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葛利菲斯《幻想曲集》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第三節 〈夜曲〉(Notturno)

「夜曲」是旋律表情豐富、短小具有夢幻氣氛略帶哀愁感的鋼琴曲,72 樂曲 特徵為單純的「主旋律配伴奏」,伴奏部份多由簡單的分解和弦構成,曲式結構極 單純,以三段體為基礎,前後二樂段之間穿插有一個對比性的中間樂段,使音樂 在寧靜中仍有動態樂段交錯變化。「夜曲」是一種為了夜間表演而作的音樂小品,

以酣暢婉約的旋律教人沉迷,有的曲調甜美溫暖,有的氣質憂鬱善感。73 本首〈夜 曲〉為《幻想曲集》三首中最和緩、平靜的樂章,樂曲充滿半音階和聲、全音色 彩、複調性,以及富詩意和充滿想像力的曲子。

〈一〉 樂曲分析

〈夜曲〉為 3/4 拍,中心調性為降 A 大調,安靜但不拖延(Tranquillamente, ma non trascinato),曲式為 ABA 三段體,總共 153 小節。第 1-77 小節為樂段 A,第 78-98 小節為樂段 B,第 99-153 小節又回到樂段 A,但有些變化,筆者將之稱為樂 段 A’。〈夜曲〉有二個特色,第一個特色為「主旋律配伴奏」模式呈現,且每當主 題重複或改變時,其伴奏模式皆不相同,葛利菲斯利用多變的伴奏音型和節奏來 增加樂曲的變化感。第二個特色為樂曲充滿半音階與全音階。

       

72 林勝儀編譯,《新編音樂辭典—樂語》(台北:美樂出版社,2008),540。

73 同註 65,235。

【表五】葛利菲斯〈夜曲〉曲式結構表

樂段 A B A’

主題 序奏 a b 過渡 c a Coda

小節 1-2 3-35 36-67 68-77 78-98 99-129 130-153

中心調性 降 A 大調 升 c 小調 降 A 大調

(一)樂段 A

樂曲一開始中心調性在降 A 大調,2 小節的序奏,左手來自〈夢之谷〉的素 材以三度音程呈現加上持續音,當樂句變換時伴奏和聲也換做更換。第 3-35 小節 為主題 a 旋律,先是三連音再加上附點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第 9 小節上聲部為 一個全音音階。第 15 小節低聲部伴奏改為分解和弦伴奏,此處也是新的樂句開始 (見譜例 4-3-1)。第 27 小節為〈夜曲〉第一次的高潮,雙手改以音程與和弦的方式 呈現,增加音樂的張力(見譜例 4-3-2)。第 36-67 小節為主題 b 旋律音值較長,二分 音符加上四分音符組成,低聲部伴奏為一持續低音加上分解和弦(見譜例 4-3-3)。

第 52-63 小節旋律在低聲部,上聲部為四、五、六度音程伴奏,前三次相同,第四 次開始有些變化,無論是旋律或伴奏,這樂段充滿許多的半音,例如第 63 小節接 到第 64 小節,旋律轉到上聲部以半音做銜接 F#-G-Ab(見譜例 4-3-4)。第 66-67 小 節旋律線在低聲部,上聲部為三連音。第 68-77 小節為過度樂段,上聲部旋律 Bb-C-Db-Bb-C-Db-Db-Eb-F-Db-Eb-F-Ab-Bb-Bb-G-A-A,低聲部旋律 Bb-Ab-G-Gb-F-Eb- Db-Bb-Ab-G(見譜例 4-3-5)。第 72-77 小節低聲部 G#預示即將轉調(見譜例 4-3-5)。

【譜例 4-3-11】〈夜曲〉,第 1-16 小小節

 

【譜例 4-3-22】〈夜曲〉,第 17-35小節

 

【譜例 4-3-33】〈夜曲〉,第 36-51小節

 

【譜例 4-3-44】〈夜曲〉,第 52-67小節

 

【譜例 4-3-55】〈夜曲〉,第 68-79小節

 

(二)樂段 B

樂段 B 以 G#從降 A 大調轉到升 c 小調,第 78-98 小節為主題 c,共二次,第 二次高八度呈現,低聲部伴奏與內聲部為切分音音型節奏,最低音的旋律線 G#-G#-G#-F#-E(見譜例 4-3-6)。第 94-95 小節低聲部除切分音之外,還有半音階下行 C-B-A#-A-G#-G-FX。第 97-98 小節全音音階 C#-D#-E#-FX,並以同音方式 FX=G 轉調 進入再現樂段 A’。

(三)樂段 A’

樂段 A’ 中心調性從升 c 小調轉回到降 A 大調。第 99-129 小節主題 a 再現,

伴奏音型由平行三度音程改為三連音,素材來自主題 a 的旋律(見譜例 4-3-7)。第 113-129 小節與一開始只有低聲部前兩小節些許變化,其他都一模一樣(見譜例 4-3-8)。第 130-153 小節為尾奏,旋律部分先是單音接著是和弦,然後分解和弦,

最後回到和弦方式呈現,低聲部為四連音、三連音、八連音、七連音的轉變(見譜 例 4-3-9 與譜例 4-3-10)。第 139 小節以半音接到 e 小調,第 142-143 小節樂曲第一 次出現斷音且從 E 音往上與往下半音到兩個關係調 f 小調與降 A 大調形成複調性,

樂曲最後以這兩個調的和弦一起結束樂章。

【譜例 4-3-66】〈夜曲〉,第 80-98小節

【譜例 4-3-77】〈夜曲〉,第 99-1122 小節

 

【譜例 4-3-88】〈夜曲〉,第 113-1229 小節

 

【譜例 4-3-99】〈夜曲〉,第 130-1440 小節

 

