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葛利菲斯《三首音畫》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第四節 〈夜風〉(The Night Winds)

〈夜風〉是《三首音畫》中最為激動的樂曲,大三度音程的旋律接續前一首

〈夢之谷〉的旋律素材而來,伴隨著由全音音階所組成的快速琶音音型,象徵風 快速的流動,再次清楚地呈現寫意的氣氛。

〈一〉 樂曲分析

〈夜風〉為 4/4 拍,中心調性為降 e 小調,稍縱即逝的急板(Presto fuggevole),

曲式為 ABA 三段體,總共 43 小節。第 1-13 小節為樂段 A,第 14-31 小節為樂段 B,第 32-43 小節又回到樂段 A,但有些變化,筆者將之稱為樂段 A’。在這首樂曲 裡有三個特色,一是使用分解和弦琶音音型,在樂曲一開始直到結束,貫穿整首 樂曲。另一特色是主旋律使用大三度音程,呼應第二首〈夢之谷〉。第三特色是拍 號變換頻繁,第三首〈夜風〉是作品五《三首音畫》中,拍號換最多次的樂曲,

從 4/4 拍到 2/4 拍,再換到 3/4 拍,最後再換回 4/4 拍。

【表三】葛利菲斯〈夜風〉曲式結構表

樂段 A B A’

小節 1-13 14-31 32-43

中心調性 降 e 小調 e 小調 降 e 小調

(一)樂段 A

樂曲一開始中心調性在降 e 小調,2 小節由 Bb-Cb-F 組成的六連音、七連音琶 音音型序奏,接著主題在第 3-6 小節的上聲部出現,以三度音程平行呈現,素材來 自第二首〈夢之谷〉,低聲部為全音音階所組成的快速琶音音型。第 4 小節主旋律 除有三度音程之外,還有半音級進迴旋。第 5 小節主旋律為 F-Eb的問答句。第七 小節伴奏音型由六連音轉為七連音,第四拍再轉回六連音(見譜例 3-4-1)。第 8-13 小節為主題第二次出現與擴張,三度音程半音級進迴旋的素材,先是高八度二次,

低八度一次,再回到原本的音域,低聲部伴奏仍為全音音階所組成的快速琶音音 型,有六連音、五連音和四連音不同的節奏。第 9 小節上聲部第一拍與第二拍為 高低八度同音。第 10 小節第一拍的 Cb-Eb與第二拍右手音程同音。第 10 小節上聲 部第一拍與第二拍為高低八度同音。第 11 小節上聲部有一條半音階旋律線 F#-G-G#-A(見譜例 3-4-2)。

【譜例 3-4-11】〈夜風〉,第 1-7 小小節

【譜例 3-4-22】〈夜風〉,第 8-13 小小節

 

(二)樂段 B

樂段 B 中心調性從降 e 小調轉到 e 小調。第 14-18 小節上聲部是附點四分音符 加上八分音符的旋律線,低聲部仍為全音音階所組成的快速琶音音型。第 19-21 小節是〈夜風〉中第一個高潮,節奏上三對八,二對四,三對四,切分音加三連 音,以及七連音,使用複雜的節奏,來營造音樂的緊湊性。第 22-24 小節主題第三 次出現,但這一次以八度音程呈現,低聲部接續前面的全音音階所組成的快速琶 音音型。第 25-28 小節是樂曲的第二次高潮,拍號由 4/4 拍轉 2/4 拍,一小節後轉 3/4 拍,再一小節後轉 4/4 拍,葛利菲斯使用拍號的快速轉換來製造樂曲的緊湊性 與高潮,此外,第 27 小節快速音型由八連音轉為九連音,以密集的音來增加音樂 的快速感,加上每一拍都低一個八度呈現,停在 F。整體來看第 21-27 小節,其快 速琶音音型皆由全音階所組成,構成同一種色調的感覺。第 28-31 小節以切分音符 呈現,音值轉為四分音符與二分音符,樂曲氣氛漸趨和緩,準備接入再現部(見譜 例 3-4-3、譜例 3-4-4 與譜例 3-4-5)。

【譜例 3-4-33】〈夜風〉,第 14-18小節

 

【譜例 3-4-44】〈夜風〉,第 19-25小節

 

【譜例 3-4-55】〈夜風〉,第 26-34小節

 

(三)樂段 A’

樂段 A’ 中心調性從 e 小調轉回到降 e 小調。第 32-36 小節上聲部回到一開始 的 Bb-Cb-F 所構成的琶音音型,節奏上為三連音、二連音、二拍的三連音、六連音 以及七連音的轉換。低聲部降 e 小調主和弦從第 31 小節銜接過來直到最後。第 37-43 小節為主題再現,主題後半句的三度音程半音級進迴旋總共三次,音域一次比一 次低八度,最後一次在節奏上不再使用掛留,而是附點四分音符加上八分音符和 二拍的三連音。最後樂曲停在降 e 小調主和弦 Eb-Gb-Bb加上 A 音上(見譜例 3-4-6)。

