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發展活動-分段提問

第一段唸完,未解釋語詞或是段意,即提問兩題。回答前,學童均看著文章,

本段兩題都由小青搶答,小青的回答並不是照著文章唸,答案雖然表述的不是很 完整,但內容都能確中問題核心,不完整的內容再由研究者引導補充,再視問題 作文本訊息的內容討論。問題 1 屬文本訊息理解:

T:為什麼漢城郊區村莊裡的太陽下山後常會發生意外事故?」

小青:因為非常狹窄。

T:什麼非常狹宰?答案不完整。

小青:巷子。

T:再把答案完整的說一次。

小青:巷子非常狹窄。

T:我們來討論為什麼巷子狹宰容易發生意外事故?…(觀990118)

問題 2 屬推論理解,從巷子狹窄易發生意外事故,推論點一盞明亮的街燈的 用意,正好與學童國語課本內容雷同,所以小青不假思索的說出答案:

T:為什麼轉角處的小房子,在太陽下山後總是開著一盞明亮的街燈,有 什麼功用?

小青:如果人家看不到路的時候它就可以照。

T:這好像跟你們國語的課文一樣?

小青:十,點一盞燈。…(觀990118)

第二段,小青想念文章,於是就讓小青欣讀文章,之後提問四題,問題 1 同 儕回答,問題 4、5 是小青回答,問題 2、3 是研究者告知答案。

問題 1 屬文本訊息理解,同儕針對第一題提出不懂之語詞「可有可無」,這詞 語在題目中,也同時在文章裡出現,於是研究者先針對學童提出不解之處先做解 釋,所以該題在研究者解釋詞語後,同儕便立刻將答案說出,之後請學童將眼閉 上,感受盲眼夫妻的世界,體驗街燈對於其可有可無的情形,研究者認為有益於 讓學童體會本段文章裡盲眼夫妻不忘開啟的街燈的體貼。

第 2 題,學童的回答都不對,因此研究者再把題目重述一回,小青手指著文,

想快速的從文章中找出訊息,但是並無所獲。所以第二次在搶答時,是由同儕回 答,因為仍回答錯誤,最後由研究者公佈答案,並指示學童找出在文章中出處。

而非為對方。問題 2 屬文本訊息理解:

T:盲眼夫妻為對方開啟了什麼?

小青:雙眼 S:街燈

T:街燈是盲眼夫妻可有可無的,他們為對方開啟了什麼?

S:街燈

T:在第二段的第二行…是幫對方,不是幫鄰居…(觀990118)

問題 3 屬推論理解,順著問題 2 與學童做討論,不做搶答。「心中的燈火」很 抽象,研究者嘗試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童閉上眼,研究者用言語引導,試著 意會,只是這樣的方式還不夠實際,要讓學童就此明白還是有些差距。

T:心中的燈火對盲眼夫妻的意義是什麼?

S:可以幫他開燈

T:心在哪?現在你們扮演盲眼夫妻,將雙眼閉上,幫對方開啟心中的燈 火,會是什麼意思?

S:~

T:第一段提到街燈的功用可以照亮路,如果心中有燈火,可以照亮你的 心!盲眼夫妻雖然看不見,心中的燈火猶如照亮彼此的心,可以相互幫 忙…(觀990118)

問題 4 屬文本訊息理解,研究者念著問題時,小青依舊是搜尋著文章,相對 於同儕則較少先主動從文章中提取訊息。

T:什麼原因讓盲眼夫妻不忘開啟街燈?

小青:因為他們的眼睛瞎掉。

T:可是他們不會忘記開啟街燈?

小青:因為他們是夫妻。

T:再找找看,都在第二段。

小青:是因為這對視障夫妻,深怕明眼的左右鄰居,在黑漆漆的巷道內 不小心跌倒受傷。

T:深怕鄰居受傷,這麼重要的事怎可以忘記!忘了就會讓鄰居受傷,怎 能忘記。(觀990118)

問題 5 屬推論理解,問題 4 與該題設計相似,不過問題 5 有換句話說的用意,

推論不忘開啟街燈事件背後的用意,是盲眼夫妻能為他人著想,學童的回答中可 以看出問題的設計不佳,應該再修正。

T:為什麼他們要幫鄰居開啟街燈?

