧人傳禪弘法,

或由華僑出資,或由閩僧住持當地所建,建立了不少以福建一些著名寺院為本宗的廨院。莆 田梅峰光孝寺,海外就有十八個廨院;莆田囊山慈壽寺,海外有八個廨院;莆田龜山福清禪 寺,海外有四個廨院。僅莆田一地的寺院,在海外就有如此之多的廨院,亦可見福建佛教影 響力之強。

福建佛教與海外佛教及文化的交流,不僅使中國佛教及文化遠播海外,也使福建佛教及 文化得益於海外的返饋與支持,而長盛不衰。而台灣佛教源自福建,興自福建,更充分說明 了閩台宗教文化血緣關係十分密切,台灣的宗教文化是中國宗教文化不可分離的一部分。

作者在書中也闡述了福建佛教對福建經濟、文化的影響。福建佛教從唐到宋寺院多達一 千四百餘所,擁有僧尼為數可觀,五代王審知多次度僧,每次動輒千人以至萬人以上,宋真 宗時福建僧尼多達七萬多人。寺院擁有大量田產,多者數千畝,少者不下數百。明代初年僅 建寧一府,就有一半農田屬於寺產。寺院之多,僧尼之眾和寺產之厚,造成了福建的經濟寺 院獨雄。從另一角度來看,寺院建築的豪華雄偉促進了福建建築技術的發展,寺院經書的大 量印刷也促進了福建印刷業的發達。福建至今尚留有不少巍峨的寺、塔,宋代福建印刷曾盛 極一時。尤其是佛教的思想對福建的文化、風格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以哲學而言,宋代福建 成為理學之鄉,理學家劉子翬、楊時、李侗以至朱熹等,無不精研佛學,以儒為體,以佛為 用,創建了集中國理學之大成的閩學。以政治、文學而言,福建名聞全國的政治家、民族英 雄如李綱、林則徐,都與佛教思想有緣。李綱罷官回福建,都先後居住於福建州的報國寺、

天寧寺,遨遊於福州的怡山寺、湧泉寺等處,終逝於福州欏嚴精舍,曾留有一些詩文。他們 忍辱負重、忠誠愛國、不惜身家,無疑都得益於佛教的修心養性。福建自唐以下的許多著名 文學家、文學批評家,如歐陽詹、楊億、蔡襄、張元幹、黃公度、劉克莊、嚴羽等,無不從 佛學思想中汲取精華而創作詩文,而嚴羽則以禪理喻詩,創新地提出「妙悟」之說,作《滄 浪詩話》,對詩歌藝術特徵作了深入的探索,其理論影響相當巨大而深遠。至於佛教對福建 的雕刻、歌舞、風俗等影響,書中也有所闡述。佛教對文化的影響,反過來也促使了許多人 對佛教思想理論的興趣和探求,往來佛門,與名僧論經說禪,成為士林的風氣,而這種風氣 又促進了佛教的發展。

(4)

書中還介紹了福建近現代的四大名僧:弘一法師、太虛法師、圓瑛法師和虛雲法師。他 們都在中國佛學界享有盛名。其共同點是設座講經弘法、舉辦佛教教育培養佛教人才、撰寫 和印刷佛學著作、改革佛教整肅教規、舉辦慈善事業等,而且他們弘法不忘愛國,信佛而能 身體力行,深受中國佛教界的敬仰,成為中國佛教界的領導人物。他們不僅對中國佛教事業 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且也是福建佛教發展至今仍然盛而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在福建 的活動和所取得的成就及對中國佛教發展的貢獻,也顯示了福建佛教在全國佛教中的突出地 位。

作者還歸納出福建佛教的特點:

一、是對中國佛教的八大宗相容並傳。

二、是對編撰、翻刻、交流、收藏佛典有物殊的貢獻。

三、是寺院法事長期不絕。

四、是在家居士講經弘法和女性以「菜姑」名稱住寺院修持。

五、傳法台灣、海外並與之保持密切關係。

這些特點是福建佛教之所以久盛不衰的原因。何先生的觀點無疑是符合福建佛教的歷史 和現實的情況,但筆者從何先生的論述中,認為福建佛教尚有三個特點:

一是福建佛教能夠隨著時代的發展,順應時俗的潮流而革新。從懷海的《百丈清規》,

到禪宗發展為溈仰、臨濟以及曹洞、雲門、法眼等宗,而至近現代的弘一、太虛、圓瑛、虛 雲等法師,無不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

二是福建佛教歷代名僧輩出。在理論上能突破舊說,各抒獨見,使佛法常新,從而吸引 了眾多的信眾和佛學的研究者。

三是重視佛教教育,培養後起之秀,故使傳燈有後續之人。

筆者拙見,供作參考。

《福建宗教文化》分別論述了福建佛教的各種情況,實際上足以綜合福建佛教的方方面 面。作者以大量的資料,翔實的舉證,合理的推論,顯示了福建佛教的來自和發展至今的過 程,推究了其久盛不衰的原因,總結了其引人矚目的特點和發展的經驗,從而突出了福建佛 教在中國佛教中的發展史上的地位。作者論述福建佛教,但也涉及到福建歷史上政治、經濟、

文化、風格等某些方面的情況,也涉及到福建歷史上與台灣的關係以及對海外的關係情況。

(5)

因此,研究福建歷史上宗教、政治、經濟、文化、民俗等方面,探索中國的宗教、文化,中 國與台灣的關係及對海外的關係,都能從中取得翔實的參考資料,有益的幫助和啟發。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綜觀東亞文化交流的歷史,佛教始終是最重要的載體之

1 原著於 1994 年 8 月,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將此文收入於 1998 年出版的《1993 年佛學研究論 文集——佛教未來前途之開展》之中,此後刊載於 2002 年《普門學報》第 8 期,在 2003 年

中 國文學博士,現任南華大學宗 教學所副教授兼所長,曾任法 鼓山講師、圓光佛研所教師、福嚴佛

  著有《台灣佛教一百年》、《重讀 台灣佛教—戰後台灣佛教(正、續 篇)》、《台灣佛寺的信仰與文化》、《台 灣佛教史論》、《中國佛教會在台灣—.

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宗教學系教授、佛學 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 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暨淨土文化研究中心

許里和:《佛教征服中國》第一章(The Buddhist Conguest of China: The Spread and Adaptation of Buddhismin Early Medieval China),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 年,頁

隋唐佛教各宗派建立的過程,也就是統一和融和南北朝時期各佛教學說的過程。這就決

本文批判佛教以天地為幻化之說,這樣的批評也是無從成立的,佛教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