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葛利菲斯《三首音畫》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第一節 《三首音畫》之創作背景

《三首音畫》為葛利菲斯從「德國浪漫主義風格」過渡到「印象主義風格」

的第一部作品,也是第一部被出版社出版的鋼琴曲,是一組漂亮又使人印象深刻 的作品。《三首音畫》創作於 1910-1912 年,1912 年葛利菲斯將這小品交給席爾默 音樂出版社,但出版社那時對這小品並沒有興趣,葛利菲斯在 1912 年 4 月 11 日 的日記中寫著:

「整天心情不好,因為席爾默說他們不想要我的鋼琴小品,對於這件事 情,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這是席爾默商人圖利的精神或法維爾在這 些小品上有很深的誤解?席爾默音樂出版社這樣的行為,帶走了一個人 的信心。我的創作方式是正確的嗎?」

1912 年 7 月,法維爾再次審閱〈夢之谷〉的音樂語法,他認為太過空靈和超 凡脫俗,葛利菲斯在日記中寫著:

「同樣地,法維爾認為我失去了調性感。」

可以確定的是,28 歲的作曲家顯然是在嘗試新的和聲。例如在〈夜風〉這首 樂曲中,以大三度音程加上半音階旋律的手法,製造出模糊的調性,與德布西建 立在調性上的創作手法顯然不同。

1914 年 4 月 3 日葛利菲斯在柏林認識的一位加拿大鋼琴家—霍奇森(Leslie Hodgson)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的懷爾演奏聽(Weill Recital Hall)首演〈夜晚的湖〉, 這場音樂會造成轟動,席爾默音樂出版社主動致電給霍奇森希望能代為出版。此 時已經經過兩年的時間,出版社才有意願出版,但讓葛利菲斯生氣的是在 1915 年 1 月 30 日,葛利菲斯再次來到席爾默音樂出版社,並且演奏了一些他的鋼琴小品,

包括〈夜晚的湖〉,席爾默音樂出版社同樣沒有接受,葛利菲斯在日記中寫著:

「席爾默同樣不喜歡這些作品便離開,席爾默出版社的編輯—辛德勒 (Kurt Schindler, 1882-1935)建議我將這手稿拿給布梭尼…辛德勒認為我的 樂曲太過朦朧和主觀,需要獲得外面世界更多的支持。」 為葉慈(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56 、愛倫‧坡、威廉‧夏普和魏爾連(Paul Verlaine, 1844-1896)57 的詩文,葛利菲斯摘錄合適的句子放在樂曲前,值得注意的 是,根據樂譜上記載《幻想曲集》第三首〈詼諧曲〉是由葛利菲斯親自題詩,無 克斯芬(the Pollexfens)世家,兩個妹妹從事文化工作,為保存愛爾蘭民族文化不遺餘力。

57 1844 年出生於法國東部麥次(Metz),幼時跟隨父母來到巴黎,學生時代表現良好,

從 1864 年左右開始在巴黎市政府擔任小職員,於此時,他開始與「高蹈派」(Les Parnassiens) 詩人往來。「高蹈派」主張「形式的完整」,擁護「為藝術而藝術」之理論,堅持以客觀、

不動聲色、準確而嚴謹的態度創作,並且對於詩歌韻律格式的要求十分嚴格,以作為對於 浪漫派詩人濫用抒情、極端想像、用詞浮誇之反動。「高蹈派」的詩作傾向於表達人類共 同的情感,而非浪漫主義那種對於「自我情感」和「個人」的炫耀。

「為梅森演奏了我的作品,他並不在乎是印象主義或色彩的音樂,單單 旋律線條吸引他。在《三首音畫》中,梅森最喜歡〈夜晚的湖〉,他建議 給巴瑞爾改編的可以加上一個豎琴。」

1919 年葛利菲斯根據鋼琴家和指揮家畢比(Carolyn Beebe, 1873-1950)58 的要 求將《三首音畫》改編為給木管五重奏、弦樂五重奏,再加上鋼琴的形式。1920 年 6 月 4 日畢比和她的樂團在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格林威治(Greenwich)首演,

此為葛利菲斯逝世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同年,11 月 16 日在紐約風神音樂廳再演 出一次。

經過多年的努力,葛利菲斯已有突破性的進展,創作上獲得認同。鋼琴小品 廣受鋼琴家和評論家的喜愛,例如:1915 年 12 月 4 日,評論家克拉莫(Arthur Walter Kramer, 1890-1969) 在《美國音樂雜誌》(Musical America)中寫到關於作品五和作 品六:

58 紐約室內樂協會(New York Chamber Music Society)指揮。

59 Peggy Marie Walton, The Music of Charles Tomlinson Griffes; Harbinger of American Art Music’s Transition into the Modern Age (M.M., Rice University, 1988), 50.

