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來蒐集研究資料,除基本資料表外,還包含三份量表:

第一部分是人際依附風格量表、第二部分是社交自我效能量表、第三部分是憂 鬱量表,茲分述如下:

壹、大學生基本資料問卷

大學生基本資料問卷為學生基本資料,包含學校名稱、性別、年級。

貳、人際依附風格量表

本研究採用王慶福等人(1997)所編製的人際依附風格量表,共 24 題。

茲將本量表說明如下:

一、量表內容

本量表以 Bartholomew 與 Horowitz(1991)的成人依附型態理論為架構所 發展出來的評量工具,本量表包含安全依附、逃避依附、焦慮依附、排除依附 四個分量表,各有六題。

二、計分方式

本量表作答採 Likert 六點量表填寫方式,以非常符合、相當符合、還算符 合、不大符合、相當不符合、非常不符合為填答反應。受試者就題目描述的內 容,圈選出和自己實際狀況最接近的答案,分別計予 6、5、4、3、2、1 分,

其中第 13、16 題為反向題,須予反向計分。24 題中的第 2、16、19、21、23、

24 題是關於安全依附的題目,第 7、9、12、13、18、20 題為焦慮依附的題目,

第 3、5、8、10、17、22 題為排除依附的題目,第 1、4、6、11、14、15 題是 逃避依附的題目。

三、量表信度及效度

本量表的編製,是王慶福於 1987 年以叢集抽樣法從北、中、南 14 所公私 立大學及獨立院校抽取出 836 名男女大學生為研究樣本所發展出來的工具,經 信度考驗得出安全依附、逃避依附、焦慮依附、排除依附分量表的折半係數分

50

別為 .74, .78, .84, .73;內部一致性係數分別為.71, .83, .81, .79,均在.70 以上,

顯示本量表具有不錯的信度。本量表以因素結構驗證和多向度量尺分析進行效 度考驗,結果符合 Bartholomew 與 Horowitz (1991)的研究理論架構。本研 究以正式樣本再次驗證安全依附、逃避依附、焦慮依附與排除依附信度之結果,

各分量表內部一致性係數依序為 .72, .81, .77, .71,顯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参、社交自我效能量表

以下分別就量表編製、量表內容、填答與計分方式、預試過程,以及預試 結果統計分析加以說明。

一、 量表編製依據

本研究之社交自我效能量表係研究者參考 Smith 與 Betz(2000)社交自我 效能知覺量表以及陳俊伶(2006)所編製的社交自我效能量表自編而成。

二、量表填答及計分方式

本量表採 Likert 五點量表填答,由受試者依照實際情況來作答。每一題有 五個選項,分別為總是如此、通常如此、有時如此、很少如此、從不如此,給 分依序是 5 分、4 分、3 分、2 分及 1 分,得分愈高表示該學生社交自我效能感 越好,得分愈低表示社交自我效能感越不佳。

三、預試的實施

為增進本量表之效度與適切性,預試問卷編製後請三位學有專長且任教多 年之教授,提供相關建議並進行內容效度篩選後,最終由研究者綜合意見並加 以修正,編製為社交自我效能量表共 33 題,為了避免施測時受試者過於敏感,

本研究預試時以大學生生活經驗問卷為標題。

四、正式問卷編製

預試問卷回收後,以項目分析和因素分析來進行建構效度的考驗。先進行 項目分析,依項目分析結果,刪除決斷值(CR 值)小於 3 的題目,再以剩餘 之題目進行進行因素分析,並作最後刪題,結果如下:

(一)項目分析

51

52

預試量表題號 刪除本題後之α值

25 .882

26 .883

*27 .888

28 .881

29 .884

30 .881

31 .880

32 .879

33 .881

註:*為反向題

研究者將每道題目計分處理後,按分數高低順序排列,然後由最高分算起 25 %為高分組,最低分之 25%為低分組,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以求得各題之 決斷值(CR),接著刪除決斷值(CR)小於 3 的題目,經統計分析後,刪除第 3、4、24、27、18、29 題。

(二)因素分析

本研究將項目分析後保留之 26 個題項,利用主主軸因子及最大變異轉軸法 進行因素分析,並刪除因素負荷量低於.4 且因素不明確之題項,依據此原則刪 除 1、5、11、15、21、22、25、26 題。本量表反向題原有 6 題,但可能在題目 設計上題意不清,影響受試者填答,因此其因素負荷量皆偏低,反向題皆被刪 除,最後將剩餘的 18 題進行第二次因素分析,共抽取出三個因素,分析結果 顯示累積解釋總變異量達 55.83 %,KMO 值.87,表示變項間的相關良好,適合 進行因素分析。結果如表 3-5 所示:

