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葛利菲斯《三首音畫》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第二節 〈夜晚的湖〉(The Lake at Evening)

葛利菲斯鋼琴作品明顯使用半音階,這對德國浪漫主義風格的作品來說並不 驚奇,因為受到華格納音樂的影響,同樣地,在印象主義風格的作品中使用半音 階也不特別,因為這是來自於德布西的影響。事實上,印象主義風格的作品是最 充滿半音階色彩的。

葛利菲斯大部分的鋼琴作品中,頑固音型(ostinato figures)留下一個重要的結構 要素。葛利菲斯似乎很喜歡使用頑固音型,當他想要製造催眠效果或是呈現某種 音色、醞釀特有的氣氛時,便會使用這樣的創作手法,另外,平行八度、三度的 運用也是一個特色,讓旋律更加突出與明顯。葛利菲斯善於使用平行八度中間再 加一個音,但非和弦的三度音,構成一個四度加五度的和弦,此方式為避免調性 產生,當三度音沒有出現在和弦中,最後是大調或小調無法確定,結果是自由的,

於是呈現出含糊不清的音響效果。不管何時期,在葛利菲斯的音樂中,完全四度 和五度扮演重要角色。

葛利菲斯在印象主義風格所創作的樂曲,除了善於使用半音音階、頑固音型 等特殊手法之外,每首樂曲皆會引用詩歌和配上標題,此外,也喜歡使用同時包 含大調和小調的複調性創作手法。在旋律上,五聲音階、全音階的使用,製造出 強烈的異國聲響,瀰漫於這時期許多的樂曲中。在節奏上,常會有三對二,五對 七等錯綜複雜的節奏音型。

在演奏技巧上,葛利菲斯的鋼琴音樂需要有敏銳的踏板和寬廣獨特的色彩,

好的控制和靈敏的觸鍵是需要的。沉靜的心靈和豐富的想像力,能演奏出更動人 悅耳的音樂。

 

〈一〉 樂曲分析

〈夜晚的湖〉為 3/4 拍,中心調性為 A 大調,安靜和甜蜜(Tranquillo e dolce),

曲式為 ABA 三段體,總共 67 小節。第 1-22 小節為樂段 A,第 22-45 小節為樂段 B,第 46-67 小節又回到樂段 A,但有些變化,筆者將之稱為樂段 A’。在這首樂曲 裡有兩個特色,一是使用頑固節奏音型,在樂曲一開始直到結束,貫穿整首樂曲。

另一特色是使用平行八度,無論是在旋律或是頑固音型,都有使用平行八度,增 加空靈的感覺或力度的變化。

【表一】葛利菲斯〈夜晚的湖〉曲式結構表

樂段 A B A’

小節 1-22 22-45 46-67

中心調性 A 大調 E 大調 A 大調

(一)樂段 A

樂曲一開始中心調性在 A 大調,2 小節的序奏,左手以平行八度呈現中心音 A,

二個八分音符加上一個四分音符的頑固節奏音型貫穿整首樂曲。接著主題在第 3 小節的上聲部開始出現,以平行八度音程展開,結束的和弦會帶有小音符,主題 旋律以四小節為一個單位,前二小節為全音階所組成,後二小節回到調性,主題 旋律重複一次,第二次結尾的音較第一次高大二度,此外,再加上兩次下降音型 旋律的擴充,第 11 小節出現調性上的 Vii9和弦。第 14-22 小節主題稍加變化,多 了附點四分音符加上八分音符,同樣四小節為一個單位,重複一次,第二次結尾 的音只高小二度,停留在還原 F。低聲部方面持續中心音 A,第 3-14 小節內聲部

(二)樂段 B

樂段 B 中心調性從 A 大調轉到 E 大調,第 22-23 小節為導奏,也是樂段 B 的 開始,以切分音的方式呈現,低聲部的平行八度音程從 A 音轉為 B 音,B 音為 A 大調 V/V,直到第 46 小節再現,才又轉回到 A 音。第 24-27 小節上聲部主題旋律 四小節一個單位,重複一次,第一次使用平行四、五度音程,第二次使用三度音 程。第 31 小節樂曲開始發展,旋律線條往上帶,樂句縮短為 2 小節一個單位,總 共 五 次 , 第 四 次 為 一 小 節 。 第 24-38 小 節 低 聲 部 長 音 為 半 音 旋 律 線 : G#-G-F#-G-F#-F-E-D#-D。第 37-39 小節,出現了二對三,二對五的節奏,低聲部由 二轉到三又轉到五的複雜節奏,也是整首樂曲的高潮,第 40 小節右手第一個音為 樂曲的頂點 B。41-45 小節準備結束樂段 B,第 40-45 小節低聲部除了為頑固節奏 音形外,還是半音階下行 B-A#-A-G#,另外長音部分也是半音階下行 G-F#-F-E,上 聲部也有半音階旋律 B-B#-C#和 A-A#-B-B#,以及內聲部 G-F#和 E-D#-D(見譜例 3-2-2)。

