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葛利菲斯之生平簡介與音樂創作風格

第一節 葛利菲斯之生平簡介

葛利菲斯的名字在西洋音樂史中如流星般一閃即逝,卻發出璀璨光芒。本應 在美國音樂界享有名望,但卻未能如願,其較具特色的作品多為富印象主義的手 法所創作,被後人譽為「美國印象主義作曲家」,亦採用日本與美國印第安主題與 東方音階。筆者根據《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中對於葛利菲斯的生平介紹,將其分為三個時期:(一)艾邁拉

孩童時期(1884-1903)、(二)柏林留學時期(1903-1907)、(三)紐約時期(1907-1920)。

(一) 艾邁拉孩童時期(1884-1903)

葛利菲斯於 1884 年 9 月 17 日出生在美國紐約艾邁拉市一個典型中產階級的 家庭,父親維柏‧葛利菲斯(Wilbur Griffes)是位商人,和母親克拉拉‧湯姆林森(Clara Tomlinson)都喜歡寫作和音樂,當然孩子們也受到他們的影響。家中有五個小孩,

都學習音樂,葛利菲斯排行老三。2 除了音樂之外,葛利菲斯從小就特別喜歡閱讀 有關旅遊的書籍,他喜歡幻想像是東方這樣遙遠的地方,另外,他也喜歡閱讀詩 集,有一段時間,美國詩人愛倫‧坡(Edgar Allan Poe, 1809-1849)3 是他的最愛,長 大後,這些傾向在他的音樂作品中開花、發展。

       

2 葛利菲斯家中有五個孩子,分別是:Katharine Clara(1874)、Florence Beatrice(1880)、

Charles Griffes(1884)、Alice Marguerite(1886)、Arthur Raynes(1892)。

3 美國作家、詩人、編者與文學評論家。愛倫‧坡命運坎坷,他的一生大多在與命運 搏鬥的逆境中度過。愛倫‧坡是革命將軍的後嗣,流浪戲子的遺孤,西點軍校的高材生,

但命運卻把他造就成一位使美國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愛倫‧坡的寫作生涯從寫詩開始,

但他對美國文學的極大貢獻是在他的短篇小說,一生中寫了七十篇,其中享譽文壇的約有 二十篇。愛倫‧坡的短篇小說大體可分為兩類:恐怖小說和推理(偵探)小說。

體育運動方面,葛利菲斯在就讀艾邁拉公立學校期間喜歡打網球。個性上,

葛利菲斯是位敏感、謙虛、害羞但誠懇的人,有時嚴肅,有時幽默。他不是一位 不管三七二十一能夠接受所有人的爽朗型男孩,僅有幾個親密朋友,但友誼都很 長久。興趣方面相當廣泛,包括攝影、水彩、銅版畫和素描。他喜歡戲劇院,而 且對色彩、顏色相當著迷,看到馬戲團或遊行會非常的興奮。美國作家與音樂評 論家勞倫斯‧吉爾曼(Lawrence Gilman, 1878-1939)曾評論:「葛利菲斯是位講究的 工匠,嚴謹的藝術家。」4

十歲時,葛利菲斯由姊姊凱瑟琳(Katharine)啟蒙鋼琴。5 此時,他也開始創作 歌曲與鋼琴曲,並在艾邁拉發表。1899 年,葛利菲斯轉往他的第二位鋼琴教師—

一位成就出眾的鋼琴家布洛頓教授(Mary Selena Broughton, 1862-1922)6 學習鋼琴,

布洛頓教授曾在德國受過訓練,同時也是姐姐在艾邁拉大學的鋼琴指導教授。布 洛頓除了教授鋼琴之外,也擔任葛利菲斯的導師,如同他的母親般,矯正其言行 舉止,鼓勵他拓展文學及藝術方面的興趣,指導他穿衣的風格和說話的藝術,並 教導他和聲與對位,對他個人的音樂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1898 年,葛利菲斯最 早的作品《降 B 大調六段變奏曲》(Six Variations in B-flat Major),就是獻給這位布 洛頓教授,雖然不是成熟的作品,但卻展現出游刃有餘掌握變奏曲形式和相當多 精心設計的音型和節奏。1899-1900 年創作的《四首前奏曲》(Four Preludes)同樣 獻給布洛頓教授,《四首前奏曲》也同時表現出對蕭邦的尊敬。

當葛利菲斯閱讀浪漫詩歌和散文時,他創作的作品就會反映浪漫派的風格。

       

4 Katherine Little Bakeless, Story-lives of American Composers (New York: Frederick A.

Stokes Company, 1941), 195.