53

(group interaction),即個體在社交情境中,對於團體互動能力之主觀評價;2、

社交信心(social confidence),即個體在社交情境中,對於自己與他人互動的 表現之主觀評價;3、結果預期(outcome expectation),即個體與他人交往或互 動會獲得何種結果之信念。各因素包含題目如表 3- 6、3-7、3-8 所示:

54

表 3-6

社交自我效能量表因素一「團體互動」之題目 預試題號 正式題號 題目

2 1 團體討論中,我對有興趣的主題會發表意見。

6 2 我會讓自己主動參與新的、不熟悉的團體活動(如:

學生會)。

7 3 我會自願協助辦理活動。

8 4 我會主動詢問一個團體是否能加入他們正計劃要做的 社交活動(如:看電影)。

9 5 我會自願協助領導團體或組織。

16 6 我會去一個陌生的社交場所,參加他們所辦的社交活 動。

19 7 我會主動加入新的團體,交到新朋友。

表 3-7

社交自我效能量表因素二「社交信心」之題目

預試題號 正式題號 題目

10 8 與朋友聊天時,我會持續接話,不使話題中斷。

12 9 我可以找到人陪伴我度過週末的下午。

13 10 我能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感覺。

14 11 我能找他人共同吃午餐或晚餐。

17 12 當我需要協助時,我可以向他人請求支援。

20 13 如果我第一次邀約朋友不成,之後我可以再邀約他

55

表 3-8

社交自我效能量表因素三「結果預期」之題目

預試題號 正式題號 題目

28 14 當我發現誤會朋友而跟他道歉,我認為對方會接受我 的道歉。

30 15 朋友惹我生氣,我把生氣的原因和感受告訴對方,對 方會理解我。

31 16 如果我主動與他人說話,對方應該會對我有善意的回 應。

32 17 如果我在新團體中向別人作自我介紹,對方應該會友 善的回應。

33 18 如果我請求他人給予我協助,對方應該會願意幫忙。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之信度考驗採內部一致性分析,總量表之 Cronbacha α 值為.89,團 體互動、社交信心與結果預期各分量表之內部一致性係數依序為.84、.81、.84。

本研究以正式樣本再次驗證社交自我效能信度之結果,總量表之 Cronbacha α 值為.84,各分量表內部一致性係數依序為 .80、.83、.84,顯示本量表具有良好 的信度。

肆、憂鬱量表

一、量表依據

本量表係研究者採用游森期與余民寧(2006)修訂 Radloff(1977)的流 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共 20 題,測量憂鬱程度。本量表評量的是沮喪的心情,而非全部是 有關憂鬱症的症狀,因此較適用於一般性樣本,較符合本研究之目的。

56

二、量表填答及計分方式

本量表採 Likert 四點量表填答,由受試者依照實際情況來作答。每一題有 四個選項,分別為總是如此、經常如此、偶爾如此、很少如此,給分依序是 3 分、 2 分、1 分及 0 分,其中,4、8、12、16 題為反向題,需給予反向計分。

20 題中第 3、6、9、10、14、17、18 題是關於憂鬱情緒之題目,第 4、8、12、

16 是關於正向情感之題目,第 1、2、5、7、11、13、20 是關於身體症狀之題 目,第 15、19 題是關於人際問題之題目。受試者就題目描述的內容回想在過去 一週內,感受到憂鬱感症狀的頻率。量表總分是 60 分,分數越高表示憂鬱傾向 越高,得分愈低表示憂鬱傾向越低(游森期、余民寧,2006;Radloff, 1977)。

三、量表信效度

CES-D 已被證實具穩定的信度與效度(Radlof, 1977)。信度方面,Shaver 與 Brennan(1991)年指出此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 α 值為.90,再測信度為.32(間 隔 12 個月)到.67(間隔四周);效度方面,其與臨床醫師與護士評定之量表 聚斂效度為.44 至.56;和貝克憂鬱量表相關為.81,和自評憂鬱感量表相關 為.90;區辨效度則是與社會期許量表間有低度負相關(r = -.18)。

在因素效度方面,根據 Radlof(1997)以美國樣本進行因素分析,展現出 四因素結構憂鬱情緒(depressive mood)、正向情感(positive affect)、身體症狀

(somatic symptoms)、人際問題(interPersonal problems)。Cheung 與 Bagley 於 1998 年以香港地區 138 對夫妻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展現出憂鬱症狀

(depressive symptoms)及人際問題(interpersonal problems)雙因素結構(引 自游森期、余民寧,2006)。游森期與余民寧(2006)以台灣教師為樣本分析,

分別以此二種因素結構,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發現,以台灣地區的教師 樣本而言,四因素結構優於雙因素結構。

研究者預試於大學生樣本時,得到內部一致性信度 α 值.86,再以正式樣本 進行信度分析,分析結果發現內部一致性信度α 值.89,由此可知本量表具有良 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