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在依附風格、社交自我效能與憂鬱上之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在依附風格、社交自我效能與憂鬱上之

效能與憂鬱上之差異

壹、不同背景變項大學生在依附風格上之差異分析

一、不同性別大學生在依附風格上之差異分析

本研究以性別為自變項,依附風格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 瞭解不同性別大學生在依附風格上的差異,分析結果如表 4-5 所示。

表 4-5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在依附風格各分量表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依附風 男生(n=419) 女生(n=430) F 差異比較

格量表 M SD M SD

安全依附 23.56 4.14 24.13 4.14 4.06* 女>男 排除依附 19.02 4.07 18.17 4.18 8.95** 女<男 焦慮依附 22.45 4.68 22.77 4.93 .92

逃避依附 18.16 4.71 17.77 5.03 1.34

*p<.05,**p<.01,***p<.001

由表 4-5 可知,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在安全依附(F= 4.06,P= .04)與排除 依附(F= 4.06,P= .04)上達顯著差異,假設 1-1 及 1-4 獲得支持;而性別 在焦慮依附與逃避依附上則無差異,假設 1-2 及 1-3 未獲得支持。其中,女 性在安全依附的平均得分高於男性,而男性排除依附的平均得分則高於女性。

67

二、不同年級大學生在依附風格上之差異分析

研究者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考驗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在依附風格各分量表 的差異情形,若統計考驗達顯著,則進一步以 Scheffé 法進行事後比較,其結 果如表 4-6 所示。

表4-6

不同年級大學生在依附風格各分量表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分量表 年級 n M SD F 安全 一年級 283 23.76 4.04 1.22 二年級 141 24.14 3.99

三年級 280 23.55 4.23 四年級 145 24.25 4.27

焦慮 一年級 283 23.56 4.92 9.34***

二年級 141 21.48 4.76 三年級 280 22.83 4.70 四年級 145 21.48 4.39

排除 一年級 283 18.20 4.23 2.40 二年級 141 18.30 4.36

三年級 280 18.82 4.21 四年級 145 19.20 3.58

逃避 一年級 283 18.01 4.80 1.06 二年級 141 17.37 4.87

三年級 280 18.27 4.78 四年級 145 17.96 5.17 p<.001

68

由表 4-6 可知,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在焦慮依附皆達顯著差異(F= 9.34,

p= .00 ),此結果支持研究假設 1-6;而安全依附、排除依附與逃避依附皆未達 顯著差異(F=1.22、F=2.40、F=1.06,p= .30、p= .07、p= .37),假設 1-5、1

-7、1-8 未獲支持;進一步事後比較,結果可知大一學生焦慮依附得分高於 大二及大四之學生。

貳、不同背景變項大學生在社交自我效能上之差異分析

一、不同性別大學生在社交自我效能上之差異分析

本研究以性別為自變項,社交自我效能為依變項,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

以瞭解不同性別大學生在社交自我效能上的差異,如表 4-7 所示。

表4-7

不同性別大學生社交自我效能之平均數、標準差及獨立樣本t檢定

*p<.05

由表 4-7 可知,大學生在社交自我效能會因性別而有差異(t= -2.12,

p<.05),其中,女性平均得分優於男性,假設 2-1 獲得支持。

二、不同年級大學生在社交自我效能上之差異分析

本研究以年級為自變項,社交自我效能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以瞭解不同年級大學生在社交自我效能上的差異,若統計達顯著水準,則進一 步以 Scheffé法進行事後比較,如表 4-8 所示:

男生(N=419) 女生(N=430) t 差異比較

M SD M SD

社交自我效能 63.28 8.35 64.46 7.84 -2.12* 女>男

69

表 4-8

不同年級大學生社交自我效能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年級 n M SD F

社交自 一年級 282 63.73 7.82 1.88 我效能 二年級 141 64.76 8.10

三年級 280 64.24 7.97 四年級 145 62.65 8.92

由表 4-8 可知,大學生之年級在社交自我效能上沒有差異(F=1.88,

p> .05),假設 2-2 並未獲得支持。

参、不同背景變項大學生在憂鬱上之差異分析

一、不同性別大學生在憂鬱上之差異分析

本研究以性別為自變項,憂鬱為依變項,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以瞭解不 同性別大學生在憂鬱上的差異,如表 4-9 所示。

表 4-9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憂鬱之平均數、標準差及 獨立樣本 t 檢定

男生(n=419) 女生(n=430) t 差異比較

M SD M SD

憂鬱 17.89 9.41 15.17 8.13 4.49*** 男> 女

***p<.001

由表 4-9 可知,大學生在憂鬱上會因性別而有差異(t=4.49,p< .001),且 男性平均得分高於女性,假設 3-1 獲得支持。

70

二、不同年級大學生在憂鬱上之差異分析

本研究以年級為自變項,社交自我效能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以瞭解不同年級大學生在社交自我效能上的差異,若統計達顯著水準,則進一 步以 Scheffé法進行事後比較,如表 4-10 所示。

表 4-10

不同年級大學生憂鬱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年級 n M SD F 憂鬱 一年級 283 17.26 8.72 1.54 二年級 141 15.40 8.77

