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依附風格、社交自我效能與憂鬱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依附風格、社交自我效能與憂鬱相關研究

影響大學生的依附風格、社交自我效能與憂鬱因素眾多,其中大學生背景 變項與其依附風格、對於社交自我效能的高低的評估,甚至是憂鬱傾向亦有所 關聯;其次,大學生的依附風格也與其社交自我效能有關,而社交自我效能也 會影響憂鬱。以下將相關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壹、不同背景變項與依附風格、社交自我效能及憂鬱之相關研究

一、性別方面

(一)大學生性別與依附風格之相關研究

許瑞蘭(2002)發現女生比男生更重視關係與依附。楊雅惠(2004)亦發 現大學四年級男生的逃避依附明顯高於女生。夏媺婷(2009)研究發現在性別 與依附型態的分佈中,男大學生較多矛盾依附型,女大學生則有較多逃避依附 型。林鑫琪與蔡素妙(2007)研究發現,性別在逃避依附、安全依附、排除依 附上有明顯異,男性在安全依附、排除依附上得分較女生高,女生則在逃避依 附上得分較高。王薇甄(2006)的研究發現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在個人依附風格 上有明顯之差異。陳昭婧(2008)研究結果發現,男大生以拒斥型依附和安全 型依附居多,而女大生則以焦慮型依附最多,其次是安全型依附。然而,王保 嬋(2009)研究發現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類型不會因性別不同而有差異。由以 上結果可知,大學生的性別與依附風格之間的關係並無定論,值得進一步探討。

(二)大學生性別與社交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Wei 等人(2005)針對大一新生之研究,結果發現大一新生性別在社交自 我效能上並無明顯差異。李靜如(2007)針對有戀愛經驗大學生進行研究,研究 結果發現有戀愛經驗的大學生在社交自我效能上並無明顯的性別差異。由以上 結果可知,大學生的性別與社交自我效能之間的關係並無明顯關係;然而,社 交自我效能與大學生性別之相關文獻較少,因此,值得再進一步探討。

(三)大學生性別與憂鬱之相關研究

39

Boiggiano 與 Barrett(1991)指出女性大學生比男性大學生有較嚴重的憂鬱 症狀,Alfeld-Liro 與 Sigelman(1998)以及 Smith 與 Betz(2002)也一致發 現女性大學生比男性大學生有更多的憂鬱症狀。Nolan 與 Willson(1994)研究 發現男女大學的憂鬱比沒有顯著差異,但男性大學生的憂鬱特徵比較屬於內在 化與思考性的,女性大學生則易以難做決定和生理狀況做反應。巫姿嫺(2011)

研究發現不同性別大學生在憂鬱上有明顯差異,楊順南(1996)與賴雅純(2006)

研究均發現女性大學生比男性大學生具有憂鬱現象的人數較多,且女性大學生 較男性大學生的憂鬱程度為高,並出現較高程度憂鬱症狀。牟善英(2005)針 對大學一年級新生的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與憂鬱傾向無明顯相關亦無明顯差 異,周易慧(2011)研究也發現性別對於大學生憂鬱情緒沒有明顯的差異。因 此,憂鬱和性別之間的關係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以進一步釐清。

二、年級方面

(一)大學生年級與依附風格之相關研究

Lapsley、Rice 與 FitzGerald(1990)研究大學生的依附關係,發現不同年 級的大學生在同儕依附未有顯著不同。李靜如(2007)研究顯示有戀愛經驗的 大一新生其焦慮依附傾向較大三、大四的學生來得強,其他依附傾向則無明顯 差異。王保嬋(2009)研究也發現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類型未因年級不同而有 差異。因此,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和依附風格之間的關係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以進 一步證實。

(二)大學生年級與社交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Wei 等人(2005)研究結果發現年級在社交自我效能上並無明顯差異,此 與李靜如(2007)針對有戀愛經驗大學生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發現有戀愛經驗的 大學生的年級在社交自我效能上並無明顯差異之結果一致。由以上結果可知,

大學生的年級與社交自我效能之間並無明顯關係;然而,社交自我效能與大學 生年級之相關文獻較少,因此,值得進一步探討。

(三)大學生年級與憂鬱之相關研究

40

Gladston 與 Koenig(1994)以 200 位大學生及 325 位高中生為研究對 象,以 Beck 憂鬱量表來測量憂鬱,結果顯示大學女生比高中女生有較低的憂 鬱 , 但 在 大 學 男 生 與 高 中 男 生 上 卻 無 此 一 差 異 情 形 。 Pullen 與 Modrcin-McCarthy(2000)的研究指出,憂鬱程度的增加與年齡兩者存在正相 關,亦即憂鬱會隨著年齡而加劇。江逢維(2005)則發現大四學生與大一學生 的憂鬱程度明顯高於大二學生。周易慧(2011)以大一到大四之大學生為研究 對象,發現年齡對於大學生憂鬱情緒沒有明顯的差異,巫姿嫺(2011)與王春 展(2004)的研究結果均發現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其憂鬱傾向並無顯著差異。年 級與憂鬱的關係尚無定論,因而本研究期能進一步探究大學生憂鬱在年級變項 上的差異情形。

