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創造性問題解決

創造性問題解決(Creative Problem Solving,簡稱 CPS)乃由 Osborn 與Parnes 在 1953~1966 年首創,在經歷了 50 多年的研究與發展,對於創造 力的培育已產生了重大且實用的貢獻(Treffinger & Isaksen, 2004)。為能系 統地瞭解 CPS 及其於教學上的應用,本節將依序介紹 CPS 模式的歷史沿

革、具代表性的CPS 模式內涵,及國內外將 CPS 應用於教學的相關研究。

其中Osborn 於 1953 年所發表之「應用想像力(Applied Imagination)」一 書中,提出七階段之CPS 模式與腦力激盪術的概念,之後作者又於 1963 年 再版此書時將七階段之CPS 綜合歸納為三階段之 CPS 模式,最後 Parnes 綜 合創造思考策略與 Osborn(1953)的腦力激盪法,提出創造性問題解決 CPS 五階段模式,以系統化的方法來研討並解決問題;最後就是 Treffinger &

Isaksen 學者所提出之模式修訂階段,其中包含了 Treffinger & Isaksen 六階 段CPS 模式與 Treffinger & Isaksen 三成分六階段模式。

在歷經 Osborn、Parnes、Treffinger、Isaksen、Dorval 等人逐步的發展 與修改,CPS 理論已經成為一套有效提升創造潛能與問題解決的方法論

(Christie & Kaminski, 2002;Schack, 1993)。為仔細探究 CPS 理論演繹的 歷程,有學者將其歷程細分為六個時期,各時期有其各自的發展趨力、發

三 1981-1986 需要呈現個人因素 和Treffinger CPS 系統化架構模式

(一) Osborn七階段CPS歷程

1953 年 Osborn 於其著作「應用想像力(Applied Imagination)」一書

中,提出此模式,其各階段內容如下所述:

1. 定位(Orientation):指出問題所在(Pointing up the problem)

2. 準備(Preparation):獲取相關的資料(Gathering pertinent data)

3. 分析(Analysis):進行相關題材的分類(Breaking down the relevant material)

4. 假設(Hypothesis):想像可選擇的方案(Pilling up alternatives by way of ideas)

5. 醞釀(Incubation):放鬆以引發解釋(Letting up to invite illumination)

6. 綜合(Synthesis):將相關的部分作結合(Putting the pieces together)

7. 驗證(Verification):評價產出的想法(Judging the resultant ideas)

(二)Parnes五階段CPS 模式

又稱為Osborn-Parnes 五階段 CPS 模式,為 Parnes 於 1967 年發展出的 線性五階段CPS 模式,此模式除了首次將 CPS 模式以圖示呈現外,另外一 個特色就是該模式在解題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先有發散性思考(以免遺漏 任何可能的答案),再有聚斂性思考(以從諸多可能解答中找出最佳者),而 解題者可利用這五個階段系統性地解決其所面臨的問題,而其各階段之內 容分述如下:

1. 發現事實(Fact-Finding, FF):問題解決者可利用5W1H(who、what、

where、when、why、how)的策略,獲取有用的訊息與蒐集相關的資 料,並於解決問題之前,檢視所有可用的資料,並進行整理與分析。

2. 發現問題(Problem-Finding, PF):當資料已全部蒐集好,且問題的 線索也已呈現時,此時問題解決者可開始分析問題的每一個成分,重 新安排問題的陳述,並清楚地界定問題。

3. 發現點子(Idea-Finding, IF):界定問題之後,問題解決者可以先想 像所有可能解決問題的構想,並以書面方式條列呈現。

4. 發現解答(Solution-Finding, SF):當提出一系列的構想之後,進一 步由所有的構想中,找出最好、最實際與最合適的解決之道。

5. 尋求接受(Acceptance-Finding, AF):找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法之後,

