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背景變項與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探討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與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探討

本節旨在探究不同人口背景變項於參與動機之差異分析,透過 t檢定與獨立樣本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 (one-way ANOVA) ,探討性別、年級、參與時間、父親是否參與過運 動舞蹈、母親是否參與過運動舞蹈、每周練習時間、是否參與過比賽及是否參與過表演 等不同人口背景變項於各變項差異情形。若差異達顯著水準,則更進一步以雪費法

(Scheffé Method)進行事後比較。內容陳述如下:

一、研究結果

(一)性別

性別方面,如表4-3-1所示,國小學童運動舞蹈社團參與動機各構面之差異比較中,

於社會需求達顯著差異 (p<.05) ,再經雪費法(Scheffé Method)進行事後比較,女生 高於男生。

表4-3-1

不同性別在參與動機各構面差異情形分佈表

構面 性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事後比較 健康需求 男生 43 3.42 .71

1.27 女生 245 3.49 .79

社會需求 男生 43 3.58 .71

5.37* 女>男 女生 245 3.69 .89

心理需求 男生 43 3.48 .77 女生 245 3.83 .90 .73 成就需求 男生 43 3.62 .84 女生 245 3.82 .89 .73 動機整體 男生 43 3.53 .53 女生 245 3.71 .74 .04

*p<.05

(二) 年級

年級方面,如表4-3-2所示,國小學童運動舞蹈社團參與動機各構面之差異比較中,

於「健康需求」及「心理需求」達顯著差異 (p<.05) ,再進一步經事後比較發現,三年

級國小學童其「健康需求」高於四年級與六年級學童;在「心理需求」構面之各組間未

(三)參加時間

(四)父親是否參加過運動舞蹈

表4-3-5

表4-3-6

每周練習時間在參與動機各構面差異情形分佈表 (續)

構面 每周練習時間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值 事後比較 社會

需求

(a)2小時以下 92 3.71 .88

.27 (b)2~6小時 149 3.63 .85

(c)6小時以上 47 3.78 .93

總和 288 3.68 .87

心理 需求

(a)2小時以下 92 3.97 .71

6.72* (a)>(b) (b)2~6小時 149 3.68 .95

(c)6小時以上 47 3.74 .96

總和 288 3.78 .89

成就 需求

(a)2小時以下 92 3.85 .77

7.61* (c)>(b) (c)>(a) (b)2~6小時 149 3.73 .89

(c)6小時以上 47 3.90 1.09

總和 288 3.80 .89

動機 整體

(a)2小時以下 92 3.77 .64

2.52 (b)2~6小時 149 3.62 .72

(c)6小時以上 47 3.71 .80

總和 288 3.69 .71

*p<.05

(七)參與比賽

參與比賽方面,如表4-3-7所示,國小學童運動舞蹈社團參與動機各構面之差異比 較中,於「成就需求」達顯著差異 (p<.05) ,再經進一步事後比較發現,「成就需 求」方面第一名高於未得名與未曾比賽、第二名高於未曾比賽。

表4-3-7

參與比賽在參與動機各構面差異情形分佈表

構面 參與比賽名次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事後比較 健康

需求

(a)1 64 3.40 .78

.63 (b)2 32 3.59 .68

(c)3 16 3.50 .73 (d)4-6 34 3.58 .72 (e)未得名 48 3.49 .72 (f)未曾比賽 99 3.46 .86

總和 288 3.48 .77

社會 需求

(a)1 64 3.75 .87

.98 (b)2 32 3.80 .88

(c)3 16 3.63 .83 (d)4-6 34 3.63 .81 (e)未得名 48 3.74 .82 (f)未曾比賽 99 3.58 .93

總和 288 3.68 .87

心理 需求

(a)1 64 3.74 .95

1.21 (b)2 32 3.64 .92

(c)3 16 3.95 .56 (d)4-6 34 3.79 .75 (e)未得名 48 3.76 .83 (f)未曾比賽 99 3.83 .95

總和 288 3.78 .87

(續下頁)

表4-3-7

表4-3-8

表4-3-9

本研究女生有較高的社會需求,此與何燕娟 (2000) 研究相同,何燕娟 (2000) 曾對嘉義 技術學院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並指出該校學生參與體育運動舞蹈課程的動機為社會需求,

例如:增進人際關係、人際處理能力、與異性之相處能力、團體隸屬感等。而賴韋伶、

畢璐鑾(2008)指出,參加運動舞蹈屬團體的活動,可以結交興趣相同的新朋友,並且 幫助自己建立良好的社交圈。綜上所述,可宣傳拓展生活範圍等社會性需求來吸引女性 學員加入運動舞蹈社團,如在社群網站中建立活動相簿公開宣傳,或於校園網站中公布 活動消息,讓學童看到與學校課堂生活不同的一面,也讓學童了解藉由參加社團活動能 認識新朋友並拓展生活圈。