三年級 280 16.64 8.93 四年級 145 16.06 9.10

由 4-10 可知,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憂鬱上沒有差異(F=1.54,p> .05),假 設 3-2 未獲得支持。

肆、綜合討論

一、不同背景變項大學生在依附風格上之差異 (一)性別在依附風格上之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女性安全依附的平均得分高於男性,而在排除依附的平均 得分則低於男性。此與王薇甄(2006)的研究發現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在個人依 附風格上有明顯之差異,林鑫琪與蔡素妙(2007)研究發現男性在排除依附上 得分較女生高,以及陳怡憓(2008) 研究發現女性安全依附高於男性,而在排除 依附低於男性等結果相似;但與楊雅惠(2004)亦發現大學男性的逃避依附明 顯高於女性之結果不符。推測可能的原因為女性較男性更重視與他人之關係並 願意吐露內心的感受,較易形成小團體而形成強烈的情感連結,較能信賴朋友 而感到安全感;相較之下,可能大學男性在與他人互動過程中,多為因事(如:

71

打球)或因任務而聚在一起,個體自主性高,因而女性在安全依附上感受高於男 性,而男性則在排除依附上是高於女性之情況。

(二)年級在依附風格上之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在焦慮依附風格上有差異,進一步比較 差異來源,大一高於大二及大四之學生;但在安全、排除與逃避依附上皆無差 異。此結果與李靜如(2007)研究顯示有戀愛經驗的大一新生其焦慮依附傾向 較大三、大四的學生來得強之結果部分相符,其他依附傾向則無明顯差異之結 果一致。但 Lapsley 等人(1990)研究發現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同儕依附未有 顯著不同,王保嬋(2009)研究也發現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不會因年級不同而 有差異之結果不符。推論其原因,可能為大一學生剛進入大學,多為第一次面 臨離家在外的生活,且高中生活與交友型態與大學亦有很大的差異,如高中學 校生活時間長與朋友幾乎都在相處在一起,但在大學階段,與同學上課時間未 必相同,課後社團也會導致人際互動上的差異,當大一新生入學後,面對陌生 環境和人事物,需重新建立新關係,較易感到不安與焦慮,因此可能提高大一 學生的焦慮依附傾向。

二、不同背景變項大學生在社交自我效能上之差異 (一)性別在社交自我效能上之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大學生在社交自我效能因性別而有差異,女性平均得分優 於男生。此與李靜如(2007)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在社交自我效能上並無明顯 差異,以及 Wei 等人(2005)研究結果發現性別在社交自我效能上並無明顯差 異之結果不一致。呈現此結果之原因,可能因李靜如(2007)是以有戀愛經驗 的大學生為樣本,Wei 等人(2005)則以大一新生為樣本,與本研究的樣本性 質存在差異性,且研究變項的內涵亦不完全相同,因此,推測可能造成結果不 同之原因。

(二)年級在社交自我效能上之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大學生在社交自我效能未因年級不同而有差異。此與 Wei

72

等人(2005)研究結果發現大一新生年級在社交自我效能上並無明顯差異,以 及李靜如(2007)研究結果發現有戀愛經驗的大學生的年級在社交自我效能上並 無明顯差異之結果一致。呈現此結果,可能因社交自我效能在生活中扮演重要 的角色,不論是在哪一個年級,社交自我效能對於人際互動皆為重要,所以不 同的年級在社交自我效能上並未有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大學生在憂鬱上之差異 (一)性別在憂鬱上之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大學生在憂鬱上會因性別而有差異,而男性平均得分高於 女性,與巫姿嫺(2011)、楊順南(1996)、賴雅純(2006)、Alfeld-Liro 與 Sigelman

(1998)、Boiggiano 與 Barrett(1991)以及 Smith 與 Betz(2002)等人均發 現不同性別大學生在憂鬱上明顯高於男性之結果不一致。呈現此結果,可能因 女性對於情緒的覺察較敏銳,而女性傾向情感性表達,而男性則傾向工具性表 達,因此女性較易找到情緒之出口,擁有較佳之情緒宣洩管道,而男性背負著 社會期許下,加以對男性性別角色之刻板印象,因此男性在情感上多為壓抑在 心底,因而男性內在憂鬱感受較女性來得多。

(二)年級在憂鬱上之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憂鬱上沒有差異,此與王春展(2004)

的研究指出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其憂鬱傾向並無顯著差異,周易慧(2011)研究 發現年級對於大學生憂鬱情緒沒有明顯的差異,以及巫姿嫺(2011)不同年級 大學生在憂鬱上無明顯差異之研究結果相符;而與江逢維(2005)發現大四學 生與大一學生的憂鬱程度明顯高於大二學生之結果不一致。造成本研究之結 果,推測可能原因,憂鬱傾向並未隨著年級而升高,顯示憂鬱在年級間的差異 很小,因在大學生生活中,學生頻繁參加或舉辦各種活動,各年級皆有大量的 人際互動機會,加以各年級生活各有不同的重心,如:大一生活適應、大二~

大三課業與活動兼顧、大四畢業與就業,皆有可能讓大學生感受到憂鬱情緒之 徵狀,因此造成憂鬱在年級上並無明顯差異。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