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三階段教學綜合討論

一、教學成效評估

經過三階段的教學,綜合表 4-1-1、表 4-2-1、表 4-3-1 三個階段教學 教學成效評估結果,可以發現均受到協同教師的肯定,達到預設的教學目 標。

二、學生學習反應

(一)學習心得

研究者自學生的學習心得回饋與訪談記錄中,可歸納學生對科學遊戲 教學活動感受有:

1. 科學遊戲好玩又有趣。

2. 科學遊戲可以增加自然知識。

3. 科學遊戲可以應用於生活。

4. 科學遊戲可以回家「DIY」。

5. 可以資源再利用作為科學遊戲的素材。

6. 科學遊戲能增加學生的成就感。

7. 感受科學遊戲能寓教於樂。

8. 多樣化的問題解決方法可以動動腦。

9. 手腦並用尋找科學答案。

10. 感受到自然實驗可以自己動腦想。

11. 「自然與生活科技」變有趣了。

12. 「自然與生活科技」變簡單了。

13. 感受到「自然與生活科技」的奧妙。

14. 更喜歡上「自然與生活科技」。

15. 感受到老師很親切。

16. 感受到輕鬆的上課氣氛。

17. 能體會蠟燭遊戲需注意用火安全。

18. 能體會團結的重要。

19. 合作的小組競賽成績比較好。

20. 小組的團結與競賽成績會影響組員感受。

由上述學生對科學遊戲教學活動的反應,學生對於本次教學活動,雖

然大多持正向感受,但少數學生不合群與不遵守規則的行為,讓其他學生 對教學活動也有負面的感受。

三、教學發現與省思

研究者從教學錄影、學生文件(學習單、單元意見心得單、活動意見 調查表)、協同觀察記錄、訪談記錄、教學札記等,獲得許多教學相關之 發現與省思,綜合三階段的發現,整理如下:

(一)科學遊戲教學讓學生展現創造力與發揮問題解決能力

在科學遊戲活動教學中,可見學生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展現,

學生能絞盡腦汁竭盡所能地進行問題解決任務,許許多多是研究者始料未 及的答案。從此次的教學活動中顯示:如果可以給予學生開放性的問題,

不限制學生的思考,可以協助學習者發揮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二)科學遊戲教學提供學生主動探究及思考的機會,「自然與生活科技」

變簡單了

研究者在教學中盡可能創造機會訓練學生擴散思考與聚斂思考能 力,掌握先進行動手操作試驗後再共同討論,進行科學原理的探究,研究 者發現在此教學安排下,學生較能主動思考與探究,且觀察力更為敏銳,

經常透過觀察,能主動發現問題,並提出對問題成因的可能見解,因此學 生覺得「自然與生活科技」變簡單了。所以「自然與生活科技」的教學可 掌握多讓學生思考並進行探究的原則,減少「食譜式實驗」。

(三)故事模式的科學遊戲教學活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與生 活科技」變有趣了

學生對於可以動手操作的科學遊戲很有興趣,加上科學遊戲的設計先

從眾多點子中去嘗試、找出可行的方法。科學遊戲教學活動安排,可吸引 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們都很認真的聆聽,因此會期待下一次的課,並覺得

「自然與生活科技」變有趣了。

(四)科學遊戲教學讓科學概念學習與日常生活聯結

研究者選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蠟燭」做為設計題材,可以 學習到生活相關知識,以避免學生將科學視為與生活無直接關係之背誦學 問。在教學行動中,學生透過動手操作,主動建構或加以理解科學概念後,

研究者更進一步舉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概念與實際生活 加以聯結。

(五)科學遊戲可以讓學生展現資訊統整能力

在問題任務解決的過程中,小組進行探究,這時小組成員就必須動動 腦,針對各種解決方案加以統整,選擇可行的解決方式去試驗,從中學生 可以展現資訊統整能力。

(六)科學遊戲教學可發現學生迷思概念

科學遊戲教學所營造出的輕鬆、有趣學習氣氛,讓學生能主動提出所 觀察到的現象或疑問,並嘗試作解釋,學生的經驗與先備知識會影響他們 的想法,而對科學現象提出不同的解釋。從學生的推論解釋中,可發現學 生存在許多科學的迷思概念。

(七)教師充分的引導與學生討論有助於學生解決問題

在行動研究中,研究者面對不同班級的學生,有些學生能掌握關鍵,

提出各式各樣的點子,順利的想到解決方案,相對於有些學生的反應並沒 有那麼靈敏,這時就必須考驗老師的教學能力。研究者發現若能一步一步 去引導學生思考,增加引導與學生討論時間,有助於學生主動思考、發揮 創造力、順利解決問題。