         

【譜例 3-4-66】〈夜風〉,第 35-43小節

 

〈二〉 演奏詮釋

〈夜風〉為《三首音畫》最後一首樂曲呈現更多的動盪,使用德布西似的迴 旋音型和大三度音程的旋律回應〈夢之谷〉作一個總結,它不是一個強大的暴風 雨,卻是一個描繪來自神祕地方的陣陣大風。樂曲由大三度音程當旋律,全音階 與半音階的琶音音型當伴奏,以及不協和的和弦製造一個神祕的境界,樂曲結束 在暗淡的降 e 小調主和弦,結尾的琶音將樂曲能量微妙的瓦解,像似某種小孩的 煙火,讓人聯想起拉威爾的〈史卡波〉。

樂曲一開始為 4/4 拍,稍縱即逝的急板(Presto fuggevole),第 1-2 小節序奏,

從 pp 漸強到 f 再漸弱到 pp,準備銜接第 3 小節主題的開始,從序奏中可以得知〈夜 風〉是《三首音畫》中速度最快的一首,而且音量上也是變化最快速的一首,此 外,樂曲開始的第一音 Bb為接續前一首〈夢之谷〉而來,氣氛的營造需拿捏好。

第 3-6 小節為主題的呈現,音量上同樣從 pp 漸強到 mf 再漸弱到 pp。第 6-7 小節 音域一層一層的上去,音量也從 pp 漸強到 f 再漸弱到 p,由此可見,音量在二小 節中變化之快速。第 8-10 小節主題第二次出現,注意第 9、10 小節的第二拍為左 手(m.s.)彈奏,且譜上記號有一個重音,需要清楚彈奏出,尤其是最高音,練習時 在音量上的分配可以第一次為 mp,第二次為 mf,二次重音完後接馬上回到右手 (m.d.)彈奏。第 11 小節半音階往上,音量逐漸漸強直到第 12 小節第一拍的頂點 ff,

隨即音域往下,以 mf 彈奏三度音程迴旋音二次(見譜例 3-4-1 與譜例 3-4-2)。

樂段 B 先是一段流動的旋律,這裡左右手建議先分開練習,熟練後再合手,

合手時可先確定拍點的音是哪些,再加入其他的音一起彈奏,彈奏時須清楚聽到 旋律以及六連音不同的層次,另外,第 14-18 小節音量上從 pp 到 p 漸強到 mf,需 醞釀好氣氛,好讓接續的激烈樂段更加鮮明,故此五小節不可過於大聲,演奏者

需注意指尖的控制。第 19-21 小節節奏相當複雜—三對八,二對四,三對四,切分 音加掛留三連音,七連音,需注意節奏的轉換,練習時可將拍點的音加重音,讓 耳朵熟悉聲音,當加重音後會發現,其為 E-G-B 三音所構成的小三和弦,此外,

音量上延續前面的 mf 從 f 到 ff,樂曲第一次的高潮,以刺耳(stridente)的音色呈現,

然後稍微漸弱。第 22-27 小節主題第三次出現,以八度音程呈現,音量上較強,較 激動,此段落是樂曲的第二次高潮,須注意拍號以及節奏的變化,彈奏時可將拍 點的音加上重音,讓拍子更加明確,音的素材上,伴奏的琶音音型全由全音階所 構成,因此制音踏板部分需從第 21 小節踩到第 28 小節才換,總共維持 7 小節同 一個音響。第 28-31 小節為切分音節奏型,音質變長,音響效果漸趨平靜(calmando) 與和緩,最後兩音神祕莫測地(misterioso)預備再現部的來臨(見譜例 3-4-3、譜例 3-4-4 與譜例 3-4-5)。

樂段 A’上聲部以三連音、二連音以及二拍的三連音,而不是樂曲一開始的六 連音再現,因為節奏的改變,聽覺上速度明顯慢了許多,低聲部為降 e 小調主和 弦掛留,此聲響維持 13 小節直至樂曲結束,踏板方面使用弱音踏板來製造遙遠的 (quasi da lontano)音響效果,讓樂曲在靜謐中結束。第 35-36 小節音量仍為 pp,第 37-43 小節主題再現,音域一層一層往下,音量也要一句一句小聲,直到 ppp 且漸 慢(ritenuto),最後一個和弦需像煙火瞬間消失於黑暗當中一般(見譜例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