在年級方面,三年級學童健康需求高於五、六年級學童, 五、六年級學童在成就需 求高於三年級學童,此結果與蔡秉儒 (2010) 、林添興 (2009) 研究結果不同,與蕭瑞亞 (2012) 相同。林添興 (2009) 探討國小體育課參與動機,體育課為校內排定課程,雖同 為運動,但與社團課程內涵與體育課程大為不同,因此造成不同結果。而蕭瑞亞 (2012) 指出中年級學童期望藉由參與運動社團改善身材,使其自身的發育更加良好,可以媲美 高年級的學童,因此對健康的需求較高。但參與運動舞蹈中年級學童較注重健康需求,

推測原因為中年級學童未深入參與運動舞蹈相關活動,比賽與表演未如高年級參與次數 多,仍未體會自參與活動獲得的成就樂趣,因而參與動機以健康需求為主,而本研究高 年級學童成就需求高於三年級,推論高年級學童在因同儕間比較,需高度自信,建立自 我特色,運動舞蹈表演機會多,因此能在舞台上獲得肯定,且成為個人獨特才藝,因而 高年級學童在參與動機上有較高的成就需求。因此,社團可針對不同年級設計不同宣傳 方式,於中年級宣傳時,以參加社團高年級學長姐為例,說明參與後能減輕體重、改善 身材,用健康訴求為宣傳重點;高年級宣傳重點則以在校內舉辦表演或徵文活動,校外 活動則以影片剪輯呈現,突顯參與社團後能展現個人特殊才藝。

國際標準舞是一項結合力與美的雙人舞蹈,不論身體的條件如何,不受年齡的限制,

以人體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方式,透過肢體的操作,給予欣賞及抒發情感,隨著音樂與舞蹈 動作的結合而愉悅身心(林主忠,2002)。綜上所述,運動舞蹈能滿足心理需求,本研究 參與時間與每周練習時間皆在心理需求達顯著差異,參與時間以一年以上未滿二年高於未 滿一年;每周練習時間以2小時以下高於2~6小時。校內社團一學期多為15至18堂課程,從 參加年資與每周練習時間推論,學員多為初中級學員,參與動機之「心理需求」目的為使 心情放鬆、獲得樂趣,初中級學員未密集接觸比賽,因而仍未深入比賽成就方面,偏向休 閒娛樂,再者,每周練習時間2小時以下健康需求方面高於2~6小時,結果顯示運動舞蹈給

人輕鬆有趣的形象,可從運動中得到內心的滿足及獲得健康的身體。

本研究參加比賽方面在成就需求達顯著差異,此結果與陳淑芬、章宏智 (2010) 研究相 同,根據學者的研究顯示,想在運動比賽中有優異的表現是為孩子參與運動社團的主要因 素。在本研究結果中,比賽曾獲第一名在成就需求高於參賽未得名的學童;參加比賽獲第 二名同樣在成就需求上高於未參加過比賽的學童,推測參與比賽能滿足學童成就需求,也 強化其參與動機,因而多鼓勵學生參與賽事,賽前準備訓練使學童學習時能具練習目標,

比賽時能訓練臨場反應,賽後檢討個別優點及缺失以求進步,學童自比賽準備過程起有動 機增進運動舞蹈技巧,賽後能檢討提升自我反應能力。然而運動舞蹈的比賽眾多,教練應 依學生程度及比賽等級,選擇適合學生參加的比賽,協助學生獲得流暢體驗,在賽場上呈 現學習結果,並學習運動精神。

綜上所述,大臺北地區國小學童運動舞蹈社團參與動機因年級、性別、參加時間、每 周練習時間及是否參與比賽而有所差異,中年級學生與初中級學習者偏向健康與心理層面、

冀望自社團活動中獲得休閒益處,得到健康的身體,因此帶團教練針對中年級與初中級學 員教學,應啟發其興趣,以鼓勵參與、經營和諧社團氣氛為教學重點,讓學童從運動中得 到樂趣,建立運動習慣。另一方面,高年級及深度參與者則應以成就方面為考量,希望從 中得到自信與成就,經營團隊之行政人員可針對高年級學生與進階學習者需要,推廣不同 活動的表演級賽事、讓學童在校內外有展現的舞臺,並拓展學生視野,以舞會友,教練可 加強高年級與進階學員舞蹈技巧及表現藝術性,將運動舞蹈由外而內融入學童生活中,使 其持續參與運動舞蹈相關活動。