問題解決者必須實際執行此構想,以確認此方法是否有效,若無效則 必須回到前幾個步驟,重新發現合適的構想,並付諸實行。

圖2-3-1 可看出 Parnes 五階段 CPS 模式在解決問題的各步驟中,以有 系統的方法,交替運用吉爾福特(Guilford,1967)創造性思考的兩種思考 模 式 - 擴 散 性 思 考 (Divergent Thinking ) 和 聚 歛 性 思 考 ( Convergent Thinking),循序漸進地經歷五個步驟,然後找出解決的方案。這個 CPS 教學模式強調創造性思考,也就是說教師藉由課程和活動,提供一種支持 的創造性環境,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考,表現出創造的行為,以增進其 創造的才能的教學模式。

圖2-3-1 Parnes五階段CPS模式

(三)Isaksen和Treffinger 六階段CPS 模式

接續Parnes 五階段 CPS 模式之研究,Isaksen 和 Treffinger 認為該模式 雖然有提及擴散性思考與聚斂性思考,但實際上卻只著重於擴散性思考的 訓練,因此,Isaksen 和 Treffinger 於 1985 年進一步修改 Parnes 五階段 CPS 模式成為六階段的CPS 模式(圖 2-3-2),而其主要修改的內容包含:

1. 新增第一個步驟,即「發現困惑」(Mess-Finding)。為了讓CPS模式 能夠符合個人的認知與問題情境的差異,Isaksen 和Treffinger 在問題 解決的第一個步驟增加發現困惑,而隨著每個人對於問題的定位

(Orientation)、情境的認知(Outlook)、成果的產出(Outcome)、

歷程的阻礙(Obstacles),以及解決問題的擁有權(Ownership)的差 異,會產生不同的問題解決。

2. 將Parnes的五階段CPS模式中,第一個步驟「發現事實(Fact-Finding)」 成,而為了讓CPS 能夠順利的運用於教學上,Isaksen和Treffinger亦 將擴散性思考與聚斂性思考的指導要領,於六階段CPS 模式圖中以文

圖2-3-2 Isaksen和Treffinger六階段CPS模式

(四)Isaksen和Treffinger 三成分六階段CPS 模式

在Isaksen 和 Treffinger 提出六階段的 CPS 模式後,許多的學者紛紛將 其運用於各種情境的教學研究,然而綜合歸納這些研究的成果,可得出下 列幾點結論:

1. CPS 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運用於各種情境下。簡而言之,CPS 是實用 的。

2. 關於人們如何運用CPS 提升他們的效能,以符合他們面對不同的群 體、任務與情境時的需要,仍有許多無法回答的問題。簡而言之,CPS 可以修改得更好與用不同的方式呈現。

3. CPS 被有效的運用於許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動態歷程,包括個人、成 果、情境與方法的作用。簡而言之,CPS 是一種適合以不同型態加以 運用的工具。

4. 針對特定任務的需要,人們會選擇CPS 模式中部分的過程幫助他們自 然的解決問題。簡而言之,人們喜歡以自然、方便的方式運用CPS。

5. 一般人將CPS 運用澄清對問題的-解、產出點子以及計劃行動。簡而 言之,人們通常選擇使用部分CPS 的歷程以符合他們的需要。

因此,Isaksen 和 Treffinger 學者為了讓 CPS 模式更符合實際教學應用,

於1987 年提出將六階段的 CPS,歸類為三大問題解決的成分,其三成分分 別為:瞭解問題(發現困惑、發現資料、發現問題)、產出點子(發現點 子)與計劃行動(發現解答、尋求接納 ),並將圖示分為三個區塊,以作 區隔,如圖2-3-3 所示。

發現困惑 (MF)

發現資料 (DF)

發現問題 (PF)

發現點子 (IF)

發現解答 (SF)

尋求接納 (AF)

