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科書的使用對教學過程中有相當大的助益,亦為教師與學生多所依賴,但 也從中產生許多誤用缺失。若能善加運用教科書的功能,並避免掉其缺失,在教 學過程中,教科書的角色價值定更能獲得更多肯定,以下列出學者們所認為教科 書的缺失(陳伯璋,1987;高廣孚,1988;林寶山,1989):

(一)內容制式僵化

在教科書的內容方面,由於教科書編撰和修訂需經一段時間,因此有些新的 知識,無法適時加入與修正,容易使教科書的內容陳舊或趕不上新知,尤其在此

49

知識爆發時代,這種差距可能愈來愈大。再者,即使教科書是多位編輯委員及專 家們合作的心血結晶,教科書的編輯委員們對各種社會與教育現象或問題的描 述,難免受到主觀價值、特殊意識型態的影響,使得教科書內容常存有偏見。又 普遍將教科書當為教學依據的結果,教學者及學習者易認為教科書內容絕對正 確,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僅能依據所使用教科書的內容、順 序及進度,不能任意變動、修改或批評。

而也由於教科書內容的統一性,不易顧及地方特殊需要,有失「因地制宜」

之權衡,細則小至同一學校、班級,大至縣市、全國,也因使用同一內容之教科 書,較難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教科書的種類及層次無法完全依照學生的程度來 編選,標準化版本的教科書難以符合個別差異的需要。

(二)削弱教師教學創新能力

教科書的使用在教學上協助教師省卻許多備課時間,並已由教科書編輯規劃 好教學流程、進度等相關事項,雖然是教師教學的一大助力,但也因此容易使教 師怠惰,並使教學流於板滯:不盡責的教師形成依賴心理,而不想隨時充實教學 內容;以教科書內容作為劃分教學進度使教師淪為「教書匠」。在教師的依賴成 性之下,便會產生減低教師改進教法的意念,阻礙教師教學創新的動力及能力。

(三)有礙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而言,教科書的內容固定,易產生限制以及不易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

且因受篇幅及文字之限,對於問題的討論,不能暢所欲言,也有影響學生學習興 趣之可能,死板的教科書內容,若在教師教學時照本宣科的不當運用態度之下,

學生視教科書為唯一學習資源、材料,甚至為了應付考試,生吞活剝地死記教科 書的內容,而不知靈活運用,或與生活經驗互相印證,且對於文字內容的死記與 背誦,忽視了對生活經驗的體驗,便會窄化學生的思想及對創造力的發展有不利 的影響。

無論是教師或學生,若將教科書視為唯一的教材,教科書為教師教學的使用 材料,教師的職責僅在教「教科書」;學生的學習也僅限於讀「教科書」,於是教

50

科書內容成了教師教學的狹隘內容,記誦教科書內容成為學生學習和應付考試的 不二法門,於是因此產生教科書不當使用引起的負面作用。

教科書在教與學上確實能產生協助功用,而在避免及改善教科書的缺失方 面,Armbruster(1986)曾提出在選用教科書時,應考慮以下周全的教科書所需 的特質,以幫助學生學習教科書內容時能獲得較佳助益:能幫助學習者「選擇」

重要訊息;能幫助學習者「組織」重要訊息;能幫助學習者「統整」重要訊息;

能提供正確、不矛盾而且能跟的上時代的訊息。好的教科書必須具備這些特質,

才能充份發揮輔助學生學習的功能。

在教師使用教科書方面,高廣孚(1988)亦提出以下建議,使教師能多運用 教科書的功能以利於教學,並能避免及改進教科書的缺失:

(1)靈活運用:教師要針對教科書的性質,採用各種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靈 活應用教科書。

(2)斟酌補充:教科書因受篇幅之限,內容有時不夠詳盡,敘述有欠清晰;

有時因學生程度較優,教科書的內容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教師需要斟酌 補充教學內容。

(3)酌予減刪:在班級教學時,學生程度較差,對困難的教材不能瞭解,教 師在改變教學方法,作深入淺出的解釋之後,學生仍然不懂,表現不如理想,就 必須考慮刪除,或以較淺顯的教才來代替。

(4)斟酌修改:教科書內容,有時因編輯者的人為疏失造成錯誤,或因誤植、

校對疏失等而導致的錯誤,教師需要作修正改進。

(5)變更程式:教師在使用教科書時,有時因實際需要,可以不必完全依照 教科書內的排列的進度施教。如因時令或季節,將某些教材提前或延後來教,可 能容易提高教學的效果。

綜而言之,教科書的使用雖為教師與學生帶來便利,但在依賴教科書的情形 下,失卻了對知識內容的視野,教學與學習也容易失去彈性,反而受到限制,使 教師教學照本宣科、內容型式皆僵化;學生學習也造成抱著教科書「啃」的情形,

51

限制了學習的無限空間,反而使得教科書功能的助力成了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