5 姊姊凱瑟琳(Katharine)在當時不僅是一位鋼琴家也是一位鋼琴老師,就讀於艾邁拉 大學。

6 布 洛 頓 教 授 曾 經 在 德 國 給 李 斯 特 的 學 生 和 華 格 納 的 密 友 的 克 林 特 沃 特 (Karl Klindworth, 1830-1936) 指導。

在高中時期,葛利菲斯的鋼琴演奏技巧越來越好,畢業的同時,布洛頓鼓勵他到 柏林追求演奏家的夢想。1903 年 5 月 21 日,葛利菲斯在艾邁拉大學的禮拜堂舉辦 一個行前的募款音樂會,籌措前往歐洲的資金。7 音樂會中除了演奏鋼琴之外,還 首次發表他在 1901 年所創作的聲樂歌曲《若我的詩有翅膀》(Si mes vers avaient des

ailes)和《在我的里拉琴,其他時間》(Sur ma lyre l’autre fois)。葛利菲斯收到三個

地方報紙的好評,也消除了父母對於音樂是否能作為一種能獲得溫飽的職業。當 天音樂會之後,艾邁拉電報(Elimra Telegram)這樣寫著:

「他那異於常人的記憶力,以及能夠創造出如此生動作品的能力是很少 人能望其項背的。更驚人的事實,他只是個艾邁拉公立學校的畢業生。

這位擁有此兩項才能的年輕人,必定會踏上成功的音樂家之路。」8

在艾邁拉大學禮拜堂的音樂會,引起如此熱烈的迴響,也為葛利菲斯音樂之 路揭開了序幕。葛利菲斯為了更進一步的研究,同其他美國和加拿大的學生一樣,

每季都有大批學生蜂擁到德國學習音樂,葛利菲斯也步上這樣的旅程。

(二) 柏林留學時期(1903-1907)

十九世紀進入二十世紀初,出生於中產階級家庭的葛利菲斯家庭經濟並不是 很好,沒有足夠的金錢可以支付出國留學的費用。葛利菲斯的爸爸只是一家男裝 店職員,負責裁縫襯衫,並沒有多餘的錢,而且家裡有五個小孩要撫養。家人在 得知葛利菲斯要出國留學的當下,試著說服他可以找其他比較賺錢的職業,音樂 當興趣即可。然而,經過多次的討論,布洛頓教授支持葛利菲斯成為一位音樂家,

       

7 艾邁拉每日公報和自由出版社,1903 年 5 月 22 日。

8 Elmira Telgram(Elmira), 24 May 1903.

她不僅口頭上支持且提供葛利菲斯在金錢上的幫助。在布落頓教授慷慨解囊之下,

葛利菲斯被送到德國學習,在柏林的四年求學過程中,布洛頓教授經常透過書信 的往返給予意見與支持。

1903 年 8 月 13 日,剩一個月即將滿十九歲的葛利菲斯,搭上輪船,在布洛頓 教授鼓勵與資助下離開家鄉美國,來到一個文化繁華且多元,擁有超過兩百萬人 口,當時歐洲最大的城市之一,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中心之一的柏林學習,直到 1907 年。當葛利菲斯來到柏林,布洛頓教授因暑假已經在那等他,幫他安排住在 市區,並帶他參觀博物館、音樂廳,甚至動物園,熟悉附近環境。葛利菲斯在 1903 年 9 月 1 日的日記中記下一個重要的經驗:「非常奇特的是—孔雀是純白色的。」

9 毫無疑問,這將成為他往後著名鋼琴曲的靈感。對葛利菲斯來說這是一個改變—

成為一位歐洲的美國人,並在德國柏林的斯特恩音樂學院(Stern Conservatory)學習 音樂,準備成為一位鋼琴演奏家。葛利菲斯首先要克服的問題是語言,他不會說 德語,但經過學習,他很快瞭解德語的規則。此時歐洲的音樂正值浪漫時期,他 沉浸在其中。住在德國的四年期間,讓葛利菲斯充分掌握德國音樂與文化的氛圍,

也因此創作了許多德文歌曲。

在斯特恩音樂學院期間,他先後向耶德利茲卡(Ernst Jedliczka, 1855-1904)10 和 加爾斯頓(Gottfried Galston, 1879-1950)11 學習鋼琴,隨洛耶凡格(Max Loewengard,

       

9 Edward Maisel, Charles T. Griffes: The Life of an American Composer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84), 36.