【譜例 4-3-110】〈夜曲〉,第 141-1153 小節

 

〈二〉 演奏詮釋

葛利菲斯《幻想曲集》中的第二首〈夜曲〉,創建自己的懷舊魔力,帶領我們 來到新英格蘭的室內風景畫。豐富的個人情感,建構在旋律和和聲上,只為了再 次產生清新寧靜的背景。〈夜曲〉風格夢幻的、感性的與〈船歌〉和〈詼諧曲〉輕 巧活潑的呈現明顯對比。〈夜曲〉擁有法國平行和弦和俄羅斯高度曲折半音階的前 衛元素,以及使用遠系轉調的手法,例如最後由升 c 小調轉到降 A 大調作總結。

樂曲一開始安靜但不拖延,葛利菲斯指示「低語喃喃的」(mormorando),第 3 小節開始的主題 a 呈現在一個模糊不清的全音世界,須富有表情地彈出三連音與 附點音型節奏,低聲部三度平行音程須注意圓滑彈奏,練習時以兩個兩個一組加 上落腕彈奏,注意音量的平均,然後將三拍子拍點的音彈至耳朵熟悉,最後再按 照譜上記譜彈奏,仍保持三拍子的律動(見譜例 4-3-1)。第 9 小節旋律部分仍為全 音音階。第 15-26 小節低聲部伴奏改為分解和弦,練習時可以按照譜上彈奏,也可 練習逆向彈奏,讓每個音都能平均,上聲部旋律改為和弦的方式,音量從 mf 逐漸 漸強。第 27 小節達到 ff 第一次高潮但隨即以下降音型將音量帶回到 p,並繼續漸 弱到 pp,漸慢準備接至主題 b(見譜例 4-3-2)。值得注意的是,第 15-26 小節這段落 低聲部為 Eb-C-Ab和弦,從單音來看為屬音往下三度到二次到主音,從和弦來看為 降 A 大調的 I 級和弦,葛利菲斯善用這樣的手法,讓樂曲看似不是調性,但又有 調性的影子存在。

第 36-51 小節為主題 b,如夢的意境,整段落以 pp 演奏,低聲部為持續音加 上八分音符的伴奏音型,持續音行進方向為往下進行,Ab-G-F#以半音進行方式銜 接下一樂句,這是葛利菲斯於銜接樂段時善用的手法。第 45 與 48 小節為鄰音和 弦功能(見譜例 4-3-3)。第 52-67 小節旋律第一次出現在低聲部,注意聲音的清晰,

不要讓高音給蓋過去了,以 mf 音量並逐漸漸強,直到第 64-65 小節 ff 第二次高潮,

但這裡回到高聲部為旋律,二小節後旋律馬上又回到低聲部;伴奏方面以八分音 符和弦與音程方式呈現,手掌力量掌握好,動作盡量以平行移動為原則,不要有 太過大的動作,以保持平靜的氛圍,第 64-67 小節第二次的高潮,伴奏音型改以三 連音緊湊幫助旋律的推動(見譜例 4-3-4)。第 68-71 小節過渡樂段延續前面的三連音 加上外聲部的兩條旋律線條,為了讓旋律清楚聽見,譜上也有重音記號,練習時 先把三連音拿掉只彈奏旋律直到耳朵熟悉後再補進去,注意最後的附點音符的節 奏(見譜例 4-3-5)。第 72-77 小節為一轉調樂段,速度轉慢(meno mosso),G#音為 a 小調的導音,彈奏時低聲部 G#要解決到上聲部的 A 音,總共三次,第二次意境遙 遠的,第三次漸慢銜接下一樂段的 A 音,另外,樂段的最後兩小節切分音節奏預 示下個段落伴奏音型即為切分音節奏(見譜例 4-3-5)。

樂段 B 一開始為安靜且歌唱似的,第 78-98 小節為主題 c,伴奏音型為切分音,

旋律充滿半音色彩,第一次為單音,第二次高八度且內聲部加入切分音。第 88-98 小節旋律在低聲部,三度音程關係、半音音階與全音音階組成,上聲部伴奏音型 先是八分音符二小節,三度音程關係加切分音再二小節,接著 D#=Eb為降 A 大調 的屬音,預示即將轉調。整個樂段 B 音量部分從 mf 平靜到中間逐漸激動地、更激 動地,最後逐漸平靜且漸弱,

樂段 A’回到一開始的速度,同樣低語喃喃的,主題 a 再現但伴奏音型改為流 動緊湊的三連音,出現二對三、三對三、四對三的節奏,在對節奏時也別忘了學 律的線條仍須保持流暢勿中斷。第 113-129 小節上聲部與一開始相同,低聲部前兩 小節改為三連音,葛利菲斯在此同樣使用 Bb-A-Ab半音階來銜接 Coda,彈奏時也 別忘了 Eb-C-Ab的 I 級和弦。第 130-153 小節為 Coda,平靜地奏出降 A 大調 I 級所

組成的四連音與三連音的伴奏音型,右手甜蜜溫柔地彈奏出主旋律,手指力度控 制音量保持在 pp。第 138-139 小節右手可先單獨練習八度音程再加入中間的音,

葛利菲斯這裡以半音的手法接到下一個樂句。第 140-153 小節注意色彩的變化,e 小調、f 小調與降 A 大調,樂曲最後內聲部仍以半音手法做銜接 F-E-Eb

葛利菲斯善於使用「小聲—大聲—小聲」這樣的循環模式,因此樂段的分法 筆者以力度變化來劃分,此外,伴奏音型和節奏會隨旋律變化而做改變,增加樂 曲的豐富性,而樂段的銜接善於使用「同音」或「半音」兩種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