小青:「因為他害怕左右鄰居會跌倒,會害到他們。

T:除了這之外呢?鄰居有錢給他們,請他們開燈嗎?為什麼自願?

小青:怕他們跌倒受傷。

T:另外,他們會替鄰居著想…(觀990118)

第三段,提問三題,問題 1、2 小青搶答,問題 3 是同儕回答。問題 1 屬文本 訊息理解:

T:清晨時分,發出喀擦喀擦腳步聲是誰?

問題 2 屬文本訊息理解。研究者以為同儕有十足的把握,且同儕搶答的次數 至此僅有一次,即使小青舉手較快仍把機會讓給同儕,只是之後同儕表示忘記答 案了,才讓小青回答,不過小青還是讀著文章回答。這篇文章小青讀著文章回答 共兩次,從兩次讀著文章回答地情形中,可以看出小青提取的文本訊息很完整。

T:手拉車先生在清晨時分要做什麼事?

S:~,忘記了!

小青:那麼簡單,「來到了盲眼夫妻的家門口,將煤炭灰從門口一直鋪到 了大馬路上。」(觀990118)

問題 3 屬文本訊息理解。小青提取文本訊息的能力又開始展現,可以預測又 將會是小青搶答得分,研究者希望能替同儕製造機會,所以學童舉手速度一樣快,

還是讓同儕回答,同儕回答時是斷斷續續將句子組合起來的,雖然如此,回答的 內容也是完整的,同時也顯示同儕對於問題 2 心裡應有答案,只是沒有信心而放 棄回答:

T:為什麼他要為盲眼夫妻做這些事?

S:因為-他們-夫妻-走到-門口-外面會滑倒。(觀990118)

回答完問題 3 後,研究者說明手拉車先生為盲眼夫妻所做的事情原委,讓學 童能明白手拉車先生對於盲眼夫妻的體貼,更能明白手拉車先生為何要做。

第四段只有三行,研究者要求同儕讀文章,提問兩題都是小青回答。問題 1 屬文本訊息理解,研究者敘說問題時,小青就表示她的答案有兩個,同儕則表示

T:讓鄰居感到溫暖的事是什麼?

小青:手拉車先生會幫忙…、盲眼夫妻會…(觀990118)

問題 2 屬組織結構分析能力。在學童的回答過程中,研究者原想要直接告知 答案,但小青表現出想要挑戰的意圖,因此研究者不斷的用引導語讓學童明白題 目的意思,以及答案的回答模式,於是替學童起了答案的開頭,讓學童思考時有 個方向。最後研究者再完整的組織文本訊息,再用學校裡的事件作為舉例,讓學 童了解本篇文章的要點。

T:什麼是體貼的心?

小青:很善良。

T:不是,那老師告訴你!

小青:老師,我們要自己查。

T:由故事回到文章名稱,什麼是體貼的心?可以從故事裡,或是舉例來 說明來說。你可以說:「體貼的心,就是什麼什麼』。例如:『什麼是幫忙?」

小青:就幫助,如果他跌倒就扶他起來。

T:了解老師的意思嗎?就像剛剛問的,幫忙就是…

小青:跟裡面有關係嗎?

T:可以用自己的話講,去想文章裡的故事,或是你自己認為的「體貼的 心』,體貼的心就是…

小青:感覺特別溫暖。

T:「會讓人的哪裡感覺特別溫暖?

小青:心。

暖?

小青:幫助他!

T:例如誰?盲眼夫妻…手拉車先生…,你會想幫助人家,例如剛剛欣欣 幫小旻唸不會的字…,感到溫暖是因為有人為你著想,會主動的幫助…,

像是手受傷,會主動幫忙…,這樣會讓人的心感覺到溫暖,那顆心就是體 貼的心。(觀990118)

(三)綜合活動

二年級與三年級的閱讀理解評量的設計,不同處在於選項的個數,二年級有 3 個選項,三年級則有 4 個選項,這對二年級的學童來說是第一次作答經驗,讀題 要更有耐心,誘答的選項又多一個,得仔細思考、用心判斷,所以 4 個選項對於 學童的評量來說,在難度上又增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