(八)先動手操作有助於思考科學原理

科學遊戲以簡易的實驗操作引領學生探討現象所蘊含之原理,透過自 行動手操作的過程,讓學生有助於思考科學原理,易於理解與記憶知識。

科學遊戲讓學生動手操作的特色,有別於傳統自然科講述的教學方式,而 受到學生的喜愛,並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九)科學遊戲教學活動能提昇學生對「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興趣 根據協同教師丙、戊(該班導師)的教學觀察,學生在上科學遊戲課 程時比平時上「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的投入程度高,他們很期待下次的 科學遊戲課程的到來,在學習過程中能獲得探索科學所帶來的樂趣及成就 感,更使其樂在其中。在單元教學活動結束後訪談與活動意見調查表,也 發現這三階段的許多學生因為此次活動而更喜愛「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

至少有接近7 成(第三階段)或 8 成以上(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的學生表示能 提升對「自然與生活科技」的學習興趣,顯示科學遊戲教學活動能提昇學 生對「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興趣。

(十)先小組討論再全班討論有助於集思廣益

研究者比較「直接全班一起討論」和「先小組討論再全班討論」兩種,

發現「先小組討論再全班討論」教學效果比「直接全班一起討論」更佳,

讓小組先進行討論,可以收集各組員的想法,再全班一起討論,讓平日不 發言的學生可以貢獻點子,使更多學生腦力激盪出更多點子,並且可以增 加小組合作的機會。

(十一)班級學習風氣影響科學遊戲教學

從三階段的行動研究中,研究者發現不同班級的學習風氣,會影響科 學遊戲教學。常規秩序較好的班級,研究者不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管理秩 序,或排解學生的糾紛,科學遊戲教學活動可以順利進行,教學時間比較 容易掌控。

(十二)平日可培養學生合作技巧

在教學活動中,研究者觀察有些小組,合作的技巧比較好,組長善於 分配工作,組員容易達成共識,願意配合小組的步調。相對於其他不合作 的小組,組員在競賽時沒有討論,直接拿著實驗器材開始做,配合度比較

低。學生的合作技巧也會影響到其在科學遊戲活動的表現,合作的小組競

研究者 對象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與發現 與本研究相比較

研究者 對象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與發現 與本研究相比較

研究者 對象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與發現 與本研究相比較

6. 教師在引導時善用擴散思考與聚斂思考可幫助學生集思廣益。

7. 科學遊戲能提高學童學習興趣的原因包含:(1)遊戲本身具學童能力可及 的探究特質(2)競賽帶來挑戰性、成就感(3)動手實作可獲得想法的立即回 饋。科學遊戲能提高學習興趣、增加參與程度、提供實作機會,有利於學 童建構科學概念。

8. 進行科學遊戲需要彈性化,給予學生開放性的問題,不限制學生的思 考,可以協助學習者的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更得以發揮。

9. 遊戲的材料,以日常生活中容易取的材料為考量。

(二)本研究的發現:

除了上述與其它研究相似的發現之外,本研究尚發現以下:

1. 科學遊戲可以讓學生展現資訊統整能力

研究者在設計問題解決任務時,如:「小小魔術師」、「無字天書」,

任務設計為讓學生從研究者提供的材料找出解決方案,找到最多方法的小 組獲勝。研究者從學生的單元心得單與訪談資料中,發現這種問題解決的 方式,可讓學生展現資訊統整能力,多樣化的問題解決方式可以讓學生動 動腦,集思廣益提出各種可行的解決方法,然後再針對討論時大家腦力激 盪,所提出的各種解決方案加以統整,選擇可行的解決方式去試驗。並且 學生從動手操作的過程,必須整合觀察到的訊息,再運用個人的先備知識 與經驗,對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合理的解釋,思考遊戲的科學原理。

2. 科學遊戲可以讓學生覺得「自然與生活科技」變簡單了,變有趣了 研究者在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時,從學生的單元心得單與訪談資料 中,發現學生覺得「自然與生活科技」變簡單了,變有趣了。於是研究者 在第三階段的活動意見調查表裡,增加了2 個問題「參加科學遊戲的活動,

會讓你覺得自然與生活科技這門課變有趣了嗎?」與「參加科學遊戲的活 動,會讓你覺得自然與生活科技這門課變簡單了嗎?」結果有七成的學生 勾選「自然與生活科技」變有趣了與「自然與生活科技」變簡單了。

3. 先小組討論再全班討論有助於集思廣益

研究者在行動研究中,不斷思索如何精進教學活動的方法。如何更能 讓學生發揮創意,提供更多的點子量,於是研究者比較「直接全班一起討 論」和「先小組討論再全班討論」兩種,並與協同教師一起觀察、討論,

發現「先小組討論再全班討論」教學效果比「直接全班一起討論」更佳,

有助於學生集思廣益。

4. 教師的教學態度

在行動研究中,研究者發現教師的態度會影響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喜

在行動研究中,研究者發現教師的態度會影響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