貳、依附風格與社交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Mallinckrodt 與 Wei(2005)的研究發現,高焦慮與高逃避依附的大學生 在社交自我效能上都有缺陷,因此促進社交自我效能對高焦慮依附者特別重 要。Wei 等人(2005)的研究即發現高焦慮依附的大一新生有較低的社交自我 效能。李靜如(2007)探討有戀愛經驗的大學生成人依附、社交能力、社會支 持、寂寞與憂鬱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焦慮依附傾向越強的人,對於參與 社交缺乏自信,因此社交自我效能越低;逃避依附直接負向影響社交自我效能,

顯示逃避依附傾向越強的人,其對自己與他人良好互動的信念越沒把握。綜上 而言,焦慮依附、逃避依附與社交自我效能為負相關,本研究欲再次探討不同 依附風格的大學生,對於社交自我效能上之影響。

參、社交自我效能與憂鬱之相關研究

Smith 與 Betz(2000)認為出大學生社交自我效能與憂鬱有關,較高社交 自我效能者,其較少出現憂鬱症狀。Hermann(2005)研究發現社交自我效能 提升,可降低憂鬱的可能性,也可減緩憂鬱之症狀。由於社交自我效能與憂鬱 之相關文獻不多,因此本研究欲探討社交自我效能與憂鬱之關及預測性。

41

肆、依附風格與憂鬱之相關研究

Murphy 與 Baltes(1997)針對 305 位大學生的研究,以關係量表(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 RQ)中的四種依附類型來預測參與者的憂鬱程度,發現畏懼型依 附參與者的憂鬱分數最高,其次是過度投入依附型,再其次才是冷漠型與安全 型。Vivona (2000)研究大學生的依附型態與親密關係品質與適應的關係,發 現不安全依附者較安全依附者為焦慮、憂鬱和擔憂。Myhr、Sookman 與 Pinard

(2004)研究成人依附風格與憂鬱之相關,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具有較高的不 安全依附傾向。Wautier 與 Blume(2004)調查 18 歲以上就讀於美國中西部大 學之 學 生,發現不安 全 依附大 學 生比安 全 依附者更 為焦慮 也更為憂鬱 。 Kanemasa 與 Daibo(2003)研究調查 460 名大學生,發現依附焦慮和負向心 理健康情形有關,當依附焦慮感越高時,焦慮症狀越多,失語症狀越明顯、重 鬱症比例越高,親密關係中的自信越低;Wei 等人(2005)研究發現焦慮依附 會透過社交自我效能影響憂鬱,但逃避依附不會透過社交自我效能而影響憂 鬱。謝玲玉與柯慧貞(2000)的研究亦指出憂鬱傾向與偏執依附有正相關。李 靜如(2007)的研究發現,焦慮依附傾向越強的人越感憂鬱,逃避依附透過中 介變項社交自我效能對社會支持進而影響憂鬱,焦慮依附對憂鬱除會直接影響 外,亦會透過社交自我效能影響憂鬱。賴雅純(2006)研究結果發現,大學生 安全依附愈高者憂鬱愈低,懼怕型與過度專注型依附愈高者其憂鬱分數愈高。

佘金玲(2005)研究發現安全依附與憂鬱傾向呈負相關,不安全依附(偏執依 附與恐懼依附)與憂鬱傾向呈正相關;此外,安全型依附與偏執型依附皆能夠 預測其憂鬱傾向,且當安全依附傾向越高或偏執依附傾向越低時,其憂鬱傾向 越低。綜上述研究,依附與憂鬱間的確有某種關聯,因此本研究欲再次探討二 者間之相關,以及依附風格是否具有預測力。

42

綜合上述關於依附風格、社交自我效能與憂鬱之研究,研究者歸納整理如 下:

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大學生與其依附風格、社交自我效能與憂鬱的關 係未具定論,因此對於個人背景變項仍需進一步探究。

二、 大學生不安全依附傾向中,焦慮依附傾向愈強愈容易憂鬱,因焦慮依附者 對自己易有負向之想法,具有較低之自我價值,而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與 評價,並不斷地尋求他人肯定和讚賞,因此較易有憂鬱傾向;反之,安全 依附傾向者,對自己和別人都有較正向的看法,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且值 得被愛的,在人際互動過程中,較能接納自己並具有安全感,能自在的和 別人相互親近,較不易感到憂鬱。

三、 低社交自我效能之大學生,在社交情境中對於自身與他人互動能力之評價 較低,對於在社交情境中能成功建立關係之信念多為負向,因而影響個體 在社交情境下之社交行為、態度及社交策略,甚至較易貶低自己的社交表 現而導致憂鬱情緒。因此,社交自我效能對於憂鬱具有預測力。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