10 耶 德 利 茲 卡 為 烏 克 蘭 著 名 鋼 琴 家 , 曾 當 安 東 ‧ 魯 賓 斯 坦 (Anton Rubinstein, 1829-1894)、尼古拉‧魯賓斯坦(Nikolay Rubinstein, 1835-1881)與克林特沃特的學生,承襲 德、俄音樂流派。1897-1904 任教於斯特恩學院。

11 加爾斯頓為雷協悌茲基(Theodor Leschetizky, 1830-1915)的學生。

1860-1915)12 和克拉特(Wilhelm Klatte, 1870-1930)學習理論和對位法,向魯弗爾 ( Philippe Rüfer, 1844-1919)學習作曲。在柏林,葛利菲斯見識到許多優秀的鋼琴家,

他們擁有精湛的演奏技巧和舞台魅力,相較於自己卻顯得平凡無奇,能發揮的空 Beethoven﹐1770-1827)《c 小調主題與三十二段變奏曲》(Thirty-Two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in C Minor),他和布洛頓對這次的演出感到相當滿意。

葛利菲斯留學期間剛好歐洲正風行華格納的音樂,他雖然喜歡華格納的音樂,

但並沒有跟著流行。1905 年 6 月 22 日,葛利菲斯第一次在柏林的公開場合演奏他 創作的《F 小調奏鳴曲》(Sonata in F Minor)。葛利菲斯一開始到德國的目標是想成 為一位鋼琴演奏家,但經過在德國的這段時間,他發現自己對於作曲的天份及熱

       

12 洛耶凡格是一位成熟且擁有豐富經驗的大學教授,曾經在維斯巴登音樂學院 (Wiesbaden Conservatory) 教 授 理 論 作 曲 一 年 , 在 柏 林 克 林 特 沃 特 ‧ 夏 溫 卡 音 樂 學 院 (Klindworth Scharwenka Conservatory)六年(1891-1897),斯特恩音樂學院(Stern Conservatory) 七年(1897-1904),最後在漢堡音樂學院(Hamburg Conservatory)。他有過幾年實際指揮樂團 的工作,是一位受到音樂評論家注意,且擁有良好聲譽的作曲家。

13 葛利菲斯在柏林的這段時間,寫了將近 200 多封的信,目前大多數現存於林肯中心,

紐約公共圖書館的音樂部,少部分收藏在紐約艾邁拉大學圖書館。這裡是 1903 年 9 月 9 日寫給媽媽的信內容。

14 1905 年 6 月 13 日寫給媽媽的信。

愛,因而改變了自己的方向,轉而想成為一位作曲家,這讓布洛頓教授有些失望。

雖然葛利菲斯學習和閱讀其他外語,但他知道德文是最好的,於是用五首德文詩 創作曲子,而這《五首德文歌曲》(Five German Songs)是他第一次由席爾默音樂出 版社(Gustav Schirmer, Inc.)15 為其所出版的作品,1909 年出版時已經 25 歲,且回 不同的音樂,例如: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胡果‧沃爾夫(Hugo Wolf, 1860-1903)、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德布西、拉威爾的音樂,

這些豐富的音樂經驗,內化為葛利菲斯創作的養分,並影響他的創作風格。在一 次與布洛頓的書信中,17 他提到沃爾夫的作品非常優美,在往後葛利菲斯的聲樂        

15 美國的音樂出版社。1866 年由古斯塔夫‧席爾默(Gustav Schirmer, 1829-1893)所創 立。先後曾出版 T. Griffes, E. Granados, E. Bloch, Schoenberg, Barber, Menotti, Bernstein 與 C. Ives 等人的作品,以及《古典音樂全集》、《歌劇腳本全集》、《彌撒曲集》、《美國民謠曲 集》、《白克音樂家人名辭典》(Baker’s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Musicians)等出版品。1915 年起開始發行的《音樂季刊》(The Musical Quarterly),1898 年起由牛津大學出版部承接出 版。

16 胡伯定克為德國最著名的作曲家,其最重要的作品為歌劇《韓賽爾與葛雷泰》

(Hänsel und Gretel),他是華格納的追隨者。

17 Charles Tomlinson Griffes, Letter to Miss Broughten, January 4, 1904.

作品中,對於藝術歌曲中歌詞的設計、和聲配置與獨創性,或多或少都受到沃爾 夫的影響。

在柏林求學的四年期間,葛利菲斯不僅鋼琴演奏技巧精進,並多次出席公眾 場合擔任鋼琴伴奏與獨奏,他也在那擔任了一些教學,賺取微薄生活費,在創作 上,除了有《五首德文歌曲》之外,還有一首管弦樂作品《幻想交響曲》(Symphonische

在柏林求學的四年期間,葛利菲斯不僅鋼琴演奏技巧精進,並多次出席公眾 場合擔任鋼琴伴奏與獨奏,他也在那擔任了一些教學,賺取微薄生活費,在創作 上,除了有《五首德文歌曲》之外,還有一首管弦樂作品《幻想交響曲》(Symphonis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