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5

根據以上探討,本研究之自我概念以「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

「社會自我」為自我概念內涵作為本文分析依據的主類目,由此衍生為增進自我 概念內涵的次類目

一、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意指能夠覺察自己的成長狀況,如外觀上的改變,以及瞭解自 我身體肢能的發展,並感受對自己身體的各種感覺,是在成長過程中對自我的初 部認識。「身體變化」是個體在本身「軀體我」的認識,是成長過程中身體、外 貌等方面的變化所產生的知覺與看法。「肢體動能」是個人在律動的過程中,能 了解自我身體技能的活動與發展,透過肢體動能的展現,個體將展現該時期所具 備的自身的軀體形象。「生理感受」是以對自己身體上的各種感覺、反應,覺察 自己生理狀況的改變而做出對應反應,以此更增進對自我概念的意識。生理自我 使個體感受到對自己的身體及其基本的生理需求認同,以及對自己的外貌的看法 和態度,以做為自我概念基礎的一部分。除了瞭解自己身體外觀上的成長與變 化,並能產生適當的相對應反應,這種對生理的感受亦是構成自我概念的部份。

二、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指個體對某些信念、意願與價值體系的認同,個體會有自己獨到的 看法、情感與生活方式,也就是心理自我所發揮的作用。心理自我是個人體的內 在與主觀部份,包括心理傾向、思想、感受和行動的意識。當經歷不同成長階段,

及不同面向的成長,個體能夠適度的表達對自我的感受及想法,因此「自我表達」

使個體能更具體覺知到自我內心的感受,並且以之與他人互動交流;個體能從生 活中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建立自信,肯定自我,也就是在「自我價值」方面的 覺察,張春興(1991)提到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有主觀我和客觀我的區別,個體的 自我評價、對自己的價值判斷是自我概念發展過程之一,因此肯定自我價值與正 向發展有助增進個體自我概念的形成;而在「情緒覺知」方面,則是更能體察到 對於自己日常情緒狀態的覺知、分辨與表達,對於內在主觀感受的認知,也是個 體自我概念形成的一部分。

26 三、家庭自我

個人身心發展最初始及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家庭」,為了讓個人培養在世界 上生活立足的能力,家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與家庭相關發展而成的 自我概念亦對個體產生重要影響,「家庭角色」使個體了自己身為家庭成員所應 具備的責任,以及該角色的價值感與角色責任的勝任感,都有助個體形成「家庭 自我」的自我概念架構。在家庭中,個人與其他家庭成員相處、互動,並從家庭 生活中建立家庭生活習慣,進而於生活中實踐。而家庭自我概念則是從與家人相 處互動的感受以及對自己在家庭中角色的瞭解與看法中建立,「家人互動」便是 家庭生活中重要的影響因素。由於個體在學齡前及學齡時期,家庭是最主要的生 活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所受到的「家庭教養」將表現在個體與他人互動中,因此 家庭教養所培養兒童形成的生活習慣對於其自我概念的形成也具有相當的影 響。家庭自我概念的建立與家人的互動以及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養影響有所相 關。

四、社會自我

個體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擔任種種角色的認同關係著社會自我概念的建 立。在社會情境中,個體會透過人際交往中與他人相處的感受形成對自我能力、

價值的看法。對學生而言,學校就是個小型的社會,以學校為中心,所延伸的「社 區認識」及「社區網絡」使個體的生活經驗得以擴張,與他人、環境的互動機會 也增加,勢必有助於從互動中增進或影響個體對自己看法的形成。

在學校中,透過對校園的認識、團體的認同歸屬,以及在團體生活中與其他 個體的互動、應遵守的規範,於此所產生的歸屬感與社會秩序、人際互動等對個 體自我概念都具重要的影響。因此,「團體常規」與「同儕關係」便是這個階段 個體所主要影響形成「社會自我」的因素之一。透過與他人的來往,累積他人對 自己的看法,並藉之評量自己,追求展現得到他人與自己尊重與認可的自我概念。

學生將生活範圍從家庭、學校拓展至社區、自然環境,從社區網絡的概念中,使 個體的生活及與社會的互動從社區、文化、自然環境的參與中,關係及影響皆更

27

加密切。「文化習俗」可以使個體了解身處在某個文化結構中,所受到的影響,

以及相異的文化習俗所帶來的衝擊與影響,從中學會了解與尊重。更進一步,將 社會的概念推展至自然環境,體認身為大自然環境中的一部份,增進、擴大「社 會自我」概念內涵的價值。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自 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自 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自 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