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的發展程序以科學遊戲設計素材的取得、教學活動設計和教學 行動三部分為主軸。

研究者在計畫以科學遊戲教學活動 提昇 學生 對科 學學 習興 趣與問 題 解決能力後,即著手蒐集坊間與科學遊戲相關的書籍,從中聚焦設 計素材,再請專家協助審查科學原理解釋,並選擇以創造性問題解決(CPS)

模式融入科學遊戲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所設計的教案由專家及協同研 究教師協助審查,提供修訂意見。

教案修訂後,進行三階段的教學行動,第一階段教學的研究對象為研 究者任教的幸福國小(化名)為幸福國小五年九班的 35 名學生,以每 週一次,每次二節課,進行 三 週的教學活動;第二階段教學的研究對象

為幸福國小五年十一班的 35 名學生,以每週一次,每次二節課,進行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本節將對研究歷程中所蒐集到的資料種類、編碼方式及分析方法加以 說明。

一、資料種類

(一) 教學錄影

每次教學,由協同教師進行教學現場的全程錄影,記錄教學實際情 況,事後研究者再將錄影內容轉成文字資料,並加以編碼,利於呈現教師 的教學歷程、學生的學習反應和研究歷程遭遇的問題。

(二) 教學札記

研究者將試驗教學及整個研究歷程中的觀察、反省思考與心得感受 等,以文字記錄下來,隨時審視、檢討,除可供教學設計與實施的改進依 據,亦可供日後研究的參考。

(三) 協同觀察記錄

協同研究教師全程參與研究者的試教過程,於每一單元教學後,書 寫教學觀察記錄,就教學內容是否達到教學目標、學生上課反應及觀察心 得,提供研究者課程修正與教學方法改進的意見。

(四) 學生文件

包含學習單、單元意見心得單。研究者配合單元教學活動設計,於每 個教學單元中,設計學習單,讓學生在活動過程,配合教學書寫,以利學 習評量。此外每單元教學結束時,讓學生填寫單元意見心得單,在完成全部

(共三單元)教學時,再讓學生填寫活動意見調查表,目的皆在瞭解學生的 學習情況與感受。

(五)訪談記錄

研究者於教學後,針對學生文件回饋,以立意取樣,選擇訪談學生,

深入瞭解科學遊戲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學生的影響,及教學潛在問題。

此外研究歷程中與指導教授、協同研究教師的討論記錄亦將其歸類在訪談

記錄。研究者在與指導教授、協同研究教師及學生晤談時,皆以 MP3 隨身

註:1.本研究的質性呈現資料對話中,各代號所代表的人物說明如下::「S」表 示 大部分學生,,「SS」表示一些學生,「OS」表示某位學生, 「S10」表示 10 號學生;「研」表示研究者;「甲」「乙」「丙」「丁」「戊」各表示甲、

乙、丙、丁、戊五位協同研究教師;「師」表示指導教授。

2.第一階段試教對象為五年四班學生,學生編號則與其在班上的座號相同;第 二階段 試教對象為五年二班學生,學生編號則與其在班上的座號相同;第三 階段 試教對象為五年五班學生,學生編號則與其在班上的座號相同。

三、資料分析

研究者在研究歷程中不斷收集資料、進行分析,以形成初步的結論,

再進一步收集更多的資料、進行分析,形成進一步的結論。使用了持續比 較及三角校正法來分析資料。

(一)持續比較

研究者在不同階段的不同面向有不同的資料蒐集,均按屬性加以分 類,計分為教學錄影、教學札記、協同觀察記錄、學生文件與訪談記錄等 五個類別,各類資料,再按時間順序排列,加以編碼。每一筆資料的獲得,都 成為下一次行動的參考資料,在這樣持續比較的過程中,考證研究者所設 計的創造性問題解決融入科學遊戲教學的可行性。

(二)三角校正法

三角校正法是比較資訊之用,以決定是否有證據存在,即在共同的發 現或概念上,找尋資訊的聚合性,就廣義而言,三角校正法乃在評估資料 是 否充分(王文科、王智弘,2004)。本研究採用了資料的三角校正、人員 的三角校正、時間的三角校正,說明如下:

1. 資料的三角校正:本研究的資料來源有教學錄影、與學生訪談、與 指導教授晤談、與協同教師討論、教學札記、學習單、單元意見心 得單、活動意見調查表、協同教師的教學觀察記錄等,透過多種來 源的資料,來詮釋分析同一主題。

2. 人員的三角校正:研究者在各階段歷程中,將自己的想法、做法、

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反思考與心得及分析的結果向指導教授及協 同研究教師報告與討論,獲得批判與回饋。透過與不同人員包含:

指導教授及協同研究教師報告與討論確認資料的正確性、交換心 得,進而澄清自己的觀點。

3. 時間的三角校正:本研究教學實施採三階段方式進行,在第一、第 二、第三不同階段的時間點上,不斷的蒐集資料,不斷的進行前後 階段試教成效的比較分析,讓研究者能更廣泛而周延的了解過程與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