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文章用詞深淺、學童先備經驗與文章字數的交互影響

第 2 篇「漏水的水桶」的文章結構,是以故事為例闡述作者要表達的主旨,

也是 16 篇中屬於隱喻性的文章,而新增的第 16 篇「體貼的心」文章結構與其相似。

不過學童的文本訊息理解試題答題表現來看,第 2 篇答題正確率 50%,第 16 篇答 題正確率 83%,學童學習表現之差,可從文章用語、修辭的不同做兩者相較。各 摘錄兩篇文章的第一段相較,第 2 篇的第一段:

從前有一位富翁請了一個管家,這管家每天為主人到屋外兩里的井打水,管

每次即使管家把兩個水桶盛滿,回到主人家亦只得一桶半水。

第 16 篇的第一段:

夜晚來臨了。在漢城郊區矮房林立的小村莊裡,每條巷子都非常狹窄,太陽 下山之後,在這個迷宮般的巷內,常會發生大大小小的意外事故。但是轉角處,

一棟看似禁不起風吹雨淋的小房子前,卻總是開著一盞明亮的街燈。

兩篇的第一段字數平均,都有需要解釋之語詞,只不過閱讀後發現,第 16 篇 用詞較第 2 篇淺顯易懂,句型也較為生活化,所以學童閱讀文章時,比較沒有需 要教學者加以解釋的語詞;第 2 篇文章裡,如「打水」、「…亦只得一桶半水」

等等的用語,研究者教學時會舉例說明、解釋語詞的意思,但對學童來說仍顯艱 深。學童閱讀第一段後,研究者提問「管家用這兩個水桶提水會發生什麼情形?」,

學童口頭回答都顯得困難,表示學童對於「亦只得一桶半水」仍無法轉譯。

同樣是隱喻的文章,學童對於第 2 篇「漏水的水桶」一文的理解,可以解釋 文本訊息理解評量試題填答正確率結果,文章裡有太多詞彙對學童來說是過深,

未能符合學童的語文能力,所以第 2 篇文章用語的深淺影響學童的閱讀理解。

雖然用詞深淺會影響學童閱讀理解,若是文章內容與學童先備經驗較為貼 近,用詞深淺的影響會減少一些。第 4 篇「國際知名口足畫家楊恩典」與第 5 篇

「醫學博士-杜聰明」,文章主題都是介紹名人的事蹟,不過第 5 篇文本訊息理解 試題答題正確率 100%,摘錄兩篇文章部分內容,相較兩篇文章的用詞的難易相差 不多,都需要研究者解釋說明關鍵語詞,才能讓學童了解段意。第 4 篇的第一、

二段:

從小就因為無臂而被遺棄在肉攤的楊恩典,因為一張蔣經國先生抱著她的照 片印製成郵票,而成為台灣家喻戶曉的人物。如今楊恩典長大了,成為國際知名 的口足畫家。

小時後的楊恩典先天沒有雙手,雙腳一長一短,岡山警察局找遍所有的育幼 院都沒有人願意收養她,最後聽說創辦六龜育幼院的楊牧師夫婦很有愛心,於是 將她帶到了六龜育幼院。

第 5 篇的第一、二段:

出生在日治時代的杜聰明是台北縣淡水鎮人,他是台灣的第一位醫學博士。

杜聰明的父親很重視他的課業,常常鼓勵他要努力讀書,將來才能出人頭地。

杜聰明也牢記父親的教誨,用功讀書,不負重望的考上當時程度最高的總督府醫 學校,並且成績是第一名。

在文本訊息理解的部份,第 5 篇的內容與學童的先備經驗較為貼近,即是努 力讀書而能有一番成就的例子,「努力」和「讀書」的主旨概念對學童是熟悉的,

容易起動學童舊經驗與新訊息的互動。所以用詞的深淺在這兩篇文章中,對於學 童的影響就不如第 2 篇來的明顯,卻因為第 5 篇敘述的事件與學童經驗相近,學 童可以啟動舊經驗理解文章語詞的意思。

另外在文章字數上,第 4 篇全文有 593 字,第 5 篇有 267 字,同樣兩篇都是 40 分鐘的教學,字數多的文章,事件的敘述完整,用詞也較多,相對的,學童要 花比第 5 篇多一倍的時間,專注和用心於理解基本字義、文章大意和文本訊息;

多,學童理解的速率也跟著加快,所以文章的字數多寡也會影響學童的閱讀理解。

相同敘述楊恩典成為國際知名口足畫家的經過,事件就比第 5 篇來得多,摘 錄第 4 篇第五段:

楊恩典讀國中時,開始發展出對於繪畫方面的興趣,他曾先後向國立藝專 教 授楊鄂西、王瑞宗學過國畫。一九九四年楊恩典第一次應日本之邀請在東京等地 舉辦個展,一九九六年赴美國加州舊金山教會及學校舉辦巡迴畫展,一九九七年 經引存參加吳健雄基金會義賣大會,與張大千、張杰、黃光男等前輩的畫作一起 參與義賣,這對他來說有很大的鼓勵作用。

字數多,不但考驗學童的閱讀耐心,同時也影響其對文章內容的組織與了解,

而且,研究者選文前也無法確認文章中提及的事件對學童來說,其相關的先備經 驗是否陌生或不足的,像是提及其他國名、人名等,這些都容易讓學童閱讀時,

對於組織事件的經過或發展,與該段主要的重點訊息產生混淆,使學童更不易掌 握該段重點訊息,因此,字數之外,因字數多寡而影響事件描述線索的簡潔或複 雜,也是影響學童閱讀理解的表現所需考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