成分一:瞭解問題

擴散:從生活經驗與情境中尋找各種問題解決的機會 聚斂:決定一種挑戰 ,並建立一般性的問題解決

擴散:收集不同的資料了解事實的情境 聚斂:整理、分析與歸納重要的資料

擴散:從已知的資料發現所有可能的問題 聚斂:選擇一個特定問題並具體且明確的陳述問

成分二:產出點子

擴散:列出問題之所有可能的解決構想 聚斂:選出最有可能解決問題的構想

成分三:計劃行動

擴散:找出各種評估構想的標準與方法 聚斂:選擇一些標準評估解決問題的構想

擴散:考量執行過程中可能的助力與阻力 聚斂:找到最適當的構想 ,擬定計畫並加以執行

圖2-3-3 Isaksen和Treffinger三成分六階段CPS模式

(五)Isaksen和Dorval三成分彈性循環CPS模式

受認知科學與建構主義的影響,Isaksen 和 Dorval 在 1993 年進一步將 先前使用線性流程表示的模式,改以各種幾何圖形彈性循環的架構表示,

以呼應個人不同的需要。如圖 2-3-4 所示,CPS 包含前述的瞭解問題、產 出點子與計劃行動三個區塊,但區塊之間是以虛點連結,代表其流程是可 以彈性調整的,而各區塊內的空白方塊,亦可依個人、任務與情境的不同,

選擇需要的步驟(MF、DF、PF、IF、SF、AF),運用於問題解決。

產出點子

瞭解問題 計劃行動

圖2-3-4 Isaksen和Dorval三成分彈性循環CPS模式

(六)Isaksen、Dorval和Treffinger CPS系統化架構模式

基於彈性運用的原則,Isaksen、Dorval 和 Treffinger 在 2000 年將任務 的評估與流程的規劃整合於 CPS,並將 CPS 修改為一個系統化的架構(見 圖 2-3-5)。此外,為了讓 CPS 的使用更加友善與清楚,Isaksen 等人亦將 CPS 各 流 程 的 用 詞 做 了 些 許 的 修 改 , 包 括 將 三 大 成 分 改 為 瞭 解 挑 戰

(Understanding the Challenge)、產出點子(Generating Ideas)與準備行動

(Preparing for Action),且瞭解挑戰又分為建構機會( Constructing Opportunities)、探究資料(Exploring Data)與架構問題(Framing Problem);

準 備 行 動 分 為 發 展 解 答 (Developing Solutions)與建立接受(Building Acceptance)。

架構問題

產 出點子

建構機會

探究資料 建立接受

發展解答 設計流程

評估任務

瞭解挑戰

產出點子

準備行動

規劃方法

圖2-3-5 Isaksen、Dorval和Treffinger CPS系統化架構模式 三、本研究擬採行的 CPS 模式與教學方式

回顧CPS 模式的演進歷程,雖然第五時期與第六時期的 CPS 模式更為 人性化,強調各階段流程的彈性運用,但研究者認為其在問題解決歷程彈 性化的同時,亦複雜化整個問題解決的步驟,對教師的教學設計而言,恐 怕容易產生困擾。因此,研究者認為第四時期的 CPS 模式(Isaksen 和 Treffinger 三成分六階段 CPS 模式),除了與第三時期的模式一樣能清楚的 描繪出問題解決的六階段歷程及將各階段在擴散思考與聚斂思考的指導要 領上以文字詳加說明外,三成分的區分,更強化各階段的順序性,也更貼 近一般人在解決問題時的解題程序,可供教師直接以其六階段的順序為步 驟,作為教學的流程以設計具目標導向的教學活動。

Howe 曾總結各種 CPS 模式的共通特色如下(湯偉君和邱美虹,1999):

1. 利用多階段方式循序達到創意解決問題的目的。

2. 每個階段都使用了發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創造思考

(creativethinking)、聚斂性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批判思考

(critical thinking)。

3. 每一階段都始於發散性思考,而後為聚斂性思考,後者是用來評價、

釐清、並聚焦於前者生成之成果,並為下一階段思考的內容作準備。

4. 可以用於群體也可用於個人解題。

5. 可以使用其中部份階段即可。

6. 各階段未必要按照一定順序來使用。

7. 各步驟未必是一種線性模式呈現而可以交互螺旋型的出現。

邱美虹等人(2005)建議 CPS 教學最好以小組方式進行,如此不僅教

邱美虹等人(2005)建議 CPS 教學最好以小組方式進行,如此不僅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