(三)樂段 A’

樂段 A’ 中心調性從 E 大調轉回到 A 大調,葛利菲斯使用半音的手法銜接,

例如 B#-C#、F#-F、G#-A 和 E-F。第 46-53 小節上聲部主題再現,這次出現三音,

節奏上改變為附點四分音符加上八分音符,而低聲部頑固節奏音型的音從 B 回到 A,內聲部旋律:F-E-D-C#。第 53-56 小節,兩次下降音型的旋律。第 56-67 小節 頑固節奏音型第一次出現在上聲部,葛利菲斯想利用高音域來製造輕飄飄的感覺,

同時主題第一次出現在低聲部,與樂段 A 比較不同的是,最後主題結束在未解決 的大六度音程 F#音上(見譜例 3-2-3)。

【譜例 3-2-22】〈夜晚的的湖〉,第 224-45 小節

【譜例 3-2-33】〈夜晚的的湖〉,第 446-67 小節

〈二〉 演奏詮釋

〈夜晚的湖〉雖然詩和標題都是在創作之後才加上去,但樂曲所想表達的意 念與取材自葉慈的詩相吻合:「湖水輕拍岸邊的低語。」〈夜晚的湖〉是《三首音 畫》中擁有最漂亮、最純潔旋律的樂曲,其保留德國浪漫色彩的溫柔抒情旋律線,

在法國和聲的背景下和令人焦躁不安的反覆音符中創造出迷人的效果。彈奏樂曲 時應掌握樂段風格之變化,表現水的靜態與動態。

〈夜晚的湖〉一開始使用弱音踏板(una corda)編織出安靜和甜蜜的氛圍,二拍 持續的節奏就像輕拍岸邊的湖水,不停地湧動著。主題為一優美的三拍子旋律,

對上二拍頑固節奏呈現出錯綜感,雖然旋律在上聲部,但葛利菲斯藉由延伸重複 的音符從低音到最高音,製造了一個寬敞的感覺,例如第 3 小節左右手的 F 音,

第五小節右手二個 E 音和左手一個 E 音,以及右手一個 A 音和左手二個 A 音等,

主題開始以最弱的音量但富有表情地(pp ma espressivo)奏出,長音符與長樂句表現 出 水 的 靜 態 感 , 兩 次 主 題 後 加 上 下 降 音 形 的 擴 充 , 音 量 上 逐 漸 地 漸 強 (poco cresc.)(見譜例 3-2-1)。接著,主題再次出現,音量回到 p,最後一次 pp,然後漸弱 (dim.)準備接到樂段 B。最後一個和弦還原 F 要注意音色的轉換,可以稍慢再奏出,

這一小節的色彩為全音階 B-C#-D#-F-A。葛利菲斯的曲子中很容易見到在一個樂句 中,必須作漸強又漸弱,一個樂句一個樂句,清楚分明,這是其樂曲的一個重要 特徵之一(見譜例 3-2-1)。

樂段 B 開始,放開弱音踏板且更富有表情地(piu espressivo)彈奏,兩次主題之 後,第 31 小節開始是樂曲的高潮,逐漸激動地(poco agitato),繼續漸強(sempre cresc.) 表現水的動態。這邊要注意右手指法與左手大跳音程距離之掌握,以及左右手節 奏的轉換,從二轉三,再到四,最後到五,節奏越來越緊湊,音量也越來越大,

在第 40 小節達到頂點,之後再慢慢收回,像水波慢慢退回湖裡,更安靜地(piu tranquillo),漸弱更多(dim. molto)並逐漸減慢速度(poco rit.)(見譜例 3-2-2)。

樂段 A’回到一開始,長音符與長樂句表現水的靜態感,使用弱音踏板,按照 當初的速度演奏(Tempo I),主題演奏兩次,接著主題出現在左手低聲部,音量繼 續漸弱和平靜(sempre dim. e piu calmato),像似水波越來越遠(lontano),快要看不見,

最後漸慢且逐漸消失(morendo)(見譜例 3-2-3)。

〈夜晚的湖〉是一首很漂亮的樂曲,演奏時須注意觸鍵,用敏銳的耳朵聽,

將高音的旋律清楚奏出。右手小拇指用指尖撐住,力量可稍微往右傾,並注意音 與音的連接,力量的傳遞,讓聲音聽起來要是圓滑的。另外就是節奏,必須持續 往前走,勿停頓,例如左手頑固低音伴奏,像水波一樣不斷地向前流動,當右手 在樂段 B 高潮的地方時,不要忘記了左手的流動。此外,樂段 B 是高潮所在,此 處可數三大拍,先確定拍點是哪些音,之後再把剩下的音加進去。最後,音量層 次的安排,整首樂曲幾乎都在 pp、p 的音量上,但還是要表現出層次感,一次一 次遞增或一次一次遞減,例如樂曲一開始的主題二次,第一次 pp,第二次 p,接 著下降音型第一次 p,第二次 pp,如此便是一個大樂句,且是有層次的,音樂也 更加優美動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