表現出葛利菲斯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印象主義作曲家,更是一位印象派畫家及色調

〈夜晚的湖〉引用葉慈的第二詩集《玫瑰》(The Rose, 1893)中第四首詩歌〈茵 湖島〉(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60

I will arise and go now, and go to Innisfree,

And a small cabin build there, of clay and wattles made;

Nine bean-rows will I have there, a hive for the honey-bee, And live alone in the bee-loud glade.

And I shall have some peace there, for peace comes dropping slow, Dropping from the veils of the morning to where the cricket sings;

There midnight's all a glimmer, and noon a purple glow, And evening full of the linnet's wings.

       

60 〈茵湖島〉(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 是葉慈早年的名作,懷念故鄉—愛爾蘭所寫。

他雖住在車水馬龍的倫敦,但思鄉之情卻常浮現眼前。童年時期,葉慈常到斯萊果附近一 個名叫 Innisfree 的小湖畔遊玩,湖水清澈,群山環繞,湖光山色,漪豔超絕。長大之後,

赴倫敦,生活在五光十色,車馬喧囂的繁華世界。某日佇足街頭,但見林蔭道上,人來人 往,熙熙攘攘,舉目茫茫,突覺凡塵庸碌,人世繁瑣,心中無限孤獨蒼涼,乃興起重回童 年那片寧靜湖畔,過一段悠閒與世無爭日子的念頭。葉慈返回寓所,有感而發,旋即揮筆 完成這首名詩。

I will arise and go now, for always night and day, I hear lake water lapping with low sounds by the shore;

While I stand on the roadway, or on the pavements gray, I hear it in the deep heart's core.

第三節,詩人再次催促自己,盡快採取行動,因為日日夜夜,湖水在他心中 搖盪,呼喚著他歸去。Lapping 指出水波拍岸的聲音,而站在 roadway 或是 pavements 上,可引申為在人生道路上。最後一行的 deep heart’s core,道出湖水之深不可測 如心,core 即所謂變化莫測的心靈深處。此時此刻,湖島成了詩人想像的中心,

心靈風暴的避風港,因此久困城市單調的例行公事之中,仍有一片提供想像的空 間,在厭惡塵囂之後,可有一塊安詳寧靜的桃源世界,以慰藉乾涸的心靈。

葛利菲斯在〈夜晚的湖〉引用如下:

… for always …

I hear lake water lapping with low sounds by the shore 斯曾演奏這首樂曲給哈契森(Ernest Hutcheson, 1871-1951)62,他發現〈夢之谷〉沒 有一個單一的協和音程,直到最後一個和弦。葛利菲斯在這首樂曲,引用愛倫‧

坡的詩歌〈睡眠之人〉(The Sleeper, 1831):

At midnight, in the month of June, I stand beneath the mystic moon.

An opiate vapor, dewy, dim, Exhales from out her golden rim, And, softly dripping, drop by drop, Upon the quiet mountain-top, Steals drowsily and musically Into the universal valley.

在一個六月的午夜裡,

第三首〈夜風〉創作於 1911 年,1915 年修訂並出版,同年改編給豎琴與木管 室內樂的版本,以及 1919 年改編給鋼琴、木管五重奏及弦樂五重奏的版本。浪花 般閃爍的音符在鍵盤上,上上下下,嘆息的左手旋律全被全音音階的琶音音型洪 流所包圍,某種像似小孩的煙火(Feux d'Artifice),63 結局讓人聯想起拉威爾的〈史 卡波〉(Scarbo)。64 〈夜風〉與〈夢之谷〉同樣引用愛倫‧坡的詩歌,但為〈湖〉

(The Lake-To-, 1827):

But when the night had thrown her pall Upon that spot, as upon all,

And the mystic wind went by Murmuring in melody,

Then-ah, then-I would awake To the terror of the lone lake.

但是當夜幕低垂

(Gaspard de la nuit)和德布西的鋼琴《印象》(Images),特別是《印象》中〈水的反 光〉(Reflets dans l'eau)、〈林間鐘聲〉( Cloches a Travers les Feuilles)、〈月落古廟〉

( Et la Lune Descend sur la Temple qui Fut)等三首。葛利菲斯在〈夜晚的湖〉中,使 用催眠的頑固低音音型,著魔的繫在一個音符上,如同一個引導的和聲和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