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 讀《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一點清思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讀《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一點清思"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歡喜、希望和信心―

讀《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一點清思

李海波

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教授

佛教在今天的中國發展迅猛,佛教文化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都有體現,不再是「封建迷信」的標籤。但是,佛教還是面臨很多 困境,僅以一個簡單的案例來說明。

福建莆田是改革開放後,佛教重新得到春風化雨的新生之際最 主要的結緣印經之所,到現在還記得西元2000 年前後,但凡有免 費結緣的佛教典籍、普通讀本,多印有「莆田○○寺印」,功德主 名單都是長長一串。而今莆田以一個另類巨人的角色,成為中國大 陸的毒瘤之地。2016 年的「魏則西」事件,揭開了全中國 80% 的 醫院被莆田系所控制,本該以救死扶傷為宗旨的醫院變得利益至 上。在這麼一個佛教看似興盛的地區,何以如此?

我的班上有來自莆田的學生,他對當地的佛教敬而遠之,「那 些人就知道印書、放生,做些神神鬼鬼的事」。也就是說,在莆田 可能存在的信仰狀況是:做佛教的事情可以積累功德,獲得現實利 益。這種心理在普通大眾中都可以看到或多或少的影響。然而,佛 教的作用就是如此嗎?佛教在生活中以燒香、磕頭、印經、放生等 等功德事宜為主要的踐行嗎?佛教活潑潑的教化方式在哪裡?中國 佛教斬釘截鐵地要「了生脫死」的氣魄在哪裡?佛教在今天僅以文 化興盛為主流是否可行?近代以來佛教界大力呼籲的「人間佛教」

(2)

的本意又是什麼?佛教,在高度現代化的今天該何去何從?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書提出了當代佛教發展 的一個藍圖,緊扣佛陀本懷回答了「人間佛教」的本意,對佛教在 今天的建構和修整有著積極的借鑑意義和指導作用,對上述佛教面 臨的問題都有不同程度的回答和指向。如星雲大師在書中說:「今 日佛教我們要從積極面去闡釋,不是神鬼的、不是迷信的、不是靈 異的佛教,讓它成為人間生活的佛教,成為正信正見的佛教,成為 公平正義的佛教,是能讓人民安身立命的佛教。」1

釋迦牟尼佛正是在追尋生老病死的原因和如何擺脫其對人生的 束縛而發現真理,佛教由此誕生。釋迦牟尼佛教授弟子們的第一堂 課由「四聖諦」開始,三轉法輪而開創了佛教理論體系的建構。「四 諦」正是從人生的現實出發,從生活的當下出發,引導大家觀察和 探索:生命的本質是什麼?人真實的存在狀態怎麼樣?追求永生是 否可能?如何獲得人類有限性的超越?

其中,「苦諦」居於首位,宏觀上就是對人生進行觀察和總結,

屬發現問題的步驟,以人生是煩惱重重「按了葫蘆起了瓢」為結論。

「集諦」便是分析問題,探討人生多苦的原因。苦、集二諦為「道 諦」(解決問題)和「滅諦」(理想結果:超越人生所有的局限和 痛苦)二諦的基礎,在大小乘基本一致。所以,對人生多苦的觀察 和分析是佛教的根本,也是佛教人論的主要內容。

「苦」,不是指通常意義上精神或情感的痛苦,泛指精神上的 逼迫性,即煩惱,存在於整個生命活動過程中。佛教言「苦」具有 存在論的意義,其意不在強調人生充滿痛苦,而在於讓人認識到生

1. 星雲大師:〈序一.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人間佛教回歸佛教本懷》,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年,頁 4。

(3)

命中充滿矛盾。佛教對苦的論述非常多,有多種分類,三苦、四苦、

八苦等不一而足,都是引導人們看清楚生存的實質,為指向超越而 作準備。所以,佛陀的本懷,就是基於人生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 方面面入手,就在百態萬千的人間,就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言:「佛 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然而,佛教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晦澀的初傳期(漢)、

蓬勃的傳播期(魏晉南北朝)、興盛的發展期(唐)、綿長的穩定 期(宋元明清),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此過程中佛教自 身的特色也逐漸被掩蓋,直至明清之際,佛教求「了生脫死、超越 輪迴」最為積極向上的一面,在民間反由於過度發展而產生異化,

超亡度魂的法會成為佛教社會表現的主要形象,掩蓋佛教本有的超 越性和積極性,佛教最終淪為世人眼中「死人的宗教」,佛門僧侶 也被社會邊緣化。直至民國太虛大師等有識之士振臂高呼「人生佛 教」,開始了佛教自身醒覺的掃塵除垢之旅,開啟了佛教復甦的新 篇章。

到了當代,源於「人生佛教」的「人間佛教」,經過諸多大德 眾志成城的努力和推動,佛教逐漸展示出其本來的面目。正如星雲 大師在書中所說的:

佛陀成道後,他告訴世間大眾,唯有過著離於苦樂、有無 二邊的「中道」生活,才能解決有關「人生、人心、人事」

等諸多的人間問題。所以佛陀說法49 年,談經 300 餘會,

都是為了給予當時的社會大眾「示教利喜」;也正因為佛 陀的慈悲教化,人間就這樣有了「佛教」。

由此可見,「佛教」本來就是佛陀對「人間」的教化,佛

(4)

陀為了解決人間的問題,所以發願出家,佛陀所開示的一 切教法,都是為了增加人間的幸福與安樂,所以「佛教」

其實就是「人間」的佛教,人間佛教就是佛陀「降誕世間、

示教利喜」的本懷。2

繼之,星雲大師指出了本書的寫作宗旨—提出「人間佛教回歸佛陀 本懷」,就是:

希望重整如來一代時教,重新審視佛陀最初說法的本懷,

希望透過「人間佛教」的倡導,能夠真正把握佛陀的根本 教法與化世精神,借此把各種的異說、分歧與不同,通通 統合起來,讓佛教重新走入人間。因為唯有如此,才能把 佛陀當初的開示、教化,徹底落實在生活裡,讓普羅大眾 都能藉由對佛法的理解與實踐,得以增加人間的幸福與美 滿,這才是佛陀「降世說法」的本懷。3

那麼,「人間佛教」是否有別於「傳統佛教」呢?雖然從佛教 在中國的發展史來看,二者一脈相承,萬變不離其宗,佛教的本質 內核從未變過,但是,名詞上的差異還是很容易引發誤解。對此星 雲大師特地指出:

佛陀廣大無邊的證境泯言絕慮,非心思意想所能到達……

各種有形的語言學說,又哪裡能說盡佛陀無相、無住、無 念、無邊的境界呢?唯有你心中能有這種境界,佛陀才確 實會在你心中。今日講人間佛教,我們應該從人到佛,應

2.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教本懷》,頁 3-4。

3. 同註 2,頁 5。

(5)

該依著佛陀的這種次第,慢慢地擴大自己。4 經過層層分析,星雲大師得出的結論是:

人間佛教和傳統佛教不是有分別的,只是個人依照自己的 分別境界,硬是用自己的程度把佛教給分裂了……我們透 過信仰,不管人間佛教也好、傳統佛教也好,南北東西的 佛教都好,其實,我們應體認到,一切在真理上都是沒有 分別的,只是大家在那裡自我執著,自我饒舌而已。佛陀 的教義,重視簡單、重視和平、重視天下人我一體,給人 間帶來歡樂幸福、自在解脫。只要有益淨化人心,和諧社 會,都是佛法。5

基於這一角度,「人間佛教」也好、「傳統佛教」也罷,又能有什 麼不同呢?正如《大智度論》所言:「世間真實善語、微妙好語,

皆出我法中。」

佛教是因緣法,在傳播過程中,隨著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環 境、各異的社會狀況,而在外在表現上因地制宜地發生改變,在同 一地域的不同時期,也會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變革而改 變,因此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佛教呈現出各自繽紛的色彩。佛教 發展到當代,又該如何發揚光大呢?星雲大師指出:

倡導人間佛教,這才是佛教未來的前途,這才是人間世界 的一道光明。不要沉湎於過去傳統的、消極的、偏差的、

曲解的佛教,今天我們倡導人間佛教,就是要把佛教還給

4.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教本懷》,頁 97。

5. 同註 4,頁 97-98。

(6)

它原來真實的面目:一個積極的佛教、超越的佛教、自我 圓滿的佛教。6

既然「人間佛教」適合這個時代的發展,那麼,人間佛教的精 神何在?書中提出:「人間佛教的精神,是要我們把別人融入自我 之中,彼此不對立,人與人不是兩個,所有的眾生都有一體的關 係,覺得這個世界一切都與我有關聯。我們認為佛陀證悟的緣起中 道,就是人間佛教的真理,我們把它傳承下來,就是人間佛教的信 仰。」7

作為個體生命,我更喜歡如下這樣的觀點:

人類可以更高、更好、更大,是可以超越一般現實的,那 個名稱叫羅漢、叫菩薩、叫佛祖,都是不一定的,這都是 假名。但人性是廣博的,生命是無限的,信仰是有層次的,

人間佛教認為,信仰可以決定人生未來的一切去向,可以 到達不生不死的永恆境界。8

人間佛教的人生、生命都是在歡喜裡,都在無限的時空裡,

都在無限的關係成就裡。9

讀到這樣的句子,歡喜、希望、信心如一瓣心香在心田油然生 起,期待在自我及他人的生命中實現這樣的願景,實現自我及他人 生命的超越!

6. 同註 4,頁 98。

7.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教本懷》,頁 9。

8. 星雲大師:〈序二.我對人間佛教的體認〉,《人間佛教回歸佛教本懷》,頁 10。

9. 同註 8,頁 1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星雲大師指出:「人間佛教既要符合『佛說的』,還要順應『人 要的』。」 10 佛陀最初開示的苦、空、無常、無我等根本教義,卻

學院政治與法律學院任教。主持江 蘇省博士後課題《南朝佛學與文學》,和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案《南 北朝帝王與佛教》。研究專長為中國佛

佛教是佛陀在人間的教化,它本來就是人間的。佛陀以一大事 因緣出現於世,這一大事因緣是什麼?就是眾生啊。佛陀自稱一生

中國主流的佛教是大乘佛教。佛陀入滅五百年後,大乘 佛教經典紛紛結集問世,兩漢之際佛教傳入中國,其中大乘

無事不辦」,制心於何處?我們來看星雲大師倡導之人間佛教原 則,就是一般簡稱的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 方便。 19

人 間佛教是佛教歷史與現實中的 重要現象,也很有可能成為人 類未來佛教的重要現象。人間佛教已 經創造性地詮釋了深刻而新鮮的佛教 的理念、思想、學術、文化,已經以

作者在書中也闡述了福建佛教對福建經濟、文化的影響。福建佛教從唐到宋寺院多達一

解說為外道不必試驗四月,因事火婆羅門出家外道(如三迦葉等)信業 果,也承認現生的證量;身為釋種的出家外道是佛的親屬,這二類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